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20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1篇

引言

石墨作为重要的资源性非金属矿物,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可塑性以及特殊的导电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核电、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石墨的应用范畴仍在不断扩展,石墨已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领域复合材料加工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与此同时,如何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提纯、加工、利用也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1-2]。石墨与石蜡、滑石、单质硫、辉钼矿等并成为自然矿物中天然可浮性矿物。一般采用浮选法可得到高品位的优质石墨。其基本原理是依据石墨良好的天然疏水性,表面不易被水浸润,利用自身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获得亲疏水特性,在矿浆体系借助气泡浮力,在液-气界面发生聚集使其与杂质矿物分离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3,4]。吉林某地区石墨属细粒级鳞片石墨,原矿种类较简单,单体解离的石墨粒度较细,多与石英紧密连生,粒度较细,嵌布关系复杂,且其中常包裹细小的钾长石、石英颗粒,物理选矿方法较难将其进行有效分离。此外,石墨鳞片的大小是评判石墨好坏的标准之一。如何保护大片鳞片对选别工艺也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次试验总结国内外对石墨提纯工艺的研究[5-8]。综合考虑选别指标、经济成本等问题,采用浮选的方法对该石墨试样进行提纯回收,同时,为保护其麟片,在选别上选用多段磨矿即粗精矿再磨再次精选的工艺流程。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研究,本次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七次再磨八次精选的浮选流程,不仅使精矿固定碳含量提高至86.81%,回收率达到50.41%,而且及时地选出了大鳞片石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石墨浮选提纯工艺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试验

1.1材料与试剂

试验所用矿样为吉林某地区某石墨选矿厂矿样,原矿呈块状和层状结构,黑灰色,具有光泽,有滑腻感,品位10.22%左右主要矿物为石英、石墨、钾长石、白云母,偶见少量金红石,未见其他矿物。通过显微镜放大倍数1600倍的条件下可以看出经镜下观察,石墨颗粒晶形多样,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也可见片状、板状、短柱状等,石墨的粒径范围3-150μm之间,主要分布于-75μm粒径区间内。试验所用的柴油、2#油(松醇油)为工业级,来源于淄博元兴化工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试验首先进行粗选试验的条件实验。选择一段粗选,多段精选配合不同药剂制度和再磨时间进行开路实验。浮选结束后收集精矿和尾矿,并分别脱水、烘干,最后,称重并计算回收率。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粗选磨矿细度试验

固定粗选条件为:捕收剂柴油用量1415g/t,2#油用量475g/t,浮选浓度为21%,变化粗磨磨矿时间为2.5min、3min、3.5min、4min。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试验,原矿磨矿细度随磨矿时间变化情况见表1,粗精矿的固定碳含量及回收率随磨矿时间变化的变化情况见图2。由表1和图2综合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的固定碳含量持续降低,精矿回收率先下降后升高,当磨矿时间为3.5时回收率最大。表明石墨在此磨矿细度的条件下单体解离情况很好,实现了绝大多数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单体解离,达到浮选分离矿物的目的.当磨矿时间为4min,精矿固定碳含量降至最低、回收率也有所下降,这说明在磨矿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过磨现象.综合考虑粗精矿的含量和回收率,拟采粗磨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含量93.46%比较适宜。

2.2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固定粗选试验条件为: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93.46%,2#油用量475g/t,浮选矿浆浓度21%,改变捕收剂柴油的用量分别为1415g/t、1825g/t、2280g/t。按照图1所示的试验流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图2显示了粗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随柴油用量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看出来,随着柴油用量的增加,精矿固定碳含量逐渐降低,回收率逐渐升高。当柴油的用量为1825g/t时,回收率最高,固定碳含量指标也趋于稳定。因此确定柴油的用量为1825g/t。

2.3起泡剂

2#油用量试验固定粗选条件为:粗选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含量93.46%,捕收剂柴油的用量1825g/t,浮选浓度21%,改变起泡剂的2#油用量分别为475g/t、660g/t、840g/t。按照图1所示的浮选基本流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4.图4可知,随着2#油的用量的增加,精矿固定碳的含量先减少后增加但降低差异较小。而回收率随着起泡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2#油用量为465g/t时,精矿固定碳含量最高,回收率也较高,综合考虑品位、回收率和选矿成本,因此确定2#油的用量为465g/t。

2.4开路试验

经过粗选条件试验考察,在确定的最佳粗选条件:粗磨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含量93.46%,浮选浓度21%,柴油用量1825g/t,2#油用量476g/t,粗选精矿固定碳含量31.11%,回收率91.19%。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矿回收率,采用七次再磨八次精选开路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流程如图5。由表2可知,与粗选精矿相比,七次再磨八次精选最终精矿固定碳含量由33.11%提高到86.81%。从中也可以看出精矿回收率却由91.19%大幅下降至54.01%,说明随着磨矿段数和精选次数的增加,选矿流程无法进一步提高精矿回收率。此外,粗选尾矿的扫选精矿产品中矿1的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都较低,进一步回收固定碳较难,因此不再对粗选尾矿进行扫选。最终确定一次粗选,七次再磨八次精选工艺流程。

3结论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辽宁;石化产业;竞争力

辽宁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一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石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辽宁已经成为海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石化工业带来了机遇;二是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为石化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石化工业是辽宁省的第二支柱产业,2006年,辽宁石化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销售收入36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5%;实现利润3.18亿元;实现利税1754.52亿元。

