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6:48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 基建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财务预算与基建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预算是经过将企业经营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的结合,以实现持续经营、循环发展为目标,按照最为经济的方式,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全局性、远望性的管理手段。而财务预算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其通过资金的组织运用、业务的预测评价等方式,深入至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价值管理环节,既以超前的视角观察企业未来的一举一动,又全面结合当前的经营形式,既是科学系统策划企业经营方向的“方向盘”,还是避免整个预算体系断链的“钢索”。

基建财务的管理对象是各种资本性建设项目,包括基础建设、改建迁建、恢复性建设、技术性改造等资本性投入工程。其是按照项目法人制、项目资本金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制度,依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建设法律、法规,以提升工程财务管理水平为目标,对上述各类项目进行的全过程财务管理。

二、财务预算对基建财务管理的控制

所谓财务预算对基建财务管理的全程控制,即对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增资后评价分析的整个建造过程进行的全链条式控制,包括规划和可研、设计和招标、资本性预算及现金预算、工程成本会计核算、工程物资财务核算、工程结算决算、在建工程增资以及建成后评价等所有阶段。

其具体控制工作包括:参与项目储备库建立及项目选型以取得预算基础、审核项目可研报告及概算确定预算源头、组织工程资金预算及期间现金预算编制、开展工程预算监督及会计处理、组织实施工程竣工结算及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工程转增资产价值与预算的比较、项目结束后对投资预算效益的分析。

三、财务预算对基建财务管理控制的源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攥紧基建支出的源头对后续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在项目储备和选型阶段,预算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项目选址、选线及相关的方案评价,随时掌握工程的规模、用工用料价格、设备物资选材等信息,利用资金报酬率PVI、内含报酬率IRR、投资回收期PP等评价指标,估计项目实施的环境、技术、盈利等各种可行性,及时向规划人员提供财务预算控制建议,保证项目选定过程能充分参考预算人员意见。

选型完成后项目即进入正式设计阶段。在本阶段,项目的实施方案正式敲定,预算人员应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根据企业经营规划及财务管理的现状,充分考虑影响资金筹措及流出的各项影响,合理预计工程实施阶段的资金耗用,准确把握各阶段资金筹集到位、大型物资设备款支付,工程大额费用支出、完工结余资金处置等各个节点,保证在设计之初就向未来每一建设阶段赋予有力的预算控制,避免项目执行弹性过大对企业资金管理甚至生产经营带来不利。

四、财务预算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过程控制

预算的过程控制是整个控制链的关键。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收支频繁,每笔资金的使用都将对企业利益和项目效益产生影响。在项目设计阶段预算的框架下,工程管理部门在实施任何支出时都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果出现与设计资料不符的情况,预算人员应根据设计方案变更资料或补充协议,利用定期预算及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预算的修编,严防无故提高项目建造标准,扩大项目建设范围的同时,实现预算控制与基建管理的动态契合,按照用资的轻重缓急排序,实时调剂各类资金以用于最紧迫的项目,取保工程支出合理合法,通过财务预算使企业资源物尽其用,最大程度提高资金效率效益。

五、财务预算对基建项目完工后的控制

项目完工后,工程管理人员会将审定的工程投产、验收报告等资料交于财务人员,其中包含设备移交清册、物料耗用清单、施工结算书、工程竣工图、过程监理鉴证资料等,财务人员除对基建形成资产的量、价、型等信息进行核对,还要对施工费、设计费、赔偿费等非实物对象支出进行核验。比对的基础之一就是项目财务预算,财务人员不能仅关注项目是否超预算,更应该对每一施工阶段的工作成果与预算的契合程度进行检验,查看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运用是否同项目阶段合拍,即为评价项目投产后效益准备基础资料,更为将来同型项目的预算编制提供借鉴。

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建财务预算的控制能力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和系统化的设计,为企业决策者乃至每一企业生产经营参与者提供的决策支持管理平台。ERP代表着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最超前的管理思想,预算模块正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严肃性、准确性及网络的流程性、公开性,可充分实现企业预算对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所有资源的全面管控,将基建财务固有的高弹性管理逐渐转变刚性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把预算控制的“皮筋”拧成“钢筋”,硬化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战略,将预算工作的重心由财务向前端延伸,最终形成基建预算的全面控制,实现项目的全寿命管理。

