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9 17:10:43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是我国校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能力,将其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下,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创新课程。

一、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作为音乐教育而言,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从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从音乐教学方法分析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新课改的宗旨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1]在此环节下,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奋斗目标。著名的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讲究音乐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实践方法,这是一个平等的舞台,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音乐教学创造,在观点的碰撞下,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进而将其实践,形成新的事物。另外柯达伊教学法,它主要透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也就是注重培养传统音乐语言思考、演唱及创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素质等。这些音乐方法均强调教育创新,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第二,发挥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探究音乐问题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抛弃先前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而开展教学活动。此时的音乐教师应当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学生与音乐开展沟通,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的美,以此提高音乐课堂效率。[2]在这一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互动、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将音乐课程创造成一个充满人间美的环境,学生也会再次积极探究音乐问题,充分展示创新精神与动力,逐渐完善自己的创新意识,为音乐课程有效教学保驾护航。

二、新课改下音乐课创新教学的途径

“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教育改革大形势下,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这一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就应当充分捉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比传统教学更为优越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而形成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自己努力下,得出所需要的结论。在问题意识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推动全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在这一环节上,音乐教师也应当转换自己的教学思维,从“知学生所思所想”方面提出问题,强调问题应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依照学生的学习思路,循循引导,真正起到,改变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学生自然的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切实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设置小组讨论,让每一个问题经过千百次的讨论、验证,这样自然提高该答案的科学性、精确性,同时在这种学生互动的模式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容易创造出结果。

(二)导入的艺术,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之前,音乐教师应当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开心的笑话或精彩的开场白,以博取这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课,以此引出该堂课讲解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打下基础。如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张问小五:你懂音乐吗?小五:是的。小张:那老师弹得是什么。小五:琵琶。学生一听,大多会哈哈大笑,就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间的距离在此时也被拉进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今天音乐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钢琴。相信学生在这一极具艺术性的导入下,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4]在这一好的课堂气氛下,音乐教师应当捉住时机,向学生讲解钢琴相关的知识,以此充足学生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教学生现场弹奏钢琴,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进而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这样音乐教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师合理运用情感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

师生间的交流是相互、彼此感染交融的过程,音乐教师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此,在音乐课程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影响教学。同时音乐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及生动的语言等,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5]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将学习中注入情感因素,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在音乐学习、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上的认知与升华,这本是音乐课内在的要求。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也是情感流露的过程,每一个曲子,每一首歌,每一个演奏者,都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历程,期间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也就让音乐充满艺术性、情感性,对此,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谷晓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2)

[2] 朱艳;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感思与实践[J]. 音乐天地. 2007(04)

[3] 胡振邦;声乐“传帮带”教学模式的设想[J]. 中国音乐教育. 2008(11)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创新

新课改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应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6~19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与初中生相比,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和个性。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课堂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并对学生的能力、心理以及课堂走向全局有着全面的把握。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创新教学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构建和谐课堂,建立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同样,课堂气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要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要认识到这一点,承认并且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学观念上了,教师和学生更应该成为音乐学习的伙伴,共同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好,探讨自身对音乐学习的看法,在平等的关系中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放松心情;减轻学生高中学习的紧张情绪,提高音乐素养。例如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分辨乐曲的风格,并表达对乐曲内涵的了解和看法,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适当的提醒和点拨,并和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和谐的相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逐渐的磨合中善于改变自己的行为、说话方式和习惯,逐步适应对方,达到最好的磨合点,并将这种友好和谐的关系模式持续下去,这样才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行生本教育

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发展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灵活性、新颖性、方便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便捷的视频功能使繁杂的音乐理论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和具体化,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贯穿整个音乐课堂。例如,在欣赏高中音乐教材贝多芬的《欢乐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介绍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然后一起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说一说《欢乐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对世人的影响。以此摆脱传统音乐课堂的枯燥和沉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

虽然多媒体功能强大、方便快捷,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成为演绎多媒体的操作者,要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关系。多媒体只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音乐的创新教学更多的还在于教师音乐情感的抒发以及精彩的课堂演绎,充分展示教师的素养及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对音乐的炽热情感。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作为一个掌控全局的引领者,应让学生多参与其中,而不是自顾自演绎课堂。