辽宁省的石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其中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化学矿、海盐等品种齐全;拥有企业群体优势,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群体和重点骨干产品;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良好的技术和区位条件有利于辽宁省石化行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辽宁的石化产业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优势,改变不利状况,提升产业竞争力,宜采取的对策如下。

一 、打造精细化工产业体系

到2010年辽宁省精细化率由2005年的27.7%提高到45%。可在沈大高速公路和环渤海沿线城市中,对一些精细化工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按照高标准建设,高速度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方针,精心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区和产业特色的精细化工园区。

1.打造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品链,实现石油化工一体化。着重发展“三烯三苯”,进而向精细化工领域广为拓展。鼓励和扶持民营和个体经济向精、专、特、新方向发展。一是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搞好专业配套。二是以重点企业主、副产品为依托、延伸产品链,发展终端产品,形成若干个企业群或产品群。

2.创建精细化工园区。园区可使化工企业相对集中,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链延伸及优化、提高生产规模、减少物流成本、解决三废处理等方面产生集约效益,已成为石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有地区特色和产业特色的精细化工园区或在石化区内分设精细化工区。

3.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产品群。大力发展乙烯、丙烯精深加工,把合成材料加工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炼油催化剂、助剂、油田化学品,如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油水分离净化剂等。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食品、水果保鲜剂等。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涂料、染料、颜料。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丙酸和脱氟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中的L-乳酸、山梨酸、核酸、安全的脂肪代用品等;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积极开发新品种,同时要与国外知名品牌和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

二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进程

科技创新是提升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和动力。

1.加快炼油、化工技术开发。加快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在密切跟踪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科研、设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强化技术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以及各大公司间的联手合作,形成集聚优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尽快开发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酞胺、丙烯睛成套技术等。力争使石油化工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石化产业竞争力。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从石油化工产业的实际出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覆盖企业生产过程及全部经营活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工厂智能化、数字化,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支撑规范、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支撑“市场一生产一供应,,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平台,应用重点包括:开展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工程设计与科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等。实现生产经营实时信息的上下贯通与共享,达到信息系统与生产业务运营的紧密结合,以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内部控制力和工作效率,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

三、 提高石化产品质量和实现清洁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清洁生产是我省石化产业适应国际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使之成为促进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提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油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依靠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汽、柴油质量。根据全球清洁燃料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符合辽宁省炼厂实际需要的提高油品质量的实用技术;加大催化裂化汽油降硫、降烯烃工艺及催化剂、助剂的研究开发,以及劣质催化裂化原料预处理脱硫技术、催化裂化汽油后处理和高辛烷值组分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的力度;加强柴油深度脱硫脱芳、深度加氢精制催化剂及生产工艺的开发,为汽柴油质量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推行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和末端治理方针,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我省石油化工产业适应国际竞争,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大力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助剂等,推广加氢工艺,提高硫回收率,淘汰污染严重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工艺;开发节能技术和燃烧控制技术;实现废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加强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开发相应技术,提高油再生、废催化剂、废旧合成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提高水循环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水平,实现供水、用水和净水一体化,达到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建立固体废物堆放场,避免污染物的扩散;回收水中的石油类物质、废渣中的催化剂和贵重金属,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推行安全、环境与健康(HSE)一体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机构,落实到企业各层次,分解到原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现场环境管理的所有环节,全面推进HSE管理体系。

四 、按“一体化”的理念建设化工园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化工园区是政府支撑扶持形成的一体化产业区域网络,涵盖了供应商、分销商、支撑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商等合作供应链环节。化工园区成为各国各地区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重要形式。辽宁要提升石化产业竞争力,可将建设化工园区作为发展重点。化工园区“一体化”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产品项目一体化。基地内的主项目实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公用工程一体化。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水、电、气、热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基地内能源的统一供给,梯级使用;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与各生产装置连成一体的输送管网以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料运输系统,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并通过对废水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服务一体化。政府提供“一门式”办公服务,同时,结合市场经济手段向厂商提供后勤的“一条龙”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其核心生产活动。

辽宁建设石化产业园区可以结合国内外一些知名化工企业的园区建设和发展经验,规范建设。如上海化工园区的科学建设和管理就值得我省借鉴。上海化工园区吸引了拜耳、巴斯夫和BP等世界化工巨头1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落户在园区内的企业生产了互补性的上下游产品链关系。从利用石油生成乙烯和苯类上游产品开始,接着将上游产品作为聚碳酸酯等中游产品的原料,再由中游产品生产出塑料等下游产品。将石油化工产品的上中下游产品链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循环机制,从原料投放到最终产品,实现最小物耗和排放。这种作法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投资收益。辽宁在建设石油化工区时,宜做好产品链规划,按照产品链对招商项目实行准入制,不属于规划中产品链一环的企业一律不能进入化工区.

