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13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1篇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一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认为中国共产党在95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值得借鉴。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触动最深的是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关键词。关于中华民族近代历经的苦难,习近平总书记以前讲过,这次再次提到,并强调回顾历史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是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更应做好当下。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波澜壮阔;95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到百年间,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系统、全面,既有对过去走过路程的回顾,也有对当下形势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过去的95年里,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但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持续发展繁荣。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非常振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克服近现代以来的重重困难,实现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国家,并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数亿民众脱贫。

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正是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新的辉煌,必须从过去吸取经验、找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分别从坚持指导思想、坚定崇高理想、坚持四个自信等8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记历史,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表明中国共产党仍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通过不断努力,引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表示。

坚持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成立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面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再次吹响了集结号,世界由此看到了中国和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在其领导下,中国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代,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至少温饱的生活。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中国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并阐述了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将更加有信心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立足中国,也面向世界,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光辉历程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增强了国家繁荣发展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并进一步揭示了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津巴布韦津中青年论坛主席布莱恩姆杜米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指明路线,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拥有成熟、完备的后备力量是所有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主持召开团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牢牢把握时展趋势,回答了党的建设和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讲话充分肯定了青年在党的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对亿万青年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是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引,必将激励广大青年进一步焕发创新创业创优热情,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会议指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实际行动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要充分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又要深刻理解党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重要启示,对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做到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跟随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既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关键作用,又要深刻认识科学理论的决定性作用,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既要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又要珍惜当下、继往开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既要牢固树立 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又要切实增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责任感、使命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永远保持与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共青团永远保持生机活力;既要时刻铭记党对广大青年的重视关怀,又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肩负的光荣使命,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抓好学习宣传。把学习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结合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主题团日活动等工作载体,发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团属新闻媒体阵地,创新运用网络文化产品,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习。团中央直属机关要带头组织好学习贯彻工作,抓好讲党课、专题讨论、系列培训、征文演讲、学习交流等活动载体。注重突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精髓和重要要求,引导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始终不渝地跟党继续前进。要把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把强化党的领导、重视党的建设体现到、落实在团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扎实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工作。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严格遵照已经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一项一项盯紧抓实重点改革举措,努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要组织动员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用七一重要讲话描绘的奋斗目标和美好蓝图激励青年,广泛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把个人梦想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2篇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石景山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这次代表大会,是青年人的盛会。本次大会总结了石景山区共青团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了石景山区共青团十二届委员会成员。在此,我代表区四套班子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全体委员表示良好的祝愿!向出会的各位代表和全区广大的团员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后,我们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共青团事业是一项青春的事业、光荣的事业,也是充满激情和魅力的事业。今年以来,就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的讲话,一次是6月20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的这两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语重心长,为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委相信,本次团代表大会以后,在团区委的领导下,各级团组织一定能够坚定理想、凝心聚力,始终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正确方向;一定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深化全面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一定能够立足现实、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水平;一定能够夯实基础、创新思路,切实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共青团事业如何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建功立业,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刚到石景山区工作时间不长,情况还不够熟悉,借此机会想跟大家交换一些想法和意见。具体讲,想给大家提出六点希望:

一、希望各级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力军

党的十强调,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能不能真正确立起来,对于我们未来的事业关系重大。

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纵向研究,也需要横向比较。这个问题不仅从纵向研究来看,讲过,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六个时间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六个阶段,应该讲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包含着重大成就,也包含着重大挫折和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世界公认,我们的制度好不好已经得到了事实上的证明。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们解决了六亿人的温饱问题,使我们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与失败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依据。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作横向比较。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国际社会也有一些国家经历了从共产党执政到其他党派执政的重大变化,以至于产生出了一党制好还是两党制好、多党制好等等一系列思想观点的碰撞。我想,体制和道路的选择,最关键的还是看解决本国发展进步问题的能力与成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20__年出国考察时的一些感受。当时,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路线进行考察,包括俄罗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三个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政权更替的过程。通过这次考察,我有两点体会:第一点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执政的,是自己打倒了自己,是他们自身的消极腐败而自毁长城,被人们抛弃;第二点是这些国家在政权更换以后,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普遍的民主自由。现在西方社会搞多党制,那是他们的历史、经济、文化因素决定的,但大家也能看到暴露出的很多问题,例如选举的黑幕、各党之间互相丑化,甚至有些国家的政党为了选举成功还采用一些手段绑架民意,等等。因此,并不是说多党制就那么好、那么完美。到美国访问时,面对美国人谈到的体制问题、民主问题、人权问题,他回答了一句话,讲得非常精辟,他说:“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的情况看,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把西方的那一套拿到中国来肯定是不行的。

