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1 17:10:25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01-02

发轫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经历了在全球的蔓延和深化的荡涤之势后,似乎在渐行渐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审视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种种观点,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马克思主义”所发出的声音。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热”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危机解释力,同时也提供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极具时代性的维度。在这一新的维度中,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分析、理性的认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境遇,并面对“马克思主义热”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回应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以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原因,而且还用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性。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 金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在我们这里现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这样论述:“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者是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生产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告诉我们,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其周期性爆发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尽管周期的长短和危机的程度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不断有所变化。那种认为周期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消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虽然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但是他们的理论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仍然具有一般的适用性。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的分析工具,结合其他有关研究成果和当代时间不断地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观察和处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危机周期理论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力和回应力。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解释力和回应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热”很容易产生以僵化的思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学者就高唱马克思主义的赞歌,甚至鼓吹马克思主义面对金融危机是万能的良药,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就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不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释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但是此次金融危机是表现为虚假的有效需求旺盛,是信用扩张的结果。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治理危机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暂且不论观点正确与否,这种面对“马克思主义热”的“冷”思考是值得肯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早期的信用发展,是对它的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但是,在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阶段,金融领域的畸形发展,已经日益脱离了实际生产而自我运行,并越来越具有投机和赌博的性质,“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正是如此: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在利润的驱使下,通过各种中介机构的协助,把大量的次贷转换成证券,发售给各类金融投资机构,而投资机构再将其变换成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脱离实体经济的资产证券化的过度泛滥,结果竟然使起初只有1.5 万亿美元的次贷经过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创新”之后,吹出了几十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并给人以“钱能生钱”的虚幻,似乎只要倒腾一下那些令人神魂颠倒的金融产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一切。最终,无论如何金融投机都逃离不出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引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追求,使之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和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这样一来,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还表明,资本主义国家以世界市场为依托,在世界范围内运用信用和虚拟资本作为其突破生产限制的手段,最终导致各国普遍地信用膨胀和生产过剩,从而使各国都具备了产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同时,这也为原本只是资本主义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危机向全球迅速扩散与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可能会因此演变成整个世界的危机,通常情况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愈强大,则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也就愈严重。

当今时代,世界市场早已演进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会迅速演变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首先,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国际金融体系的所有制度和政策几乎全部采用美国规则,因此,“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其次,一直享有世界经济“领头羊”之称的美国占“世界金融资产的34%、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25%、世界贸易额的11%”,因而当美国出现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之时,必然会重挫世界主要经济体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领域。最后,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其在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向全世界发售,从而将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马克思经济理论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没有改变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和回避态度,也很少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相关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却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热销现象。西方国家的媒体也出现了一些正面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则在他们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和控制的报刊、网站上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梳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内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的主要特征是全球性和全面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的必然结果。当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奉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危机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但是有观点认为,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断定新自由主义已经破产还为时尚早,在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和金融资本双重力量的推动下,新自由主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中了,因此现在离新自由主义的终结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也有报告指出,战后维持世界资本主义稳定的三大平衡都已经被打破:在经济领域,近二十年来日益加大的金融投机泡沫终结;在政治领域,美国一国独大的调控全球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多极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在社会领域,贫富差距扩大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些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危机阶段,面对这场危机应该争取社会主义前景。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被背景下,拉美左翼力量势头不减,也削弱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主义出现的种种向好现象,需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变化,辩证地看待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汹涌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面临着如何应对危机的问题,面对着如何继承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领导民众参与社会主义实践,使之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的问题。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当今世界还没有形成社会主义变更的主体力量,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的“一球两制”现象短期内不会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和科学的预见性,对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形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它也必然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时代语境。我们需要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做出新的分析,得出新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一方面强化了它的生命力,但是又给它带来了更多的否定的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虽然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是随着这种调整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社会中长出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同时印证了人来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这个过程是资本不断调整走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过程,同时也是更加贴近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乐观的预见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理论的发展和实现总是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仍然处于比较低落的时期。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马克思在国际上的动态表明,马克思主义被没有被遗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暴露,马克思主义必能依靠自己对于现实的解释力和理论的包容力以及对未来的预见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2]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白暴力,梁咏梅.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J].经济学动态,2008(12).

[4] 胡 钧,韩 东.国际金融危机与备受瞩目的“中国模式”[J].经济纵横,2010(3).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2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投资管理;风险;市场分析

在美国爆发次级贷款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进入到一个寒冬期,特别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秩序都转入到一种新常态之中。而随着当前资产逐渐走向证券化经营,金融风险也就随着市场的演进和变化而产生。因此,不管是进行资产经营,还是投资管理,实际上都应该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的新动态。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触底,而且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增长周期到来之前,世界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市场行情,从而做出更适应当前后金融危机条件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应该全面分析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并且结合后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投资规律,谨慎做出投资方面的决策。因此,投资管理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行为,作为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方,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动自身的投资发展。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挑战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其表现出的资本市场特征,不同于以往的资本市场表现,特别是从本质上看,其资本的特征也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投资过程当中,投资方应该全面分析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全方面分析当前的市场主要表现,抓住契机推动自身的投资项目得到增值。而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管理也需要重视对其面对条件的解析,才能够把握住市场趋势,最终拉动自身发展。从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上看,投资管理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当前整个世界生产和商业格局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结构上的调整将会深刻影响整个市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正处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存在发展停滞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对当前资本在整个世界各种市场当中的流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贸易壁垒,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是质量较低,而且价格也相对低廉等,这些都对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整个世界的金融投资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美国当前已经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的占有份额不断下降,而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美元地位也逐渐动摇,这些因素都导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金融投资市场出现比较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所以当前市场金融投资管理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盲目发展资本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充分支持,金融不断扩大缺乏实体经济的充实基础,因此,投资方面的监督管理的强化,对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造成了一定挑战。第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也成为一项重要补充。金融危机和次级贷款危机等都充分表明,对于金融危机的监督和控制,实际上不能够仅仅依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也不能够仅仅依靠投资者或者资本运作的相关单位出现的道德自觉,而是应该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监督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作用。此外,从当前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科学技术未必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必然会对金融投资领域的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第四,当前经济也从过去的污染性逐渐转变为低碳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去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之所以有部分企业出现了投资方面的快速提升,是因为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自然环境以及资源。但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已经逐渐趋向于绿色和低碳的理念范畴当中,特别是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方面,全世界都正在付出努力。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投资者应该充分看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状况,从而把握住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把握好投资的方向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投资方在把握后金融危机时的投资方向,以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方面的一些管理调整上,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特别是对于经济状况的把握,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抓住当前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没有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具体趋势进行投资调整,就可能给当前的投资行为造成损失。因此,投资方对于后金融危机条件的分析应该是真正到位的,投资行为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2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的主要对策

