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分娩室出科实习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1 17:26:54

分娩室出科实习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1篇

【摘要】 目的 为了降低分娩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分娩室医院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分娩室管理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助产士专业知识培训、职业防护、环境消毒管理等。结论 通过加强分娩室消毒隔离各环节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分娩室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单位:130061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室(张红丽),产科疗区(孙丽娟) 分娩室是医院的Ⅱ类环境,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它担负着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双重责任,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妇的预后、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及医院的医疗质量。为此,我院加强分娩室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安全可靠的保证。1 分娩室管理布局要求

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明确,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间、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染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等。2 职能科室进行监督指导

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不定期对分娩室进行督导、检查。由分娩室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本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员,主要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配合感染科专职人员的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定期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及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知程度。3 分娩室控制感染措施31 分娩室环境因素的管理 布局合理,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配备流动水洗手,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式,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士按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洗手。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分2次对室内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如遇有血液、体液、羊水污染,必须立即消毒。每月对空气质量进行卫生学监测,其细菌落数符合Ⅱ类环境(≤200 cFU/m3)的要求。32 分娩室人员管理 进入分娩室人员必须洗手、更衣裤、换鞋、戴好帽子口罩,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间,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谢绝非工作人员参观,如有特殊情况须经护士长批准,严格遵守分娩室参观制度。33 助产器械、一次性无菌用品的管理 助产使用后的器械, 安排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的工作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清洗灭菌流程:清洗酶洗冲洗干燥保养包装灭菌贮存。根据器械危险程度和材料性能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月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采样做细菌培养。在诊疗操作中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由专人请领和发放,专室专柜存放,用前必须查看产品名称、规格、灭菌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等,符合要求的用品才可以使用。34 接产中无菌技术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是保障母婴平安的关键,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35 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对胎盘、死胎、死婴等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明确规定胎盘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置,不准买卖。我院于2010年1月起将死胎儿遗体、死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使用专用袋,将遗体包裹好后存放在专用的冰箱里,然后由殡仪馆统一运送,火化处理,并完善尸体的登记、交接、转运、存放、处理等各环节,明确工作人员职责。4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助产士的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所以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对急诊和已知的传染病产妇,在诊疗操作时戴双层手套、使用一次性防渗透手术衣,配带眼罩、面罩等用品,防止血液、体液、羊水飞溅而造成的污染。科室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将可能引起职业暴露的因素,逐项进行预防教育、规范操作,反复考核,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等。对助产士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也是防止职业暴露获得性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2篇

摘要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开展分娩镇痛对降低剖宫产率等有积极作用。目前,广西甚至全国未发现有妇幼专科医院建立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研究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创建适合广西甚至全国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满足孕产妇及临床和科研的需要,为规范化及规模化分娩镇痛以及分娩镇痛向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推广做出贡献。

关键词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任务管理竞争力

分娩疼痛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剧烈疼痛可引起孕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酸碱平衡失调和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后果。而适当的分娩镇痛则能消除疼痛,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胎儿血液供应,对母婴有益[1]。分娩镇痛作为产科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地发展和普及。经过了10余年对分娩镇痛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1989年6月起,在广西率先开展了分娩镇痛的医疗服务。截止到2011年底,已为7000例产妇实施了椎管内阻滞镇痛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技术。经过不断摸索与反复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又不得不去认真思索,应该如何创建适合广西甚至全国情况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分娩镇痛的情况

2011年6~8月广西1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方法是向各个医院的麻醉科医师及产科医师咨询该单位的分娩镇痛开展情况及是否有意向参加近期举办的分娩镇痛培训班。调查结果显示,83%医院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分娩镇痛,开展分娩镇痛较多的医院主要集中在市级及县级专科医院,而综合性三甲医院以及乡级医疗机构开展分娩镇痛相对较少;每个月椎管内神经阻滞的分娩镇痛例数>80例的医院有3家;规范化分娩镇痛做得较好的医院有7家;综合各个调查医院的分娩镇痛率,平均2%,剖宫产率平均42%。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80%椎管内神经阻滞的分娩镇痛率,20%的剖宫产率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我国北方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剖宫产率平均50%,个别医院甚至>80%。广西的平均剖宫产率维持在35%~42%,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的15%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许多产妇把剖宫产手术当作逃避剧烈产痛的惟一选择,而剖宫产这种非自然的分娩方式直接危害着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但是开展分娩镇痛的桎梏不是专业技术,而是涉及观念、体制、价格、利益以及就医环境等诸多因素[2]。因此,要想使得分娩镇痛可持续发展,规范化及规模化,需要广大麻醉科医师、产科医师甚至还有医院的领导者们充分认识到这项技术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理念,并积极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分娩镇痛的医疗服务体系[3]。

