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8 09:16:41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1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

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是投资者所关心的,而由于会计利润的人为可操作空间太大,特别是在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利润操作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真实的了解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就成了一个众所关心的问题,盈利质量正是在这个环境下被引入的。盈利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遏制了这种利润操作现象,能够更为真实,更为可靠的展现出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以及发展形势。在引入盈利质量分析的同时再引入现金流量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会计利润的分析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存在很大的造假空间,不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而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则能十分客观有效的分析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一、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分析是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综合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等同于其盈利质量,盈利能力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财务数据,而盈利质量则可以从多个角度综合的反映出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首先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定期将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予以公示,可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弄虚造假的现象,特别是利润操作现象尤为严重,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无论从规范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言,还是从投资者的诉求而言,都期望出现一种客观、真实的利润分析方式,以此提供准确真实的利润信息和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1]。正是在这个环境下,才出现了盈利质量分析方法,盈利质量不同于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利润分析,能够从各个方面有效、真实的反映出公司的利润状况,还能反映出公司综合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供投资者进行参考,并进行评价。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分析不只是针对投资者做出的,作为一个综合公司各方

面因素做出的盈利质量分析,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的。单纯的会计利润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作为上市公司,要了解自己真实的经营情况,就应该自觉的对自己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审视自己的经营结构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对公司以后的经营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目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一般方法和缺陷

目前针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一般方法主要是分析上市公司盈利的真实性、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侧重的角度不一样,分析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分析真实性要从分析利润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入手,分析成长性要从利润结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分析持续稳定性则主要从非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市场环境等等。还有的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占有率、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数据指标来分析公司的应收账款趋势,来分析公司的盈利质量。总体来说,一般方法主要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财务角度分析的数据是量化的,而从非财务角度分析的因素是很难量化的,因此分析比较复杂。从非财务的分析角度而言,这些很难量化的因素就造成了一般分析方法的重大缺陷,这就是无法保证盈利质量分析的真实性。而侧重盈利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则缺少了一个关键的分析因素,那就是现金流量分析,这样就无法反映出公司当前的盈利质量状况和现金状况。从应收账款趋势的角度分析虽然考虑了现金情况,却非常片面,只能从账面上进行简单的分析,分析结果因此就不会全面、详尽[2]。

再有,一般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比较侧重于财务信息的分析,依靠财务报表中的各个指标数据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而我国一般的财务数据是产生在权责发生制这个会计财务数据基础上的,因此也就导致了一般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这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上。而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是远远不能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这也就间接降低了一般盈利质量分析方法的真实性。

2.现金流量对盈利质量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在保证盈利质量分析真实性上,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能够很好的拟补非财务角度中难以量化因素的不利影响,因为不管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因素有多么复杂,企业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而盈利的真实情况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现金流量,这是很难造假的,因为现金流量是很容易查证的,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就很好的保证了基于现金流量盈利质量分析的真实性。

一般方法中着重分析盈利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对于公司现金情况的分析缺失,造成了这种方法难以反映出公司当前的盈利情况,而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就很好的拟补了这一点,在分析盈利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的同时,引入现金流量的参考因素,不但保障了分析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的结果更加准确,而且还能反映出公司当前的盈利情况、现金情况是否与其成长和持续稳定的分析结果相匹配。

再有,关于一般方法中应收账款趋势分析的片面性,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完全拟补了这一点,因为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方法是把现金流量因素完全贯穿于整个盈利质量分析过程的,能够十分全面的考虑进各个因素和指标,从而做出全面的盈利质量分析。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真实可靠性,就必须引入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是能够量化的分析因素,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财务数据中净利润的多少却无法反映出这一点。同时,现金流量分析也拟补了一般盈利质量分析方法中基于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因素[3]。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方法

引入现金流量概念对于分析盈利质量十分重要,一般方法中关于盈利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的分析正是由于对现金因素分析的缺失,才造成了这种分析方法的不实用。所以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质量分析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在盈利质量分析的全过程都引入现金流量的参考因素,现金流量分析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基础。

1.直接阅读法

可以直接阅读现金流量表中的各个项目数据,并对一些必要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则需要进行特别的分析,比如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数据,应该对这些比较重要的项目进行计算、统计并进行验证,以检测其真实性,对于现金流量表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的数据,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结合其它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造假行为。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现金流量中各个项目的比例问题,分析其现金的支出比例、收入比例以及其中各个商品、成本、服务等具体项目的现金比例,通过现金流量中的各个项目的结构分析再对比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异常之处,然后得出分析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判定,通过分析结构,可以分析出其盈利的成长性和持续稳定性,例如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成长比率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能有效的弥补一般分析方法中的不足。

再有,应该将现金流量中的指标数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指标数据结合分析,比如盈利现金比率就能很好的反映出公司的现金是否充足,同时盈利现金比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盈利质量的高低,在指标分析的同时,还应该参考以往的指标数据,这样更能看出公司的长久经营状况,对于一些其它指标的分析比如净资产回收率、现金毛利率等比较重要的指标也应该予以重点分析,这些指标数据同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都是密切相关的,也能更为真实的反映出其盈利质量[4]。

结语

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是准确、真实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方法,能够从多方面客观的分析出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能够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详实的经营分析,既能有利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也能促进上市公司自身的改革和优化。盈利质量的分析从出现便因其准确可靠和真实性而备受关注,而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而言,对现金流量越来越重视,因此,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便应运而生了,这种新的分析方法是以现金流量完全贯穿于整个盈利质量分析过程的,因而得出的分析结果不但准确详实,而且更为贴近目前的形势,其实用性远不是传统财务分析方法能比的,无论从哪方面的利益考虑,都应该大力应用这种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方法。(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卓雅.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科技信息[J],2010,22:781-782.

