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金融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53

电子金融专业

电子金融专业第1篇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外包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日前,首都金融服务外包促进会会长、华道数据CEO杨鹏在一次论坛上对于目前中国金融外包市场的特色和运营模式发表了一些论点。他指出目前中国的金融外包市场主要有:市场规模大、成长速度快、受外界干扰小、业务模式仍在不断变革中等四大特点。中国的金融外包企业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制造业外包企业的经验和特长后,走出了一条服务业制造业化的独特道路。并通过改进金融后台,更好地控制了运营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和稳定性。

在中国,金融服务流程外包公司主要是通过服务国内金融客户的方式,来掌握关键性技术,并不断积累流程能力,锻炼自身团队;同时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建立行业交付能力,获得知名度和客户的认可,从而逐步实现向国际市场进军的目的。

杨鹏还和大家分享了华道数据的成长历程、经验和在保险行业的成功案例。华道通过一套独特的客户价值体系,为不同的金融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凭借优良的服务、成效显著的商业成果赢得了大批成熟稳定的金融行业客户。作为一家专注于金融后台领域的业务流程外包公司,华道数据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以中国为基地的世界级BP0公司。

目前,中国拥有8.1万亿的金融资产,其规模和深度远大于其它新兴国家和地区;并且中国本土的BPO市场也在以超过30%的速度快速成长,因此中国的金融后台外包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愈演愈烈,影响已波及全球。各国都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开展服务贸易合作以有效应对危机。这也给全球的金融外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短期内全球的金融外包企业的发展可能面临停滞和整合的问题;并且随着金融机构普遍压缩成本,金融领域的业务量在一段时期内将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这些都将影响行业信心。但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会更专注于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更多选择业务外包,并且暂时的业务萎缩也将会是整个金融外包产业重组、整合、扩张的良好时机,同时也将为中国的外包企业走向海外奠定基础。

中国电子金融发展年会即将召开

为进一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深化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展示中国金融业锐意改革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电子商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加快发展电子金融发展文件精神,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金融专业委员会定于12月19日20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办第二届中国电子金融发展年会暨首届中国电子金融“金爵奖”颁奖盛典(详情查阅大会官方网站:wWW.省略)。

国内外知名金融、电子商务科研院所、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企业和众多的网络运营、IT技术设备提供商等机构积极参与年会合作。

届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金融专业委员会将携手北京数字100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在第二届中国电子金融发展年会举办期间联合开展“用户满意新金融企业品牌”大型调查活动,旨在通过调查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子金融相关领域内具有引领力、创新力、先进力的新品牌、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管理,对推动中国电子金融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及地方政府、区域金融中心等进行表彰;从而激烈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中继续努力,为中国电子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突破。

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证券化、一体化发展进程。面对当今新的世界金融竞争格局,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电子金融专业第2篇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3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电子金融专业第3篇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于XX年9月正式开始向社会招生,作为一个新专业,我们从零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来。

首先做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调查,成立了由金融系统、企业、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专业指导会议,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讨论,同时重新修订了XX年教学计划。确立了“侧重互联网技术、依托金融领域,形成金融特色,加强商务电子化”的专业定位。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各种关系与多家金融单位、上市公司、科技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点;设立了ibm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认证培训考证点。编写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网络金融》等多部教材。对师资进行了培训,先后5位老师分别到北京、大连、上海参加了各种形式不同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取得了多种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学习和走访了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温州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校的电子商业专业;参加了中国商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等会议;参加了浙江省电子商务协作小组组织的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对新进校的学生集中进行了专业教学。本学期的期中对学生进行了教学调查和座谈会。

一、正式签约的金融系统单位

已经与我们签约正式建立合作校外合作关系的金融、企业公司有五家,另有一家正在洽谈,也有合作意向。

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ø 中国银联公司杭州分。

ø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金融清算中心。

ø 浙江省工商银行客户服务中心。

ø 农行杭州金汇支行金穗信用卡发行中心。

ø 杭州市商业银行(正在洽谈中)。

二、有良好合作关系企业

已经有良好关系的科技公司三家:

² 杭州龙腾四海科技有限公司

² 杭州佳溢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² 杭州利源电子有限公司

以上单位同意我们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学基地,保证能够每年接纳大约安排10-20名左右的学生在辖系统所属机构开展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同时不定期为我们举办课外知识的讲座等活动。并为我们的教师提供实践实习与锻炼的机会。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点

我们已经具备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电子商务、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点。有2名教师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培训具有教师合格证书。同时已经购买了有关考试考证软件。

电子金融专业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金融电子化 金融信息安全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因特网(Internet)开始了爆炸式发展,使得这个最初仅仅是专业人员用来在实验室内传递信息的系统,变成了渗透人类社会每个领域的全球性互连网络。在这种热潮下,蕴藏于其中的巨大商机开始显露出来,一种新兴的商业交易模式开始萌芽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这就是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或E-Word),就是把卖家与买家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借助现代通信网络平台(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与原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的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必然涉及到支付问题,这是决定能否电子商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电子商务中涉及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这“四流”。其中,要最终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变,也就是商流的完成,必须要将资金流顺利的转移。人们之所以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商务活动,主要是由于其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论从商品的搜索、购买、支付或是售后服务等等。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如果交易各方仍然使用传统的支付手段,那么电子商务的所具有优势和特性都将无法得以体现和发挥。所以,只有当银行通过改进他们的业务处理系统参与到电子商务领域中,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支付手段,为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方提供信用保障的时候,才会促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得到迅速规范地发展。因而,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金融电子化

(一)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Financial Computerizing)是指采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和金融决策科学化,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服务,达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金融电子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集金融业务处理金融信息管理和金融决策为一体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它的根本点是行业内部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它是一种基于传统的、封闭的金融专用计算机网络系统。