妇幼专科医院创建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在政府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1989年持续开展分娩镇痛的临床工作,至今已完成分娩镇痛7000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几十篇。作为分娩镇痛培训基地,已接受区内外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来院进行培训学习,举办了3期基层医院分娩镇痛培训班,先后多次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进行分娩镇痛推广讲座。

广西的分娩镇痛工作的开展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妇幼专科医院建立“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能及时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要,满足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做到科技惠民。“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会给妇幼专科医院培养出掌握分娩镇痛临床工作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又会更有效地在各级妇幼医疗机构推动分娩镇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市民,满足市民的需求,最终更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精神财富。“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将有利于妇幼专科医院分娩镇痛临床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分娩镇痛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推动妇幼专科医院的分娩镇痛科研和临床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促进和带动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激励科技人员努力上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造福广大孕产妇。

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任务

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要集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妇幼保健等多个学科(科室)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从而形成自身的理论与技术。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临床医学、临床检验人员、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以及预防医学等专业人员参与。

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由分娩镇痛门诊、产科、产房、麻醉科、观察室、加强治疗病房(ICU)、实验室等单位组成。这些单位在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及护理部领导下工作。

分娩镇痛技术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①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有关分娩和分娩镇痛的科普教育和宣传,使孕妇在孕期对分娩镇痛知识有了了解。并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作出相应的回答。自2005年10月至今,坚持每个星期有1次在孕妇学校由有分娩镇痛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义务授课,并向她们发放了分娩镇痛的宣传资料。②为采用分娩镇痛的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对分娩镇痛期间出现的情况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正确处理。③安全开展分娩镇痛心理疗法、水针分娩镇痛、全身给药分娩镇痛、区域阻滞分娩镇痛、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和水中分娩等技术,为采用分娩镇痛的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的技术服务和管理。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3篇

1搜集引起纠纷的原因,提出问题

1.1护患之间缺少沟通围产期阶段,疼痛刺激使产妇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其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尤其关注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而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一些习惯用语又不理解,极易产生误会。如助产士说“到点了,快点上台接生吧”,这里的“到点”工作人员意指第二产程到点,可产妇却理解成我们下班时间到了,认为我们是为了不耽误下班而匆忙给她们做处理;又如在抢救新生儿窒息时说“快报告大夫”,意指把已采取的吸痰、气管插管、吸氧等工作向医生汇报,患者家属却以为我们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只是在等待医生的到来;还有些家属认为分娩是个生理过程,只要胎心好、胎位正、产前检查正常就一定能顺利生产,所以产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或是难产,家属便难以接受。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言行稍有不慎便会引起误解甚至遭到投诉,这些都是产生纠纷的潜在因素。

1.2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差有的护理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对产妇及家属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缺乏同情心,甚至患者及家属的一些合理要求也得不到满足,该解释的不解释,缺乏耐心,从而失去产妇家属的信赖,产生反感情绪。若恰逢护理过程中发生疏忽、差错,就会引起家属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满意度下降 。

1.3护理工作缺乏人文关怀产妇在分娩室的陌生环境中,心理上急需别人的抚慰,此时助产士若不关怀、安慰,而是一边工作一边闲谈,说一些别的话题,如减肥、美容及个人私事等,则会引起产妇的反感。事后,产妇及家属将新生儿出现的一些生理状况也视为工作人员不认真所致。

1.4责任心不强,出现医疗差错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大意。据媒体报道某院曾发生新生儿记录上写错婴儿性别的事件,给医院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时同时生产的产妇姓名听起来相近,在与产妇家属说婴儿性别时,没有认真落实产妇姓名而说错性别,也容易引起家属的猜疑。

