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36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1篇

关键词:危险源(点)辨识;风险分级管控;LEC法;冶金企业

中图分类号:X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03-02

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生产、检修、工程技改等方面涉及熔融金属爆炸、煤气中毒、起重伤害、火灾、触电、窒息等较大危险因素,点多面广且专业性强,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因此控制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危险源(点)的管控,即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并非待其已转化为事故隐患再采取控制措施。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将设备、工艺、人员等有机地与安全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安全管理和控制能力。使生产、检修、工程技改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达到可控管理,大幅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降低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职工的作业过程安全。

1 确定危险源(点)

1.1 危险源(点)及风险的定义

危险源(点)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潜在”,是指危险源(点)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危险源(点)的存在才可能发生事故,与事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描述,可预见的危险情况是通过危险源(点)辨识而得

到的。

1.2 危险源(点)的确定

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点),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等情况的专业人员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从物质、能量、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入手,对工艺流程、设备、动力、运输及存储设施、物质、容量、温度、压力等,对照岗位及操作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运用LEC法辨识危险源(点)

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时间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种作业点的危险指数,并以此判断出危害等级,危险指数:D=L・E・C。其中: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

3 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控制体系

以辨识的A、B、C、D级危险源(点)为依据,根据生产、检修、工程技改项目进行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的风险等级划分。通过对风险作业控制确认级别来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级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来划分。

3.1 正常生产岗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指定A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岗位,B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岗位,C级、D级危险源(点)为低度风险岗位。

高度风险岗位由厂级进行管控。各厂级领导和专业科室负责分管专业内涉及高度风险工作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厂级安委会和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分别由主管厂领导布置对较大安全风险岗位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季节和现阶段状况提出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重点,并定期组织各种安全专业检查。

中度风险岗位由专业科室及车间进行管控。各车间负责对中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每周组织本单位领导和车间组长召开车间安全会议,按照厂安全要求及车间现阶段安全工作提出具体安全管理措施。每日由车间领导和安全员组成检查组对车间区域内的安全设备设施、人员执规等进行检查。

低度风险岗位由班组进行管控。各班组负责对低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班组长按照职责要求开展好本班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组安全活动和每班的班前班后会议。做好岗前确认和现场工器具自查及职工执规等检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3.2 检修部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将危险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高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以及危险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中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低度风险。

高度风险要求专业分管厂级领导亲自组织、协调、指挥相关专业科室、车间确定高危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方案,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高度风险要求在分管厂级领导的指挥下,由专业科室、车间领导负责检修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检修过程中的督促落实工作,并指定本车间、科室主要负责领导对检修全程进行监护。

中度风险要求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审核、确定检修部位的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负责车间确认后方可实施。要求责任车间领导组织检修安全措施的落实、确认工作。相关专业科室指定专人对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领导审核、确定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现场项目负责人落实检修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检修全程进行安全监护。

3.3 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

A、B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C、D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

工程技改项目在实施之前必须由分管厂领导组织相关专业科室、安全科、负责车间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工艺、设备等情况所产生新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后确定施工方案。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办理相关安全资质审核并进行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参加施工人员熟知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及熟练掌握安全防范措施。

高度风险安全管理由主管厂领导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协调管理;负责组织相关专业科室、负责车间、施工单位对高风险作业进行现场安全措施的确认及监护;负责确定高风险作业的施工方案,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中度风险安全管理应由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和施工单位审核、确定施工方案。审核、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经负责车间和施工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4 安装警示标识牌

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制作三种危险源(点)的标识牌并在现场安装,使现场作业人员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他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危险、易发生哪些事故、应注意哪些方面、有什么控制措施。

5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2篇

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

 

为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督促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完善并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形成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以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引入专业化支撑机构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思想认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管理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我省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证。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陕安委〔2017〕12号),建立完善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全员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一岗一清单”的责任清单式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到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均应完成“一岗一清单”制定工作。

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会议,研究、分析、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在安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依法依规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实施相应的经济处罚。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推动落实第一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制度和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等为重点,采取现场询问、随机考试等方式,检查个人岗位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凡不合格者要组织重新培训和考试,直至调整工作岗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作;要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发挥技术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保证企业技术负责人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建立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评价体系和晋升管理体系,保持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更替有序。小微企业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安委会成员由企业分管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重要分支机构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制度,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在2020年底前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3.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企业要建立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全岗位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办法,实施“零死亡”目标管理,加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员工绩效、晋级、评先评优等考核评比中的比重,实行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4.强化安全投入。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纳入企业年度安全费用计划。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审计等制度,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要严格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要及时更新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强化对高危行业企业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时完善三级教育培训计划,按规定如实记录教育培训情况。利用中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2022年底前,省属以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通过自建或委托方式建设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实现重点岗位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6.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制度。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评定标准,自主创建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和达标晋级。要以“精、严、细、实”为标准,从工艺流程、现场管理、岗位操作、设备运行和人的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科学、严谨、细致、精准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大力推广“手指口述”、“岗位双述”等安全示范岗。2022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均应完成标准化自评工作。

(三)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企业要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安全风险,形成岗位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点清单,并持续更新完善。在此基础上,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企业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四色图。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绘制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未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的企业不得确定为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不得评选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

2.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3.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明确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和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安全风险清单和管控工作情况,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制定完成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登记评估、销号报告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制定奖励措施,建立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发现和举报事故隐患,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2020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制定完成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严格对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重大隐患落实“一隐患一方案”,做到整改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施闭环管理,并及时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一般隐患要及时发现立即整改。2021年底前,各市(区)和各类企业要建立完善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2022年底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各企业要严格落实《陕西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试行)》(陕应急〔2019〕190号),建立并落实内部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明确各个层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承诺事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承诺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2020年6月底前,中省属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落实;2022年6月底前,中小企业全面推行。各市(区)、省级各有关部门对直接组织签订承诺书的单位年度检查要达到100%,对下一级组织签订承诺书的单位抽查不低于10%。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各市(区)、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或一个年度内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的,隐瞒不报、谎报、迟报事故等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陕西”平台,加强失信联合惩戒。2021年底前,制定出台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

