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化合同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7:09

数字化合同管理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管理逐渐趋向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仅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动力支持,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推动了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当前城市的科学先进性管理。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有着全新的管理理念,并以市场的应用和需求为主要的导向,并借助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进而实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而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并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数字化管理方式难以和城市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用用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进行明确,仅仅对于技术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往往将市民的需求忽略,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有着一定的实效性。同时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中对于管理的专业化有着一定的追求,但是其经费落实缺乏一定的保障,相对落后的设施装备,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不适应城市管理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难以和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相吻合,各个管理系统难以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互动性的联动机制,以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管理越位以及缺位等各种问题。

(三)数字化方式在对城市管理者职能重构中存在欠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城市管理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其强制性的行政方式难以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单一性的城市管理主体、单向性的城市管理过程以及强制性的城市管理手段,同样也有着片面性的城市管理目标,严重影响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同样也存在更多的问题亟待发展和解决,仍然需要更多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二、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对策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全新方式,更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并在时代经济的发展中,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着更加有效的应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对策具体体现如下:

(一)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思想认识

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就要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思想的重视度,明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职责,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指明,并对数字化城管中心加以确定,进而顺应时展的潮流,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

(二)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处理,并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基础功能显著提高,重复发挥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优势.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并将队伍的执行力加强,借助于技术力量,将视频监控规模扩大,实现精细化的业务,并在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体现城管的特色和亮点。

(三)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就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尽可能的保证整个城管系统督办机制中有着一定的数字化城管中心,将工作的目标显著增加,并落实决策,对政令的畅通加以确保。同时也要将督查人员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保证有着较为广泛的督查内容,对督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保证,并将督查的工作力量显著增加。最后就要将工作的重点突出,并将督查结果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做好经费的基础落实工作。

(四)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加强

加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就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数字化实施方案进行确定,并将技术网络建成,并保证城管的所有事项尽可能的依据于数字化技术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对城管广域网进行建设,将城市各个市区的监督中心以及指挥中心有效的统一,并保证各个业务有着一定的协同运作性。同时也要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建设,并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监督员的一种科学管理,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综合性的采集和输入存储,并做好技术性的实践操作,将图文一体化的办公实现。

总而言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做好对城管人员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综合培训,并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发展,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进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对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建设,并将新的城市管理架构形成,实现可计算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将城市管理问题解决的相应时间提高,并最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鸿祥,王德峰. 浅谈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5):132-134.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杭州市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均应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和监督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方法。

第四条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以及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含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辖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信息化、建设、规划、公安、城管执法、民防、财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负责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确认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分类移交;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信息采集和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负责城建城管问题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协调、跟踪和督办。

第七条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派员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市协同平台),负责对分类交办的问题,依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进行派遣、协调和督办。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人民政府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设立二级协同指挥机构(以下简称区协同平台),负责本辖区内的派遣、协调和督办工作。

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人民政府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等职责。

第八条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负有处置责任的市级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施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当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对接。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要求、全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实际,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并纳入本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第十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范围、分类、立结案、处置期限等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按统一的标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对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当按照全市统一的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及地下管网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市管理热线投诉受理平台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的要求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规定,及时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扩大范围、更新功能。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信息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本市在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的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工作。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可建立区域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独立实施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等工作,但应当与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并统一纳入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分析、评价范围。

第三章信息采集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信息采集,是指按划定的网格区域,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通过日常巡查或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五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专业单位(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员)实时发现问题、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信息,应当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减少漏报,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对轻微的事件,可由信息采集员现场处理。

信息采集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七条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采取威胁、恐吓等方式阻扰信息采集,不得侮辱信息采集员。发生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制止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信息采集单位采集的信息,对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经受理、核查后,可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等,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有关单位、个人的举报、投诉经查实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四章受理派遣和处置核查

第二十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依据本办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应当移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一条协同平台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移交的信息,应当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直接向对应的责任单位派遣。

第二十二条责任单位在接到协同平台处置派遣信息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协同平台。

第二十三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根据协同平台督办反馈情况,指令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再次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四条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责任不清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明确相应的处置责任主体。对跨区域、属于市级相关部门责任以及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后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可由市协同平台牵头组织协调。

对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经协调仍无法确定处置责任主体的,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实施代整改;专业性强的处置问题,可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定专业单位实施代整改。