三、创新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音乐课堂小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只是随意地将邻近的学生分成一组,没有考虑分组的科学性,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真正作用,学习的效率也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教师应科学地分组,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穿插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两个性格外向和能力较强的学生,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定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比如在进行戏曲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第一组可以鉴赏京剧,第二组可以鉴赏秦腔,第三组可以鉴赏越剧等,经过小组的共同鉴赏学习,总结各类戏剧的特点,了解其代表曲目,也可以推举小组成员为大家表演一段经典曲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单调的戏曲知识学习充满趣味,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改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研究传统教学的不足,全面搜集教学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殷慧.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5):168-169.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音乐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把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变成学生,以前的音乐课都是以教师的教唱为主,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这样学生就像一台复印机,只会被动地学习,机械枯燥地训练,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磨灭了。但是有人会想音乐课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个问题起初我也困惑过,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同样能适应于音乐课的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在实际教学中课型是灵活多变的,我将预习课放在课前,把展示课和反馈课合二为一,遵循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原则,教学生学习音乐。

一、自学、自究,一交流――预习及展示

自学、自究,一交流是指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或预习提纲进行自学,自己钻研与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次预习成果的交流。

如,我在教授学生《唱脸谱》这堂课时,就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几组,选好组长,然后给每个组一个任务,如,第一组搜集关于戏曲剧种及代表人物的资料;第二组搜集关于京剧起源的资料;第三组搜集关于京剧的脸谱及戏曲行当的资料;第四组搜集京剧的其他选段;第五组学唱《唱脸谱》;第六组搜集其他剧种选段并尝试演唱。这样分配好任务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并在本组内进行交流。在一交流时其他组的成员可以随意让展示的那个组的任意一个组员回答关于他们所搜集资料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刚开始我担心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结果是超出我的意料,90%以上的任务学生都能够完成,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起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预习和课堂导入部分完全交给了学生。

这种预习方法突破了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知识、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要求知识储备要尽量多,以防被学生“将军”。

二、自归、自析,二交流――展示

自归、自析,二交流是指在小组长的带动指挥下,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并设计好班级交流的方式之后,进行第二次交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如,教《唱脸谱》时,先让学生听3遍歌曲,并要求学生学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辨音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模唱能力,接下来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演唱,并互相纠正,然后将分组讨论后总结出的歌曲中的难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重点学习,这样整首歌曲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展示,展示环节也就是让学生随意发挥自我才能的时刻,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交流、指导,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最后,展示时有的组演唱歌曲,有的组简易地画了几个脸谱进行表演,有的组在短暂的时间内模仿京剧动作并编排了舞蹈,各种形式的表演让我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教学模式中的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也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不仅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温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

三、自练、自评,三交流――反馈

自练、自评,三交流是指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测试,相互评价,用于加深记忆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巩固性、评价流,交流形式多为自练互测。

这一阶段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或由教师通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形成性测验来进行,亦可由学生按学习任务的要求来进行自我评价。由于中学课时有限,教师又要面对众多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采用累计积分的评价方法,这个方法来源于学生都很熟悉的QQ升级制度,在QQ上积累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一个星星,再到一定的时间可以得到两个星星,然后接着就积累到月亮级别,最后是太阳的级别,到太阳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群,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在最后的评价中我就采用这种制度,告诉学生到什么样的级别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然后再以小组之间自测为过程,使学生积极去练习。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种评价制度,所以在做聆听《欢乐颂》《命运》《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时,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去听,去体会作品,因为他们知道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问题作为评价内容。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制定的评价表:

评价等第:优秀A 良好B 合格C 待合格D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4篇

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的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

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10个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的效果

决定着学科教育的效果。所以,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就使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使

传统课堂价值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

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设

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肯钻

研,善思考,勤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重视评价、更重视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要

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及时性评价,不断鼓

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这些行为是学生

表现出来的最真实的自我状态,教师不应简单的给予否定,而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好,还

应给予学生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合作性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不要单一的评价。

三、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

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创造想象是创造

思维的一大支柱,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思维,而创造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核心部分,因此只有发展学生的

创造想象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以审美为核心,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性格。因此,教师创设美的

情境时,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等等。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清晰、规范、激情、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因素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和陈述

