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毕业家长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08 18:32:36

毕业家长总结

毕业家长总结第1篇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42-02

引言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我国有600多万大学生面临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的预期收益,而且影响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接受多年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可归于人力资本范畴。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舒尔茨、贝克尔等在解析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根源时创立的。此后,这一理论不断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并因罗默、卢卡斯等学者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指的是人的知识、技巧和才能,人力资本必然要以劳动者为载体,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并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能力。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罗默认为长期增长主要由知识积累推动。卢卡斯提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在卢卡斯等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而且还可以使其他投入要素收益递增,从而使经济增长动态化。在我国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大学生就业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经济学界和教育学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文献纷至沓来,政策建议也众说纷纭。岳昌君(2004)从行业收入差异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矛盾现象。高海生,傅军栋(2008)从区域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角度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差的原因之一。刘静,聂晶,邱海滢(2008)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自身可雇佣性的缺失。以上学者主要从中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由此给出的相应对策,但是从宏观上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模型,得出相关结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是引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为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教育的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一、模型的设定及变量的选取

促进就业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社会目标之一,单从区域或行业角度分析缺乏代表性,应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建立计量模型,以更精确量化的指标探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提供系统、完整、科学、定量化的就业信息系统,从而增进就业工作的效率。

(一)衡量大学生就业的计量回归方法

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回归模型方法构建非线性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确定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观察经济增长对就业促进的具体情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函数可以表示为:

L=F(Y)=αYa

公式中, 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GDP,α表示就业弹性系数,a表示常数。对公式取对数,得

L=C+ aGDP+μ(1)

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C是常数项,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μ表示随机误差。

在此,本文以大学生就业群体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并以大学生就业率比例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采用相关GDP、大学生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拟得出回归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发展署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划分,二者关系存在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 ;二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无增长或少量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UNDP,1996)。

(二)数据说明

本文定量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除非特别指明,均来自于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选用了1980-2008的统计数据,为了消除不同年份物价变化引起的统计差异,本文以1980年为基期,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由于在1997年以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采取分配的形式,笔者将就业人数等同于统计局公布的学校毕业生人数,1997年之后的高校就业人数按照教育部统计出来的就业率计算。

二、计量结果及相关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方程(1)进行了包括全部观测值的计量回归,结果如下:

L= -6.009+ 1.06GDP

t= (-6.856) (12.115)

R2=0.87,R2=0.86,DW=0.18,F=146.71

由此可知,在显著性为5%的置信区间内,总体回归系数显著性,拟合优度R2为 0.87。截距项回归系数、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为1.06,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动一个百分比,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动1.06个百分点。所以,单从计量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经济的变动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增加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又对国内生产总值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出乎意料。因为在滞后期为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的情况下,L(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但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却不是L(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因此,回归结果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加不成立。

为何经济增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是因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确实,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过去直接拉动了低学历就业的增加,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迅速扩张。但是,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国际上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的竞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但是,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代替劳动的过程创新所引起的。市场规模的扩张增加就业,而过程创新却减少就业,两者相抵,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未必就能带动就业增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某些种类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而另一类的经济增长却会减少就业。一般来说,由产品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而由过程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却减少就业。传统工业一般是由过程创新所支配的,这就解释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就业增长效应就会急剧下降的原因。尤其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是由过程创新所主导,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避免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甚至出现“无就业的增长”。这是因为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新产业创造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这种新产业创造扩展了生产过程,它在制造新的生产工具、生产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增加越来越专门化的知识生产部门和提供越来越专门化的服务活动这种迂回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以及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在中国高质量产业活动发展缓慢,与世界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矛盾:近年来中国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升反降,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也就解释了上述计量结果:在中国经济增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可以激发创新,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以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雇佣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比例远高于农业、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的人数。因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对提高教育水平劳动力和更密集型创新活动的强大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产业的比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我国目前仍占绝大多数,如果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实现这些产业和企业的产品创新,就不仅可以使传统产业“知识化”变现代化,而且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二)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吸引力的不均衡,因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减少因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福利差距,在同一行业内实现相同报酬,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加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造成社会福利不平衡、就业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地方保护主义用于限制人才流动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的流动。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基础性的配置方式。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高校主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教育部门主办的区域性或行业性就业市场、人事或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除了这些有形的市场,还可以充分发挥无形市场高效便利、覆盖面广的优势,充分依托和大力开发互联网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网上就业信息集散系统,形成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达到资源共享、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不断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对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总体规划,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大学生不但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综合性素质,要全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要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提升自己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面对挑战和竞争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贺祖斌.以评价为基础建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