第二十六条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在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职能时,应当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报人、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分类及处置期限的规定,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当纳入各类责任考核范围,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的考核;

(二)区人民政府对乡镇、街道以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

(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第二十九条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关责任人对交办的问题推诿、扯皮、拖延处置或因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移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信息采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采集信息的,由委托单位按合同约定处理。对违反规定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停止其信息采集活动。

第三十二条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抢夺、盗窃、毁损采集员的信息采集器,或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员的人身受到伤害、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含地下管网),是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

第三十四条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3篇

[关键词] 数字化; 建设管理; 煤矿企业

0 引言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是生产企业面向现代、世界、未来、全面提升企业社会效能的基础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效率和提升企业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范地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高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业务中的所有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对企业发展干旱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让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生产管理、市场发展、节能减排更加优化,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效益、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1 煤矿企业数字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数字化是将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转换为各个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生产、成本、进销存、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系统过程数字化,通过这些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加工而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直观显示给企业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数字化同时也是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各类数字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对应地应用到生产、管理、安全的不同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安全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2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引导支持监管力度不足够

任何项目发展都离不开引导和推动,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也是一样,其推广推进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引导、支持。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引导支持主要体现思维认识、政策、思维认识和政策引导主要体现在国家为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等制度相对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而导致煤矿企业数字化意识淡漠和理解偏颇;二是国家在财政、税务和节能方面的支持不足;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矿企业数字化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顺利实现。

2.2 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提高就较好的分析、规划、实施,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准确高效挖掘出对企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煤矿企业由于社会背景及能源状况下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企业大都重视新矿区资源开采项目的占有和煤矿人员安全责任而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所以企业把大多数人、财物都放在安全和项目占有方面,认为数字化建设仅仅是空洞的壳,无法立即带来实际利润效果,所以忽略数字化建设。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数字化建设,企业照样能做大做强,对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高层领导没有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有些企业高层领导在企业数字化建设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数字化建设立即能获得较高效益,但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无法立即体现便丧失信心。

2.3 顶层驱动不足

煤矿企业的很多根本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基本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协调管理,即使有也对多下设置与后勤管理部门,仅仅为了满足公司连接外部网络和管理维护公司内部计算机硬件和安装系统以及公司打印复印设备等耗材等更换和购买工作。企业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数字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数字化技术了解不够,不明白怎样建设管理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的煤矿企业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甚至没有计算机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几台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的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当然更是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人才了,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4 缺乏统一规划

煤矿企业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企业自身往往无法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维度来进行分析和规划,在煤矿企业更是没有全局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只是流与形式,认为隔离来理解整个企业中单个业务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无法全方位的全局性的视野和思维,同时对于基层的细节问题了解程度不够,无法判断具体事项的合理与否,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管理层面之间必然存在纰漏,甚至人为因数干扰。

2.5 缺少专业骨干人才

在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运行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因素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从事煤炭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煤矿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造成了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自己的全面统筹类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规范的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通常盲目地引进一位骨干技术人员来解决目前的工作需求可能会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某一部分起到重要作用,而缺乏长远、全面、可持续的兼顾发展;同时当骨干人员的岗位发生变更后,新人上岗无法继承前人的运维经验,是使得数字化建设管理成本增加,重复投资等重要原因。另外忽略了数字化建设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完全依赖商家,无法完成针对自己企业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二次开发利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因找不到故障原因而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是企业中是很常见的。没有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导致数字化、信息化只能盲目顺发其展,疲于奔命。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数字化技术人才的价值。

2.6 技术人员编制不合理

人员编制中是技术能力单一而重复的现象严重,比如都是网络技术能力过硬、都是软件能力强、都是搞系统,这样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又缺少其他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加入,这样顾此失彼,导致数字化建设中,规划、硬件、软件、管理严重不平衡。

3 有效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的解决办法

3.1 政府指导监管部门加强引导

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积极组织协调一些具有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单位主持研究、制定、开发煤矿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技术。同时促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数字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

3.2 准确定位企业数字化建设工作,设计顶层驱动

为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解决规划协调不统一和规划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煤矿企业考虑成立以高层领导负责的数字化建设部门,让信息中心这个部门成为有物有实企业直属部门,明确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体中的地位和工作职责目标,从部门设计上解决了顶层驱动和协调能力不足的天生缺陷,充分提升数字化建设部门的效能和职能。

