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6:11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1篇

1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1 年,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南通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2年起,又先后开展了“南通市优质双低油菜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 SQL和 Internet 南通市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设计”、“精细农业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2009年,南通市农业局与如东众兴牧业研发的第一个物联网应用产品,鸡舍远程环境控制系统,在全省农业信息化展上展出,得到了时任省副长黄莉新的高度赞扬,2010 年该产品在北京参加了《2010 现代农业与信息化展》,受到了高度好评。现在,南通农业物联网应用已经全面展开,应用领域和应用企业不断增加,新的物联网应用成果不断涌现。

1.1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目前,南通市物联网主要在五个领域开展应用。

1.1.1 大田环境监测与作物生长诊断

截止 2014 年,南通大田作物物联网覆盖面积达 5000 余亩,主要实现大田作物的智能灌溉,部分示范基地已能实现大气温、湿度、CO2 浓度、土壤温湿度的监控,并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进行监控,诊断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作物精细管理与调控。

1.1.2 大田作物智能决策管理系统

早在世纪之交,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对水稻、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的智能决策管理系统进行了二次研发。如,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工程技术中心“水稻管理智能决第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南通的特点进行二次研发并投入实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既可以进行有关品种选择、播期确定、秧田播种量计算、本田基本苗运算和肥料运筹等单项方案设计;又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为用户生成一套播前方案及相应的阶段生长发育指标等综合方案设计;还可以进行有关种子、肥料、水分管理和相应栽培方式下的育秧技术、移栽技术等知识咨询。2002 年,该系统在江苏省通州市四安等乡镇应用后,一般可增产稻谷 700.00kg/ hm2,综合成本平均降低 200.00 元hm2以上,增加效益 255.00 元 /hm2以上。

1.1.3 设施园艺温室自动控制

截止 2014 年,南通设施园艺物联网大棚面积达 8000 余亩,主要实现大棚内的气候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并实现智能灌溉、控温与遮阳,以达到栽培果蔬与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

1.1.4 畜禽水产养殖环境监控与智能喂养

截止 2015 年南通市共建有畜禽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点 132 个,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点 21 个,畜禽物联网主要实现了畜禽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智能化调控,自动喂料,自动捡蛋,自动除粪等,有的能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控制。水产养殖物联网主要实现水质监控,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查看和设定参数,系统可以根据参数自动增氧、换水等工作。

1.1.5 温室大棚智能监控与农产品安全溯源

截止至 2015 年南通市共建有 55 个温室大棚物联网应用点,占地面积 13000 余亩,可实现地面光谱、土壤参数值的测定,并达到温控、智能灌溉、遮阳等智能控制效果。部分示范园区已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土地、育苗、田间、配送等一系列信息进行监测、记录,汇总构成一个农产品溯源数据库,再通过网页查询、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对农产品生长、传输过程进行查询,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2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运用典型案例

1.2.1 大田作物

南通大田作物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是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白蒲镇朱家桥村,占地 100 余亩,包括科研试验区、技术展示区、大田生产区以及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

基地建有基于 WebGIS 的农作物智能管理平台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中心。基于 WebGIS 的农作物智能管理平台通过耕地质量调查建立应用区域土壤空间数据库和土壤理化性状属性数据库,应用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建立专家决策规则库和技术决策支持库,为智能决策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有小型自动气象站、视频监控、土壤监测、大气监测和光谱监测以及智能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获取农田大气温度、农田大气湿度、农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叶层氮含量、叶层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反射率 Y810、反射率 Y720、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技术参数,基于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及实时诊断模型,快速准确地监测作物生长指标,实时诊断作物生长状况,指导作物中后期的精确管理与调控。

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试验示范基地不仅注重科研研究,更注重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至 2014 年基地在如皋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区的基础上,分别在苏州市、南通市和徐州市建立了辐射示范区,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据统计,应用该技术精确指导的地块,其增产幅度达 10% 以上,示范推广区增产幅度达 5~10%,增产效果显著。

1.2.2 设施园艺

南通设施园艺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是南市如东县绿源高效设施果蔬园艺基地,基地建有 10000 平方米智能温室,主要分为果蔬育苗中心、花卉展示区和无土栽培示范区。智能温室实施了标准化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花卉栽培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智能温室部署全自动水肥灌溉子系统、全自动环境监控子系统、智能报警远程控制子系统,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该系统妥善地解决了花卉种植的各类问题。

系统可以实现 Web 访问和手机访问,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实时监测 6 个温室的环境参数,并随时随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对风机、湿帘、内遮阳、外遮阳等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同时还可以观看到温室内的实时视频。只要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实现该系统的远程智能化监控,做到了“随时、随地”,并对来访人员设置了相应的权限,只有管理员才能对执行设备进行控制。

基地通过该系统实现了果蔬生产的智能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项目实施后比项目实施前人工下降35%,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其次,项目实施后,减少果蔬环境应急反应达95% 以上,减少意外环境变化对智能温室造成损失的可能;再次,系统采用水肥精确定量自动灌溉,有效地防止水分和肥料的浪费;最后,系统的分析决策功能提供了详细有效的环境监测参数,为智能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1.2.3 畜禽、水产养殖

畜禽养殖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是南通裕康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年出栏肉鸡 45 万羽,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肉鸡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实施了肉鸡标准化示范场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数据采集。通过基于 Wi-Fi 网络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鸡舍内的环境数据通过 Wi-Fi 网络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贮;