十多年前有一本丛书——《中国20__年》,描述的是我们国家到20__年是什么样子,描述得很好,但是事实上,到20__年的时候远远地超过了所描述的情景。按照十规划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的时候,一定比我们的预期更好。那个时候,“中国梦”的实现程度一定会让我们为之鼓舞,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到这一天。因此,我们的团员青年在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进行历史的深入思考,真正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力军。

二、希望各级团组织争做继承光荣传统的生力军

在讲话中提出,希望团员青年尤其是希望团干部真正成为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他希望团组织和广大团员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我想,只有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才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作风基础。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身处的北京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59年的建城史和860年的建都史。北京城为什么能够成为至今仍然充满青春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中华文化,就产生不了北京城。再比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引领世界几千年,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西方的文化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逐渐占领了上风,以至于在一定范围成为了世界社会的主流。有专家学者预言,包括季羡林老先生也讲过,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还是东方文化、中华文化,因为它最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我国道家思想的开山鼻祖老子的一本“道德经”,才五千多字。现在美国人对他怎么看?美国时代周刊在前几年搞过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作家的评选,老子排名第一位。还有我们的儒学圣祖孔子,他开创的儒学影响了人类几千年,全世界有几位思想大师的影响力有如此久远、广泛而深刻?因此,我们的现代文明也是在我们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好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更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光荣传统。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两个务必”、“三大作风”、“三大法宝”,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如果说现在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还有一些的意见的话,那都是因为我们的这些光荣传统继承得不够好。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们在实践中用心铸就的、用血铸就的、用伟大精神铸就的。任何事物,无论自然界的还是社会领域的,都有它的基因。所谓基因,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我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基因和我们存在、发展、壮大、胜利的依据,就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比如,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取决于是否有群众的观念和群众的立场。没有这样的观念和立场,走不出群众的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好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

三、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努力学习的生力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是个总的动员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历史新阶段,确实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学习。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的学习、摸规律,还是对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理解,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从我们石景山区看,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活跃在全区各条战线的最有活力的青年,我希望大家成为努力学习的生力军。

四、希望各级团组织争做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青年人学识较高、充满激情、思想活跃,我们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在各单位的改革开放中积极地建言献策,冲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北京团的座谈当中,讲到了他的感受和期待。他说,回顾过去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直面现实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众多的问题和责任,他每天都是半夜1点钟以后才能休息,常常是带着思绪入睡。他号召和期待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实现十确定的目标要“冲”起来。今天在这里,我也提出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为了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伟大目标,为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各级团组织都要“冲”起来,不仅要尽职尽责,更要积极努力地去奋斗、用心地去奋斗。在座的各位学识比较高、学历也比较高,如何从学校刚毕业不久的青年人实现在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重大转折,关键是要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好自身重大的人生转折。

五、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围绕中心推动发展的生力军

到石景山区以后,我认真学习了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荣华书记的讲话,认真学习了区人代会的报告和林茂区长的讲话。可以说,未来石景山区的转型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加倍努力,把北京西部这个重大的新的战略增长极规划建设好。我们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要在这个过程中做生力军,冲在前面,建功立业。

六、希望各级团组织成为凝聚正能量的生力军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3篇

坚持“两导”——青联工作之魂,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的主导。

我国青联成立有40多年了。其间,全国青联更替7届,青联章程几经改动,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未改。青联章程开篇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共青团为核心的我国青年的联合团体。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国的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领导,在青年联合团体中坚持以共青团为核心的主导,是历史之选择、实践之经验、大家之共识。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坚持共青团在青联工作中的主导,也是事关青联工作之魂的要义。在我国,由于各社会团体的历史状况不一、组织规模相殊、社会功能有别,在社会生活中各团体实际承担的责任、义务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共青团由于其历史悠久、组织设置的严密性和广泛性、组织性质的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了共青团在我国青年运动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决定了共青团在青联工作中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在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上共青团确实发挥了核心作用,在现阶段依然承担着这一社会角色。因此,在青联工作中坚持共青团的主导地位,反映了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与现状,并将有利于我们在青联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有助于我们妥善处理共青团与青联的关系。当然,在青联工作中坚持共青团为主导,不是以共青团包办或干预其他会员团体的工作,而是以共青团的主导影响,积极调动、发挥、协调其他会员团体的特色功能,形成联合团体的总体合力。也就是说,在青联这一联合团体中,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团的主导,否则“无魂体僵,无向行乱”;又要注意联合功能,认识到“联则增,合则兴”的道理,巩固联合,增进团结,共同为完成青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荣使命而奋斗。