[2]周丽娜.基于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2篇

一、基于盈利质量概念的指标设计理念

在对盈利质量进行探讨时,作者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从中发现了几个相关的概念,即盈利质量、收益质量、利润质量和盈余质量等,这四个概念实质上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事物。因此,本文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并且本文统一使用盈利质量来进行表述和分析。 “盈利质量”一词的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特洛弗(O'Glove)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投资咨询报告《盈利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从这个时候开始盈利质量在证券业就日益受到重视。

对盈利质量的定义,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1)强调盈利的现金保障性,即能够带来现金流量的盈利才是高质量的盈利;(2)强调盈利的真实可靠性,即盈利质量的好坏在于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 (3)从盈利是否伴有现金流入和盈利是否有持续能力,经常性业务带来的盈利较偶发易和事项带来的盈利具有持续性并对盈利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是企业真实的持续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结合财务数据对公司盈利指标作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当期企业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获现性、现金保障性与成长性的一种评价结果。这样的定义包括盈利的真实性、成长性、获现性、持续性和获利性等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盈利质量的本质,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能。本文拟从盈利质量的持续稳定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和获利性四个角度出发设计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指标 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是影响盈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指标时需要关注不同盈利在公司盈利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盈利质量持续稳定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营业利润率(X1)。它反映了企业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2)主营业务贡献率(X2)。公司利润中只有主营业务利润才是公司最稳定、最可预期的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盈利具有持续稳定性,盈利质量较高。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二)盈利的成长性指标 盈利质量成长性的高低对企业扩大资本规模和再生产以及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成长必须依赖与主营业务的增长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反映盈利质量成长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3)。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2)净利润增长率(X4)。该指标体现企业净利润的历史增减情况,净利润的增长为正数,则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增加,净利润增长率越大,则说明企业盈利增长的越多;反之亦反。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 上年净利润) / 上年净利润。

(三)盈利的现金保障性指标 反映盈利质量现金保障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盈利现金保障倍数(X5)。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盈利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盈利质量。盈利现金保障倍数越高,说明盈利质量越好。其计算公式为:盈利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2)销售现金比率(X6)。该指标是在剔除了应收账款对企业带来的风险的前提下,从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销售收入的实际情况,该指标值若大于l ,则说明当期收入全部收到现金,且还收回以前的应收账款,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强,盈利质量较好;该指标值若小于1 ,说明当期有部分收入没有收现,盈利质量较弱。其计算公式为:销售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3)资产现金回收率(X7)。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公司的资产所产生现金的能力,通过评价公司全部资产运营效果的好坏和质量的高低,从而有效的补充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盈利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公司盈利质量越高。其计算公式为: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 平均总资产。

(四)盈利的获利性指标 获利性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最终都会通过获利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反映盈利质量获利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净资产盈利率(X8)。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股东权益盈利水平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综合效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盈利的能力越强,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盈利率=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2)销售净利率(X9)。该指标反映的是销售收入的盈利水平,从销售净利润的指标来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有助于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3)每股收益(X10)。该指标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可以衡量普通股的投资价值,又可以评价股本获利能力。每股收益值越高,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 (净利润- 优先股股利) / 期末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截止2011年陕西省共有37家上市公司先后上市,除去*ST类和ST类共6家上市公司,最终选取陕西省3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巨潮资讯网、和新浪财经网。

(二)因子得分函数 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三)实证结果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高低盈利质量公司的对比分析。以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排名前十(见表1)和排名后十(见表2)的上市公司为例,将其对比分析如下。从表1分析可以发现,排名1、2、3、7、8、10的公司总得分高,主要归因于达刚路机在公因子F1上的得分最高,尤其是其销售净利率X9为95.2%,显示了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性;排名第4的公司主要归因于公因子F4上的得分最高,主要是主营业务增长率为X3为93.6%和净利润增长率X4为94.0%,显示了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排名第5、6、9的公司主要归因于公因子F2上的得分最高,尤其是资产现金回收率X7为96.4%,显示了该企业具有良好的现金保障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排在后十名的公司中四个公因子上的得分其中有三个均为负值,说明这些企业盈利质量差,排在倒数第1的彩虹股份在主因子F3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突出,对公司贡献较小,公司因该突出主业,扎实主业;排在倒数第2的宝钛股份、倒数第6的西部材料、倒数第9的宝德股份和倒数第10的中国西电,在主因子F2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该公司的现金保障性差;排在倒数第3的标准股份、倒数第4的西飞国际、倒数第5的航天动力、倒数第7的宝光股份和倒数第8的西安饮食这些公司在F1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通过综合得分表以及上述高、低盈利质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差距很明显,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呈现“金字塔”的分布格局。

其二,上市公司行业间的盈利质量差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看,陕西省上市公司排名前十名的公司有以广播电影电视业和采掘服务业等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均较高,如广电网络和通源石油的排在前十名的位置;而以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行业如格力地产、标准股份、航天动力、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等的盈利质量情况则较差,排在后十名的位置,行业差距表现明显。可见,陕西省上市公司不同行业间的盈利质量差异较大。

其三,同一行业间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差异分析。从制造业分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达刚路机、烽火电子、陕鼓动力、中航电测、启源装备和坚瑞消防分别以1.0293、0.8922、0.5325、0.2866、0.2781和0.1542的得分排名第1、第4、第6、第7、第8和第10,而彩虹股份、宝德股份、标准股份、西飞国际、航天动力、西部材料和宝光股份分别以-1.2915、-0.7423、-0.5303、-0.5013、-0.4920、-0.4828和-0.4780的得分排名第31、第30、第29、第28、第27、第26、第25。可见,制造业这个行业的差别很大,盈利质量差异非常明显。从社会服务业分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格力地产以0.1533的得分排名第11,而西安饮食和西安旅游以-0.4045和-0.2586的得分排名第24和第19,差异仍然很明显。说明,社会服务业这个行业的差别也很大,盈利质量差异也非常明显。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同一行业间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差距也很明显。

四、结论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高质量的盈利应具有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和获利性的特点。第二,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盈利获利性和现金保障性的高低,成长性和持续性的影响略弱于获利性和现金保障性的影响。第三,在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盈利质量的主因子,并根据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盈利质量总体得分函数,由此计算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及其排名情况。第四,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提高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要提高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既要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突出主业,注重资产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又要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同时还要加大社会各层的监督力度。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3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获现能力;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现状

根据笔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Baruch Lev通过对20世纪70~90年代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信息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表明通过盈利质量可以较好地表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Catherina A.Finger以现金流量为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对美国1935~1987年间50家上市公司进行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盈利能力与公司的发展能力显著相关。Hawkins(1998)认为,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有以下特征: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确认是谨慎的;收益是由经常性发生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的转化为现金;净收益的水平和成长不依赖于税法的变动;企业债务水平是适当的,并且企业没有使用它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盈余操纵;稳定的、可预测的能够反映未来收益水平的趋势等。Dechow和Schrand(2004)认为,高质量的盈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反映现在运营状况;第二是未来运营状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当盈余是高质量时,它会更加地持续且稳定;与未来现金流的实现更为相关。