3.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各市(区)、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筛选一批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同时加强监督管理。2021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技术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确保规范运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严格落实《陕西省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陕应急〔2019〕300号),依法依规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覆盖全体从业人员并包含劳务派遣人员。鼓励其他行业领域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2021年底前各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全部建立安责险信息化管理平台,2022年底前对所有承保安责险的保险机构开展预防技术服务情况实现在线监测,并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公示制度。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5月)。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市(区)、省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各有关部门和中省属企业要采取适当方式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全面启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二)组织实施(2020年6月至12月)。各市(区)、省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各有关部门和中省属企业要对照本方案重点任务,认真梳理分析企业层面目前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明确任务分工、工作措施、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指导督促,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市(区)、省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各有关部门和中省属企业要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持续深入、务求实效的要求,紧盯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等重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各市(区)、省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各有关部门和中省属企业要组织开展“回头看”,总结一批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省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本实施方案与我省五项攻坚行动和相关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各市(区)、省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要成立工作专班,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要任务。要督促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制度保障。要建立工作调度、会商研判、工作报告、监督检查、挂牌督办等工作制度,统筹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各市(区)和企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鼓励;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期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依纪从严从重追责问责。

(三)严格监管执法。三年行动期间,全省每年开展1次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执法行动。各市(区)要把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和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建立实施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各市(区)要建立与企业联网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加强线上线下监管。要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对重点企业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治理,扎实推进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体系建成率100%,力争力争全县民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二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到2020年底前)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民爆企业应依法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部门、储存库房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管理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所有从业人员应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内容应与管理部门、岗位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安全特点相一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民爆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在安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应在岗在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结合民爆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和一线作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二)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到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应依法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公司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2.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到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建立生产安全投入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安全费用提取比例要求提取,建立使用台账,规范记录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企业要为员工缴纳足额的工伤保险费、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配齐并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民爆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到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严格按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民爆企业关键岗位或重点岗位作业人员应具有中技(中专)以上学历,危险作业岗位人员应通过政审,无身体不适应等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得从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作业。

4.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WJ/T9092-2018)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到2021年底前,力争全县民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二级。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到2022年底前)。民爆企业要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要求,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人生观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以积极上进的安全文化理念为指导,制定较具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施计划,体现出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文化氛围。到2022年底前,民爆企业实施绿化工程,打造园林库区。

(三)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到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建立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查找机制,全面排查风险点,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各类潜在的风险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民爆企业应建立危险源档案,列出清单,全面反映企业风险点的部位、状态等,清楚描述每个风险点的产生条件、表现特征,初步判定风险类型和等级,以及在风险一旦失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到2020年底前,全县民爆行业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点查找和辨识,修订企业危险源台账,制定有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

2.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民爆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库区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对查找出的风险点按其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对四个等级风险点要专门建档管理,并依据风险点自身、环境、管理形式、行业标准规范等发生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实时调整风险等级。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和风险点管控档案,每3年要组织第三方对查找的风险点进行1次全面分析评估。

3.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民爆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安全生产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民爆企业危险源实施重点监管,建立辖区民爆行业危险源空间分布图,根据需要在各自信息化平台上适时公告。民爆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县民爆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危险源和风险清单。

(四)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2.严密开展隐患排查(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隐患排查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类,基础管理类内容每半年至少排查一次,现场管理类内容应按照岗位一班三查、安全员日排查、库区主任周排查、分公司月排查、总公司季排查一次的频率进行。

3.及时实施隐患治理(2020年底前)。民爆企业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落实责任、分类管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4.严格执行“双报告”制度(2021年底前)。民爆企业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和职工大会双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治理整改资料,每季度应分别向市、县级民爆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定期向职工大会报告,定期公示,接受工会组织和广大员工监督。

(五)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民爆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职工大会、企业宣传媒介等方式途径向全体员工,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主管部门门户网站等方式途径向社会公开企业许可资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以及企业标准化达标等级等情况。企业要建立内部投诉举报方式,完善落实奖励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

3.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民爆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积极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入,强化安全风险预防,提升安全风险评估水平。

(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2022年底前)

针对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定量定员不符合规定、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治理,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等措施,到2022年底,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率达到100%,全面提升民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2020年底前重点整治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1.综合性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总仓库区内外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

(2)储存设施现场与总平面布置图、区域位置图及安全评价报告不一致的;

(3)库房建筑、结构形式不符合GB50089的;

(4)监控监视不符合GB50089等相关要求的;

(5)总库区内有对外服务非民爆储存设施,且不符合内外部距离要求的;

2.民用爆炸物品储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危险品生产区内库房、储罐、中转站台最大计算药量不符合GB50089的;

(2)危险品总仓库区内仓库最大计算药量不符合GB50089的;

(3)不同品种危险品同库存放不符合GB50089要求的;

(4)库房、仓库内有废品、过期产品、试验品、收缴产品与合格产品混存的;

(5)在雷管库内拆箱、分发作业的。

四、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我局结合县民爆企业实际,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制定针对性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积极推动工作落实。

(二)组织实施(2020年6月至2022年底)。我局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研判企业存在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等问题,督促企业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确保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2022年底)。我局督促民爆企业按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对自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企业应逐一登记、建档,并上报备案,自行整改落实,实现闭环管理。

(四)督促整改(2022年底前)。实时开展督查检查,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要重点督办,督促按时整改;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的,则以行政处罚上限给予罚款或吊销许可资质。在企业自查自改基础上,每年对辖区内民爆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确保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巩固提升(2022年底)。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民爆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工作要求,梳理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的企业,推动工作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民爆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加强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力戒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督促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4篇