金融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金融工程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它除了具有一般IS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金融计算机应用软件兼容性,移植性较好。虽然我国各银行机构众多,但业务处理方式,会计核算方法和转账结算制度,大都遵循较统一的处理模式。各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分工不同和经营,管理方法的微小区别。银行内各分支机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范围的大小,客户数量,营业业务笔数的不同。银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数量大,品种少。

2.金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使用严格分离。银行业务涉及金钱、货币,业务处理不仅要分段进行,而且要多人进行双向处理,以保证账务准确和银行客户双方权益不受损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系统,为适应这个特点,一是应用软件要采用严密的处理算法,保证账务纵、横平衡;二是将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严格分离。

3.大多数银行业务,必须实时处理,对应的信息系统应是实时处理系统,这就决定了软件系统开发的技术复杂、正确性、可靠性高。

4.金融电子化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要求高。使用地点和使用人员遍及各分支机构,而开发维护人员又相对集中,这就要求金融电子化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可维护性。

5.金融电子化系统中使用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而且多为专用设备,如: ATM、POS、微缩胶片阅读机、电子保安设备、印鉴与签名识别等硬件设备。

6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安全保密要求高。由于银行是与金钱紧密相关的,有关银行的计算机犯罪较多,因此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对金融电子化系统特别重要。

(二)金融电子化发展进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建设金融电子商务的进程,整个金融领域迈入了革命性的变革过程。创立于1971年的NASDAQ系统,标志着金融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操作模式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美林银行副主席1995年这样说:“银行为是一个已经变得极为过时的分配系统。银行已经感觉到了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有些银行知道怎么做,如摩根。而另外一些银行只是陷入绝望。”随着“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机时代”,即“数字化革命时代”的到来,金融业全新的经营方式——电子金融开始形成。

到了90年代,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快了金融电子化的步伐,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开始以清晰的理论作为指导,在金融系统中有选择地应用新技术,像理财服务、系统集成、网上金融服务、网上支付和个性化金融产品等新理论和新概念纷纷涌现。在这场金融创新的历史变革潮流中,美国金融业充当了金融改革的领导人——在推广根据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综合性金融支付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并研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信息增值服务,加快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全面开展金融电子商务活动。

1995年10月,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因特网上创建了世界第一个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它刚开业时仅仅占有一座写字楼的半层楼面,但其业务遍布美国各洲,包括电子钞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支票转账等,使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地输各种银行服务,网点问题不再成为银行的束缚,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同。这表明金融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那之后,金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给传统金融产业巨大的冲击,迫使它不得不从管理结构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开始全新的探索和改革。

我国金融创新电子化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子化系统,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1975年,中国人发银行从苏联引进20多台穿孔打字机和计算机组成的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全国联行往来业务;1980年,人民银行增设了3M-150计算机并在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分行装机运行,首先实行营业部、分理处一级的银行自动处理;1990~2003十三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金卡工程”,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如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CNFN)、中国人民银行通信网以及各专业银行的专用网等。各专业银行先后引进IBMES900系列大型机,利用数字数据网(DDN)或公用电话网(PSTN),建立了跨省、市网络系统。金卡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目前银行卡业务已实现联营并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175家,发卡量916亿张,2005年银行卡总交易金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014倍和815倍。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05年底,可以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39万家,部放POS机具61万台、ATM机8万台,分别是五年前的315倍、319倍和211倍。金卡工程的建设为实现网上支付与资金清算提供了很好条件。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

(三)国内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

我国金融电子化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在金融电子化建设进展神速,在金融通信网络和金融业务处理等方面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建成的电子化金融系统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我国国民经济金融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国内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0—1980年,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

第三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隔行开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等。除此之外,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也呈爆炸式发展。这些都极大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可以把金融业的网络系统划分为两部分:内联网(Intranet)和对外服务区。内联网和因特网相互隔离,为金融企业内部的工作提供服务。对外服务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如网上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等,为金融企业提供实时、安全、准确的在线金融服务。

三、金融信息安全

随着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防范信息技术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金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成为金融科技工作的重点。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持,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一般来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即保障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随着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防范信息技术风险成为金融机构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金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成为金融科技工作的重点。

一直以来,金融业都是非军用计算机安全新产品的最大买主。许多安全技术和产品,例如密码系统、警报系统、安全门禁系统和数字水印都是首先应用于金融系统,然后才推广到其他行业。金融信息安全对信息安全标准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密码学在商业上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自动柜员机上完成的,并由此促进了多个密码学标准的建立。

金融信息安全主要强调的是保持业务操作的连续性,消减并控制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金融电子化风险的防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金融电子化风险的客观存在进行正确认识;(2)从系统内部防止计算机犯罪,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教育;(3)建立完善的金融电子化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4)强化内部监督。

四、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金融电子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深刻。我们在享受金融电子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各种金融信息安全问题。金融信息安全是金融电子化的关键,天灾和人祸都会影响金融电子化的进程。因此,在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同时要重视金融信息安全,要在安全中发展,在发展中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福良.电子商务的核心―金融电子化[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1.

[2]杨青.电子金融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卓其,史明珅.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M].成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彬.金融电子化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5]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电子金融专业第5篇

