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4 17:02:07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1篇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在对去年全县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简要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刚才,县信息中心的同志对20*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与会的同志们也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大家的意见提得都很好,我非常赞同。

总的来说,20*年,我县的信息化工作通过县信息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卓有成效的工作及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县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信息产业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在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等方面也有大的动作。与此同时,县公安、劳动、财政、工商、水利、计生等在部门专业网络建设方面都有新的突破,部分工商企业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广大群众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也逐步到位。

二是信息网络的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去年,县党政信息网应用全面启动,通过近一年的运行,网络功能已日趋完善,给全县党政机关日常办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办公自动化进程。同时,由于政府门户网站和各专业网站在网页制作、内容更新、服务功能开发等方面作出的不断努力,网络的互动性、参与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点击率和信息利用率不断攀升。旅游、工业产品通过网上的宣传、推介,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去年钟山蜜梨通过*农网的宣传推介,吸引了大批的温州、杭州等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可以说,信息建设的成果已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信息化建设的辐射面进一步拓宽。刚才信息中心在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到,目前全县23个乡镇均已实现了全方位的宽带接入,目前已开始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这些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结合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农村信息化骨干网的实施,使得电脑、网络真正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总的来说,通过去年一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部门、单位的领导没有带头学、带头用。还有,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企业对信息网络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自己是传统产业,信息技术事不关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应用、推广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我结合今天讨论的内容,对如何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1、理清思路。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信息化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是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轮知识革命,对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影响深远。就近期而言,通过推进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生产经营、群众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得“政府形象更透明,群众办事更便捷”。各部门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和原则,抓出实效。

二是明确工作对象。当前,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四类,一类是市民,也就是广大老百姓;第二类是企业,也就是广大市场主体;第三、第四类是投资者和旅游者。这四类对象既有县内的,更多的是县外的。如此宽泛的服务对象,就决定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平民化、大众化、符合地方实际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信息化网络体系的通道是直接通向这四类对象的,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他们所需要的,能够直接为他们服务,让他们从中得实惠、受好处。

三是明确工作导向。推进信息化工作政府是先导,企业是主体。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是政府领上台,企业唱主角。当前,我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企业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为此,我们必须在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同时,把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信息产业的培育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服务于信息产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

2、突出重点。

一是依托信息化打造透明政府。这方面,着重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结合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网上政务公开的力度,要在公开的内容、形式上有新的突破。第二件事是有计划地推进网上审批。此项工作,由县行政审批中心牵头,结合行政审批中心网络建设,及时提升互联网审批平台,对一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行网上审批。第三件事是完成政府门户网站的全面改版,实现信息的动态。网站的生命力关键在所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如果网站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网民点击后,不是网站上空无一物,就是所看到的信息还是以前的陈年老帐,就不会有兴趣再去点击第二次。因此,县信息中心要抓紧提出改版的具体方案,尽快付诸实施。同时,请县信息中心与县信息传媒中心抓紧衔接,既整合资源又整合信息,扩大平台影响。

二是依托信息化实现工作创新。信息技术对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方面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方面,我们要运用好“拿来主义”,要善于“拿来”,“拿来”了以后,要会用,用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除了抓好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我们还要有自主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勇气和实践。比如前面提到的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一定要大胆去试,争取抓出成效来。又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中提到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带电子芯片的新身份证,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项技术拿来,并运用到流动人口的管理上,解决城镇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顽症。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要用好人才,二要敢于打破传统。要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那些既熟悉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知识的人才,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开发。总之,信息化作为一项不断创新的事物,我们要敢用敢试,大胆开发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求得主动,赢得先机。

三是依托信息化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目前情况来看,关键要树立一批现实的典型。县信息中心、经贸局、科技局等部门要通力合作,重点物色一批在技术上有一定基础,企业主对信息化建设又比较感兴趣、有自发投入意愿的企业(如前面提到的制笔企业和信息化示范园区),重点加以引导、服务和扶持,使信息化建设以这些企业为载体,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效益、见成效。只有树立起这样的典型,并加强对这些典型的宣传,才会使其他企业看得到、有比较,从心动到行动,迅速跟进。这样,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是全面完成农村信息化骨干网建设。此项工作,在刚才的20*年*县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已经讲得很明确了。有关单位一定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照建设实施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五是积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当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做好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将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选好点,排出具体工作方案,大胆探索,真抓实干,为今后工作的全面推开找出路子,总结经验。