(二)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储一昀等(2000)采用权责发生制下的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存在差异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标准,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盈利的获得与现金的流入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周建波(2004)设计了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变化、应收账款、存货、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坏账准备和非经常性损益8个指标作为衡量盈利质量的指标,并运用这8个盈利质量指标和盈利质量综合指标与股票回报率进行回归分析,结论是:“盈利质量低的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也较低;盈利质量较低的上市公司,在未来年度的盈利表现也较差”。陈兴述、陈煦江(2007)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基本财务信息所能揭示的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综合杠杆、营业毛利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对公司盈利质量有显著解释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受风险水平、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影响,可通过盈利质量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梁莱歆、董斐(2008),从现金流量入手,以生物制药行业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套现金流量纵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上市公司持续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以此了解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此外,一些学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

(三)国内外学者对盈利质量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需考虑的因素:一是分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重要会计估计;二是分析公司的治理结构;三是分析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四是分析公司的审计报告;五是留意公司管理层以及大股东的行动。

盈利质量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财务报表分析法;二是模型分析法;三是经验分析法。三类方法各自有其优势与不足,但就实用性来说财务报表分析法最具优势。

综合上述研究情况,笔者认为:盈利质量是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它是对企业盈利的盈利性、获现性与成长性的一种综合评价结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选择

(一)主成分分析(Principlal Components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指标合成(Rao,1965),较好地解决了指标信息重叠的问题。因此,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财务指标合成新的综合指标,这样不但保留了原始财务指标变量的主要信息,而且其代表的特殊意义也有助于解释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原因。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有现金的流入。如果有企业获现能力是稳定增加的,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否则盈利质量较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应较弱。

1.广西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反应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收益率(x3)、每股收益(x4)、反应获现能力的净资产获现率(x5)、总资产获现率(x6)、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x7)、反应可持续能力的营业利润贡献率(x8)、反应成长能力的营业利润增长率(x9)9个指标,构建反应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根据选取反映同时期上市公司获现能力的净利润收现率(c1)、净资产获现率(c2)、总资产获现率(c3)、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4)4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现金获取波动情况。同时,本文认为,年度的截面数据并不能完整反映上市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盈利质量及其现金流量情况,也不利于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因此,要较真实地反映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保障的持续性,就需要从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及其现金波动性来衡量。通过研究盈利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目前盈利质量的高低,而现金流指标的波动性则可以反映上市公司获得现金流量的潜力,即可以揭示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了指标的五年平均变动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以现金获取波动性(即五年获现能力指标的标准差变动)反应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现金流量的保障作用。

2.对样本公司的指标数据处理

对广西在沪深上市的25家公司当中,剔除被ST的3家公司的数据,即ST南方(000716)、SST集琦(000750)、ST北生药业(600556)和数据不完整的北海国发(600538);分别计算22家样本公司2004年~2008年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x1~x9的平均值,以及反映企业获现能力波动情况的c1~c4指标的标准偏差(STDEV)。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要求,先将上述两组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财务指标因量纲和数量级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资料。财务指标变量标准化的公式(0-1标准化)为:

其中,snj为样本公司连续n年(n=2004年~2008年)的j指标的标准偏差(stdev),cnj为样本公司连续n年(n=2004年~2008年)j指标的平均值。

3.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笔者选取运用比较成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2008年广西在沪深上市的21家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质量的总体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能力的综合评价函数(F)和上市公司的获现能力波动的综合评价函数(R)。然后,综合两方面的评价资料,结合广西上市公司5年间的主要运行情况,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函数的公式为:

三、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及说明

(一)相关系数检验

使用Spss-12对上述两组数据作KMO和 Bartlett's Test检验主成分分析的样本数是否充足。结果详见表1。

从表1的检验数据可知,本文对选取的2004年~2008年21家广西上市公司的两组财务指标数据,分别作主成分分析的样本量是充足的。因为上述KMO检验值均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样本充足,适合用主成分分析法作综合评价。

(二)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结果

利用Spss-12对上述两组数据的标准化作主成分分析,并作方差最大化旋转,以便对降维后得到的主成分作较为准确的解释。主要结果如表2所示。

1.解释的总方差

(1)盈利质量评价综合指标(F)。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22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指标体系的9个指标(F)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得到新的4个综合指标。从各个变量的因子共同度来看,这4个新的综合指标的特征值(变量共同度)都在0.9以上,原来的九个指标变量都能很好地被4个新的综合指标解释,且累计解释的总方差超过了要求的85%。

(2)获现能力波动性综合评价指标(R)。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22家上市公司获现能力波动性综合指标体系的4个指标(R)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得到新的两个综合指标。从各个变量的因子共同度来看,这两个新的综合指标的特征值(变量共同度)都在1.0以上,原来的4个指标变量都能很好地被两个新的综合指标解释,且累计解释的总方差超过了要求的85%。

2.主成分的因子旋转矩阵与得分函数

通过对9个反映盈利质量的指标数列的F作最大方差旋转,得到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表3),较好地反映了新生成的4个综合指标的经济含义:x1、x2、x3、x4对主成分F1有较大的贡献,说明F1集中反映了销售净利率、净资产回收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代表的是企业收益质量;x5、x6对主成分F2有较大贡献,说明F2集中反映企业的净资产获现率、总资产获现率,代表的是企业的获现水平;x8对主成分F3的贡献比较大,说明F3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营业利润贡献率,代表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x9对主成分F4的贡献较大,说明F4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代表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

由于获现能力波动性指标的旋转矩阵综合反映的仅仅是波动程度的起伏变动情况,新生成的综合指标不具备典型的财务指标解释含义,因此,在此不进行说明。

同时,为了考察每个企业,本文根据两组综合指标数据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采用回归方法将公因子表示成财务指标的线性组合,最后得到盈利质量和获现能力波动性指标的因子得分函数。

(1)盈利质量因子得分函数

F1=0.236*x1+0.295*x2+0.308*x3+0.255*x4-0.067*x5

-0.026*x6+0.035*x7+0.104*x8-0.007*x9 (6)

F2=-0.015*X1-0.018*X2-0.030*X3-0.097*X4+0.492*X5

+0.476*X6+0.172*X7+0.084*X8-0.040*X9 (7)

F3=-0.020*X1+0.151*X2+0.178*X3-0.129*X4-0.013*X5

+0.041*X6-0.451*X7+0.734*X8+0.104*X9 (8)

