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夯实课堂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7:10

夯实课堂教学

夯实课堂教学第1篇

【关键词】明确 落实 创设 激发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52-02

课堂教学是否精彩,直接取决于教学过程.如何夯实教学过程,成就课堂精彩?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落实三维目标

为确保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必须明确学习目的,落实三维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服从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往往是最好的。过于追求花样翻新、形式多样,反而会喧宾夺主、雾里看花,还容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因此,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本节课我在讲解串并联电路时,有些学生对电路识别不透彻,由于这个问题要求有一定的初中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对电路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来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教师是活动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因而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营造活动气氛,运用游戏,动手实验等方法,结合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活跃课堂,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平等的教学态度,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努力创设出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会爱戴教师。教师讲的话,他们听着顺耳,乐于思考。课堂教学中,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不是布道者,而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对所有的学生一律平等,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智力在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学法指导,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教法和学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夯实了教学过程,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夯实课堂教学第2篇

一、校长的引领和决策――奠定了优秀团队建设的基础

校长要实现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的把握,就要走进课堂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和决策。特别是对教学策略的提炼、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引领教师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抓好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校长在引领和决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二、倡导积极合作――形成优秀团队的精神核心

1.加强备课研究,使备课成为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在团队建设中我们深感“集体效应”的优势,深感高效的课堂教学源于高效的备课,提出了“备课=我+我们”。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如果脱离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能量,也会像水滴一样干涸。

2.注重引导,促进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1)启动“青蓝工程”,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三制”。

搭建专业人才“三格层次”:新老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

架构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2)创特色教研文化。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新教研文化活动。活动过程:前瞻性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磨式上课(上课、评课、反思、调整、再上、再议)――沙龙式议课――反思式札记。

三、尊重个性发展――构建优秀团队建设的动力

弘扬教师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动力。我们尊重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成就感,通过反思让教师拥有自己的空间,发挥其优势。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个体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写反思笔记,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每学期至少10篇,学校要进行检查并评比。教师会在个人反思中,总结丰富的素材,促进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第3篇

一、情境创设讲价值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尝试着如何创设更有价值的情境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我认为恰当的、有价值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助力,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

创设情境,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创设情境,不能只追求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必须暗含数学问题;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紧紧围绕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安排讲实效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安排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为了防止过分依靠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灌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在数学活动的安排上,应突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理清知识的脉络,经过自己的努力、思考,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活动的安排,应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不能只追求课堂场面上的“热闹”,而要把知识融入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动口概括能力、动脑思考能力。

三、合作组织讲合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人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组织要讲究合理性。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思考哪些内容需要讨论;哪些问题值得去讨论。那些知识只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探究出来的,就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还要考虑时间的安排,必须留有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汇报的时间和教师总结的时间。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价值和魅力。

合作学习的组织,除了要重视内容、时间安排合理外,还应摆正教师的位置,使教师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才能真正营造一种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新型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组织,不能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防止组织随意、问题随意、时间随意;防止学生从众现象多,深入讨论少;优生参与多,学困生参与少;表面形式合作多,有价值合作少等现象。

四、练习设计讲实在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练习是教师在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智能,提高应用意识。好的练习设计,能较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能在有限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

练习设计在注重内容全、层次清、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信息,明确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寻找解题办法,探索应用价值。练习设计不能只追求依样画葫芦、单一的模仿练习,或只追求形式多样花哨走过场的练习。练习的设计要站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场上,设计一些目的强、有趣味、联系生活,又有思考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让数学练习显得鲜活精彩。

五、评价语言讲真情

夯实课堂教学第4篇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如有位教师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课,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他发现“圣洁”这个词语学生难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圣洁”?对文章出现的文字描写,学生难于在头脑中形成感觉。怎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片土地的“圣洁”呢?到底怎样的美才是“圣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形象直观的方法,会给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于是教师找了很多美丽的图片,包括蓝天、自云、高山、流水、树叶、树林、湖泊等,还配有优美的音乐,当在课堂上教授“这片土地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这个句子时,同时播放这些图片给学生欣赏,这样学生通过有关的图片对“圣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形象生动,理解了“圣洁”这个词语,激发学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提高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词语的时候,恰当地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学生理解词语时会更加形象、直观,词语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二、上下联系,词语教学更便捷