1.1国内外风险防范研究历史及现状

风险管理是 20 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成型的风险防范系统多在保险、财政 、金融等人文领域,安全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较少,而现场作业岗位领域的风险防范系统或大大小小的风险防范模式,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基层性,内容上过于冗余繁琐。

1.2吐哈井下公司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现状

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主要是运行HSE管理体系和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在风险管理上存在岗位危害因素识别不细不祥、风险评价不全,现有的岗位风险控制不全面不具体,现有的指导性文件繁琐,操作不方便不实用,而且不免缺乏现场实用性和过程管理,导致风险控制有缺失,岗位员工安全、健康、环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每年有安全、环境事故发生,岗位人员的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

2、研究的意义

涉及到公司各个岗位,补充完善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将HSE管理体系繁琐的内容精炼出来,充分对井下公司各岗位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

二、“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理论基础

1)风险管理理论为前提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重要前提,系统中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与风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经过全面的风险辨识和严谨的风险分析评价等工作,才能实现最终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结果。

2)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

HSE 管理体系主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起最大基础作用的是 HSE 的“两书一表”。

3)安全系统论原理为制约

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 。

4) 安全文化学理论为表现

安全文化要求强调人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在“三法三卡” 风险防范系统中,“三法”要求掌握行为文化方面的内容,即技能素质体现而“三卡”则是对观念文化的要求,知识素质的体现。

5)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

任何一个体系或是系统都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三法三卡”管理模式服务于 HSE 管理体系,以 HSE 管理体系为基础,因此在时效性的处理上也以 PDCA 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实现定期更新与完善。

三、“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设计

3.1基本概念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设计是与井下各岗位实际结合,是以 HSE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以加强人的素质体系培训为主要目的。

1)“三法”的构成,见图。

3.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井下公司各岗位如修井岗位、特种作业岗位、电工等30多个岗位。

3.3术语和定义

“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根据编制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术语和定义,主要为:与风险管理、风险防范相关的定义术语;与具体岗位操作有关的定义术语;与所在企业当前的业务、环境相关的定义术语等 。其主要作用在于充实“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的内容,是信息全面化,同时,使得岗位员工了解这些相关定义和术语,便于“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培训工作和辨识工作的开展。

3.4职责和组织结构

为了保证建立编制“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工作的有序性及合理化,公司或企业应该建立起“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组织结构,各个部门科室应该各尽其职,归口管理、组织建立、修订等工作不可紊乱。

3.5模式设计

根据基本概念,并结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以及作业岗位现场风险防范的要求,编制“三法三卡”的最终表现形式,即模式设计。

3.6系统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见下图:

3.7“三法三卡”与 HSE 管理体系的关系

1)“三法三卡”以 HSE 体系的“两书一表”为基础,进行精练和补充,更加适应于现场高危岗位的风险控制。

2)“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是以 HSE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场岗位风险防范系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文件需要加强执行力和有效性。与 HSE 相比,“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强调了人的因素,强调了人的素质体系培训。

3)“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与 HSE 管理体系在内容和目的上作了较好的融合,“三法三卡”的编制是建立在 HSE 风险辨识管理的基础上,内容上既是在高危岗位全面的风险辨识,又是对 HSE“两书一表”的精练和补充。

4)“三法三卡”在 HSE 的基础上作了更人性化的处理,“三法”要求加强人的技能体系,“三卡”要求加强人的知识体系。

四、实用性研究

4.1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实证性研究

1)目的

验证“三法三卡”风险防范系统在现场的实用性。

2)适用范围

本模式体系适用于吐哈油田井下技术作业公司30多个岗位的作业岗位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

3)职责

a.公司党委组织科和安全环保部是本模式体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修订本模式体系。

b. 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修改、解释本模式体系;负责为公司员工建立通畅的“三法三卡”信息获取渠道;负责向各级单位和部门传达“三法三卡”运行文件;负责为公司员工的“三法三卡”报告、建议以及反馈。

c.工会负责公司员工“三法三卡”提案的收集、处理及反馈。

d.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所辖业务范围内的“三法三卡”风险控制信息交流和记录。

4.2实用性分析

“三法三卡”岗位风险防范系统在吐哈油田井下公司的19个单位30多个重要岗位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据现场岗位员工反映该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弥补了员工在入厂三级教育以及日常培训中的不足,体现在其三个特点: 1)深入基层 ;2)针对性强 ;3)信息实用易懂。

4.3与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分析

1)与公司运行的HSE管理体系比较更具有现场操作性、指导性。

2)与公司自主编写的《特殊作业许可票》比较更加细化了风险的管理,加强健康、环境的保障。

五、结论

1.“三法三卡”系统注重岗位危害的识别和风险的防范,涉及到公司每个作业岗位,弥补了公司风险管理的缺失和不足;

2.该系统以人为本,针对现场可能对人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控制,将风险防范岗位化、过程化和现场化,加强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减少以往在危害识别不全造成的事故;

3.加强人的安全素质教育, 较好的融合HSE管理体系,根据岗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精深度,提高了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5篇

(一)1+4辨识评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及时开展辨识、评估工作,将50项年度辨识评估结果及时补充到双重预防信息系统中,开展了复工复产前及春检停电检修期间单回路供电2次安全风险专项辨识,每次开展专项辨识评估后,将辨识出的重大风险及管控措施补充完善至年度辨识评估报告中,并将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并在井口显著位置将矿井17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了公告,在井下各工作面及主要要害场所对重大、较大等主要风险内容进行了公告。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重点管控工作   

强化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完善了员工不安全行为制度和员工不安全行为表,以信息系统为收集渠道,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经济处罚、零故障月奖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录入了不安全行为24条。通过对发生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矫正措施,实行分级管理。