F4=-0.004*X1-0.116*X2-0.007*X3+0.114*X4+0.032*X5

+0.038*X6+0.347*X7+0.237*X8+0.887*X9 (9)

(2)获现能力波动因子得分函数

R1=-0.178*C1+0.584*C2+0.491*C3+0.019*C4(10)

R2=0.651*C1-0.184*C2+0.033*C3+0.510*C4(11)

3.综合得分的评价方法

以每一个主成分对应的贡献率为权数,对3个主成分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评价。构建2004年~2008年广西22家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获现能力波动性的综合评价函数如下:

F=0.37518*F1+0.24144*F2+0.15144*F3+0.10531*F4

(12)

R=0.55459*R1+0.29865*R2 (13)

四、实证研究成果的基本分析

根据上述2004年~2008年的实证分析数据结论,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一)上市公司行业间的盈利质量差异较大

从表4的数据排名,以及综合2004年~2008年的数据来看,以化工、旅游、交通等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总体上盈利质量均较高,资金的获现能力比较稳定。如河池化工、柳化股份、桂林旅游、五洲交通等的盈利质量都保持稳定的获现能力。而以高科技、生物制药、投资为代表的行业如北海港、莱茵生物、阳光股份等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情况则较差,且盈利质量缺乏稳定的获现能力作保证,行业差距凸现出来,相应的这一类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二)同一行业间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差异较大

1.化工行业。从表4的排名情况来看,河池化工、柳化股份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位居第3名和第4名,而且相应的获现能力保障作用较强,排名分别在第5名和第3名。但索芙特、南宁化工、两面针等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却分别第10名、第13名、第16名,相应的获现能力的保障作用相应较弱,排名分别在第12名、第7名和倒数第1。可见,广西化工这个行业的盈利质量差别明显。

2.交通运输业。从表4的排名情况来看,北海港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排名第1名,五洲交通排名第9名,企业获现能力波动性评价综合得分排名分别是第14名和第9名,差异比较明显。

3.电力生产。从表4的排名情况来看,桂东电力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排名第12名,桂冠电力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排名17名,企业获现能力波动性评价综合得分排名分别是第10名和第2名,差距较明显。

(三)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与获现能力稳定性不匹配

从表4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2004年~2008年广西21家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桂柳工和柳钢股份,而其相应的企业获现能力却极不稳定,波动性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倒数第4名和倒数第5名;2004年~2008年广西21家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低的是北海港、贵糖股份、南宁糖业、莱茵生物等,而其相应的企业获现能力相对较稳定,波动性评价综合得分均处于中游位置。

【参考文献】

[1] 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0(9).

[2] 蒋义宏,牟海霞.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上市公司,2001(3).

[3] 李秉成,田笑丰,曹芳.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4篇

一、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相关资料识别法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及补充材料等。盈余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公司损益,而损益状况也会影响到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状况。所以,分析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应该对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上市公司损益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损益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是公司正常盈利的主要途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的高低,表明企业盈利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里比重较低的话,企业极有可能为了某一财政指标而进行盈余管理。

2、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同主营业务利润相比,非主营业务利润具有偶然性、非稳定性、非增长性、次数少、金额大等特点。虽然它们都是构成利润总额的因素,但它们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意义不大。特别是非主营业务利润中的一次性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依据。非主营业务利润包括:附营业务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

如果公司存在以上列示的非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较大,而主营业务利润比例相对较小,就要考虑公司是否利用行政干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交易的规划以及政府补贴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在分析时,应将非主营业务利润从利润总额中剔除,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上市公司损益表与母公司合并报表比较。将上市公司的损益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该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着母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是主要形式。由于对这部分往来款项审查的工作量较大,再加上其自身的隐蔽性,往往成为费用、损失挂账的对象。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是否存在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和期限的不正常延长等现象。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余额过大,则该公司有利用该账户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公司常用其他应收账款隐藏潜亏,具体表现为:a、主营业务应收账款增长快,平均账龄较长。b、其他应收款金额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较大,则有可能利用信用政策的放宽,来增加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如果应收账款的账龄较长,则会形成不良资产,坏账损失增加,而盈余质量令人质疑。

(2)预付款项。预付款项指公司为采购原材料或其他活动而形成的债权,是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时应着重分析预付款项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如果所占比例较大,就应该注意公司是否利用预付款项来调低本期利润,从而为将来储存利润,即进行盈余管理。

2、不良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开办费等可能产生潜亏的项目,以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资产基本不能或很少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不良资产。利用不良资产作为“蓄水池”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的惯用手法。我们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对不良资产应尤为关注。

(1)比较每股净资产与剔除不良资产后的每股净资产,二者差额越大,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存在“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亦越大。

(2)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公司当期利润含水量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

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还应分析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及其合理性,以及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和存货周转率等,以便更好地识别盈余管理。

(三)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相关项目对比。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现金净流量项目与损益表里相关项目的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由于利润的计量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往往影响的仅是账面利润,而没有相应现金流量,如在赊销时确认的收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的各种利润等均是如此。而现金流量的计量采用收付实现制,上市公司很难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现金流量比利润更为客观和真实。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已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因此,分析净利润、投资收益等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可察觉一些有关盈余管理的异常情况。分析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比率从企业整体考察上市公司账面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脱离程度。(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净利润,该比率反映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量。(3)主营业务销售收现/主营业务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比率对此有针对性分析作用。(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该比率有助于发现上市公司是否过多利用无相应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来调节利润(如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公司权益变化做出的调整)。

一般来说,比率值越小、调增利润的可能性越大;比率过大,调减利润的可能性大。但由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呈现不同特征,如在成长期需要大量现金流出(包括各类投资支出和研发费用),而在成熟期或衰退期现金支出则较少。因此,在分析时应注意剔除这些行业整体因素的影响。

上述分析中,各比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与现金流量的偏离程度。实际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一定表现为利润与现金流量相脱离。有些盈余管理行为是伴随相应现金流量的,如关联方构造的交易事项、补贴收入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等,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这是投资者在分析时应注意的。但由于现金流量分析主要为发现上市公司利润来源有无异常,以便确定盈余管理的透视重点。因此,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报表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仍是非常必要的。