参考文献: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2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发展规划;人才配备;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运行分析;资金管理;财务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当前事业性质的前提下,既要利用公共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广大患者,又要充分发挥医院的功能作用,将存量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层次和服务水平。现实中不少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研究符合实际的可行的操作方法,把好六大关,实现财务管理新提升大有可为。

一、严把发展规划关

许多单位在制订中长期规划的决策过程中却往往将财务管理人员排斥在外。天下难成无米之炊,资金保障和运作永远是所有美好愿望得以实施的必然条件,会计是决策层非常专业的支持者、支撑者。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的权威和效应,首先就应该从财务人员参与医院中长期规划的决策制定中开始体现。就医院的特性来讲,一般性规模医院不应片面追求做大做全,而应集聚资源和财力,做精做优做专。笔者所从职的江苏省江原医院,就是审时度势,根据财力,主动放弃大齐全的医疗模式,专攻中高档体检和甲状腺治疗,在全省小有名气,医院也实现了资产的良性循环。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首先通过财务的介入,恰如其分地明晰市场发展定位和目标,求得医院长足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制度性地参加医院院长办公会议,在财务运行上为决策者参政议政。经常性地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盘点整理并定期在医院内部予以公布,一方面医院高管层面可以做到对所拥有的资产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该行为向员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医院始终在关注着这些资产,每个员工都是医院资产的主人,大家都要全力呵护它。

二、严把人才配备关

配备好医院财务科的人员结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财务科的所有人员必须是专业科班出身,决不能成为企业内部安置、照顾的场所,因为只有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了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才可能从战略高度,有效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业务评价、风险控制等,才能在内部管理中发挥更大潜能。其次,在专业结构上一定要有具备高职称、高素质的人员领衔,有条件情况下要尝试设立医院财务总监,具备了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级财会人才会更加向注重数据分析和运用、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为医院创造出更多财富。再三,要实施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梯度配置,有利于传帮带,有利于事业兴旺、后继有人。第四,要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为财务人员的适应性提高创造进修培训等条件。此外,还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三、严把预算管理关

有预算,但总是不断有调整,经常是追加;有预算制度,但总是在执行上不能到位,偏差率很大,这是很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通病。预算是医院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严把预算管理关,就是要更加突出“严”字,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医院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要尽量避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的缺陷,全面均衡、统筹协调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各种分预算,从医院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医疗市场情况,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尤其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重点学科的投入、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经费等要以年度为单位,列出清晰的经高层认可的预算清单。在编制预算方式上,还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医院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四、严把成本核算关

医院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基建投资折旧、固定医疗器械器材添置、药品购进、医生及行政后勤员工工资等方面。要重视运行成本的事前管理,着重抓还建设规划、医疗产品设计等,根据市场需求寻找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可交给规划、医疗、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具体设计和落实,并不断改进设计,提高资金、器材的利用率。尤其要把好器材、耗材及药品的采购关,在加强廉政建设的同时要实施阳光操作、集体决策;要重视运行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可按成本形成的责任单位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按标准成本对运行过程实行管理。同时,也要重视事后检查考核。各个责任部门要按期分析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的差异,总结经验巩固普及,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五、严把运行分析关

在当今医疗卫生市场供需矛盾凸现的大背景下,医院的运行面临着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医院综合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可以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医院长久保持发展优势。要着力从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等方面予以具体实施。要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不仅要有月报、季报、年报,还要有专项的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使用效能分析,使医院所有资金及器材的使用者均能清晰地明了使用效率及即时运作状态。财务报表体系不仅要及时上报给决策层,还要同时通过职代会及时向全体员工通报。财务报表体系一定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报喜,更要经常性地报忧,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一定要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还要对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总资产净现率、收入净现率、现金流量等重点指标实施常态化的监控,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将防范财务风险永远列入议事日程。