(2)环境控制。通过基于 Wi-Fi 的网络无线电器控制器,通过 Wi-Fi 网络传送电器控制指令,从而远程控制鸡舍内的灯光、风扇、加热器等设备;

(3)视频监控。在每栋杨舍安装网络视频摄像头,将鸡舍的视频和声音存贮在服务器上,可通过网络和手机远程监控鸡舍内的情况;

(4)预警功能。鸡舍远程环境监控系统与服务器相连,当环境指标异常时发出手机短信和电话报警,同时支持短信查询和控制指令。

水产养殖物联网的典型在海门市沿江渔场,渔场内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采用智能水质传感器实施监测溶氧、温度、PH 值,并通过无线监控系统对渔场进行实时监控。目前该渔场已集水产养殖与休闲垂钓于一体,推进三产融合。

1.2.4 温室大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温室大棚物联网较具代表性的为位于港闸区幸福街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区已建成连栋智能温室大棚 38 万平方米,单体钢架大棚 4500 亩,形成水稻、蔬菜、苗木三大片区,该基地列入省“菜篮子”工程,全域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产业园区已建成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的育苗中心,育苗能力可达 6.3 万株 / 小时;建成覆盖 690 亩智能温室区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现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节省人工,提高施肥效率和蔬果品质;建成覆盖 690 亩智能温室区域的物联网系统,对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 PH 值、土壤 EC 值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指令,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制定设备,包括:水肥一体化设备、温室风机、水帘等,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施采集视频信号,该系统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农产品品质和效益的提升;同时,物联网平台中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构建统一追溯平台,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和对经销商、消费者提供追溯查询,实现网页、二维码扫描等方式的追溯。

2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发展主要障碍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我国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顶层设计滞后,长远规划有待制定

自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以来,南通先后出台了“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也于 2015 年、2016 年连续两年发文,对南通市各县、市进行考核,要求每县市每年新增 3 个以上物联网应用。但目前南通市没有制定农业物联网发展中长期应用规划,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均靠示范园区的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不平衡,表现在智能农业建设点较为零散,缺乏统筹性,且智能化水平也不均衡。

2.2 标准体系落后,应用规模有待提高

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依赖大量的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的监测与数据的传输,但是农业应用对象复杂、信息渠道广泛,且目前传感器的使用以进口为主,我国自主研发的传感设备成本较高,导致目前使用中标准缺乏统一性,这就致使物联网市场分割,难以融合,且造成一定的重复开发,提高了企业应用成本。且南通市目前农村科普模式不完善,推广力度小,专业人才匮乏,所以农业物联网规模化程度较低。

2.3 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体系尚待完善

南通物联网资金投入主要通过四类渠道,包括:

(1)省级农业信息化、园区建设等项目资金;

(2)市级财政对农业物联网建设的奖励资金;

(3)各县市制定的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的补助资金;

(4)农业企业自筹自主建设的资金。

近几年各类资金投入约有 300 万元 / 年,并在不断的增加。但目前政府尚未设立财政出资的支持重点技术研发、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广的农业物联网发展基金。急需加快制订包括财税、采购、金融、投资、信贷、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形成成熟的农业物联网市场盈利模式。

2.4 智能化程度低,自主研发有待加强

目前南通市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大部分应用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如大田作物还未能达到病虫害智能诊断、杂草智能识别及施药;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中仅局限于水温、PH 值、溶氧量等水质基本参数进行监控,未能形成精细喂养及疫病智能诊断。且目前农业物联网中自主研发程度较低,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均不够成熟。如由于农业环境的复杂性、严酷性等特征,我国农用传感器与 RFID 均面临着数据采集精度问题;由于农产品从田间道餐桌需要时时记录各种状态的信息,产生大量的数据,目前的存储算法保存这些海量数据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所以需改进目前的存储算法,降低存储成本;由于农业智能监控及管理是以农业生物为主体,故需研究更为精确的人工智能算法,以适应农作物畜牧多变的环境。这些问题均制约着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

3 南通市农业物联网发展对策

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沿江 2 条经济带的“T”形交汇点,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线”之称。独特的区域位置决定了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外向型高效农业的优势明显,特别是苏通大桥建成以后,标志着南通市农副产品与上海等大城市全面接轨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南通地域优势,快速发展农业物联网。

3.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信息化技术、质量标准、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触及的部门较多,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减少重复投资,需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南通市物联网发展委员会协调各方面工作,建立部门联动制,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的模式,组织科研单位、相关信息技术企业、农业生产单位共同参与,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建立运行机制,明确应用模式

鼓励科研院校、高等院校、电信运营商、信息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按照需求牵引、技术驱动、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的原则,在大田生产、园林园艺、畜禽水产养殖、温室大棚等领域开展规模化应用,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产业技术链,实现农业物联网全面发展。同时,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培训纳入到农民技能培训规划中,开展直观、实用、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推广农业物联网的同时,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 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具有基础薄弱、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特点,在当前农业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信息化市场运作不完善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农业物联网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物联网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2篇

>> “互联网”下的融合教学 广播的互联网融合探索 “互联网+”助力新业态发展 产业融合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融合 互联网+大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物流”融合还需标准支撑 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初探 媒体融合的 “电视化” 与“互联网化” 基于互联网的结盟重在融合 互联网与电视的竞争与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 广电和互联网融合下的创意平台 跨界融合后的家庭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研究 “互联网+电视”双轮驱动下的生态融合 江苏:互联网与监管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与软件业融合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探讨互联网+出版的融合路径 浅议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施娜. 移动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J]. 信息通信技术,2015(4):42-46.