1.5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文书水平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举证倒置”原则,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要想免责,必须拿出能够证明自身不存在过错的证据来,也就是医疗文书,如各类病历、日志等。如果医疗文书没有及时、规范书写,无法体现护理工作的过程,则在护理纠纷中处于不利地位。但目前不重视医疗文书、不规范书写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2查阅有关分娩室管理办法,寻找研究领域的证据

2.1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因素之一,产妇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宫缩和产程进展。初产妇产程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急躁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安慰产妇并耐心解释,告知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陪伴分娩 (Doula,即家庭式产房,允许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人员陪伴分娩)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围生儿病率及产科病率,提高顺产率[2] 。

2.2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及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为患者创造温馨的环境,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3] 。

2.3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尊重患者知情权,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并做好文字记录。

2.4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4] 。护士在工作中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良好的护理作风取得患者的理解及支持,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通过评审,获得最佳研究实证,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

3.1要求分娩室环境安静、整洁、温馨、舒适,助产士仪表端庄,稳重大方,热情接待患者,视患者如亲人。要求讲话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不准谈论与正在做的工作无关的话。对产妇一视同仁,不能出现“ 某床产妇是某某的熟人”类似的话。

3.2产前签定经阴道分娩协议书。让产妇及家属对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意外有所了解。对于产程中发生的情况详细、真实地记录。产程中要记录分娩的过程,如若侧切,侧切的原因,胎儿性别,体质量,Apgar评分,羊水量、污染程度,是否脐带缠绕、脐带扭转,出血量,是产前出血还是产后出血,都应有详细描述。会阴侧切协议书一定详细书写并发症,并有产妇或家属签字同意,产程中用到的产包消毒标签、脐带包消毒标签和灭菌指示卡都详细粘贴在护理记录上,以便日后对无菌操作有记录可查。

3.3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入分娩室有专用拖鞋,衣服,戴口罩,帽子。操作过程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任何操作过程都不忘“三”查“七”对。产后认真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记录。对低体质量儿、窒息儿复苏成功后、新生儿发育异常及早产儿必须由新生儿科医生会诊记录。

3.4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如待产室静脉滴注催产素的产妇,严格执行催产素静脉滴注注意事项,从低浓度开始(0.5%),滴速4~5滴/min[5],专人观察,观察30 min后根据宫缩的情况再调整滴速。入待产室后,必须有T、P、R、BP的测量记录。向产妇家属要包裹新生儿的小棉被时,产妇姓名要认真核对,产后应立即给婴儿带上手条并加盖婴儿脚印和母亲手印。

3.5所有助产士均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和母婴技术合格证书,必须挂牌上岗。对助产士使用弹性排班,自愿选用导乐陪伴的产妇可以责任到人,对于未选用导乐陪伴的产妇,排班时也要尽量细化,待产班、接产班分开排班,提高各个班次的责任心,并且实行工作质量和效益工资挂钩。所有产妇出分娩室之前都要对助产士的服务作满意度评价。

3.6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三级”、“三严”训练。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医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每周、每月都有业务讲座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以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4应用证据

根据我院医务科对所有医疗纠纷案例的反馈,我们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管理方案,要求助产士根据每位产妇的情况灵活应用。

5应用结果评价

通过应用新的管理制度,护患纠纷由2002年的5.32%下降到2007年的0.82%,提高了产科质量,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流失。以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9-220.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1.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 重度窒息 复苏 产儿科合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54

1994年10月1日起,开展新法复苏并加强以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参与窒息儿复苏为主要内容的产儿科合作,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发生率、复苏失败率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逐年降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一地级市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年住院分娩数2200~4000例。

新法复苏:从1994年10月1日起推行ABCDE新法复苏,废止效差的旧法复苏。窒息的诊断、复苏的方法等均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必读》执行[1]。

产儿科合作方法:①从1994年10月1日起实行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对窒息新生儿实施复苏抢救;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分娩(早产、多胎、巨大胎儿、臀位、横位、母孕高征、高龄初产妇、胎监异常等)则请儿科医生提前进产房或手术室准备复苏。②病理状态新生儿送新生儿科诊治。儿科医师仔细复习、研究产妇妊娠、分娩情况,特别注意窒息复苏后的继续治疗,积极有效地防治窒息并发症。③每例围产儿死亡均在2周内开展死亡讨论。死胎、死产,有儿科高年资医师参加产科主持的讨论;早期新生儿死亡则有高年资产科医师参加儿科主持的讨论,尽可能找出有无宫内窘迫及治疗失败的原因。