3.3 提高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认识

在社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政府政策和引导外,在抓住安全和资源项目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对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企业可以考虑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数字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意识水平。以利于数字花建设工作达到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3.4 整合企业,统一规划

由数字化建设部门根据煤矿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指导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综合进行分析和规划,对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把企业的所有人、财、物等所有信息进行统一、唯一的编码,达到信息标准的统一、唯一性,同时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信息化运行核心,充分考虑资金和人才情况,按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协调、调度,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

3.5 重视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的任务多、范围广、盖面积大,数字化建设包含的内容繁多,大的板块包含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信息等多个方面,从物质存在上可以分为硬件、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交换、路由、安全、综合布线、无线规划、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所以人才培养中不太可能每个人都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能力,可以把整个数字化建设工作按照运行模式分为几个大的板块来建设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把数字化建设管理分为网络管理维护、数据交换中心资源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软件系统建设管理维护、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让每个版块配置至少两人及以上具备这个岗位的管理维护能力,避免一人不在,岗位瘫痪。

另外引入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不定期地数字化建设中心的人员进行短期短时间的交流授课,或者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短期学习。以增强他们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拓宽学习先进思维、技术的渠道。

4 结束语

虽然数字化建设不是新鲜产物,但在煤矿企业建设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基础设施并不够完善,这制约了数字化本身的发展和管理。企业要把重视数字化建设落到实处,做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协调的归类,理顺数字化建设中的关系,通过管理部门有效整和,完善部门结构,解决统一协调管理关系;通过对数字化技术人才的重视,合理规划培养数字化建设部门人才,解决技术上瓶颈难题,减少对骨干人才的依赖;成立以企业高层负责的数字化部门,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数字化运行核心,统一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真正实现以服务流程为驱动,以运行管理为核心,沟通和连接各个生产部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伟,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4篇

数字内容管理建立在出版企业流程重组和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对出版数字内容进行综合管理和深度开发,使分散的数字内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出版资源的最优配置,挖掘数字内容的潜在价值。出版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内容管理在数字出版中的基础地位,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数字化既需要传统期刊出版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与支持。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推进传统期刊的数字化。

一、少数大型期刊集团可以通过发行专用电子阅读器实现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大型期刊集团拥有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规模化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数量较为庞大的读者群,因而可以通过自行开发数字期刊产品,发行专有品牌阅读器,提高读者的忠诚度。比如,我国科学出版集团旗下有200多种科技期刊、中华医学会旗下有120多种科技期刊,均具备发行专用电子阅读器的潜力。

二、大多数期刊可以通过与专业数字期刊制作公司、电子阅读器厂商合作,实现数字化转型。由于资金和人才问题的双重压力,我国大部分期刊都不具备自行开发、制作数字期刊产品的实力,因而在数字化过程中,传统期刊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内容生产和广告经营方面的优势,把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将数字期刊制作工作外包给专业化公司,同时通过与大型电子阅读器厂商的合作完成数字期刊的发行。

三、从政策层面,政府要逐步引导和支持建立第三方的数字期刊订阅、发行平台。目前,为争夺市场份额,国内电子阅读器内容资源平台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大型阅读器厂商均建有自己的内容平台,且由于阅读器标准不一,各厂商的内容资源难以相互兼容。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提高了传统期刊数字化的成本。有关政府部门应在规范电子阅读器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并建立规范、专业的第三方数字期刊订阅、发行平台,降低传统期刊数字化的成本。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数字版权保护规定,加大打击盗版力度,为传统期刊数字化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先进数字内容管理技术,将出版企业的出版资源以及特色数字内容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结构化标识,建立基础数据库,通过统一规范的管理平台管理和运营数字内容。很多出版企业对内容管理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或者受到传统管理认识和生产实践经验的限制,管理方式不适应数字内容管理的规律。

2.出版企业的数字管理对策

1.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

出版企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内容提供商的定位,而应该在拥有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技术和市场渠道,定位于数字出版商和信息服务商;要形成正确的数字出版和数字内容管理认知,在对数字内容管理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出版的内容管理和编辑加工经验,与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性地构建数字内容管理模式,从产业链的后端向前端转移,贴近读者和市场;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内容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如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指导数字内容管理实践。出版企业领导层对数字出版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支持,是数字内容管理的必要动力和保障。通过建立专业的管理组织,进行规范有序管理和专门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根据数字内容管理独特的规律,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为出发点,明确管理主体,将以介质载体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内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1.2管理投入不足,管理成效不佳