近日,民生银行本着“合作创造共赢,凝聚造就非凡”的宗旨,以在首都市场上培养成功的小微企业家为目标,联手国内顶级商学院、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创业精英,为小微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商学院――民生小微商学院。迄今为止,民生小微商学院共成功举办30余场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体系分为精英论坛、创业者俱乐部、经管培训讲座、经验分享沙龙等。 交行在全国首推陶瓷文化主题卡 交通银行近日在全国首发陶瓷文化主题卡,这是交行打造“瓷金融”品牌、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此次交通银行首发陶瓷文化主题卡,是以陶瓷元素为卡面而专门设计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陶瓷大师发行的陶瓷主题卡,持卡客户可尊享“结算优惠、信用贷款、专享理财、增值服务”四大服务功能;另一类是针对商贸客户发行的陶瓷商汇卡,持卡人可尊享“结算优惠、融资便捷”两大特色功能。 兴业银行存款证 首次在香港发行 兴业银行香港分行日前首次成功发行存款证,标志着兴业银行境外融资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该分行开业两个多月即首发存款证,创下目前同类型商业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发行存款证的最快纪录。据了解,此次兴业银行香港分行首发的一年期存款证利率,与近日在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一年期美元票据利率比较,属合理偏低水平,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期成交的同期限票据利率相当。 中信银行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 中信银行日前在杭州成功举办“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推介会”,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现场为百余家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推介该行电子供应链金融、票据创新业务,并共同探讨供应链金融发展战略和方向。中信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已与汽车、钢铁、家电等多个行业超过300家核心企业开展了业务合作。此次推出的“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依托全新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网络系统,为供应商、经销商、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五大类电子化服务方案。 浦发银行推出中国移动上下游企业专属金融方案 近日,浦发银行推出“和利贷――中国移动供应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由“中移动上游供应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和“中移动下游经销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组成。该方案也是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共同打造“和金融”体系推出的首款融资产品。 据悉,“和利贷――中移动下游经销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有客户种类多元化、申请手续简便化、用款方式多样化、还款方式灵活化等四大特色。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只要与中国移动合作满一定期限,且双方的交易情况稳定、业务往来记录持续和良好,都可申请办理“和利贷”下游经销商专属融资业务。浦发银行根据移动经销商的经营特点和历史交易数据,弱化了对抵押担保品的要求。通过浦发银行配套的“融资易商人卡”,个人经销商可以直接通过刷卡消费或转账的方式进行贷款提用。

电子金融专业第6篇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信息电子商务

金融电子化,就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各项金融活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不断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而其背后则是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韩农和麦道威的“技术推进”论认为,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重大因素。在当代,金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谁能向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企业追求发展的根本手段。他们利用电子化进步的便利,在金融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导下,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业务,在竞争中谋取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电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蕴含着极大的、新的潜在金融风险。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网上金融业务的整体化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金融事业的要求相比,与对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要求相比,我国金融电子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WwW.133229.cOm

一、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和标准的约束

我国金融电子化是在一无规划、二无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由于缺乏对大规模事务处理系统开发的经验,在系统建设中标准化意识不强,开发的各类业务系统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信息格式标准,即便是同一银行系统内的各业务系统也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已有的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发达国家金融电子化建设在一开始就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分系统逐步开发和实现。

2.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效能差

我国金融电子化当前主要用于对客户柜台业务的分散处理。因此,系统规模小,且主要停留在事务处理阶段,而缺乏对金融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利用,无法支持银行管理和决策职能,银行的管理和决策仍然以传统的经验为依据,使系统的整体效能差。

3.金融信息通信网络的规模小、水平低、安全性差

我国各金融机构虽然都建立了规模不同、采用各种通信方式的城市和全国通信网络,但除了人民银行的卫星通信网络初具规模、通信支持服务较具综合性以外,其他各银行的网络规模都较小,基本上都是采用专线,没有网管中心的专用事务处理信息传输网,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同时,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许多系统是在十分脆弱的环境下工作,阻碍了我国金融信息系统向深层次发展。

4.缺乏复合型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渗透,金融电子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利用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设计、开发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开拓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现有的金融科技人才从数量上看严重不足,从知识结构上看都无法胜任新的应用。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又熟悉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在银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我国银行电子化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电子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迈入21世纪,金融电子化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开拓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为建立先进、高效的、全天候的金融业务、金融管理和金融决策的金融电子化系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金融电子化的规划和管理,完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总体框架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借鉴发达国家支付系统建设的经验,根据几年来我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实施的经验,对现行金融电子化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以建立我国新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由中央银行提出基本的网络互连要求,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及风险防范等的实际需要,尽快制定我国金融系统的网络互连接口标准、银行业务信息传输格式标准、与银行卡工程相关的业务和卡片技术标准、与中央银行执行货政策相关的信息采集标准、中央银行进行监管的业务需要标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业务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标准和计算机审计标准;然后,由各家银行自行决定自己系统的建设方案、建设原则、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选型等;最后,由中央银行负责协调好各银行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由支付事务处理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层次的互相联系的全国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

2.改变现行软件开发方式

目前,我国银行现行软件多数是由银行内部的电子化部门(计算中心)自行开发的,这对于大型的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电子化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则应由主要以进行系统开发为主,变为主要从事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电子化的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进展和发展规划,使电子化部门成为信息时代银行的重要战略部门。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建设策略则采取由银行的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合作,由银行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而系统的建设则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公司来承担,鼓励更多的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参加到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开发出更符合国际标准的、更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金融监管,尽快制定电子金融法制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金融是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关系到国内和国际。因此,金融行业在不断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对业务实施电子化和网络化改造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金融监管方面的研究、更要全面了解金融监管所面临的新挑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促进这些新型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各行参与电子商务、开拓业务、公平竞争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一个透明的、和谐的金融法律是使电子金融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4.积极促进金融企业的重组、兼并,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装备计算机系统耗资巨大,只有大银行才有能力装备,小银行只有联合起来或依附于大银行,金融企业的兼并重组,集银行、投资、保险于一身,成为金融界的超级服务商,一方面能削减分支机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增加高技术投资的规模效益,能得到优越互补的效果,增强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另外,我们和外资银行在很多方面各有所长,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外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更激烈的竞争,为了在中国全面开放零售银行业务的过程中抢得先机,许多外资银行也渴望在现阶段就与国内银行开展有关方面的合作。我们应积极利用这一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如成立合资经营机构,建立相互代理关系等,在合作中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手段,健全机制,以达到快速发展壮大的目的。

5.加快培养与引进优秀的金融科技与管理人才

金融电子化的实现依赖于优秀的金融科技及管理人才。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又熟悉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我国应该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或引进优秀的金融科技及管理人才,在银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我国银行电子化事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惠香:试论我国电子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01年第10期

[2]陈静刘永春:网上银行技术风险及其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贺朝晖: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j].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