五、加快石油化工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内外激烈的人才竞争给我省提高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必须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辽宁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首先,加快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突出战略开拓、现代化经营管理、领导能力和跨文化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加快高层次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其次,加快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第三,加快培养拥有丰富实际经验和一技之长的技工人才。石油化工生产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非常需要技艺精湛、能够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和高级技能人才。为此,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按照职业资格和岗位管理制度的要求,突出有效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能培养,大力开展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抓紧培养拥有丰富实际经验和一技之长的技工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3篇

尊敬的审计监察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

从我2008年6月份来到这片热土到今年因为岗位调整回到西安已经四年多了。回想四年的工作历练和岁月征程,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这里承载着我们一个团队的责任、奋斗、成长、战绩,更承载着我们每一个石油人的信念、追求、情感、荣誉!四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挑战困难,一切从零开始艰辛创业,实现了各个阶段的各项目标。四年来,我们深入研究,优化部署,着力推进区域勘探开发一体化,油藏评价取得突破成果。四年来,我们科技建产,高效组织,聚精会神搞建设,产能建设高效运行;四年来,我们精细管理,强化注水,一点一滴增产夺丰收,磨刀石上闹革命。四年来,我们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有效的保卫扩大了油田生产与油区矿权。四年来,我们警钟长鸣,高度防范,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局面。四年来,我们紧了又紧,严密控制,一心一意谋取低成本发展。四年来,我们坚持双赢,团结一心,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工作环境。特别是四年来,我们和广大干部员工手拉手,肩并肩,一起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意,以及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欣慰感。我们不能忘记朝夕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我们不能忘记齐心克难、齐心攻关、齐心团结的铁石默契,我们不能忘记开发好、建设好、管理好五蛟油田的铮铮誓言,我们不能忘记热爱团队、忠诚团队、奉献团队的无悔选择!在此,我向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集团领导以及公司各部门领导对我多年来工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现将我四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请审计监察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代表审议!

一、取得主要工作业绩

(一)产能建设成果丰硕喜人。自单位2008年组建成立以来,我们克服人员紧缺、用工多样、矿权争议频繁、优质储量不足、生产组织难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等诸多困难,一切从零起步,超常规组织,快节奏启动,精细化管理,迅速掀起了建产高潮,促使油田快速成长为集团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后起之秀。累计完成产能建任务22万吨,发现了3个侏罗系油藏和三叠系多套油层组,新增探明含油面积55.37平方千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396.78万吨,新钻井265口,配套完成了30万吨产能建设工作量,并为集团扩大建产50万吨的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矿权保护拓展卓有成效。(述职报告 fanwen.chazidian.com)2008年以来,我们按照“立足和谐,讲究策略,维护矿权,守住地盘,拓展空间,突破难点,赢得主动”的工作思路,从油田南试验区面积9.3平方公里矿权为出发点,锲而不舍,稳步推进,逐步巩固了集团油田矿权,特别是在近年来激烈的矿权之争夹缝中,争抢矿权面积29.8平方公里,将矿权面积从66.9平方公里扩大到96.7平方公里,拓展了集团的续发展空间。

(四)原油生产年年超计划完成。2008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采油人的天职就是多拿油”为己任,以“稳得住、上得去、管得好”为奋斗目标,持续优化指挥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和生产支撑系统,大力实施“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投产”三大重点工程,积极解决了繁重的生产建设任务、紧缩的操作成本、复杂的油区治安环境和日益突出的老油田稳产开发难题,牢牢把握原油生产的主动权,确保了原油产量的快速攀升。

(五)油田开发良性全线飘红。围绕“降低自然递减”这个中心,持续完善油田开发管理体系,重点抓好精细注水和工艺配套两大工程,狠抓油藏平面、剖面治理,加强井区技术力量和现场管理,提高注、采、输系统效率,实现了油田开发持续稳定。

(六)效益业绩目标全面实现。在产能建设项目上,集团公司下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计划4500万元,实际万吨产能建设完成4116.53万元,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在作业区收入利润及预算执行方面,每年收入利润超额完成、操作成本在计划范围内运行,实现了效益开发的目标。

(七)精细管理深化落地有声。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对重点工作实行跟进考核管理,成立了老油田稳产、措施增油、注水管理、隐患治理、数字化建设、成本管控6个精细化工作小组,与机关组室负责人签订重点目标责任书,步步靠实管理措施,逐级落实任务职责,促进以强化注水、措施挖潜、技术增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生产任务的完成,实现了油田开发精细化管理、安全环保精细化作业、采油成本精细化管控、基础工作精细化雕琢,确保了全年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

(八)打造了长实陇东形象品牌。在实践中培育了“目标一致、苦乐与共、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助推了五蛟油田的快速发展。所在单位1人荣获“中石油劳动模范”荣誉、6人获得油田公司级荣誉,10人荣获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庆阳市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庆阳市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先进单位”和“庆阳市纳税明星企业”殊荣,为集团争得了荣誉,树立了良好内外部形象。

二、所做主要工作回顾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

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各类石油终端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表统计数据显示,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大数据信息系统2019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到696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8年快05%。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际油价暴跌对油气市场的供应端和需求端造成严重的双重挤压,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因此受到巨大冲击。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国际油价维持在低位震荡运行概率较大,整个油气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需要积极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全力以赴推进石油企业的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用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升石油企业在资金安全、内部资金高效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石油企业实现科学稳健跨越式发展筑牢根基。

一、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

近年来,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趋势正逐渐加强,国有企业也日益在资本化运作模式方面探索前行。技术环境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论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运行模式,还是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财务会计变革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着石油企业的运行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在此过程中,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与原石油体系外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增加,使得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筹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改变对传统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尽快适应国内管理体制的改变。

(三)财务会计管理技能有待提升

石油企业所在的油气行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特征,涉及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储运、炼化、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各类业务繁多,管理要求高,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难度较大。同时面临外部环境、内部经营体制的双重变革,对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实施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主要采用包括总部、区域分公司、子公司的三级组织结构,预算管理也可以相应的分为三个主要管理模块:总公司的预算信息设置、总公司预算、公司预算。其中总公司的预算信息统一设置主要完成公司基础管理结构性、系统性信息的定义,具体包括预算科目、组织层次结构、报表等方面,为后续预算精细化的工作流程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与核算体系对应,提高预算精细化工作的效率。通过通用信息的设置,总公司可以设计并下发统一的预算模板,各区域分公司和子公司按照模板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系统数据。各区域分公司和子公司完成预算编制后汇总为总公司预算报表,经过总公司审批通过后形成预算方案,并下发预算方案并执行,执行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预算期到以后可以进行相应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

