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与资源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31

经济与资源管理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1篇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达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通过规划、组织、控制、指挥以及协调等多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来获取、开发、利用以及保持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了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人才招聘及选拔、开发与培训、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员工流动管理等方面内容。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管理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人才招聘标准与计划的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奖惩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订立,均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通过制定周详的人才培养计划来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二)人力资源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是指为了获取与其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也自然有自力资源管理的部分结果。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以企业总体目标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来制定与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以及活动等内容,通过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是现代化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即对企业员工视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引导与培养,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位。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措施来挖掘企业员工的最大潜力,让每位企业员工能够在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促使其努力实现单位预定的目标,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是为了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实现平衡发展。首先,应挑选适合企业发展且能够为企业创作价值的人才;其次,应依据人才各自的特点将其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应将企业员工的质量与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最小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此外,应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应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切实符合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要求。

(三)制定科学的薪酬标准。薪酬是员工提供劳动,而企业为其提供的报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不但能够有效吸引优秀人才,而且还能让企业在于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薪酬标准时不能一味最求高薪酬,还应考虑到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间的问题。首先,应全面调查竞争对手以及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从而为本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次,在符合成本控制以及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标准,让企业获得更大的人才竞争优势。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但能够稳定企业人才队伍,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2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 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管理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其核心本质。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使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在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后,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企业由很多部门组成,但是究其根本还是由不同的人组成,人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也是企业生产的执行者,人尽其用方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环境间的内在原理,进而充分认识人性,然后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就是为了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生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经济学中,人们经常把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效益的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品牌力以及资金等元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形象地表示为技术设备加上资金再加上品牌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管理、员工培训等因素的综合体。

人力资源效益就是指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而这种效益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效益不是直接的经济价值,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为了更形象地描述人力资源效益,学者们将人力资源效益形象地概述为影子效益。影子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够直接地体现在经济价值上,而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促进其他部门的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通常来说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技术设备、品牌力、企业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人力资源效益就是通过促进这些因素的合理利用而体现出来,即增加企业的收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其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人力成本和劳动资料费,而人力成本又包括薪资福利、员工培训耗费等;企业的收益主要是来源于产品的利润。因此怎样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是整个管理理念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1.尊重人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认真地分析人性的特点,尊重人性,合理引导,开发其特长,进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是企业的生产者,员工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因此怎样在实际生产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企业在激励员工的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奖惩有制,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

4.合理配置,人尽其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指的是将不同的员工分配到不同的位置,进而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量力而定。根据员工的能力配以相应的岗位,这能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情,使得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能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企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是根据岗位分配人,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根据人的能力来确定岗位、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进而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以团体为主合理配置,适时调配。在人才的配置上,要考虑员工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团体因素。要保证整个团体的综合素质,实现资源互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体的力量。定期地调配员工的岗位,在调配过程中要遵循智力流动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调动,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一种资源,也是创造效益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这种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工具,也是决定企业经济效应的最大因素。了解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探讨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葛荣萍.浅述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61-61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33-02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信息建设步伐加快,走进了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在知识经济环境背景下各企业单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由于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企业单位的内部组织以及结构管理都要展开系统变更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关键是人才管理,即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则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综合竞争力提升。下面该文将从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出发,着重探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建立科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企业单位自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 世纪末首先提出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经济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与普及,并影响着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运转与进步。从本质上来讲,知识经济是一切建立在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消费、使用、分配、回收等基础上的经济形势的总称,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是以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1]。知识经济的产生必然引发一场“新革命”,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甚至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及自然资源、金融资本资源之外的最重要、作用最大的经济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也可称之为人事劳动管理,即指为了开发、获取、维持、协调、使用人力资源等所进行的,包括计划、控制、组织、激励等措施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尽可能充分开发与获取人力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启发与激发人力潜能、调动人员参与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为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知识经济时代下注重知识所带来的经济效果,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即人力资源是知识传播和发展的主体。为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的功能性,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创新管理行为影响下,提高人才应用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在人才管理中要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吸收多方面创新管理手段,有力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优化[2]。