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方管理,应该还是围绕投资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管理,也就是后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应该放在首位。一旦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能够有预先的措施降低投资方可能出现的损失。所以金融方面的安全是整个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重点和难点。从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风险类型上看,主要包括市场上产生的投资风险,以及被投资方的信用问题、投资操作方面的风险这三方面。从本质上看,当前的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市场和自身存在的风险,特别是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自己的预测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动自身的科学发展。投资方需要围绕当前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进行管理,并且要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避免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和冲突,这样才能够推动投资管理的科学发展。从当前后金融危机的条件看,投资管理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投资方应该对当前的金融投资市场状况有自己的评估体系,特别是根据当前后金融条件之下的金融市场环境,适当地调整和优化投资方的融资结构以及投资产品优化等,提高整个投资方的投资效率。因为在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方最大的目标实际上是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投资方的损失,或者利润的减少等。因此,投资方应该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状况来看,将当前的融资渠道进行充分拓展,将直接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优化投资方的资本来源渠道等。资本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已经出现萎缩,所以资本市场已需要进行转型,很多投资方实际上都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而这样的一种融资结构并不是直接融资结构。对于投资方而言,应该解决单一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要从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出发,开发一些直接投资渠道,真正意义上将投资行为的资本直接管理作为核心部分,降低银行内部出现的资金效率相对矛盾的状况,真正让投资方的资金得到活化。第二,投资方也应该对自身做空以及做大的工具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资本市场特征。从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看,股票市场也经常会出现相对比较大幅度的调整状况,尤其是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处在一个波动期,这些都要求投资方要根据投资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规定,调整自己的做大和做空工具,让自己做大和做空行为更有依据,真正符合投资方的基本利益。特别是当前投资方应该完善自身的做大金融衍生工具,只有投资方都具备了完善的做大和做空工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稳定整个金融市场,避免各自受到局部金融因素的波动而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对于未来金融市场而言,企业应该全面分析当前金融杠杆的规律和表现,抓住金融杠杆的基本特征,全方位地推出全面性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从而更好地平衡投资方在进行金融市场投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而拓宽金融投资渠道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当前的融资方而言,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相对应地提出一些配套的创新金融产品,避免当前整个资本市场出现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状况,真正意义上保障投资方和融资方的利润和效益。因为当前很多金融基金产品,特别是投资或者融资类的产品其同质性问题比较突出,很多投资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选择性。所以面对当前状况,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推出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扩大基金产品的投资范围,以及银行业也应该创新自身的中间业务等。从金融茶品的创新角度上看,应该从防止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失衡状况作为基本条件,从优化当前的投资和融资工具,推动当前信用贷款工具的证券化等方面进行防护。尤其是当前信用贷款方面,鉴于之前金融危机爆发时出现的次级贷款问题,所以应该强化信用贷款资产的流动性,真正转变当前投资者的资金质量等,以此更好地规避当前市场可能出现的金融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也可以适当推出一些人民币的衍生工具,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第四,投资方应该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不能够盲目相信投资过程当中的低风险。一些融资和投资者往往推出所谓的低风险债券,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低风险。投资方应该分析各种债券和基金的风险状况,从金融市场和整个实体经济的状况看,真正将主线投资和当前辅投资划分清楚,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的投资利润率,规避风险。当前的金融脱媒化已经是必然趋势,特别是银行对于债券的持有也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对地方债务或者是传统的低风险国际金融机构债券等,投资方应谨慎持有,不能盲目相信其没有风险,要强化自身对于债券风险的判断和鉴别能力等,真正做到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3结语

当前金融投资环境日渐复杂,特别是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现的经济现状和问题,所以应该更加审慎地处理当前的投资需求,要形成科学的投资策略和模式。投资管理的模式应该和投资方的自身发展状况相结合,也应该和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市场状况充分融合,只有把握住风险的种类和来源,才能够让投资方的投资行为更加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危机。防控投资风险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特别是投资方应该形成风险评估团队,对于当前市场所推出的各种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甄别和分析等,只有具备真正具备实践意义的投融资判断力,才能做好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文雯.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高晓雪.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演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3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76-02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诱发的金融危机海啸充斥着地球每个角落,在各国的努力下,金融危机正在逐渐缓和,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对于后危机时代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对于后危机时代的研究主要在国际贸易、金融、经济关系领域,但是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关于后危机时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后危机时代的内涵研究;二是后危机时代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三是对于后危机时代的哲学反思。

一、关于后危机时代内涵的研究

在关于后危机时代内涵的研究中,包含着“后危机时代是什么阶段”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无法准确给出其内涵与外延的一个概念。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

孙立坚指出:中美经济最近都出现了程度不同而又明显的回暖迹象,意味着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后危机时代。”[1]李伟认为后危机时代也就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明确指出它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是危与机、希望与问题共生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2]左顺根也指出后危机时代是指世界经济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的一个相对平稳期。该时期的最大特征是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引导使危机的危害得到缓解,经济下滑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内在矛盾还长期存在,经济危机还会回来,甚至加剧并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衰退[3]。

刘峰认为,后危机时代(Post-crisis)是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经济波动较小,但是未来的经济发展仍然充满着较大的变数和未知,不确定与不稳定性是后危机时代特征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社会发展环境将在长时间内处于后危机时代[4]。吴春梅、石绍成也说后危机时代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的相对平稳期[5]。白晓也提到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升,结束了经济危机时经济环境的极度萧条和社会心理的恐慌而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后危机时代。”[6]此外,她还指出这“是一个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时期”,“是一个既包含了危机内容本身又囊括了危机之后新的时代内容与价值的过渡性阶段,是由危机时代向新时代转变的中间环节”。

二、关于后危机时代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进入后危机时代,关于后危机时代的问题与对策成为后危机时代研究的主要问题。国内理论界对危机的产生根源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经济、社会、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各种对策与建议。

经济学界认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金融衍生品监管力度不大,过度负债投机造成虚拟资本的极度膨胀,纵容金融风险而致。强调自由市场的观点,认为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金融领域的机制性问题导致危机[7],提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具体措施。

社会学主要强调社会建设问题在应对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要扩大内需,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化、社会福利体制、中产阶级以及消费信贷等四大支柱条件。因此,在应对危机中,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即在经济刺激政策之外积极推行社会建设政策,扩大内需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8]。

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代表的哲学伦理学界则从意识形态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维度强调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并以制度、文化及其互动的角度揭示危机产生的成因机制,并在制度、体制、市场调控和管制以及文化等层次提出较为宏观的对策建议。

多数学者认为,“后危机时代”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因素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如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全球统一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合作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增长模式的调整,能够带来双赢效应的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等。也有学者提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次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危机,而是一次全球化发展方向的危机[9]。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美国化”时代和美国式意识形态的终结,宣告美国式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推行的失败。通过这次危机,更多的人能认识到“美国化”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并不一定可行,美国式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也并不是全球普适的。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而对于自我意识形态的确立,不能盲目追随他人。

三、关于后危机时代的哲学反思

在后危机时代我们不仅要从经济理论方面分析这场危机,也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审视。

冯晓宁和白晓都认为这场危机不仅使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也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说的正确性[10]。

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1]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与劳动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这种目的的手段之间存在尖锐的对立。马克思对此明确指出:“但是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

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滞胀”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直接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大,不平等加剧,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吸收资本盈余的能力,这是20世纪初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21世纪初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动摇了新自由主义的信念,人们对其产生怀疑,已经威胁到资本主义的稳定,即使是极端新自由主义者也要求政府更多的干预。

第三世界的著名学者萨米尔・阿明谈到:“在我看来,全球化是现代历史事实,是积极的事实,是历史的进步,不能被自发的文化回应抹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两项任务:一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重塑或重构;二是尽快完成“民族国家”的建设。

从我国的立场出发,我们要确立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主义作为自己坚守的意识形态,这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要积极参与到全球市场的建构中去,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改善市场环境,减少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第二,转变政府职能,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途径和方式,将微观、刚性、全能干预转变为宏观、柔性、有限干预和协调。第三,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场道德体系,克服各种思想障碍。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构建文化安全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方法,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中外文化就以辨别、创新和发展,建立有效防备预警机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体系。

四、简要评述

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学者关于“后危机时代”理论的讨论涉及面比较广泛。在系统性和深度上还可以加强研究。

首先,对于其内涵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大家对后危机时代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后危机时代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比较宽泛。“后危机时代”作为一种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大的背景环境下各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各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对策的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关于后危机时代的哲学反思,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在我国,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金融危机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日益显现、劳动收入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等,这使得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政治信仰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而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凝聚力。正因如此,学者们应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保持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参考文献:

[1]孙立坚.“后危机时代”的课题[J].理论参考,2009,(4).