六、严把资金管理关

一般来讲,医院的现金流相对充沛,但重视资金管理,对医院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依然是不能放松的工作之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收款、成本费用等运行业务的会计控制。相对充沛现金流,还要善于利用时间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中短期理财,使现金资产最大限度地增值,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高效运转。要重视对资产耗费的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要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七、严把财务审计关

大多医院把财务审计合并在一个科室中办公,笔者认为十分不妥。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审计监督,财务及审计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就必须分设。财务审计的目的就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不能让财务管理人员一肩挑,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做好财务审计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培养敬业的精神和敢于负责的勇气。要通过审计强化对医院法定代表人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票据报销的审签流程要科学合理,不能片面强调“一支笔”而视管理制度、财务规定于不顾。如医院法定代表人有所更换,还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要通过审计加强医院风险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医院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审计过程注重效果,每次内部审计必须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分析效益高低的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设立补救或应急措施,帮助部门及时解决问题。要通过审计来评价单位领导层及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强化审计权威。

总之,在操作层面上采用切实有效的举措不断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汉明.浅析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月刊,2001(08).

[2]吴志军.试论企业财务目标[J].辽宁上午职业学院学报,2002(01).

[3]倪霞丽.财务分析应注意啥[J].中国统计,2005(04).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确保单位内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国有资产得到科学、合理、高效的使用,并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事业单位的特征及其财务管理特点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出资,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置的。事业单位不宜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同于国家机关,其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由国家依法设立,或其他单位以国有资产设置。二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三是具有社会组织的性质,拥有完善的内部结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四是事业单位的财政来源于国库,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属于非生产性部门,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来进行各项活动,其财务活动反映了国家财政领域的分配关系。因此,尽管事业财务是单位内部财务,但也是国家财政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特点是政策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而复杂,而且经费拨款具有无偿性。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仍然延续以往的方式,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为例,由于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出资或以国有资产为基础而设置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也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不清晰,存在固定资产流失或入账不完全等各种现象,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财政损失。

(二)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像业务部门一样作用突出,因此,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转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支持。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素质不高,缺少创新理念,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事业单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其内部结构比较完整,都有自己专门的会计人员。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置财务总账,现金流水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严格按照财政标准来制作,存在随意修改账簿登记等现象。这种财务管理漏洞,极易滋生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现象,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相关的资金进行筹集、分配和利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协调。其财务管理涉及的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的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他收入等,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使相关的资金利用率实现最优化。为此,就需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立足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细则,以此来严格规范财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强化内部审计,以降低财务风险。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坚持量化标准,避免监督流于形式。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财务管理技能,极大地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为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与提高。从单位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要定期举办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管理能力。从财务人员自身角度来说,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财务管理方面知识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支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发展的保障,确保国有资金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利用,避免无效使用和腐败现象产生。

(三)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能确保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内部财务收支顺利,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加强内部财务监督的管家是要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预算编制的功能,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建立层次分明的审批制度,强化会计监督,严格财产清查,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全面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国家财政的重要分支,在保证公共支出、政治建设、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不断发生改变。事业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颁布文号:主席令[1994]第21号颁发日期:1994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建议 

就现阶段营改增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相比之前的营业税,二者在征税范围、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征收税率、征税部门等层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及时的掌握现阶段的营改增税收政策,以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就营改增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102年起,营改增在上海开展了试点活动,现如今已经普及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探究其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税方法和税率的改变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缴税人的计税方法都是以不含税的销售价格进行计算的,营改增之前,大多数企业的税率是5%,而且计税方式为企业的收入乘以5%的税率,例如一个企业的收入是200万元,那么营改增前其需要缴纳的税款为200*5%=10万元, 而在实施营改增之后, 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200/ (1+6%) *6%=12万元;此外,在施行的增值为 17%和 13%之后,又增加了11%和 6%两个税率基础,而且对于一些小纳税人和高新技术企业营业税从5%降到了3%。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报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和折旧金额都会有所下降,同时企业的利润、资产结构以及规模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金额,但是就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后,企业的资产总值和负债综合都会有所提升。 