[4]常春:金融电子化与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

电子金融专业第7篇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信息电子商务

金融电子化,就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各项金融活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不断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而其背后则是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韩农和麦道威的“技术推进”论认为,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重大因素。在当代,金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谁能向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企业追求发展的根本手段。他们利用电子化进步的便利,在金融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导下,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业务,在竞争中谋取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电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蕴含着极大的、新的潜在金融风险。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网上金融业务的整体化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金融事业的要求相比,与对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要求相比,我国金融电子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和标准的约束

我国金融电子化是在一无规划、二无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由于缺乏对大规模事务处理系统开发的经验,在系统建设中标准化意识不强,开发的各类业务系统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信息格式标准,即便是同一银行系统内的各业务系统也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已有的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发达国家金融电子化建设在一开始就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分系统逐步开发和实现。

2.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效能差

我国金融电子化当前主要用于对客户柜台业务的分散处理。因此,系统规模小,且主要停留在事务处理阶段,而缺乏对金融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利用,无法支持银行管理和决策职能,银行的管理和决策仍然以传统的经验为依据,使系统的整体效能差。

3.金融信息通信网络的规模小、水平低、安全性差

我国各金融机构虽然都建立了规模不同、采用各种通信方式的城市和全国通信网络,但除了人民银行的卫星通信网络初具规模、通信支持服务较具综合性以外,其他各银行的网络规模都较小,基本上都是采用专线,没有网管中心的专用事务处理信息传输网,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同时,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许多系统是在十分脆弱的环境下工作,阻碍了我国金融信息系统向深层次发展。

4.缺乏复合型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渗透,金融电子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利用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设计、开发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开拓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现有的金融科技人才从数量上看严重不足,从知识结构上看都无法胜任新的应用。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又熟悉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在银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我国银行电子化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电子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迈入21世纪,金融电子化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开拓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为建立先进、高效的、全天候的金融业务、金融管理和金融决策的金融电子化系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金融电子化的规划和管理,完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总体框架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借鉴发达国家支付系统建设的经验,根据几年来我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实施的经验,对现行金融电子化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以建立我国新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由中央银行提出基本的网络互连要求,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及风险防范等的实际需要,尽快制定我国金融系统的网络互连接口标准、银行业务信息传输格式标准、与银行卡工程相关的业务和卡片技术标准、与中央银行执行货政策相关的信息采集标准、中央银行进行监管的业务需要标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业务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标准和计算机审计标准;然后,由各家银行自行决定自己系统的建设方案、建设原则、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选型等;最后,由中央银行负责协调好各银行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由支付事务处理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层次的互相联系的全国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

2.改变现行软件开发方式

目前,我国银行现行软件多数是由银行内部的电子化部门(计算中心)自行开发的,这对于大型的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电子化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则应由主要以进行系统开发为主,变为主要从事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电子化的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进展和发展规划,使电子化部门成为信息时代银行的重要战略部门。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建设策略则采取由银行的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合作,由银行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而系统的建设则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公司来承担,鼓励更多的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参加到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开发出更符合国际标准的、更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金融监管,尽快制定电子金融法制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金融是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关系到国内和国际。因此,金融行业在不断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对业务实施电子化和网络化改造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金融监管方面的研究、更要全面了解金融监管所面临的新挑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促进这些新型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各行参与电子商务、开拓业务、公平竞争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一个透明的、和谐的金融法律是使电子金融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4.积极促进金融企业的重组、兼并,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装备计算机系统耗资巨大,只有大银行才有能力装备,小银行只有联合起来或依附于大银行,金融企业的兼并重组,集银行、投资、保险于一身,成为金融界的超级服务商,一方面能削减分支机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增加高技术投资的规模效益,能得到优越互补的效果,增强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另外,我们和外资银行在很多方面各有所长,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外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更激烈的竞争,为了在中国全面开放零售银行业务的过程中抢得先机,许多外资银行也渴望在现阶段就与国内银行开展有关方面的合作。我们应积极利用这一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如成立合资经营机构,建立相互代理关系等,在合作中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手段,健全机制,以达到快速发展壮大的目的。

5.加快培养与引进优秀的金融科技与管理人才

金融电子化的实现依赖于优秀的金融科技及管理人才。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又熟悉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我国应该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或引进优秀的金融科技及管理人才,在银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我国银行电子化事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惠香:试论我国电子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01年第10期

[2]陈静刘永春:网上银行技术风险及其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贺朝晖: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j].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

[4]常春:金融电子化与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

电子金融专业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设;交易中心;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5-0028-07

一、引言

随着现代支付业和电子介质的发展,推广电子票据逐渐成为市场各参与方的共识。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下,2009年10月28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下简称ECDS)成功上线,截至2010年10月31日,ECDS共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186152笔,金额约6145.16亿元。其中累计承兑金额1713.3亿元,累计贴现(含转贴现)金额1605.27亿元。该系统的上线运行,开创了中国电子化票据领域的新纪元,标志着电子商业汇票作为全新的支付结算工具和短期融资工具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国内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进入“跨行全流通时代”。本文旨在从现阶段中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人手,进而提出建设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路径选择。

二、现阶段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一)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

尽管人民银行开发了统一的ECDS。但由于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需要ECDS、企业网上银行系统和商业银行内部电子票据系统这三部分电子化系统配合对接完成,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电子信息条件要求较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选择电子票据的意愿以及电子票据流通的便捷性。一是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尚未开通企业网上银行和电子票据业务,同时部分行业企业对企业网上银行和电子票据的接受和熟悉程度不高,对新型业务还需逐步了解和接受。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因自身科技实力和资源有限在电子银行系统开发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明显在网上银行电子票据业务开展方面与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三是目前金融机构内部票据系统存在兼容性方面的差异,同时ECDS操作功能和业务办理流程不尽完善,均对电子票据转贴现带来障碍。当前,我国尚未建立类似股票市场、资金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这样统一的交易平台,导致电子票据的流通渠道不畅,限制了电子商业汇票流转速度和区域间流通。