[2]李伟.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模式”的理性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左顺根.中国宏观经济状况与货币政策抉择[J].经济与管理,2011,(1).

[4]刘峰.“后危机时代”转换的困境极其展望[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6).

[5]吴春梅,石绍成.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背景、特性与路径选择[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6]白晓.后危机时代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新认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7]成思危,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对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5).

[8]成靖.“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后危机时代的意识形态[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9]冯晓.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哲学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金融化;金融霸权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 2)07-0028-04

一、从美国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

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开始爆发债务危机。债务的危机问题,不只在欧元区,在全球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显现,并开始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一场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实体经济,进而成为一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转向凯恩斯的国家调控主义寻求自救。一系列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政策相继被推行。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以及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对过度的财政支出时难以为继,加上国际宏观经济对其经济的冲击,欧盟各国的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并难以自拔。

欧洲债务危机起源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延续。而不论次贷危机抑或是欧债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新自由主义体制这一不可持续的社会秩序的推行以及新自由主义体制,是失败后作为补救措施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滥用,加速了危机的进程。这场危机迟早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并向全球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它在2008年以次贷危机的形式在美国爆发了,随后通过欧债危机向全球蔓延。美国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体制所产生的金融化,以及其金融霸权及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基石的新自由主义,再次在危机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作为调和资本主义矛盾的产物,再次推行的凯恩斯主义也未能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成为救世主。

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自由化及利益至上的原则使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因不受监管而急剧扩张。金融创新产品一方面在西方国家备受美誉,另一方面却也孕育着极大的金融风险。新自由主义在西方践行的30余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泡沫一直在膨胀,直至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宣布了新自由主义理想的破产。

次贷危机已绝非美国本土的金融危机。根据新自由主义理论重建的美国金融体系是金融自由化的金融体系。美国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的不合理的游戏规则,迫使各国开放金融市场,使金融自由化实现全球化。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加剧了各国金融的不平等地位,使得美国一国的危机,却需要全世界来承受。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早已说明,次贷危机已向全球蔓延,并已进入危机的第二阶段。

可以说,当前金融危机是1980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泛滥所促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并且,危机面前,学界和政界都在争论是不是需要对美国金融体系以及世界金融格局进行重构,以让国家对金融体系进行更多的监管;是不是政府需要更多地干预经济,扭转当前的金融颓势。事实上,所有的争论仅局限于资本主义框架体系内,国家的出面干预无非是回归到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中去,更何况,欧债危机的出现已宣告了凯恩斯的国家调控主义的再次失败。如果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源并非新自由主义,而是源自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那么,仅仅寻求资本主义形式的变化,也或许只能缓解危机,而并不能改变危机的始终存在和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能否认清新自由主义与当前危机的本质,对于是否要推行一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根本性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金融化趋势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传统自由主义思维的影响下,政府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金融业是不存在监管的。但过度的自由引发了大量的金融欺诈和投机行为。至20世纪20年代末期,股市开始崩盘,而随后的几年中,整个金融系统近乎崩溃。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爆发了,当人们反思大萧条的成因时,很自然地将其与金融业的无政府状态联系起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随后的金融政策。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推行罗斯福新政,其新政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力图通过国家调控来干预经济,助推经济走出衰退。这种国家干预主要是通过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对金融业进行管制,该体系从金融机构的数量、银行的资金流向、提高存款利率等方方面面对金融业进行了限制,以此来加强金融管制,避免欺诈和投机行为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的危害。大萧条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机构通常是典型的国家所有,或者由政府严格调控。在美国,政府控制利率,金融机构的业务要经过商业核准,金融市场的准入受到严格管制,银行受政府保护以防倒闭。这些严格的调控措施,迫使金融部门必须集中全力去促进非金融部门的资本积累(大卫·科茨,2011)。

20世纪70年代,推行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滞胀局面使人们开始怀念传统的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起,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新自由主义开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使美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政府管制逐渐从金融业脱离,金融资本逐渐在经济中占据主导。金融自由化使得利率通过市场调节自由浮动,商业银行可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同时贷款利率市场化。但事实上,金融的无政府状态并没有达到新自由主义者所预期的理想状态,新自由主义的利益至上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契合,而不受制约的金融体系激发资本主义惟利是图的本性。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市场垄断性的大金融,公司控制着金融市场并获得更高的额外利润,而高额的利润又吸引着其他社会资本注入金融业,所有的这一切形成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循环模式,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如果以金融资产与GDP的比例来衡量某一经济体的虚拟成分的话,那么,1995-2005年,美国的这一比例从303%上升到了405%,为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虚拟成分最高者(葛勃尔·施丹戈特,2007)。

金融业的发展在带来金融基本膨胀以及金融产品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预示着债务的增长和债务违约引发的信贷危机的产生。金融资本家疯狂追逐高额利润,力求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之内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于是,金融家们进行了所谓的金融创新,多种金融产品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被创造出来并推向市场。他们所设计的金融衍生品逐渐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在利益驱动下,风险变得无关紧要,坐享利润而无需承担风险便是金融家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金融产品具备交易媒介的功能,可以在资本市场迅速变现,因此具备了强烈的投机性。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投机利润,在市场上为投机而哄抬虚拟资产价值,使金融资产的价值完全脱离实物资产,由此形成了金融资产交易中资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化”。同时,金融业中因解决委托问题所建立的强激励机制,也加速了金融资产的价格膨胀与“泡沫化”。这种激励机制在激发金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金融行业中所作出的投机行为,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行业的恶性发展。

金融化最大的特点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这种分离使得金融化区别于金融资本,并相比金融资本具备更为虚拟的形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是实体经济的一种派生,其扩张速度与规模一定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同步为前提。如果缺乏约束的自由扩张,其价格脱离实物资产价格,必然会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经验说明,当国民经济活动中超出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交易活动量过度增大,特别是金融虚拟资产交易量过度扩大,使金融系统风险激增时,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为期不远了。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市场的不稳定将导致泡沫破裂。美国经济中的新自由主义机制激发了金融化以及金融资产的无节制的扩张,继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业的无节制的扩张,在带来巨额利润和短期的资本主义繁荣之后,留给美国和全球的是巨大的经济灾难。