请看《烟台的海》教学片段:

师:烟台冬天的海是凝重的。这里的“凝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这里的凝重就是沉重的意思。

师:准确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冬天烟台的海浪涛很大,很有力量,气势很大的意思。

师:你的理解很独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相关句子中读懂这个词的。

师:真了不起,知道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请打开课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解释“凝重”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读课文,圈画重点词语并交流。“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

师:刚才交流的这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冬天烟台的海波浪滔天的画面。

师:好一个“波浪滔天”!

生:冬天烟台的海让人体会到一种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的感觉。

生:我从中体验到一种气势磅礴感和充满力量的感觉。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凝重”的理解本来是抽象的,但通过联系文本的描写使之变得形象而充盈,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凝重”幻化成惊涛拍岸、巨浪滔天的形象画面,知道“凝重”的背后充满了力量,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对新词语情感信息的感悟和感受,这样词语就不是没有情感润泽的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在研读品悟的过程也提升了词语的效度,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三、联系生活,词语教学更多彩

请看寓言《揠苗助长》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寓言,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生:把禾苗往上拔,以助其生长。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为了帮助禾苗长得快些,把它往上拔。

师:你把“揠苗”的目的放在前面,有创意,想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这禾苗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长一大截呢?

生:不是,它每天只会长一点点,而且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

生:禾苗要长高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至少也得几个月的时间。

师:农夫用“揠苗”来“助长”是否可行呢?

生: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你看,最后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导致这种惨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农夫的心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师:那谁能说说“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生: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师: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

生:比如说爸爸现在让我看一些深奥难懂的文学作品,想以此来提升我的文化修养,可是我既然看不懂,又怎么会对它产生兴趣呢?所以爸爸这样的做法是适得其反。

生:我们楼下有一个小孩才5岁,正是享受童年幸福美好时光的年龄,可是他爸爸每天都逼着他背《唐诗三百首》,有好几次我都看见他是噙着泪水在那儿背,他爸爸就是“揠苗助长”。

生:学琴的人刚刚学会指法,就让他去练习难度较高的曲子,这也是“揠苗助长”。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理解“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环节上,教师努力寻找词语与生活的连接点,在理解词语寓意的基础上,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设法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词语的内蕴,把对词语的感悟和生活中自我真情的流露融为一炉,同时又对词语运用的广度进行了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日后生活的文化养料。由此可见只要找准词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善于用语文去装扮生活。

四、互换词语。词语教学更精妙

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也是词语教学的经常看到的。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词语的独到功夫。有些课文的重点词语如果用一些其他词语来代替,不仅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同时积累很多词语。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有个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学生其实很容易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词语跟这两个词语意思差不多的,于是有的学生说:“五颜六色”,有的学生说:“五彩缤纷”,有的学生说:“百花齐放”,有的学生说:“五彩斑斓”,有的学生说:“争奇斗艳”。这样,学生不仅更深刻地了解原文词语的意思,积累更多的词语。还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季羡林所说的走在德国的街上,看到一个花的海洋。通过这种换词练习方法,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还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五、比较分析,词语教学更准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可谓别具匠心,尤其是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关键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分外传神。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品味作者运用词语的精确、独到之处,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因此在词语教学中巧用比较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开天地》一文中,教师在朗读时故意读错字,把“用脚使劲蹬着地”读成“用脚

使劲踩着地”,学生马上矫正教师,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教师笑着说:“哦,是我读错了,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我读踩着地了。那你们说说用‘踩’或用‘踏’行吗?”学生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然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明白此时的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教师又问:“现在,你们说它们能替换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行!因为‘蹬’字写出要把天地分开,他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而‘踩’与‘踏’不能体现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有的说:“从‘蹬’字我还知道了的伟大,他要把天地分开是多么辛苦,可他没有放弃,始终头顶着天,脚使劲地蹬着地,直到累倒。”……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中,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词语的运用中,学生不但感悟到‘蹬’字的本义,而且透过‘蹬’字看到了伟大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阅读。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对比、品味与揣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教学效果,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可见,比较在词语感悟中作用是奇妙的。

