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49:14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1篇

关键词:职业精神;旅游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地影响下,基于一定的职业,所反映出的员工(或是群体)的特有价值观(宗旨)和精神面貌。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基本要素为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八方面[1] ,是超越物质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性格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行业的灵魂,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对旅游职业精神的研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游职业精神概述

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业环境的影响下,基于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所反映出的旅行社、旅游交通客运业和旅馆业等旅游直接企业从事旅游经营与服务的人员的全心全意服务旅游者的价值观(宗旨)和精神面貌。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旅游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旅游活动是一项体验性很强的活动,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和旅游者的消费是同步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是一种体验,体验的好坏取决与服务质量的高低。所以“服务”可以说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服务人员要为客人提供标准化加个性化的“满意加惊喜”服务,使客人体验最优,达到旅游企业增收和客人开心的“双赢”,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精神面貌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及水平,至关重要。

二、我国旅游职业精神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旅游职业道德是伴随着旅游而产生的,旅游职业道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旅游职业精神也伴随着旅游而产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1996年1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了旅游企业一线工作人远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国爱企、自尊自强; 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诚实善良; 克勤克俭、宾客至上; 热情大度、清洁端庄;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文明礼貌;团结服从、大局不忘;优质服务、好学向上[2]这72个字。这一规范的出台表明了国家政府对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同时,这一规范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职业精神的塑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旅游职业精神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一)职业理想缺失

目前,不少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以及饭店服务人员认为,导游和服务员只是个“青春饭”,现在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是存钱,以便以后转行。可以看出,这部分人员对这一行业职业忠诚度低,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仅把所从事的职业做为赚钱的工具,而不是一职业,更谈不上热爱这一职业。没有职业理想,工作起来就不那么尽心尽力,大多有一种得过且过思想,这极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态度不正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就比较不端正。在现实中我们不少旅游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却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旅游工作就是伺候人,没有什么出息,因此不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职业信誉不佳

诚信原则是旅游业经营之本,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但有不少旅游从业人员不实事求是,对外促销宣传时任意扩大宾馆星级,对外组团时故意不签合同,或是故意不讲清,旅客来了以后,住的不是事先约定的宾馆级别,玩的不是承诺的景点和路线,消费价格与承诺相差较大,造成游客不满意;又如旅游从业人员抓住游客一次性购物的特点,出售劣质、假冒或质价严重不符的商品,坑害游客等。

(四)职业作风不好

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事旅游活动过程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舆论导向,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文化,维护国家与地区的良好形象。时下,有一些旅游从业人员,很是“开放”。他们虽然对旅游景点的知识介绍得结结巴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知之甚少,但说起低级趣味的“黄段子”来却是一套一套的。不仅如此,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还缺乏政治意识,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拿国家领导人或者国家形象开玩笑。因为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污染了旅游环境,有损国家与地区的形象,也影响了游客美好的心情。

三、旅游职业精神建设途径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上所阐述的旅游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从多角度来进行解决,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当运用宏观调控,规范旅游市场经济

针对旅游市场上恶性竞争、坑客宰客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一是适当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行政管理力度,尤其是对导游人员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导游人员的不良行为,同时坚决打击野导、黑导,以免他们扰乱旅游市场。二是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免费旅游信息查询处,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者和旅行社、导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游客了解更多当地的旅游信息,防备上当受骗,同时,这对旅游工作人员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二)完善旅游行业监督机制

完善旅游行业的监督体制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塑造良好职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监督体制的现状,必须尽快完善旅游行业监督体制,形成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氛围,为塑造良好的旅游职业精神创造健康的环境。这就要求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行动,充分发挥行政、社会、媒体三位一体的监督保障作用。

(三)完善旅游行业薪酬激励机制

目前,导游可以说是旅游业中职业道德、职业精神问题出现最多,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唾骂最多的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导游的工作报酬不合理,福利待遇低,收入不稳定造成的。完善导游行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游群体工作报酬不合理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导游人员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

