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30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导入;反思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人生起跑点。在音乐课堂中需要讲究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小学音乐课堂,做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加重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合理的创建特色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作为怀文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创设特色小学音乐课堂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创设愉快学习环境,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不容否认,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新时期,作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积极创设愉快学习环境,营造欢快学习氛围。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对于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带入情境。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构思、韵味及其含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和境界,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欣赏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作品的实际内容,在教学前,让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本人的理解,构思表演动作,再现作品情景。教师也可课前根据作品内容配好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放音乐,这样一来,更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表现状态和教学氛围,既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又让学生获得了教学带来的快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领略情境。教学生活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可以根据课程作品的需要和实际条件创设生活情景,有选择性地创设生活情境,以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意义。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2.重视课堂导入,从一开始吸引学生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时期,我们要重视课堂导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情境导入法、对比导入法、以及谜语导入法。这些方法都是依照小学生的特性准备的,完全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情境导入法,音乐是视听艺术,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在情境的诱导下产生无限的能量。通过情境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对比导入法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正反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都有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的平等权利。"导入新课时,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新课兴趣。谜语导入法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源。"课堂伊始,让学生猜猜生动形象的谜语,能极大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谜语导入法最人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唱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其实,课堂导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并加大投入,从而构建优质课堂。

3.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优质的课堂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经常反思,不断地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前进。当一堂音乐课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教师的教后反思。教师对反思结果若能及时处理,对教学效益的提高将十分有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思。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在语言组织水平或音乐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若能进行自主训练,就一定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提升。平时生活中,我么总会被假象蒙蔽,而实施了反思性教学后,才发现教学中漏洞百出。反思性教学改变了原来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弊端,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反思自身的缺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怕失败,要敢于面对,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会改正,每天都在进步,最终定会构建优质的小学音乐课堂。

4.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2篇

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孕育着新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决定了老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上有好的发挥,如果课前的工作没做好,那么就不能保证你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所以,我认为要打造魅力高效特色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备好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教材。

我们要树立音乐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拓展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

2、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

3、备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魅力高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只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课堂。

二、发挥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磁石般吸引学生,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或用富有童趣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段学生,使他们在充满好奇的课堂中能做到静心聆听,也能使自己去品味、想象。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如欣赏《大海摇篮》,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蓝蓝的海水,静静的沙滩,海滨是我童年的摇篮,浪花吻过我天真的笑脸,螺号拨动我快乐的心弦......

三、发挥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能力较低的孩子,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加各类音乐活动。

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

在课堂中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你是好样的!""加油哦!"等话语,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激发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方法新奇多样、灵活多变,在音乐课堂中以"趣"贯穿始终,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

教学方法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实效性。比如说在音乐课中运用以下手段:

(一)跳一跳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

(二)画一画

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三)敲一敲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五、课后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使我对课后反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陶行知先生孜孜不倦的"四问"精神引领着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堂课结束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3篇

关键词:高师;民间音乐;特色课程;开发

特色课程是在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最能体现自己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校本课程。在地方高校,特色课程对学校办学思想的彰显,创新教学强项的显露,学校形象的塑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富于创新精神、有一定个人专业特色的音乐人才,而地方民间音乐课程的建设则是不少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特色教育的重要体现。

一、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开发价值

本土民间音乐文化课程是地方高校根据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的适应学生发展并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发展的课程。该课程通过展现本地区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通过了解当地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事象,学习其中丰富的民间艺术与人文知识,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事业。

(一)地方民间音乐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拓展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中小学师资的主要培养基地,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是围绕基础艺术教育的要求而展开的。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的民间音乐,是历史上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流传的乡土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根基,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成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措施。教育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根据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的策略,许多中小学把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与课本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各地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当地民间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在课堂中引进地方民间文化的学习内容,最能为生活在这一地域生态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喜爱与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艺术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更加精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的知识内涵,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地方民间音乐的引入不仅取得了课堂教学的显著成效,同时也能唤醒社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中小学成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地方民间艺术拓展,也给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方民间音乐是高师音乐教育宝贵的课程资源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上多种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我们在接纳、吸收各国多元文化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多年来一直沿袭着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中心,辅以部分民族音乐课程的专业体系。现行高师民族民间音乐教材考虑到面向全国的适用性,一般也只是介绍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我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各地生态环境差别很大,传统民间艺术多种多样。各地所拥有的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艺术价值,是组成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与源头。民间音乐文化与当地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紧密相联,水融,更凸显其鲜活生动的地域艺术特性,不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高师音乐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与地方的特性音乐文化结合起来,是地方高师音乐学生完整的民族音乐知识结构构建的需要。因此,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设有特色的本土民间音乐课程,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了解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他们走上教育岗位后,也同样能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地方的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与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的舞台上,展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演绎。