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情绪处理语言的速度和力度,使语言表达声情并茂,富有深刻的感染

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应以饱满的热情以及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进行音响的选择时,努力给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是培养

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环节。

五、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

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

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

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

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

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 、面向全体学生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

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每一位中小学

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

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

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

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教学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问题;对策;新课改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层次变革。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但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存在,对于上述目标能否实现,着实令我们担忧。本文欲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仍是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教师,他们在小学音乐教育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教师多没有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因此,急需重视与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2. 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在当前众多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极其落后,缺乏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都严重缺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的琴房。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最常见的占乐教育设施就得属于破旧的风琴了,至于其他音乐教育辅助工具则很少有。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竹笛和箫的区别,对于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进一步制约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教学。加之,小学音乐教学资料缺乏,使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小学工作和发展。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2. 加大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条件如何、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又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多年的今天,我国成功解决了小学的危房问题,小学教师工资也获得了有力保证,因此,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修建专业化的音乐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等音像器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中增加相关音乐教学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等,供小学音乐教师们自学和研究使用。

3. 配合新课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6篇

1.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课程体系有了重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教育形势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总结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只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把器乐引入课堂

教学小学低段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串铃、碰钟、双响筒等)时,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并初步掌握演奏方法,学会用耳朵来辨别它们各自不同的音色。这样,学生们既感到有趣,印象深刻,同时又调动了主动性。我们应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奏乐器,让他们积极地动脑动手,培养创新思维。

3.1乐器教学与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识谱、视唱、合唱、学唱歌曲等,都可把学吹口琴、竖笛或口风琴等作为辅助手段。

3.1.1视唱时先作节奏练习,然后用乐器视奏,待有了音高概念后再视唱,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3.1.2新授歌曲时,通过反复聆听,唱唱奏奏,熟悉旋律,为新歌教学扫除音准的障碍。

3.1.3歌曲的合唱部分。先分别用乐器演奏,然后用合奏中的感觉进行合唱,学生的合唱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2乐器教学与动的有机结合

在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时,用乐器为其伴奏,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统一。

3.3器乐教学与听的有机结合

3.3.1运用口琴、竖笛、口风琴听辨出音程后,教师在琴上弹出音程,学生听辨后用乐器奏出,如果教师弹奏的是和声音程,学生则分成两组,听辨后同时奏出。这种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

3.3.2在音乐欣赏时,用乐器演奏作品的主题音调,通过听听、奏奏、唱唱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

乐器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教学有法,亦无定法”,特别是“新课程、新教材”又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对器乐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逐步改进,使之完善,让器乐教学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和音乐教学的实际。

4.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要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未学习歌曲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地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换多种形式,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5.启发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

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正确处理,对歌曲的情感和形象的表现非常重要,也是小学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在无伴奏的集体演唱中为了照顾整齐而拖腔跑调。这里不排除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但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启发,诱导学生去想象,造成对音乐形象认识不清,导致学生一离开伴奏就枯燥无味地歌唱。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7篇

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前,在很多高中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都缺乏一个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而是单纯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考量音乐教学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其个体的需求。此外,当前一些高中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音乐教材并没有有效地融入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积极性较低,而音乐教学也变成了一种应试教学。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都数的音乐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而学生在台下比较被动地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其觉得音乐学习索然无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课时规定把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教学,但是却尚未将其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连贯性,这样就会使得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音乐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实现。

(三)评价方法不够完善

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都是单一的考试法,即学生的考试成绩最终决定着学生的评价结果。

但是却没有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等进行评价与考核。考试成绩只是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高中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却无法考核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因此,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方法,必定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等。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因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的音乐基础、音乐素养、实际需求以及学习情况等,采取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其个性发展。由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同,因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要根据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有效地提升全部同学的音乐审美与音乐鉴赏能力等。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采用更加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例如点拨式、启发式以及讨论式教学等。除此以外,还要采用选择法、重组法以及对比法等音乐教学方法等。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而存在的弊端,进而有效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高中音乐课程也要不断地优化音乐教材,使其内容能够更加顺应教育环境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充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除此以外,还要配备完备的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从而为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而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各种音乐资源,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乐器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够亲身体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发音规律等,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为学生展示音乐作品,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音乐作品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等,并且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动形象的音乐情景

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有效调动音乐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其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而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的音乐情境必须要和音乐教学内容相辅,比如,在学习《十面埋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十面埋伏》歌曲,汲取其精华部分,来为学生补充更多相关的知识,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即为摒弃对流行音乐的偏见,而是持有一种中立的态度。此外,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以及指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中音乐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各大高中院校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建设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薪资福利制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来本校任教,同时还要对本校的在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到国内外其他院校或音乐机构等学习、培训与深造的机会,进而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音乐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际与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教师还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效的音乐教学情境以及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资源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而学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努力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海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改革措施[J].音论乐访,2011,08(13):201.