[3] 徐蕾.“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5):80-82.

[4] 赵静,马洁.“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2015(27):62-64.

[5] 朱世友. 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价格月刊,2016(3):75-78.

[6] 张喜才. 电商背景下农村物流整合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15(34):25-28.

[7] 军. 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建设研究[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42-45.

[8] 史晓原. 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 物流工程,2015(3):84-85.

[9] 刘维.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48-49.

[10] 鲁齐建,沈浩儒,曹玲玲. “互联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J]. 时代金融,2016(10):69-79.

[11] 曹建平.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 北方经贸,2015(5):70-71.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015.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016.

[1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农村电子商务的五种典型模式及问题分析[Z]. 2016.

[15] 冷崇锟. 阿里四季度财报:农村淘宝覆盖全国1200万农村人口[EB/OL]. (2016-01-29)[2016-12-05]. http:///a/20160129/4246345_0.shtml.

[16] 田欣鑫. 火拼农村“互联网+”[EB/OL]. (2016-01-07)[2016-12-05]. http:///20160127/n435979487.shtml.

[17] 国务院.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Z]. 2016.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250-02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翻译成英文是“TheInternetofThings”由此可见,“物联网”的重点就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流,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发展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科技发展的时刻。在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在红外线探测技术的帮助下对农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实时采集被测农作物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在短时间内被集合完毕发送给检测者。这种正在建设中的新型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物理世界、计算机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个世界的联通以及发展,对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具有战略意义。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物联网的重中之重是对信息的采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更多地依赖互联网。而物联网的出现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各种方面的需要飞速增长。而相较于互联网来说,物联网的优势就是能够将触手伸到互联网所不能企及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上,人们往往只能感受到一个非常平面的形象,但是运用了物联网之后,人与人之间将可以全方面的感知对方,这种感知不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立体以及三维的。由此可见,物联网的产生将会为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一次较大的改革。而物联网也将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方向。总而言之,物联网就是通过现有的先进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物品的传递以及监控过程中,将物品的任何细节都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第一手传达。以便于实现物品的交换和传递。智能化的物品传达也能实现迅速的定位以及跟踪。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让世界的目光都注意到我国科技的进步。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物联网的需求则更为明显。物联网的发展也将给我国农业结构带来调整,为传统农业的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在关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将目光注视到欧美各国的物联网发展,欧洲的物联网被分为很多个层次,且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以及养殖业的物联网发展最为重要。为了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发展情况被第一时间获知,作物的生长形式、水土状态以及是否有虫害,这些在物联网发展中都是需要解决的细微的问题。在信息传输层中,传感器获取各类数据的功能被放大,信息应用系统将会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定时定量的肥料施加都体现了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这些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欧美一些国家率先开展了农业领域的更新以及变革,实现了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大范围使用,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了相关新型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物品在物联网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需求,为了保证农作物在传递过程中的实时消息反馈,物联网将会渗透到物品的传输、检验等多个环节,实现成本的节省以及农作物收获之后的高效流通,在农作物物联网这个方面还有很多功能正在探索过程中。

2.1农业资源利用

在农业资源探测以及监控方面,我国可以利用卫星对土地的实时信息进行探测并将探测效果传递给各级监测系统,实现信息的整合以及分析,经过层层监控和分析之后,将会最大限度的农业范围的统筹与规划。对农作物的事实情况的把握也将会十分清晰而明了。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农作物的采集,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及时反馈,GPS定位系统也将会运用到农作物的定位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不浪费。目前,在农业资源整合、农业资源的探测、土壤成分的检测以及害虫的防疫当中都使用了GPS技术,GPS技术也就是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对大面积的农作物能起到很好的检测作用。为了使得有机农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康也有利于农作物整体的把握,而且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技术也可以对农田里的各种情况都能制定出一套完美的应对政策,对突况进行监控并且及时反馈到监控者那里。特别是如今的农业发展已经进行到一个精细农业的状态,对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农作物的变化都需要有效的应对。在检测区域中构建基础网络和安装传感器,用于采集水温、PH值、电解质等等多种参数,及时的水况反应能够将水环境参数上传至检测中心并进行分析。

2.2农业生态环境监控

农业生态环境监控是保证农作物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对农业生态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才能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模范的解决方式。另一方面,在建立农业物联网的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也必不可少。因此国家必须要运用高科技手段融合互联网实现对农业生态的自主监控,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形势趋于变好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监控方面仍然不可松懈,对大气环境,对河流污染以及草木覆盖程度的监控形势都比较严峻。经分析研究后发现,地面监测站与遥感技术的结合是组成我国环境监控的主要手段。在前期卫星不曾覆盖的地点进行人口测量,在无线传感技术发展的同时开展了无数的网络监测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星星点点的检测站的建设下,我国的环境检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些系统依靠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2.3农业生产精细管理