对比前4年(1991~1994年、旧法复苏)后16年(1995~2010年)新生儿娩出时重度窒息、重度窒息复苏失败(生后24小时内死亡)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生后7天内死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观察组(1995~2010年)与对照组(1991~1994年)新生儿娩出时重度窒息发生率、复苏失败率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比较,见表1。

1991~2010年重度窒息及其复苏失败、早期新生儿死亡逐年比较,见表2。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5篇

【关键词】分娩室护士;职业危害;健康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6-01在分娩室这个特殊环境中,分娩室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由于多方面因素,职业危害的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危害的防护仍需加强。1生物性危害

分娩室护士在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助产时产妇的羊水及尿液溅到眼、嘴、脸、颈部时有发生。感染的几率非常高。行会阴侧切、缝合会阴伤口时,由于操作部位隐蔽、术野暴露不清时常会刺伤。特别是以血液传播为途径的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一次即可感染。乙型肝炎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及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使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增加。2物理性危害

紫外线的危害:由于目前分娩室大多采用空气净化消毒机,而其中产生的紫外线及臭氧对人体的伤害同样不可忽视。据资料显示,紫外线可被眼睛角膜和皮肤的上皮层吸收,引起皮肤红斑、过敏和眼角膜炎。过量紫外线产生的臭氧在杀死细菌的同时,可造成喉鼻黏膜的刺激,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的恶化。

锐器的损伤:锐器损伤是分娩室非常常见的一种危害因素,剪刀、针头、缝合针等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病原体会随着污染的器械进入伤者体内而感染,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毒等。3化学性危害

分娩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空气质量差,产房中听到是产妇痛苦的声、哭闹声。闻到的是产妇的大小便、血液、羊水气味。空气交换较差,各种废气不易排出,长期接触会使人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应变能力差等。

用于分娩室消毒使用的各种消毒制剂如碘酊、乙醇、含氯消毒剂均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对人造成伤害。4生理和心理因素

由于分娩室工作责任重大,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关系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危,尤其是母婴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而对产科质量及助产士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服务群体相对特殊。产房属相对隔离区孕妇临产后即与家属暂时分离入产房待产。助产时除了看护产程,专业接产、书写病历,还要承担大量平凡、琐碎的产妇生活护理(如喂饭、喝水、帮助大小便、心理疏导等)。产妇临产后宫缩痛有偏正常理智,言语和行为给助产士造成心理伤害。分娩室护士在工作中精神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以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经常采取被迫,助产时需保持前屈、侧屈,易导致脊柱侧弯、腰背疼痛、会阴保护时宜致滑囊炎,肩周炎等多种疾病,由于人员短缺而得不到休息,出现精神紧张、易疲劳、情绪不稳定,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分娩室工作特殊,最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助产士工作时间长、突发事件多、脑力、体力负担重,入院时胎心好、胎位正常,但在产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突发危险因素出现,产妇家属难以接受而引发医患纠纷,助产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5防护措施

生物性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各种处置前后要洗手,为病人检查均要带一次性手套。为隔离病人接产时要戴好护目镜,穿隔离衣。带鞋套及手套。

物理性危害防护措施:分娩室要有通风换气装置,消毒时要掌握好时间。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接产步骤。使用的锐器、针头、剪刀、缝合针放在固定的地方。防止不必要的损伤。产道裂伤缝合时确保术野清楚防止刺伤,急产无传染病结果的产妇均按传染病对待。助产过程中注意调整姿势。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措施: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配制消毒液剂浓度要准确防止过量,避免不要的伤害。

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防护措施:分娩室工作压力大,所以要合理安排流程,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使助产士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过劳而导致事故发生。鼓励助产士做优秀的母婴护航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理论,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自身更有爱心和责任心、有较强法律意识,即保护自己也保护母婴安全,提供让产妇放心满意的服务。助产士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能够具备自我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本领,最终实现“我快乐工作生活,母儿健康幸福”的目标。参考文献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6篇