(四)加强旅游职业精神教育与培训力度

1、提高旅游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水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通过专业教育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其次,重视教师的精神引导作用。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提出建议,答疑解惑。让旅游专业学生在这一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我。

2、加强在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培训

要高度重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训的意义。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各旅游企业以及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同时,各级、各类旅游培训部门与机构也要把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与实施。

(五)旅游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我国旅游业中,酒店行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规范,但旅行社的情况就不容乐观,承包经营大行其道,“挂羊头卖狗肉”,不利于规范管理,更别说企业文化的形成。要改善这种局面首先要加强行政管理,尽量杜绝承包经营。此外,企业要贯穿“以人为本”理念。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一切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企业里的每一个人。要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就要从精神层面去关系员工,体谅员工引导员工。

总而言之,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旅游业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提升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形象,明确自我责任,这样才能塑造旅游业良好精神风貌,促进旅游业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2篇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相关要求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内容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概念,专业是衡量的首要标准,但在专业知识之外,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更加重要,这在具体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素质,在职场环境下就体现为职业素养。所以,关于职业素养,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体在社会群体活动中应该遵照执行的行为规范。每一个体的行为总和最终表现出个体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在的,每一个体的具体行为是外在的具体表象。可见,每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成败与否,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概括地说,职业素养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职业操守、职业认知、职业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旅游职业素养就是作为员工,在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守执行的从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敬业乐业、遵章守纪、热情礼貌、团结合作等方面。

(二)旅游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

1.具备从业所需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言行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思想品质、行为观念、品德情操等,共同构成了旅游职业道德。在我国,职业道德呈现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体现出其基本原则:热爱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旅游事业,为中外旅游者全心全意服务;坚持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履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些基本原则,一方面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行业范围里相关道德规范的实质。这是每一名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内在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外在道德行为的守则。

2.具备热忱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与旅游企业业务相关的个体或群体的工作往来中,展示出的对其做到积极、全面、热情服务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为旅游服务意识,也表现为自发自觉的良好完成接待与服务工作的一种理念和欲望。它是发自接待与服务人员肺腑的,能够成为从业人员的习惯甚至于本能,这成为服务意识的核心内涵,可以借助用心培养,强化教育与训练的方式养成。

3.具备可贵的敬业信念古人朱熹说过,“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敬业,具体表现为对待本职工作严肃、尊敬、认真、态度严谨、专心致志,无私奉献、追求完美。这种工作方式凝练成敬业精神,就体现为每一个体在从事自我的工作过程时,表现出的鲜明的工作目标,恭敬务实的工作态度,朴实无华的工作理念,身心投入的工作情感。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坚固保障。

4.具备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每一个体所具有的大局观念、互助精神和服务理念等综合在一起,即成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体现了个体意识与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最终确保集体组织的迅速高效运行。旅游接待与服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包含着吃、行、住、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因此只有相关行业企业之间融洽的协作和无私的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旅游行为的顺利实施。这一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如果从业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也就无法具备优秀的团队精神。

5.具备优秀的礼仪礼貌和道德修养(1)仪容仪表。每一个体的外在呈现和容颜相貌构成其仪容仪表。(2)仪态。每一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的言谈举止、行为姿态构成其仪态。(3)礼貌。每一个体对待他人时内心恭敬、态度谦逊即构成其礼貌,这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具体方面,即微笑服务和礼貌用语。微笑是一名旅游业从业人员美好纯净心灵以高尚情怀的外在凸显,它表达了对客人的善意和欢迎,促进了旅游业从业人员和外来客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作为礼貌服务的具体表现,一句“您好”“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可以给客人带来内心的温暖和感受的温馨。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客人可以理解旅游业从业人员技能和工作上的欠缺与不足,但几乎不能接受服务人员的傲慢、无礼和粗鲁。因此,微笑服务与礼貌用语就成为从业人员与客人之间心灵沟通、关系融洽的金钥匙。