2 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对人才培养和应用格外重视,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创新管理原则,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立,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出人才的内在潜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大价值。

2.1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力度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首先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核心推动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实现创新管理模式的确立,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实现。相比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占人员和经费不足企业综合管理的三分之一,企业更加注重产业生产,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这种管理行为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模式,认识到该时代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3]。只有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使管理走向改革和创新。

2.2 做好人力资源信息与市场管理,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灵活性

知识经济环境中市场具有多元化和多变性特征,变化速度较快,因此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有效性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信息与市场管理,并制定合理方案,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在企业文化影响下丰富企业内涵,推进企业发展。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了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定期对投入情况进行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回报率进行统计,通过真实数据统计了解为后续工作方案制定打好前提基础,同时使后续工作分析能够有可靠的真实信息参考。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到以员工发展为原则才能尽量满足员工需求,使员工积极参与,从主观能动性出发,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能力[4]。因此企业要制定具体的政策规划,以有效调动员工参与热情,发挥员工自身价值,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目的。

2.3 创造创新型企业管理文化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创造一个创新的、具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环境十分必要,通过企业大环境的影响能够有效吸引人才加入,促进人才发展。企业文化环境的建立要以激励型为主,和谐、公平、开发的环境中能够有效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完善自身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项目中提高自身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5]。企业合理制定具有挑战性项目研发,而人才在挑战思维引导下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反复思考,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激发自身创造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加入,进而形成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使企业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不断进步,更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6]。

2.4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人才内在动力,提高工作效率。①要实现人才配置机制的建立。以“适才适用”为基本原则,合理进行人才配置,以实现人才学有所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贡献于企业发展。②完善分配机制。以“按绩付酬”为基本原则,主要分配方法采取“固定薪资+浮动薪资”模式,浮动薪资主要包括员工业绩以及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主。同时还可设置提成奖、贡献奖等其他奖励方式。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才进行培养投入十分重要,通过专业的培养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7]。④建立精神激励机制。这种形式主要是指管理人员从员工的精神角度出发,为员工创造出一种适合心理需要的工作环境,这种“精神激励”包括尊重、和谐等因素,有效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

2.5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的建立

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的建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员工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包括业务素质、道德素养等,以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①要注重人才开发,对复合型人才更加重视,在员工培养中对内在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特别重视;②人才管理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即对人才选拔、开发与培养工作的系统管理,形成完善体系,并帮助员工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促进员工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在工作中获得喜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体制化。

3 结语

就现阶段国内国际发展主要趋势来看,形成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主要发展形势。而在知识经济竞争环境下,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管理创新,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人力资源是企业单位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首先要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实现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内在潜力,从自身主动性出发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要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的建立,保证人才选拔和培养都做到最优,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徐伟.知识经济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1):112-114.

[2] 乔瑞中,张晓彤.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3(5):103-105.

[3] 郑吉昌.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拓展与管理创新[J].价值工程,2010,7(25):311-314.

[4] 周鹤林,汪安佑.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10,10(25):201-203.

[5]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哲学思考[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4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我国的任何发展时期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人才是保证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二者存在的关系,不断的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一)核心概念