金融化趋势受到制度安排的制约。大萧条后期,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凯恩斯的国家调控主义的制约。当新自由主义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时,倡导自由反对监管的新自由主义极大地顺应了金融业的发展,并产生了随后的金融化趋势。不难看出,新自由主义促进了金融化的发展,而经济过度金融化是加速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但金融化并非只产生于新自由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具有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金融业的发展和趋于发达已是必然趋势,而新自由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完美契合加速了金融化的必然趋势。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加速了金融化的发展,而金融化的不断膨胀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体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同时也加速了其危机的进程。

三、金融霸权与全球性金融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的次贷危机存在必然联系,而两者无非是金融危机的两个阶段,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渡。之所以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质的,原因在于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体制下所倡导的金融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领先于世界。美国提出《国际稳定基金计划》,并以此为蓝本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这使得美元一跃成为世界货币,而美国也至此取代了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第二个金融霸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的20多年里,美国享受着金融霸主所带来的丰厚回报,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的待遇。美国扮演着“超级世界货币发行银行”的角色,通过满足自身利益任意发行美元,即世界货币,支配着世界资源。就如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一理论,美国作为金融霸权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中心国的地位,其他国家在,只能成为中心国的附庸。中心国与国的关系是主宰与依附、主导与顺应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

但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国的中心国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加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逐渐增强,美国的霸权地位已大不如前。但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处于支配地位,且这种地位难以动摇。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再一次促成了美国在国际上的一家独大的地位,这种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因此,美国再次成为享有国际规则制定权的的霸权国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要想控制世界经济命脉就必须控制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转。意欲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国际银行体系,控制全球硬通货,以及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等(亨廷顿,2010)。美国通过利用美元的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身份,可以无偿占有美元持有国的资源,分享美元持有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可以通过印钞来解决,而频繁地发行钞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却被国所分担,而美元的贬值甚至可以减轻其对外债务的负担。美国的这种特权对其本身来讲是极大的福利,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确实是一种不公平。既然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发行钞票来解决,那么美国政府可以肆无忌惮地施行一系列损人利己的政策。政府或是居民,只要其资金上存在短缺,都可以通过铸币,向全世界开征铸币税来解决。

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的金融霸权不能说毫无关系,当前的欧债危机更是根源于其金融霸权。自己行为别人买单,使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透支未来,超前消费,以致引发金融危机,并使危机扩散至全球,由全世界来分担。

美国的超前消费并没有与实体经济增长相挂钩,这也便成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所在。而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美国的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而美国在欧债危机中获利,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

美国作为危机的发源地,其金融霸权又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这也使得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正逐渐扩散成一场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一个时代的国际金融体系,往往是体现该时代霸主利益的霸权体系,霸权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其货币一般是全球金融关系的基础。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金融霸权国,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变得越来越金融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向全球的推广。

四、新自由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趋势

当前的危机不是简单的金融危机,而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其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自由主义体制内,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金融化的结果,大大加剧了金融经济领域的无政府状态,从而大大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单个经济单位的组织性与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因而更加激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归根结底,金融化加剧了单个企业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的严重冲突,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其二,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制度性生产能力过剩与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欧洲的债务危机,都是其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激化的直接产物,与其实体经济内在矛盾直接关联,最深的根子仍然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一方面,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总供给;另一方面,其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国民财产分配机制使得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居民的购买力远远落后于实际的生产能力。而在新自由主义下得到繁荣的金融化平衡了有效需求与过度供给的制度性失衡。在实体经济中扩大的生产能力受困于不足的有效需求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货币信用的扩大固然能够在短时期内起到创造和扩大需求的作用,甚至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但是终究不能消除生产能力扩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特别是持续的货币信用扩张滋生出一个过度金融化的经济结构,由此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8-0044-05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拖欠率大幅上升,引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爆发了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因而这次金融危机已不限于金融领域,事实上已成为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古巴全国人大经济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多・马丁内斯认为,这场经济危机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同时又是消费不足。“我们面临的形势已经超出了经济和金融危机,也是一场社会危机、食品危机和生态危机,是所有这些烈性危机爆发的综合性结果。”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中外学者见仁见智,各有见解。但其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不少中外学者已“回归马克思”。因此可以说,危机的根源还需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去找寻。

一、金融危机根源的不同解释与理论分歧

对于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同立场、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其产生的根源做了不同的分析与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市场说”。即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有三种。(1)消费需求过度论。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并得出启示:无论政府执行何种政策,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论。认为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3)金融创新引起的一系列弊端论。认为金融的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结构化、衍生性和高杠杆趋势,导致了金融市场过度的流动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制度说”。认为高度自由、过度竞争的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其主要观点是金融监管缺陷论。认为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的体制不完善;以机构监管为重点,功能监管薄弱,不能适应混合经营的特点,对一些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监管不力;过快发展的衍生产品监管滞后。金融监管缺陷论还认为,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受利益冲突的证券评级等,才是这次危机的主因。这种“制度说”,实际上是“体制说”,是从体制层面看监管制度的缺陷。还有人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因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取代了原来由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模式,政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资方完全控制劳方,社会福利急剧减少,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代了有节制的竞争,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等等。它解除了对金融的管制,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论认为,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引起危机爆发,故危机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 “政策说”。认为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是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政策基础。2000年至危机爆发前,美联储14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与此同时,2001年之后,美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4 “周期说”。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一种反映,也是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在金融体系上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现代金融或资本市场)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结构性失衡的一次重大调整,以实现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在规模和结构上与其赖以生存的实体经济相匹配。

二、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的支付手段时曾指出,在支付手段的链条中,隐藏着危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成为现实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金融、信贷业广为发展,虚拟经济空前扩大,支付链条不断拉长;支付链条一旦断裂,就会发生金融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金融投机活动猖獗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扩大信贷带来的营业活动过度扩大,是造成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基础之上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链条的断裂。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银行信用的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的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银行家为了帮助资本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并从中分割超额利润,设计出能够超现实买卖商品的金融衍生品,使之成为解决生产过剩的途径,结果造成了本来手中货币不足、支付能力欠缺的老百姓,在银行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的诱导下超前消费,拉长了信用资金链条。而信用资金链条过长,则为货币危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其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规模

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所讲的生产过剩是指商品生产过剩而非产品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就“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往常是生产不足……产品的生产过剩和商品的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是资本家的利润,而非群众的需要。”从现象上看,导致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中的危机,但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美国的房屋生产过剩表现在房屋空置率的不断提高上:由1978年的6%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13%。这表明房屋的供给超过有效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已出售的房屋中,靠抵押贷款购房所占比例很大。2007年,靠抵押贷款购买的房屋占全部已售房屋的比例为68%。可见,次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由房产供给的不断扩大而现实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积累造成的,其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说明,尽管由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和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使得经济危机更多的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但作为经济危机先兆的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相反,它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表现形式。