数字内容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众多的出版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很多出版单位,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利用先进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高,缺乏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人力、财力、物力的高投入和资本投入“低进低出”或“低进不出”的资本运作风险使许多出版企业无力或不敢支付数字内容管理的投入成本,投入不足、赢利模式模糊导致效益不佳,形成不良循环。

1.3标准规范不一,开发利用无序

目前,内容资源的标准和规范没有统一。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格式转换和结构化标引工作难度较大。在不同的软件环境下,数字内容以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在,如方正小样排版文件、文件、Word文件等,仅电子图书的格式就有20多种。数字内容存储和格式的多样性导致了很多问题,人们过分关注阅读终端和阅读软件而忽视了数字内容的管理和服务,造成用户选购方面的困难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数字内容管理战略必须要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保证。我国出版集团大多数是地方性、综合性出版集团,要借鉴国际出版数字内容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技术,通过资本运作和资源重组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管理。因此,数字内容管理的投入要具有较强坚定性,不能把前期赢利作为主要追求目标,而应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具体项目的运作参与数字内容管理实践,为进一步发展聚集资源、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数字内容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

3.结语

数字内容管理标准化,有利于产业链的参与各方实现利益均衡和分工合作,从而整体降低成本。数字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内容本身的标准建设、技术标准建设和服务标准建设。关键是基础数据标准如数据格式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等。数字内容资源管理不只是对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而是还需要对这些内容资源进一步加工整合,对数字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标引,在此基础上细分内容资源。数字内容标准建设涉及出版、发行等多个环节,标准化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标准化参与和实施需要行业领先者承担更多的责任,应当联合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各方力量,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加快数字内容管理领域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目前国家推动的数字复合出版工程,会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相应标准的建立。电子文档读写接口标准UOML定义了电子文档的读写接口标准,即让不同格式的文档能够实现互相读写。这一标准的推广仍需要业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月沐.中国书业年度报告(2008~2009)务印书馆,2009.1.

[2] 黄先蓉,罗紫初等.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5篇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国土资源的利用上,房屋建设和改造问题也在不断的发展,造成国土资源使用数据的不断增加,在复杂的资料收集和管理中,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工作量,在后期的管理和查找中也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概述

当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后,相关管理内容能通过软件进行归类管理,将大量的纸质文件变换成数据和数字形式的计算机管理,不仅有利于文件的长期保存,还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实施。当前国家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土资源档案的调用使用的比较频繁,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能够迅速的查阅了相关的软件,减少了以往纸质文件的调用时间,在档案的更新和归档中也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录入及时的实现,为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的革新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高效利用时间的同时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符合国土资源多样化管理要求。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极多,包括了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以及矿产资源档案,还有国土资源监察档案、测绘管理档案、会计、声像、科研、基建设备、实物和电子档案等等。而且仅就地籍档案来说,又分成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两类。这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特征。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特征来看,可以针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从而将这些资源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利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从国土资源档案多样化特点上来看充分显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高度适用性。

2、数字化管理能够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复杂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比较复杂,其主要是对国土使用历史的记录,长期积累了较多的文件,在长时间的国家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同一地点经历了不同的建设规划,其用房的性质,产权所有人等都发生了变动。因此,在同一地点,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同,其档案也就有多个文件记录,档案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面对我国众多的地区和建设工程,可知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而数字化管理能够通过智能软件对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化记录和保存,当然并不是对内容简化,而是将其管理模式进行简化,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将庞大的档案文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智能的整理,相关人员在录入和查找中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实现档案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3、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4、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含义,即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资料或是相应的录音或视频资料通过数据的转换,使其成为统一整体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并将其依据相应一致的数据格式储存于数据库当中。进而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从而高效的提高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利用及处理能力。

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2、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前期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进,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3、搞好安全性建设

在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隐患问题即为数据的安全性。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对数据的操作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认证、可溯源。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6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

20xx年大年初一,中共**省委书记**同志到**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慰问值班干警,在了解到110警务系统承担了大量非警务出警工作后,希望**区能在城市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解决好公安机关在110接处警工作中的非警务事件分流处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创新的建设思路在哪里呢?**区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数字化城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新型模式来推进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在经过充分的课题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后,区委、区政府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切实解决难点问题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把“整脏治乱”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区)活动推向深入。于是,围绕平台建设和提高处置能力这两个重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于20xx年3月1日全部建成并开通运行。