(四)会计报表附注、补充资料

1、阅读报表附注,看公司是否进行关联交易。如进行关联交易,应分析关联交易的金额及其比例、未结算金额及其比例以及定价政策,特别应关注公司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发生交易,并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以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2、阅读报表附注,了解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分析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时,应着重关注两点:一看变更内容和理由是否确实并且必要;二看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调整后,对本年度和今后年度利润的影响有多大,从而了解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了解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是连接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桥梁,有许多调整项目反映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因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识别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信息使用者在对上述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并范围变动对利润的影响;(2)或有事项对利润的影响;(3)会计年度末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买卖和信用政策的变更等)对利润的影响。

信息使用者在以上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关注:(1)公司连续几个年度的报表比较;(2)公司年度报表

与同行业类似企业年度报表的比较。

二、盈余管理的其他识别方法

(一)股利分配识别法。丰厚利润与微薄股利的对比有助于我们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盈利后为了回报投资者,就要对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而利润可以通过调节虚构,但现金却是实实在在的,无法通过调节产生。如果公司有丰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一直不进行利润分配,就要怀疑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因为管理出来的利润大多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肯定也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这儿我们还要考虑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期,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项目等待投资而暂不进行利润分配等其他因素。

(二)审计报告识别法。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使经济评价职能的“经济警察”,其意见应是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线索。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能保证,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也不能绝对保证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还可以利用上述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寻找盈余管理的线索。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对此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公司是否更换了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更换,对频繁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公司应特别关注;第二,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水平和独立性如何,特别要关注更换前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知名度、在同业中的信誉以及以往的记录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断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的线索。

(三)公司管理当局说明书识别法。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若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应在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对此加以说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后,再看一看公司年度报告中管理当局的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业务是否公允,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行为。

(四)公司行业基本面识别法。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不但要从财务上分析,更应该结合公司行业的基本面进行。

1、宏观面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必然依托于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和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因而,分析宏观经济和收集行业资料可以使投资者较全面地判断和认识企业的行为。同属一个行业的各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特别是一些相对数指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则预示着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如果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调节利润,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同行业公司平均值低。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公司比非盈余管理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产周转率、更高的流动资产比例。

2、微观面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资源状况、竞争优势、经营策略来分析。经验证明,结构混乱、高层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的公司通常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较大。企业的经营策略、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另一指标。从微观面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公司是否扩张过快。如果扩张过快,容易造成内部资源、管理跟不上,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客观诱因。(2)是否经常签订合并、重组协议,合并、重组等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法,许多公司为保证预期的收益水平,通常采用合并、重组等手段。(3)公司是否业绩太好,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4)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历史。(5)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更换。(6)公司是否首次公开发行、配股、ST和PT。当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面临ST、PT的压力或为了达到配股资格时,往往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7)公司是否为巨亏、微利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常出于避免退市和取得配股资格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对报亏当年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连续亏损后出现微利的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应尤其加以关注。(8)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财政补贴等行为。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5篇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信息观 公司治理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盈余管理是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公司会计利润进行干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会计目标,经理人通过会计政策或者实际经济活动的选择以影响会计盈余的行为。魏明海(2000)则主张在信息观下看待盈余管理,这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并同时假定公司经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与经济收益观下的会计数字的真实性不同,在信息观下真实性不再具有第一位的属性。本文也将在信息观下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对其进行治理的必要性和治理方式。

根据盈余管理的方式,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指公司或者经理人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者估计方法干预财务报告的制定,对盈余进行管理的这种方式一般会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但是不会改变盈余在一定时间内的总量。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另外一种更为隐性的影响公司会计利润的方式是真实盈余管理。所谓的“真实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实际的经营活动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有推迟或取消人才雇佣、研发和广告宣传等支出;打折促销或扩大赊销;超量生产以摊薄单位成本等(Graham and Harvey,2005)。

二、盈余管理的动因

在信息观下,盈余的真实性不再是其第一属性,转而关心的是盈余管理带来的经济后果――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而其经济后果是由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所引致的,公司的盈余信息一方面反映了公司的基本面状况,使其成为预测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信息输入;另一方面,会计盈余反映了经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在这一背景下,使得管理当局会出于不同的动机管理公司的会计盈余。

(一)满足投资者的盈余预期

在资本市场,公司股票价格由其基本面信息所决定,那些报告盈余超过预期的公司,股票价格会显著增加,而未预期盈余为负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则会下降。实证研究也发现,那些没有满足分析师预测的公司的股票价格会大幅下降(Skinner和Sloan,2002)。当然,投资者也不会被动地接受公司报告的盈余信息,那些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了公司利润进而满足或者超出了预期的公司会被投资者的基本面分析识破,Keung等(2010)发现投资者对于预测无偏差或者实际盈余略高于预期的公司的反应为负。

投资者一方面通过基本面信息和分析师的分析报告对公司的盈余水平有一个基本的预期,另一方面他们则更偏好于那些盈余波动较小的公司。公司则会利用盈余管理活动向投资者传达未来获利的可能性;或者说,公司出于减少沟通障碍的目的对盈余进行了管理。①如公司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盈利水平是100万元,近期的某项业务使公司的平均收益增加了50万,此时,公司则更倾向于报告100万元的平均利润。Subramanyam(1996)以美国1973年到199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市场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发现市场对于公司出于平滑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给予了正向反应。

(二)经理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管理者的行为无法直接被投资者较为全面的掌握,如何减少签订合约后的成本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净利润激励管理者或者判断公司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这也促使管理者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操作。

早在1985年Healy就对出于契约动机的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Healy认为为了更好地激励管理者,公司会把管理者薪酬的一部分与公司的盈利相挂钩,但是对于管理者的分红计划具有分段线性的特征,即在净利润较低和较高的两个区间段,公司都不会向管理者支付奖金,而只有在中间的某个区间段内才会按照线性的支付方式向管理者支付奖金,而这一区间正式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范围。

对于签订借款合同后违约的公司,他们则会更倾向于使用能够增加公司盈利的会计政策,而那些濒临违约或者面临着很高违约风险的公司则更倾向于使用可以增加净利润的新会计准则(Sweeney,1994);DeFond和Jiambalvo(1994)则发现在违约年度之前,公司更喜欢通过操控性应计项目增加净利润,而在违约当年则较少使用此类方法进行盈余管理。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以在美国受到证券委员会指控的违反GAAP的相关公司为样本,以同规模和相同行业的公司为控制样本,也发现那些濒临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会使用更高的财务杠杆,并且也可能更频繁地违反债务契约。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时能够起到与投资者进行信息沟通的作用,这可以看作是盈余管理的积极的一面,而那些为了满足投资者预期或者出于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法律制度和信息的充分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不利的盈余管理。