毕业家长总结第2篇

关键词:毕业年级 会议

一、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教师会

每学期开学初的毕业年级教师会为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师会上,学校领导和毕业年级全体教师要认真分析年级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年级组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好团体战”。会中教师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努力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此次会议要帮助年级组教师树立信心,激发奋力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强化目标管理,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努力为之奋斗,有目标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动力,再加上踏踏实实的行动,就会有理想的结果。此次会议还强调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目标管理为重点”的理念,扎实开展好毕业班教学和管理工作。尤其要求班主任做到“五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班主任要身体力行,“早出晚归”,真正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家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学生会

学期中的毕业年级学生会是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关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召开学生会议。开好优良生会议,要侧重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同时引导他们不要盲目乐观,要积极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不断进取。开好学困生会议,要侧重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学困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不相信自己。他们不敢做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在学困生会议上要使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每个人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就一定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分析会

学期中的学生情况分析会是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重点。每次考试结束后,年级组都要组织召开班主任班情分析会和学科成绩分析会。

(一)班主任班情分析会

年级组各班班主任要认真分析一段时间里,班级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考上示范性高中可能性大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尤其是优良生,要稳定他们的心态,通过调控学习时间等来保证他们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继续落实年级组制定的优良生“双包制”,每位教师“包”2-4个,进行个别辅导,督促偏科优良生抓紧调整学习方法,弥补弱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绩上有大突破。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学科成绩分析会

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情况,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谈自己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各学科教师必须做到精心研究考纲、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心辅导、精心批改作业;要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不断地分析建立学生的个案,总结概括出每个学生的薄弱学科及每一科的薄弱知识点;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家长会

学期中按计划召开家长会,是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教育影响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了解情况的好时机。因此,按计划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最好方式。与学生家长集中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辅以家访、通信联系等形式,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家长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并能及时沟通学生动态变化信息,调整、改进教育措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家长会,科学引导家长,利用好家长这个特殊的外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动员会

毕业考试前的学生动员会是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有益补充。动员会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正确对待毕业复习。动员会要求学生认真拟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力争每天都能够有一点进步。动员会要求学生要精心备战毕业考试,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考试,决不轻言放弃。动员会要教会学生掌握复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过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动员会还要给学生加油鼓劲,鼓励学生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阶段鼓足干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争取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感到自豪,让教师感到骄傲,让自己感到满意。

六、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要开好总结会

学期末的总结会,是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自己总结反思与听取其他教师发言,年级组教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从而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努力在打造高效课堂上下工夫,努力在管理学生上下工夫,并最终使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影响做好初中毕业年级工作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谭光鼎,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毕业家长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结构性矛盾

1.前言

从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13万人到2016年达到765万人,10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了将近360万人;2016年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各高校就业部门工作压力巨大,尤其是高职院校。这种工作压力不是单单的苦于寻求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岗位和招聘数量上,更多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学校输出的专业化人才与企业岗位匹配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等,造成现实中工作做了不少,收效与各高校就业部门人员的工作付出不成比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做了“一箩筐”,企业招聘待遇和薪酬也很到位,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和生存压力与就业再无直接关联,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后的就业满意度已经无法用传统视角去考量。经过区域性的调查,此情况具有普遍性,亟待解决。

2.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背景

2013年,我国经济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的拐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带来需求的变化,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出现大批失业人群。然而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则达到727万人,2015年达到749万人,2016年达到76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7%,7.4%,6.9%和6.7%,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持续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就业总量和经济增长是高度相关的,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150万人就业,而经济增长放缓势必造成了就业难。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是导致就业增长周期波动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如果用结果来解释原因,在逻辑上便是错误的。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涉及国家的宏观经济产业政策、高校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等多个方面。简单地将就业难归结为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3.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根源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提法早已出现,当时主要针对中国的整体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还未成为焦点,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目前,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供需错位关系,还有生活观念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存压力与就业再无直接关联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同样出现严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1)产业结构:2013年,我国经济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的拐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关口。在供给侧方面,新旧产业并存,旧产业模式下的工厂依然存在,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岗位依然是低端蓝领工作,已经失去吸引力。从欧洲、美国和日本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历史看,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游住宿和商业等传统领域外,还包括金融、保险、教育等广阔天地。这个产业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体面的工作环境,社会评价较高。然而从我国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如餐饮、旅游、保险和金融领域,鱼龙混杂,发展的很不健全,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2)区域经济格局调整与整个社会富裕程度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历来有“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特点,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长期用人短缺到现在的严重短缺;西部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目前也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且程度在日趋加重。而随着这些地区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无论农村和城市的毕业生,毕业以后他们不会有养家糊口的负担。有的媒体报道年轻人“啃老”,过“间隔年”,原因就是有“老”可“啃”,有“年”可过,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可以等到有满意的工作为止。