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xx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xx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一个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政府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 “57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了区、乡(街道办事处)、单位(部门)无缝联接,统一互动。经过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较好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职能。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 数字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88-01

近些年来,各高校都对图书馆增强了重视程度,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确保能够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资源管理逐渐被引入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数字资源管理给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以此确保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同时高校的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以前通常采用的是自建数据库的方式,目前已经逐渐的被购买中外文数据库的方式所取代。当然在引入大量的商业数据库的同时,高校也会建有符合高校自身特色和学科特色的资源数据库,众多类型的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更加的多元化。

2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重复问题

电子出版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在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在种类和数量等问题上都有着一定的限制,资源内容方面也存在在高重复率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时并没有经过实际的调研,缺乏规划和统筹思想,有的高校随进行过调研,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盲目的将重点放在了数量上使得很多资源间存在着重复问题,最终导致资源上的浪费现象。

2.2 资源利用率较低

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尽管高校给予了图书馆建设足够的重视,并加大了资金方面的投入,但与实际所需还存在着大量的差距,资金不足,资金不稳定等情况严重的影响到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很多高校因为资金问题,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系统并不是健全的,功能方面的不完善造成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资源的共享。

2.3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数字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很多高校中,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安排和任用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很多高校在聘用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对于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同时,很多高校在引入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缺乏足够的能力开发适合带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不管是在建设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水平不够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数字资源管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甚至存在着版权方面的问题,诸多的问题使得图书馆数字资源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资源的规划管理,降低资源重复和浪费

为了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特色对本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要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数字资源市场,从中选取适合本校的,符合本校特色的资源,对其他高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吸取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及实际制定出合理的资源规划,以此降低资源选取的盲目性,有效的降低资源的重复率,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

3.2 整合数字资源,方便操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更方便的满足广大师生及学校方面的需求,各高校应当对现在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为了方便信息的检索和资源的管理,高校可以借鉴或者引入先进的技术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工和重组工作。大量的数字信息经过整合和重组后,不仅方便查询和管理,同时通过数字导航系统能够很方便的反映出数据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在便于查询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的作用。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同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专业水平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引入、整合和查询工作,以及管理系统的使用及设备的使用等很多方面都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优化能力。因此,为了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数字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认识。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的聘请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来参与到学校的数字资源建设中来,以此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的技术含量,为此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

3.4 加强资源的维护及保存

图书馆资源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高校文化的建设和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师生知识的扩充等都离不开图书馆资源。因此,必须要确保图书馆资源的安全保存,避免出现丢失的情况。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高校应该加强对其的维护及保存工作。因为数字资源信息量过于庞大,为了方便管理和保存,可以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按照需要长期保存和不需要长期保存进行划分,对于需要保存的数字资源在选取保存媒体或介质、格式等方面也要进行充分的分析,选取安全性高不易损坏或丢失的媒体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同时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存在损坏、丢失等问题,必须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数据的恢复或进行其它补救措施,避免更大问题的出现。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同时又比较复杂的工作,同时对于人力、财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得高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更加的完善,学校需给予图书馆更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而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此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高校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应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学院的特色,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8篇

1.1 数字城管的含义。数字城管,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通过对整个城市的所有的城市管理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其工作原理是将每个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这些元素包括;路灯、井盖、邮筒以及电话亭等等,例如某街道上的一个路灯不亮了,无须拨打投诉电话,只需要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追踪,城市管理部门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1.2 数字城管的实施历程 

(1)我国数字城管的首次尝试。2003年,网络化城管的课题首先在北京东城区开展研究,2004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东城区信息化城管项目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2005年7月,被国家建设部正式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确定首批试点城市。随之,国家组织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推广,并且确定了杭州、扬州、上海长宁、上海卢湾、深圳、武汉江汉区、烟台、成都以及南京鼓楼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2005年8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由东城区政府和数字城管课题人员共同编制而成。2005年9月,南京鼓楼区数字城管系统率先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拉开了帷幕。 

(3)数字城管的全面开展。2006年3月,国家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包括郑州、诸暨以及台州等17个城市。随之,同年4月,杭州与扬州数字城管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城市的良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年建设部颁布了42号函,确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包括一些具备综合条件的县级市。 