资源的具体含义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利益而投入的所有的要素,是经济学科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人员自身具备的知识、体力等等都在人力资源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包含劳动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特点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能够将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形式众多,需要不断的增强工作具有的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具有大局观,要注重对于人的组织、管理和培训,要适当采取激励的形式,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不要仅仅将人员资源管理停留在对于员工的管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为管理和开发增加了新的生命力,为了能够得到人员最佳优化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承担着工作计划、具体的工作流程规划,同时还承担着协调多方关系的重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侧重点在于挖掘人具有的潜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人比作资源,不断地提升人具有的价值,并且将人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不仅仅对于人员的工作调配有所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十分的重视,培养人才、发掘人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十分的广泛,可以概括性的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规划,人员的职务分配与评判,对于员工的管理培训等其它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使得企业或者其它组织能够留住人才,对人才进行激励,将人才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分为五种:人才的发掘,对于人才的整合;对于人才的激励挽留;对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潜力与价值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应用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实现人力资源最佳优化的配置,注重对于人才的应用和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的广泛。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思想,就是将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开发性,应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将人与事进行最佳合理的搭配,使得岗位和职务配置最佳适合的人员,人能够在岗位上将自身具有的价值全面的发挥出来。在企业或者其它组织中,人与职务和岗位能够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合作状态,增加组织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组织和构成成员的共同进步。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构成成员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样对于人员潜力的发掘,进一步促进组织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发展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我国全面的落实,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也受到整体社会的广泛关注,将我国人力具有的优势全面展现,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同步,保证我国经济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不断的延伸,诞生至今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并且十分成熟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下面就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大基本要素,第一就是使得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能够出一个平衡的状态,第二就是应用有限的投入得到巨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方面就是对于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改良和优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主要的切入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析,我国经济市场需要坚决的避免供不应求或是产品供应大于市场需求的不良情况出现,将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的是对于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消耗巨大能源和资源为代价,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目前社会已经全面的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口的流动越来越为频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一些新型的产业也不断的产生,所以对于经济结构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要使得经济结构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中,该内容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基础。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

经济增长的形式需要进行转变,以往我国对于经济增长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不利的,需要由以往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经济增长的方式也需要从强调速度,转变为强调效益。对于各项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优化的配置,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经济发展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其它资源的配置都需要站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最终可以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成效,与经济资源转化为实际效益的效率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保证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必经之路。对于我国的教育领域而言,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领域专注的重点内容。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前线战地,才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2]。

(三)人力资源取替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正在大幅度的缩减,长时间作用下自然资源必定不能够在继续的维持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要积极的找寻新的资源取替自然资源,保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国际间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会直接的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劳动者本身具有的素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同时也能够直接的认识到,对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够保障经济一直发展,而不会倒退,并且需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必定会越来越高程度的取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会逐渐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人力资源;创新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经济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狭义新经济指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能够实现低通胀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本产品。以对无形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本过程,以创造力为基本动力,弘扬人性、面向未来的经济,是以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持续化为基本特征的经济。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一个重要模式,并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式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定要适应企业环境的改变,以发挥最大的功效。

员工的转变――新时代的员工的价值观不同,有所谓的“Y时代”或“z时代”的特征,流动性高、强调个人价值。

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传统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转变为更强调团队合作的扁平结构。

管理模式的改变――由从上而下的集中式规划和控制为主,改变为强调授权、责任、绩效为主。

工作设计的改变――从分工清楚、专项负责的工作,改变为比较复杂的、多样化的工作。

员工训练的改变――从过去的“训练”模式,改变为“学习”、“教育”的模式,强调个人学习能力和责任心,也更注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的教育。

绩效评估的改变――从目标管理为主,改变为更强调效果的管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也纳入绩效评估范围。

薪酬体系的改变――从固定薪金,以职位、年龄为主要考虑因素,改变为以绩效奖金为主。强调企业的绩效成果和个人的绩效贡献。

升迁的改变――从过去强调绩效结果。改变成强调其能力和工作、个性和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升迁后能否胜任。

中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督导”的角色改变成“辅导”的角色。

高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领导”的角色改变成“规划”的角色。

三、企业认清人力资源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一是机制问题。由于机制不灵活,尤其是某种机制下决策者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影响,较难有突破性的举措。如现在尽管是市场经济。但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还不够开放,甚至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二是理念问题。知识的更新、社会的变迁,使企业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其实对有业绩的员工采取的奖励方式远没有兑现方式的好。因为兑现体现的是一种合理性、原则性和契约式的严肃性;而奖励的方式体现的是政策性、不对等性、额外性和没有保障性,作为员工会感到假如他再有类似贡献的报酬还得取决于主管(领导)的“研究”。

三是认识问题。欧美企业一般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普遍要比国内企业强得多,不论是从战略的角度、工作的内容还是对人才的能力发挥方面。而很多国内企业得了“短视病”,看得较近,缺乏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依赖以往规划的一劳永逸的思想,造成静态观念与动态市场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企业内的真正民主应从人性方面考虑。营造员工创业、创造价值的氛围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四、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本文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进行概要简述。