建立农业物联网的前提是实现对精细农业的管理。只有将农业的生产环节与高新技术发展结合到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的发展带来帮助。在集成了信息技术以及GPS技术以后,农作物的生产环节变得无限透明,对农业生产信息的获取,对生产环节的管理以及突发事情的应对决策都显得十分智能。

3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创新

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二氧化碳含量都实现了实时监控。在上述所测数值出现超出常态的变化时,监控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在物联网络上找到解决方案,并且对作物生长环境中的设备进行调控。2)视频监控:在物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户只要拥有一个手机或者电脑等等其他的移动设备,就可以实时关注自己所订购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可以根据监控室内的作物实际情况实施远程想法的传达。3)数据存储:在物联网监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农作物的数据往往能反应农作物生长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为以后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素材,在农业物联网中实现一个档案的存放。4)数据研究:系统将会在收集到数据之后,第一时间实现报表的制作,让用户第一时间感受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空间分布情况。5)远程控制:由于物联网的便利性以及可操作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农作物的监控以及对温度、湿度的操控。6)错误报警:系统将会给用户权限设定一些警戒线,超出警戒线,物联网将会第一时间通知用户,让用户能接触到农作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生长情况。

4推动农业物联网进程的建议和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并且由于农作物生长范围较大,因此建议物联网建立专业的工程专项,在农业发展优势区域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用需求,在已有试点区域的基础上,扩大物联网试点的范围。与此同时,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在一些措施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上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而物联网又具备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为了支持物联网的发展,政府应该在税收等方面对物联网发展进行减免、甚至补贴。并且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实现不同的补贴限额。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很多领域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大环境下,我们在政策的支持下或许能够奋起直追,与欧美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在农业育秧阶段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的渗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互谅网将会发展到农作物生长的方方面面。由于手机、pad、电脑等等用品的普及,用户的实时监控也不再是梦想。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政府设立的无数监测站可全方位地掌控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雨、水、干旱、大雪等等问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及时的预警报告,为农作物的及时保护提供了方案支持。而到了农作物成熟阶段,用户可以直接在家里实现对收割机等大型农业设备的监控以及同GPS技术对它们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不仅如此,强大的物联网还能实现用户对实时路况的掌握以便于达到农用设备资源的不浪费,为他们实现运行效率的最大化提供最大的帮助。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对收割机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因此,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前途不可限量,几乎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到物联网,而未来的农业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也会更加的智能,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拥有者巨大的作用,对人工成本的降低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葛文杰,赵春江.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4(7).

[2]秦怀斌,李道亮,郭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4).

[3]李瑾,郭美荣,高亮亮.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S2).

[4]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2).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共享;互联网+

当互联网发展迈入3.0时代,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加速向各领域覆盖渗透。2015年3月5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河北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可以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建立农业互联网思维,创造互联网渠道,打造互联网平台,形成“万物互联”的统一体,进而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便捷化、行政管理透明化。当前,河北省生态农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现代农业建设运营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升级。在国内和国外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河北省必须把握机遇,以“互联网+”的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发展[1]。国内外文献调研表明,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库与网络、精准农业、农业专家系统、虚拟农业、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着重于资讯数据化、生产数据化、监控实时化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国内有关河北省农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互联网思维、渠道和平台等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河北省农业信息化重点研究的问题,但农业生产智能化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农业种植与知识数据化等工作进展缓慢。因此,河北省可以利用“互联网+”切入农业,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精确农业、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等问题,对于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实现整个农业产业共生、共赢、互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河北农业互联网普及利用调查情况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在确定“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推进策略研究为研究对象后,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了解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这里以河北省部分县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户的需求调研分析。调查了农户需要的信息类别、获取信息的信息源、信息渠道和障碍因素等问题。从表1调查结果显示,农户需要的信息种类序列为:农业科技信息占调查人数的65.82%:农业政策信息占63.29%;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占调查农户的49.37%;第一手经网络的气象灾害知识所占比例为44.73%为第四位需要的信息。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在七种类型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为互联网,占40.51%,其次是农技推广部门和村干部,分别占27.43%和20.25%。

2河北农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问题分析

依据以上对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农民需求分析、基层信息服务人员需求分析、信息资源现状剖析,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因素带来的障碍,一方面因为公共财政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管理体制缺陷。二是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内容的障碍。首先,农业信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其次,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因此需要积极响应互联网+的方式来改变现状。

2.2解决方案

2.2.1技术上的农业智能化生产物联网指出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智能化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2.2.2运营上的电子商务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5年12月,我过网民规模达6.49亿,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调查显示:半数用户会在一周内多次访问电商网站;超六成用户会在购物时选择网购。利用互联网平台,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流通渠道,将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建立农业电商的生态体系。“互联网+”时代,农业市场必将催生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转型,品牌农业将迎来绝佳机遇。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2.2.3政策上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实现方式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等数据中心等为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优势构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如省“12316”设计结果模式如图3所示。

3关于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政策的建议

一是完善网络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注重与国际科技情报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各类农业信息主体成为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发展、独立经营的面向农业信息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真正主体。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当支持农业信息数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要通过机制创新,广泛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三是“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探索一批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应用模式[2]。

4小结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覆盖我国城市农村各方面,网络成了人们生活的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生活质量。近年来,“互联网+”的思维在农村普及和利用也逐渐提上日程,重视引导农村网络发展,提高了农村电子商务等功能,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对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方式意义重大。所以当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开创农村互联网的新局面,使互联网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6).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生产