预算精细化管理不仅要确认管理的内容和范围,还需要科学选择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编制程序、方法和预警指标。预算编制程序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等三种,同时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每种程序和编制方法各有优缺点,石油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相互结合,多种方法、程序配合使用,形成标准统一的预算编制方案,更需要建立预算指标预警体系,实时获取业务运行数据与预警指标阈值进行对比,及时预警纠偏,将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由事后控制优化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二)推行业务运行精细化管理

石油企业涉及研发、石油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等业务,财务会计工作要向各个业务层面延伸,要由算账的会计转变成管理的会计,资金的安全回笼、使用,生产成本中的降耗节能、商流费的合理压控,资产的高效运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都跟每一个具体业务操作息息相关,各个层面的流程优化、规范细化、实施精化、内控深化、考核量化,都是业务操作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手段。石油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实际业务中发掘操作精细化管理的更大空间,提高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最佳的实践管理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三)强化控制精细化管理

针对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大家不仅要做到理解吃透,更要在工作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实现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此项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计划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审核环节精细化管理、执行环节精细化管理及总结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会计控制队伍,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要设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范围,要有完善的执行制度,还需要进行及时整改、复查问题,通过这些具体控制内容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审核、执行、总结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减少石油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失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整体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实现整体性、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四)探索分析决策精细化管理

财会管理人员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备预见前瞻性。在石油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探索分析决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分析范围方面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分析和外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主要分析对石油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明确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主要是对企业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生态、市场、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机会和威胁。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找可行的发展方向。

在分析流程方面,首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需要将实际财务会计数据与计划数据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本期同历史水平的纵向比较等等;二是研究查明原因:找出差距后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和各方面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来确定影响因素,比如通过实证分析经济指标内部的客观联系,运用逻辑判断、数理统计、假设检验等方法来决定,如成本的高低,与工作量的增减、成本管理的好坏、市场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指标的相关关系及相应参数,即对产生差距的影响因素从数量上确定其影响程度;三是总结提出建议:财务会计管理需要采用书面的方式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制定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体系,但是距离财务会计业务精细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梳理制度体系短板,优化业务的流程,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善追责机制。在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组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清查和总结,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准确掌握管理现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打下基础。不仅如此,还要做好企业经营的审批管理,为顺利开展相关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具体管理措施进行审批,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步的财务会计工作,为达到最佳的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夯实基础。

(二)整合优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石油企业还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和功能模块的优化来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水平。主要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石油企业内部包括OA系统、ERP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独立运行的系统进行整合,整合的重点是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形成集成化的数据管理中心,避免多次录入重复数据,实现各业务系统能够根据需求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调用,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二是进一步优化各业务系统优化完善业务管理功能,逐步实现所有流程线上完成,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可追溯性。三是增加管理分析模块,基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数据挖掘分析等高级分析项目,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辅助企业管理决策。四是进一步规范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数据标准等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并提供详细和可视化的培训。五是稳步推进制度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制度体系改进提升的各项意见,通过先进的沟通协调机制确认修改方向,逐步优化制度本身优化的流程,实现信息化的制度监管和业务分析。

(三)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储层 精细刻画 储层预测 开发部署

0 引言

辽河油田主于下辽河地区,地跨辽宁、内蒙古两省区。辽河盆地属于华北陆台东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按照不同构造级别可划分为35个二级构造带,83个三级构造单元,1000多个断块,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含油层系多、井段长,沉积体系类型多、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多样,自上世纪六十年入开发,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油田开发主力区块均已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需要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实现老油区长期稳产,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的发展,将为油田开发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1 储层精细刻画技术思路

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即以地质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从单砂体以及裂缝这两种储层类型出发,对其不同的表征参数进行精细刻画研究,单砂体的刻画内容包括空间展布、空间形态、内部构型、大孔道识别、三维模型以及动态变化;裂缝储层刻画内容主要包括岩性特征、裂缝特征、裂缝预测以及裂缝储层综合评价(见图1)。

2 储层精细刻画与预测技术研究

2.1 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

2.1.1 井震结合,等时对比

由于大多数砂岩储层目的层比较薄,地震只能追踪砂层组的顶底,内部小层无法在地震上追踪。因此应用Landmark一致性技术,可充分实现井震联合优势,利用地震层位控制井点以外趋势,进行小层延拓,从而合理而高效获得全区的小层构造,在研究中,还应充分考虑目标区域沉积特征,结合地层厚度,以沉积旋回为基础,砂体为单元,标志层作控制,以古生物资料确定时代,结合油水分布,在原来分层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岩性、电性特征由点到线再到面逐级对比划分,利用井震结合,开展相控等时对比,建立单砂体相控等时对比模式,研究各单砂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井网层系适应性评价,生产动态分析及剩余油细化研究提供了基础。

2.1.2 单砂体空间展布

地震信息差异化描述砂体,即应用同相轴波形特征变化追踪砂体范围,以成藏理论和成藏模式为基础,建立“点、线、面、带”储层边界刻画模式,解决控藏不整合面的识别、油层尖灭线及油水界面的确定、物性条件的制约因素等难题。综合运用录测井、三维地震等,在沉积理论指导下,通过沉积特征、储层分布研究,精细刻画单砂体沉积微相特征,为认识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基础。