(3)人口结构变化与国家城镇化发展速度:我国劳动力市场适龄人口总量一直在减少,而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高校毕业生占据了50%左右的水平。且国家城镇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青年人尤其是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收入已经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生活的品位了。

(4)高职院校招生现状严重桎梏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二者的变化,后者总是先于前者;同时,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现状不容乐观,报考专业的观念无法与现实对接,一些历年的市场紧缺专业,投递志愿的考生却寥寥,面对生存的压力,必然减少顾及市场的需要和变化,导致供给为导向的惯性难以转向市场需求导向。

毕业家长总结第4篇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一】

一、 活动目标及意义:

1、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幼儿园、教师的情感。

2、激发幼儿做一名毕业生的光荣感,增强幼儿成为小学生的愿望。

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发言稿和幼儿的发言稿准备好。

2、本园领导的发言和中班幼儿的欢送词。

3、布置好会场。

4、向家长发送毕业典礼的通知。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精选

2.大班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3.大班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2017

4.幼儿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5.幼儿大班亲子活动方案

6.大班幼儿春游活动方案

7.大班幼儿军训活动方案

8.大班幼儿秋游活动方案

9.2017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10.2017幼儿园大班母亲节活动方案

5、各班准备好表演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话:

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参加大班幼儿的毕业典礼活动,在这里祝贺大班小朋友光荣的升为一名小学生,现在大班毕业典礼开始。

2、幼儿园园长讲话:

主要内容:祝贺大班小朋友从幼儿园光荣的毕业,并对毕业生们进一步提出希望,同时感谢家长三年来对幼儿园的支持。

3、老师代表发言:对毕业的幼儿表示祝贺。

4、家长代表发言:感谢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辛勤培育。

5、幼儿代表发言。

6、欢送文艺汇演:

(1) 舞蹈《庆祝》(小班)

(2) 舞蹈《小天使》(中班)

(3) 歌表演《我最棒》(大班)

(4) 歌曲《老师再见了》(大班)

(5) 诗歌:《毕业诗》(大班)

7、毕业典礼结束,强调大班幼儿假期的安全,欢送大班毕业的小朋友。

曙光第六幼儿园 娄静

【2017幼儿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二】

活动意图: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了三年幸福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他们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在一点点蜕变,如今他们如同展翅的雏鹰,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在即将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的时刻,通过毕业典礼,让孩子们体验毕业离园的惜别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以及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之情,享受毕业典礼的温馨气氛,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欣赏同伴的表演,增进与好朋友的互动关系。

活动主题:

惜别幼年时光,我们扬帆起航

活动时间:

xxx年6月30日下午

活动地点:

大班教室

活动对象:

大班全体幼儿、家长以及教师

活动目标:

1. 体验毕业离园时,与老师、同伴的惜别之情,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怀念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 通过演出锻炼自己的勇气与自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并能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3. 在活动中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成就感和幸福。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制作活动PPT、家长邀请函。

2.提前拍好毕业照,并扩洗出每名幼儿一张。

3.制作毕业班《幼儿园三年生活花絮》视频

4.给毕业幼儿准备纪念品、毕业证。

5.幼儿统一穿园服。

6.准备音响设备、摄像机、照相机等。

7.组织幼儿制作、准备好相互转送的小礼物。

8.家长感言录。

(二)节目准备

1. 园长、家长、幼儿代表、教师讲话稿

2. 幼儿朗诵《毕业诗》(全体毕业生)

3. 合唱歌曲《毕业歌》(全体毕业生)

人员分工:

1. 总策划与顾问:园长

2. 活动总负责人:杨园长

3. 活动具体负责人:毕业班老师

4. 活动场地布置:毕业班老师

5. 摄像、摄影:园内教师

6. 服装、道具:有展示节目的幼儿家长准备

7. 灯光音响:园内教师或操作熟练的人员一名

8. 安全预案:安全后勤主任与行政人员

9. 毕业典礼邀请函发放:毕业班老师

活动流程:

1. 参与人员入场

领导、老师、毕业幼儿及家长于活动开始前5分钟入场坐好。播放《幼儿园生活花絮》。

2.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各位毕业班的小朋友及各位家长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回忆幼儿园的三年美好时光:三年前,小朋友们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进幼儿园,是老师轻轻接过你们的小手;三年后的今天,你们长大了,变得聪明、懂事,学会了很多本领。你们会唱好听的歌曲,朗诵优美的诗篇,跳优美的舞蹈,画美丽的图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为小朋友们的幼儿园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了,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让我们珍惜这一特殊的日子,把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心中。下面我宣布惜别幼年时光,我们扬帆起航济南市天桥区教工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3. 园长致辞