一、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上看,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许多农民百姓供应了许多免费学习知识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工作能力水平技术,改善了农村生产技术水平,鼓动农村管理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并且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通过了解物联网上的信息技术之后,农民可以清晰地了解市场状况,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使农民生产出的产品适应社会的供给需求,以此来扩大农民的收益。再者说来,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物联网技术使农民生产更便捷,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农村的自然发展情况提供了硬件设施,这种社体有利于农民对信息的了解,和对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这种硬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民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仅是机械的使用过程,而且物联网技术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学指导,将科学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会使农村发展更加可持续,生态建设更加平衡。农村建设可以依靠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阶段性胜利,这种胜利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道路选择和多种途径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资源利用和资源监测方面上,为了更好的建设农业的区域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方面利用卫星系统对土地进行监管,在地面接收位置上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达到农业的区域性的建设。最近几年,我国为了实现农业区域的全方位管理,我国运用传感技术结合全球定位体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准确的定位,对农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合理规划,系统管理。现代社会要求农业发展也与之前有些不同。现代农业对技术的要求比重加大不仅仅要了解农田的状态情况,还要将农田信息的归纳整理和卫星定位系统联系在一起,这么做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农田的状态,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并且能够形成空间分布效果图形,情况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使生产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促使农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据调查发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湿地数据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搁置在水源进出口处,进行数据的监管,通过对传感器对湿地附近的环境采样收集,将传感信号通过远程设置发送到监管中心,而通过远程设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分析,对数据进行了解和检测,并能够及时检测出影响水资源状况的因素和水污染情况的分析,提供具体的改善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

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安全是生态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监测农业的生态环境,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高科技生态监管系统,完善监测网络体制,为农民提供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国家应该建立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农业生态建设。例如:法国进行了生态环境系统的革新,对生态系统采取信息归纳、传播、管理、公布四个方面。美国在运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农作物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了解,了解种植的需求方向,为此来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在我国,晶遥感技术和定位系统相结合与地面监测系统取得联系,这种方式被利用在我国生态环境的监管系统之中,前期主要运用传感技术进行人工信息的监测。人工监测和地面监测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是目前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方式。在我国多个省市,运用这种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农业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农业是数字化农业的基础。数字化农业包括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具体的装备设施,信息收纳和农艺系统为基础的,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数字化农业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农业的数字化仍然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和信息收集者、农民的长期努力和奋斗。假如缺少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还仅仅依靠初级的生产工具的话,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极大的限制。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谈不上技术化,也不是数字化的系统所控制。现代农业的信息是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它是各个阶段都应用先进的技术集合而成的,在各个方面都有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主要表现在在数字化上,同时也不能离开现代生产技术的引导,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数据化,就需要符合上面所描述的所有条件,与此同时数字化农业不仅仅是上述条件的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它们作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数字化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是不完整的、留有缺陷的的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精华部分,将现代化农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现代化农业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实施,但是它的出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模板,在技术等诸多方面也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准。所以现代化的农业不能没有数字化农业。

三、结语

提高现代工业装备在农业的使用率,为农业数字化提供物质基础,数字化农业要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生产水平,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结果提供物质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渊,杨泽林,赵永军.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6).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角度;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主要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现在我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国一直在提倡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现在我国的技术更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发展我国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是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为了确保我国的农产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能满足出口要求,我国的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和监控管理。在以前我国的农民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农业种植,我国的农业专家也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和人工种植试验田的方法收集农业信息。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非常消耗时间,整体效率很低,而且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也很低。但是自从采取了物联网技术之后,应用无限传感器收集信息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而且准确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众多的传感器节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指出问题发生的位置,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使我国的农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1.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的种植方法,智慧农业更倾向于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中的宝贵经验,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然后共享。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1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现状

我国一直都在关注农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更是尤为关心,现在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业设施不断改建,我国的农田灌溉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电网设施也更加完备,农村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完善,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由量的进步变成了质的发展,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但是不足之处是,东西部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方的农业发展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优于西部,所以东部的发展还是要快于西部。现在我国还在不断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只要我们不断地按照国家的指导执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定会使农业得到更陕、更好的发展。

1.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现在网络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很多村镇都已经引入了互联网,一些发展较快的村镇甚至实现了光纤网络。现在可以说是,村村有电话,村村有限电视入户,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普及。这也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从种植到收获到销售整个的流程记录和研究农业产品的信息,同时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农田、土壤和水利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分配,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1.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我国的信息化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有些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这项技术可能取得了试点的成功,但在普及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缺乏专业的农业人才,人们的就业观往往是向往城市的繁华,很少有人才会回到农村,这也是我国农业难以得到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层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的农村宽带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缺乏信息技术层面的支撑,这也是造成物联网技术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普及的一个重要问题。

1.4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这项新型技术虽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重点扶持,但是由于现在各地还是处在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所以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各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不同、人才和技术水平不同,这些都造成了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限制。而且有的运营商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对资源的分享设置障碍,这样会造成访问受限和信息共享不畅通等问题,甚至农民需要对新技术进行购买,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这样做也大大地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也会打消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影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方案的实施。

2.从物联网技术方面对智慧农业进行的方案设计

2.1物联网技术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对物联网技术实施试点应用,然后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符合地区特色的规划和实施。我们要以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动力,不断构建物联网,收集和推广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把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农业和国际化接轨的速度。