加强“两团”——青联工作之本,必须广泛团结青联委员,团结广大青年群众。

青联重在一个“联”字,“联”反映了青联的基本特点,择其要而言有三:其一、概括了青联在组织形式上为联合团体,是我国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其二、指出了青联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是“联营”,由于青联组织设置的局限,在社会活动中大多应配合党政“联营”,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联营”,上下级青年共同携手“联营”;其三、明确了青联的基本任务是“联人”,即联系和团结海内外各族各界青年。青联的“联人”任务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团结各级青联委员。青联委员是各族各界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在青年中有影响、有威望,在本职岗位上有成就、有贡献,在社会活动中有能力、有作为。因此,他们既是青联工作客体意义上的第一层面对象,又是青联工作主体意义上的第一层面的依靠力量。当然,我们要广泛团结青联委员,又不止于团结青联委员,还要通过青联委员实行第二层面的团结——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族各界青年。这样,才能担负起青联的“大团结”的任务。有了各级青联委员的热心参与和广大青年的支持,我们的青联工作就有了发展之源、建树之本、兴业之基础。

把握“两为”——青联工作方向,必须努力为青年服务、为社会服务。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4篇

同志们:

参加为期三天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读书班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通过一系列思想理论学习,我深深感悟到党的宗旨是党对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些质朴的话语无一不体现我们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践行党的宗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生存发展,实现政治目标,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心系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颁布《井冈山土地法》,解决了农民千年以来的土地分配不公问题,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党执政后,新中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今天,党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更加显著。历史证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无论时代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如同鱼离了水、树断了根,将会因失去力量的源泉而招致失败。

践行党的宗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取向。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群众”二字出现了43处,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是始终不渝的价值取向。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醒全党上下,要永远牢记“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我们党来自人民,从历史中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准确把握“我现在在哪里” ——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没有变,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从而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这些思想都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必须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5篇

“团先于党而诞生”观点的由来

这个观点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党纪念日后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人不曾明确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的问题。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抗日战争研究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他在讲演的开头部分说:“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问题。当时在延安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只有和董必武,他们回忆中共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日期,又加上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他们这样确定党的诞生日,说明他们共同认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党诞生的标志。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沿用了的说法,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由于这个文件的,党的诞生纪念日就被确定下来。此后,便以每年的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并且以中共一大召开的1921年作为党成立的起始年份。

在中共中央明确党的诞生纪念日的时候,由于在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中已经没有了共青团组织,所以没有涉及团的诞生日问题。这是因为在1936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把青年团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群众组织,所以这时原来的共青团已经变成了青年救国会。但是,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一直持续发展,所以记述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历史的文章和资料始终在各个抗日根据地流传。这些文章和资料必然会涉及中国青年团组织发展的历史,并且都是从1920年8月中国青年团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开始的,甚至许多文章和资料就直接明确说青年团是在1920年诞生的。这样一来,就似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团是1920年诞生的,而党是1921年诞生的。在当时那种面临艰巨复杂形势的战争条件下,人们不会去深究党的诞生的标志是第一次党代会,而团的诞生标志是早期组织成立日这个标志事物的差异,所以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认识。

由于这样一个原因,也是在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中就出现了如下的表述:“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以前及大革命初期,的确发生了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团比党成立为早,和当时党尚属薄弱的原故。”又过了将近8年,在1949年4月12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作政治报告时,又沿用了这个说法,两次说到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话。他先说的是:“1920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它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隔了几句话又说的是:“但由于青年团先于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大革命末期,青年团在反对陈独秀机会主义斗争中产生出的对党不够尊重,形成了青年团的先锋主义的第二党倾向。”由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后,要传达、学习和贯彻任弼时的这个政治报告的精神,所以使得“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观点在许多老同志、老团干的心目中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团先于党而诞生”观点的依据颇为牵强