4. 园长颁发毕业证书和纪念品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园长妈妈送给小朋友的祝福,相信我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接收到了,那么接下来有请园长妈妈为各位毕业小朋友颁发毕业证书,请各位毕业生上台。(播放背景音乐毕业歌,上台及上台后队形要提前排练)

5. 家长代表、幼儿代表讲话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要接收到爸爸、妈妈、小朋友的祝福了。有请 小朋友的妈妈(爸爸)和 小朋友为大家送上祝福。

6. 毕业生集体朗诵《毕业诗》

主持人:今天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典礼,对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难忘的日子。三年的时间,让我们大家彼此珍惜,面对这份眷恋和惜别,孩子们也有很多话要向我们说,很多爱要向我们表达。接下来就让我们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在主持人开始讲话的时候,幼儿上台站好队形)

7. 观看制作成辑的毕业VCR

8. 毕业生合唱《毕业歌》

9. 家长记录幼儿毕业感言

家长开始在感言录上书写感言和祝福,并回收。活动结束后装订成册,作为幼儿园成果资料保存。

10. 毕业生互送小礼物,并相互送上对同伴的祝福,体会真挚的幼儿园情感。

11. 展望未来:我能成为小学生

毕业生抒发自己的情感,都来表达一下自己成为小学生以后的想法和做法。

毕业家长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大学生就业 结构性失业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政策基点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首次将“小康水平”用于衡量我国第二步战略部署是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政策深化是在2000年以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到20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描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规划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然而要想如期实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是难点之一。

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处于大学生就业增量高峰期,将长期面临高素质人才高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2002年这些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2000年后历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见表1。表1说明2000―2009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其中2003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是2000年的两倍,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0万人,是2000年的6倍,创出历史新高。2000―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以年均13%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3年由于首次扩招生员毕业,毕业生数量较前一年增幅最大,为46.2%。2000―2009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一般在60%―70%之间。2003年后,平均年就业率为72%,30%左右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窘境。按这个就业率计算,我国2009年有超过17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马上找到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在2003年后开始变得日益严峻。

表1 2000―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资源来源:根据历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整理。

对于家庭来讲,培养一个高校毕业生需要可观的教育投资,可以说高校毕业生作为家庭投入的人力资本承载着众多的希望,一旦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知识贬值、知识无用论又会老调重谈,造成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一些人高中毕业后会放弃高考而就业,因此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数量是我国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减少结构性失业是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关键

从供求角度看,我国人才市场的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总量性失业(绝对失业),即劳动力的总供给在量上高于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二是结构性失业(相对失业),即使在供求总量平衡的情况下,存在一方面岗位空缺,一方面想就业人员又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主要包括大专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这一层次的人才在我国总体而言比重偏低(见表2)。

表2 我国1964―2007年6岁及6岁以上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年度统计数据计算

2007年时我国大专以上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只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6.6%,在总量上仍属供不应求的群体。但这一群体的就业状况这些年来不容乐观,2001年至2005年的就业率分别是90%、80%、70%、72.3%和72.6%,2009年为6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外界因素影响外,这一层次群体的失业主要集中在结构性失业上。为提高这一群体的就业率,高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毕业家长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学科结构;产业结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总量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就业容量的扩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步调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之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在现实的经济产业结构条件下的社会写照,包括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地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作为毕业生就业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指不同类型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横向结构,是学科发展和社会职业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的学科结构应该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职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1]

本文从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入手进行实证研究,把握产业结构变化对于毕业生就业存量和增量影响的趋势,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优化策略,探索既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的对策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00~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初次就业率(截止毕业当年8月31日)分别为:107万(70%)、114万(70%)、145万(74%)、212万(75%)、280万(73%)、330万(72.6%)、413万(72%)、495万(71%)、559万(73%)、611万(74%)、639万(76.6%)、660万(7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基数逐年扩大,而初次就业率增幅不明显,失业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大。目前毕业生就业难表现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需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导致供过于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与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一些市场需求弱化的人才类型仍在进行大量培养,不少大学生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这就造成了高校的人才供给超出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人才总量不足,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紧缺,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失业毕业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构性失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才市场职位空缺与大量失业现象的并存。[2]