[2]陶虹.扎根经典弘扬传统尊重个性以生为本――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点滴感悟[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06):123-132.

[3]方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研究[J].学科究,2011,02(01):145.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8篇

[关键词] 多媒体 音乐教学 利弊 态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优点

1.创造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创造的教学情境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背景复原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这一经典古典乐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夜色朦胧,日出东山的美好画面,在优美的曲中,将学生乐学生带入朦胧夜色的意境之中中,乐曲进入高潮部分,给学生展现的是游客欢乐、波涛汹涌的生动画面。乐曲进入结尾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宁静的月色。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复原出原先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2.优化教学内容,扩展知识面。音乐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音乐课堂需要一定的音乐、乐器的配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极大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老师的工作就比较轻松了,鼠标一点,想要的音乐片段就出现了,想要的画面就呈现在大屏幕上了,如此快捷的音像转换,音频示范,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快速展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和图片、乐器和乐曲结合在一起,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绚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欣赏的兴趣,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始终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不是我们辅助多媒体。所以老师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施上,应注意到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想象能力。教学前,许多老师用事先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课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的不是学生的思维方向,而是按照课件演示的流程来讲课。即使学生不按照课件的思路理解,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思路思考,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学生在精彩的画面和声音之间转换,很少有时间探索、分析、思考。事先制作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2.多媒体音乐教学容易使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艺术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老师变得轻松起来,就是点点数鼠标,整节课老师即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教师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已不再是优化教学效果、扩展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都在围绕着多媒体的流程转。

3.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许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不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课堂上,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演示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少,提问的少,让学生思考的少。一堂课,虽然教学课件做的很完美,但是没有学生的参与,这能是一堂成功的课吗?!很多教师由于大多数时间关注与多媒体,对学生参与的深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等都已无暇顾及,无形之中多媒体成了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

三、科学对待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音乐教学,优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丰富了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元素。多媒体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盲目夸大技术手段的作用,滥用多媒体同样是不可取的。师应正确认识、恰当使用多媒体,将舞台艺术的舞美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等和谐融入音乐课堂的旋律歌唱之中,组建成课堂教学的舞台和布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用中应明确以下两点:

1.多媒体是辅助音乐教学的,是为教学服务的。音乐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基于这个目的,音乐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始终要服从音乐教学的需要、服从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需要。教师要始终明确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的。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有自身的优势。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第9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对音乐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设计,应从以如下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因此,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规范、明确,并且能自接指导教学的活动。它的制定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二、教学内容

谈到音乐教学内容,自然会联想到音乐教材。这里所指的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呈现的一系列音乐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学习内容。

1、新课程音乐教学内容的特点:(1)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首先以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其次以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

2、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把教学内容安排得丰富、有序、生动、合理,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的重点。(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以规范的文本固定下来,把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创造活动根据教材的呈现规律分类组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时安排、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重新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分配与调整。有效的方法是将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的内容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兴趣。(2)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以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呈现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应做到“下有底,上无顶”。

三、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过程特指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总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为强调过程而采用的隐形的、简略的、开放的过程范式。呼唤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育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学生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教室的设备、技术手段与教学环境等重新构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横向结构。主要有感受与鉴赏:听觉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要素、情绪情感、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表现: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创造:探索音响、制作简单乐器、模拟音响、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

2、纵向结构。起始阶段: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等;展开阶段:创设情境、唤起注意、探究发现、参与活动等:生成阶段:激感、互动交流;创造表现、感受体验、联想拓展、建构生成等;结束阶段:情感交流、迁移创造、教学反馈等。

四、教学方法

根据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对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自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自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那些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方法应当有新的特点: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强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