(三)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影响 

营改增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都有所改变,同时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更加专业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需要有所提高,而且需要其能够掌握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确保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开展,所以说,营改增后,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营改增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显示,营改增的落实确实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但从短期的执行效果来看,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为在营改增环境下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是营改增环境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营改增的重视程度,以身作则,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引导的工作,使得更多的财务工作者加强对纳税工作重视程度;二是鼓励财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而职业素养;三是可以聘请该地区中有名的税务专家对营改增的相关知识进行宣讲,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强财务人员纳税筹划的意识,在保证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不管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尽量将企业的税务降到最低。 

(二)加强对企业增值税发表的管理力度 

营改增后企业进行低效税款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增值税发表,所以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一方面要严格相关的制度规范,派遣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增值税发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对于增值税发票管理人员坚决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此外,要加强配套的监管力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将其与财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改变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方式 

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的改变对于营改增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首先要意识到传统财务业务中与现代税收环境不相适宜的地方;其次,要改变企业报表的编制计划,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增加其实用性和适用性;此外,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力度,例如OA、erp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简化财务报表编制的程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和措施,提高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谨慎选择纳税人认定 

营改增环境下,对于一般纳税人和小纳税人有着不同的纳税标准,所以对于可以自主选择纳税人认定的企业来说,谨慎选择确认为一般纳税人还是小纳税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没有大量进项,成本项又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来说选择为小纳税人比较合适,而对于规模正在扩大,准备大量购进设备,又有足够的进项税可以抵扣,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取得正规增值税发票的企业来说选择为一般纳税人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语 

总之,营改增在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利用营改增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而本文仅是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工作带来影响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5篇

一、镇级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可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时,公用经费、项目经费更是按实际列支,部门预算起不到约束作用。此外镇级其他收入并未完全纳入预算,而这部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监管十分困难。(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镇级专项资金的规模逐年增加,占镇级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加大,因此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镇级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过于分散。在对镇级专项资金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的情况,尤其是项目多、资金量大的镇问题更加突出。项目经费与公用经费一起混用,“大堆出钱”,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很难有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多是采用突击性检查或抽查方式,未形成长效机制,使监督流于形式。(3)财务管理机制不统一。各镇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镇财政所与镇机关财务分别独立,有的镇机关财务与财政所财务合署办公,账务单独核算,财政所财务人员与镇机关财务人员岗位交叉,错综复杂。镇级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财政所人员少,仅两个人,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控基本失效。有些镇的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也造成财务管理混乱。(4)信息化程度不发达。镇级财政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这就使资金使用的记录、统计、核算工作很难做到更为明细、统一,出错率较高。同时,镇级财政资金拨付仍旧采用支票的形式进行拨付,使得票据的使用、资金监管上存在着漏洞。

二、加强镇级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流程体系。坚持“按制度管理,按流程控制,按手续办事”。制度、流程、手续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忽视哪一点都会有财务管理风险。要形成一套镇级的覆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较完整的财务制度和流程体系,规范镇级理财行为,将依法理财落到实处。在财务工作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坚持用制度说话,确保执行制度不走样。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规范流程。做到每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制度都配有流程图,在实际工作中按流程规定的操作内容和步骤处理业务。在支付审核上,明确各岗位职责,减少随意性。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6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当前面向农村社会发展的惠农政策也逐年增多,惠农资金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县乡两级通过推行“村财乡管”、乡级“记账”,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村级“三资”清理,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检查等措施,不断加强了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根据现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关村级财务管理内容要求,可以发现现阶段不少农村地区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账务记载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及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的严重障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当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一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村集体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一级会计科目,而是自己随意设置会计科目。二是会计凭证记载不规范。部分会计原始凭证记录不真实、内容不完整、手续不完备。个别定额支出发票没有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无法分清收款单位和支出事项,税务部门代开发票没有收款人签字或盖章,部分支出票据没有相关经手人签字。一些村级实施的项目施工合同的建设内容、工程标准、付款方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条款不具体。会计凭证编号不规范,没有按照结账时间编号,有些把不同类经济事项编写在一张会计凭证上,分不清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对收入支出、往来款项等会计科目没有设置明细科目。三是会计账簿登记不规范。一些账本多年连续使用,并且存在支出收入账户余额多年不结转的现象,甚至没有应用正确错账更正方法,存在刮、擦、挖、补现象。