(一)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即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个性化人才

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即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不用说创造,在新经济社会就是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的培养这种资源。

(四)合作型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信息社会本身就

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即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五、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展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除了强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应该强化以下方面:

(一)按市场要求建立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发展、更新是快速的、绝非静态的,因而注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也要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关注顾客的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变多元化为一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使得员工具有广泛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企业所用,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能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面对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需求,企业应当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多元的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现价值观,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一致的努力方向。要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可以采用整合和同化的方法。整合是指组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多元的价值观融合成一元的价值观。同化就是指组织确认一个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达到把多元转为一元的目的。

(三)企业要努力成为“学、教、练”相结合的学习型组织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学习型组织”。但“学习型组织”只是一个概念,一个题材。而这种概念、题材又不是完整的。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学、教、练”相结合的组织,这样才能构成系统循环。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在学习,其合成并不等于是学习型组织。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可能就是为了离开公司。员工的学习从短、中、长期都要围绕着公司共同发展的目标,教与练也同样要围绕着这一目标,企业组织才是健康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在管理创新中开发人力资源

在学习的同时,当今企业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作业性的内容。如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工作。更加重视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提供人才支持等等。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科学、高效的办法来合理配置和安排设置人力,它的作用对象是能够提供智力服务和体力服务的个体,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科学地获取、合理地维护、持续地激励人力,并将这些环节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和重要环节。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协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或者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管理,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视为可以开发潜能、创造效益的资源,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和谐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团队中的成员都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如果组织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效益提高了,那么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们的潜力便能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进而为组织和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新的方法和理念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学术界、企业以及其他领域都密切关注着与国家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变化,以求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大国的优势,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产业结构优化、低投入和高产出。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它们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来提供足够的人力和智力,实现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恰当、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避免市场中出现的供给不足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规避经济危机的风险,提高我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此外,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包括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基于此,我们要尽量避免发达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改革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健康合理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正在由过去的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转变为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资源的不同管理方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而言,我国目前市场上的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在这四种资源之中,人力资源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资源,这是因为其他三种资源都要服从人力资源的分配,由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决定着经济资源是否能够高效、高质地转化为社会财富。

人力资源的充沛程度决定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需求的人力和市场提供的人力这两个总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要注意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其在宏观层面上的科学性。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此外,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资本并不是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人力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较好,那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看它的人力资源的充沛程度。

3.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不能够继续发挥助推作用,此时就需要其他的替代性资源来替代。经济发展的关键除了自然资源之外,还有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源投入的总量,提高人力资源投入的质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助推力正在超过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我国自从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以来,传统的分配式就业逐渐被求职式就业所取代,铁饭碗式的终身聘任制被合同制所取代。人才市场上的人力资源流动性加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和多元化,人才就业的原因也更加复杂化,这都是人才自由流动的表现,它标志着人力市场的开放和成熟,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1.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体系

在我国,因为诸多的原因,经济发展出现区域化差异,东部地区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均高于西部地^,所以,人才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就会率先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条件。也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中东部地区人才供大于求,而西部地区却极度缺乏人才。要解决这一不平衡的局面,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体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政策和信息优势,有意识地引导人才向着某一区域进行流动,保证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和企业要调整政策、出台措施,以保证当地人才能够全部留下来,并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