(二)缺乏合理公认的交易价格

现阶段,我国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利率还不能完全适合市场需求。实践中,电票贴现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限纸质票据,因没有公开报价平台,电子商业汇票贴现交易还不够活跃。一是电子商业汇票期限延长至六个月以上,但贴现利率形成的价格机制还不够充分,六个月以上货币市场交易不活跃,从而对长期限的电子商业汇票定价不具有可参照性,其贴现利率较短期限纸质票据贴现利率高出很多。二是由于电子商业汇票流通性较差,增加了企业贴现客户融资成本,企业开展电子票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长期限票据交易量相对较少。三是由于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利率的确定需要考虑贴现利率、剩余期限、流通性等更多复杂因素。交易双方围绕交易利率确定的交易成本明显上升,从而也对电子票据交易的时效性产生影响,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缺少一个统一的报价平台。

(三)缺乏完善的法制环境

虽然《电子支付指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肯定了数据电文法律原件形式,但中国《票据法》并未随即作出修改。由于电子商业汇票在书面形式、签章、原件等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纸质票据的理论范畴,《票据法》无法调整电子商业汇票涉及的法律关系,相关的权益也得不到充分保护。法律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客户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积极性,制约了电子商业汇票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法治环境相对薄弱,尚缺乏由金融监管当局主导制定政策,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颁布完善的市场规则,附设多项配套政策的法制环境,而这样的法制环境是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并支持票据的投融资功能和支持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应的必要条件。

(四)票据经营机构缺乏多元化

在市场机制建设上,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还处于初创阶段,票据经营机构缺乏多元化。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仍缺乏新兴的票据投资主体和中介机构,市场上信息透明度低,信用体系不完善。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票据市场设立了专门经营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机构,如英国的贴现所、日本的短资公司,同时还允许具有准入资格的货币市场基金、机构投资者入市交易,我国台湾地区则建立了票券集中保管结算专门机构,施行票券集中保管结算交割。这些票据专业机构的建立,可以提高票据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商业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五)缺乏信息技术安全性保障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仍不成熟,全面的票据电子化在消除了纸质票据伪假风险的同时,是否会产生新的电子欺诈风险,也是电子商业汇票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电子商业汇票以数据电全文的形式存在,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数据传输系统遭到攻破,有可能造成电子票据用户资料的泄密并威胁到资金安全;二是网上银行应用系统的设计如存在缺陷,将会影响电子商业汇票信息的安全:三是如遭遇计算机病毒的攻击,ECDS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将失去支撑点。基于此,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还缺乏权威的法定认证机构。需要建立专门的电子票据交易平台,对电子信息系统、电子签名施以最安全的保障,确保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的合法性、唯一性和安全性。

三、上海建设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票据市场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票据交易中心,众多总行级的票据专营机构或资金交易中心设立于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和上海票据市场的交易功能,有必要率先在上海搭建起全国性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对建立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具有政策优势。

目前,我国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都建立了统一先进的全国市场,上海不仅拥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央行上海总部、黄金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重要的金融管理机构,而且汇集了海内外有实力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货币经纪、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上海市政府更致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力图建立统一的票据交易市场。《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沪府[20061109号文)提出:“扩大票据市场主体,丰富票据种类,开发电子化票据,加快票据市场

的发展,将上海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票据交易中心”。这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对于在上海建立全国性的人民币票据交易平台是持积极和欢迎态度的。作为货币政策制定部门,人民银行也倾向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地处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03年创建了“中国票据”网,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设立了金融市场管理部和公开市场操作部管理票据市场和票据交易,由人行上海总部等监管机构支持推动票据专营机构举办“上海市票据联席会议”和“长三角票据联席会议”,“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交易统一合同文本”和“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等市场建设措施,都表明上海地区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中心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

2、上海完善的金融交易品种和票据交易方式具有机制优势。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全国资金拆借、外汇调剂及证券交易的中心,其金融交易在全国处于绝对的优势。以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票据营业部为代表的总行票据专营机构设立于此。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成为票据交易价格的重要参考指标。人民币换汇交易、锌期货、黄金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已在上海市场推出,公司债发行的试点也在上海启动。人民银行推广电子商业汇票首要目标是搭建商业汇票这种零息票据的生成和流通平台,远期目标是成为附息票据生成和流通平台,市场可以据此创造出更多的、灵活的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促进形成高度发达的电子化货币市场。此外,上海是我国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相当强,跨国公司云集、金融市场发达、信用基础较好、城市功能先进、综合竞争力强,作为大陆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上海绝对具有其他经济中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相对优势。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滞后,没有一个可以全面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统一票据市场,使得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融通性不够。有鉴于此,在发展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应在市场基础较好的上海首先建立一个流转全国的票据市场,让短期资金市场自由化,提高资金流动性。

3、上海票据市场规模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更快捷、高效的交易方式。

上海市作为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票据业务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世纪80年代,上海成功试办了全国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新中国票据市场建设就此起步。近几年来,上海市票据业务发展迅速,票据融资量持续增长,票据专营机构的市场积聚和辐射效应明显,票据贴现、转贴现和回购交易十分活跃,已发展成为全国票据流转的集散地。自2004年以来,上海金融机构票据承兑额实现了年均18%的增长速度,票据融资余额的年均增速更是达到36%,票据融资余额占全国总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5%以上,年累计票据贴现量占全国总额的比重在10%左右,成为我国重要的票据交易中心。

在业务规模扩大、交易不断活跃的同时,上海票据市场的创新变革和可持续发展一直为全国同业所瞩目。尤其是落户上海的商业银行总行级票据专营机构,在制定业务标准、创新交易品种、推出防险举措、引领市场走势等方面,在全国票据市场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交易规模的逐年扩大,迫切需要首先组建更为便捷、高效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满足日益增长的票据交易能级,才能有力推动上海地区票据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四、上海建设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具体路径选择与思考