首先,制度环境会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在政府干预方面,政府干预是否能够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并未取得一致结论(Makar和Alam,1998;Bushman,2004),但是在法治环境方面,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在投资者保护程度、法律执行水平较高的国家,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水平较低。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环境存在着差异,陈克兢、李延喜等(2016)发现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却会诱使企业增加真实盈余管理。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制度环境不断改善,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其盈余管理策略逐渐由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

其次,分析师通过搜集信息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分析师是投资者的代表,是专业的监督力量。Knyazeva(2007)和Dyck等(2010)则发现分析师对于财务报告的解读和预测能够有利于发现管理层的欺诈行为,进而使企业减少公司的应计管理行为。分析师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还体现在其能够对公司施压,那些未达到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公司将遭受市场价值的损失。李春涛等(2016)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分析师的监督缺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行为。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监督却使公司采用了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观下,主流研究与实务关心的是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活动引致的经济后果。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也呈现出多种方式。总的来看,公司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的应计项目和改变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无论对于学界的有关研究还是对于资本市场上的基本面信息分析(如分析师、媒体等)都需要对于公司的盈余状况进行更为全面和较为准确的分析,避免只关注在一定历史阶段主要使用的应计盈余管理,需要更加关注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对于具有消极影响的盈余管理活动可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等措施进行治理。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和公司基本面活动的重要监管者,着重发挥分析师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解读作用将有利于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以投资者或者经理人理性为前提分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而目前行为公司金融作为主流金融研究的一部分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为从有限理性或者非理性方面分析投资者对于被管理的盈余信息的反应,探究经理人对于盈余的管理动因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将成为未来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方向。

注释:①公司可通过多种方式减少信息沟通障碍,如高科技公司披露公司的战略,或者公司分类披露正面的预测信息等方式。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春涛,赵一,徐欣,等.按下葫芦浮起瓢: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途径选择[J].金融研究,2016(4):010.

[2]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5):37-42.

[3]陈克兢,李延喜,孙文章,等.制度约束还是制度诱导?――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演变的经验证据[J] .管理评论,2016,28(5):122-136.

[4]Bushman R M,Piotroski J D,Smith A J .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42(2):207-252.

[5]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 .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the SEC[J] .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13(1):1-36.

[6]DeFond M L,Jiambalvo J . 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17(1/2):145-176.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6篇

【关键词】盈利预测 信息优势 准确性

目前,国内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证券分析师作出的盈利预测;二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的盈利预测(王秀秀,2011)。已有的文献对于两者作出的盈利预测准确性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各种因素。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主要受证券分析师个人因素如工作经验、个人素质以及性别等(石桂峰等,2008;樊铮等,2010),以及公司规模、财务状况、行业特征、信息透明度以及公司盈利状况等(李丹等,2009;公言磊等,2010)和时间因素的影响。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性主要受管理层披露动机(杨萍,2010)、公司规模与结构(张翼等,2005)、成长机会(胡威,2011)以及分析师跟踪数量等因素影响。本文将从分析两者不同的信息优势入手,探求在不同的信息优势下作出盈利预测的相对准确性,比较两者盈利预测的各自优势,为普通的投资者在作出有效的决策等方面提供一些判断依据。

一、盈利预测的特点

盈利预测是指管理层或证券分析师立足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未来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测算所得出的信息(王秀秀,2011)。

1.以价值为导向。不论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还是证券分析师,在对公司的盈利进行预测时,基本都是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即公司的资产在将来能够为公司带来的增值或收益,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地计量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从而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2.预测的不确定性。盈利预测在准确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而盈利预测过程中相关因素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增加了预测的不确定性。此外,盈利预测是基于当前的情况对未来作出的主观估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之前考虑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质或者量上都有可能影响最后预测的准确性。

3.内容的广泛性。盈利预测需要掌握的信息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公司现在和将来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等宏观因素,还需参考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盈利预测不仅需要宏观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掌握企业微观层次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生产经营状况等。

4.预测的复杂性。因为盈利预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加上各方面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影响,直接增加了预测过程的复杂程度。此外,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盈利预测准确度要求,盈利预测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优势

1.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的发展前景即是指公司的发展潜力,包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经营能力、未来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如果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那么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可能会持乐观态度;反之,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盈利预测。管理层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者,熟知公司的处境,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着外部分析者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洞察公司的发展前景,为盈利预测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而外部分析者不具有这方面的信息优势,只能从行业或者整体的经济形势来预测公司的前景。

2.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层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自然对整个战略比较熟悉和了解,并且由于管理层对于企业的计划有较大的决定权,因而制订实行的计划可能会随时改变。这种不确定的信息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而外部分析者是很难获得这些信息的。管理层在作盈利预测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外部分析者却没有这些信息优势,其盈利预测可能会有偏差。

3.公司的商业决定。公司的商业决定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公司整体的发展计划。管理层对作出这样的商业决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较为清楚,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外部分析者只能通过企业披露的消息进而作出判断。对于这些商业决定,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存亡,管理层在制定、执行、修改这些决定时,必然会对公司的发展路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管理层在该方面有着外部分析者无法比拟的信息优势。

4.公司潜在的风险。公司的潜在风险是指在公司的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突发状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例如,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单一,一旦供应商变相涨价或者是停止供应货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公司的内部管理层对于这些潜在的风险肯定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外部分析者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可能了解到这些情况,但相对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了解到外部分析者无法了解的一些情况,这对两者的盈利预测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证券分析师的信息优势

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把握。宏观的经济形势影响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整体经济形势向好,那么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也必然是向好的。证券分析师由于其职业特点的要求,对整体的经济形势把握得更好,能够从多方面发现可能影响公司发展的因素,这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无法比拟的。比如能源价格,证券分析师能够很快地掌握能源价格的波动情况,以及它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而内部管理层的反应可能会稍慢一些,因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把握是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信息优势。

2.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充分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对行业层面有一个良好的把握,那么对于企业的预测则会更准确,证券分析师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其对企业的盈利作出更准确的预测,而公司管理层可能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上,或者是技术研发上,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了解并不全面,这直接影响了其对宏观环境的把握,对其盈利预测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较好的个人分析能力。证券分析师受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其知识背景较为广阔,这为盈利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也能使证券分析师在面对不确定的问题时作出理性的判断。总的看来,证券分析师的个人分析能力较公司管理层可能要强,这也是证券分析师自身的优势。