3、落实措施。

一是做好应用培训工作。应该说,近年来我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子是比较大的,成效也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相关的应用技术培训工作必须及时跟进,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这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用。公务员培训中要严格把关,符合条件同志的必须参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考核上也要严格把关,毫不含糊。要将电脑应用知识的培训作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城镇劳动力培训的重要内容,尤其要结合农村信息点建设,做到增设一个点,培训一个点,用好一个点。目前对于农村信息点建设,在选点的时候,除了看设点对象愿不愿意出买电脑的钱,更要看这一家这一户有没有会用电脑的人,不会用的,愿不愿意学,是否学得会。现在,每设一个点市、县各补助800元,既然“大钱”已经补了,如果需要培训的,培训的“小钱”也可以考虑适当补助。总之,千万要避免电脑进村成了摆设,或成为小孩子的玩具。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2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建设;社会管理发展;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C912;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63-0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和社会管理模式均带来转变,制度创新应运而生,改变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发展。

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监管互联网

法制建设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监督和保障网民权益的作用,依法管理互联网是全球发展的趋势所在。自1978年来,美国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互联网已经出台超过130多项法律法规,该国作为互联网法律制度最多的国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西方国家均通过网络安全法律健全,对网络自由言论给予监督,上网行为监控,网络监管覆盖整个国家。为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应根据互联网发展的两面性特点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国情,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给予法律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社会管理的消极作用。

2. 通过制度化建设应对网络舆论

政府构建社会管理体制因为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而面临巨大压力。公务员的言行将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网络舆论扭曲或放大情况,网络攻击的方式虽然有效起到监督作用,但是部分廉政的公务员也很容易受到攻击,难以解释。统计资料显示,网络舆论监督类信息统计中,占85%的信息是针对政府及有关人员开展的负面信息。当前,在应对网络舆论攻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化的应对机制,比如,网络舆论造成网络事件后,政府往往是被动处理,处理过程、结果等有关环节的处理也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讨论。当前政府在网络舆论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并未形成一套完成的体系来应对舆论压力或舆论事件。政府应采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被动局面,通过构建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控体系。当前政府也在积极努力,进展程度也有待加强,网络监控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纠正网络舆论过于偏激,对网络事件的前、中、后过程都形成信息快速筛选、甄别及处理的全过程处理体系。

网络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在取证清晰有效的基础上来开展有关行为活动,及时通过权威媒体来公布事件或信息的真是情况,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3. 引导网络舆论,打击网络犯罪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信息泛滥,政府必须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责,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教育和宣传,有意识地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避免被动受攻击。政府应对众多网络事件,需要有专业和快速的事件处理能力,并及时在权威网络媒体来公布事件原委,避免谣言或虚假信息误导大众,使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政府部门通过舆论引导,将整个网络环境的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多种渠道来构建舆论传播体系,强化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通过良好的价值观来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强网络舆论的道德提升,在宣传教育下构建良好的网络氛36围,建立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机制,政府积极为民众服务,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社团发展局面。为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监督,有效地应对网络犯罪,严惩不贷,避免网络犯罪危及广大民众的利益。

4. 创新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首先,要掌握社会舆情,疏导社会情绪,防范于未然。其次,要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掌握主动权。第一,信息透明是缓解危机的重要前提。第二,让事实真相始终走在谣言的前面。第三,以坦诚的姿态回应议题,主动回应而不回击。再次,要善于举起正义大旗,运用“切割”战术,抢占制高点。最后,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同群众打交道,增强应对力。

5. 强化对新生社会业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

对于潜在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新生业态,比如远程医疗、医疗保健档案交换平台和网络教育等,国家可从政策和投资两方面提供扶持。这样的新兴业态攸关未来国计民生的基础,不适合太多商业气息。由于各机构出于对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往往不热心开展相关工作,甚至有抵制情绪。国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来推进相关工作,并加强宣传,让国民对此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以防服务机构的短视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及相关协会可以组织举办网络文化节,评选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树立和完善网络文化的积极形象。IT 实训可以市场化操作,教育部门要对其服务质量,物价部门对其服务价格给予指导和监督。

6. 增强网络信息促进社会就业的综合效益

在劳动就业领域,网络信息技术对业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网络招聘”行业,其次体现在新增职业类型方面。网络招聘行业促进了求职招聘信息的传播,提升了求职和招聘的效率。目前中国的网站招聘模式主要有5 种基本模式:基金运作模式、上市模式(前程无忧)、合资模式(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区域性模式(南方人才网等)。应依据不同的模式分类予以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收费标准、虚假信息甄别以及网络招聘各个程序的规范化管理。