通过上面的情况说明,“团先于党”的观点形成事出有因,并非没有依据。但是这个观点依然是不确切的,因为它的依据颇为牵强,没有准确地反映党和团组织创建的历史。如果全面考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团创立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党和团的组织都经历了一个由早期组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现有的历史资料反映,中国第一个青年团的早期组织是在1920年8月22日于上海建立的,这个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委托本组织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出面发起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使青年团组织成为“中共的后备军,或可说是共产主义的预备学校”。俞秀松在1930年1月1日写的自传中说:“1920年春,我们曾想成立中国共产党,但在第一次会议上我们之间未达成一致意见。这第一次努力没有成功。过了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会议上,我们宣布我们党的存在(当然,我们党正式存在是在1921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的事情)并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书记。他被委派负责在四个大城市(上海除外)成立我们的组织。我作为上海的领导成员之一,实际上是一个人承担了上海的全部工作。根据党的委派,我组织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现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人夜校和俱乐部。”这些资料充分说明是党的早期组织领导和组织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为这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陈独秀又函约一些地方的共产主义者建党建团,所以在1920年秋冬和1921年初,在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这些青年团的早期组织或者是由当地的中共早期组织领导和发起建立的,或者是由党的早期组织派人组织建立的,因此在个别地方确实出现了先有了团的早期组织,而没有建立党的早期组织现象,但是这也不能作为团先于党建立的依据。因为从总体上看,在全国的范围内是先有党后有团,个别地方先有团后建党是限于历史条件的特例,不能以偏概全。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因,许多老一辈革命者是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入团,在中共一大召开后入党,这也是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结果,也不能作为“团先于党而诞生”的依据。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党和团作为从民间产生的全国性的政治组织,不可能一蹴而就,说成立就能成立,总是要经过一个由早期组织到正式组织的发展过程。现在,关于党的这个发展过程已经得到社会公认,也就是党的一大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标志。但是团的这个发展过程,因为有“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说法,就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因为如果按照“团先于党而诞生”的观点,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成立就表明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团就没有从早期组织到正式建立的发展过程。但是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党正式成立是以中共一大召开为标志,而团却以早期组织成立为标志?从党和团建立的历史来看,党由早期组织到正式组织的转化是平稳顺利的,而团的这个发展过程则显得曲折和复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有如下明确记载:1920年8月以后各地建立的团的早期组织,“只不过是带有社会主义的倾向,并没有确定了哪一派社会主义。所以分子就很复杂:马克思主义者也有,无政府主义者也有,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也有,工团主义者也有,莫名其妙的也有。因为分子如此复杂,所以凡遇见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各人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或意见,就不能一致,常常彼此互相冲突。在这种状态下面,团体规律和团体训练,就不能实行。团体的精神,当然非常不振。到1921年5月,看看实在办不下去了,就只得宣告暂时解散!”同一文件后面又说:“可是团体虽已解散,而其中一部分有革命精神的分子,却总是试图恢复的。刚巧张椿年同志那时从俄国回来,受了国际少年共产党的命令,要在中国组织少年共产党。拿这事情与一部分老团员商议。商议的结果,大众都以为不如将社会主义青年团恢复,内容加以整顿。于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就于1921年11月正式恢复。首先恢复的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各处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恢复了。”对于青年团的这段历史,虽然部分当事人后来不同意“解散”的说法,使用了“无形停顿”这个词,但是团的早期组织曾经一度停止活动毕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1920年8月以后成立的团的早期组织和恢复后的团组织在思想信仰、组成人员乃至性质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青年团早期组织的这个从“停顿”到恢复的过程中,1921年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1921年11月由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署名签发的《中共中央局通告》明白无误地写道:“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事情很显然,如果面对青年团的这段发展历史,还说青年团是先于党成立的,未免显得有些牵强和缺乏历史依据。

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中国青年团

一个全国性组织的建立需要有统一的章程和正式建立的中央领导机关,应该是惯例和常识。而在1921年11月以前,全国性组织正式建立必备的这两个基本条件青年团并不具备。

首先看章程。1920年8月以后建立的青年团早期组织都是各地各自制定章程,这一点很多历史资料都有记载,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1922年5月团一大通过的团章附则第三十四条明确提出:“本章程由本团第一次全国大会议决,自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日起发生效力;从前各处青年团的章程,一律取消。”这也是在团一大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团的章程的有力旁证。