四、小结

普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很多会参考证券分析师或目标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本文基于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证券分析师的信息优势的分析,认为两者由于自身信息优势有所不同,作出的盈利预测信息也各有所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优势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及企业层面,这来源于其对公司的管理控制权;证券分析师受其职业的影响,在把握宏观因素方面有其明显的信息优势。因此,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宏观经济因素紧密联系的时候,这不仅仅包括周期性强的企业,也包括企业业绩易受宏观因素诸如利率、能源价格等影响的公司,证券分析师作出的盈利预测可能比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更为准确;而当公司处于异常的情形下,如库存异常积压、发生异常亏损、生产过剩等,管理层即时的重要决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而这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是很难参与到管理层如何作出决定的过程中来的,他们也就很难评估管理层的重大决定对盈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可能比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 王秀秀.中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3-25.

[2] 刘维丽.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01.

[3] 王霞,袁树民.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

[4] 杨玲.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相关性因素研究[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2(5).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7篇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 实证研究 综述

一、引言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几乎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关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拟对实证研究方法在这三方面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营运资本管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张宁在(2010)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8年10年间营运资本管理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绩效、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回归模型。作者采用托宾Q和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公司绩效的代表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剔除相关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而使结论更加客观。

陈晓霞(2011)采用实证分析法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模型检验中,分别采用了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并给出了经验公式。作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较好地完成了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红娟(200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资本回报率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而企业增长率与营运资本管理各方面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现金流量也只与现金周转期即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相关。

柯宝红(2009)以2007年沪、深两市所有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论是: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并就此提出了改善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张梅玉(2010)以零售业沪、深两市A股2001年前上市的62家公司为样本,选取2001-2005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零售业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二者间的关系。

三、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王帧(2011)利用2005-2009年连续五年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数据,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和实证结果诠释得出结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存在流动资产占总收入水平较高、易变现率较低、营运资本总体管理水平上升。

汪平等(2007)以截至2004年末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是:企业价值与营运资本周转期负相关,而与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无关。

韩庆兰等(2008)结合2003-2006年沪、深两市房地产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受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预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预付账款与营业成本之比以及金融流动资产负债率等因素的影响。

王治安等(2007)从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2003-2006年上市的1 050家A股公司进行了研究。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GLS估计。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营运资本需求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董海婷(2010)对2003-2007年394家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推断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营运资本管理越有效率,企业价值越大。

由上分析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万玉晶(2011)运用散点图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现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法研究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盈利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盈利好和盈利差组盈利能力受不同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影响。

李治国(2008)对沪、深两市2006年上市的注册地为山东的企业2006年年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进行了研究。第一步,用简单因子分析模型确定综合盈利指标;第二步,首先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确定第一步确定的因子与资本结构变量的相关关系,提出回归模型假设;然后对样本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因子得分对其影响,并同时进行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结论是: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资产债率负相关,同长期权益负债比正相关。

张淑英等(2008)对安徽46家上市公司2003-2005年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负债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宋晨曦(2009)将深市中小企业板块的268家企业划分为九个行业,以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对这九个行业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将营运资本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盈利能力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表明: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结构,选择营运资本政策对盈利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不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二步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王丽娜(2009)对1998-2007年工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极值分布模型,分析我国工业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盈利性现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类型;使用极大似然法求得概率模型参数,运用极值分布模型求出不同重现期对应的各指标预测值。

王丽娜等(2000)以沪、深两市1998-2004年90家样本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与极值分布模型方法对其管理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以中庸型和稳健型为主,且中庸型多于稳健型,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政策,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盈利性较好的中庸型政策。

辜玉璞(2006)首先对沪、深两市1995-2004年的1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占用水平与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另外,建立流动资产持有水平与销售规模的相关性研究模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模型、营运资本水平与现金流量相关性模型等。研究表明: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无显著相关性;流动负债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

高飞(2008)对1998-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提出的假设加以验证,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稳健,其盈利能力越强;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越激进,盈利能力越低。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极值分布模型等方法,从而更准确地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从研究现状看,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就应用的主要情况看,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此外,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比较关注长期财务决策,而对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和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政策之一的营运资本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实证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研究中应用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在营运资本管理实践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2.陈晓霞.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张红娟.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4.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5.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6.王帧.基于企业价值的营运资本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7.汪平,闫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8.韩庆兰,颜敏.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业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8,(10).

9.王治安,吴娜.管理资产负债表视角下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7,(11).

10.董海婷.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010,(1).

11.万玉晶.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

12.李治国.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5).

13.张淑英,张菊,蒋蕊.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14.宋晨曦.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15.王丽娜.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6王丽娜,庞亮,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4).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8篇

【关键词】 盈余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一、引言

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居主导地位,而会计信息中最受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关注的就是盈余信息,投资者要求企业公布的盈余信息是“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然而企业盈余数据并非只是会计信息系统机械运行而输出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出于种种目的对盈余进行“管理”或“操纵”,使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下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作出投资决策前,需要考虑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需要对上市公司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披露的盈余信息,就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盈余质量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评价基础为标准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直接评价;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映所进行的间接评价。

第一大类是从财务数据角度出发,选取或设计一系列指标直接评价,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盈余持续性评价方法;盈余与现金关联度的评价方法;基于应计利润的评价方法;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第二类通过“盈余反应系数”(ERC)来度量盈余质量。本文以两面针公司为例,以第一大类方法中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案例分析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桂体改股字[1993]156号文批准,由柳州市牙膏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总股本为7 500万股,注册资本7 500万元。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9 000万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于2004年1月2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6 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为15 000万元。公司是全国大型日用化工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口腔卫生用品、洗涤用品及妇女卫生用品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本文以2008年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面针)披露并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为例(年报数据均来自证监会网站),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下面列示了两面针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见表1)。

(一)利用利润表分析盈余质量

在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支在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小,并且容易被公司用来盈余管理或者盈余操纵。只有自身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持续性和稳定性才强,而投资收益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很大,稳定性差。因此笔者用程小可(2004)设计的核心盈余比例和保守核心盈余比例公式并作适当修改分析盈余质量。

核心盈余比例=(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利润总额

1.当营业利润>0,利润总额>0,核心盈余比例接近于1时,此时企业盈余质量较好,盈利主要靠自身经营,利润来源可靠。

2.当营业利润>0,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或远大于1时,企业对外投资出现大的失误或营业外损失巨大。