二、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不同,所需劳动力的数量、规模不同。这就要求培养劳动后备军的高等教育部门按各经济部门、产业发展设置各种学校、专业,并与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的比例相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教育部门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科结构不仅能够反映出科技发展和知识进步所形成的学科分野,也能够反映出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并且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的结构,对于分析毕业生人力资本使用效率问题意义重大。有鉴于此,分析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学科结构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评价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直接指标,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度。

1.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我们选择江苏省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江苏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研究江苏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关于专业分类,在研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将各个专业分为五个学科门类,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章分别考察5大学科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各层次就业人数分别以XK(研究生)、BK(本科生)、CK(专科生)表示。产业数据以gdp、age、sec、ter来表示,对应标签分别为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文中的高校毕业生是指纳入国家教育部招生计划之内的高等学校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生。

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公开的《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教育厅的《江苏省高校就业状况白皮书》,选择毕业当年就业人数以及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进行统计。①

2.各指标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尤其是2002-2010年增幅更为明显。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以后,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增长缓慢,本科生就业人数在2007-2008年获得跨越式发展,专科生就业人数连续多年增长不明显;农业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连年持平,本科生就业人数在2005年出现峰值之后缓慢减少,专科生就业人数存在小幅度增长;医药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起速度变缓,本科生亦然,专科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未出现波动;工程与技术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后于2009年开始下降,本科生就业人数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专科生就业人数自2002年起直线上升;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自2007年起逐年减少,本科和专科生就业人数连年持平。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不同学科的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相关,但是存在3-4年的滞后,而关系国计民生的医药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就业人数总体上比较稳定,较少出现波动。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式向大众化发展,各学科的招生和就业人数在1992-2001年阶段逐年增长,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二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急需大批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学科不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就业人数都会逐年增大,而基础型学科比例会逐年减小。关于不同学科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由下面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格来验证。

3.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分别研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通过对比研究,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表明:研究生、本科生中农业科学就业人数与三大产业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见表1、表2),医药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具有较强的正向相关性(见表1、表2、表3)。这说明,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较小,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第二、三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较高。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较多的是应用型学科,所以近年来高校招生构成比例就出现了基础学科型人数相对下降,应用型学科毕业生人数相对上升的现象。而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是否长期稳定,需要进一步的验证。4.各指标ADF检验

各变量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第一产业数据不平稳。这说明第一产业是江苏省的劳动力转出产业,正在走向小部门化,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非常有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据相对平稳是因为第二产业是主要的经济产出产业,是江苏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很有潜力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劳动吸纳产业,是解决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产业。

三、总结与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联动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变化,同时,学科结构也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的就业学科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良好的发展。二者互动互联的吻合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如果学科结构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则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如果学科结构过度超前,则会导致教育过度。二者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具有一定制约性。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及发展既受内力的作用又受外力的作用,内力指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外力主要指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当今,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要依托国家的教育政策、财政投入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生源。充足的生源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最关键一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使得学生在入学时越来越注重专业的选择,这就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应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根据现实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紧跟产业发展脚步,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避免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顺利接轨,更好适应经济发展。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也是企业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器。各种学科专业相互渗透和发展,往往会促成新科技成果的诞生。这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方向。当前高效低耗的经济形势使得某些产业逐渐萎缩,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某些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而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受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加快技术革新速度,尽快发展壮大这些急需人才的新兴学科,以满足国际社会对此方面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要通过提前培养人才对已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诞生、发展起导向作用。

高校毕业生是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所需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比区域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更明显。结合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二五”),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以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对照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江苏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测算,到2020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8%。政府提出的这一目标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应以此为契机,科学做好各类人才需求的预测,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以此来决定培养人才的规格与不同学科专业在不同学校中的规模比例,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

目前江苏高等院校专业种类完备,覆盖面较广,但是与产业发展脱节,存在划分过细和急需科类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增加其就业难度。首先,针对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现实状况和“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要结合实际,重点培养有利于推进农林、港口、海洋、交通等行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以提高苏北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其次,江苏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特别是苏中地区,要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在保证建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医药等专业人才数量的同时,要按照江苏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学科,要进行重点扶持,创新培养模式,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并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提升;苏南地区除了要继续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业所需人才之外,还要积极寻找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商贸等专业,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不能单纯迎合市场需求,要平衡长线学科与短线专业的关系。

总之,在当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和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的任务引领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能够带动毕业生就业增长与人才合理流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调整也要能够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等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服务,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人才支撑体系,根据产业结构的演进主动调整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同时应注意,一定时期内的产业结构与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协调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平衡,应该适时、合理地进行调整,以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注释:

① 基于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原始数据,首先进行预抽样。采用Stata10.0软件,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在2008、2009、2010年江苏省毕业生就业样本中抽取1%的样本量,将“专业”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再将“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考察“专业”和“就业单位名称”两个变量分别在对应一、二、三产业中是否有相关性。结果显示为高度相关,二者与对应分析结果一致。在总体样本中采用直接抽选法对样本分学历层次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共抽取样本5000份。运用SPSS17.0软件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专业”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再将“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进行crosstabs分析,选择“专业”变量作为行变量,“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作为列变量。选中“Chi-square复选框”,考察二者是否对应。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样本所学专业对应的产业与就业单位所对应的产业一致,即进入非本专业就业部门的毕业生人数少,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选择用各样本的专业变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毕业家长总结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困难毕业生就业

[作者简介]张海燕(1962-),女,河北唐山人,石家庄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赵军合(1967-),男,河北灵寿人,石家庄学院学生处处长,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志勇(1980-),男,河北隆尧人,石家庄学院学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石家庄050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09041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97-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业已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其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每年我国都有相当数量的困难毕业生就业出现问题。因此,对严峻就业形势下困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困难毕业生调研整体情况

困难毕业生是指基于经济、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一般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进而直接导致无法获取足够择业机会的毕业生。目前,高校困难毕业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根据高校工作实际,从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的角度来看,困难毕业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专业水平或实践能力不过关的毕业生、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毕业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困难毕业生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政治与法律系、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和体育系5个院系本专科2010届、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此次调查总计向困难毕业生发放260份调查问卷,回收18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71.9%。其中,发放180份专科专业问卷,回收142份(回收率为78.9%);发放80份本科专业问卷,回收45份(回收率为56.3%)。各样本院系总计报送毕业生总数为1768人,其中,困难大学生446人,占所调查样本院系毕业生总数的2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毕业生176人,占所调查样本院系毕业生总数的9.9%。参与调查的样本院系中文科类毕业生的困难毕业生占其毕业生总数的8%,理科类的困难毕业生占其毕业生总数的2.5%。

二、困难毕业生调研数据信息解析

(一)社会就业环境复杂,就业压力大

在被调研的187名困难毕业生中,暂不就业的人数为48人,比例高达26%。这表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被调研的困难毕业生正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他们大都表示了对寻找工作的担忧。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可能会使他们处于劣势。因此,有33%的学生决定当年不就业,继续深造读取研究生,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窘迫,以及激烈的就业形势,使得他们对前途没有把握,感到迷惘。

(二)经济困难日渐成为困难毕业生通往求职道路的最大障碍

据调查,有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衣食住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城市的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先天不足,但为了生活保障而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挣钱,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合理知识架构的构建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困难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师生善意的同情,他们往往会做出抗拒的反应,从而在人际关系上也逐渐趋于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挫等,甚至有个别学生因此而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进而严重影响到就业。

(三)高校缺乏针对困难毕业生就业专项指导

据调查,高达62%的困难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会、网络招聘等方式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通过其他途径和社会人脉关系获取信息的不到6%。这说明,在求职途径方面,鉴于困难毕业生在大学自身发展阶段相对比较封闭,在信息的获取、渠道的开拓方面缺乏主动性,从社会层面来看,可为其就业提供帮助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

(四)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意识淡薄

在被调查的困难毕业生中,希望在省内城市就业的人数为129人,占困难大学生总数的69%;希望在外省城市就业的人数为25人,占困难大学生总数的13%;而希望去国家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和省内外农村地区就业的困难大学生比例较低均为16人,占困难大学生总数的9%。这些数据说明,困难毕业生还没有真正转变就业观念,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得还不够透彻。部分困难毕业生存在就业意识薄弱、就业技能不足、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有些困难毕业生对学校资助目的认识不足,“等、靠、要”的现象严重,每月定期来领取资助金,资助金并未真正用到学习和充实就业技能等方面。

三、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原因构成

(一)从社会政策环境角度看

调查研究表明,“就业难”并不能仅仅归因于供大于求,本质上还是因为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一种暂时性社会现象。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脱离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很多专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与此同时,对于社会中涌现的新岗位,高校又不能给予很好的应对。另一方面,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突出。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优势专业,导致热门专业人才扎堆,所谓的“冷门专业”求才无人的情况出现。

(二)从家庭经济状况角度看

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一方面,他们需要顺利完成学业,以求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和起点;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花去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勤工俭学,以补贴自己拮据的大学生活,尽量减少对家庭的索取。这无疑会压缩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长期积累,必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质量。家庭困难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会使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在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于其他人。调查显示,在具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中,有33%的学生决定当年不就业,继续深造读取研究生。这表明,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考研不失为当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拓宽就业道路的一种途径。但即便是费尽周折考上了研究生,在将来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下,他们也可能不得不面临付出巨大而收益甚微的窘境。

