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脊柱手术的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0 14:47:37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1篇

作者:黄崇平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百色

【关键词】 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持续脑脊液漏会阻碍切口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致伤口不愈、伤口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我科自2005年以来共行脊柱手术34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处理与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3岁。脑脊液漏均发生于腰段,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3 d,均为保守治疗后治愈,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4~8 d,平均4 d,无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1次,直至平稳。观察病人有无头昏、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同时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良好,温度、湿度适宜。脊柱手术后一般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可以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进行诊断。术后24 h内引流液为血性液体,一般不超过300 ml,术后第3天逐渐减少。若24 h后引流液明显增加,色稀薄,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可考虑为脑脊液漏的可能。鉴别脑脊液漏的方法为:将一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血晕即为脑脊液[1]。

2.2 护理

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应及时抬高床脚20~30 cm,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取俯卧位对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2]。可以让病人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即俯卧1 h后,侧卧10 min,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若引流量逐渐少至100 ml以下,3 d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则为脑脊液漏已痊愈。在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坐起或下床活动[3]。

2.3 切口护理

脑脊液漏时由于切口渗出较多,切口敷料潮湿,脑脊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不但漏口皮肤切口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甚至波及颅内危及生命。因此,应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应尽快拔除引流管,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或加密缝合。对已有感染的脑脊液漏,不能抬高床脚及腹带加压包扎,以免下腰部炎性脑脊液流向脑部或椎管其他部位,形成或加重脑膜炎。本组无1例病人术后发生感染。

3 预防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筋膜。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安置患者于正确,避免脊柱扭曲,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应低于切口部位,防止逆流。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术后不宜负压引流,可接无菌引流袋常压引流,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护士应向医师了解术中情况,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针对性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盖 芸.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3,8(3):270.

[2] 孙垂国,陈仲强,齐 强,等.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造成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2):724.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55-02

引言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然而在脊柱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损伤的硬脊膜裂口进行严密的缝合,会产生一些术后问题,即术后脑脊液漏。这种手术疏忽仅仅对术后病人的身体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甚者会产生化脓性脑膜炎,影响到病人生命安全。如果一旦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必须地去大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脑脊液漏的愈合。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小组中67病例进行行脊柱后路手术分析,探询相应治疗的研究方法,其中有7例并发脑脊液漏,创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2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5例。

1.2 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症状发生。同时手术后,患者的切口处敷料会出现渗透现象,并且渗出颜色为红色或淡红色,对切口处替换辅料时,切口内有淡红色或清亮渗液,并且辅料很快对伤口处进行渗透。

1.3 脑脊液漏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针对硬膜损伤患者,医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解决办法。当遇到病人切口处裂缝小的情况,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封堵填塞,同时对于切口处附近的肌肉和皮下组织进行严密的缝合。如果遇到患者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一旦缝合,势必会对患者的切口处产生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正确的做法是:在髂骨处切取比缺损面积稍大的筋膜片平铺在缺损的硬膜表面,然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针对病人的术后护理,需要采取一下几个方面:1)护理。对患者采用适当的卧位,具体操作为,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病人处于头低脚高位,根据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卧位;如破裂口位于侧方,宜采用健侧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卧位或俯侧卧位,同时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侧卧位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2)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局部护理,具体操作为,对切口处进行加压包扎,切口敷料干净无菌。3)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护理,具体操作为,预防感染,配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同时用生理盐水缓解低颅压。4)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具体操作为,详细缜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一定要记录引流量和更换引流袋和拔管时间,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时先夹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开,手术切口处愈合,拔管后脑脊液渗出通道阻断,脑脊液漏即可停止。5)如果病人的患病时间较长,需要防治电解质紊乱。

2 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手术过程中,有4例通过使用填塞封堵止血纱布或生物蛋白胶覆盖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切口得以快速愈合。有3例由于抬高床尾,对病人的切口部位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切口部位可在10-14天得以愈合。还有1例,在置管持续引流中,产生了一些症状,诸如:头痛、恶心低颅压等,针对产生的症状,医生及时给病人进行补液,调整和管控引流量,从而使得病人的症状消失。患者通过手术后,由于采用的防治和护理措施得当,患者的切口处没有任何的感染症状。