(三)岗位风险辨识工作

强化岗位风险辨识工作,修订完善了班前会岗位作业危险源辨识制度。为了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落实各级各层人员管控责任,切实把风险辨识、管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区队、班组,特从创新班前会机制入手。在认真抓好员工日常学习岗位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采取在班前会上提前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危险源自述,提高安全意识。班前会组织各岗位人员结合自己当班的岗位实际,进行危险源辨识,详细叙述岗位上存在的风险及需要采取的管控措施,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四)月度、旬度定期检查

结合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定期开展了月度(每月25号)、旬度(每月5、15、24号)安全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将检查分析报告及时上传到信息系统。

(五)现场检查

建立了安全风险点台账,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绘制出了安全风险四色图,将风险点逐一明确了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制定了月度安全风险管控计划,通过现场跟踪落实安全风险管措施的执行情况,来实行安全风险闭合管理。

(六)教育培训

组织各岗位工对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涉及本岗位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安全培训学习,并分批进行了考试,考试人次达225人,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各部室、区队每月自主培训2次双重预防基础知识,各区队每班学习一条岗位风险内容。

具体的改进措施及下季度工作计划

(1)持续开展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工作,辨识评估后对年度辨识评估进行补充完善,对新辨识出的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在应用中体现,并充分运用到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实处。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6篇

关键词:动车运用所 安全 风险管理

动车运用所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含安全管理基础、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应急处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核心是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识别、研判安全生产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管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突出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注重效果评价,强化过程控制,深入推进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所安全管理水平。

1.全面强化所安全管理基础,真正实现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1.1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明确所安全管理职责。动车所作为车辆安全生产的落实主体,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并抓好落实工作,做到层层明责,确保每一项安全工作"都有部门管、都有人负责"。

1.2健全完善规章标准

一是按照ISO9000 质量体系标准要求,每年对所有技术规章、标准、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精细梳理,增强作业指导书的现场指导性和操作性。二是明确分工,规范信息收集,及时"采标、纳标",做到动态修订、常态化维护。三是设立规章专职管理人员。便于管理机构发生重大变革时,能及时对规章进行"修、废、补、订",确保其适宜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1.3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依据安全管理职责,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修订完善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将风险控制责任、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工作环节,使所有岗位都清楚自己的职责,都知道按什么程序去做、应当达到什么标准、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实现工作规范化、现场检查程序化,确保工作计划能闭环。对单位、部门和岗位之间结合部的管理,要进一步明确沟通协调、联席会议、公文会签等制度,在程序、制度上消除管理盲区。通过科学制定各类工作流程,实现以流程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的目标。

2.加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确保现场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2.1落实岗位作业标准

落实"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岗位作业重点,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与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广泛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按路局要求,引导督促职工落实岗位作业标准。建立完善现场作业互控、他控机制,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大力推行配件配送、故障溯源、记名检修和预检预修、换件修、专业化集中修等制度,控制与消除安全风险。强化对关键作业过程的盯控,各班组结合岗位职责,将现场检查、顶岗带班、跟班写实、干部包保的重点落实到对关键风险的盯控上,掌握一线安全态势,督促干部职工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履行职责,切实消除干部不尽责和现场"两违"顽症,提高安全控制水平。

2.2加强安全风险排查

要树立"变化就是风险"的意识,组织开展风险识别、研判,明确风险源、风险点和所涉及的关键岗位、控制要点,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组织全面的安全风险动态分析,不断完善安全风险控制表,及时调整阶段安全控制重点。对与现有规章标准、生产组织方式、作业人员和作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应及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风险研判,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对发生严重事故或连续发生同类事故、险情的要采取强化措施进行干预,直至风险消除或降低至正常水平;对有规律性的变化,应及时总结固化为日常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形成常态管理。

2.3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在安全风险排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班组的作用,对安全关键部位要安排专人盯控。一是要从检修质量源头入手,发挥质检员把关作用,强化对质检员管理,明确质检员必检、抽检范围,强化质检过程和结果控制。二是制定干部带班制度,制定干部带班模板,明确干部带班具体要求和内容,规范干部带班行为,切实提高现场安全风险的管控力度。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大对现场的管控力度,加快推进TEDS、作业评价等系统建设,推广使用摄像手电筒,进一步加强现场作业和质量的监控。四是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风险控制。要预见性地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建立完善动车应急处置预案和典型故障案例库,进一步明确所应急管理职责和流程,建立高效的应急平台;加强应急置预案的演练,定期开展实作演练、实战演练和联合演练,验证各类应急预案可行性,提升应急处置效率,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

3.严格安全责任落实和考核,促进干部职工安全职责有效落实

3.1完善安全工作机制

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完善安全检查、问题点评、问题整改、干部问责等制度,对管理干部的工作写实和现场检查将制定统一模板,配置工作电子写实记录工具,实现现场写实电子化;加强每周、每月计划兑现率管理,做到干部现场检查有记录、检查问题能暴露、整改措施有落实、工作计划能兑现。对在管理岗位中发生责任事故、行车设备故障、安全突出问题以及安全工作管理不善的,将采取建议调整岗位、点名批评以及约谈等方式,追究相关管理岗位人员的责任;建立所干部带班卡控制度。根据段制定的干部带班卡控管理办法,制定所干部代班管理细则,明确干部下现场必检范围、检查标准、检查内容,检点,加强干部场作业盯控。

3.2严格安全责任追究

严格事故定性定责和管理责任追究。安全、技术部门要依法对铁路交通事故、事苗进行调查处理,严格事故、事苗定性定责,重点加强对作业类事故、事苗的调查和定责,深入剖析事故、事苗发生的原因,查找管理问题,帮助、指导动车所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订并落实防范措施。动车所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职与安全问责有机结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负责人通过安全警示、组织约谈、责任问责、安全通报等形式,进行安全警示和帮促。对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按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予以查处,依法合规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者和管理干部责任追究。