(三)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角度看

大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缺乏创造性和转化知识的能力。倾向于寻找仅限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对于新的工作岗位或新知识缺乏应对和适应心理。实际知识应用率低下,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知识浪费、虚化现象严重。与此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用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周期过长的现象。据了解,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为2~3个月。

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不清晰。调查显示,仅有17%的困难毕业生具有非常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37%的困难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太明确或者没有目标,只是抱着随遇而安的心理,总想着明天的事情何必今天去过问的逃避心理。一旦面临就业时机来临之时,则会出现极度恐慌心理。

(四)从困难毕业生自身状况角度看

首先,由于经济上、生活上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困难毕业生,很容易形成偏离正常轨道的人格特征和思维方式。由于经济贫困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感和虚荣心,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失落感,以及因欠缺有效沟通能力而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的孤僻自傲、自我封闭、脆弱、多虑、敏感等心理,使困难毕业生往往存在沟通障碍,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由于心理方面的负面情绪,面对就业机会时,他们多表现出消极、悲观、失落,对前途缺乏信心。

其次,文化资本概念是由社会学家提出并拓展的,所谓文化资本是指在不同的教育行动中流动的文化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是自幼长期、持续性积累并支付大量物质财富所获得的,具有重要人格特征,可以有效转化实用知识的资本。与一般学生相比,困难学生生存在拮据的经济环境中,他们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较少,当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变,知识变为财富时就处于劣势,收获就少。

最后,依赖性较强,创新能力较弱。现实生活中,我国大学生主要有“六靠”现象:考大学靠管(家长督促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拍板),上大学靠供(家长供养),找工作靠人情(家长帮助跑门路),择业靠感觉(家长凭个人经验),干工作靠关照(家长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总之,大学生们在整个求学、求职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长期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态,大学生完全独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专业、觅职业、找工作的不占多数。

四、应对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困难毕业生自身层面

提高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键之处在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竞争力是由学生长期的综合素质积淀而成,困难毕业生群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注意培养沟通、表达、协调等多种能力素质,以提高其就业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培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化劣势为优势的逆境中求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困难毕业生还应做好自我认知,调整就业期望,端正就业态度,应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的观念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相比较一般毕业生而言,困难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压力较大,且释放方式过于内向化,因此,适时调整心理动态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承认现状,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各种求职技能,调整心态坦然面对挫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机遇。

总之,就业困难学生应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关注相关就业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二)学校层面

1.加强领导,增加保障,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高校困难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石家庄学院通过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统领就业工作,完善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得“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人人关心学生就业、全员参与学生就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2.落实政策,健全制度,切实做好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在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困难毕业生给予适当倾斜。针对困难毕业生,学校应进一步健全针对困难毕业生的各项优惠制度,增设专项资金,加大资助力度,降低就业和创业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为困难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条件。石家庄学院通过先后制定《石家庄学院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过邀请用人单位“走进来”的方式,为困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广泛发动学校干部、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继续实施“一对一”帮扶的措施;困难毕业生一系列援助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困难毕业生就业意识,提升了困难毕业生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拓展岗位,强化服务,全面提升困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做好困难毕业生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抓住求职招聘的关键阶段,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一对一”帮扶、专人辅导、优先推荐岗位、重点组织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重点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生理缺陷毕业生和心理缺陷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尽快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石家庄学院通过采集援助信息、征集“爱心就业岗位”、实施岗位匹配对接的方式积极做好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

4.思想与心理教育并重,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教育工作。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高校的校系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班级、宿舍,及时了解高校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及早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在对困难毕业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困难毕业生砺志教育和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有机结合,培养增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和信心。要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和动态信息预警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三)政府和社会层面

在学生和校方积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针对这部分困难群体的保障机制也应该列入重点建设范畴,帮助学生在面临就业困难时,长期和短期帮助并举,以帮助学生缓解待业的焦躁情绪,始终以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困难群体的保障机制离不开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当考虑到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困难和特殊性,提供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扶助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要切实提高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需要毕业生自身、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内外联动的合力作用下才有可能切实帮助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完善其职业生涯发展,促进整个就业市场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洪湛.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2004(2).

[2]马龙生.文化资本差异同样决定学生的未来[N].人民日报,2003-09-03.

[3]商晓梅.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Z].2009-06-18.