基于当前上海经济、金融在全国重要的地位。发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组织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培育电子商业汇票的运行环境,有必要在上海设立集票据登记、交易、查询、清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应在人民银行ECDS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和提升交易功能。充分利用ECDS提供的基础结算功能,开发完善独有的结合报价、撮合、交割、清算等功能于一身的电子票据交易平台,且应符合票据交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最终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票据集中交易场所。

这种票据交易中心应当是独立于电子票据交易双方的第三方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是不以盈利为目韵、带有国家公证性质的权威机构,是一个集登记见证、数据保管并提供可与商业银行、企业联网交易的服务平台。统一的电子票据交易平台建立之后,出票人签发电子票据,经付款行验证其委托付款的电子凭证后,由付款行将电子票据传送至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登记保管,其背书转让、贴现、取消贴现、存入托收、退票、退回、作废等记录,都在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这一平台上进行并保存登记,以后客户在电子票据流通中需要进行转让、抵押、贴现、兑付等业务时,就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到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办理有关手续,受理电子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就可以到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查证电子票据的真伪、是否合法有效,以最终决定是否为客户办理有关业务。当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发生业务纠纷时,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就能够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电文。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同时对票据信用资料进行管理,为电子票据使用企业建立基本资料档案,给予信用评级,定期向社会公布。方便客户了解票据市场的总体情况,从而约束票据市场成员的行为,有效防止票据欺诈和票据违约,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一)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即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各项交易规则的制定适合市场规范发展需求,尽力提升票据市场的运作质量和水平。

2、创新发展原则:即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建设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不断丰富市场交易品种,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改进市场交易方式,提高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

3、规范运作原则:即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建设必须借鉴海内外票据市场实践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坚持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促进票据市场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定位与功能

1、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定位。计划将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实现票据无纸化操作,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票据报价、交易和清算的中心;强化票据市场交易秩序,规范票据业务交易行为,提升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加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票据业务内涵,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提升票据市场服务能级,使票据市场真正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窗口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经济的全面腾飞。

2、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功能。

(1)确立票据登记托管制度,保证交易客观公正。

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来制定类似登记制度,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的登记查询服务,实现纸质票据票面信息的集中登记(存储)。保证网上电子票据交易的客观公正性。在银行为客户签发电子票据同时,银行间客户电子票据的有关数据报送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集中登记、托管、查询、交易清算、

记账管理等,以后客户在电子票据流通中需要进行转让、抵押、贴现、兑付等业务,受理电子票据业务的银行可以直接到电子票据中心查证电子票据真伪、是否合法有效,以最终决定是否为客户办理有关业务,并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电文。

(2)提供集中的竞价交易场所。形成公平的票据交易价格。

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提供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的公开报价服务,为商业银行转贴现业务的顺畅运行提供信息支持功能;方便需要票据或者资金的银行迅速寻找到交易对手,解决票据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票据市场的运行效率。ECDS加入了支付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可对参与者票据交易的付款情况进行查询,有助于督促参与者恪守信用,按约付款,形成公平的交易价格。

(3)票据交易信息,引导统一的票据市场形成。

遵循全球发展的无纸化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可以提供统一的票据贴现、转贴现的买卖信息查询、在线业务洽谈以及票据市场的有关信息。推进现有票据市场的整合,消除票据市场的条款分割,逐步形成全国性的、一体化的整合票据市场。

(4)维护电子票据交易秩序,发挥统计信息监测功能。

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依托ECDS对所有电子商业汇票集中登记管理,对银行电子票据业务的准入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安全鉴定和认证,对客户自身的信誉度进行评价。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定期或不定期按出票人(或承兑人)、业务种类、行别、地区等维度统计相关业务量及业务明细情况。为中央银行的票据信用管理、反洗钱、征信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对票据实际融资利率以及票据市场报价统计监测,及时了解票据市场利率的走向,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根据预先设定的可疑或异常票据业务参数,监控可疑或异常票据业务;根据临时或特殊需要产生特定用途的统计或监测报表。

(5)提供票据交易清算登记托管,防范票据风险,提高业务效率。

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围绕创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监测平台四大重点,可以对电子票据进行集中登记、托管、查询、挂失、交易清算,对电子票据间的交易、清算形成电子信息,并在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进行传输中转,从而满足社会公众、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多层次的需要,实现企业一企业、企业一银行、银行一银行、银行一央行之间票据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纸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各商业银行之间缩短结算时间,简化流程,统一安全防范,便于各金融机构对电子票据的真实性进行辨别,提高避免和减少风险的免疫力,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和风险防范的目的。

(6)加强平台系统开发与维护,提高电子票据系统安全保障。

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可以确立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性,对银行网上银行的准入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安全鉴定和认证,对客户自身的信誉度进行评价,防止恶意侵占资金。提高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性,首先确保电子票据系统的网络安全、保密性能、避免因攻击或者客户电子信息泄露而造成重大损失。其次是保证电子信息真实完整的性能,确保接收到的信息确属合法发送者发出,且电子信息内容没有被篡改或者被替换。

(三)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组织模式

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是电子票据市场交易的主体,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监管,负责交易价格的、交易指数的编制、交易系统的日常维护、交易规则的制定,以及对各交易主体的管理与服务。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借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运作模式,即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或事业法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会员由各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或票据中心、票据公司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票据经营机构组成。票据经营机构只有取得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会员资格才能在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参加交易。会员按规定缴纳会费,强调自治自律,服从监管。

在筹备初期,建议可将票据交易集中登记结算的职能托管给商业银行的票据专营机构完成。随着各项配套政策与资源整合配备到位后,再挂牌设立中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或公司。

(四)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

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采用分级会员制,由主要交易商、一般交易商和投资者组成。建立做市商制度,由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认证的主要交易商(大型票据专营机构、票据公司等)作为做市商,在交易平台上进行双向报价和不间断交易,保证交易的有序进行,提高市场活跃度。一般交易商(小型票据从业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票据交易中介等金融机构)可根据做市商的报价在交易平台上选择买卖电子票据。