2.建立人力资源的客观评价体系

人力资源的客观评价体系,是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人力供求双方都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进行交易,使得交易的成功建立在公正的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确保双方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保证双方都能够各取所得。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的评价体系要科学、客观,因为一旦评价体系出现偏差、不合理,那就有可能引起人力市场的混乱,造成人才和企业的不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甚至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3.注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来调控人力资源市场的良性发展,例如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新闻舆论的形式来引导人才的流动等等。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和控制人资资源的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世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并趋于完善,而且覆盖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人才福利保障、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但是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这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形成了阻碍。所以,政府部分要调配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语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想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对于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积极的找寻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作用;影响;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对人力资源及作用的不断认识和深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加大开发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缩短区域经济差距及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时代的到来,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的重要尤为突出。作为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拥有无限智慧与创造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力度,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及社会持续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取决于社会活动主体――人,也就是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解读,由此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人素质的提升。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均资源匮乏、资源短缺等状况,选用节约型是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首选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对资源利用率进行有效提升,实现资源节约,还可以转变资源利用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式向集约式进行转变,进而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提升的目的。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存在严重破坏与浪费资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开发、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之间不符合,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对劳动者的素质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升,这对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二)在国际竞争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做到人才数量及质量的提升,还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建立与完善人才选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增加竞争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我国国际竞争的优势,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较少、结构不科学等方面,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中严重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向现实人才优势进行转变。怎样有效转变人力资源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人才流动是产业结构产生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出的需求与解决方式。在国内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市场环境下,向工资率高区域流动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力资源相比,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降低。站在产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我国产业结构从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到劳动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不断转变与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中农业经济为90%,工业经济为60%,知识经济为20%。由此可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作用将越来越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知识、制度、文化等无形资源将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提升及产业结构改善的重要基础条件。作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过:“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的,而是要由人类的智识发展来决定的。”可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是否具有合理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为此,在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明确其发展目标,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深藏在人体内的一种潜在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可以进行现实劳动生产力的转换,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科技革命以信息生物技术为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将人力资源向更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进行转换。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及知识、技术创新的基础,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力本身特性对人力资源构成成分起到决定性作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其内部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中部分静态资源如资金、土地等,如人力资源无法发挥其作用,这些静态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只是一种离散的简单叠加,则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本的转化,在增加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多种技术水平。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率竞争是经济竞争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马克思认为人力尤其是智力型人力资源和科技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从原有的物质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在相关部门已经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了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从普通人向人才进行转变,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如图所示。

(三)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数量规模、速度及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物质、劳力投入来实现,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中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如资源人均占有率较低,持续下去,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主要为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为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加大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力度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通过人力资本的转化,对各种生产力要素进行有效组合,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四)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种发展方式,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要为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利条件。人力资源开发在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要对人均收入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还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提高,这是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8篇

知识经济,主要是指一些经由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中产生价值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实现知识的价值,一定的人力素养和技能是根本,这种根本来自于人才。(2)知识经济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收益与对人力资本知识投入呈现正比。人力资本知识投入的边际收益呈递增规律。(4)对于资源的形态进行分析,知识经济的根本资源存在于具有这些资源的人的思想和大脑中,这些资源中包含知识、技能与智慧,这些资源是无形无限的,没有国家和地域之分。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概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定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实际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在贯彻人本思想的条件下,在企业进行人员的招聘、挑选、开发、培训和报酬等形式对人力资源予以有效的管理,并结合企业需要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予以运用,以满足企业当前以及将来的发展对人力这一资源的需求,进而对企业实现一定的目标从人才上进行保证,而且要使企业的成员发展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水平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社会的根本属性使得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有效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每个企业都应重视而且必须做好的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体现,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在知识经济时代,采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式,显然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不应再作为单纯型的事务进行对待,而需要将其提升至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法,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做支撑。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被认为是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作,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已经将其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员工的人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制度和培训开发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投资,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而且影响着员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与产品方面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提升员工的技能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雇佣与培训的成本,可以提升企业的知识经济水平,加强企业的整体实力。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相应提升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但是,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就应重点做好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为企业留住有效人才,如何使企业的每位人才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效用就是重点研究的问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种:第一,灵活运用人才原则。在当今个性化发展明显的时代,对于企业中人才的管理,也必须采用灵活性原则,在人才的运用过程中,依据企业需求和人才自身的意愿,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第二,激励原则。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人,企业的每一位人才都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与鼓励,企业应重视人才对这方面鼓励的渴望,采取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鼓励方式,将员工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三,科学合理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物质管理不一样,因为物质是一个没有思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要做到人性化,要考虑企业人才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中,每一个基本原则都在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三个原则应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这三个原则,能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人才的认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