毕业家长总结第8篇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而毕业实习更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学生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也是毕业班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和就业不可或缺的训练步骤。

通过实习要求同学们了解、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初步掌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各项职能实践;了解公共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巩固和完善学校里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安排

(一)实习动员阶段(本学期结束前)

1、主要是实习联系期间,主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意愿,到各地市教育系统征求实习意向,取得支持和帮助。

2、召开实习动员和出征仪式,主要请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各专业系主任进行实习的动员工作,并对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提出相关的希望和要求。

(二)实习阶段(下学期开学后第1至7周 )

1、实习地点:由学生根据就近(指原籍)、相关(指专业)和安全的原则自己选择地点和单位。

2、实习方式:基地实习、分散实习、岗前培训实习、过境外实习、校内实训实习和自主创新实习。

(三)实习总结阶段(实习结束后2周内)

1、做好实习总结,认真填写好实习总结表。

2、组织座谈、交流心得、体会、经验。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有毕业生的各专业系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学院教学秘书、各毕业班辅导员组成,负责整个实习过程的领导工作。

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审定毕业实习计划,审核毕业实习成绩和优秀毕业实习学生名单。

毕业家长总结第9篇

热身活动:什么是毕业?

活动过程:

1.孩子可能不理解毕业是什么意思,也许在他眼中的“毕业”就像是小班升到中班一样。如果不提前告诉他,等到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孩子才意识到原来他以后再也不能到幼儿园来了,他会多么伤心、遗憾呀。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毕业这个话题前,想一想用什么方式告诉孩子毕业的含义比较好。

2.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幼儿园毕业的读物,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爸爸妈妈当年上学时的毕业合影、毕业纪念册,通过亲子阅读引出毕业这个话题。

3.和孩子一起讨论,毕业时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大班小朋友要毕业。

4.当孩子明白毕业就是暑假过后不再去幼儿园,上课的老师不再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有可能熟悉的小朋友不再一起上课后,和孩子一起计划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可以做些什么,一一列举出来,家长帮孩子记录下来。把毕业分离转化为具体的活动。

活动一:制作我的“毕业书”

活动过程:

1. 和孩子一起做一本属于他的“毕业书”。讨论如何做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讲出他舍不得幼儿园的哪些人或者物。比如,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有滑梯、有绿树、有跑道,那就鼓励孩子在幼儿园时认真观察,回家后画一幅他记忆中幼儿园的样子。孩子舍不得他喜欢的老师,那可以有几页是专门画老师的,还有几页是专门介绍孩子的好朋友等。

2. 孩子和家长合作,比如孩子画画,家长帮忙写图片说明。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整理“书页”,装订成册。

3. 装饰封面,让孩子写上自己的名字,专属毕业书就做好了。告诉孩子,以后他想幼儿园时,就可以看这本“毕业书”。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毕业书”。

小贴士:

1.“毕业书”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幼儿园部分,二是孩子自己在幼儿园生活片段,三是老师部分,四是好朋友。书的制作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孩子在画纸上画画;也可以有的是画画,有的是贴剪贴画,甚至制作成立体书,总之多多发挥想象和创意。

2.学龄前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回顾自己的幼儿园生活,所以需要家长换一个方式,帮助孩子“总结”,将困难的任务化整为零。

活动二:制作告别感恩卡

活动过程:

1.告诉孩子,“你快毕业了,妈妈想感谢老师,你是不是也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啊”,从而提示孩子制作感谢老师、向老师告别的卡片。

2.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做卡片,比如用什么材质,怎样设计。然后分工完成,比如卡片的正面是孩子的区域,由孩子来美化、设计,卡片的背面是家长的区域,由家长做。

3.最后让孩子自己署名,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上学的时候一起把卡片送给老师。

小贴士:如何落落大方地把卡片送给他人,也是一次锻炼。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示范如何向老师表达谢意,这样孩子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活动三:好朋友的聚会

活动过程:

1.通过孩子制作的毕业书,家长已经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好朋友是哪几位了,事先和其他孩子的家长沟通,为孩子们组织一次毕业聚会。

2.为孩子们设计聚会的活动。比如好朋友合作游戏、一起画画、表演节目等,总之形式上要突出互动、感受友谊的主题。

3.在聚会上可以讲述各自在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先说说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比如“我在幼儿园里最开心的事”、“我在幼儿园里最难过的事”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启发孩子们发言……由家长为孩子一一记录,留作纪念。

小贴士:好朋友的聚会可不只是吃顿美食哦,花些心思就可以为孩子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

活动四:我是小学生啦

活动过程:

1. 和孩子一起收拾整理他的玩具、彩笔、书籍等,请孩子选一样可以送给年纪比他小的孩子,比如一个布娃娃、一盒认物卡片。然后和孩子一起送给小弟弟、小妹妹,送的时候要表示“我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这个玩具送给你玩”。通过分享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