再次,资本主义制度加剧了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之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也是实体经济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成分较高,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由于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从而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由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虚假需求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假象形成的,即由虚拟经济制造出来的需求假象诱导实体经济盲目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当社会信用链条在某一环节发生断裂,首先爆发的就是金融危机或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众的收入减少,从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直线下降,并引发由虚拟经济造成的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破灭。使实体经济中本来存在而被掩盖的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显露出来,从而回归为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又反过来加剧虚拟经济的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正是应验了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以货币危机或信用危机为先导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作过论述:第一,之所以会出现作为现实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是因为商业和工业危机的一切因素已经存在,货币危机是由商业危机所引起的。第二,就作为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而言,金融危机是实体危机的预兆、先声、序幕和第一阶段。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指出,金融危机的根源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及其过剩危机:而且还揭示了金融危机作为工商业危机的一个阶段。是工商业危机的最一般的表现,因而金融危机的实质也就是生产过剩危机。第三,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这时,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次要的作用,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在金融市场中,总的说来是头足倒置地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金融市场对工业市场具有反作用。金融市场可能影响工业市场,从而影响到工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跳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它把握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本质和根源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于今天而言,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二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在经济发展中自我调节乃至实行经济计划化的政策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其矛盾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不可能解决其基本矛盾,矛盾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依然和必然会爆发危机。因此,企求单纯依靠货币政策、财税政策或救助困难企业这类经济手段。来根本消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内生的消费与生产相背离的矛盾,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起一种治标的缓和性作用,而不能起治本的根本性作用。

三、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这说明只停留在体制层面的救市措施解决不了制度根源上的问题。斯蒂格利茨曾批判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和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他认为,这无异于是向体内出血的病人输血,向投机者提供补偿。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衰退的局势,只能依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规律运转下去。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我国的经济衰退不是始于金融领域,而是始于实体经济主要是出口经济领域。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低利率、低汇率、低要素价格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但是它们大多只充当了低层次的供应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广东和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纷纷关门,掀起了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仅2008年10月上旬,珠三角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据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2008年底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即1.75万家企业倒闭。以一家企业倒闭导致500人失业计算,1.75万家企业倒闭就将导致87.5万人失业,而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反映中国经济总体状况的GDP增速下滑,对外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减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下降,财政收入不容乐观。而来自典型行业的报告更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十分明显。如2008年10月初的钢铁行业的报告称,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钢材需求较大的实体经济部门,如房地产行业、造船行业、汽车行业等都造成了巨大影响。110

当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包括金融体制,没有完全融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一体化当中,故我国不会陷入美国那样的深重危机之中。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我国的金融

衍生品也没有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泛滥,因而我国金融体系所受到的影响不会很重。而且,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资本主义那样的基本矛盾,不存在产生过剩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人们有时会提到,20世纪30年代美、德等经济大萧条年代,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竟未受冲击,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会对社会主义的中国造成不小的冲击呢?这是因为,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内外情况与当时社会主义苏联不同。首先,当时还没有发展到经济全球一体化,苏联经济没有融入到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所以苏联当时没有我国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和两大市场体系。而我国随着扩大对外开放,早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中。其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中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目前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其防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能力远不如国有经济;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在大幅度降低,这会削弱我国防范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

关于走出这次危机的出路,不少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世界银行代表佩雷拉・达・希尔瓦说:“最后的可能结果是资本主义的终结,或是建立一种更加有调节的资本主义。”著名学者何明认为,走出资本主义危机的惟一出路是摆脱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惟一的结论是走向社会主义。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四点思考。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有如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让人们认为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来临但又“起死回生”一样,这次危机也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终结,但可以说是美国原有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也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中外学者进一步看清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可以说,正是新自由主义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不断积累与激化,导致危机的爆发。美国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也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市场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认为这种教条造成了当前的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以及反对国家干预,决不是我国改革的方向。当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靠市场运作去解决这次金融危机,必须靠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目前“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无序扩张;否则,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越远,产生的泡沫就越大,泡沫也就越易破裂,而破裂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就越大。要知道,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可能变成投机经济,带来不断增长的泡沫。美国近年来的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就是一种值得汲取的教训。

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应主要依靠扩大消费需求,积极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有助于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作为最终需求,消费增长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受这次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首当其冲的是南方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许多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这正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导致的消极后果。日本也是出口大国,其外贸依存度不过20%左右,而我国2004年曾高达70%,但197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只有5%。这表明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过快,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但如果缺少有效监管。原来作为分散风险的链条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因此,我们既要避免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开发,又要重视加强对其有效监管,处理好信贷、货币供应与信用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既要避免简单地模仿当今西方国家最前沿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又要结合我国自身特点进行金融创新,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金融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不能只看金融自身的单项指标,还应看经济社会是否稳定增长与发展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宋晓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化和发展问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09,(5):10。

[2]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当代亚太,2008,(5):30,

[3]杨圣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与根源人民日报,2008-1 1-21。

[4]陈华,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的警示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17-19。

[5_吴建环,次贷危机真正根源究竟是什么[EB/OL],人民网,2008-10-24

[6]陈志武,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5-10。

[7]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红旗文稿,2008,(13)。

[8]申家驹,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人民日报,2009-01-10。

[9]吴晓求,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反映[N],中国证券报,2009-01-10。

[10j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5。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48。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602,

[13]白暴力,刘永军,白瑞雪,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与集中强烈爆发的原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14]张娜,王月金,田岳,金融危机致沿海企业倒闭严重引发中国就业难题,中国经济新闻网,2008-11-10。

[15]金歌2009年金融风暴下的中国[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5-27。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6篇

关键词:欧文;后金融危机;启示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13-02

罗比特・欧文(1771―1858),19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1799―1823年,欧文担任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的经理兼股东。这个阶段是他实践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时期,大机器的广泛运用使得大量平民失业,手工业者破产,期间还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欧文在这一阶段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种种罪恶现象,了解工业革命给无产阶级带来的痛苦,并同情工人、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对资产阶级制度的不满,并积极探索应对危机的方法和社会改革的道路。在24年的厂长生涯中,欧文在资本主义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和谐工厂、和谐社区。每年到新拉纳克参观考察的外国使节和其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络绎不绝。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社会主义者运动的创始人”。欧文不仅改善了下层劳动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也使股东获得了较多利益,尤其是欧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坚定信念、强化监管、从容应对经济危机的做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独树一帜,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799年,欧文买下了苏格兰克莱得河谷新拉纳克附近的一家大企业,这就是“新拉纳克纺纱公司”。恩格斯生动地写道:“这时有一个20岁的厂长以改革家的身份出现了,这个人具有像孩子一样单纯的高尚性格,同时又是一个少有的天生的领导者。”1806年经济危机时,大棉纺厂厂主们决定采取停止机器运转、解雇工人和以高价买进原料继续进行加工的办法,造成工人的恐慌。欧文则下定决心,采用既不伤害工人的利益,也不损害工厂的运行的办法,“停开全部机器,保留工人,维护机器,等待开工”,并且在禁运的4个月内给工人照常发工资。危机过后,企业恢复了生产元气,通过这次危机管理,欧文使工人“克服了他们的成见,并使我能够获得他们的充分信任。”从此工人们开始支持欧文和他的任何一项改革。欧文在那个普遍将延长工时来提高利润的时代中,做出了与当时资本家完全不同的方法,就是减少工时,更新机器,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来提高工厂的利润。当时一般的工厂资本家普遍实行13~14小时的工作日。在新拉纳克,欧文将劳动工作日缩短为10.45个小时,其中包括吃饭占用1个半小时,以使工人有更充裕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这一做法受到了工人们普遍欢迎。除了在自己工厂中减少工作时间外,欧文还积极地向贵族、议会宣传他的理论,推动立法,限制童工年龄和劳动时间。最终推动了限制童工年龄和缩短劳动时间的立法。同时欧文还耗资近一万镑在新拉纳克兴建了一所多功能学校,不仅为工人子女提供学习机会,也为社会上的下层人士提供教育。