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能够决定竞争胜负与否的首要条件取决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我国要想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旅游类职业教育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旅游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养成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旅游业人才。这当中提到的养成教育,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让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是要同时借助日常的校园生活和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发自觉的提升个人修养,体现为自觉的思想意识,自身的行为习惯,自动的言行举止,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礼貌修养即为养成教育,最终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借助灵活高效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礼貌行为,这构成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

1.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党的教育方针是教书育人,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所以,专业教师对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体现出育人这一本位,将升华学生的心灵和职业精神当做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接触到的行业企业的第一人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师的谈吐行为、气质风范、学识修养、综合素质等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名教师气质粗俗、言语粗暴、态度冷漠,他又如何教育学生去礼貌热情、周到服务。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专业教师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教师个体要努力实现树立师德、为人师表、提升师能的自我修炼,最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这样,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具体工作以及传授知识的课堂上,专业教师都可以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进退有度的行为举止,文明得体的沟通交流,以及高尚的道德操守、热情美好的服务意识和渊博丰富的知识存储,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2.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在国内客人面前,旅游从业人员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在国外客人面前,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管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某些腐朽的观念也会随之而入,左右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一些旅游业从业人员只追求金钱,缺乏工作责任感,片面讲究吃穿享受,这些不端的工作风气自然也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笼统抽象的讲枯燥的大道理,更需要结合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爱国、敬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实用、够用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机高效的综合课程,杜绝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覆盖,从而保证教学效率。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仔细划分为可操作的具体细化的教育教学内容,比如:出勤、守纪、诚信、作业、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团队贡献度等具体形象可操作的各项指标。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3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景区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从业者也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道德文明修养和内涵,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众多旅游资源,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旅游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意味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旅游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从而促使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为有效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有效融合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很好地进行传播与渗透,进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此外,还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业在选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这也直接体现了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融合,使研学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门且前景一片大好。如果将研学旅游全面推广,高校能大批量地培养高品德具有爱国情怀的研学旅游方面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在我国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景区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旧址或标志性建筑等。而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游客参观革命遗迹,并向游客传授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向现代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此来感染和激发现代人的爱国情怀,让现代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目前,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进行了创新,互动式游览、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江西,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系列动画片”《红游记》,大型抗战舞台剧《樱桃红了》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并了解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职业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探索黑色旅游资源研学活动黑色旅游不同于红色旅游的革命意义,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指带有一些悲剧性质或者是恐怖性质的灾难事件遗迹或者是遗址,黑色旅游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地方为主题开展的旅游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是近年来欧美旅游学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黑色旅游产业的兴起是源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开放,不过由于我国对黑色旅游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与理论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黑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来说,包含有自然类遗址和人文类遗址两种,其中自然类遗址包括地震、泥石流、龙卷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场所,而人文类资源涉及战争遗址、古代陵墓或者是刑事监狱和西安的兵马俑等。有些黑色旅游资源也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重叠,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场所。黑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反思战争和灾难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反思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所以,通过开展黑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提升思政职业修养,提高各学科思政融合学习效率除了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景区研学活动以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的有效渗透与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职业修养。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讲解“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讲述历史名胜古迹演变历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旅游资源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价值渗透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运用思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旅游景观审美》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态度,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赞叹我国壮美河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比如以万里长城为例,教师要在学生感叹其壮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的伟大。

(四)加强文化传承精神,有效提炼景区研学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中,除了拥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遗址以外,在各别的旅游景区中还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多数游客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是实现思政课程与景区研学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旅游研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中形成自主探究与提炼文化内涵的职业修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传承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易与可贵。

(五)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拓展模拟景区导游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进行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渗透以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景区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模拟景区研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景区导游的实践活动,模拟导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职业缺陷,进而能够根据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在模拟导游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的有效渗透与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导游这项职业的魅力所在以及一名优秀的导游所应该必备的职业修养,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激励,进而完善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思政课程有效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建议