2.2物联网技术的方案架构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浪费,要秉承节约成本的原则,根据现在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不断进行资源的整合工作,然后通过物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发,通过研发的技术再反过来促进生产,达到良性的循环。

智慧农业物联网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而是有着自己的方案架构,主要是由田间管理框架、水文管理框架、种子管理框架、气象管理框架、流转管理框架、虫害管理框架、农药管理框架、农机管理框架、物流管理框架、加工管理框架和电力管理框架等众多的组织框架构成的。这样几个框架结构分成几个重要的模块,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分类,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可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使我国农业的各项数据和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在构建这个方案框架的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大量的支持才能够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

2.3物联网技术的组织保障

对于物联网这项技术,我们必须进行好规划和顶层的设计。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涉及的技术层面也比较广,所以为了实施好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就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不能出现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这个课题,要不断发展人才并且通过这些技术人才的研究做好农业物联网各方面的制定工作,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这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跟踪和解决,不断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物联网技术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2.4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受到限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相关的人才。物联网技术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农业方面的人才更是紧缺。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物联网技术,还要懂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国可以组织人员对这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为这些人才提供进修条件,使他们能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技术。除了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还要加强农业生产人员的培养,这些人才要懂农业技术,还要能掌握简单的物联网技术,这样才能够自主地从物联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技术知识,不断促进农业的现在化发展。我国可以建立对这些人才的鼓励机制,对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以此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共享。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

最早的网代表的蜘蛛吐丝织出来的蛛网,后来人们将人与人之间的看不见的联系成为网。网的种类十分的多种多样,有关系网,互联网等等。但是这些网都是指人类内部之间的,并没有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网络,于是物联网应运而生。

一、物联网的概念

交际网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正如同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物联网着重强调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很快,新的科技产品琳琅满目,新的科技理念目不暇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也产生了新的具有推进作用的新科技,物联网。物联网主要是运用现代高科技的互联网等技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变得规范而且有序,同时将传统农业置于监控管制之中,将农作物的状态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给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的重要任务是信息的交换,而物联网的作用则主要集中在信息方面的收集。任何事物经过物联网的录入,都能够准确它的定位,使人感觉清楚和明白。不同于文字或者画像中的苍白无力的单方面的表现,物联网中的事物给人更多的是更加具体,更加细节的认识。物联网通过对事物具体数值的监控,和对相关数值的分析研究,达到了精确测量的目的。科学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动力,物联网更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动力。物联网的发展展现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促进着物联网的发展。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一直采用重农抑商的策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是中国立足的根本。在中国相比于传统的农业来说,物联网支持下的农业显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使得农业产生了新的发展的道路。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一)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如果说农业是中国立足的根本的话,种子的质量就是农作物立足的根本。物联网技术下,所有种子的品种,信息,数据被记录了下来。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测哪种种子才能成长为更优秀的农作物。在现实生活的育种运用中,物联网还有许多其他的用处,通过有效的观察,可以人工培养,甚至于可以人工完成某些新型种子的培育。优胜劣汰,在种子阶段就做到选取最有的种子进行农业生产,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在大街的街边,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有些草坪上有一个小小的洒水器,它的身边并没有其他人的操控,但是它却能够自动洒水,可谓是十分神奇。这个就是物联网在园艺设施上的应用。在物联网的控制下,并不需要人力来完成这个工作,只需要在物联网的系统中输入一定的数值,然后通过机械的操控,就可以达到精确把控的目的。这样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又防止出现了数据失误。

(三)在禽畜养殖化管理中的应用

除了农业种植业以外,农业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畜牧业。那些整天嘈嘈杂杂的小动物,虽然每天都在说话,但我们并不能了解它们说的意思。它们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或者突发什么疾病,我们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发现工作。这时候就是物联网大展神威的时候了,物联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这些小动物的参数都记录下来,一旦参数发生意外,在参数范围之外变化,我们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信息,这些小动物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

(四)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在养育,培育过程中,农产品的数据都在物联网上有相应的记载。这相当于每一个农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从它的出生到死亡都有严格的记录。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随时查看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其他不良情况,真正做到了从源头处把控农产品的质量。

(五)在资源调控中的应用

任何科学养殖,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是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优势。在物联网技术下,所有的农产品数据都集中显示在物联网信息网中,物联网拥有最多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决策的正确性。有足够多的信息支撑才能够得到比较正确的决策,所以物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极大程度地帮助了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资源配置决策。

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提高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

对于信息的收集来说,信息的获得是十分重要的。而信息的收集,主要依靠物联网的感知和识别技术,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当下,由于物联网该方面并未完全成熟,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信息传输和自组网络技术

由于物联网还属于一个较为新型的事物,所以的使用受众较小,网络的覆盖率也较小,这就使得物联网的网络版图较小。只有庞大的网络才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支撑,才能使决策更加的正确。

(三)提升云端计算技术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云的概念被广泛地提了出来,各种网络云盘占据了原本移动硬盘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云端计算技术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支持者,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云端技术使得一份资料变得移动起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查看有关的资料,而不局限于某台电脑。物联网的属性要求它必须在云端技术上下一定的功夫。

四、结语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物联网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了我国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各项技术中,创新求变永远是不变的必胜的法宝。物联网是我们科技技术上的一大步,但是如何将步伐迈的又大又稳,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进步了。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为科技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秦怀斌,李道亮,郭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4).