(二)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村级报账员多数由村文书担任,他们多数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没有经过系统的财会方面的学习,而只是靠着“纯粹”的经验工作。基于该种情况,县上也经常会积极主动举办、开展一些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内容的相关培训活动,主要就是讲解一些村集体会计实务操作,但在很多情况下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进而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相符。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部分村委会未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明确村级财务支付流程、审批权限、支付范围。二是村级民主议事小组和理财小组职能发挥不到位,村级财务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没有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公示制度,没有将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决议公示,没有将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收支情况和村级整个财务公示到位。

二、加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区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管理等多领域都在稳步增长,基于这种居民,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并强化当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促使其在日常财务管理层面更加规范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期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而不断推动着我国农村地区集体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最终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也是我国新农村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在这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一)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

首先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村级组织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内容的要求,开设银行账户、规范记载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规范财务支付流程。这一方面首先可以起到避免或防止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流失,这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起到着十分重要而又关键的意义、作用。其中,进行全面核算的功用就是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村级各项财务项目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和分配,确保其公开化、透明化。其次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当某农村地区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时,一定要最大限度的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民利,包括在农村集体资产层面上的各项权益,例如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等,一定要确保财务审批等各项经济活动在村级组织监督下来行使。在另一方面,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及内部工作人员,也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严格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效力,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明确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

(二)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管机制

在这一方面具体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时要进一步落实村级财务民主理财深度,第二则是增强村级财务公开的力度。落实村级财务民主理财,主要就是为了强化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力,进而有效增强并发挥出民主理财的功用,最终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各项权利,包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村级财务项目的决策当中去。其次,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机制、增强村级财务公开力度,这一点主要是要求村委会要定期将村级财务组织的各项计划指标及相关内容公开出来,包括财务计划、收支款项、资产资源、债权债务、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并将这些内容定期在村里所设置的固定公开栏进行张贴、公开,同时也可以通过广播、或者是村网站等形式来公开传播该财务信息。

(三)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结合本乡镇及村级实际,建立和完善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村级报账制度等财务各项制度。二是全面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搞好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观念来源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对理论体系的总结,而理论则是来源于社会实践。通过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力度,以及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会计岗位责任制。

参考文献: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2-03

自财政部1998年3月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来,各高校在这10几年的时间内遵循本制度对高校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经济制度不断改革,高校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资金支出随之复杂化,旧的会计制度很难再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财政部为了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2013年底出台了新的《高等会计制度》。本文就新旧制度执行过程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新旧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对比分析

1.1 适用范围不同 旧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创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新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创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旧制度的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新制度的适用范围只针对具备有高等教育办学资格的学校,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更能准确掌握高财务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和指导原则。

1.2 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旧制度规定一般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使用权责发生制;新制度规定一般经济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虽然便于安排预算收支,操作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等优点,但制度是随着政府职能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变化的,不能全面的反映财务信息,从而会导致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的不协调等劣势,高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全面掌握各项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则要求会计核算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新制度的实行可以准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会计要素的实际情况。此制度的采用为高校会计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才能准确掌握各个会计期间真实的会计信息,全面了解各项财务状况。