六、实践运用,词语教学更有效

如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片段:

板书词语:爱如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朴素温馨……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开出的花一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学生说)(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还能说吗?(学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

师:能说两句话吗?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生:富有诗意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夯实课堂教学第5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可以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预设和安排,既包含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理解,更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师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做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过程,那么预设既是课堂教学的孕伏过程,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和源泉。课堂教学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预设的有效与否直接相关。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了精心的预设,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准确预设,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石

常有人把课堂预设简单地等同于备课的教案,认为课堂预设是一种完全静态的、前置性的、单维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实际上,课堂预设是多维的、丰富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型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引导方式,合理设计教学的层次、环节和流程。

1.深挖教材,预设课堂教学基调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教会学生什么”“哪些知识该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真正明白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道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一课,早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就第一次接触了分数,然后在三年级下册又再次学习了分数,到这里已经是第三次认识分数了,那这次让学生学习分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该怎样教学更恰当呢?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认识分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把某件物品或某个图形平均分时会产生一类新的数,这里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三年级下册第二次认识分数,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五年级下册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在课堂预设时,我设计以下四个板块:(1)说说对分数的了解,以旧引新;(2)合作探究,建立单位“1”的概念;(3)对比探究,系统理解分数单位;(4)练习比较,深化分数的意义。其中,主要聚焦第(2)、第(3)两个板块,即如何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单位。因此,教师一定要联系整套教材的内容,分析教材每次安排“分数的认识”的意图,从而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

2.顺应学生,预设课堂教学流程

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如果只盯着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从“本”到“本”的话,学生学到的就是有限的知识,而不可能获得灵动的、长远的思想方法。卢梭曾说过:“教育必须顺其天性而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顺应学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环节。

例如,我校华晴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设计“学校需要选一位体育老师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来展开教学。首先,华老师提供两位体育老师的训练情况(投篮总个数和投中个数),让学生理解选择标准实际上就是比较投中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分率,并明白在总个数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通分来帮助比较;其次,随着参加训练的老师人数的逐渐增加、投篮总个数的不断变化,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通分去比较分数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通分的种种不便,且费时、费力,实在麻烦,而随着华老师的一句话“参加训练的人数还在增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建立一个便于统一的比较标准是多么的重要,百分数由此应运而生。这样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预设,让学生逐步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了百分数应用的价值,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二、灵活预设,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情是随时变化的,教师的教学灵感是随时出现的,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就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文本及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灵活预设和调整课堂教学。

1.多维预设,明确课堂教学走向

多维预设,是指预设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思路的选择和优化。教师对教学要有充分的准备,以便面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合理的引导。

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常常把精力较多地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算法上,从而忽略学生计算法则、算理的形成过程。但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和我们预想的那样呢?为什么有的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呢?我不禁反思:在没有正式教学之前,学生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于是,我课前用48×2这一道题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结果如下。

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对这道题的计算竟出现了六种解法!分析每种解法,我从中看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产生错误的原因:第一种解法没有进位;第二种解法把进位的数一起再乘了一遍;第三种解法把进位的1和乘数2先相加再去乘十位上的4;第四种解法进位后没有再乘;第五种解法把进位的1直接放在了十位上,再把十位乘得的数写在百位上;第六种解法才是正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课前调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了三个方面的应对:首先,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解法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异同点;然后,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如:“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这些计算结果中哪些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哪里?”“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十位上的数吧!你看懂了谁的算法?在他的解法中,对十位上的计算是怎么想的?”“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看来,都是这个进位1在作怪啊!那我们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进位的处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果然出现了几种类似的算法,根据我的预设,引导他们在比较中逐层深入探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问题聚焦到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十位上来。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保护了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找到了各种错误的原因,使他们明晰了算理,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时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2.弹性预设,预留课堂教学空间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完美,在面对课堂上鲜活的个体——学生时,总有意料之外的“特例”。弹性预设就是指对教学过程多做一些假设,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预设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可预设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个环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个环节,综合运用,形成技巧。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储备,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也积累了“各个数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和也是3的倍数”的事实经验,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的第一个环节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个环节预设(形成策略),而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预设(形成技巧)。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作“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第6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存在着较大的教学困境,由于英语是外国语言,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加之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水平较低,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的困境,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 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分析