欧文在新拉纳克担任厂长期间共发生过四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1797年、1810年、1816年和1819―1822年。这四次经济危机,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尽管在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上有诸多不同,但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机理是有共性的。把握这种共性对于我们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发展有着一定帮助。

1797年由于英国农业歉收,政府大量进口粮食以及军费开支过高引起黄金外流,致使金价上升,银行倒闭,市场缩小,物价大跌。1806年由于美国对英国实行禁运,以及纺织品市场生产过剩,在1810年造成纺织品工业一泻千里,大工厂裁员过半,中小工厂关门大吉,物价大幅下跌,而后由于英美开战致使危机持续四年之久。1816年,由于英美商品对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无限制输出,致使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生产过剩,导致物价下跌。1819年,由于对前次危机中庞大的过剩产品吸纳能力不足,并产生了粮食歉收,致使殖民地原材料涨价,黄金外流,国内外市场萎缩,导致商品大量囤积,物价大跌。

相比较过去的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则复杂得多。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表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主要是在新自由主义推动下,国际金融自由化,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人们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并缺乏监督,继而导致世界性危机。这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于虚拟资本过剩且金融投机活动无人监督,并与货币紧缩形成对立,使银行流动性不足,虚拟资本价格暴跌,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现在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信用体系危机或是货币危机,但事实上与生产过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键点在于信用机构和投资银行设计出可以代替货币实现商品买卖的金融衍生品,帮助资本家解决市场紧缩和生产过剩的问题,结果造成金融衍生工具滥发,投机疯狂,形成大面积、大规模的负债超前消费,这种消费模式实质仍是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虚假消费“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增长与广大劳动者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危机起始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大量生产能力闲置,物价下跌,市场萎缩,进而引发金融动荡,股市崩溃。而当下金融危机则以金融领域为起点,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通过信用卡“过度消费”解决资本家生产过剩问题。

由于2009年的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波V字形反弹,许多人处于乐观之中,但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尤其是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霾的情况下,还不可能摆脱债务危机的威胁,而欧文应对经济危机时的一些做法仍值得我们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加以借鉴。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欧文无论采用何种措施都首先考虑到工人的利益,以工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自身的决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民生,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保民生,促稳定。建立完善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适时调控过高的房价、物价,加大公共领域投资的比重等等,让居民无后顾之忧,既敢消费,又放心消费,才能拉动内需。企业不应消极简单的“裁员,降薪”,要利用生产淡季加强员工的培训及教育,优化劳动力资源,塑造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调强把人作为企业管理和一切工作的中心,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归宿,最终解决危机造成的困难局面。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应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果思想观念不转变,发展模式转变就是空话。一是从国际形势上看,中国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9.7%上升到目前的6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金融危机一发生,外部需求急剧下滑,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模式的发展模式已走不下去了。二是从国内发展形势上看,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发展质量差、过度关注GDP增长速度、不重视资源环境保护、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结构不够优化,因而无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从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上看,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重低成本轻自主创新,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产品少。四是从金融监管上看,对于中国现今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监管体制,既要加强金融创新,也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使逐利性资本始终处于政府调控范围之内,努力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应更加注重坚定信念

欧文在24年的经营生涯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做法。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他就是一个奇迹。正是欧文坚持着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才使他的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屹立不倒。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之所以没有被金融危机所左右,很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照搬别国模式,没有按西方国家的要求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即通过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用计划的手段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国家计划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危机的动荡,最后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只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能彻底战胜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

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实现,保证社会公平与正义,就可以不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坚信经过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复兴,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强大,社会主义一定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68.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6.

[3]欧文选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8.

[4]欧文选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3-104.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比较 

 

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与货币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 科学 的金融危机理论,这些理论精华都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中,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金融危机同样的出现,并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出发,分析两次金融的成因,从中找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一、金融危机概述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危机是只伴随经济危机爆发而爆发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危机则是指单纯的货币危机。在广义的金融危机当中,生产即是以商品为载体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的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的趋向。这个本质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起点和驱动力,也是商品和货币走向绝对对立的基本线索;狭义上的金融危机是当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尚未拉紧到极限、全面的生产过剩尚未 发展 到临界程度时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在当年 总结 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危机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消灭,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自资本主义制度确定以来几百年的 历史 中,世界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危机,21世纪前后就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持续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 

 

二、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按照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危机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多种矛盾激化的表现,既有国际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经济格局、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秩序必然引发的矛盾,也有发展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消费。美国式的文化模式使其居民过度消费。美国只有依靠大量发行负债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从而造成美国债务存量持续增加,最终影响了国家信用,引发了 经济 波动。美国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超过其收入水平,因此只有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才能满足需求。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债务越积越多,无论政府执行何种政策,无节制的负债必然会导致 金融 危机的爆发。 

 

三、对比两次金融危机的相似处 

 

金融监管不健全是这两次危机产生的相似原因。金融资产质量差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政府对金融部门的监管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资金的分配总量和结构,关系到经济持续、稳定的 发展 。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金融机构设立比较混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薄弱,经营水平不高。同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对贷款风险分析重视不够,而只是较多地照顾各种关系,最终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帐。代写 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8篇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新变化 金融危机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而且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正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和强制性解决,但此次金融危机在触发动因、发生机制上又显现出一些新特征。这次金融危机把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认识当今主导世界的资本主义新发展。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为资本主义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自我调节,提高了其适应能力,加之资本主义在以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比较利益等,使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战后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特点都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折射出当代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新变化,进入了新阶段。

(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推动金融全球化和危机全球化

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其本性是追求利润。面对越来越多的资本积累,当国外存在比国内更高的预期利润率时,资本必然走出国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追逐超额利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经济生活逐步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伴随着传统的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开始广泛介入生产,普遍干预和调节流通及社会生活,使贸易和金融国际投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从而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由于金融所具有的快捷性、流动性、波动性、利润追逐的趋向性,加上私有资本的国际竞争的无序性,使得金融全球化在助推经济全球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全球化的趋势和可能。所以,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出现了金融全球化、危机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形式,而垄断金融资本的贪婪引发金融危机成为必然。

(二)金融资本垄断高度虚拟化、泡沫化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追逐剩余价值的目标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和趋势。列宁的帝国主义论预见了金融垄断与金融寡头出现的可能,但尚未预见到这种危机的转型及其破坏的严重性;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说明了传统经济危机向新型危机形式――金融危机的转变,说明当今“美国经历了从‘经济强国’变‘金融帝国’再变为‘虚拟经济――泡沫经济王国’的嬗变过程”,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应该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市场主体,中间纽带是多元化市场和上层的政府宏观调控,但是发达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表现为“头足倒置”,作为财富基础的使用价值生产让位于资本的运作,创造财富的实体经济被不创造财富的金融资本所“掠夺”,从而使整个经济虚拟化、泡沫化。据专家估计,美国金融――虚拟资本造成的虚假财富,危机前每年达到4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所产生的财富更高达1 200万亿美元。垄断资本主义把金融与工业结合蜕变为脱离并统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继而与高科技结合带来“经济泡沫”,监管缺失的金融创新进一步助推经济泡沫转成“泡沫经济”这不仅是错误的,违背经济规律的,而且是危险的和有害的。列宁说过:“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美国已经成为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代表。