[2]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2).

[3]戴起伟,曹静凡.燕面向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式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12(05).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发展策略

一、农业经济发展特

1.信息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对农产品的品类选择与生产规模制定起到了明显调节作用。现如今,农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更趋向于追根溯源状态,从农产品的种植阶段开始建立成长档案,将农业经济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在成熟度、水分补给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产地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与存储并展现给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级供应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其目的在于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程度[3]。在信息化模式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信息的流通性,在缺乏信息有效流通状态下,农产品的市场选择以及时间选择均可能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智能化发展

我国不少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利用实时监控手段洞悉市场走向,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向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农产品的供给量更加精确地展开指导。在智能化状态下可自动分析农产品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生产条件等,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方面,以技术手段展开仪器测量分析,为农作物提供更具适应性的种植环境,从而实现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化[4]。在智能化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流通性有效加强,利用各类技术手段、软硬件配备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

3.电子商务化发展

早在2004年,电子商务悄然崛起。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电子商务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已经属于常态。在销售模式上,通过互联网创设销售平台或进行产品推广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5]。依赖于苏宁、京东、阿里等趋于完善的电商平台,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正向着网络化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17年,我国农产品在农村网络零售销售总额中占到了1/5比重,预计2500亿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线下面对面销售的模式而言,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带入了全新的时代。依赖于网络电商平台展开线上交易的模式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用网络购买农产品,相信在未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电商化比重将逐渐占据主流。电子商务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及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应用必然会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推动,促使其加快创新与改革步伐,让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含量方面浓度更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下,其模式大多以小农经济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等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收入利润下滑[6]。为了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与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时代一体化发展与产业化发展逐渐取代了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运用还可明显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率。互联网运用各种新技术产品体现出其独特性,在向大众展示农业经济产品时可帮助农户找到更具适应性的发展途径与方法。在互联网的全面性下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提供农业发展信息,在足不出户状态下便可知天下事,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与发展走向。再者,互联网的包容性让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便可查询到有效信息,评估产品市场以及价格走向,了解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新政策,让农产品结构适时调整。

2.农业产品革新

互联网的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让农业经济产品不断革新,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思维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发展理念等均得以推动[7]。农产品的质量更高、种类更丰富,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革新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以及实效性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可达到追根溯源状态。在健康理念逐渐受重视环境下,产品革新中质量保障将成为其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让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进步。农产品的革新是农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的流通性通过互联网得以明显加强,其发展模式逐渐摒弃了传统资源型状态,并逐步转化为信息技术型。

3.提升经济收益

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者会种植更具市场需求性与适应性的农产品,而农业经营者则对市场洞悉力更强,因此其经济效益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流通性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优势,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对各种农业经济相关信息有效处理分析,帮助农业经济各环节人群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并对经营管理决策、生产结构等及时调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农民的思想逐渐转向现代化,在保障生态效益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若可合理利用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全面性、综合性、多样性、实效性特征及时获取市场动态,让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不会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同时,农户可利用互联网节约销售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加快产品流通速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精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有效分类、收集与整理为农业经济的流通性带来了较大变革,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向着更精准化的方向进展,包含病虫害、产品光照、温度调节、土壤肥力、土壤湿度等。在信息化手段下对各类数据展开精准分析与分类整理,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并加以调节,尽可能达到质量最优状态。实现供应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农产品市场上高质量农产品比例逐渐升高。软件与硬件的协调配合是精准化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需广泛投入农业生产传感器,在智能化设备下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对肥料、水分、温度等自动控制调节,实现精准定位农业发展;在软件方面,则应强调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建立,优化整合各项数据,分析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病虫害资料等,掌握农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精确化情况,建立农产品成长档案。采用跟踪检测方式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流入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流动性记录,一方面,可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达到监督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只有在精准化发展下,才能够让农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现代农业模式。

2.开辟销售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让电子商务渠道在销售环节承担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产品的流通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并提升自身经济价值。首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增加订单业务并拓宽销售市场,传统销售模式中受到地域限制,其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存在明显限制性。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突飞猛进,全国范围内农产品在两地之间的流通短则当日可达,慢则3~4天可达,其市场明显拓宽。农业生产者可与企业或超市签订农产品订单,实现订单式供应。根据市场供求双方实际需求,在农业生产种类及质量上有所针对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让生产与销售均避免盲目状态。其次,可借助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平台上展开销售,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一体化发展。这种借力销售的模式,可明显降低销售成本,实现线下与线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条件与技术允许情况下还可尝试打造自有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打造品牌效应,提升经济价值。

3.强化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想让农业经济发展通过流通性得以提升,必须强调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其互联网能力与互联网意识。首先,在宣传上需加大力度,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认识到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结合的必然趋势,树立相关发展理念与自信心。其次,地方政府应强调规范化管理以及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农业生产者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在配套培养制度下,让其接受更具先进性的生产理念灌输,让其认识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质量高、可追根溯源的农产品对产品流通的意义所在,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可组织成立相关专家团队,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更正确的指导。最后,鼓励农业生产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自觉主动加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之中。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 传感器;射频识别;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6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展,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设施智能农业。现代化的物联网农业是市场化、集约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必然农业产业形态。物联网技术给与农业生产赋予了生命的气息和人类的智慧。