7. 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社会保障工作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政府之间的职责和权利,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服务民众,构建信息全面、服务全面、功能全面的社保信息化管理体系,对社会矛盾等问题的处理更加有效和快速。同时,建设过程可以考虑引进多种渠道资金的参与,提高建设效益,整个过程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之中。

8. 提高社区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流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管理问题突出,人口流动管理的压力显现,社区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政府服务质量不高。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重视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将社区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权责明晰。二是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社区信息化工作需要建立在规划标准范围内实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采用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参与为辅的投资方式,利用社区信息系统和广告功能,创造收益来对参建主体进行回报支持,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压力,这种投融资的模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监督之下完成。

参考文献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3篇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作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大论断,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制定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作为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了新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重大任务。

7月27日,《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在新闻会上介绍了《纲要》有关情况。

据庄荣文介绍,《纲要》编制起草历时两年,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由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形势: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要覆盖到哪里”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以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庄荣文在会上表示,我国网民数量达7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23万个,域名总数超过3102万个,.CN域名数量达1636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全球第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达4.7亿,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5%的行政村。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等几个发展阶段,正加快迈向5G引领的新阶段。“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前30强中,中国占10席。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网上生态持续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现在还不是网络强国。”庄荣文同时指出,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在集成电路、技术软件、核心元器件等方面,我国还不能完全自主,还受制于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还没有形成;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不足和无序滥用现象并存,数字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出台《纲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庄荣文表示。

国平指出,在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尽快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弥补好“数字鸿沟”,解决好信息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是“网络中国”能否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这部由网信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历经两年精心打磨的《纲要》的出炉可谓发力精准、恰逢其时。

目标:擘画网络强国的崭新蓝图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而《纲要》提出的总目标正是建设网络强国。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到2 0 2 0年,也就是“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重大战略布局,促使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网信事业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第二步是到2025年,紧紧围绕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

第三步是到本世纪中叶,是长期战略目标,定位于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多数业内专家认为,《纲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任务,确定了未来十年信息产业的发展蓝图,并制定了清晰的实施计划。

“‘三步走’战略目标不仅设定了时间节点,而且还有具体指标,既重长远又具备可操作性,描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说。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认为,过去围绕信息化发展,包括宽带中国、信息消费、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等信息化政策已经比较多了,本次《纲要》起统领作用,是在全球信息革命发展大形势下,结合中国发展阶段和时期制定的战略。

在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看来,《纲要》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部署战略任务,通过具体的规划和计划进行落实,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顶层战略。

部署:国家信息化三大战略任务

《纲要》共六个部分,分为三大板块,部署了14项具体工作内容,共56项战略任务。其中,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三大战略任务实际上是一个‘战略三角形’。其中,能力是核心、应用是牵引、环境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信息化发展的有机整体。”宁家骏表示。

“《纲要》的亮点之一就是将信息化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紧密结合了起来。一方面是强调要加强信息化自身能力建设,增添产业能量与活力,另一方面是强调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如是评价。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4篇

1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基础不牢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信息化起步晚,发展较慢,在网络信息产品的进口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和落后的状态。1.1.1硬件设备方面我国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计算机主要来源是一些进口国家,尽管我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的整体水平并不输于国际先进水平,但仍然不能摆脱进口国的地位,甚至在进行核心零部件制造时,国内大部分厂商也是以加工和组装为主,缺乏原创性。1.1.2软件设备方面由于我国电脑操作平台几乎被美国微软所垄断,如果不善加应用微软的操作系统,那么我国的大部分软件和网络在运行上都将有很大难度,容易导致网络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受他人限制。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国管理软件几乎全依赖进口,这导致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受到一定程度威胁,而国外软件生产商却能获得高额利润。可见,我国网络信息化安全防护系统较为薄弱,基础也不牢固,对国外的软件设备依赖性强,这些都是阻碍网络信息化建设进步的不利因素。

1.2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安全意识

在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很多工作的展开情况来看,并没有体现出对于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重视,技术和安全往往成为被忽略的对象。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们总是过于关注技术和设备,很少认识到对于安全的投入量,也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这导致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漏洞频繁出现,进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政府机关单位和一些企业虽然有心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重视程度,但网站管理系统仍存在不少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而且也没有做出对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和管理的重要强调,为给网络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强化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1.3网络信息化建设缺乏安全防护措施

我国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除了缺乏安全意识以外,还缺乏对于危险的抵御力,不能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1.4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受网络犯罪严重影响