(三)资本主义发展由生产过剩全面转向资本过剩时代

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无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而言的生产过剩危机。此后,资本主义采取改良政策,从自身内部进行调整,一方面以税收和福利为手段,在分配上减少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缓解矛盾。另一方面,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强调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创造需求,结果造成:其一,是“无实质改善的无支付力的虚假消费繁荣”;其二,是由对生产进行投资来牟利,转向直接货币投资刺激需求而牟利和“以钱赚钱”的兴趣。最终是资本积累、资本集中造成大量的资本过剩,加上政府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投放的大量货币,进一步加剧了“资本过剩”。随着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超额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生产投资利润的下降,不愿投资传统生产的过剩资本越来越多,这既为资本密集型的现代信息科技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时也使资本过剩进一步加大。资本主义发展由生产过剩时代正全面转向资本过剩的时代。

(四)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相结合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到了一个新的尖锐阶段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早已阐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必然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同时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畸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运动的公式是G―W―G′;通过生产达到价值增值并实现追求更多剩余价值和钱赚钱的目的。但是垄断及其金融寡头却可以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使资本运行公式变成了G―G′,特别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大量过剩资本的存在,加上凯恩斯推行赤字经济带来的货币投放,资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运动过程(G―W―G′),相反投机资本运行形式(G―G′)则更受欢迎。当投机资本、垄断资本大量“以钱赚钱”的时候,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所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高度垄断和高度投机相结合,必然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向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阶段,其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金融危机。

(五)现代资本主义以新的方式称霸全球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候,列宁已经预见了资本主义垄断统治和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乃至战争都是资本主义开拓市场乃至实施世界统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发展和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力量的增强,除了战争、政治军事威慑、贸易战以外,“资本控制”正成为资本主义称霸世界的一种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美国,90年代以来,依赖其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建立起一超独霸世界的“权威”。今天,美国在军事威慑、政治干涉、文化渗透、意识颠覆的同时,以美元来剥削世界、控制世界越来越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一种新手段和新方式。

(六)倡导自由增长,政府调控缺位,金融资本日益走上专门化、独立化、自由化的发展道路

二战以来,随着马歇尔计划实施和凯恩斯主义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行,资本投资、货币运作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甚至投机牟利越来越成为“政府首选”和发展手段。20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倡新自由主义政策,大肆鼓励金融创新,却疏于政府监管,结果是既造就了华尔街的神话,也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祸根;既助推了资本虚拟化和泡沫化, 也客观上推动了金融资本专业化、独立化、自由化的发展,给未来知识信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资本走向提供了某种预示。

二、金融危机的资本主义本质

无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源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金融监管的不力,还是源于美国住宅市场泡沫的破灭,归根到底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不仅“资本的劫难源于日益提高的劳动的社会化,以及生产的社会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危机源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商品内在二重性矛盾潜伏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潜伏在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中,这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矛盾的进一步演变,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进一步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立。私有制使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越来越激化,具有深刻的对抗性和不可克服性。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构成产生危机的可能,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使危机爆发成为必然现实。

(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深层制度原因

资本主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化制度,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私有性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商品经济内含的危机可能性转变成必然性。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构成产生危机的可能,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使危机的产生成为现实。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中,货币越来越背离商品,虚拟经济越来越背离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泡沫、金融危机乃至全面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三)金融资本的逐利性、贪婪性和杠杆性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就是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一方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有逐利性和贪婪性;另一方面又推动了经济发展,具有对生产强有力的拉动性。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追求无限增殖的本性并未改变,随着当代金融资本的发展和向全球扩张,资本的贪欲更加膨胀。在金融资本和虚拟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阶段,为了创造业绩和赢得巨额利润,银行家们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制造高风险的虚拟资本。利用金融资本的杠杆性,实行高杠杆的运营模式,通过将金融资产证券化、衍生化,从而获得巨额利润。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的高度膨胀,将直接导致金融危机。

(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危机是必然的、无法克服的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既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又是一场深度的经济危机、思想危机、社会危机和制度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历史上,资本主义几次带有全球性的危机都引起时代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动荡时期。本次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深度性和长期性的效应,将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持续的影响,世界局势将发生重大变化。

三、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

这经济危机尽管席卷全球,但是那些热衷于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侵害最早,程度最深,金融领域和虚拟资本领域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实体经济领域。据统计,危机发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度衰退,其程度堪与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相比。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工人失业,在职工人工资和福利下降。从美国商务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GDP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大幅度下降,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10%,超过26年来的最高点。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4%,2009年只有0.2%。其中,德国经济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去年第四季度降幅高达到2%。经济危机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赤字剧增,冰岛政府资不抵债,陷入破产的境地。据美国彼特・皮特森基金会总裁兼CEO大卫・沃尔克的估计,美国把2007年所有显性和隐性债务加在一起,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年GDP的总和。而且金融危机已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突出表现在消费和投资减少,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轮经济下滑比原先预期的更加严重,,而且将持续更长的时间。这次危机大大减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使得其国内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威信和合法性基础遭到质疑,资本主义遭受到二战以来最大程度的全面性危机。

(二)金融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一方面,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把主要资源放在拯救金融机构上,纳税人的钱被补贴给金融寡头;另一方面,工人失业大增,收入出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一些福利也被取消,这就大大加剧了本来差距就很大的社会贫富矛盾。

二是经济危机加剧了“南北”矛盾,金融危机本来是“南北”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尤其是美国,凭借美元的发行不断向国外转嫁危机,美元成为美国无偿获得国外财富和优质资产的主要手段。

三是金融危机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如何维护金融和财政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大国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欧洲与美国、日本同美国以及欧洲与日本在很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同意见,局部战争和威胁在一些时候以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总之,金融危机削弱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并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很难恢复其过去的地位和荣光,资本主义被替代是历史的必然。

(三)资本主义仍然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此次金融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危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危机。如果仅凭这次危机就断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那是不现实的。金融危机的出现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终结。它一方面暴露出资本主义自身的严重局限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修正的能力。美国、日本、欧洲都在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表明了这一点。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从制度层面上看,资本主义仍然有调整的空间,因此,谈论资本主义崩溃为时尚早;从体制层面上看,在加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监管问题、信用问题和资本主义自私和贪婪性方面,资本主义可以进行体制创新加以约束和调整。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和全球化的扩展,资本的扩张仍在继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仍然具有回旋的余地,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红利仍然存在,因此,资本主义仍有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从资本主义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而这次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中的一次比较大的挫折,它反过来会促使资本主义关注平稳和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治理措施,这保障了资本主义在一定阶段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当然,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梯,因为危机把它的深层矛盾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本主义经济危机发展到当代表现为金融危机是必然的,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其在经济全球化中激化的新的表现形式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的真理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2] 杨承训.虚拟―泡沫王国: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现代资本主义阶段性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61.

[3] 杨扬.疯狂的华尔街[M].北京:时代出版社,2009.

[4] 杨承训.论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阶段性特征[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69.

[5]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10.

[6] 王建红.金融危机本质新解:资本过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研究,2009(1): 82.

[7] 希勒尔・蒂克廷:关于资本主义不稳定性和当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3).

[8] 美联储本周可能维持利率不变[EB/OL].网上看报,(2009-11-03)[2009-11-10].

[9] 夏友富.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和中欧经贸发展的影响及应对建议[EB/OL].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2009-11-09]. http:∥ china-esc. org. cn/news.asp? id=625.