一位22岁初次分娩的女性,离预产期还有1周的时间,夜里突然出现将要分娩的征兆。凌晨3时许,她住进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交给她一个玻璃制的小吸入器,让她疼痛时自己吸入。一吸入,疼痛马上得以缓解,但意识并没有丧失。1小时后,阵痛逐渐加剧,再使用这种方法已不完全有效,医生又给其口服了实施无痛分娩用的白色药片――催眠剂。当房间灯光转暗,处于静寂状态时,一刻钟后,她似睡非睡,又过了半小时。当阵痛不再袭来时,就安静地睡着了。到了清晨7时,她从睡梦中醒来,大声呼叫疼痛,医生又给其追加了半量的催眠剂,她很快进入了一种酣睡状态。9时许,待产妇被推入分娩室,麻醉师只是在她阵痛时才把面罩接近其口鼻。上午10时,该女性顺利娩出一男婴。大约4小时后,从睡眠中醒过来的产妇看到睡在她旁边的婴儿,简直激动极了,这是真的吗?因为进入分娩室和生孩子时的情况她都不知道。而这一切正是实施无痛分娩的结果。

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妇产科医生辛普森,利用氯仿给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施行了无痛分娩,很是轰动一时。以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发现无痛分娩能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使分娩变得不再恐惧。实施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产钳或真空吸引器使用时对母体和胎儿的伤害,减少产后出血或子宫颈闭锁不全等后遗症。同时无痛分娩对产后恢复及乳汁分泌也有促进作用。所以,在美国,所有的产妇都进行无痛分娩,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和妊娠中毒症者,实行无痛分娩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最近,英国伦敦的一位名叫里德博士的执业医师,提出一种“自然分娩”式的无痛分娩。产前检查时,他教会孕妇练习如何使肌肉松弛。分娩时尽量采取舒适的姿势,极力避免说“疼痛”二字。当子宫开始收缩时,指导产妇放松身体,并做深呼吸,促使注意力转移,最终以不使用任何药物为宗旨,来达到无痛分娩的目的。但是在美国使用这种方法时,多少要使用一些,且现实情况是2/3的产妇仍需使用。

现时的俄罗斯对待产妇分娩,提倡所谓“精神预防法”,即通过传授分娩知识进行无痛分娩。在中国和法国也盛行此种方法,其法与“自然分娩”大致相同。完全不使用,并且也不使用“阵痛”这个词,而叫做“阵缩”。在产前进行2次教育,并加以辅助动作,例如腹式深呼吸法、双手按摩腹部法、双手握拳顶住腰部的压迫法。在婴儿娩出时屏住呼吸或张大嘴做短促的呼吸等。日本日赤产科医院院长海老原博士说:“分娩决不应该‘疼痛’,主张这种方法的宗旨也就是要脱离‘疼痛’的成见,最后禁止使用这个词。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辅助动作’,这是产妇在自己意识中和实施中预先要做好的要点。”此种方法在俄罗斯已开始实施,效果尚可。日本的日灵产科医院正在试行中,但成功率并不高,并且还遗留有学习上、教育方法上及费用等各种问题。如按元东大学长谷川敏雄博士的说法,这不是“无痛分娩”,而应称做“辅助分娩法”。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7篇

考虑到孕妇易于疲劳,对参加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我们的情景模拟主要由医护人员完成,孕妇观看学习,由一名医师在虚拟环境下向孕妇讲解相关知识。由于科室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孕妇的个性化需求,重点突出了孕妇最感兴趣的分娩过程及新生儿的护理和喂养两个方面[2]。