2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2.1 数字城管的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数字城管的模式不断推行,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总体管理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主管数字城管项目的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数字城管关键在于城市或者城区的政府行政机关的建设,并且最重要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实施,在信息系统搜集到城市元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立即采取对策解决问题,为城市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领导对数字城管认识不到位,一贯只有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想,而忽视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在体制上确认了数字城管项目,但是实际操作没有落实,政府领导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不够,阻碍了数字城管的发展[2]。 

(2)数字城管建设水平有差距。虽然数字城管在多个城市或者城区进行了试点,但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本身就比较缺乏,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我国的国情,而且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数字城管模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个城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同一城市或者城区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存在差距,不利于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 

(3)全面推广重效率、轻质量。我国数字城管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但是许多城市在实行过程中,专注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甚至是通过不断地新建与扩建显示数字城管的蓬勃发展,没有真正将其用于实际的城市管理活动中,信息化城市管理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2.2 智慧城管的兴起。数字城管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随着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发展,智慧城管应运而生。 

(1)智慧城管的含义。智慧城管是指通过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融合、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城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进行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2)智慧城市的特点。智慧城市是智慧城管的前提条件,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也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总体看来,智慧城市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与激励创新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3 智慧城管的意义 

智慧城管能够自动获取信息,监督管理活动更加细致入微,城市管理职能更加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更加智能化,同时赋予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在城市资源整合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可以说,智慧城管在极大程度上对数字城管进行了改良与发展。 

4 智慧城管的发展策略 

4.1 全面物联,拓宽管理。将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设施纳入全面的物联网系统中,各个城市元素通过智能传感设备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的城市管理系统[3]。由此,智慧城管可以监管城市的公共建筑、环境管理和治安监控以及城市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管理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了城市管理的内容,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识别与物联网等高新科技,进行能为智能化的全面感知和识别,能够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和对象的高度整合,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2 充分整合、深化协同。在全面物联网的系统之下,智慧城管可以收集城市管理数据,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直接的交流与共享,城市数据经过不同部门的分析与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协调服务,政府部门和居民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城市管理的工作,逐渐形成城市协同治理、政府协同办公以及面向市民、面向区域的协同管理。 

4.3 坚持民本、公众参与。智慧城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广大市民,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管需要设立各类在线服务平台,给与市民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与交流的空间,在城市管理中,政府要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最终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数字化合同管理第9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数字化;外包

我国档案工作数字化历程总体来说不算久,档案数字化外包业务工作开展的年头也不算长。不过,近年来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却为档案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为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拓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然,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拓展也成了档案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安全风险防控也就备受关注并被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2014年12月8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通知(档办发z2014{7号),在“总则”中强调:“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用确保档案安全的技术手段,建立权责明确、覆盖档案数字化全过程的岗位责任制,对档案数字化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这充分体现了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档案数字化外包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是广播电视工作的一线和前端,承担着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传输发射的重要任务。大部分台站建台较早,时间跨度大,档案形成量多,管理人员少,尤其是档案专业的管理人员少、懂得运用现代档案管理技术的人少,所以,长期以来还是使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注重保存而忽视了档案的利用和价值开发。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模式越发不合时宜,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广播电视基层台站现有档案管理人员无法承担如此专业和大量的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鉴于这些原因,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应运而生,对推动档案数字化转换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档案数字化是一项专业而精细的工作,对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基层台站作为工作一线和前端,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一般性经费支出有一定的限制,缺乏现成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和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如果自行开发管理软件,不仅费工费时费钱,还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将档案数字化转换业务外包给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来做,不仅有助于降低工作成本,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二)有利于专心致志开展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广播电视基层台站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量档案,是各台站工作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对当前的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出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把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管理部门的有限人力投入到集中精力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着力加强档案部门自身建设,在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下工夫,在推动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升值方面做文章。这对档案部门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

(三)有利于帮助档案部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主观性,置身其中,往往难以发现事情本身的问题。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人员一般较少,如果平常工作投入力度不够,专业知识方面再得不到及时更新,自查能力自然而然就跟不上节拍,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且不能及时解决,势必给档案工作埋下隐患。而在档案数字化工作外包过程中,通过短时间集中处理海量档案,比较容易发现过往广播基层台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与外包公司的协调沟通过程中,也可以寻求到合理的现实解决途径,有助于提高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中容易出F的问题