(三)研究本土民间音乐,推动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向前发展

地方高校建立在一定区域内,承担着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合格人才的任务。地方高校应以地方经济和地域文化为依托,把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开发与利用,积极支持地方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各地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各种现代强势文化的侵入,民族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民间音乐正逐渐萎缩,甚至濒临消失。如何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传承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是地方政府部门及全社会都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高校拥有庞大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深入了解和学习地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研究及传承工作,帮助地方政府保护本土民族文化,重建地方文化生态,利用本地音乐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课程目标定位后,乡土音乐资源的收集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构建、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等,是民间音乐特色课程开发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 根据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制定合理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紧紧地依附和融合在各种社会民俗活动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事象。高师开发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课程,首先应对所在地域各种民间民俗活动中的音乐文化现象、音乐文化形态、音乐文化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普查,深入了解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分布状态,为特色课程的建设尊定丰足的课程资源基础。然后在庞大的资源库中撷取有一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形式相对稳定,曲调广为流传,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为课程教学内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特色课程与普通课程比较有着不同的特殊性,它的课程资源主要在民间,它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体验,它的实施特点是情景性与灵活性,因此,要根据“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资源为本”的原则,确定特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教学方案,把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起来,组织课程教学的实施。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许多教学实践的内容要围绕着当地的民俗活动展开,所以,应采取弹性的、灵活的教学安排,将校本研修与社会实践有机整合起来,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三) 采取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实行重在过程的课程评价方式

原创性、地域性、群众性、通俗性是民间艺术的特质,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地方历史的发展,满足着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高师的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课程,除了鲜活的、散发出泥土芳香的课程内容以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零距离地接触民间音乐是课程的教学特色,因此,在对地方的音乐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应对民间音乐活动比较活跃的村寨及民间艺人、山歌能手重点调查并建立档案。在条件比较成熟,联系比较密切的民间音乐发生地建立若干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到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当地各种节庆的民间民俗活动;或把民间艺人、山歌能手请到学校,让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登上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民间音乐的感人魅力,使他们重新认识乡土音乐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乡土民间艺术文化的民族感情。

教学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态的把握和价值判断,是涉及对人的受教育行为的衡量评估。地方音乐文化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了解、学习和感受,因此其教育评价应是形成的而非终结的,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互动的而非单向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要把学生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参与表现、研究态度及学习成果作为课程考评的主要依据,让学生不但了解地方民间音乐,同时也能初步掌握民间音乐的表现方法,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感情。经常性地举行教学实践汇报演出,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民间音乐的表现平台。通过课程的学习,把学生焕发出来的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引导到科研层面上来,把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他们热心研究的课题,使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课程作为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课程,是学科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尝试,是高师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适应社会文化发展优秀音乐人才的需要。随着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民族文化审美观念的不断加强,将会证实地方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地方音乐文化特色课程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提高,从而使地方高师的音乐教育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更加适合时代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方涛 音乐教育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6:(6)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4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网络环境;比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138-02

有很多朋友没有听过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但大家都看过《猫和老鼠》,如果把《蓝色狂想曲》通过网络或者计算机播放一遍,也许会激动地跳起来大叫:《猫和老鼠》!这就中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是音乐对人的启示教育结果,是网络和计算机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网络和计算机赋予的一个音乐教学平台。

但是,并不是说《猫和老鼠》的音乐就是《蓝色狂想曲》,这两者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它们同时代表了美国的音乐文化,都出自相同的文化脉络,这个脉络的载体就是爵士乐!