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中的融合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巧妙地将涉及各学科知识的思政课程内容渗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景区研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实践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实现思政课程在景区研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思政课程融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思政课程的相关培训与研习活动,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促使教师能够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实践教学时,能够有效挖掘景区研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元素,以此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研学活动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旅游职业岗位,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景区研学思政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修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融合的景区研学活动中对旅游业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四、结语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 屈曙光. 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5篇

  论文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热门专业, 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分析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指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 屈曙光. 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6篇

1995年是“八五”的最后一年,全区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

去发展 旅游 业,更加重视投入和产出效益,更加重视 市场 导向作用,从根本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二是根据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将促销和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八五”期间,我们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安排,连续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友好观光年”、“ 民族 风情游”等主题的促销活动,并动员全行业参加了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展销会,初步形成了 行政 管理 部门和企业各有侧重的联合促销体系,促进了旅游产品整体宣传和主题产品的完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还狠抓了以产品配套开发为核心的区内建设工作,在加强传统产品完善提高的同时,开始进行了旅游产品整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了我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三是把强化行业管理职能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八五”期间,我们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秩序为中心,加强旅游法制和标准化建设,行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旅游饭店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旅行社的年检、 审计 的开展和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建立,在旅游安全、外事管理等旅游基木建设的管理领域摸索出了一些必要的办法,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的、 经济 的和 法律 的手段,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提高了行业管理的科学性,为旅游业的稳步、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四是全行业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努力工作,是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我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也有一些制约因素,诸如 交通 不便,线路长景点分散,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条件差,旅游 投资 不足等等,但全行业干部职工还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发展我区旅游事业作了大量艰辛的工作,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九五”和今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去年召开的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标志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旅游业的产业定位进一步明确和提高,这既是对我们旅游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又是对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区改革开放的 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发展很快,国民生产甩掉了长期低速发展的帽子,总体经济实力增强,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在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明确目标,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旅游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为我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此,“九五”和今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

;全区导游人员等级考试制度要走上轨道;完成全行业技术工人的等级考核;全行业要实行持证上岗服务制度。

三、1996年 旅游 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旅游工作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顺利实施“九五”计划至关重要。今年的任务和措施前面已经讲了,这里我再对96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1、接待人数和效益一起抓。从这两年的 统计 数字看,人数和效益未能同步增长。去年全区接待人数增长8%,而营业收入和利润只增长5%和2.4%,全行业利润率也下降了三个百分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削价竞争一、企业开支过大、 成本 增加、三角债严重是主要因素。开拓 市场 ,招徕游客,增加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必须继续抓紧。但从我区的情况分析,开放初期的效应已基本平息,国际客源大幅度巨增的势头越来越小,加之我们促销力度不够,制约了国际市场覆盖面的拓展和深层次开发。今后几年内要增加很多客源,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在稳定增长客源的同时,想方设法多经营豪华团、长线团、特种旅游团;住价格,采取措施制止削价竟争;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成本等,以提高我们的 经济 效益,做到接待人数和效益同步增长。

2、国际和国内旅游一起抓。国内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十分广阔,潜力很大,要按照国际、国内旅游一起抓的方针,切实抓好。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沿海发达地区希望到西藏旅游的呼声很高,而且从已经接待的团队看,效益很好,不亚于国际旅游。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组织、加强宣传促销,制订国内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价格体系和服务质量标准,把国内旅游开展起来,争取今年有一个突破。特别是三类社,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旅游上,这一条将作为考核三类社的标准之一。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7篇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要在班级内部加强实践文化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契机,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走进旅游企业、深入旅游市场,在实践中对旅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纠纷解决等问题进行切身感受或模拟训练,让班级内部的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逐渐加深对职业岗位的感情认知和理性认识,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其次,中职旅游专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加深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以及旅游行业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之间的关系。例如,中职旅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走进旅游景区,组织旅游区生态环境调研或垃圾清理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加深对“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观念,实现学生行为准则与当前旅游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再次,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中提高对团队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样化班级团队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旅游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同步培养,从而使班级环境建设与企业环境的不断对接,让班级学生在近似企业的环境下不断改进个人的行为方式。