[10] 全球经济将经历三年衰退滞缓期[EB/OL].柳州商务网,(2009-04-17)[2009-11-10].经济参考报http:∥ lzcommerce. com/news _ view. asp? Arti-cleID=11911.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第9篇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金融危机的概况

从2007年2月份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现象开始严重起来,主要表现是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的盈利预警;4月2日,面对债务压力,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已初见端倪。2008年3月,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9月以后,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包括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雷曼宣布破产,AIG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保险公司接管等。年末汽车行业三大巨头也面临巨大压力,急需政府的救助。

2009年年初,美国的多数商业银行也深陷困境,面临破产或被收购压力。这些现象让华尔街陷入“金融海啸”,数万人失去工作,且整个美国失业人数也在每天增加,形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峻现状。

同时,这次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陷入金融恶化、经济衰退中,从而形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在深度、广度上非常大。据权威专家估计,危机使全球财富损失达50万亿美元。危机在实体经济方面使各国工业生产严重萎缩,外贸出口大幅下滑,GDP增幅剧降。分析这次金融危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危机的发生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 次贷危机是直接诱因;

2 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3 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金融危机的发生是许多因素综合导致的。我们只能从主导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中去寻找。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逐渐形成的。但面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适应了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需要,成为美国及其他国家主要运用的经济理论。到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共存的局面。这时,新自由主义者通过批评凯恩斯主义,极力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的选择运用,新自由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完成形态是1990年的“盛顿共识”。

新自由主义包括许多学派,主要有: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心自由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卢卡奇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各自主张的政策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有一些共同的主要观点,体现在:

(一)主张自由化、市场化,反对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认为70年代的滞涨现象主要是国家干预造成的。因此主张经济的自由化和市场化,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使贸易自由、资本自由、金融自由、创新自由。他们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控制,认为市场通过自由竞争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和效率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政府的干预反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二)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新自由主义者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一切经济主体私有化,产权明晰,才能保证高效率。认为私有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因为市场经济的前提是竞争制度,而竞争制度的先决条件是私有制。由于生产资料私有,拥有它的人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如果是公有制,行政命令,会导致个人积极性的下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导致经济效率的低下。私有制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自由;同时也可减少一些交易费用,而节约交易成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

(三)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新自由主义者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这些的前提假设就是经济人理性。就是说,市场上的人们是理性的,对未来是可以预期的。人们会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自己该做什么,同时也能够自由的去做什么。这样资源才会配置的有效率,资本的利润也能获得最大化。

(四)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自由主义者坚定支持全球的贸易自由和经济全球化。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的理论,都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好处。新自由主义者以自由市场为先导观念,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也应该做到这一点。把全球当作一个大市场,只有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才能实现各国之间的利益增加。这样做使全球的资源自由的最优配置,可以形成全球劳动分工的合作,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三、新自由主义与当前金融危机的关联性

上面的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运用,再看看当前的金融危机现状,仔细分析:我认为这些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关联性。

(一)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导致金融领域自由过度,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施的是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队金融领域实施严格的监管。一直到70年代,没有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而在里根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登上舞台,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自由化、市场化的经济具有资源配置速度快、市场反应敏感等优点,但同时,也带了市场的盲目性、混乱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当这些缺陷的影响显示出来时,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问题:经济畸形化,生产过剩或成产不足,两极分化严重等。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正、经济寻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也会出现。当这些现象越来越多时,就需要政府及时的调节。只有政府适当调节,才能限制市场经济的缺陷,使经济平稳发展。

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化市场化,否认政府的作用。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美国国会在80年代初通过了解除对金融行业严格监管的两个法案,在1999年废止了分业经营的分业经营的法案,这种情况下,美国金融市场上几乎没有监管,信息不透明,欺诈行为过多。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中开始出现资产泡沫,80年代的储蓄银行的破产,90年代的股票市场的大泡沫引来了全球范围的资金,21世纪又在房地产领域形成巨大泡沫,从而导致一系列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二)经济私有化引发金融监管机构的缺失,从而放纵金融危机的发生

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是国家控制金融宏观形势的组织,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私有制,金融业也私有化。金融机构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业等在自由自主的基础上,疯狂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没有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没有一系列的控制风险的强有力的政策法令。各种

金融机构为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投机心理,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金融创新服务,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以获得一系列的中间费用。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却忽视了创新中的问题。

金融监管缺位,金融创新失衡,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责任。1933年,美国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金融领域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制度。在这个法律的指导下,美国的金融业在大危机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没有爆发大的金融危机。但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这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1999年以后,美国金融业自由发展,但其一些矛盾的出现和积累都没有很好的得到控制和调节。久而久之,这些矛盾在一个时点大爆发就是必然的。

主要是在金融创新方面:金融衍生品发展中出现过度混乱局面,导致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重大问题,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扩大又引发了金融危机,进而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诱发金融危机

理性经济人认为不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理性的,但却没有认识到,当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时候,如果没有国家有形的手来引导,会照成信息的不明确。企业或个人都追求最大利润,这符合他们的个人理性。但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他们是无法能够及时得到信息,无法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无法做出理性的行为。而新自由主义者似乎忽视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个重要现象。

面对房地产的高利润,人们纷纷投资;面对高利润,各种金融机构创新产品,贷款给需要的人,而且门槛不高。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总体情况,没有考虑到风险。所以对整个社会来说它们的行为不是理性的,而是非理性的。

正是这样的因素导致房产泡沫的膨胀,引发次贷危机,进而形成全球危机。

(四)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经济紧密相关,从而加速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

美国自里根政府接受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来,实施一系列与新自由主义理论相符合的经济政策。

在全球范围内,主张自由贸易。并且通过控制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来制定一系列的国际规则和政策,向全球输出其经济思想和价值观,把主要发达国家都拉人全球一体化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但其中蕴含的矛盾也在慢慢积累。当积累到2008年时,美国首先出现危机,随后那些实施与美相似制度,与美经济联系密切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陷入了金融海啸中。主要的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同美国关系密切,受害极深,如英国、德国等国家面临着银行破产,人们失业严重等状况。前苏联东欧转型国家也受到极大地影响,面临着货币贬值、外资撤离等严峻的经济状况。

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密切,所以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其它环节也跟着出现问题。而如今全球化导致各个国家经济关系密切,全球经济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形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给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带来巨大影响。

(五)新自由主义其他方面的观点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性

新自由主义者主张节约开支,主要是削减社会福利。同时要求税收最小化,主要为了增加资本家的利润,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当社会福利减少时,人们会更加贫穷,会更加疯狂,会增加通过非正常手段来获得收入的想法和行为。这样的话,投机是理想的选择。而投机是金融市场失衡的罪魁祸首,进而引发一系列危机。当资本家的利润更多时,投资的非理性因素也可能增加,也会增加危机的可能性。

新自由主义者反对工会组织,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认为劳动市场不会出现“非自愿失业”。只要对劳动市场加以改进,使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就可以使要求的工资不过高,且有一定的技能的人们找到工作。反对工会组织,认为它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障碍。这些观点使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工人更加严重。这样掩盖了危机的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使生产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小结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许多人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其根源,但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次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政策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矛盾的爆发。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是自由经济,主张“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巨大作用,忽视了“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然而市场有自己的缺陷,当产生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从而引发了当前的金融危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