1 由爵士乐《蓝色狂想曲》想到的音乐教育理念

在美国的音乐文化中,爵士乐是出现的最早的最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美国是移民国家,爵士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性,比如美国乡村音乐、黑人音乐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或许对《蓝色狂想曲》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是蓝色的而不是其他颜色的?蓝色代表了什么意思?是这样的:蓝色又叫蓝调,英文名是布鲁斯(Blues),也是美国音乐的一种。笔者把它理解为类似中国山歌的一种歌唱形式。蓝调的音乐特点是对唱性(一呼一应)、即兴性、民族性等。蓝调最大的音乐特点是乐曲开始的时候给人一种紧张、无助、哭诉的感觉,而后便是安慰、舒解求助的人。就像民族山歌中的一唱一和。格什温之所以把“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爵士乐定名为《蓝色狂想曲》,笔者想他更多的是运用了蓝调的创作手法。

《蓝色狂想曲》既是爵士乐又融合了蓝调的创作手法,那么蓝调和爵士乐究竟有何区别?《蓝色狂想曲》有何特点?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爵士乐和蓝调都是黑人音乐,由于其受众范围的不同而导致了音乐风格的不同。因为在爵士乐和蓝调的范围内也是可以分出好多门类的,从总体上来说,爵士乐和蓝调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特点。但是爵士乐还是融合了蓝调的诸多因素,而使其有更多的包容性。所以,《蓝色狂想曲》是爵士乐而不是蓝调就可以理解了。

爵士乐的音乐特点什么呢?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音阶、在章法规定范围内的即兴演奏,构成了爵士乐的最大的音乐特点。《蓝色狂想曲》因为有了爵士乐的特点,又运用了蓝调的创作手法,因而使其受到了美国人民广泛的欢迎。

《蓝色狂想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与交响乐队的合作使这首作品突破了爵士乐只能在酒吧中演奏的历史,它使得爵士乐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爵士乐与交响乐队的有机结合是格什温的对全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

《蓝色狂想曲》有选择地为《猫和老鼠》配乐,使这首名曲不仅是美国人民家喻户晓,更使全世界人民都熟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说《蓝色狂想曲》代表了美国的音乐文化一点儿也不为过,足可见这首曲子的民族性、轰动性和伟大性!也正是这种意境与思想的影响,使得音乐的教学效果,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轰动效应,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音乐的本身没有国界,但音乐教学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内涵之一,这就是要通过音乐的教学,加强对中小学的思想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并为音乐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通过挖掘本国家音乐的内涵,借鉴与开发本国音乐文化,无疑会增强素质教育的范围,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2 网络与计算机多媒体音乐教学中的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最早出现在学科教学中的对比教学,它是以一种方法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两种以上的观点或者实验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或者说唱,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出现或者比较,影响或者教育学生从中学到什么,领悟什么,受到启发与教育,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音乐中的比较教育就是通过不同的音乐体裁、音乐节奏,或者不同人对同一音乐的表演,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享受,对音乐内在教育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学生认识人生,增强健全人格,积极投身到音乐的学习与创作中去。

例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时常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不同演唱人员对同一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欣赏,带着意境去学习,带着对人生的向往学唱,其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

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音乐的比较教育,并通过音乐的比较教育,实现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呢?

一是同一首歌曲,用网络和计算机,通过背景音乐与清唱进行播放,让学生反复演唱的同时,体会其内在的不同,领悟由音乐带来的美感与对生活的向往。学生通过比较的学习,不仅对音乐的音符做到了掌握,而且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比较学习,获取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加深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是不同的歌曲,在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同时反复播放,通过演唱与听唱,感知音乐的魅力,感知音乐环境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比较现代音乐在生活、社会中的作用,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推进音乐教学改革。例如,配以画面和动感效果的电视音乐,从各个角度赋予音乐以美的效果,学生边看边演唱,边进行分析与探索,就将音乐中的教育内涵深深引伸出来,达到普通课堂所没有的教学效果。

三是开展音乐网络演唱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大胆引入网络教室中网络音乐的教学内容,将网络音乐与教材内容相对应,将网络音乐与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相融合,立体式赋予音乐教学以新的平台。中学生由此受到教育与影响,使校园音乐替代了流行音乐,国歌替代了其他电视音乐,校歌替代了热闹歌曲,形成了人人热爱歌唱、人人唱好歌的热潮。

四是经常性开展歌曲联唱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联唱,体验比较教育的内涵,学习比较音乐的作用和重要性。音乐比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比较,它的特点明显,方法有效,显而易见,学生喜欢。