1.1模拟分娩过程的情景教学

“十月怀胎好过,一朝分娩难熬”。医护人员在产室模拟整个生产过程,向孕妇直观地展示分娩的情景。孕妇通过虚拟场景,亲身感受分娩的过程,了解到在分娩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体力,不要过度透支,同时要认真聆听医护人员的指令。运用模拟情景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让孕妇熟练掌握分娩技巧及减轻产痛的方法。其训练重点集中在通过特定的呼吸模式来减轻产痛。由医护人员扮演孕妇,用骨盆和胎儿模型展示分娩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孕妇知晓当胎头娩出2/3时,为避免冲力太大造成会撕裂伤,由闭气用力运动及时转为哈气运动。产床上的真实呈现可以让孕妇记忆深刻,回家后坚持练习至分娩前期,为分娩做好了心理和分娩技巧准备[3]。孕妇通过模拟分娩情景的教学活动,能更充分地了解分娩的过程,减轻对分娩过程的未知恐惧心理和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焦虑心态[4]。通过专家的讲解和现场的观看,让孕妇了解剖宫产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有1/3的肺液不能排出,而且婴儿由于皮肤末梢神经没有得到刺激,神经、感觉系统的发育也不好,整个身体的协调机能不佳。通过模拟分娩情景的教育,让孕妇亲身感受到自然分娩相对剖宫产的优势。准爸爸最好也能参与到模拟分娩的培训活动中来,了解在分娩疼痛下孕妇的歇斯底里,为在分娩过程中给孕妇信心、鼓励、容忍做好准备。

1.2新生儿的护理和喂养

孕妇在分娩过后,最关心的莫过于小宝宝的健康,很多孕妇不了解新生儿的护理和喂养方法,因此,孕妇学校根据孕妇的实际需要,开展模拟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活动。

1.2.1模拟新生儿包裹方式的情景教学:孕妇在分娩完成后,需要照顾和呵护新生儿,但是孕妇对如何包裹新生儿缺乏基本的了解。由护理人员用新生儿模型模拟新生儿的包裹方式。新生儿由于头部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液循环较快,会散失相当多的热量,所以一定要注意学会包裹头部。

1.2.2模拟母乳喂养姿势的情景教学:母乳中含有最天然的营养成分,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母乳喂养能够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和正确的哺乳姿势,了解衔154乳不当会引起疼痛或皲裂,婴儿吃不到足够的奶以致拒绝吃奶等严重后果。医护人员用模型和新生儿模型模拟母乳的喂养姿势。新生儿由于体质比较娇嫩,应当采取半抱起姿势,保护宝宝的耳咽管,避免新生儿患中耳炎,同时母亲也应当学会正确的挤奶方法,以免造成的损伤。孕妇通过对模拟母乳喂养姿势的学习,为将来哺乳新生儿做好了准备,降低了焦虑的情绪,更加期待孩子的到来,对于调整孕妇的心态具有积极意义[5]。

2效果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8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孕产妇;心理影响;分娩方式;产程时间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71-02

孕产妇在孕期任何的身心变化都会对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产后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变化,对产妇分娩期的影响更为显著。表现出听不进医务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1]。为探讨在孕期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其分娩期心理的影响作用。该研究选取2013年1―6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妇90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在孕期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能令产妇在分娩期负面情绪大为缓解,对产妇心理及分娩结局产生较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900例,其中在该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培训直至分娩的5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分娩未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培训的400例为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27.8岁。均是初产妇,排除多胎、巨大儿、各种妊娠并发症等高危产妇。两组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孕期管理 培训课程是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多种形式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并通过信息平台发送,提前3 d通知。在建册时,孕妇学校与孕妇互留联系方式,并发放课程表,每次听课或参加活动均要携带此表由授课老师签名。孕妇学校由专人定期播放孕期宣教VCD及派发自制孕妇手册。多功能室每周1大课并定期举行小组活动。同时通过孕妇学校、俱乐部讲课开展营养咨询门诊、助产士咨询门诊宣传,指导就诊咨询。授课老师均由具有丰富的产科临床经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医务人员担任。

1.2.2 分娩知识宣教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产妇心理卫生、产前检查的好处、自然分娩的好处、妊娠及分娩的生理过程、孕期保健、呼吸减痛分娩法、科学运动、无痛分娩、导乐分娩、新生儿护理、孕期营养等。培训方式以现场授课及参与式教学为主,辅以互动式小组活动,寓教于乐,每次培训时间为1~2 h。