2.1.3 储层内部构型与渗流屏障分析

储层构型亦称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大小、形态、方向及其相互叠置关系。渗流屏障为储层系统内隔挡流体渗流的岩体,从其对储层渗流的隔挡作用而言,又可将其分为两类:分割两个连通体的渗流屏障(层间隔层、横向隔挡体和封闭性断层)和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屏障(层内夹层)。开发中后期根据挖掘剩余油的需要,需要研究砂体内部的非均质(如复合砂体内部成因单元之间的界面、砂体内部夹层等)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2.1.4 精细三维地质建模

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井震联合,以断层及多边形作为边界控制,进行倾角、波峰波谷、波形自动储层快速追踪(见图2)。在应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沉积微相模型后,分别统计各沉积微相储层参数,对于储层参数概率分布cdf不符合高斯分布的,首先对其进行正态得分变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模拟后再进行反变换。采用交互式建模的方法,建立沉积相地质模型。

2.2 裂缝表征与预测

2.2.1 岩性识别与空间展布刻画

利用岩屑薄片分析技术和测井响应特征,在兴隆台太古界潜山划分出2大类7亚类25种岩石类型,首次建立了完钻井岩性解释模型,认识了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区域变质岩主要包括粒岩类、角闪质岩类、片麻岩类、片岩类等岩石,该类岩石由于混合岩化和热液作用,大部分发生蚀变、退化变质现象。混合岩是区域变质岩在液相流体产参与下相互作用而成的,为混合岩化作用改造后的产物,岩石由残留的变质岩基体和新生长英质脉体组成。运用井下成像测井对成像资料进行处理,其图像的清晰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该区岩性识别、裂缝、地层倾角及岩性层理面的确定是非常有用的。

2.2.2 裂缝预测技术

储层裂缝的研究,过去常采用传统地质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如利用测井响应识别裂缝,利用断层理论寻找裂缝等,本文从裂缝岩心观测入手,在地质分析、室内物理力学实验以及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法、地质成因法,对东胜堡潜山储层裂缝进行预测分析。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是一种地质成因法。它通过对地层的构造发育历史进行反演和正演来计算每期构造运动对地层产生的应变量。与此同时,也能对解释方案进行检验。

2.2.3 潜山储层综合评价

变质岩是一种超低孔隙储层,一般孔隙度仅2%-4%。但孔隙度的大小不能反映储层的性质,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裂缝开度分布的随机性所决定的。一般裂缝性油藏的裂缝渗透率与孔隙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与裂缝开度以二次方成正比,显然裂缝开度的大小对于结晶岩石储层渗流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裂缝类型的划分主要考虑裂缝的大小,根据裂缝开度把裂缝划分为三级裂缝类型:第一级为宏观裂缝,裂缝开度大于10um,第二级是微裂缝,裂缝开度0.1-10um,是裂缝中的有效孔隙空间,第三级是裂缝开度小于0.1um的超微裂缝,是完全无效的裂缝。

3 技术应用及取得成果

3.1 岩性油气藏高效开发

铁17块条带状低幅边水油藏有其特殊性,开发对象为单个含油砂体,且分布范围局限,平面展布呈不规则状,只有适合的井距才能既控制边水,又不损失井间储量。而水平井开发该类油藏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有效抑制边水水侵,均匀充分动用储量。根据铁17块含油砂体薄,油层单一,按一套开发层系开发较为适宜。因此,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该区油藏的特点,在开发中遵循以下原则:①针对独立含油砂体采用不规则井网,按280-300m合理井距个性化设计;②单控储量一般不低于5万吨;③水平井为主,纵向可兼顾的油砂体部署直井,按多靶点设计;④对较大规模油砂体(储量30万吨左右)采用高部位水平井和低部位直井的组合方式进行部署。

2004年曾制定了开发方案,当时按构造型油藏、按正方形井网210m井距部署开发井24口。方案实施后,暴露出一些矛盾,该方案未能实施。本次研究,解决了2004年方案存在的问题,对油藏地质体有了全新的认识,按照岩性油气藏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建立了高效开发模式,通过系统滚动勘探研究,认识了油藏发育特征,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有利目标,在该区针对单个油砂体进行井位部署,共部署井位16口,其中滚动井4口,开发井12口,水平井12口,直井4口,实现了此类油气藏有效开发。

3.2 薄层水平井部署

通过以单砂体为单元精细刻画储层,理清油水关系,对剩余油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储层的综合评价,避开水流优势通道,优选有利单砂体。在锦99块、雷11块、海1块部署薄层水平井26口。其中雷11块应用上述技术,选择有利单砂层4个,分区部署水平井11口,并为完善整体注采井网部署直井7口,预计新建产能达5万吨以上。

3.3 兴古巨厚潜山油藏实现高效立体开发

通过对兴古潜山岩性和裂缝特征的描述与预测,根据潜山的地质特点,创建了纵叠平错四段七层三维井网重力驱开发模式,三年快速建成百万吨生产能力,实现了高效开发(见图3,图4)。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如下认识:

①投入开发的区块,储层特征研究是地质体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②砂岩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分别以单砂体刻画和裂缝表征预测技术为核心;

③储层研究所用资料大部分为间接资料或一孔之见,以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动、静态资料可以提高研究的精度;

④目前单井的储层评价技术手段相对成熟,但研究井间资料还是三维地震为主,地震资料有其纵向分辨率低的局限性,应用中注意可识别和可预测的区别;

⑤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和辽河油田地质条件先天制约,目前技术手段还需在储层预测、裂缝定量描述和双重介质建模等方向继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秋.乾227区块扶余油层储层精细刻画[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郎晓玲,韩龙,王世瑞,陈树民,姜传金.XB地区火山岩岩相划分及储层精细刻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02).