3 讨论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针对临床实验进行相关讨论,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损伤硬脊膜形成术后脑脊液漏,硬脊膜损伤累及蛛网膜的破裂,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天然的屏障,然而由于没有了天然硬脊膜的保护,闭合的脑脊液循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通,势必会对伤口产生感染,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医生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病人的伤口及脑脊液漏进行严密的缝合。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手术过程中产生脑脊液漏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析的情况如下: 骨折和外伤后导致的硬脊膜的损伤;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严重(个别硬膜有骨化);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与硬膜有粘连;医生的手术经验欠缺,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出现问题等。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一定要谨慎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认真严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的产生,从而使得手术可以到达预期的理想效果。针对切口处的伤口愈合,主要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硬脊膜的缺损及脑脊液压力。节段性的根动脉是硬脊膜的血液的主要来源,在进行血液分配的过程中,当根动脉在进入神经根前,把一部分血液分支到硬脊膜,从而使得硬脊膜中的血液得到足够的供应。由于硬脊膜有充足的血液得到供应,因此,恢复和自愈能力就大大加强了。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硬膜撕裂时,医生必须严密缝合。当遇到病人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会导致产生对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切口处的软组织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从而使得硬膜的有效愈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医学高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学者建议提倡以人工硬脊膜修补缺损者。因此,通过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也可以减小局部压力,加快硬脊膜缺损处组织的愈合。可见,影响硬膜愈合的主要因素是脑脊液压力。因此,针对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正确的卧俯姿势,有利于身体的硬膜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谢步章,等.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J]. 山西医药杂志,2008,2(37):132-133

[2] 王雷,肖建如,李家顺,等.椎管内肿瘤术后硬脊膜缺损的处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7):748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3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28-02

中图分类号:R 681.5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69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学者统计其发生率约为2.3%~4.9%。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椎管条件、粘连等本身因素外,不适当的手术操作也是造成脑脊液漏的重要原因。发生脑脊液漏后,如处理不当往往可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导致伤口感染不愈、蛛网膜炎或脑炎甚至死亡等[1]。我科2004年1月~ 2008年12月,共实行脊柱手术205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5例,发生率为2.4%。由于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没有发生脑脊髓膜炎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例,女2例,年龄46~54.5岁,平均52.1岁,均发生于胸、腰椎段的手术,3例是发生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2例为腰椎爆裂型骨折并发硬脊膜损伤的患者。发现脑脊液漏的时间为术后2~3 d,4例采用保守疗法,1例给予硬脊膜重新修补后愈合。本组病例在发现脑脊液漏后,均在48~72 h拔管,然后采用加压包扎或封闭漏口、用沙袋压迫切口等措施,5位患者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观察与护理

1.生命征的观察和环境的要求 手术后遵医嘱给予去枕平卧6 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1次/h,并准确记录,直至平稳。观察病人有无头昏、头痛、腰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同时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术中误伤脊髓或麻醉意外。一般6 h后双下肢尚不能动弹,甚至感觉也没有恢复者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并作出必要的处理。病室要求安静,空气流通好,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嘈杂,使病人能很好地休息。

2.引流液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一般都放置引流管,这样有利于切口渗出物的引流,促进切口的愈合。护理上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天从近端往远端挤压引流管3~5次,密切观察和记录切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是否发生了脑脊液漏,主要是通过观察切口引流液来判断的。术后24 h内引流液多为血性液,一般不超过300 ml[2]。如果第一天引流出的液体颜色较为清淡,伤口出血停止后仍有清亮的液体流出,术后3 d引流量仍>100 ml/d,则应考虑发生脑脊液漏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将引流液送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3]。

3.心理支持 脊柱手术的病人本来思想负担就很重,他们往往担心万一手术失败后会造成终身瘫痪或残废,再也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当发生脑脊液漏后,病人往往紧张、恐惧,这时最好由医生给病人说明脑脊液的来龙去脉,使病人了解脑脊液可以自生;虽然发生了脑脊液漏,只要处理正确,对今后的劳动及生活都不会有影响,鼓励病人消除恐惧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4.的护理 确诊为脑脊液漏后,要让病人绝对卧床,俯卧和侧卧位相交替进行,及时抬高床尾20~30 cm,防止因颅内压过低而发生的头痛。一般病人在拔管后用棉垫加压包扎伤口或用包有无菌巾的500克左右的沙袋压迫切口3~5 d。经处理后硬脊膜能够自行修复,脑脊液漏即停止。在脑脊液停漏后3 d将患者改为平卧位[4]。

5.防并发症的护理 引流管和伤口是最常见的感染来源。引流管要妥善放置,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和因过度牵拉而自行脱出。发生脑脊液漏后,不但切口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重者可波及颅内,危及生命。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其中包括保持敷料和床上用品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更换引流袋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引流袋放置的位置要低于切口的出口部位,防止因引流液逆流而引起逆行感染。除了预防因引流管和伤口而引起的感染外,还要防止其他因素引起的感染,如减少人员流动;指导病人戒烟,注意保暖,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防止呼吸道感染发生;定期翻身,多喝水,防止压疮和泌尿系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6.饮食护理 术后病人由于需卧床时间长,食欲差等可导致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饮食护理中应给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配合给予按摩腹部等措施,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病人多喝水,以减轻便秘所造成的腹压和颅内压增高,也可以达到减少脑脊液从硬脊膜裂口渗出的目的。

