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医学理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34

临床医学理论

临床医学理论第1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 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临床医学理论第2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2],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3],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4]。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5]。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6],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7]。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8-10]。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临床医学理论第3篇

【论文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的关键期。医院经过实践,在实习阶段,严格临床实习生的教学与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是金州区的医疗中心,是大连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是金州区的高校毕业就业见习基地。医院每年承担大连医科大学一个班的临床毕业实习任务。临床实习的教学是医学大学学习的继续,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的实践过程,此阶段是医学生的医学教育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的能力。对于从学院课堂走向临床实习的学生.尽管心理上有准备。但对医院的工作对象和环境,医疗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还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医院的流程和了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他们实习期间乃至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现将医院的具体做法小结如下:

1领导重视,保障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和实施

院领导对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明确,组织机构健全。院内成立由院长、主管副院长、科教科、护理部、医务科和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专家组成教学领导小组及教学委员会,负责对全院教学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科教科),具体负责医院教学日常事物性工作;执行医院教学委员会的决议和工作任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院内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检查评教工作.促进教学工作任务的落实。

医院从主管领导到各带教老师,都有明确的责任,各负其责。学生上岗前,主管部门科教科,组织各有关科室,分工对学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的规章制度。科教科定期向主管院长汇报教学工作进展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管院长有针对性地做出部署,以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和实施。

2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2.1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专业实践的启蒙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当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影响十分重要。鉴于此,医院对带教老师的挑选严格把关.高标准要求。要求带教老师以严谨的作风带教,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影响学生,同时以父母般的温暖关心学生,使学生在即将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时受到好的感染。因此.医院在带教老师的选择上,按照要求,经过多年考核、考查,着重选择工作能力强,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德医风好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教学任务,科教科组织他们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带教。

2.2建立监控机制,竞争上岗

老师的挑选不是一成不变的,带教过程中,科教科根据教学管理办法实施动态监控管理考核。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对带教老师的反应及评价,对带教老师进行监督,择优选拔优秀临床医生带教,以保证教学质量。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讲座与教学查房。在教学讲座方面,医院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教学查房方面,科教科定期组织教学查房竞赛,请大医知名教授来作点评,规范了医院的临床教学,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对医院临床教学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临床教学骨干,保证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学生灌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分清现象与本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随着医疗制度的各种改革.医疗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患者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医院和临床医生必须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一些有关权利,合理处理这些不利因素,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与教育的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教学,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007年l0月,大连医科大学出版了《实习医师临床技能与操作指导》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使医院在规范实习医师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方面有了理论指导,为医院深入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临床实践教学的要求,医院在教学硬件方面购买了教学模具: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胸腔穿刺引流模型、骨穿刺及股静脉模型、心肺复苏术模型,建立了临床技能实验室。

在临床技能实验室里,医院主讲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逐渐深入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教研室还根据学生轮转病房的专业,组织多形式讲座,强化学生“三基”训练,着重做好各种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医院还定期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更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

3严格教学管理

临床医学理论第4篇

情商理论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医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医生的个人品德、处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情商理论作为个人品德塑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被逐渐的应用到临床医学教育事业之中,为培养全面合格的临床医学接班人提供公共先进德尔教育方法和理念,促进临床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情商理论的内涵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简称,又被称之为情绪智能,最早于1990年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教授提出的,后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戴尼尔・高尔曼的发展运用逐步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EQ理论,并将其以通俗的方式编绘成了《情绪智能》一书,EQ理论从此应运而生。在高尔曼的EQ理论中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自我觉察力,即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二是驾驭自我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流利;四是觉察、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目前情商理论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案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引入情商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并用情商理论辅助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

情商是人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素养之一,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当前很多的医院都发生过各种的医疗纠纷问题,这虽然有可能是由于医疗事故所引起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很多医生在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着缺陷。总的来说,目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上存在不足。在临床医学领域中,与医患者之间建立维护良好的关系,与他人收集和共享信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缓解病情、稳定家属的情绪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相关资料显示,因医患沟通不良或是障碍引起的医疗纠纷中,35%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恰当的沟通所导致的。而当前我国的教育实际在培养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上并没有有力的措施,很多的医学生不够正确的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不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因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一方面的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三)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人格偏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的情商学习是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三、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方法

情商理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完善发展,它已经被逐渐的推广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用好情商理论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EQ理论。在临床医学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情商理论的应用综合的进行把握,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使广大的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质疑,真切的感受教师的热情与希望,鼓励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

(二)及时关注临床医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的情绪问题重在预防,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外在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自我的情绪,缓解负面的情绪,从而使学生逐渐的构建起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完善的情绪疾病预防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医疗岗位。

(三)对学生进行EQ理论及方法的教育。教授EQ理论不单单是让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正确评价与接纳他人,更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学会与患者、病人家属及同僚之间的沟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从容的面对各方面的问题,正确地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结语

当前院校中的临床医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新理论、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非常的强,在此阶段中将情商理论应用到教学环境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涵养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岗位上更好的适应,努力地为人们谋福祉,这是对医学生临床阶段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补充。

参考文献:

[1]高杰,陈雷.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8):18-20.