3.当营业利润0,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此时企业盈利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者营业外收入获得,企业自身经营盈利亏损,企业盈利稳定性差,偶然性大。

4.当营业利润0,利润总额

企业其他业务利润在盈余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相对较小,此外其他业务利润易受关联方交易等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良好的业绩会通过一系列线下项目来操纵利润(陈信元、原红旗,1998),线下项目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等。因此运用保守核心盈余比例更能衡量盈余质量。

保守核心盈余比例=(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其他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以两面针公司为例:

2007年核心盈余比例

=(739 033 835.73-887 858 343.87)/742 302 695.90

=-0.2

2008年核心盈余比例

= (-38 665 027.27-67 725 641.57) /5 968 497.27

=-17.82

2007年保守核心盈余比例

= (739 033 835.73-4 276 677.91-887 858 343.87)/ 742 302 695.90

= -0.206

2008年保守核心盈余比例

=(-38 665 027.27-2 277 050.60-67 725 641.57)/5 968 497.27

=-18.206

两面针公司2007年的核心盈余和保守核心比例均为负数,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获得或来源于营业外收入,另外从报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很大,这些利润本企业难以控制,偶然性大,目前实现的利润在未来不具有可重复性,净利润的预测价值较小。

公司2008年核心盈余比例也为负数,在企业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仍然有较大盈余。不难发现盈余来源于其他业务收益,这类利润的实现具有不可重复性。由于核心盈余项目相对较少,公司2008年的盈余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令人担忧。

2007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 084 219.03元,而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7 249 070.20元,这正好说明这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收益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而很多公司,特别是ST公司或*ST公司,面临摘牌的危险,为了保留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自身主营业务利润低下或亏损的情况下,从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等方面入手,“美化”利润表,对盈余进行管理或操纵。

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只有扎根主业,壮大主业,不断提高核心盈利能力,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和竞争能力(程小可,2004)。

只有高水平的盈余与高质量的盈余相伴相随才是公司业绩管理的目标,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的目标投资所在,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企业盈余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盈余质量,作出理性投资。

(二)通过利润表项目与现金流项目对比评价盈余质量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然而权责发生制也有其缺陷,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方法和政策,通过这些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同时报告包括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结合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助于判断公司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而有利于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下面以两面针公司为例分析。

两面针2008年公司现金流量表如表2所示:

(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获取现金能力的对比分析

基于利润表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和基于现金流量表计算的现金获利能力对比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该公司权责发生制下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很差,对应的现金获取能力比率更差,说明一方面公司自身盈利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收益没有现金作保障,这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征兆。已实现的收益没有变成现金,仅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其风险自然比现金要大,未收的收益质量当然不如已收现的收益质量高。公司通过利润表反映出来的每股营业利润亏损8.5分钱,而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亏损达4角2分。

2.关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质量分析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计算毛利的数据基础,也是计算核心盈余比例的要素。分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现金实现情况有利于了解核心盈余要素的可靠程度,也有助于把握企业未来的盈余业绩。同样,以两面针公司为例(见表4)。

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含有增值税,而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不含,因此正常情况下,现金收付制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或支付的现金比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要略大,为1.17左右。两面针公司比率分别为103.66%和109.29%,该比率偏低。笔者分析如下:

(1)从营业收入对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看,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但没有同样多的现金流入,可能采取了一定的赊销政策。公司信用政策可能存在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加强,应该采取从紧的赊销政策。否则潜在的问题可能影响到盈余质量。

(2)从营业成本对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来看,公司在货物采购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售方的信用条件,这对于盈余质量状况不利。

四、结语

从两面针的案例可以看出,两面针的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等非日常经营收益,而营业利润为负数。因此投资者在研究上市公司的报表时,不能仅仅通过企业的净利润来判断其发展潜力,而是通过分析净利润的构成,看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等对企业生存起着重大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的现金保障,从盈余的结构性、持续性和及时性多方面分析。

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营业利润以及非常项目损益。其中营业利润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它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稳定程度,而营业利润中的其他业务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以及非常项目损益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有时还带有偶发性,而且易被人为操纵。本文仅就营业利润及现金流量进行了分析,然而上市公司可能采用会计方法、关联交易方法、其他交易方法和地方政府支持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使盈余质量下降。本文没有就企业可能的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质量影响分析,这是本文的一大缺陷。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德军,唐国平. 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第9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一般来说是指企业的债务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的构成比例。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关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样本主要集中在全国上市公司。而事实上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这些差异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湖南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当地上市公司的融资提供更为可行的研究结论。

二、主成分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1.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以湖南4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8年年报数据资料为原始资料,利用SPSS10.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关系企业盈利能力的4项指标:经营净利率、经营毛利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

2.主成分分析

(1)提取主成分。根据表1中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数据,利用SPSS10.0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由原始变量组合而成的主成分,其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69.259%,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9.581%,累积贡献率为88.840%,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故第一、第二主成分代表原变量的所有信息。

(2)盈利能力综合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算出第一主成分的得分数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数,分别为因子1、因子2,其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因子1:因子1在变量经营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上有最大的载荷。根据变量本身的含义,三者都从同角度说明了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

因子2:因子2在变量经营毛利率上有最大的载荷,在经营净利率上也有适当的载荷。根据变量本身的含义,这说明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由上述统计分析所产生的新变量fac1-1、fac1-2,得出各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F:

F=(69.259 fac1-1+19.581 fac1-2)/88.840

fac1-1、fac1-2、Fd 具体得分如表3所示。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F与资产负债率x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经分析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F与x的相关系数为0.444,表明其关系相对不是很密切。

回归分析从数量上考察资产负债率x对企业盈利能力F的影响程度,以盈利能力F为因变量,资产负债率x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0.794,在0.004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系数为-1.53 ,在0.002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盈利能力F与资产负债率的回归方程为:

F=0.794-1.53x+u

四、结论

通过对所选样本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比成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资产负债率越低的企业,盈利能力越高。因此,在公司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的情况下,理性的公司应当尽可能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但是,我们同时还应考虑到负债融资的利息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以及负债融资所带来的成本减少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片面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从相关系数仅为0.444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除了资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并不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朱叶.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3

[2] 卢福财.企业融资效率分析[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 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 [J].会计研究.1998(8)

[4] 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