为了谋取利益,网络犯罪分子经常利用诈骗、投入木马病毒等手段窃取用户私密信息,破坏用户工作机密,造成大量危害,虽然国家有心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抵御网络犯罪,但由于网络犯罪分子的狡猾和隐秘性,成效并不明显。

2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策略

2.1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法律法规

2.1.1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立法应体现与时俱进精神我国现阶段所具备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法律层次较低,虽然法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法规太过简单,不能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反应,因此应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法律法规的深度和涵盖面,同时进一步完善已有体系,在完善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2.1.2规范网络信息的和传播我国在网络信息共享安全方面缺少有深度的研究,责任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在规范网络信息的和传播时,应该从国家和公众利益出发加强认识网络信息监管的重要性,避免危害网络信息的情况发生。2.1.3加快推动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立法为跟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前进的脚步,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立法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大致评估,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适时反应,使法律法规对网络信息化建设进行更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法律的可行性。

2.2强化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对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应当制定和完善对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注意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否在正常轨道上健康运行发展,监管并处理对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存在威胁的行为。

2.3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方式

2.3.1实行许可与准入制度在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过程中实行许可与准入制度,可有效监管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现在很多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得到很大成效,而我国在实行许可与准入制度时需要更多地完善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机制和审查机制,通过控制在网络上的信息找出并解决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2.3.2提升安全技术层次提升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技术层次需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并对其进行监管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行网络信息监管的效果。

2.4对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更新

网络信息建设本身具备灵活性和连通性,给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并加快对网络信息化安全的建设,互联网企业需要持续更新防护设备,并随时观察设备的防护情况,以防网络不良信息的入侵。另外,为了使全球性的安全防护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让网络信息化建设得到安全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建设安全相关负责人员需要加强和国际同行业的联系以达到网络信息化建设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使局域网技术有效运用于特定范围内并起到对网络信息化安全建设的保护作用,实现网络灵活性的有效应对,国家网络信息化建设相关负责人员应将局域网技术作为重点加以应用。

3结语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5篇

(一)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网络是个开放的、便捷的系统,网络信息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内容和各种参差不齐的思想潮流。网络隐匿性和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使得大学生身处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大学生网络信息风险知识薄弱,意识不够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对信息鉴别的不可控性弱化了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黄色思想、歪曲思想等影响,被不良舆论而诱导。调查显示学生缺乏有关国家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常识,如师生个人隐私保护、实名制或校园网络安全制度等,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二)高校网络监控保障体系需要加强。虚拟的网络世界使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约束,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在虚拟世界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中奖或者欺骗等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诱惑诈骗,致使一些大学生轻信被骗,同时部分大学生利用虚拟网络进行恶搞破坏互联网网络秩序,这些网络失范行和网络监管缺失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引起一些人的困惑和迷茫,对大学生人格和道德品德养成形成一定的冲击力,网络的这种不可控性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对网络信息认读的判断力。

(三)高校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大了对学生的互联网速度的需求,强大的无线网络空间更是让互联网遍及每一角落,也加大了校园监控系统防范的难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

“网络化”方式产生的高参与度、快速动员集结和不可控性等特点,给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带来新挑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要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监控设备,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与运作管理机制,形成对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完善需要的组织建设、财政支持、技术保障。(一)构建基础保障机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优良的发展环境,确保校园网络运行有序规范。首先要加强依法治网,并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和高端监控物质设备,为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秩序,确保校园网络运行有序规范;其次加强校园网站、网络交流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及资源,营造校园网络文化良好的氛围,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潮流,提升网络文化凝聚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制度管理机制针对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方面,一要加强建立和完善校内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运行条例规范,规范网络行为习惯;二是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网站后台等要加强管理;三是加强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队伍培养机制建设;四是建立网络舆情汇集及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自由言论虚拟平台加强监控和管理引导教育。

(三)文化导向机制——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传承平台网络信息以其快捷的传播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广泛传播,大学生可以较快的获得各种信息有利于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的迅速传播和沟通。利用网络的迅捷传播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传承平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不同地区间高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网络课程”交流,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

三、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认识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党的组织建设;影响;对策

作者简介:肖光荣,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黄建国,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兴起于新科技革命之后,依托互联网技术,以信息数据资源、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手段等为基础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各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结构和执政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探索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各级党组织推进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一、信息化发展对党的组织建设的积极影响