1.2.3 行为指导 包括指导合理膳食、孕期正确姿势、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婴儿抚触、呼吸减痛分娩法及观摩模拟分娩等。其中又以练习呼吸减痛分娩法为重,该院设有专门的练习室。自30周开始在专职老师指导下并鼓励准爸爸或家属陪同练习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减痛分娩呼吸法,自37周开始指导模拟练习闭气用力运动。督促每天在家练习1次,有条件的每周可在该院每周在专人指导练习两次。

1.2.4 心理思想教育 助产士咨询门诊对妊娠36周孕妇及家属实行一对一探讨分娩计划,提前咨询、产时接生交流与指导、分娩前的准备、入院时机及应对方法、产后康复指导等,及时解答孕妇及家属的疑问,详细讲解心理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通过沟通和心理辅导,个体化健康宣教,给予心理干预,使孕妇树立自然分娩自信心,提前认识接生的助产士并建立伙伴关系, 安排产房、爱婴区实地考察,熟悉环境设施,减少分娩时对助产士及环境的陌生感。

1.2.5 产时管理与导乐分娩 孕妇入院后,助产士常规了解及评估孕妇参加培训情况, 并针对性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孕妇不论是否参加孕期培训,助产士都提供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服务。

1.3 孕产妇分娩期心理状况评价办法

采用SCL-90量表由专门的产房护士记录产妇的躯体化、焦虑、恐惧情况。正常人SCL-90因子分常模为[1]:躯体化:(1.5±0.59);焦虑:(1.39±0.43);恐惧:(1.23±0.41)。因子分超过常模即为异常。

1.4 统计方法

该组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分娩期,两组产妇的SCL-90量表测试评分情况见表1。观察组的焦虑、躯体化、恐惧方面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面临产痛,每一位产妇都会感到紧张、害怕和不知所措,很多人因此而发生难产或是会阴撕裂,其实能否轻松而顺利生出宝贝,很多时候取决于分娩前所做的准备。准备越充分,在分娩过程中越自信,掌握的配合助产的技术越熟练。因此,观察组在孕期着重对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给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了解分娩知识,合理膳食,并且能够坚持适量、适当的运动,可有效改善孕产妇的身体条件,降低难产风险[2-3]。同时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过程,进行多种方式的分娩健康知识授课、现场示范、经产妇经验传授以及参观产房和提前认识助产士等措施,让孕产妇能够最大程度了解分娩特点、过程、注意事项以及现场环境,尽可能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对于分娩有正确认识和态度,同时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躯体放松技术和使用腹压的技巧,可消除孕产妇焦虑、紧张心理,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4-5]。

该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分娩期躯体化、焦虑、恐惧等情绪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孕期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缓解孕产妇分娩期的负面情绪,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的机会,使产妇拥有一个顺利、愉快的分娩过程。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

[2] 郝丽,顾乃景,孙伟超.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28-29.

[3] 聂晓霞.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 :124-125.

[4] 惠娟,刘杰,许艳蕾.孕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孕对初产妇活跃期[J].河北医药,2013,35(16) :2528-2529.

[5] 聂晓霞.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 :124-125.

[6] 钟美英,刘翠荣. 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3(5) : 298-299.

[7] 王秀宣,张晓菊.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 25(7):1060-1062.

分娩室出科实习第9篇

1.1对象:

贵阳中医学院2011级本科生86名为对照组,均为女生,年龄20~25(平均21.5±0.9)岁;2012级本科生9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生,年龄20~25(平均22.7±1.2)岁。两组学生年龄、入校成绩及在校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正常分娩机转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学时。

1.2方法:

由同一名教研室老师担任正常分娩机转授课及实践指导。对照组教学使用传统骨盆教具。观察组使用透明骨盆教具。采用理论考核(100分)及临床操作技能考察法(100分)及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评价。学期末对使用放大透明骨盆教具的教学班级每个学生发放妇产科学教学反馈意见表,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意见,评估这一教学方法。该反馈意见设定了6个方面,即:思路的开阔性、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掌握学习内容、更好结合理论与临床,考核和评估均采用5分制:很好、很明显5分,好、明显4分,一般、不确切3分,差、不明显2分,很差、很不明显1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多组间用One-WayANOAY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S-N-K分析和Tamhane’sT2检验。方差不齐者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教学的课堂效果反馈调查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掌握学习内容、更好结合理论与临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评价教师对两组学生3项考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