五是深入开展音乐比赛或者会唱活动,通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擂台比赛,净化音乐比较教育的环境,优化音乐比较教育的内涵,倡导比较教育的形式。同一首歌曲,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演唱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而反应出来的教学效果与教育意义也根本不同。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5篇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如果仅仅设置成音乐歌唱课程或者欣赏课程,那么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创设游戏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愉快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妈妈的歌”这一单元音乐知识时,教师结合《摇篮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游子吟》等歌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个人演唱、小组合唱、师生互动演唱等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歌唱表演,再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开展学生自主音乐表演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有感情地实施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合作与互助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音乐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歌唱和表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地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6篇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舞曲节奏,古典吉他都能演奏,分解和弦的种类无计其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扫弦更具有舞蹈性,通过消音所制造的节奏效果具有鲜明的个性,技巧性强,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二、古典吉他如歌的旋律

古典吉他宽广的音城,不同音区的音色,在和声织体的伴奏下流淌出动人的旋律,《爱的罗曼斯》通过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浪漫抒情的主旋律在高声部,分解和弦在中声部,简捷的低声部音型,使许多青少年从此爱上古典吉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为课堂开展古典吉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古典吉他完善的和声体系

吉他是和声性弹拔乐器,能演奏多声部音乐,能完成各种和弦的演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化和弦的原位,转位,都可以在吉他把位上弹出,有助于学生和声听觉的训练,为歌唱伴奏提供了丰富的和弦选择。

四、古典吉他多样的形式

古典吉他可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协奏。还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吉他强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扎实的演奏基础,学校可成立吉他小组,以各种形式,繁荣校园生活,举办古典吉他比赛及音乐会,推动古典吉他的发展、培养、挖掘青少年古典吉他音乐人才。

五、古典吉他音色的变化

古典吉他在演奏时,右手手指拔弦位置的改变,音色将发生变化,例如:右手手指拔指板和音孔衔接处,可发出木管音色,再向上方可发出弦乐音色,在音孔1/3处可发出清晰结实的弹拔乐音色,在琴码附近可发出铜管音色。吉他拔弦奏法用PIZZ表示,产生扪音的音色。在四、五、七、十二把位的自然泛音,以及任何品位的人工泛音的音色,在琴码处用母指的掌部敲击产生的大鼓音色,在九品位五六弦交叉,产生了小鼓音色等,丰富的音色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区别,这是其它教学乐器所不具备的。

六、古典吉他规范的教学体系和作品

古典吉他作为西方传统器,经过350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今的形状和构造,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都设立了古典吉他演奏专业,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主持教学工作,教材、作品采用卡尔卡西、阿瓜多、冈萨雷斯、维拉—罗伯斯、卡雷巴洛、泰雷加、罗德里戈、索尔、朱利亚尼、托罗尼、庄村清志、山下和仁等,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吉他的教学将具有推动作用。

七、古典吉他进课堂的几点建议和草拟方案

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吉他教室将为吉他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在德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音乐教学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诗、歌、舞的统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音乐和唱游作为一种素质基础教育的手段,并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音乐人才为目的。吉他作为一种乐器更适合音乐课堂伴奏乐器和直观的教具,在德国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善于应用吉他弦与弦之间的音高和单指弹拔来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善于用吉他弹奏节奏音型,让学生即能在听觉上有分辨能力,又能在视觉的观察中熟悉节奏音型,开展节奏回声游戏,由于德国的音乐教师普遍具备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吉他乐曲中领略优美的旋律,然后又渐渐地在吉他的和声性伴奏中抒情地歌唱。同样在唱游教学基本形式的表现也处处体现了吉他的轻便易携的优越性,音乐教师始终能以身作则,积极使用吉他悦耳动听的旋律指导、启发、参与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

综观德国音乐教学各项内容,我们必然能发现吉他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吉他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摘自《吉他艺术》。

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吉他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本校的音乐教师学习吉他,为进一步的开展吉他教学做好铺垫,定期举办吉他音乐会和吉他讲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两假举办吉他训练营,吉他比赛,广泛地交流(邀请国外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使学生主动地接受音乐,让吉他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为青少年的音乐成长发挥作用,上海教委已经将吉他进课堂作为一项任务来落实。《吉他教程》已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类活动课教材。