1.3 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 旧制度共有38个总账科目,新制度共有54个总账科目。科目的增加直接反应出会计核算更加细化。新制度下会计科目的主要变化有:(1)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加强了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后真实的反映了高校国有资产实际价值;旧制度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记录的是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这些科目的调整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教育成本。(2)新制度新增“在建工程”科目,要求基建会计并入学校大帐,增强了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旧制度基建账单独核算与学校经费帐呈分离状态,很难综合反映学校会计信息。(3)新制度支出类科目新增了“行政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准确反映各类支出的会计信息具体明细;旧制度全部都在教育事业支出简单的统一核算,各类支出很难直接体现。新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调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旧制度下的会计科目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1.4 会计报表内容增减变化 旧制度的会计报表种类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而新制度调整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不能在以上报表内体现的按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信息。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更加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收入支出情况。为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的主要依据,所以会计报表的填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2 新制度的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2013年底财政部新制度,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从到实施中间时间紧,内容变化比较大,而且各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时间领会新制度的精神,所以造成在实施过程中对新制度有的内容把握不准。在设置新增会计科目及填报财务报表等工作中只能边干边摸索。

2.2 财务人员培训 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财务人员从原来简单的记账和报账要过渡到对会计核算准确及时,并且加强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但旧制度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接,财务人员无法做到系统全面的理解新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在会计核算中就会出现偏差,在财务管理上很难发挥会计核算的最大管理能力。

2.3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新制度中为了实现高校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要求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折旧,因此各高校对2013年底以前的资产应该进行彻底清理,保证账账相符、帐实相符;确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核算范围、折旧范围等以及各项数据的采集。在基础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计提折旧。这一系统工作在短时间内很难按要求完成,也就很难保证计提折旧按时、准确的进行。

2.4 基建并帐 高校基本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新制度中要求基建的财务在学校的“在建工程”中体现,目的是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原有高校基建并帐涉及到的在建工程、已完工工程等进行清理,涉及到的收支业务及资产等进行明细核算,这一核算工作在现有的高校财务环境中短时间内完成较为困难。

3 新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新形势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决定和体现了办学成本,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就是高校财务管理有效利用办学经费的重要规范和路径。

3.1 促进高校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新制度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要素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发挥新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作用。高校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改革中制定的管理优势政策,促使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但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也要最大化。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内部利用这些政策和制度,有效控制和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合理配置办学经费,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高校在一个优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发展。

3.2 促进高校财务人员会计核算理念的转变 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基础中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会计科目的调整使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细化,会计信息具体条块分明;会计报表的调整为高校上级管理者提供了更为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方便了解各个时期、各个时点的高校财务状况以及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等等。以上这些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大势必要求财务人员核算理念的转变,高校财务人员应由原来单一的日常核算报账、记账的传统观念,转换为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对高校财务的有效管理、内部控制,在新制度的框架内有效规避高校经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达到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优化高校财务环境,构筑各项办学经费安全使用的防护墙,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资金的高效利用。

3.3 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实施是高校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和保证,对于高校来说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预算管理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收支、科研事业收支、专项经费收支等各项经费等持续增加,势必要有一套完善的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高校财务体系,各项经费的收支到某一节点使用的效果还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来检验,这些制度和措施给高校的教学科研创造出一个规范、安全、有约的经费使用环境,保证高校各项经费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4 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 新制度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实施完善改进了旧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的缺陷,因此新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就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新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领会新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保障新的会计年度财务核算顺利进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2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新制度的和实施对财务人员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新旧制度的转换,财务人员对新制度培训时间相对比较紧,在新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科目的数据对接、报表的填报等方面都是边学边干边讨论,所以对财务人员的系统培训刻不容缓。

4.3 合理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进入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为会计核算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的管理平台。高校财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信息系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并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适应新制度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财务人员才能从繁杂的日常核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5 结语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和实施,给高校的财务管理主管部门和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准确运用各项会计制度,合法依规使用各项经费,消除财务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内部控制风险、资金管理效益风险、财务决策风险等务风险的发生。诸多制度的约束既能使高校各项办学经费效益最大化,又能与相关部门一起共同构建滋生腐败的防火墙,保证高校经费的使用安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制度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丽媛.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及衔接效果分析[J].财会经济,2015(1).

[2]张立伟.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息,2014,22:240.