4.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实现"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4.1深入推进模块化教学

一是改进完善模块化教材结构,按照知识点设置学习模块,突出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学习,突出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学习,建立不同难度的题库,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学习需求。同时,动态更新题库,丰富模块化教学内容,提高模块化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完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计划地开展全员学习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划分岗位等级,以岗位等级决定职工收入。三是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制定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建立从班组、动车所、段、路局层层比、层层选的常态技术练兵机制。

4.2加强专项技术培训和实作演练

结合生产特点和事故、故障以及季节性变化情况,动车所合理制定年度应急演练培训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安全成为所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观

5.1提高全员安全风险意识

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生产大如天",结合路局安全生产规定的实施和事故案例宣传,让干部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的良好习惯。

5.2加大安全文化建设

根据所实际,深入推进企业标识管理,采取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安全合理化建议平台、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立功竞赛等形式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立标树型"活动,树立一批安全风险控制效果好、作业标准落实到位的班组和个人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把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到每个生产岗位、作业环节。

5.3合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7篇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企业职工法律培训体系的建立与模式研究”(2014-083)成果论文。摘要:企业经营就是经营包括市场层面和法律层面的各种风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大多来自企业员工行为。加强员工法律培训有助于增强员工法律意识,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应当着眼于建立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员工法律培训体系,因岗而异,提高员工法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岗位培训计划应当由岗位范围、培训必要性、培训内容、职业法律风险、所涉法律法规等部分组成。涉密岗位、市场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人力资源岗位等是企业员工法律培训的主要岗位。

关键词 :企业经营 员工教育 法律培训 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法律已经全面渗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企业经营就是经营包括市场层面和法律层面的各种风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来自于企业自身的行为,而企业行为是通过各个层面的员工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非常重要。

一、员工法律培训的意义

第一,员工法律培训有助于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法制文化,建立公司内部治理的良好秩序,确保公司自我协调运转,避免企业运转、生命维系于法人代表个人。

第二,员工法律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某些业务如营销合同的签订实际上绝大部分是对法律知识的运用。如果员工不懂相关的法律知识,则难免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隐患,重大的合同风险甚至可能会给企业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员工法律培训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手段,员工法律培训有助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是经营风险。风险的防范和抵御需要企业上下员工的同心协力。员工法律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和预防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员工法律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需要。通过对员工进行较为系统的针对性法律培训,能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

二、目前员工法律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些企业对员工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员工法律培训更是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对员工法律知识培训讳莫如深。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员工培训的意义,对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培训体系。许多企业员工法律培训存在空白。经常做一般法律培训的企业只有两成多,做专业法律培训的企业不到两成,六成企业从未做专业法律培训。企业主把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看做是自己的敌人,担心员工法律意识增强后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和不便,对员工法律培训的内容、意义存在误解。

第二,企业员工培训多偏重于业务培训,而忽视法律培训。多数企业往往将提高业务能力作为员工培训的唯一目的,没有认识到员工法律培训对业务培训的促进作用。法治社会下,企业业务关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引导。在具体的业务领域中,都有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和法律问题。法律意识能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如销售岗位的员工,具备和了解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是其开展业务的必要基础。如果员工仅了解具体业务内容,而忽视了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久而久之,迟早会演变成企业的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目前的员工法律培训表现为随意性强、体系性与业务针对性差。目前一些有意识的企业在对员工开展法律培训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培训随意性强。往往是人力资源部门根据需要临时安排,有时甚至是为了完成某些培训任务。在培训安排上没有考虑前后法律培训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一些企业进行的培训是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培训。二是体系性差。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本单位业务领域所涉及的主要法律体系。三是针对性差。法律培训脱离业务培训,与业务培训缺乏紧密的结合,实效性差。

三、建立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员工法律培训体系

企业根据内部分工往往划分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所对应的法律风险也不同,员工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法律知识也不同。但有时不同的工作岗位也可能会面临相同的法律风险,如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都面临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员工法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建立因岗而异,以业务需求的导向的法律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设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据此,我们将主要以企业岗位分工为基础,制定不同岗位员工的法律培训计划。每个岗位的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岗位范围、培训必要性、培训内容和职业法律风险。岗位范围主要确定本企业内部符合该岗位特点的部门和人员,以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必要性是要让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了解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意义。培训内容是确定本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职业法律风险是岗位员工在具体业务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包括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和自身的法律风险。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员工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企业和员工自身法律风险。企业员工法律培训可以参照下列形式制定培训计划:

四、分岗位的员工法律培训体系内容

1.涉密岗位员工法律培训

(1)培训的必要性。涉密岗位是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岗位,有时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一方面企业要依法研发技术,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要做好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商业秘密保护。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的涉密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保密意识,掌握本企业涉密事项的管理流程。

(2)岗位范围。涉密岗位的确定是确定培训对象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企业涉密岗位是不同的。很多企业对自己的涉密岗位并不清楚。这是对企业商业秘密范围不了解导致的。通常情况下,高新技术型企业的研发部门、销售型企业的市场销售部门、生产型企业的采购部门、各类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均属于企业涉密岗位。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骨干人员和关键技术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涉及企业客户信息、进货渠道及价格的市场营销人员和采购人员;掌握企业核心财务信息的财务人;能够涉及经营决策、经营信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些岗位人员均属于涉密岗位范围。总之,要按照以岗定人的原则确定涉密人员的范围和涉密法律培训对象。

(3)培训重点。涉密岗位最主要是确保员工不会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因侵害竞争对手商业秘密而带来的诉讼纠纷。因此,涉密岗位最重要的是建立员工的保密意识、完善企业保密措施等。重点培训内容是:商业秘密的含义、特点、范围;商业秘密的保护;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确定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集中学习本企业的保密措施和保密规则。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企业涉密人员管理规定》,确定本企业涉密岗位和人员范围、涉密人员职责、涉密人员管理、密级规定、保密措施、脱密程序和脱密期等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特点、种类,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构成和责任。侵犯商业秘密的典型案例。