我们中、小学的课改可将吉他进课堂作为一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革命,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入崭新的一页。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7篇

关键词:吉他;课堂教学;可行性

一、古典吉他如歌的旋律

古典吉他宽广的音城,不同音区的音色,在和声织体的伴奏下流淌出动人的旋律,《爱的罗曼斯》通过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浪漫抒情的主旋律在高声部,分解和弦在中声部,简捷的低声部音型,使许多青少年从此爱上古典吉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为课堂开展古典吉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古典吉他丰富的节奏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舞曲节奏,古典吉他都能演奏,分解和弦的种类无计其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扫弦更具有舞蹈性,通过消音所制造的节奏效果具有鲜明的个性,技巧性强,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三、古典吉他完善的和声体系

吉他是和声性弹拔乐器,能演奏多声部音乐,能完成各种和弦的演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化和弦的原位,转位,都可以在吉他把位上弹出,有助于学生和声听觉的训练,为歌唱伴奏提供了丰富的和弦选择。

四、古典吉他多样的形式

古典吉他可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协奏。还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吉他强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扎实的演奏基础,学校可成立吉他小组,以各种形式,繁荣校园生活,举办古典吉他比赛及音乐会,推动古典吉他的发展、培养、挖掘青少年古典吉他音乐人才。五、古典吉他音色的变化

古典吉他在演奏时,右手手指拔弦位置的改变,音色将发生变化,例如:右手手指拔指板和音孔衔接处,可发出木管音色,再向上方可发出弦乐音色,在音孔1/3处可发出清晰结实的弹拔乐音色,在琴码附近可发出铜管音色。吉他拔弦奏法用PIZZ表示,产生扪音的音色。在四、五、七、十二把位的自然泛音,以及任何品位的人工泛音的音色,在琴码处用母指的掌部敲击产生的大鼓音色,在九品位五六弦交叉,产生了小鼓音色等,丰富的音色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区别,这是其它教学乐器所不具备的。

六、古典吉他规范的教学体系和作品

古典吉他作为西方传统器,经过350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今的形状和构造,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都设立了古典吉他演奏专业,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主持教学工作,教材、作品采用卡尔卡西、阿瓜多、冈萨雷斯、维拉—罗伯斯、卡雷巴洛、泰雷加、罗德里戈、索尔、朱利亚尼、托罗尼、庄村清志、山下和仁等,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吉他的教学将具有推动作用。

七、古典吉他进课堂的几点建议和草拟方案

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吉他教室将为吉他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在德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音乐教学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诗、歌、舞的统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音乐和唱游作为一种素质基础教育的手段,并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音乐人才为目的。吉他作为一种乐器更适合音乐课堂伴奏乐器和直观的教具,在德国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善于应用吉他弦与弦之间的音高和单指弹拔来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善于用吉他弹奏节奏音型,让学生即能在听觉上有分辨能力,又能在视觉的观察中熟悉节奏音型,开展节奏回声游戏,由于德国的音乐教师普遍具备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吉他乐曲中领略优美的旋律,然后又渐渐地在吉他的和声性伴奏中抒情地歌唱。同样在唱游教学基本形式的表现也处处体现了吉他的轻便易携的优越性,音乐教师始终能以身作则,积极使用吉他悦耳动听的旋律指导、启发、参与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

综观德国音乐教学各项内容,我们必然能发现吉他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吉他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摘自《吉他艺术》。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汉调桄桄;传承;发展

一、汉中音乐教育专业现状

汉中音乐教育专业同其他各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一样,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国家新课标中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摇篮——本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却很难找到当地民间音乐的身影,所开设的有关介绍汉中本地民间音乐的课程少之又少。通过对目前的在校生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对本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认识,没有正视我们的本土音乐的研究和传承价值,学生往往追求主修专业的“高、深”发展,综合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科特色得不到体现,这是汉中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音乐教育专业应重视本土音乐教育

我们当代音乐工作者应该打破旧有的“学院派”的观念,建立“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尤其是身处汉中本地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将身边的民间音乐精髓好好挖掘发扬光大,以此形成自身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发展特色。