[2]赵桂秋,王楠,车成业,贾文妍.从我国医学研究生情商水平的现状谈医学研究生的情商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3,(01):46-48.

临床医学理论第5篇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临床医学理论第6篇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于维柯、康德、库恩、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以及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等。建构主义以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形成了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 1 ] 。尽管建构主义流派纷呈,各有研究侧重,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见解和观点几乎相同,互动互补,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高级伙伴;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与主体交往;重视教学策略;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模式的建构等。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常见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研究者根据这四大要素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模式设计,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协作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2 ]。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中建构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并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设计, 为学生持续的建构提供一个类似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框架,这就是所谓的支架式教学[ 3 ]。

    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协作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体中展开学习, 通过完成集体性任务, 促进学习团队内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不同学习个体对于知识的的建构过程及结果不尽相同, 通过这种学习资源与建构过程的共享,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对所掌握的知识获得更加丰富与全面的理解。

    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 基于不同目的, 着眼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也就是说,随机访问教学并非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意义的不断建构[ 4 ]。

    3 传统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弊端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本出发点,认为知识呈现为稳定、客观的封闭型层级结构,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或内化到个体身上,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 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这种“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4 建构主义理论在医学教育模式革新中的价值及应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应该积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的新型医学教学模式。

    4.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倾听者与接受者的惯性思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兼顾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重视知识的继承和传递,又注重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4. 2 建设素质全面、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高质量问题,在教师提供的概念框架下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协作中展开自主学习。教师成为了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以及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引导者。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因此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针对每次授课,教师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并备课,必然增加课前准备时间与精力,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教学积极性与爱岗敬业精神。

    基础宽广、专业精深的金字塔形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严密求证的开放式过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对于本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造诣,还应具有宽厚的生物及医学基础知识,在这种“宽基底、大纵深”的金字塔形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从容应对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可预估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深厚的人文素质与底蕴。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应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应该具有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及“导演”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旁征博引的论证技巧、对教学现场的控制力以及幽默感等诸多非专业因素在确保情景教学顺利推进的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对教师的人文素质与底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良好的组织协调与社交沟通能力。强化团队意识,开展协同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为确保学习内容的顺利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小组划分与任务分配,密切调控教学现场气氛及进度,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冲突与矛盾,以上都对教师的组织协调与社交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及媒体的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情意、测评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及交流师生感情等方面的有效辅助工具。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音动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构主义主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主动地进行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建构知识的过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健全的创新人格、创新教学的能力等特征。

    4. 3 优化整合医学课程体系,使基础与临床教学“一体化”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基础及临床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医学课程设置使基础、临床严重脱节,导致了学生学基础时不知临床为何物,学临床时又已把基础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将基础、临床与实习三个阶段综合考虑,逐步实行“一体化”,即基础阶段就引入临床内容,拓展和加强基础阶段的学习,临床阶段融入基础课内容,实习期间将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适当贯穿,从而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和结合。但医学课程设置的优化整合工作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医学教育各相关学科的密切配合。

    4. 4 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构建过程,因此对其的评价也应寓于过程之中。以抛锚式教学为例,学生解决面临真实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同时,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应包括其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因此,重视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运用灵活化的评价手段。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考试时机灵活化;逐渐加大课堂讨论表现、课后讨论记录、论文及病历书写等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做到既考知识,更要考能力。

    4. 5 确保师资充足,采取更富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准备丰富的现实病例,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开展小班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的弹性较小,往往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满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扩充适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需要的师资力量并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

临床医学理论第7篇

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

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知本。

临床医学理论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为满足现代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助理执业医生为目标而设置的专业, 与本科专业相比,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相对较少, 起点较低, 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1],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其特点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进而可能影响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的临床技能水平[2]。同时药理学科学科面广、理论性强, 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多,是一门令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课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成绩挂科率始终处在所有专业课程前列。

我们认识到, 要达到医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客观实际, 革新常规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模式, 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可理解、易记忆, 并激起和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近年来, 有不少学校尝试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TBL (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 4]。鉴于此, 我们融合了PBL和TBL教学法, 并探索性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 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 丰富教学内容

1. 1 让“故事”串联起知识点 在以往的理论课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 我们深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之后, 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感觉“上课无味”, 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药理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不折不扣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 有意识地尝试在课堂上添加与课程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包括著名药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药理学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前因后果、某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经典案例等。对于刚接触药理学学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新鲜内容, 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例如, 在讲解抗生素时, 可以引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红霉素与军团菌的故事、百浪多息和磺胺药的故事;讲解抗组胺药物时可以穿插苯海拉明和二战士兵晕船的故事;讲解抗肿瘤药物时候则可以讲讲因为误用叶酸导致白血病加剧并最终发明甲氨蝶呤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并能激起他们对药理学的兴趣。