信息化以其特有的传播交流渠道和媒介,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组织形态、行为范式和学习生活等,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平台,成为政党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为各国政党提高自身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这对中国共产党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的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加强自身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是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政党现代化是由社会现代化引起的,是整个现代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1 ] (29)。从信息网络化发展对世界各国政党建设的影响不难看出:各国政党都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自身建设,为执政或争取执政服务,以屹立于世界政治舞台。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2 ]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屹立于世界政治舞台的需要。信息化发展打破了我们党现行“金字塔式”的组织形态和运行管理体制在时间、地域、层级、部门上的界限,实现了“双管”运行和双向互动,简化和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实现了党的组织建设资源的优化组合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效率。信息化发展也使党组织活动由单一化、固定化、范式化向多样化、网络化、现代化转变,由实体性向实体性和虚拟性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彼此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拓宽了党组织活动的时空范围,便于及时掌握动态,提高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效果。

二是增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要求,信息化发展要求我们党必须借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工具,建设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党组织。信息化发展为我们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其开放特性和现代特性,决定了党组织建设和运行的物质载体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党的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组织功能和组织活动方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实现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水平和执政体制的制度化和现代化。同时,保障网络信息的正常流动,不要采取过度的行政手段。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将党的最新动态信息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我们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党的组织建设的信息网络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现实可能性,极大地增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是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技术化。信息化的发展既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范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交流方式,同时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供了新载体和新媒介。因此,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必须运用信息网络所具有的技术支撑、引导力、管理力,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信息纳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变革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打破传统条件下“”的限制,扩大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根据党员干部的具体实际情况,重新定位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规划、目标、内容、方式和步骤,构建党建学习网,开办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学习管理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和辐射面,从而实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技术化。

四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随着信息知识时代的到来,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为此,各级党组织应积极探索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下,运用网络资源和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强化党员干部网络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3 ]。关键在于依靠我们党强烈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学习阵地,健全学习新机制,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凭借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开展交流和学习,以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

二、信息化发展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

全球化、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带来多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对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建设带来挑战。信息化发展在给我们党的组织建设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作为为错误、落后、腐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提供滋生温床的信息网络,因其虚拟性和无界性,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信息网络霸权,“倾销”其腐朽落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和工具,以抢占先机和话语权,再加上我们党在应对信息网络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党的组织建设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是对民主集中制的挑战。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好,党组织就会像脱离轨道行使的列车,无序运行,难免碰撞和翻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而形成的庞大的网络赛博空间,突破了传统民主集中制运行的限制,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活动空间的同时,信息网络的无限性、不确定性、难操作性,使民主集中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来自信息网络的不良影响和挑战。我们党面对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复杂的决策技术处理过程、决策时机的稍纵即逝之时,很难做到传统条件下按照集体领导、充分尊重民主意见、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以至会导致个人独断专行和极端民主化的两个极端走向,削弱民主集中的战斗力。

二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挑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工具,应用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中,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了新的理论平台和实践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吸引力、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科学理念、科学方式和科学形态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径。然而,信息网络空间作为不需要“护照”、不需要“报关手续”,而无须“边防检查”、“出入自由”的“数字化王国”,信息网络的不可控性和信息网络活动的无序化,对我们党如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依靠党的基层组织,获取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蕴含社会发展趋向的必要的准确的信息,同时,信息网络提供的虚拟交往世界,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削弱了党员干部与党的基层组织的联系,淡化了他们的组织观念,这些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无疑是重大挑战。

三是对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有其自身存在的组织管理形态和运行机制。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信息化的发展不单单是技术进步的过程,而隐藏其身后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对包括政党政治在内的政治现象的变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由垂直的“倒金字塔”趋于扁平化,虽提高了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效率,但信息网化发展引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深刻变革,尤其是随着流动性党员的组织增加,严重弱化了党组织的集中统一性,致使在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之间出现个性化、多元化和非组织化的倾向,增加了党组织在宣传动员、交流沟通体制、良性运转等方面的难度,以致影响到党组织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对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一重大挑战。

四是对党的组织队伍建设的挑战。党的组织队伍是党的基石和支柱,党的干部是党的中心,党员是党肌体的细胞。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党已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完全的垄断和管制,高度集中统一、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不论真假、好坏、价值大小,都寻求自己的“宿主”。信息化的发展使党的组织队伍建设面临着信息的多元化与党的组织队伍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保守党的秘密、信息的便捷性与党群关系三个方面的难题。境内外反动势力借此机会,推波助澜,大肆宣传反动言论,严重影响着党员干部思想的坚定性、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员干部中引起一定的混乱,侵蚀着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甚至改变着党的组织形态,成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信息化发展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任何先进的政党都必须顺应信息化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自己服务,进而改变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 [4 ] (293)。党的组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所在,为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因此,新时期新阶段,面对这一潮流,我们党必须积极主动去适应,加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和管理,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事关党的建设大局,事关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1. 坚持民主集中制,创建党建网站服务平台