(4)职业风险。涉密岗位员工的职业风险主要表现为擅自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和在工作中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责任。主要是:一是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可能对本企业承担赔偿责任;二是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侵权责任法》可能对其他企业承担侵犯商业秘密的赔偿责任;三是依照《刑法》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5)涉及的法律法规。涉密岗位法律培训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刑法》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相关规定。

2.市场营销岗位员工法律培训

(1)培训必要性。市场营销岗位是企业对外发生业务关系的主要岗位,企业风险也多发生在这个环节中。因此,加强市场营销岗位员工法律培训,对增强员工业务能力,预防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岗位范围。市场营销岗位主要是对外代表企业从事营销活动,签订营销合同的岗位,主要是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涉及合同的签订,如后勤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因此,凡是对外发生合同关系的岗位都可以纳入本类岗位培训。

(3)培训重点。与市场营销岗位相关的法律技能主要是《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合同主体审查、合同条款拟定、签订程序、合同履行、合同变更、违约责任的设定、诉讼时效、争议管辖权的约定、合同审查、合同履行中的监控、合同诈骗防范等。其他如营销商业秘密保护、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担保法、公司法、招投标法等知识。实践中,除了要重视合同文书的签订、保管,还要对履行中双方对合同的变更记录及时登记保留,如口头变更的及时签订《补充/变更协议书》;通过电话变更的可以做好电话录音;采用数据电文的及时保存聊天记录等信息。建议企业建立自己的《合同管理流程》,从签订审批、法律审查、履行监督、变更审查、争议解决等几个环节制定。对市场营销岗位员工及时进行合同管理流程培训。

(4)职业法律风险。市场营销岗位员工的职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签订合同过程中遭遇合同诈骗;如果是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可能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同时,在采购、销售款项的回收管理中,可能涉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行为。在市场竞争中,也可能因商业贿赂而引发犯罪。

(5)涉及的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岗位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合同法》、《担保法》、《招投标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职务侵占或贪污罪、挪用资金或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或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

3.生产管理岗位员工法律培训

(1)培训必要性。对生产型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企业的中心活动是有关生产。生产环节中的安全、卫生、环保、产品质量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如果生产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如因毒奶粉而导致的三鹿倒闭事件。因此,生产管理岗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非常重要。

(2)岗位范围。生产管理岗位并不仅仅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而是指所有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关的部门管理人员。一般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的人员,如负责组织生产的高层管理人员,原材料的采购部门,生产车间主任,存贮部门管理人员,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等。

(3)培训重点。生产管理岗位员工培训主要是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内容。本岗位员工法律培训的重点是产品质量要求以及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包括可能带来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企业应该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把这种产品质量标准的实现进行流程化操作。建议企业制定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检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并把对这一标准的学习作为生产管理岗位培训的重点。

(4)职业风险。生产管理岗位的职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企业造成对外合同上的违约责任、对消费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企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事故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员工个人对企业的赔偿责任。因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故还可能承担刑法上各种重大事故犯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有关的采购、生产管理人员被依法追求刑事责任即是此类风险的典型表现。

(5)涉及的法律法规。本岗位法律培训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生产安全卫生方面的:《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环保方面的:《环保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刑法》上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等。

4.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员工法律培训

(1)培训必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设置的岗位,该岗位负责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劳动纠纷处理等,是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的重要部门。

(2)岗位范围。本岗位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时,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分公司、分店的负责人也是本类培训的对象。

(3)培训重点。人力资源岗位的培训重点是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司规章制度,工会法律制度,工伤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养老、医疗、生育、失业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办事流程,劳动争议的处理,包括掌握劳动仲裁程序、劳动诉讼程序,一审诉讼、二审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4)职业风险。人力资源岗位职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招聘中招聘公告拟定涉嫌就业歧视、对求职者审查不严导致的欺诈、劳动合同范本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公司规章制定程序违法导致无效、社保缴纳不及时导致的罚款、为他人开具虚假劳动关系、收入证明等。

(5)涉及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培训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有:有关劳动关系订立、履行方面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等;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如五险一金的相关规定;有关女员工和童工保护的相关规定;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5.其他岗位员工法律培训

除了上述岗位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岗位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法律培训。其中财务岗位人员主要是涉及财务制度、财经法规的培训。在职业风险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应注意预防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等犯罪行为,法律培训应注意加强此方面的警示教育。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则需加强公司治理培训,掌握公司法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议事规则、程序,为公司依法运作提供保障。

总之,员工法律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长效投入,成功的关键是要与员工业务能力、岗位职责相结合。法律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是判断员工法律培训体系良莠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蒋吉成.探讨企业员工培训[J].企业导报,2009(10):163-165

[2]文新贵.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2012(4):158-159

[3]杨悦.关于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12(4):120-121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8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在前、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全过程、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着手,围绕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有效管控风险、消除隐患,全力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细化、实化、有形化,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完备、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坚持科学务实。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机制、科技和文化的改革创新,提高安全投入的产出效益;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进安全先进的工艺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坚持分类指导。区分企业类型,找准安全生产关键领城和突出问题,分类制定标准规范。以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突出大型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改进。

(三)主要目标

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生命至上、安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进一步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能力建立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标准规范。通过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得到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持续好转。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

1.转变安全观念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严于一切,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各级监管人员牢固树立“零死亡”的安全理念,将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使防范重特大事故向防范亡人事故转变。

2.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文化经验,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管理状况,提炼、总结本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理念,按照“将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过程中的要求,引导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安全文化,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意志、固化安全行为,让规范成为习惯让自律成为习惯、让责任成为习惯,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