在知识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必须要紧跟时代背景,采取有效的策略,使相关工作方法等能符合时代背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向前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知识经济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将人作为资本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发展仍然还处于上升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一段距离。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够实现一定的增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对于物力资本的投资远远超过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人力资源的素质远远达不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尤其是企业,首先重视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人才的知识水平。

(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

人才招聘活动是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壮大企业力量的重要途径,因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体系,提高招聘人才的质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完善人才招聘过程,可以从企业的招聘计划、招聘渠道和招聘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完善招聘方式,使招聘手段呈现出多样化,进而使企业能够多渠道招聘人才,在更多数量的人才中选择适合企业的人才。

(三)优化人才培训机制

优化企业的人才培训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问题。当前,在科技型企业,由于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员工的素质、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要求均较高。为此,企业内部需要优化人才培训机制,使企业的培训能够落到实处,进而促进员工对新东西的学习,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四)重视薪酬设计

薪酬的合理化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能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否留住人才,能否使人才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与薪酬结构的设计有关。企业的薪酬设计主要是指薪酬支付相关问题以及绩效评估问题。在薪酬设计中需要考虑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同时还要兼顾如何激励员工。企业的运营过程主要顾忌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不能吝音于员工的报酬,但是薪酬应当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

四、总结

经济与资源管理第9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最珍贵、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管理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人力资源管理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提升到战略高度,也就是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使其与企业的战略吻合,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持。在过去的普遍认识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认为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现在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证明了它的自身价值。绩效管理、人员配置、薪酬制度、培训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实际上都是投资,它们不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而且影响着员工在向顾客提供认为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能力。通过对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与积极性以及雇用与培训的成本所起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人力资源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不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而且是持续可发展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总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从最近几年的就业需求来看,企业需求最多的专业人才有销售、计算机、财会、管理、文秘、建筑、广告、新闻等方面人才,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最为迫切需要的。这一现象说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与开发正成为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富将更多的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即智力资本的积累,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是由那些掌握并应用知识的员工创造的。第二,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人力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资本,是一种资本化的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它体现为人的技能、知识、经验、资历与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素质和能力。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获得的,所以,也可以说人力资本是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第三,薪金报酬可以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产生的绩效和组织创造的实际价值作为报酬的标准,相比以往,这种薪酬方式中基本工资占总收入的比例减少,各种奖励性报酬占总收入的比例增大,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把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业绩相关联,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第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正以极高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的形态和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促成了操作的创新,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好的应用,如网上招聘管理、考勤管理、在线评估、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应用。人力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使得企业,特别是有许多分支机构企业的数据信息收集变得简单而有序。通过在线统计分析,企业能及时掌握所有员工的各项信息,如人员构成、人员数量、员工个人情况、福利成本、工资成本、教育支出、员工离职率、职位需求等等。第五,高新科技人才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未来国际竞争的本质将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领先的知识和高端的人才,是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

目前,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看,其整体水平与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框架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产业和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一产业需要的是高新技术人才,而中国人口尽管占世界人口的22%,人力资源丰富,但总体素质不高。当前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竞争,是人素质的较量,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委托与模糊不清。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劳动表现为组织和个人的契约关系;组织和个人的风险、责任完全各自承担。然而在很多企业中,总裁或总经理既是委托人又是人,比如,母公司的副总经理或副总裁同时担任子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这时就必须对相关人员的权限予以合理、有效的设定。否则,企业的董事会职能将失效,委托与的关系模糊不清。

3.人才问题突出。所谓人才,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决定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需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去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去赢得人才的满意和忠诚。而我国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充满着人情管理和情绪管理,职业经理人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企业在招聘职业经理人时,往往将被录用的经理人看作自己人,而当职业经理人跳槽、离职时则被看作敌人;另一方面,许多职业经理人跳槽时往往也不遵循“竞业禁止”原则,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跳槽后如果泄露原雇主企业10%的核心机密,原雇主企业可能就会倒闭。

4.大部分企业仍然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企业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运行的不到百分之十,九成以上的企业仍实行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我国企业现状来看,百分九十的企业仍没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问题。

四、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