党建网站作为当前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战略阵地,创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建设信息网络化成败的大局,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走在时代前列,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应对“四个考验”、“四个危险”,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信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复杂性、隐蔽性要求我们党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构建党建门户网站,实现党务信息公开、网上通知、公告、公示、征询、调查、服务,密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联系时 [5 ] (59),必须以维护民主集中制为前提和基础。对此,我们党必须在既保证集中统一、又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把握党建网站建设规律,不断开拓创新,凭借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制定党建网站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党建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上通下达,同时,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在党建网站中的应用,增强党建信息的专业性、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和普及性,以增强党建网站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当务之急是搞好整体规划,建议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国信息化党建工作建设10年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明确党建网站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建站的条件与政策规定,网站内容的基本要求,网站的组织领导和监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前景规划等,使信息化党建工作,指导有规划,实施有“蓝图”,完成有目标。因此,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利用各地区和部门党建网站资源优势,以党建网站为服务平台,最新党建信息,供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去浏览查看,建立起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与党组织、党组织与党组织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党建网站能够站得住、稳得住、伸得开,使党的组织建设源泉迸发涌流,成为巩固党的组织建设的信息网络阵地,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信息网络化的必由之路。

2. 创新党组织信息管理新方式,增强信息管理网络化

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网络作为党组织获取信息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日益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保障,创新党的信息管理新方式,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提上日程。我们党必须借鉴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创造性地开展电子党务建设,构建党组织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仅使党员干部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而且党的组织运行有了信息网络提供的技术保障,逐步形成中央组织部门、省级组织部门、县市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四位一体”的格局,实现党组织信息资源大范围、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和共享。我们党依托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党组织信息管理新方式,利用局域网、广域网、英特网等数字化信息网络,开发包括“网上党校”、“党建动态”、“组织信息”、“网上支部”、“互动平台”、“网上调查”6个子系统在内的党的组织建设信息系统,实现党的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党与群众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达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第一时间知晓党的决定和指示、使党知晓他们的利益和意志,如:全国首个基层党建信息化系统——湖南省级平台的运行、中组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系统等。这对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党组织信息管理新方式,以开发党的组织建设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对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

3. 打造新型党的组织建设队伍,抢占党建信息网络阵地

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已深入人心,人力资源已成信息社会的焦点。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关键力量。信息化的发展引起党的组织建设结构和格局、方式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党的组织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应着眼于时展和社会发展,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契机,以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探索党的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为党的组织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和自身作风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队伍,为抢占党建信息网络阵地提供组织人才队伍保障。因此,面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我们党通过信息网络化技术,以党的组织建设队伍更新为突破口,加强宣传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检查和考核方式,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新型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强化教育培训的效果,以打造一支不仅熟悉党务工作,而且知晓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其成为一支既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又能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既能熟练操作信息化条件下的党务工作,又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使我们党能够以新型人才队伍为支撑,利用所掌握的信息网络技术,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党建网站为基地,占领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抢占党建信息网络阵地,增强党的组织建设能力。

4. 构建党支部建设新模式,推进支部建设信息网络化

组织体制和活动体制把党的组织和活动的诸要素如党员、党的干部、各级组织、各种规定和要求等有机连接起来,加以组合、协调,使组织能够像活的机体一样运作 [6 ] (227)。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的限制,党支部建设处于简单循环往复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党支部运行模式已明显落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催生我们党必须坚持先进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党支部建设管理平台,加快改革的步伐。面对信息化发展为党支部建设提供的新契机,我们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增强“守土有责”的意识,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突破常规,依靠其最新的理念,采用其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把它引入党的支部建设,构建党支部建设新模式——网上党支部,借助党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党员干部的学习、支部成员的交流和沟通等,以加强党支部内部、支部与支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健全电子党务建设的机制和体制,以提高党支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开创党支部建设的新局面,如:湖南、重庆、河北、江西、浙江、山东等地的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网络党支部”,依托党建信息网站开展党支部建设;湖南省长沙市建立的“网上党员之家”,提出“6+1”模式,加强了党员之间、党员与支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浙江岩头镇为了规范网上党支部建设还特地制定了网络党支部章程,规范党支部建设的行为。这些典型案例对推进党支部建设的信息网络化,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7篇