3.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宣传教育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会议、横幅、宣传栏、温情提示、安全文化廊、内部电视合,广播站、官网、微信公众号、刊物等平台和载体,举办培训班、分享会、安全家书、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竟赛、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等方式,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使安全生产知识常识逐步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之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入每个员工的骨血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4.发挥引领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知,“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将传统“人盯死守的被动式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实现安全的自主管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5.严格人员准入制度。企业在岗和新招录从业人员10%培溶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10%证上岗。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新上岗人员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师带徒制度,出徒后方可独立上岗。加大从职业院校招收新员工力度,逐步提高从业人员中高中阶段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招收比例。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入企即入校”企校合作培养培训,按规定给子职业培训补贴。

6.健全教育培训机例。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安全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完菩安全生产培训责任机构、人员、制度、计划、经费等必要条件,依法依规安排各类人员应训尽训和考核取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台账,载明从业人员性别、年龄、学历、专业、从事岗位、工种和持证等情况,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实施本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7.落实精准培训制度。要将“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培训转变为“滴灌”式、注重现场实操的精准培训,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管什么、懂什么的要求,分不同层级、岗位、专业,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人人都是安全员”、“双师带徒”(两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一个教理论知识、一个教操作技能等互动性、情景化、体验式的安全培训,激发“学”的活力,提升“教”的效果,实现从“多数学”向“全员学”、“要我学”向“我要学”、“枯燥学”向“兴趣学”、“需求学”向“成长学”的四个转变,要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应急处置预案全部分类纳入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做到职工知风险会操作、能防范、懂逃生。

8.发挥关键人员作用。要育强关键岗位人才,对矿长、总工程师、班组长、安监员、“四化”人才等关键人员的培养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不断拓宽专业视野和管理能力。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匠、能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把精湛的技能、过硬的作风,优良的传统毫无保留地传投给广大职工,切实提高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千标准活。要把提高政治待遇、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名誉地位作为稳定队伍、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采取措施留住人才,扭转关键岗位和技术人才不断流失的被动局面。

9.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企业要制定职工技能培训计划,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竟赛、在线学习等活动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引导帮助中小傲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实施高危行业领城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到2021年,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班组长普遍接受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接受相关专业中职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员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危险化学品、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采企业从业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30%。

10.严格劳动用工管理。煤矿承包(托管)必须要整体承包(托管),严禁把井下采据工程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单项承包,井下施工队伍应为整建制调动,不得违规使用劳务派遗工。金属非金属矿山要将所有外包施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外包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主要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应有本岗位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1l.健全保障投入机制。在“人”的保障上,要把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放在管培训、提素质的领导岗位,选准选优专职管理人员,配足配强师资力量.高危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师选拔考核和退出机制,大力推动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上讲台。在“财”的保障上,要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科学确定使用方向,重点向员工技能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倾斜。在“物”的保障上,要强化教学硬件配置,健全信息网络,完善设备设施,改善教学条件,给子授课技巧培训和基本课件、通用案例等支持,提升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12.健全安全制度体系。认真对照《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实际和特点,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变化及时修编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堵塞管理漏洞。要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明确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不断强化党政共团“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管理责任和基层一线“要干安全活”的执行责任,切实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部转化为覆盖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责任体系,做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3.规范操作规程编制。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在充分辨识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

14.严格贲任考核落实。要建立完善实用的激励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内容、程序、频次、方法、标准、奖惩办法。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主动向全体员工和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承诺,督促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强化管理考核,严格奖惩。鼓励广大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落实。

(四)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

15.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安全发展要求,从产业规划、行业标准、市场准入、技术装备等源头管控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要加快推进城区重大危险源搬迁改造和城市道路、管线等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智慧交通、智慧用电、智慧电梯、综合管廊等先进适用技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区、矿山塌陷区、危险化学品罐区等危险区域安全防护避让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区域安全风险。

16.加强设备设施管理。企业要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保证设备设施的正确安装防范因设备设施先天性缺陷、不合格产品、安装不规范等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要建立设备设施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台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要突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气设备设施、安全报警设施等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受控。

17.加强安全运行管理。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附件,不得继续使用。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汏、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设备设施、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保证设备性能完好、运行可靠。

18.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定监控方案,建立管理档案,并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危险物质告知牌。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露报警等重要参数要实现远传和连续记录。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19.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要结合企业特点,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不断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实现自动化控制,矿山企业要积极研发和应用智能采掘、运输、控制装备,对智能化运输和装矿、数字矿山建设、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等已经成熟的技术变加快应用,最大展度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和安全风险,危化企业要对涉及危险化工艺装置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化工装置装设紧急停车系统。

20.发挥信息化平合作用。加快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和功。能拓展,将监测监控系统与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系统进。行融合,实现对隐患、风险的动态管控和重点场所、关鍵设备的。实时监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重要参数实现远传。所有危化、矿山企业监测监控系统要完成。与省、市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对接互联,并形成现场与中控室。各企业各级负责人的互联互通,同时,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赋予调度指挥人员紧急撤离权和现场“三违”处理权,保证对紧急和“三违”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真正起到预警预报作用。

(五)建设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21.实施全员安全管理。转变管理思路,将“从上至下注重重大风险及隐患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为“从下至上”、关注所有风险及隐患的安全管理模式,管住“大违”的同时盯住“小违”在环境和设备风险及隐患管控上,实行一线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结合”,从个人到班组、到车间、到部门、到公司,逐岗位、逐设备、逐工艺、逐环节、逐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实现隐患和风险的全员管理。

22.提升安全标准化水平。企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突出工艺流程、现场管理、岗位操作、设备运行和人的安全行为等关键要素,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通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确保持续、动态、长期达标并不断改进提升,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23.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要发动全体员工,选取科学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科学确定风险等级,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公告警示,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图”、风险公示告知栏、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并将风险隐患信息录入智能化安全监管综合平台,实现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闭环管理。