投资者(企业甚至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交易,但可以根据交易所报价委托交易商进行交易或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参与交易。

(五)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

从近期看,在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完善之际,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仍以商业汇票为主,并在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

从中期看,可将现行已推广使用的短期融资券、货币市场基金、中期票据及企业债券等纳入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范畴。

从长期看,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可扩大至商业本票、远期支票、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更可以根据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推出票据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等衍生品交易,涉及更为广泛的票券范围。

(六)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则

可按零星交易和大宗交易分别制定交易规则。

1、零星交易(如l亿元以下的)实行场内交易,交易价格由相应期限(1周、2周、30天、3个月以上)的SHIBOR价格加一定BP,确定当日相应期限票据初始交易价格,并限定在一定加减点幅度内波动,以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进行实时竞价交易。

2、大宗交易(如l亿元以上的)实行场外交易,价格申报限制在当日成交价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交易价由买卖双方商定,经交易系统确认后撮合成交。

(七)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监管

1、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应承担市场监管职能,做好交易具体规则的制定和维护,维护交易秩序,规范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监督管理票据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把好市场准入关。

2、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电子票据中心的管理办法,提出有关专业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促进电子票据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保证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规范、高效、安全运转。

(八)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实施步骤

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人民银行的组织下分阶段实施建设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用5年左右时间,按照“上海-长三角-全国”的路径逐步推开、分层次推进构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

首先,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票据市场发展较为完备的上海地区搭建平台,展开试点,借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运作模式,成立上海地区范围内的

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在制定制度办法、组织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硬件上积极完善电子票据交易系统,软件上推进相关票据公司、信用评估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的建立。这期间,在沪商业银行的票据专营机构应发挥积极作用,可将票据交易中心的集中登记、托管和结算的职能由其来承担。

其次,利用2-3年时间,在长三角地区搭建起区域性质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通过区域联动和参与,政策与资源整合配备到位,可以挂牌设立中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或公司。长三角地区的主要交易商作为票据市场做市商。在电子票据交易平台上进行双向报价和不间断交易,保证交易的有序进行。

最后,再利用2年左右时间,将交易扩充到其他地区,扩大交易覆盖面和辐射能力,成立全国性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子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兑付服务的一体化,提升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为市场投资者提供适用的票据产品和服务,构建市场统一互联的桥梁,促进中国票据市场全面发展。

五、当前形势下上海建设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亟待厘清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当前电子商业汇票在全国的推广运行,如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在上海初步建立,票据业务经营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电子票据的承兑、贴现、兑付等环节更为密切,信息更加透明,各业务品种之间依存度更高;尤其是转贴现交易,由于有了公开报价和在线交易交割平台,对票据期限、承兑银行的选择非常灵活,电子商业汇票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运作、资金管理的重要工具。面对新的挑战,建设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还需解决如下问题。

(一)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我国电子票据市场和谐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在电子票据法律体系方面的立法和理论研究都显得相对滞后,尤其在明确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损失责任的承担、法律适用等方面更是语焉不详,这不利于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内,一方面应合理借鉴国际上的成熟做法,另一方面应大胆引进其他法律部门的理论,完善电子化票据的立法建设。我国目前施行的《票据法》是建立在纸质票据基础上的法律规范。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现和发展,当时的制度设计已显得较为滞后,如传统票据结算的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具体而言,汇票与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是发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非基本当事人则包括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参加付款人及预备付款人等。而电子票据的当事人则是转让人、受让人、发送银行、接受银行、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法律应对这些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和规范。传统票据的流通是通过背书转让的形式进行实体交付的,而电子票据是通过电子数据的传输来实现流通功能的,与传统票据的流通手段已有根本的区别,《票据法》也应对电子票据的业务流程制定统一的规则。此外,《票据法》第33条规定:“……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二人以上的背书无效”。而电子票据的背书转让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来完成的。它突破了传统的纸质形式,完全可以进行数据包的拆分来实现票据的部分转让和向二人以上的后手背书转让,而现行的法律限制是有违电子票据的高效性的。综上所述,如何规范、调整和制订电子票据运作的统一规范是当前修改《票据法》的当务之急。

(二)夯实运行基础,解决好ECDS建设初期纸票与电票的并行问题

1、电票与纸票如何共存与转换。虽然电子票据已经推广,但要在短期内全部取代纸质票据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就目前的法律框架而言,要满足《票据法》和人民银行相关制度,需要寻求一个合理解决方案。具体构思如下:一是开办一种类似票据置换的业务,从出票环节实现电子化。即企业可以将收到的纸质票据向银行质押,申请开出相应额度的电子票据,以实现纸质票据向电子票据的转化。二是借鉴台湾地区票券市场的做法,通过交易环节实现电子化,即规定票据承兑可以是纸质票据也可以是电子票据。但是贴现和转贴现必须是无实体的电子数据形式。这样纸票一旦进入银行,就必须在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系统上登记,以电子形式交易,纸质票据即不存在交易的可能,从而在机制上解决了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的共存问题。

2、将金融机构作为推动电票交易的主体。电子票据具有办理效率快捷、杜绝伪假票据存在等纸质票据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纵观ECDS上线的近一年多的时间,电子票据交易的笔数和金额跟传统纸质票据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习惯通过网上银行签发电子商业汇票。作为ECDS的推动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可先向所有适合的金融机构推广使用电子商业汇票,力推银行间票据交易的电子化。ECDS是银行集中批量交易的需要。它更适用于转贴现交易,争取尽快将所有商业银行,包括具有贴现、转贴现资格的金融机构都纳入ECDS,以便实现票据转贴现的电子化交易行为。