前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将网络强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战略体系之中,正式拉开了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序幕。

一、正确认识网络强国

1.发展迅猛,成就网络大国

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此后,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目前中国网民已达6.68亿,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手机用户达12亿,博客、微博、微信等用户总数超过10亿。“十二五”期间,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达4.07亿个,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我国的互联网规模和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互联网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为数不多跟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的领域,中国已迅速成长为一个当之无愧的网络大国。

2.高度重视,构建网络强国

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在互联网产业、科技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网络国际影响力亟待提高。十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互联网发展与管理。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担任组长,他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并首次提出建设网络强国,表明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显示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决心。2014年11月19日,在浙江乡乌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12月16日又举办了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理念与成果,搭建起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平台,发挥了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2015年3月,“互联网+”首次被引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务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要任务,推动网络强国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将其纳入中央决策版图,切实推进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迈进。

二、切实推进网络强国

1.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只有建好信息基础设施,才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发展水平。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当前,一要引领网络升级换代,加快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完善宽带建设标准体系,引导宽带向农村延伸,实现“村村通”,推进“光纤到村”,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普及奠定基础。二要加强电信资费管理,促进宽带市场竞争和发展。要努力提高宽带接入性价比,提高网络速率,同时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加强电信资费信息监测,提高资费透明度。要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修好了“网络高速公路”,网络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网络经济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以中介服务为保障,能有效实现信息、资金和物资流动,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和主流趋势,发展网络经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当前,一要推进传统产业的网络化改造。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生产,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商务模式。针对不同产业业态, 提供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如政府与行业组织推广,企业自动组合与自主发展,传统商业与新兴商业并举,网上营销与网下支付相结合等。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是思想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一要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网络文化建设要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己任,保持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打造网上时代最强音。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决抵制攻击诋毁、传谣信谣、低俗恶搞等网络不文明行为,使网络文化成为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化,主旋律分明,正能量汇聚。二要繁荣丰富网络文化。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互联网不仅要有新闻、娱乐等基本服务,还应有各类增值服务,既要面向大众,还要细分需求,根据群众的需求不同,创造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广大网民,覆盖全社会。

4.加强网络人才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8篇

1明确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建设目标,严格地根据医院各方面的需求对医院的网络进行细致的划分,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不同的网络区域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网络中的潜在威胁,确保医院网络环境的安全。

2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标准性保障

医院信息系统的统一化是强化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确保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可靠性的前提。健全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要保证系统内部设备运行的稳定,再次要保障医院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强医院网络的兼容能力,这样一旦医院网络系统出现任何故障,才能快速地进行修复。另外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对医院系统的各个关键环节严加监控,随系统的数据及时地进行备份,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数据遗失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性,即医院一方面应该建立公开、标准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不同操作系统与医院网络系统的通信能力,强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执行能力。

3加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强度加大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的强度是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因此医院高层必须加以重视。首先,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医院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再次医院还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最后针对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医院还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进而有效地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4加强医院信息网络的集成性和完整性建设加强

医院信息网络的集成性和完整性建设是实现医院信息共享的前提。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实现医院办公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必须具有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数据整合和运行的准确性。医院信息网络的集成性建设,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应该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将医院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

二结语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安全战略;法治化

网络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威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的薄弱,会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发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号召。为适应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新形势新任务,回应民众的期待,加强我省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建设,从制度上构建网络信息法治环境,对于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也是建设法治河北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我省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已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创新不断,一派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存在巨大隐患,严重危害网民权益,威胁国家安全。

1.网络信息安全法治观念淡薄。如果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缺位,国家安全就是句空话。随着人类跨入信息时代,网络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生命之中。但人们沉浸在网络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却忽视了网络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缺乏安全意识的网络用户导致了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的泛滥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和机构用户更多注重的是网络效益,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跟不上安全防范的要求。总体上看,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地封堵漏洞状态,网络用户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难以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2.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实现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的法治化,首当其冲是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国家层面看,2016年11月7日《网络安全法》颁布并将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已基本形成,为我国网络安全依法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但任何一部法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形势的发展,网络安全将面临新的严峻形势,加强网络安全立法是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商用密码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尚未完成。省内来看,有关网络安全的规范性文件更多是对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与细则,针对河北省具体情况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应全力做好《网络安全法》的宣传落实与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3.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法治化程度低。我省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属于预防型的管理模式,多注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未能形成全程有效监管模式及网络治理新体系,网络生态环境较差。当前网络安全保护的技术保障、专职队伍建设、咨询服务机制建设等尚未摆到应有的高度,网络安全危机应对的决策、预警、执行、控制、协调、处置等能力不足,且治理手段多为单向性、强制性,协同性、互动性缺失,没有形成有效的互联网综合治理体系,与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存在高风险,监管问题突出。关键性技术保障和监管是促进网络信息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途径。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河北省最大的‘命门’,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掌握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我省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关键的软件核心技术,从终端、服务器、网络到系统软件,几乎所有的关键技术应用被微软、苹果、谷歌等国外企业牵制,交通、电力、金融、能源、国防、电子政务等核心信息系统大部分使用国外产品。在没有自主品牌核心元器件的情况下,我省的网络信息时刻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安全威胁中,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相对较差。