讨论

脑脊液漏在脊柱骨折病人中可以由骨碎块直接损伤所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硬脊膜撕裂伤的发生率为18%~64%;如术中未给予修复可导致脑脊液漏发生。除了原发性损伤外,大部分为医源性。发生原因有椎管狭窄严重、黄韧带肥厚压迫硬脊膜并与其粘连、突出的椎间盘较大与硬脊囊粘连较重;按摩、多次注射类固醇药物及多次手术后硬脊膜与周围粘连造成手术困难、引起硬脊膜撕裂。另外术者经验不足,手术动作粗暴等也可造成脑脊液漏[1]。本组病例均在发现有脑脊液漏后48~72 h拔管,并加压包扎或重新缝合漏口、用沙袋压迫切口等。经处理后伤口3~5 d硬脊膜能够自行修复,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漏停止后,最好继续保持治疗,2~3天后恢复正常,防止因过早平卧造成压力增大而再次发生脑脊液漏;避免用力咳嗽和排便等也是预防再次发生脑脊液漏的关键。术后用常压无菌引流袋接引流管,一旦发生脑脊液漏,要及时给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及早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做正确的处理和准确的记录。床上用物、衣物和伤口上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这对防止感染十分重要。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全身情况,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差者应静脉补充营养,以利于病人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初同伟,周 跃,王 建,等,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1(22):63.

[2]钟 俊,明江华,彭 昊,等.腰椎手术合并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1,9(5):305.

[3]徐 菁,彭付红.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87.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4篇

作者:黄英,曾 俊,岳 蕤,吴治敏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重庆 400038)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体位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2] 董明岩,崔宽龙,陈君长.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限的决定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4.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护理要点。方法:8例脊柱侧弯患者行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 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护理、出院康复护理。结果:8例患者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脊柱侧弯;围手术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8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5例,男3例,其中12-20岁7例,55岁1例,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均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及患者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 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 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指导行?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

2.1.4 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5 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2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 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 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人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 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 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

3.1 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

3.2术后4天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嘱患者不要紧张。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 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3] 白跃宏,毕霞主编. 骨科手术康复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脊柱侧弯;手术;护理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一个或几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随之变化。严重的病例,影响心脏、呼吸功能甚至脊柱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脊柱侧弯又以青少年特发性的多见,约占80%左右;我科自2007~2009年以来共收治特发性和先天性的病例五例,其中以行前路松解术,取得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患者均为青少年,年龄9~15岁,平均13岁,其中男1例,女4例,女性中有2例为先天性的,其余为体检或亲友发现。患者均有两侧肩胛骨不等高,驼背、畸形,女性两侧发育不等。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行经前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术,凸侧胸廓成形术。

1.3 结果 术后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前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均为出现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手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大多数为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常因为此病产生自卑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手术,缺乏自信心,对手术的预后情况感到焦虑和紧张,为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例举成功的病例消除其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呼吸功能的训练 脊柱侧弯的患者在肺功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容易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前应该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可增加肺活量,促进肺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①吹气球:让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的气体尽力吹入气球,2次/d,15 min/次;②有效咳嗽: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片刻后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分泌物咳出。

2.1.3 床上训练大小便 由于术后要卧床休息,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因此术前3 d帮组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

2.1.4 唤醒实验训练 唤醒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避免因术中脊髓损伤发生截瘫最重要的实验。一般在术中,缝合切口之前一定要做这个实验,通过训练患者术中即使在半醒状态下也能随着医护人员的口令活动其足趾和双足。如果能听从指令,表明脊髓无损伤,可缝合切口。训练方法是患者俯卧于床上,闭目,听口令活动双足及足趾,2次/d,10遍/次。

2.2 手术后护理

2.2.1 护理 术后搬运患者至病床时,注意保持脊柱水平位,平托至床旁。患者卧硬板床,全麻清醒、平卧6 h后可进行翻身,翻身幅度不能超过45°;术后3 d内以平卧为主,平卧2 h后翻身侧卧1 h,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勿使椎体扭转,翻身角度不超过60°。

2.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给予吸氧2~4 L/min、常规观察神志、体温、皮肤黏膜有无紫绀、苍白、水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全麻清醒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促进肺泡膨胀,增加肺通气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等。必要时雾化吸入。