历史上,以汉中及其周边地带为主的陕南地区是中华民族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由于和邻近省区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和交往,文化艺术历经当地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发展,形成了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各类民间艺术。这些民间音乐艺术诉说着历史发展的渊源,展现着历史行进的脚步,是们生产、生活、劳动集体智慧的体现。但是,在我们整天参与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却多年来以欧洲音乐体系为重,这些音乐渐渐渗透我们的音乐生活,尤其是国内地音乐专业教育体系长期的推广传播和教育学习,新一代音乐学习者已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深层次认识,使民间音乐渐受冷落。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又受到了港台、网络音乐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热爱民间音乐的人是越来越少。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将成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将担负起传播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对民间音乐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特殊部门,应尽快承担起拯救、传承、发展民间音乐的重任,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目前,我校音乐专业对中国众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很少纳入到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就连身边活生生的民间音乐瑰宝也是缺乏研究,这是作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师生的一大遗憾。音乐专业学生,应首先学习本地区、本国、本民族的音乐遗产,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继承和发展本国音乐,继而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贡献。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十分必要。

小学音乐教学特色第9篇

关键词:三少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感受;弘扬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三少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三少民族”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其中,鄂伦春族自称“奥老浅博耶”,意为“山岭上的人们”。鄂温克族,其族名原意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达斡尔”意为“开拓者”,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三少民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三个自治旗。这三个民族都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形成了以自然界万物为美的审美意识。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导下,“三少民族”的传统音乐中,除了歌颂和赞美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和赞美英雄人物之外,大量的传统音乐是歌颂和赞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山水草木的。

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不大,对三少民族音乐更是知之甚少,培养学生学习三少民族音乐的情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如果通过学校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喜爱我们民族的音乐,甚至于在学生的心中没有建立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能够算作成功的教学吗?正因为如此,《标准》不仅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列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中。因此,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音乐教师也成为这一阵地的引领者,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

今年10月我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我参赛的教学课题就是一首鄂伦春族小唱《高高的兴安岭》,深受学生喜爱。而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新课标实施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及歌乐曲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便于了解音乐文化的主干,同时也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文化修养。但音乐世界就如一个浩瀚的海洋,要让学生对音乐艺术有个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选材必须具有有广泛性。这正如一个孩子,光粮细粮,其营养是不全面的,也会造成发育不良。要使学生对三少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以及对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就必须在音乐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

一、融合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将经过整理的三少民歌、民族歌舞及民族器乐演奏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综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引导学生在演唱三少民歌的基础上,学一些简易的民族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边歌边舞即兴发挥;或是当学生会唱歌曲后,在教室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唱、奏、舞的综合音乐活动;或是向教室外延伸课堂。例如,我在讲授鄂伦春小唱《高高的兴安岭》时,让学生欣赏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演唱的《高高的兴安岭》,为学生介绍这个合唱团的小朋友,欣赏鄂伦春人生活片断,让学生了解这个勇敢、勤劳的民族,学生学习简单的鄂伦春语为歌曲伴唱。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三少民歌的“生活性”,让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

二、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乡音乐教材中三少族特色的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鄂伦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鄂伦春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俗语说:“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感受并了解三少民族音乐、舞蹈及风土人情。在熟悉歌乐曲后,让学生进行模唱,并创设音乐情景,利用多种方式编创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

三、以实践探究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为教学方式。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比较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各类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音乐课上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课后学生反映很好,说道:“原先自己只喜欢流行歌曲,通过自己的学习,才知道原来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竟有如此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把师生采风得来的音乐作品进行挑选,适当改编,引入我们的课堂,让其既不失音乐的本土化特点又易于学生学习演唱,加快了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为学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之旅中关注三少民族音乐作了有益的尝试。

四、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多渠道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学校的音乐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校外的民族音乐活动也是传播和实践民族音乐的重要渠道。学校应积极组织师生走向社会,例如参与我们呼伦贝尔市举办的三少民族节庆、广场民俗活动,参加社会各类民歌、民族舞蹈及民乐演奏比赛等活动。利用这些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和舞台,又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感受、学习、弘扬三少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学生大大改变了过去漠视或不太接受民族音乐的状况,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民族音乐,而且对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也有了细致的了解,许多学生已经喜欢上了三少民族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民族歌舞、民族乐器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歌唱、舞蹈、演奏等综合能力得到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民族情感得到培养。使爱祖国的情感从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中萌发并得到升华,进一步产生了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