二、推进我省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河北省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依法治省步伐,对河北法治建设从任务和时间上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网信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也是建设法治河北的题中应有之意。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我省网络安全法治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1.推进我省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保障体系。针对我省有关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多是某个具体行业或领域碎片化的低效力等级的规范,应当依据《宪法》及《网络安全法》,结合河北省具体情况,尽早出台有关网信安全的地方性法规,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个人和企业权益保护、数据安全管理及危害网络安全的责任承担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出台有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保护办法,公布我省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制定省、市、县三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省、市、县三级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逐级通报制度等配套法规文件,形成维护我省网信安全的法规制度体系。

2.提高公民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网络公民”精神。截至2015年12月底,河北省网民规模达373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5%,占比已经过半。其中,城镇网民占比为66.5%,农村占比为33.5%,城乡网民占比差距进一步缩小。网络安全需要全民参与,而提高公民的国家总体安全意识,需要采取比企事业单位及党政军等国家部门更为复杂的手段。必须从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着手,让老百姓意识到网络安全事关切身利益及国家利益。比如2016年9月19日河北省举办了第三个网络安全日主题活动,可移动的科普“窗口”———网络安全“宣传车”的打造,网络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同时结合培养公民的知法、守法和用法意识,开展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及强化自律意识等软硬约束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展开宣传,宣扬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让网络安全观念入脑入心。

3.建设一支高素质网信安全执法队伍,提高“依法治网”水平。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管部门要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未来一段时间执法的重点是严格落实《信息安全法》,使《信息安全法》在河北落地见效。职能部门做到依法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做好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采取措施防御处置网络风险和威胁。这就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缺口很大,河北省更是寥寥。而打赢网络空间战关键在人才!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70余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140万人,还会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递增,人才缺口达95%。但目前,我国仅有126所高校设立了143个网络安全相关专业,仅占1200所理工学校的10%。近3年,全国网络安全相关专业年均招生数在1万人左右,距离140万人的需求仍存在巨大差距。我省面临同样形势。因此,如此巨大人才缺口的情况下,只能从提高现有网络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下功夫,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执法队伍。应当制定网络安全执法人才的培养计划,多渠道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能力可靠的人才支撑力量。

4.依法打好网络舆情引导主动仗,宣扬网络文化正能量。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和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我省应该以四个意识为基本遵循,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介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网络传播河北好声音,展示河北好形象。因此,我们应当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实时风险监测、预警与预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建立网络使用者的身份认证制度,实行网络实名制;建立网页分类管理制度和网站巡查制度,以正面宣传为主,鼓励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内容,及时回应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化解对立情绪,做好舆论引导,把网络信息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舆情始终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

5.鼓励信息安全自主创新,逐步完成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替代工程。赵克志在河北省学习贯彻“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讲,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和人才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鼓励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是改变我省网络和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讲应加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研发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网络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开发。全力扶持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研发单位,力争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以创新为动力开发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软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构建我省独立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并做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分期逐渐完成以国产信息安全产品对国外核心技术产品的替代。

6.加大网络违法犯罪查处力度,构建法治化网络生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案件执法力度,对利用互联网专门从事信息安全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依法追责,震慑犯罪分子。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经营的成本;加大对典型网络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通过网络违法曝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对网络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通过司法、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网络黑客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互联网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强化网络运营商、网站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加大网络运营主体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遏制网络运营主体在网络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定秩序,加快构建网络治理新体系,提高网络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是实现法治河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加强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重大机遇,我省党的九代会指明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用法治筑牢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文明的基石,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河北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进程,为河北网信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25.

[2]应晨林.网络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网络安全立法之战略定位[J].信息安全研究,2016(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