其次看中央领导机关。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只是地方性组织,所以在刚建立时不可能设全国性的领导机关。由于这个原因,中共党史出版社在2006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作了如下的记载:“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在当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也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进青年中发展团员。同年11月成立了团的临时中央局,俞秀松为书记。”也就是说在上海团的早期组织成立将近三个月后,建立了全国团的临时领导机构。在这里且不分析临时机构与正式机构的差异,就是这个临时机构是否存在还需要商榷。因为按这个大事记的记载,俞秀松曾担任这个临时中央局的书记,但是俞秀松在1921年7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却根本没有提及这件事。他在报告中是这样说的:“本年4月初建立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遂将在上海发起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移交与它。这个委员会应当进行改组,以承担更加系统的工作。”从这些叙述可知,在上海建立临时中央机构的时间是1921年3月或4月,而不是1920年11月。俞秀松是这件事情的当事人,而且被说成是团临时中央局书记,如果在1920年11月真的建立了这个团临时中央局,他不会不在这个报告中提起,也不可能说在1921年3月(或4月初)才在上海建立了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因此,关于在1920年11月建立团临时中央局的记载存有疑问。更何况在1920年11月全国完成团早期组织建立的城市也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设立团临时中央局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大。

那么,再看1921年3月或4月初的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如果我们联系上文引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文件所说的在1921年5月,青年团就解散了,那么这个临时中央委员会的存在与否也就值得怀疑了。俞秀松是1921年3月29日离开上海赴北京,然后取道长春、哈尔滨后出境赴苏俄莫斯科出席青年共产国际二大。在当时那种通讯联系的条件下,他能了解的情况应该只能是1921年3月以前的事情,所以他的这个报告不可能谈到他离开上海后的情况,所以也就不能把他的这个报告作为在1921年3月以后是否建立了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依据。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注意俞秀松在这个报告的最后说的一段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不久,还不够集中。鉴于这种情况,团近期的任务是建立紧密团结的中央领导机构,以集中全团领导和监督团的活动,研究一些问题并向地方支部发出指示。”这说明就是俞秀松也认为经过全体团员选举产生的机构才是“紧密团结的中央领导机构”,只有这样的机构才能“集中全团领导和监督团的活动”,这也就是说俞秀松在当时也认为青年团的建立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

此外,还有人依据俞秀松的这个报告,认为在1921年1月中国青年团组织就建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观点来源于下面一段话:“至于说到团的机构,那么上海青年团最初只有一个四人组成的主席团共同领导团的全部工作。今年1月,团员人数增加了,就建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八个处组成,即秘书处、教育处、组织处、调查处、编辑处、宣传处、联络处和图书处。每个团员都在一个处担任工作。其他地方也进行了这样的改组。”在这段话中,俞秀松虽然使用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名词,但是只要经过认真分析真正读懂这段话,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俞秀松所说的在1921年1月建立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只是上海团组织的领导机构,而并非全国团组织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否则就无法理解“每个团员都在一个处担任工作”和“其他地方也进行了这样的改组”这两句话。因为作为全国的中央领导机构不可能是每个团员都在一个处担任工作,除非在当时“每个团员”都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而“其他地方也进行了这样的改组”说明其他地方也建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那么这样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能是全国团组织的领导机构吗?以上的引文是引自俄文本的翻译件,下面引用一个英文本的翻译件将有助于准确地理解这段话。根据英文本翻译的这段话是这样的:“至于青年团的组织,原先在上海青年团仅有一个常委会,由4人组成,他们主持青年团的整个工作。至今年1月,增加了常委,并成立了执行委员会。此委员会由下列部门组成:书记(秘书)、教育、组织、调研、编辑、宣传,并有一名联络员和一个图书处。青年团的每个会员必须在这些部门的一个部门工作。在其他地区也发生这样的改组。”两段译文比较一下,就可以说明认为这个“中央执行委员会”只是上海团组织的领导机构并非是曲解和杜撰。另外,关于在1921年1月青年团没有建立全国领导机构一事,还有旁证。1921年3月16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给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信中写道:“我们于3月16日召集了一个特别会议,并决定派代表出席这个会议,但是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中国青年社会主义者的总会,所以我们的代表只有发言权无表决权。”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在1921年3月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一个中国青年社会主义者的总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在1921年4月以前,中国的青年团早期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而在4月初准备建立的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也必然会随着团的“解散”而消失。因此,应该说从1920年8月第一个青年团早期组织建立到1921年8月恢复青年团工作开始这段时间里,中国青年团早期组织始终没能建立起确有实效的中央领导机构。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青年团组织还不曾具备正式建立的基本条件。这种状况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1921年11月以后,在党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团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在这个章程的附则中专门指出:“有五个地方团成立时,即召开全国大会,通过正式章程及组织中央机关。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中央职权。”这个附则表明,直至《临时章程》制定前,青年团中央领导机构还没有建立,由于有了《临时章程》才使得全国的青年团组织有了全国性的临时领导机关,形成了一个整体。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6篇