[3]陈小琴.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10(3):42-44.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施工、工程项目、 财务成本管理、 总结、建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s in five years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work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summed up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ishing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the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the summary, the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施工企业便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承揽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标价也是越来越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型施工企业的施工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激增,市场区域遍布全国,但由于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跟不上所承接的工程的增加和市场区域的的扩大,造成项目管理层人员不足,素质达不到要求,同时,因市场区域的扩大,工程项目离公司总部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公司对项目财务成本控制越来越弱,从而形成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效益下滑,随着国家对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视,使得各大型企业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管理,查找自身在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以便今后加强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一、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公司和项目部,项目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共同的目标。

公司,项目部和部门各自为自身利益出发,项目部各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不能全面科学的对待工作,对材料的供应,设备的使用,人员的调配,资金的使用等不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进行经济比较,不采取动态控制,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项目部有了钱先完成上交指标,不对后续工程资金使用进行计划和对欠账的有效清理,由于工程本身施工期跨度长,造成后期资金紧张,无资金可用,欠账太多,矛盾激化,使得工程不能顺利施工,因停工浪费资源,也会因赶工加大投入,使效益降低,公司只重视项目部上交款当期指标的完成,不能有效的掌握项目部的利润情况、欠账情况和后续工程的用款情况,造成项目部上交指标完成了,后期工程缺少资金。

(二)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财务成本管理是全员的事,要全员主动参与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领导经常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 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从表面上看来,这样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实际上谁也没有承担成本管理责任。

(三)没有充分认识资金时间价值

工程项目一般工程量大、造价高、建造周期长,工程建造款一般按照合同商定的付款比例和时间分期支付。由于委托方一般在工程项目达到一定建造阶段验收合格后,支付相应阶段的进度建造款,建造期间的部分建造款待工程验收合格后一次付清,因此,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贷款垫付部分资金。

一个施工企业往往有几个项目在同时运行,不同的项目委托方支付工程款的时间是不同的,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将资金统一管理综合利用,一部分项目的资金有暂时的结余,而另一部分项目需要的资金在向银行借款,这样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多产生了利息费用。

所以,不同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时间付款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导致不同的财务费用和工程建造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

(四)责任成本不明确,不利于奖惩机制的运行

在很多工地,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 材料堆放散乱,没有及时清点,变质锈蚀严重,有效利用率低;在材料的领用上,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以耗代领;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 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的现象。这些都只能归于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五)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有些施工企业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相 应的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干完活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不能做到财务成本信息的及时处理与收集,无法对成本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是没有有效利用,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财会、采购、营销、人事、物资 管理等子系统分割,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财务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对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全员参与,共同制定和执行合同目标

项目部门、财会 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成本控制信息,交流成本控制经验,企业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本,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之中,应克服那种只管干活拿钱,不管投入产出的传统观念, 人人都应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将资金高度集中使用,虽然说对某个项目要专款专用,但施工企业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上马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不会造成某个项目的资金闲置,也不会因某个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 而向银行或其他企业取得高息借款。

(三)制定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成本,严格考核,有效奖惩

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第一步,做好成本预算。第二步,编制成本计划。采用因素分析法把预算成本分解到各成本项目,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明确 责任,奖惩挂钩,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第三步,加强成本核算。分清成本核算对象,按工程项目进行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的成本归集。第四步,开展成本分析。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用于考核和奖惩,一方面在以后的工程中进行改正或推广。第五步,严格考核,实施奖惩。根据 成本分析的结果和给部门职工下达的任务 书进行考核,奖惩是对考核结果的利用,是巩固成本控制的有效方式。

(四)引进 ERP 系统,实现财务、业务 一体化管理

对财务管理的建议第9篇

【关键词】新高校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93-02

自1998年1月1日颁布至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经实施了16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在2009年、2010年、2013年先后三次征求社会意见和修订制度内容,并于2013年底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对促进高校会计制度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

针对旧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综合考虑了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全面反映了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对比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将旧制度下高等学校会计除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改为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业务核算。

第二,新增了呼应公共财政改革的核算内容,涉及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资产管理、工资津补贴等方面。

第三,执行了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统一核算、规范确认科研收人和非财政资金收人等。

第四,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细化,规范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

第五,更新了高校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明确相应报表中的项目构成,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进一步完善了报表体系。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适应了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会计制度执行力