2.2.3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因术中有可能因脊髓牵拉或缺血引起脊髓损伤,故术后要观察踝关节的伸屈功能,并牵拉尿管观察反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感觉困倦或肢体发沉,肢端剧烈疼痛、麻木或肢端无法移动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预防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术后2~3 d易出现迟发截瘫,可能为术后水肿引起。

2.2.4 疼痛的护理 由于年轻人耐受力差,在术后48~72 h应给予镇痛剂,比如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50~100 mg。如有镇痛泵持续止痛的,应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及反应能力,出现昏睡状态的立即关闭止痛泵。或者聊聊患者关心和喜爱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

2.2.5 翻身的护理 术后预防褥疮的发生,应2~3 h帮助患者轴线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的皮肤或涂抹药油促进血液循环;翻身时注意患者各管道的脱落,使躯干成一直线,保持患者的肩、胸、髋部成一字型,翻身角度为45°,身下垫上软枕,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并每隔2 h变换一次。

2.2.6 饮食的护理 术后肠道可能会受到抑制,出现肠麻痹症状。给予流质饮食,或口服氯化钾以促进肠蠕动,加快肠鸣音恢复,减轻腹胀。然后逐渐向有营养可口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但要防止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2.2.7 引流管的护理 (1)切口引流管的护理①保持引流管的固定和通畅,并保持其成负压状态,防止打折受压;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24 h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 ml,如果过多应警惕有无潜在的失血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如果术后2~3 d量

2.2.8 功能锻炼 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和指导其进行手、足部的活动。术后1~2 d可做肢体抬高、关节屈伸运动,每日逐渐增加运动量。一周后如脊柱X片正常,可扶患者坐起,逐渐下地行走。避免躯体侧屈、扭转、弯腰等动作。活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疲劳,上肢禁止提拉重物,减少脊柱活动,避免脊柱外伤,预防内固定松动、滑脱。

3 出院指导

佩戴支具3~6个月,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及腹肌、背肌的锻炼。减少身体的负重,尽量保持腰背部的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使物品尽量靠近身体。上肢禁止提拉重物,不做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撑开钩滑脱。每3个月来院复诊。

4 讨论与体会

脊柱侧弯手术是脊柱外科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这几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笔者从中体会到,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脊柱侧弯手术的常规护理,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各种特殊情况的护理,认真仔细的实施护理措施,加强责任感,才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效果满意,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 考 文 献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优质护理

脑脊液属于脊柱外科患者完成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针对患者如果未经有效处理,会导致患者表现出低颅压症状、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出现颅内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患者研究有效方法进行疾病并发症的防范,将治疗方法进行改善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确定最佳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脑脊液漏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2月-2015年02月94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分组。在C1组的47例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7岁-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1.9)岁;在所有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中,属于颈椎患者9例,属于胸椎患者13例,属于腰椎患者25例;在C2组的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9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2.1)岁;在所有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中,属于颈椎患者11例,属于胸椎患者16例,属于腰椎患者20例;对比两组脑脊液漏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2组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针对C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步骤为:

1.2.1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观察

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选择去枕平卧位,时间为6小时,对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认真观察,认真完成记录工作,直至患者表现正常。同临床医师进行密切沟通,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无出现硬脊膜损伤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双下肢活动情况进行观察,有无表现出头疼症状、腰部疼痛症状以及头晕等系列症状【2】。

1.2.2 对患者实施护理

针对脑脊液漏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将床尾适当抬高,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将脊髓腔脑脊液压力进行有效降低,将患者的颅腔脑脊液压力有效增强,将颅腔同脑脊液腔间脑脊液压力表现出动力学变化进行有效改善,成功避免出现脑脊液漏出的情况,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低颅压头痛症状【3】。

1.2.3 对患者实施术口护理以及实施引流管护理

在放置引流管的过程中,要求高度需要小于患者的手术切口,防止因为出现了脑脊液回流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脑脊髓膜炎症状。对于引流袋需要每天进行更换,对引流液的颜色等相关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在准备将引流管拔出之前,需要将引流管进行夹闭。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一经表现出红肿等系列症状后,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4】。

1.2.4 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针对此类患者内心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情况,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讲解脑脊液漏的有关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最终将患者的心理疑虑有效消除,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预后质量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以及患者疾病并发症出现概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所有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法【5】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实施评分,评价分数为0分至100分,最终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越优,最终进行组间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X2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两组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预后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脑脊液漏患者(P

3、 讨论

对患者完成脊柱手术后,较易表现出脑脊液漏的情况。针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能够有效明确患者是否表现出脑脊液漏的现象。针对脊柱术后表现出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患者的脑脊液压力降低,最终有效促进患者硬脊膜的有效愈合。如果患者表现出严重脑脊液漏的情况,临床需要选择持续引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针对患者除需要研究有效方法治疗之外,确定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两组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预后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缓解程度评分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脑脊液漏患者(P

总而言之,针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自身安全性,最终显著提高脊柱术后脑脊液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鲜芝.腰椎段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分析[J].现代养生,2014,5(12):223-224.