研究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历史继承性、职能特殊性和改革创新性,必须追问:(1)如何从学理角度将“中国共青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问题讲出富有时代性的新内容,其理论建构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关切是什么?(2)如何从实现维度审视和把握党团组织与高校青年学生关系的微妙变革?(3)如何从方法论维度构建高校共青团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革新的协同创新路径?    

首先,从高校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学术谱系来看。“共青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共青团进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理论视域,应该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国内就有一批学者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专题研究。进人21世纪以来,关于该论题的研究持续升温,这既是执政党和全社会持续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的结果,也是对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呈现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的积极响应。笔者曾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进行研究,初步勾勒出共青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逻辑、历史图景和改革举措,认为“‘思想引领’是中国共青团在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职能,也是高校党建逻辑与高校团建逻辑—‘党建带团建’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这实际上是从“结构一功能”的角度对共青团思想引领青年的内涵做出的概括性阐释。我们知道,在团建话语中的“思想引领青年”实际上就是党建话语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理论内涵、实践边界和价值取向上是高度一致的。那么,如何立足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现实基点来考察共青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如何在理论维度和实践空间上深化对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中的历史逻辑、职能定位和革新探索的认识,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出发点。    

其次,从党团组织在高校思想建党的现实境遇来看。历史与时代底色的变化倒逼执政党必须自觉扬弃“思想掌握青年”的传统手段和方法。中共思想建党的对象是多元、普遍且具有层次性的,既有面向全体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成果的理论武装,也有面向广大普通百姓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青年团在学校教育中的根本任务:“从这种学校中只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教育所必需的东西。对执政党而言,面向高校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夯实执政根基、拓展执政空间、培育政治“接班人”的战略之举。诚然,高等院校作为“知识教育一政治信仰一个体理性”互构的独特三维空间,有其“思想掌握青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青年个体意识觉醒的特殊时期,执政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还不强,少数高校青年学生还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不接受、不认同的态度倾向,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境况。对共青团履职实践和改革创新而言,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青年个体需求、知识教育、高校发展及政党政治要求中“定好位”“谋好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时代课题,这不仅是关系到当下高校青年学生评估共青团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政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政治威望和政治凝聚力的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现实考量。    

最后,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来看。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无论社会生产力条件是“先进”还是“落后”,社会生产关系是“超前”还是“滞后”,底层民众与统治集团的关系是“和谐”还是“紧张”,总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规范着国家公共活动、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行动方向,在“国家一社会一公民”的三角形结构中起着教化规范和引领示范的作用,这种“隐形的力量”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实践逻辑出发,通过“回归生活与实践”的路径分析,解释了各种思想与精神现象。“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对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构建意识形态主轴及其普及体系是党建实践中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共青团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7篇

[论文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拟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共青团工作创新的背景、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党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共青团作为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的社会团体,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共青团要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方向给予了科学定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共青团工作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和创新。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承载着包括青年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如胡锦涛所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在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共青团工作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并发挥共青团的优势作用,引导青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创新是由共青团工作的主体---共青团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团章》规定,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它在党联系青年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它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给共青团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以党的奋斗目标为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

其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创新是由共青团工作的客体---青少年群体的特性所决定的。青少年处于人生的上升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曾蓬勃之势,因而是思想活跃、感觉敏锐、充满理想和幻想,表现出强烈的求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始终是社会发展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既是最具有朝气的社会群体,又是未来的社会支柱。现代化建设需要青少年的“闯”劲,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4]在历史的新时期,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既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青少年群体的特性就要求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青少年工作时,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吸取时代元素,改进工作内容,实现工作方法多样化,吸引青少年积极、广泛地参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原则