近年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和政府收支分类等公共财政政策都涉及高校会计核算的调整和改进,旧制度严重滞后于财政体制改革,仅只能通过补充规定予以规范,不利于制度执行;而新的会计制度顺应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增加了与公共财政改革有关的核算内容,例如通过制度中新增“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等科目,真实反映资金的使用和结余状况,可以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促进了会计制度的落实执行。

(二)统一了会计核算主体,有利于反映高校完整经济活动

旧制度对基建会计实行单独核算,因此基建业务长期游离于高校事业财务核算之外,形成了高校财务管理“两本账”、“双扯皮”,造成高校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不利于加强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新高校会计制度将基建会计统一纳入事业“大账”反映,设有相应的核算科目和报表,统一了单位会计核算主体,对基建中的工程量、贷款、负债和还贷能力都有了具体反映,有利于更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和资产状况。

(三)新增了资产补充科目,有利于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状况

按照旧制度规定,高校所有固定资产都不需要计提折旧,使得单位固定资产一直按资产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能反映资产损耗情况,也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单位资产价值虚增严重。而新制度中新增了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对固定资产依据资产性质、折旧方法和年限合理折旧分摊;同时增加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确定高校资产实际价值,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资产情况,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

(四)加强了收入支出管理,有利于高校提供成本核算信息

旧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没有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导致高校不能提供科学的成本数据,高校实际收支情况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不利于高校加强成本核算和开展绩效评价。新制度针对现代高校收入和支出多样化特点,整合和新增了一些“收入”、“支出”、“结余”等相关核算科目内容,增设明细科目和辅助账目,同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用于满足现代高校收支多样化的实际情况,使高校的收、支、存等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全面和规范,对高校教育成本有了具体定位,有利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五)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有利于传递使用财务信息

针对旧制度会计报表的项目和内容不够科学、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新制度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对报表的种类、内容、编制基础和要求进一步的整理规范,并按照核算科目的变化情况调整了报表结构和项目。主要表现为会计报表包含了报表内容和附注,而报表也调整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既能较好地反映事业收支、结转结余等情况,又能直观反映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情况。新制度的会计报表体系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更加直接和完整地反映高校财务信息。

三、对执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优化建议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对于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会计核算和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当前高校财务工作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执行难度,需要高校自身进一步理清会计思路,优化会计工作内容,从而实现新制度顺利实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和工作宣传

要执行好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单位必须从思想上给予重视。首先,各级领导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当前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积极理解和学习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政策内容,及时更新管理方法。其次,要加强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的工作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对教职工开展政策宣传,使人人都知晓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各项工作内容和措施。只有领导重视了,教职工理解了,并得到了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执行新高校会计制度。

(二)切实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执行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主要是针对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变化开展工作,而会计制度的变化势必会增加当前高校财务工作的内容和难度,并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加强相关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呈现多元化会计队伍。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实施,特别需要开展系统的、专项的业务培训,除了财务部门人员外,可考虑将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一起纳入培训计划,并结合会计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等方面内容,建立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促进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三)适应会计核算变化,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由于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基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涉及内容多、变化大、范围广,这就需要会计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核算变化情况,调整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在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基础上,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绩效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基建会计等方面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好地服务高校财务、预算、资产、成本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从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还是从加强成本核算、会计监督和工作效率等工作总体要求下,都必须利用好计算机技术手段,借助财务软件和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管理网络化、集成化和高效化,实现会计基础工作初始、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会计日常核算、资金资产管理和部门财务决算一体化,推进高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准确反映高校财务信息,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能。

总之,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适应了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步伐,顺应了财务管理对会计制度的需求,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还处于实施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新制度还未涉及预算会计的科目,缺乏高校资产的预算管理,资产折旧方面没有统一制度规定,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这些都需要各高校以及财务人员跟紧新制度的脚步,在具体分析、实践总结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方法,进一步优化会计工作内容和方法,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确保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迪.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2]陈南宁.简析新高校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及实践探究[J].财经界,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教育财务管理研究专项课题(2013ZCW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