1. 2 口诀和联想记忆法的运用 药理学的知识点很多, 而且各章各节之间跨度大, 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抽象性高,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此, 我们通过收集和改变了一些记忆口诀和联想记忆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深受学生喜爱。例如, 在抗癫痫药物这一章, 由于不同症状要用不同的药物, 记忆中很容易搞混, 记忆口诀为:癫痫小发作, 首选乙琥胺;局限发作大发作, 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 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 坚持用药防骤停。局麻类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名称接近, 用途有所区别, 记忆起来容易混淆, 口诀为:丁卡表麻毒性大, 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 室性律乱常用它。通过这些口诀, 可有将零散难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记忆起来方便而牢固。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通过联想记忆法可以讲药理学中原本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方便理解和记忆, 同时一旦记住还不易忘记。例如, 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初学者很容易将这些变化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相混淆, 如果应用联想记忆法就可以轻松记住这些症状和体征。 阿托品的作用联想为:未孕女子持枪上战场打仗。在战斗中, 女子情绪激动(心率加快), 血脉喷张(皮肤潮红), 怒目圆睁(瞳孔散大), 战场上硝烟, 女子口干舌燥(抑制腺体分泌), 仍然只顾射杀远处敌人却不顾自身安危(只能看到远处, 无法看清近处), 同时由于未孕所以子宫松弛(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 由于要战斗所以顾不及上厕所(抑制逼尿肌痉挛)。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联想记忆法, 学生一看到阿托品就会联想上述场景, 记忆深刻而持久。

2 探索创新课堂模式

2. 1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堂课45 min全是教师讲, 学生听。对于刚接触药理学科的学生而言, 药理课是生涩难懂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学生很难保持5~10 min的注意力。即使在教学PPT添加了丰富的图片和小视频, 讲课过程中也插一些故事和医例后, 也难以保证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有研究表明, 健康成年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40 min[5], 超过这个时限之后, 大脑就会疲劳, 注意力就会打折扣。为此, 我们尝试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 即采用“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讲课的时间控制在35 min左右, 剩余的时间是小组讨论和回答教师提问时间, 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但不限于本堂课所学内容(详见下节描述)。

2. 2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是和“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配套使用的。在前30 min左右的课程讲解环节中, 我们有意识地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 并示意学生记下问题。在后15 min的环节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抢答或者教师“点将”的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负责当场点评并视问题回答正确性、完整度给予全组学生一定的奖励分, 奖励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直接挂钩。除回答提问, 我们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予课程相关的知识、疑问甚至新闻事件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给与点评或释疑, 并酌情奖励全组, 奖励分也与平时成绩挂钩。

教学实践证明,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结合“提问式”和“小组化”讨论的教学显著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师生沟通, 不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和考试成绩。

3 总结和展望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核心和桥梁, 而理论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因此, 药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事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本科和七八年制同专业学生相比, 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甚至纪律性等方面都较有差距, 这客观上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方式。然而, 在常规理论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者板书的形式, 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足45 min, 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填鸭”的状态, 教学质量不言而喻。为了打破这种“教”与“学”相疏的窘境, 从2011年开始, 我们以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为切入点,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一些革新, 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设计的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能很好地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质量有较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会在药理学教学中继续坚持和改进这套教学模式, 同时还将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 共同探索和改进这套新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努力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吴友科, 汤之明, 游斌, 等.探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课程(实验班)改革方案.医药前沿, 2011,1(15):92-93.

[2] 白纪红, 赵日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探析:逆向思维教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10(3):283-285.

[3] 王向玲, 王素利.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教育与职业, 2012,(18):149-150.

临床医学理论第9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9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66-01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自身条件下获得得适宜的身心状态。护理本身应包括对人生理、心理的护理。在实践中要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缓解因疾病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情进行治疗。

1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就是:

1.1 解除患者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帮助患者建立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2 心理护理的方法

心理护理首先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一是言语性沟通。通过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有什么要求等,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二是非言语性沟通,运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这样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其次要对患者给予理解。病情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波动,病人顾虑多,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够理解病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理解他的痛苦与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他、支持他,使其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促进心身健康。再次要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安抚:了解其内心矛盾,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

3 心理护理的实施

在临床中心理护理要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连贯、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

3.1 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3.2 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3 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3.4 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心理护理重在交谈。在交谈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外观、反应情况,病人的警觉状态,并连续观察,有意识地发现是否存在否定诊断的迹象。以及执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等。同时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病人能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可给以鼓励,希望他继续叙述,同时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在交谈中注意对病人尊重。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

在收集主、客观资料时要了解病人疾病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病人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休息、睡眠、自理能力、爱好、认识能力,对自己疾病伪看法、应付能力、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

总之,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遍及临床护理实践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刘晓虹,临床心理护理指南2007

[2]陈素坤,周英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 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