青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共青团要团结

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应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其一,从历史的厚度看,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共青团是一个拥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团都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的共青团工作是昨天共青团工作的延续与发展,共青团过去积淀的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工作创新的宝贵财富和基础,只有从中吸取精华,总结规律,才能实现工作创新的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共青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传统,这些成果可以为团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帮助。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们成功地树立了张海迪这一优秀青年典型,适应了当时的一代青年渴求知识、渴望成才、报效祖国的强烈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实施的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广大青年中兴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成为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就是因为我们把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要求,适应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呼唤探索出来的。又如,近年来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凸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经推出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总是存在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事业也总在开拓创新中前进。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推动发展,是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

其二,从理论的深度看,应坚持创新愿望、创新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工作的创新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靠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来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更是如此。只有着眼于党和政府关注的、青年关心的、共青团力所能及的现实问题,结合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具体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扎扎实实做好共青团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去实现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途径和工作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创新才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表达意愿和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机会的机会,着眼于青年的实际需求,把教育、引导、服务青年学生的目标落实到为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搭桥铺路”。

其三,从世界的广度看,应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总结和借鉴世界上其他青年组织流变的历史经验。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对世界范围内包括党、团建设在内的共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强调某一个国家团建的经验,忽视了对世界青年组织、青年团等的共性、经验的研究和探讨。正如王长江说:“我们过去不太承认这种客观性的,总觉得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好好之争,其他党并不如此。对这方面的规律所知甚少,就必然会有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6]世界各国的青年组织在工作创新上存在着共性,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具有普遍性,它对所有青年组织建设都具有普遍的作用和影响,共性(或一般规律)的存在是我们团能够总结和借鉴世界上其他青年组织流变历史经验的哲学基础。这是一个层次,从另一个层次来说,政党、青年团等组织首先发源于西方欧美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凝结着一些不可剔除的人类文明精华,有其宝贵的经验,值得共青团在开展工作创新过程中总结和借鉴。 "

三、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这一课题也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念,创新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就目前共青团工作创新而言,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服务青年,“以青年为本”,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青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立足本职,凸现特色,真正从根本上了解广大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学习现状,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开拓服务领域,以为广大青年所喜闻乐见的手段和方式来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代表青年表达合理诉求,扎扎实实地“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做青年之所需”,解决广大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诚热情的态度服务青年,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这是一方面。

其二,观念创新是创新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国家、企业、个人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了应付这些竞争,改变对知识的陈旧认识,确立知识是创造价值的主要的、直接因素的创新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共青团工作正是如此。在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全体团员,特别是各级团干,应十分重视思维创新,对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任务、职能有新的思考、新的认识,用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把青年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总要求中来思考和部署,围绕“和谐”找准青年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拓展青年工作的视野,以宽广的眼界把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青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做好青年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其三,活动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形态。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加强活动形式、内容的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主要表现。近年来,共青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解决了许多青年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就业难问题,共青团实施“帮助青年创业计划”,规划农村青年有序向城镇流动,引导和帮助青年解决就业难问题;针对生产隐患,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针对青年农民科技知识贫乏的现状,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保护务工青年在城市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正是共青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表现。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8篇

朋友们!不知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总要赞美5月的灿烂?歌唱5月的辉煌?为什么关于5月的诗、5月的歌是那么多?那是5月的鲜花特别芬芳,5月的阳光分外明媚。那是因为有我们五四的精神,现在,我才真正领悟到:人们如此深情地赞美和歌唱5月,那是歌唱我们的成果,赞美我们青年一代所创造的幸福和神圣。

带着渴望,带着一份期盼;怀着激情,怀着敬意,让我们重新回到90年前的今天,21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这个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开创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接踵而来。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1919年的重要背景。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所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它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觉醒;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专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日久弥大。纪念,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愚昧贫穷,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这样对于未来和前途充满信心。这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写的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我们今天讲爱国,讲进步,就是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由此看来,我们将肩负着历史所赋于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我们并没有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加强了团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在五四期间,举行了演讲比赛,班际篮球赛,乒乓球比赛,上午的歌咏比赛,下午的拨河比赛,出版了一系列的板报宣传“五四”精神。使我校的青年朋友们增强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充分发挥团员的聪明才智,焕发了青春热情,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开展“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交团费”等有教育的活动。在学习生活中做出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促进了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像龚玉泉、蓝淑明、陈东梅、赖思敏等先进的集体与个人,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开避多种途径,推动在校的青年优秀人才向更广阔领域施展才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青年朋友们,90年过去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由开启的“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已经汇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没有任何力量和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上级领导周围,