(三)加强综合考量,建立并完善电子商业汇票利率定价机制

人民银行投产ECDS投产运行一年以来,金融机构在创新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研讨电子商业汇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流通性问题以及电子商业汇票利率定价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合理确定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利率定价方法,主要考虑电子商业汇票产品性质、同类型金融工具交易利率和企业客户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较好的做法是结合资金成本和参考同类型产品市场价格综合确定。对于短期限电子商业汇票,主要参考当前同期限执行纸质票据贴现利率水平并结合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状况来确定;对于长期限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利率,可选定接近期限可交易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并参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当期水平加以确定。对于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利率,应由人民银行制定合理的再贴现利率和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和自身资金规模和经营策略积极进行公开市场报价,同时提高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交易活跃程度,逐步形成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利率报价的市场条件。

(四)体现专业优势,票据专营机构在中心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前文所述,在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筹备初期,可以充分利用在沪设立的票据专营机构专业化运作模式,整合人力物力,开展试点。随着各项配套政策与资源整合配备到位后,再挂牌设立专门的上海电子票据交易登中心或公司。现今,票据专营机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

1、协助提出整体筹建方案、制定交易中心制度。建立上海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首要的是“制度先行”,即建立中心章程和相关制度,具体操作在有关章程、制度的指引下才能有序进行。票据专营机构凭借多年的票据市场运作经验和风险防控技术,能协助交易中心制定确保交易中心规范运作、有序交易的制度。

2、发挥专营机构的业务优势。在纸质票据向电子票据转化过程中,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需具备票据的登记托管职能,因此该机构需要具有审验纸质票据的能力,以防止将伪假纸质票据登记成电子票据信息。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还要对商业银行已办理质押的纸质票据进行托管,集中予以托收。这方面票据专营机构的专业优势可以发挥作用。

3、协助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票据专业机构对票据业务实行专业归口管理,在对票据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协助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迅速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及时应对机构发展的需求。

电子金融专业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1 危机中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

美国金融海啸正从金融领域向互联网新经济蔓延。继全球拍卖网站巨头ebay宣布裁员之后,另一个美国互联网巨头雅虎也宣布受国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底前全球将裁员10%。

点击科技ceo王志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仅限于部分领域,比如电子商务行业。”目前,伴随日益严峻的外贸形势,金融风暴所产生的影响已由电子商务厂商赖以生存的中小企业延伸到b2b电子商务网站,进而影响到整个b2b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生态链。有些企业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可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会减少。

2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电子商务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状况

我们从一个实际电子商务例子切入,从局部窥视宏观,简单量化金融危机对我们电子商务的实在影响。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b2c型电子商务。

研究方法:在2008年9月至12月的4个月中,网站从百度搜索引擎来的流量变化基本不变。我们统计这部分流量每月平均转化率。对比图如图1。

2008年9月到年底,总的衰退了39.29%。这种衰退可以映射成电子商务购买人群数、成交量。当人们还沉醉在2007年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一波投资高潮的时候,金融危机的冰封寒冬悄然而至了。

 

2.2 电子商务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特点

(1)以更贴近用户的服务为中心。

在消费需求没有足够刺激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更倾向于以客户为导向来带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客户也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最后能解决他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在国内,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无论开展得强劲还是薄弱,都应当更贴近客户,解决客户对我们这些技术产品需求的各种问题,给客户带来价值。

(2)以更加复合型的人才为主体。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的一种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过程中,需要将传统产业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了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各个层次上都需要大量既能够熟悉传统产业又能够深入理解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行业化的人才。

最新的电子商务人才招聘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电子商务行业确实比较缺少综合型、实践型的人才,以及在技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业型人才。而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公司提出5000人的招聘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3)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我国消费者的品味也越来越高,所购买的商品不但要追求品牌,还会追求专业或者其他,从互联网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进行网上购物不再是追求廉价,更多的是,方便、时尚和乐趣。电子商务行业要继续发展,不仅要完善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还要站在消费者和行业载体的角度重新对电子商务进行定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实现电子商务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2.3 电子商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深对网络市场中消费者的进一步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随着金融危机对网络消费市场的影响日渐深入,网络消费者对于网络物品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苛刻。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再次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在消费者对自身的消费限制日益理性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调整当前行业内人才结构的合理度。

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内的人力资源分配呈现出金字塔状结构,即掌握电子和商务两项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专精于网络市场开拓的人才其次,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人才都在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细分方式营销上做文章。这样,绝大部分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这个行业的手段上,而相对忽视了电子商务本质的商务性。

要实现金融危机下电子商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调整电子商务行业中的人才的结构,使各个企业对网络交易的经营同传统交易完全接轨。

首先,应当在各大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以及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专业中进行相关网络市场开发课程的设置。只有从人才培养的这一头开始建立网络市场开发体系,人才结构才能实现持续的稳定。

其次,已经从事了相当一段时间电子商务的企业可考虑成立网络市场开发部门,招贤纳才,专门聘请网络市场开发人员组建团队,为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建言献策。

最后,企业应当推选适当人员去各地学习先进的电子商务经验,并且,企业之间可以加强电子商务经营的交流,培养一部分电子商务的高精尖人才,丰富人才结构中“金字塔顶端”的部分。这样才能使行业内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3)增加行业发展时运用战略的成熟度。

在营销观念的发展史上,曾依次出现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观念和大市场营销观念等观念。从总体上来说,这些观念更多地强调供应者的主动性、显性需求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从根本上看,这些观念都只是营销的手段,只是关注的重点和复杂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更主要的是,这些观念都是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基础上的,在当前的特殊环境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这种营销观念应该能够有效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应该能够更关心顾客的内心,应该在供需双方之间搭起互动的桥梁。

市场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单靠务实是不足以拥有绝对优势的,还需要进行产品的突破和创新。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许多战场上的战术、战略都在指导着商战中的实际操作。《孙子兵法•势篇》中说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这种奇正相生的辨证主义观点来分析当今电子商务的务实创新,几乎无能出乎其外者。“正合”就是指根据市场情况使产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使其购买指数更高;“奇胜”就是在产品“正合”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把产品的附加值深化,从而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哈佛mba营销教程也把“出奇”称为营销的侧翼战,就是在“守正”的战线上发动“出奇”战术,一举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