二、企业制度文化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接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健全中等职业规范、强化素质教育,教育部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中等职业教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对中职学校的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有助于中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但是,校企文化的建设对接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工作量大,只有将中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的制度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政府部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加强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对接效果。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引导作用,制定鼓励旅游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办法,并鼓励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熟悉企业的制度文化,汲取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精华,并应用到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双方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立校,文化治校,将旅游企业的制度文化逐步内化为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制度文化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上的逐步渗透,往往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企业精神文化与班级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对接

在班级的“软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共同价值观念的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还要发自内心的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由此产生相应的旅游事业奉献精神。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价值观,在旅游工作岗位上要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积极为中国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当前很多旅行社企业却因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相应的不诚信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思想对中职旅游班级的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的生态旅游建设,不能过分强调短缺经济效益,而是要着眼于中国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以优秀旅游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旅游意识和职业道德精神为主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对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岗位并实现良好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语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8篇

一、发扬成绩,再创佳绩

在去年年取得精神文明先进称号的单位要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树旅游形象,创优质服务”为目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强化旅游职业道德,充分展现旅游行业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拓进取,发展成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全市旅游行业争创先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

未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在今年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强对职本资料权属公文库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公文库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要在全行业掀起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规范经营的风尚,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业风气,展示旅游窗口服务形象,促进全市旅游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我市旅游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今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定期召开旅游行业创建工作联系会

,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和解决,努力促进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创建文明行业的组织领导。各旅游单位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要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确保人员、时间、经费落实。

2、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我们的思想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政治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3、加强文明细胞工程建设。旅游行政单位要广泛开展文明科室、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军民共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活动,使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富有成效。

4、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各单位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有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重视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进一点改善服务设施,做到环境优美,文明用语。

5、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现代文明、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服好务,做出新贡献。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四、监督检查。

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纳入各单位旅游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对各类旅游经营单位(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餐饮等)创建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创建经验和好做法,以推动全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发展。同时要抓好内部管理,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档案资料。资料建设做到真实、详细、连续、规范。

旅游管理职业精神第9篇

随着科学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从而就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问题对国内与国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职业教育的异同之处,并从这些异同之处寻找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尚需改进的地方,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为国内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实践经验。

一、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

(一)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侧重点不同

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向包括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导游方向等。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服务类课程,“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偏少。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稍显单一,缺乏“文化”的厚重感,实际工作的潜力不足,离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些差距。

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他们在理解旅游行业基础上,认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质特色,是服务于大众,突出服务特色为宗旨。国外对旅游管理设定了特定的专业,对整个与旅游管理相关的服务类专业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重视学生文化底蕴修养方面的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接待管理等人才。因此我国与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区别,主要在于培养的人才方向上不同。

(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同

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同,在于中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不够系统,对于具体专业的划分过于片面,专业设置仍有空档,不能紧跟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有些地方也有脱节的现象。此外,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因常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在旅游行业中的实践经验较少,不能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前沿动态信息等,所以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整体师资在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也需不断提升。

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各项设施、师资力量等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学过程都是以实际课程需要为主,如旅游有关的教学会在专业的酒店进行,体现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效的避免理论脱离实践的空谈现象的发生。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从专业程度、职业规划、教学实施等方面系统的提升了教学质量。造成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系统性不同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等方面。

二、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相同之处

(一)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迫使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崛起和发展。相对应,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新的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旅游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下是几点表现:

1、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对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行为的持久发展。2、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进。3、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收入,服务了人民群众。所以国内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其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对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非常重视。在培养旅游管理类人才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人才处在实践的环境中去理解,以便于人才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人才学习的兴趣,提高人才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教授人才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得人才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印象深刻,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究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有利于为人们的旅游寻求服务,成为个人的生存手段,实现人生理想的奠基石。2、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推广行动的进行。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