实际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困境重重,严重的影响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困境。①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学习难度大。由于英语本身是一门外国语言,很多学生对于英语非常陌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不知如何入手,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1]。②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非常的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学习知识,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不高,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③课堂教学气氛浓重,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很多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无精打采,无法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程度的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2]。

2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1 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降低英语教学难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鉴于英语教学难度大,学生英语基础不夯实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降低英语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如下2点。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字母教学、发音的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掌握的全面和具体,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英语基础不断的夯实[3]。②放慢教学的进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的放慢课堂教学的进度,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在降低英语教学难度方面,由于英语属于外国语言,很多学生认为其难度大,无法高效率的学习,面对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策略降低教学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每个词汇用具体的实物表示,像,苹果、足球、电视等等,学生通过看图片的方式记单词能够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显著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2.2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例如,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对于玩游戏、听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将相应的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学习更加主动,真正的实践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加快乐的新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4]。

2.3 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学生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下学习情绪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因此,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轻松、诙谐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工作,给予学生一个无压力的课堂环境,学生学习会更加的轻松和愉悦[5]。其次在学习空间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第7篇

[关键词]计算能力;高效教学;动手操作;联系生活;推导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7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且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夯实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我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夯实学生的计算能力,实施高效教学。

一、动手操作,培养数感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它考查的是一个人对数字的敏感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要与数字打交道,教师可通过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2+3=?”时,我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小棍和白纸,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来寻求答案。学生先拿出两根小棍放在一张白纸上,在小棍右边画上一个加号,然后在加号右边放上三根小棍,画上等号之后,他们数了数等号左边的小棍数后就能用笔在等号右边写上数字“5”。另外,教学减法时,我以“5-2=?”为例,选出四位学生和我一起组成“5”。我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圈将我们五个人围住,然后让两位学生走出圈子,问:“现在圈里有几个人呢?”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3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二、联系生活,感悟思想

为了增强学生对算术的亲切感,使其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强大的应用价值,我常常选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计算教学。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去附近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记住一共花了多少钱,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上来。课上,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购买的商品,每样商品花了多少钱,自己付款多少,售货员又找回了多少。此时,我对学生说:“现在,请你和同桌交换手中的购物小票,计算上面所购买的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钱,检验售货员的计算是否正确。”实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这张购物小票消费的总金额看不清楚了,我没有办法判断。”我抓住这个机会,说:“你和同桌一起算一遍,看你们两个人的答案是否一样,也可达到检验的目的。”这个计算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教W十分顺利。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联系生活,让计算教学充满了活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导过程,明晰算理

要夯实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重视算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计算准确的同时,还能明晰算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明晰算法背后的算理,有效夯实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夯实课堂教学第8篇

一、准备工作的一些策略

1.深入地研究两纲一题

两纲一题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简称考纲)和“中考数学试题”。只有认真研究“两纲一题”,才能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课标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事实上,中考命题也是以此为基本依据的。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应该“以标施教”。“考纲”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中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复习中必须给予尊重,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要随意扩大和缩小复习范围。脱离了“两纲”的复习,会使复习偏离方向,往往会导致出现“深入有余,浅出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考题”是中考数学考查要求的标尺,是复习教学的基本范例。通过研究考题能够品味命题的理念,感受考查的意图,评价考题的优劣,洞察中考的要求,明晰复习的方向。

2.回归课本

在初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老师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大多中考试题的生长源在教材。那么,怎样回归课本呢?我想回归课本要做好四点:一要引导学生再现重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提炼;二要引导学生理清初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使之烂熟于心;三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变式题;四要善于在中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在课本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是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策略。

3.夯实基础

初中数学中,究竟哪些属于基础?怎样夯实基础?这是必须弄清楚的两个问题。我认为,初中数学中的基础主要是指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如: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以及在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等。夯实基础就是在复习中,要以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为中心,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