[3]赵国欣.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定量描述[D].浙江大学,2008.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石油石化优良传统 川气东送精神 丰富内涵

建设工程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体参建人员的重要力量,是工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三年多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川气东送人不但建成了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而且建设培育了具有时代特征、石化特色的建设工程文化。

一、注重“三个结合”,夯实建设工程文化基石

建设川气东送工程,发扬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在“三个结合”上下工夫。

(一)把继承优良传统与锤炼队伍作风结合起来

石油天然气的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往往不是在戈壁、沙滩就是在草原、荒漠。面对困难,石油石化人无所畏惧,艰苦创业,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意志,创造了石油石化行业的辉煌。川东北工区自然条件恶劣,夏天酷热难耐,冬天阴冷潮湿,工程建设任务重、工期紧,项项工程是硬仗,个个项目是恶战,广大参建干部职工继承老一辈石油石化人艰苦创业的过硬作风,发扬新一代石油石化人敢战必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顽强作风,艰苦为荣,创业为乐,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展示了中国石化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风采。

(二)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培育工程文化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爱国奉献是石油石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老一辈石油石化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先生产,后生活”,“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广大参建干部职工继续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精神,以国家和石化大局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舍弃原来较好的工作条件,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石化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振兴国家和石化的共同奋斗之中。

(三)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打造工程品牌结合起来

广大参建干部职工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川气东送”品牌意识、名牌意识,提出了统一文化、统一品牌、整合队伍、规范管理的要求,健全了统一管理的运行体系、统一调配的组织体系、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做到了号令统一、步调一致,自觉维护了中国石化品牌形象。同时,以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过硬的作风,创出了中国石化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品牌。

二、塑造建设工程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工区注重文化融合,整合文化冲突,结合工程实际注重创新和超越,塑造了体现川东北工区特色的建设工程文化,集中展现了全体参建职工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光、为石化争气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理想。

(一)提炼川气东送精神,铸就建设工程文化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工区各级党组织以塑造工程形象、提高职工素质为目标,在大力弘扬中国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融合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地域参建队伍的特色文化,学习川东北革命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逐步总结提炼、培育形成了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和丰富思想内涵的“川气东送”精神,即“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追求一流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创业是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也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传家宝。建设川气东送工程,是中国石化在油气勘探开发、集输净化、长输管道领域新的创业,需要对职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全体职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创业热情,勇于创业,推动建设工程又好又快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超深高酸气田勘探开发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勇于向进军,敢于向权威挑战,不断丰富对地下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才能破解世界性难题。求实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讲求科学,实事求是,发扬“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以严谨务实、孜孜追求的科学精神,做好超深高酸气田勘探开发工作。奉献精神:爱国奉献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荣传统。引导参建的每一名职工牢固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同时,通过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为职工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全体职工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职工个人发展与工程建设的有机统一。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7篇

油气地质资料是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的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清晰、明确、完整的固化信息,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地质工作探索实践的重要基础资料。对这些地质资料实行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必须对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科学标准的分类,为后期的快捷查询与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按照《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将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根据工作开展进程、各专业种类、形成资料类型、保存载体类别和资料内在联系分为以下八类:

(1)综合类(综/01):具有宏观性、综合性的科技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与油气勘探与开发相关的规划、发展战略、年度计划等资料,以及与探矿和采矿管理有关经批准

的申请材料、资格证书等管理性文件,以及重要会议、考察形成的资料。(2)测绘类(测/02):与地形、地理测量、和地质测量及导航、定位等测绘成果报告、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资料、成果图件、合同书、评审意见书等有关管理性文件。(3)地质勘探类(地/03):地质勘探各阶段形成的勘探报告、评价报告和储量报告等(包含相关支撑材料),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4)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类(物/04):地球物理(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与地球化学勘探所形成的成果报告及相应附件材料,及有关管理性文件。(5)油气田开发类(开/05):油气田开发各阶段形成的开发方案、油气藏描述等成果报告,开发数据等综合性资料,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6)单井类(井/06):单井的钻井地质、钻井工程、测井、试油及试采等成果报告,地质录井资料,样品分析、鉴定成果资料,各种仪器的原始记录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7)科学技术研究类(研/07):石油天然气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勘探方法和解释研究,及其它有关管理性文件。(8)实物地质资料类(实/08):包括岩心、岩屑,标本,光片、薄片等及有关文字说明。

以上八类资料基本涵盖了油气勘探与开发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实物资料,特别是钻井过程获得的岩芯和岩屑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与不可再生性,是检查地质工作程度,验证地质工作取得认识,评价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把实物地质资料单独列出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述分类也成为地质档案馆接收、管理与提供服务利用的基础,是油气地质资料管理必须遵循的标准,确保后期的顺利查询与利用。

2.油气地质资料精细化管理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各项油气地质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对已有的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便于后期检索利用,服务科研生产,降低油气勘探风险。对这些地质资料的管理,必须流程化和标准化[4-5],建立和健全地质资料的服务制度[6]。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地质资料档案馆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从地质档案的接收、编录与管理、以及利用的全过程的流程,基本实现了对地质资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2.1健全归档流程,提高归档效率