24.强化危险性作业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针对动火、进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检维修、开停车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危险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到位,现场监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到落实,经严审批方可作业。

三、实施步骤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

2020年1月15日前,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城

内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督促引导本辖区、行业领域内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在危险化学品、矿山领域全面启动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责任单位:镇安委会成员单位)

(二)培育试点,示范引领。

2020年1月底前,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本辖区和本行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重点培育。及时总结试点验,在本辖区、本行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三)扩大覆盖,全面实施。

2020年4月底前,在深化危险化学品、矿山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基础上,成员单位全面启动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镇燃气等行业领城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四)稳定运行,持续改进。

2021年12月底前,各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体系实现稳定运行,并不断巩固成果,持续提升水平。(责任单位: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技术支持。

安委会成员单位加强企业本安全体系建设的宣贯培训,鼓励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相关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二)加强诚信管理推行企业和员工承诺公告制度。自2020年起,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告安全承诺,重点装置操作人员、危险作业操作人员在班前作出安全承诺。加快归集共享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信息,将本质安全体系运行情况与企业安全诚信挂钩,对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的企业,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合实施联合惩戒。

(三)创新监管执法,建立与本质体系相适应的精准执法机制。定期组织对本质安全体系运行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核查处理预警信息,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异化执法,对本质安全体系运行好的企业减少检查执法频次,对风险隐患管控不力的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和加大处罚力度,城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

(四)稳定运行,持续改进。2021年12月底前,各行业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体系实现稳定运行,并不断巩固成果,持续提升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设企业本质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基础工作,全力推进,务求实效建立专门推进机制,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定期研究安排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抓好本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

安全生产岗位风险点第9篇

关键词:HSE工作;社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要开展风险管理,就要以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监督管理生产作业环节全过程的危害加以识别和控制,从而,以风险管理的过程监控,保证生产服务作业各个环节的安全。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

1、首先考虑消除危害因素(如果可能的话),其次是考虑降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设备(设施)。

2、是尽可能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对健康危害、人工搬运和机械伤害等进行单个评价。

3、是把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作为一项主动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性活动。

4、对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需要单位内每个员工共同参与。只有全员参与、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得三个过程真正取得成效。

5、考虑到危害识别、风险控制与风险控制过程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规模、工作状况、性质、危害因素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程度等因素。对于危害因素很小的单位来说,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必须进行复杂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活动,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作业的风险管理,就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活动。

二、加强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要实现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对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环节进行危害识别,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性的风险评价,从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环节的风险辨识找准切入点,采取科学、系统、符合实际情况的单元划分方法,确保既有利于辨识工作顺利进行、又同时避免辨识过程出现遗漏、重复、模糊等弊端,找出产生事故风险点。并对岗位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点,提出消除、隔离、转移、降低、控制、防护风险的控制措施,由社区HSE管理部门组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从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节点的风险辨识,综合其他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进行生产服务节点风险分析和控制的制定,逐步完成社区各生产服务作业环节的风险管理。

1.完善风险管理为核心的HSE管理体系对策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辨识、分析、控制、改进”为主要内容的HSE管理模式,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生产节点的控制与管理,积极落实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增强员工HSE素质的提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梳理、清理和修订,为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提供可控依据,并不断改进生产服务作业各节点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与实施。

2.建立生产服务作业节点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对策

一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将主要生产服务作业节点工序和主要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标准和规程修订完善汇总,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生产节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实施。二是建立目标体系。对生产服务作业节点明确相应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管理指标,将管理控制指标具体分解到每一个生产服务节点和岗位,每一个节点都有具体负责人,让生产服务作业节点风险与控制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建立考核体系。建立社区管理中心、三级、基层生产服务作业节点考核体系,层层考核,确保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和目标实现。

3.完善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对策

进一步完善以督查、自查、互查为主的安全风险管理监督约束机制,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和“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的安全我尽责”的观念,开展“查找身边十大隐患(风险)”排查活动,查找人、机、物、环境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控制生产服务作业过程和设备设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积极开展作业岗位“七想七不干”:一想安全禁令、不遵守不干;二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三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四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五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六想安全用品、不配齐不干;七想安全确认、不落实不干。通过加强生产服务作业节点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让每名员工真正了解岗位风险,能够辨识岗位风险,能够降低岗位风险,做到相互间的安全监督、安全提醒、确保“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真正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

4.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节点风险控制措施对策

风险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技术型风险控制,一种是管理型风险控制,这两种基本形式并非一种单一的而是一个控制体系,这两种风险控制体系相结合是理想的风险控制模式。具体说,技术型风险控制的原则就是优先运用无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工艺、技术、原料、设备、设施、场所等。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应注意运用各种可以减少降低危害的安全技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种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投入。管理型风险控制就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经验建立各种制度,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各种安全健康培训和考核,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健康监督工作,建立员工健康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和预案。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主要按照管理型风险控制的理论,在以上主要生产服务过程中各节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应制定个节点的风险控制措施。

经过对社区每个生产服务作业节点风险状况危害识别、风险分析,制定出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各作业节点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基层单位落实到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同时,基层单位在遇有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调整,或者生产服务节点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等情况时,各基层单位应及时对生产服务节点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修订,保持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总之,风险管理是以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防范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风险的管理过程,通过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将生产服务作业环节中的风险减至最低。运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分析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风险管理思路和对策,建立和完善胜利油田社区主要生产服务作业环节危害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为今后胜利油田社区安全生产服务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保障,从而,确保胜利油田社区生产服务作业环节风险得以受控,使到工作岗位和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控制或降低,员工自身的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员工熟知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会查找身边存在的危害风险,作业前先想安全风险和确认安全,先想后干,确保岗位和服务作业环节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