当然在夯实基础中要注重创新,有些教师误认为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忆、再现就可以夯实基础,所以把复习搞成了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使课堂沉闷,效果不好。因此,复习时我们老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典型练习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可以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夯实基础要注重应用。数学复习离不开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脱离了训练谈夯实基础,如同“纸上谈兵”。只有引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数学题才能实现巩固基础、开阔思路、领悟规律、掌握方法的目的。

4.精选习题

初三数学高效复习课堂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精选习题”,把考纲的要求逐步落实在常规的训练之中。所谓精选习题就是在准确把握考查范围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复习目标,紧扣基础题型和中考考点题进行选题,使学生通过对所选题目的练习和反思能够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目的。精选习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学情的原则。所选题目的难度要根据学情而定,目标定位要准,过高学生吃不了,过低学生吃不饱,也达不到中考的考查要求。对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要多选,对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要适当选,对偏题、难题、怪题、巧题要不选。

(2)课本为本的原则。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众多教材编写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题目中有的是以往中考题目的改编,有的是原创,有的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它们是中考试题的主要生长点,是“母题”,是“本”。因此,复习时选题不要忽视课本题,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课本题弄懂、弄透、融会贯通。

二、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1.课堂容量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曲解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实际内涵,产生了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课堂教学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了,切不可顾此失彼,主观臆断。

2.例题选择问题

课堂上选择的例题,目标性要强(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有巩固双基的基本题,又要有提升能力的综合题。既要“上挂”前面已经复习过的某些知识,又要“下联”到后面还没有复习到的某些知识,这样才可能达到“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培养能力”的训练目标。

3.如何讲解问题

夯实课堂教学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物理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

一、从学生主体因素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一)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为打造有效课堂,首要任务是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1.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纵观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诸多教师错将课堂当“讲堂”,不太关注学生的动态,开展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汲取的知识十分有限,这也是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高中物理教学实际中,为打造有效课堂就应该改变程式化教学模式,并积极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景,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认知效率。此外,还可以积极增加师生互动,创设互动情景,让师生在交流、探究中建构起和谐有趣的教学情景,以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传统师本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总是被动接受。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盲目跟从教师思路,匆匆地跟进教学进度,没有自主、自觉地参与教学,也没有深入探究知识。因此,为打造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际。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发问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角,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二)实施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获得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不仅是凸显自身成就的形式,也是“犒赏”自身努力的方式。在缺乏赏识鼓励的状态下,学生会认为自身的努力“付诸东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我不行”这样的悲观心理。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消极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如此一来就严重影响其学习效率。不可否认,高中物理教学相对初中物理而言,其学习难度更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都缺乏足够的自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实际中积极地实施赏识教育,从心理维度帮助学生克服惧学心理及厌学心理。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注重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使所有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能过度重视高水平学生的表现,忽视水平欠佳学生所作出的努力。第二,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第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必然要秉持“有教无类”的正确思想,积极发现学生优点,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

二、从教师主导因素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设问课堂设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科学合理的设问既要有知识梯度,又要有趣味性。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诱导。这就要求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材,讲授新课时要承上启下,还要将知识变通迁移。其次,设计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新颖,不老套,不程式化,不呆板。最后,还应该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的思维成果,教师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把现成的结果强加给学生,要肯定学生的表现。

(二)精于备课科学合理的备课是保证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措施。教师在备课前应钻研教材,将知识体系熟烂于心,养成做课堂教学预设的习惯。此外,教师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再整合、再补充,使教材资源、课外资源、课堂资源合理互补,使课堂成为有灵魂的课堂和为学生所接受的课堂。

(三)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知识基础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比如运用意义类比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相异比较法(对字面意思相近如势能、动能,磁场、地磁场等知识进行求异比较,从而理清各自的特点)、等效替代法(即学习理论概念是设定理想状态、排除其他干扰)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理论基础。

三、结语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构建高效课堂。从学生主体因素来看,教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从教师的主导因素来看,教师必须要合理设问,精于备课,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宪侠.打造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成长[J].学周刊,2015(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