为使资料高效快捷地服务于勘探研究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地质资料档案馆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提高资料归档率。

一是实行“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验收”机制。年初由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根据年度生产任务情况建立《分公司项目设立情况表》,年中对照《档案归档目录表》进行中期督促检查,年底根据《分公司各部门项目进展情况表》及地质资料馆反馈的《地质资料项目归档情况表》进行检查验收考核,确保档案材料齐全收集、按时进馆。

二是实行“三提前、三严格、三审核”制度,强化归档管控和归档验收工作。“三提前”:提前沟通、提前准备、提前审要求;“三严格”:严格质量、严格标准、严格时间;“三审核”:审核数据、审核内容、审核格式。提高了地质资料归档效率,确保成果资料能按照规范及时高质量归档。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地质资料归档流程和要求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线QQ咨询”、《接收资料问题反馈单》、《接收资料明细单》、制作资料标准实例包等多种方式,帮助项目资料提交人员了解归档流程、归档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2精细编目与管理

油气地质资料接收之后,就是编目工作,在认真分析油气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和依存关系后,在公司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框架下,分配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号。并严格按《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规范进行著录。针对资料管理人员对著录标准掌握不一致的情况,地质资料档案馆对每个著录项进行文字说明,详细标注每个著录项具体要求,做到每位编目人员著录标准一致,编目档案资料规范、整齐。

对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编目之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库房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资料,其库房的管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岩心和岩屑实物资料需要独立的岩心库存进行保管,其对岩心等实物资料按序区块、按井别、按分类进行规范存放,在库区需设立实物资料存放示意图,以便于后期的岩心观察;对于后期的岩心观察与采样,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并跟踪岩心样品的采集及相关分析测试数据的归档情况。

2.3提高服务意识,高效服务科研生产实践

各类地质资料需要被利用,才能体现资料本身的价值。油气地质资料的直接利用价值就是服务科研生产,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因此,地质资料档案馆紧紧围绕公司油气勘探和科技攻关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档案资料服务活动。

首先,提高服务意识,健全资料利用流程。对于在油气地质资料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资料借阅流程规范化,高效化。资料利用方式主要以复制光盘、拷贝、借阅、现场观察、老井资料复查、取样为主。并打破地质资料封锁,与系统内的兄弟单位及省区地矿资料馆进行资料交流,避免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同时推进油气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效率与水平。

其次,紧密围绕油气勘探和科技攻关工作,集中人员针对性的开展油气地质资料的整理,力求以最快速度服务科研生产。比如,在涪陵礁石坝页岩气田提交储量工作过程中,地质资料档案馆集中人员对涪陵区块所有的地质资料档案目录进行整理,通过将钻井报告及数据、测井报告及数据、分析化验、地质设计以及试气成果等档案资料整理,形成专门的涪陵区块资料包,为分公司页岩气储量申报及时提供了支持,减少了研究人员查询和借阅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油气地质资料精细化管理助力高效科研工作

地质资料的接收、编录与管理以及有效的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科研生产工作,为更多油气田的发现作贡献。而在发现油气田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地质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被及时的接收、编录和利用,又会发现新的油气田,从而实现利用地质资料发现油气田的良性循环。本地质资料档案馆对馆藏油气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管理,覆盖了地质资料的接收、编录、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能够促进高效的科研工作。下面以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油气地质资料支撑了中国南方页岩气前期选区评价。勘探分公司长期从事中国石化南方地区的风险勘探,在近十年的勘探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以勘探分公司为代表的页岩气勘探研究人员就是利用这些资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查明了南方探区页岩气主要赋存于海陆相两大勘探领域,指出了四川盆地南部涪陵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页岩分布广、厚度大,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气突破的首选目标区。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8篇

关键字:套管井;测井; 难点;发展;

套管井测井是油气井测井技术的系列之一,包括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储层评价以及固井与套管质量评价等测井技术及其相关工具与工艺,涉及探井、开发井和生产井,可分为直井、水平井和井间等测量方式,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一、套管井测井面临的技术挑战

随着中国石油油气开发不断深人,测井的地质对象与作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套管井测井技术将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化

中国石油大多数新增油气田将以低渗透、特低渗透为主,老油区也以薄差油层开发为主,储层物性变差、单井产量下降和多井低产的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注入井平均Et注水量也不断降低,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日注水量将在10 m3以下。这就要求注人剖面、产出剖面测井的单井日注量、日产量的技术下限应更低,技术适用性应进一步拓宽。

采油(气)井中油气水三相流动井数越来越多,而水平井、大斜度井以及注聚区块的采出液中含有絮凝物等使得多相流动规律更加复杂,加之日产量低,应尽快推进三相流成像测井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步解决多相流产出剖面测井的难题。

(二)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化

中国石油多数老油田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2010年的平均综合含水率接近90%,掌控剩余油分布规律难度大,单井增油、区块挖潜越来越困难。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精确的流体剖面特征是老区油气稳产的根本保障之一。

套管井测井是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十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但需做好现有技术的性能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即适用于不同地层水矿化度和不同的储层品质,在高含水率、特高含水率背景下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潜力层,准确地确定出油气水产率。区块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井间测井技术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随着注入、产出时间加长,储层物性有可能发生变化,地层水矿化度也将复杂化。