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整整90个春秋过去了,但我们依然不能不频频回首,因为当时那场震惊中外的,汇合了一代青年、一个民族的思索,一个民族的呐喊和人们的激情。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抓住新机遇,研究新情况,创造新载体,广泛开展同学们喜爱的、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青年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精神境界。

同学们,我们面临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面临着2008年奥运会在XX举办,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回首过去,壮怀激烈,展望末来,任重道远,站在这充满希望和令人向往的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我们:有许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去奋斗。“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已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我们将在镇政府和学校领导,团组织的共同带领下,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为我校推行素质教育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贡献,我衷心祝愿:我们将与全体同学一道,紧密团结,并肩协作,为我校树起一面鲜艳的旗帜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青年朋友们学习进步,节日快乐、快乐成长。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值此光辉的“五四”青年节和纪念90周年之际,我代表XX中心学校,向全校青年朋友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今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欢聚一堂,共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6周年,我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迎来了此次盛会,在此,我谨代表共青团XX中学团总支部对前来参加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于崇高的敬意。对热心支持本次活动的各级领导及为本次大会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新加入共青团组织的32位青年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

朋友们!不知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总要赞美5月的灿烂?歌唱5月的辉煌?为什么关于5月的诗、5月的歌是那么多?那是5月的鲜花特别芬芳,5月的阳光分外明媚。那是因为有我们五四的精神,现在,我才真正领悟到:人们如此深情地赞美和歌唱5月,那是歌唱我们的成果,赞美我们青年一代所创造的幸福和神圣。

带着渴望,带着一份期盼;怀着激情,怀着敬意,让我们重新回到90年前的今天,21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这个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开创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接踵而来。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1919年的重要背景。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所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它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觉醒;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专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日久弥大。纪念,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愚昧贫穷,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这样对于未来和前途充满信心。这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写的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我们今天讲爱国,讲进步,就是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由此看来,我们将肩负着历史所赋于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我们并没有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加强了团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在五四期间,举行了演讲比赛,班际篮球赛,乒乓球比赛,上午的歌咏比赛,下午的拨河比赛,出版了一系列的板报宣传“五四”精神。使我校的青年朋友们增强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充分发挥团员的聪明才智,焕发了青春热情,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开展“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交团费”等有教育的活动。在学习生活中做出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促进了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像龚玉泉、蓝淑明、陈东梅、赖思敏等先进的集体与个人,

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开避多种途径,推动在校的青年优秀人才向更广阔领域施展才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青年朋友们,90年过去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由开启的“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已经汇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没有任何力量和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上级领导周围,

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整整90个春秋过去了,但我们依然不能不频频回首,因为当时那场震惊中外的,汇合了一代青年、一个民族的思索,一个民族的呐喊和人们的激情。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抓住新机遇,研究新情况,创造新载体,广泛开展同学们喜爱的、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青年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精神境界。

同学们,我们面临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面临着2008年奥运会在XX举办,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回首过去,壮怀激烈,展望末来,任重道远,站在这充满希望和令人向往的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我们:有许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去奋斗。“五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拼搏,才能振兴中华;“五四”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已的双手,才能建设美好的新生活!我们将在镇政府和学校领导,团组织的共同带领下,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为我校推行素质教育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贡献,我衷心祝愿:我们将与全体同学一道,紧密团结,并肩协作,为我校树起一面鲜艳的旗帜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共青团的历史意义第9篇

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展开。在第一阶段,通过个人自学和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我陆续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团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精神的传达提纲及《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学习了《团章》及有关党建团建方面的一系列论著。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的共青团员,我对党的先进性和团组织的先进性进行了认真思考,深刻认识到了在全团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第一阶段学习情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这次认真而又系统的学习,我对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和思考后,使自己对如何开展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及今后在工作中如何体现共青团员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开展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缔造和培养了共青团。83年前,在中国革命汹涌澎湃的洪流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8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经艰辛地求索,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业绩,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群体。中国共青团跟着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中国共青团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广阔舞台上为祖国和人民积极贡献力量;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培养和教育青年,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人民群众奋斗的洪流中锻炼成长;始终把最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我们不断发展的事业有了强大的有生力量。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忠良助手和后备军,不愧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

中国共青团跟着党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壮大,共青团是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当今时代,也是青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共青团的全部奋斗都在实践着一个真理,也就是必须永远跟着党走。今天,我们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将变成现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青年团的光荣使命。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共青团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着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