物联网是一种由多种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新型技术体系,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3次浪潮。物联网融合了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等技术,将物与物进行互联、相关信息的交换、监控、管理,并通过定位系统智能识别和追溯。因此,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了人类与农业的信息沟通,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有更加精细的认知、管理并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各要素,加强人类对农业生产的调控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生产与农产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农业生产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因此,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对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减少了劳动力,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使得农业从传统的人工种植,转变为高效、先进的现代化种植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农业生产是个复杂、难度极大的领域,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农业物联网已经成为物联网技术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种植业、到养殖业等都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结合当今农业物联网发展及关键技术在关键环节的应用做出了阐述。

1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新工艺的传感器不断涌现。逐渐向嵌入式、智能化、集成化且微型化发展。目前,在传感器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美、日、德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农业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传感器的生产包含了土壤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水体传感器、植物传感器等,随着人们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注,随之产生了土壤重金属检测传感器。各种精准的传感器的生产,越来越符合农业生产的复杂环境,各种检测的传感器,为农业生产数据采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农业物联网中Zigbee无线网络实现了无线自组织数据传输,与RS485总线结合,是无线和有线数据传输有效融合,保证数据的远程传输的便捷性,稳定性。在智能控制方面,物联网的核心控制芯片研发取得了优异的进展。核心芯片融合了无线传感、控制、通信及数据处理等能力。在农业生产中的实时检测方面,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对农作物生长监测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等实现了机械化。欧美等国家利用卫星对大田种植进行精准作业、监测及水肥等智能监测,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生产过程。美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最为领先。大农场的构建采用了精准的农业模式,可以实现自动的杂草识别、精准施肥,大型的精准喷灌等。美国有15%以上的农户在农业设备上安装GPS系统,实现精准的定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发达国家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健全和完善,在监测和智能管理的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的利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预测等功能,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上结合了专家系统,有助于种植者的种植经验的提升和作物的精准管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2 农业物联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田等开放式农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因此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感知技术仍有待提高。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中,信息感知技术是智慧农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感器的种类上有待增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在种植、生长等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现今比较成熟的传感器主要有光照、温湿度、pH值等传感器,而对于作物的生理生态信息、植株形态等的传感技术还不够完善[2]。在传感技术方面,传感器设备种类不够全面,不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精准度还有待提高。农业物联网安全方面也待提升,在完善传感设备、感知技术的同时,注重网络安全的管理。在信息处理方面,大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及分析也成为日后专家系统完善的依据,加强大数据的分析和算法应用,依据采集数据的内部联系的分析,推出做在生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关联性,为提前预测做准备。

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

2.1 传感器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参数很多。包括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及作物生长的相关参数,而这些参数的采集均由传感器采集。传感器作为农业数据采集的最直接的部件,是农业物联网的基础。随着传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传感器的发展逐渐向微型化、集成化发展。目前,生物传感器、微电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3]。其中,物性型传感器主要是自身的材料敏感度的物理变化实现信号转变。而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自身,将其作为敏感元件,根据其对外界的反应来传递信息;微机电传感器是新一代的研发技术,低成本、高可靠性、低功耗,同时传感器体积小,便于安放。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有效的监测作物生长的相关参数。

2.2 信息传输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相关因素的监测是物联网农业至关重要的部分。国外的农业物联网的感知监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国内还在发展阶段。物联网应用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无线传感网络是物联网中感知的消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在物联网的网络组建过程中是由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组成的。而无线网络是无线网络检测区较为灵活,便于管理的网络。在复杂的种植生产环境过程中,有线的网络不便于管理和布线。无线的传感网络可以在监测区域布置大量的传感节点,进行多跳式自组织成监测网络。无线传感网络构成的系统可以由无线网关、传感节点和监测中心3部分构成。作物生产需要监测的参数通过传感器节点进行采集和传输。例如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及酸碱度等。

2.3 信息处理技术

在农业生产监控的过程中将会采集大量的生产数据,且数据具有实时、动态、海量等特点。信息处理技术就是负责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利用数据挖掘等方式发觉数据内在的练习,进而发现数据间新的影响关系等。为后续的专家系统及用户的后续操作提供基础支持。信息的处理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目前粗糙集、卡尔曼滤波[4]、动态贝叶斯等智能算法能够挖掘数据间的练习,并进行预测分析。对于海量的农业生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相关处理工作,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同时大量涌现的云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农业海量信息的存储及搜索、分析等服务。

2.4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个体的主要技术。结合网络及相关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全球的农产品定位和信息跟踪。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都对农作物进行农产品产地、加工、物流等进行全面的跟踪定位。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有3部分:电子标签、读写器及数据处理系统[5]。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例如识别的精准度、成本及面临的信息安全等。

3 展望

物联网融合了多项的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包含了自身的复杂技术,同时结合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复杂的影响因素。未来农业中传感技术、定位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云计算等将会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逐渐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但是,在农业物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农业物联网的网络安全,在完善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更加要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安全,加强安全的网络管理。农业物联网是农业生产新的变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产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劳动力的付出,提高农民的收入。真正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6):700-707.

[2]陈威,郭书普.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13(22):196-205.

[3]李瑾,郭美荣,高亮亮.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02):200-2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