(三)开采方式与测井环境复杂化

1.大斜度井、水平井以及多分支井技术的规模应用,需攻关水平井测井技术及配套的处理解释方法。

2.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深入,聚驱、三元复合驱、CO2驱和蒸汽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日益广泛应用,注入井内的流体介质复杂多变,其物理和化学变化大,给注入剖面测井仪器性能与施工作业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水平井、大斜度井、多分支井和小井眼井等复杂结构井越来越多,以及生产井中管柱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小通道、微细空间井筒,如何安全、准确和高效地输送井下仪器至目的层段对相关工具和工艺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

(四)测井解释评价精细化

测井解释评价的精细化工作既是套管井测井技术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精细油藏描述的现实需求。测井解释技术发展到现阶段,不能仅仅拘泥于“一孔之见”,不仅要明确纵向上各层间的注采关系和储层参数的变化特征,而且要基于区块、油藏、单砂体和流动单元的概念,充分利用不同测井系列、不同时间序列的测井资料,动态与静态信息相结合,分析目的层的横向展布规律,为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献计献策。也只有这样,测井技术才能进一步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套管井测井技术的发展展望

(一)不断改进技术性能。提高现有技术适用性针对中国石油具体的油气藏特征、储层品质以及井眼环境,需进一步完善现有主力套管井测井技术。

1.不断提高这些技术的性能,主要为耐温耐压性能、仪器分辨率与稳定性、资料精度和测井时效等;

2.不断扩大技术的适用性,满足低注入量(含分层注入)井、低产液(含多层合采)井、高含水井和复杂结构井的测井需求。深化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建立针对性的解释图版,充分挖潜资料的应用价值。

(二)明确攻关重点,突破油气田急需的关键技术

1.过套管全系列地层评价技术。形成含电阻率、密度、中子、声波、自然伽马和元素俘获谱等参数的全系列套管井测井技术,推进全方位的套后地层评价,实现与裸眼井测井系列的无缝衔接。

2.多相流动成像测井技术。为应对大斜井和水平井井内流态复杂性而设立,即将电容、电阻、电磁和涡轮等传感器阵列式分布实现非线性测量,建立油气水三相流动非均质场的解释模型,分析井筒内非均质性的油气水分布特征,满足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的生产需要。

3.高性能高精度固井质量技术。该技术应能够探测并量化评价包含第Ⅱ界面的水泥固结程度,较好地识别出水泥空隙中的流体类型,并适用于低密度水泥固井评价。

(三)跟踪世界前沿,研究开发应用前景好的先进技术

1.井间测井技术。发展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评价井间的地质构造、储层品质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开发微地震的压裂监测技术,包括井间监测和同井监测2类技术。

2.井下永久式光纤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温度、压力和流量等激光光纤传感器,并将其永久置人井下实现对这些参数的连续监控,实时了解油气开采瞬时动态,并建立起永久监测系统。

3.套管井测压与取样技术。开发能够完成过套管的地层压力测量和流体取样,快速直观准确地评价压力与流体分布技术,这对于开发老区尤为重要。

三、结论

套管井测井技术关乎油气开发的成效,对油藏精细描述、油气藏生产动态掌控、开发区块的注好水、注够水以及油气田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均具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勘探开发的技术需求,规模推广适用、经济、先进、高效的套管井测井技术,是中国石油油气上游业务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区别第9篇

煤炭资源富集,预测煤炭地质资源量65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36.2亿吨。其中华亭煤田处于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第一大煤田,煤炭品质优良。石油资源分布在县,属大油田南部的泾镇油田区块,是极佳的含油层段和获得工业流油的主要层位。已探明石油储量4000万吨,潜在资源量4.3亿吨,远景资源量5.7亿吨,具备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石灰石储量30多亿吨,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实施煤电化产业集中突破为抓手,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园区集聚,抓大项目,办大企业,兴大产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推进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升级,狠抓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煤电化一体化开发步伐,努力培育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至年底,全市境内共有煤电企业37户,其中:煤炭企业32户,发电企业4户。煤电产业完成增加值48.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实现销售收入79.8亿元,实现利税11.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和79%。其中:煤炭企业31户,有生产矿井31对。已建成生产矿井29对,设计能力2053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892万吨/年。年全市生产原煤2019万吨;发电企业4户,总装机容量154.189万千瓦。其中火电企业3户,装机容量154万千瓦,电网统调部分装机容量154万千瓦,年发电量最大可达110亿千瓦时。年,全市发电量达到64.89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13.5%。全市已建成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330千伏眉岘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30万千伏安。330千伏线路8回,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51座。已培育形成了大功率火电和坚强电网外送相互配套的电力工业格局,具备大规模电力输送条件。煤化工产业开发正在稳步推进,修编完成了《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华天公司二甲醚项目已开工建设,华亭20万吨聚丙烯、50万吨烯烃、30万吨聚乙烯等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年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县玉都镇贾洼村钻探出3口石油自喷井,日最高产油量达到36方,为发展石油炼化、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预计年,全市煤电化工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15%。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0项,完成投资35亿元。新增原煤产能3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达到2200万吨。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90亿千瓦时,外输外送电量达到70亿千瓦时。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2%,形成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二、能源化工基地总体框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部级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枢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施煤电化产业集中突破。通过统筹规划、项目支撑、捆绑开发、整体推进,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规模效益。加快煤炭、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增值,做大做强原煤生产、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促进煤电化一体化循环发展。形成以精煤生产、大功率火电和精细化工为主导,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的生态能源化工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至年,实施煤电化重大建设项目60项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完成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亿元。年煤炭产能达到8000万吨,石油产能达到55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600万千瓦以上,煤化工产品产量达到11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煤矸石和煤灰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0%;产值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3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