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中,主要涉及档案管理部门、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公司两个主体,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所以,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二者之间,即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问题和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公司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部门自身的问题。首先是档案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担心将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出去后造成失泄密事件,怕承担责任。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作风问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工作意识不强,懒散惯了,消极懈怠,怕工作繁琐,不愿意参与其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外包公司员工工作,给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麻烦。再次是档案管理能力问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又喜欢瞎指挥,往往工作不到位;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积极学习,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既学不到数字化知识,又不能对外包公司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指导。最后是财力物力的限制。在没有足够财力物力支撑的情况下,轻易将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出去,也常常会带来一些后顾之忧。

(二)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公司的问题。首先是外包方没有专业资质。目前,从事档案数字化外包业务的小型公司不在少数,而且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如果将档案数字化转换业务外包给没有资质的服务公司,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也将会大打折扣,存在一定风险。其次是外包服务公司有涉外性质。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承担着重要的无线传输发射任务,保密工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虽然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不能外包,但通过海量的常规档案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也能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数据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境外人员获取,势必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是外包公司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在一些档案数字化服务公司,有些员工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业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且流动性较大,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工作中的隐患。

三、档案数字化外包流程及思考

鉴于广播电视基层台站的单位特殊性,其档案管理工作较一般性单位而言也更加严格,对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的要求也将更高,对外包工作流程设置将更加周密,对外包管理服务工作也将更加严格。结合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实践,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深入探讨和努力。

(一)扎实做好外包前期准备工作。在外包准备阶段,首先要在本部门中形成共识,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对档案数字化及数字化外包工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积极支持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其次是本部门人员要知晓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具体事项,明晰外包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统计数字化档案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要准备好外包所需要的物资,以有利于档案安全的原则安排好外包公司员工的工作场所,满足外包服务公司对工作场所的需要。最后是外包信息公告,做好公开招标工作。在互联网等受众广泛的媒体上招标公告,公告内容全面清晰,使符合要求的公司能够方便及时地查阅到招标信息,便于洽谈合作事宜。

(二)认真组织对外包服务公司资质的审查。在外包服务公司选择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慎重,既要选择技术条件好的,也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要充分结合广播电视基层台站实际,综合安全、信誉、能力、经验、价格等多重因素,公开选择好外包服务公司。特别是在外包服务公司的资质审查环节,要做足功课,因为市场上还是存在着一些没有资质的公司,不仅业务能力弱,而且在安全保密方面有诸多的隐患。此外,要注意关注外包服务公司是否有外资背景,必须督促外包服务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严格签订合同和保密协议。选定外包服务公司后,应该严格签订合同,使双方的合作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合同的内容要清晰详细,应当参考《合同法》中关于承揽合同的介绍,将有关于承揽合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包含进去,包括承揽的数量、质量、报酬、方式、履行期限,等等。并且要明确规定承包方违约处置措施,如承担维护、重做、赔偿等事宜,防止外包公司出现工作差错后推卸责任、扯皮。同时,要按规定签订保密协议,这是防止档案失泄密的有效防范措施之一,是保障档案资料安全的必要手段,用法律手段维护好权益。

(四)加大对外包服务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的力度。外包服务公司员工开始数字化工作前,要认真对外包服务公司员工进行前期培训,使他们对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档案安全性、完整性意识。对档案资料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一卷多宗、文件档案资料混杂、档号复杂等,外包服务公司员工弄不明白或者不能处理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在外包服务工作的现场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对工作全过程进行录像,并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另外,还应做好档案数字化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并进行及时的检查维护,保证档案安全和人员安全。

(五)积极组织对外包服务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外包工作结束后,要对外包的过程以及档案数字化转换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有效评估,重点对数字化转换的效率、数字化档案的系统应用、数字化档案的适用性、数字化档案的价值等做出科学评估,并通过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工作的综合评估,找出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工作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指导工作实践。

四、总结

目前,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已成为档案数字化工作快速有序开展的一条重要渠道,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其中得益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保障,以科学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为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数字化D换工作,也正是在《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的指导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并且透过工作成绩和过程看到了部分尚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新问题的途径,以期更好地为广播电视基层台站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葛俊.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建设,2015(4).

[2]刘乃蓬,张伟.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档案,2014(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