[2]于从,方晶,郭伟壮,龚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2,3(06):66-67.

[3]王婷,李芳.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7(16):104-106.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8篇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0―02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居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正规的抗结核化疗、严格的卧床休息是脊柱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改善血运、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压迫性损害、维持脊柱稳定性及缩短疗程。我科2000~2006年12月共做脊柱结核手术65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14~71岁,其中不完全截瘫15例,行椎管减压12例,植骨8例,无护理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有恐惧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与接受同种手术治疗或已治愈的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休息

此时的休息不单纯指体力休息和对脊柱的制动,还应包括使患者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前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疼痛及截瘫的发生率,后者可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思想,增强抵抗力。

2.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患者在术前就应进行3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且术后还应继续用药6~18个月,时间较长,若不了解,难以全程用药。因此在术前就应使患者清楚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均不可缺少的前奏,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2.4 双下胶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及膀胱的感觉情况。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部分的髓节,造成双下肢及膀胱运动的不同障碍,因此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2.5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须卧床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伤口疼痛,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故护理上要注意:①要保持床铺整洁,皮肤干燥。②为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早期翻身1次/2h,翻身时,协助患者肩、臀部一致翻动,注意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及双下肢的活动情况,侧翻时,用枕头垫于背部,沙袋固定,保持功能位,并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皮肤受压情况。③术后6h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叩背帮助咳痰,以利于肺复张。④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6 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足趾、踝、膝各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次数可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截瘫患者,术后要保持双下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帮助患者被动进行下肢各关节的锻炼,并按摩各肌群,3~4次/d,当双下肢功能恢复,可指导患者主动练习,如伸缩、抬腿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在床上行抬头、扩胸、深呼吸及双上肢的自主活动,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及上肢的肌力。下床锻炼应循序渐进,次数和幅度应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2.7 督导化疗管理

术后能否坚持规则抗结核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住院期间必须目睹患者内服每一剂药品,这项措施至少保持在强化期内,漏服者当日补服,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结果

本组65例患者,48例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出院。17例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出院后嘱继续卧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做好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经随访,16例恢复良好,1例未按疗程服药,治疗失败。

脊柱手术的护理第9篇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特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术中满意体位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使用了改进型弓型俯卧位支架(以下简称支架)以来,没有发生1例严重的并发症。现将体位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0例,其中男155例,女95例,年龄18~80岁,全身麻醉140例,硬膜外麻110例。脊柱骨折内固定75例,脊柱椎体滑脱矫正65例,脊柱减压110例,手术时间1.5~5 h。

2体位护理

2.1正确安置俯卧位患者全麻后,4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骶部、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以滚动法将患者置于支架上。将头放置于特制的头圈内,使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双前臂自然前屈于托手板上,在膝关节处垫上1个软枕,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向下,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正确安置俯卧位,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术中腹压过大,可导致出血增多,应立即检查腹部衬垫物是否移位,并予以纠正。

2.2避免术中发生体位损伤脊柱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在变换体位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慢、稳,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为了避免转变体位造成植入物滑脱,变换体位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2.3体位及受压部位护理变俯卧位前应整理好各种管道及电极线,电极粘贴处应避开受压部位。在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使头偏向一侧,每20~30 min调整头部位置1次,在调整时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支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者注意防止阴茎压伤。应避免肘部受压,可在双侧肘关节放上合适的软枕,外展不超过90°,术中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病人体位情况,重点检查前额,两侧颧骨、两侧肋骨、髂前上棘的主要受压点,观察四肢末梢血运,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5 min,防止因手术操作或麻醉不完善致病人体位移动而造成不良后果[3]。手术结束,应及时改变患者体位,以解除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讨论

术前针对俯卧体位的护理难点,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伤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安全舒适体位安置需要手术团队的合作,安全舒适体位包括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气道管理、通气良好、便于麻醉监测、保障病人的安全。因此,只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充分沟通并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及保温。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所以要及时调节保温装置,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而发生压疮。术中调节室温23~25 ℃,动态监测体温,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尽量少暴露病人,术中库血输入前应先自然复温,冲洗体腔的液体要先加热,避免低体温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