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党性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2 17:53:23

党性教育论文

党性教育论文第1篇

一、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党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党建工作更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

(一)任何领域的任何创造,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更大的跨越,提升整体水平,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要坚定地认识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义,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而目前,党建工作创新恰恰仍面临着许多坚固的框框: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有些同志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子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的同志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辨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食而不化。所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思想观念僵化的表现。而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生气就不足,单位的党建工作跟“风”走,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工作局面打不开。

(二)创新的实践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回头看看,一部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从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实践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衅挑战,广大党建工作者在党建领域进行了有创新的探索。如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广泛推行了厂务公开,等等,有效地拉进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缺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法论功”歪理邪说的作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创新,轴心在促进经济发展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义。

党建工作能否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检验党建工作创新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一)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坚决拼弃形式主义。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经济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拼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二)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旺。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人气才能旺盛。要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三)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始终做好与经济工作结合的文章。党建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如火如荼;在企业,改制改革的步伐正紧锣密鼓;在全国,加入wto的考验与挑战已摆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些都是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经济发展势若奔江,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这种时代特点,才能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三、创新,重槌应打在鼓心上“响鼓要用重槌擂”。创新的重槌打在鼓心上,创新的大鼓才会更响亮、更激越、更豪迈。

那么,党建工作创新的这柄槌究竟应落在何处?

(一)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意见和规定,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党性教育论文第2篇

古田会议精神党性教育论文一:谈谈古田会议精神对作风建设的促进作用黄琪玉

xx来闽考察时曾强调指出,要继承弘扬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继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争先进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发展。古田会议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道路。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不断争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优势。要敢于先行先试,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要善于学习借鉴,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用更宽的视野来规划,更严的标准来建设,更好的机制来推进,更高的效率来工作。要勇于创先争优,树立强烈的赶超意识、竞争意识,以不甘人后的追求、滴水穿石的韧劲,不断创造跨越发展的新业绩。

坚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发展。求真务实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灵魂。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革命气魄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摸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推动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拿出真招实策,紧紧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破解发展难题的真招、新招、硬招、高招。

要注重真抓实干,沉下心来干事业,扑下身子做工作,雷厉风行抓落实,把发展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发展目标分解到具体项目上,把发展举措体现到具体行动上,确保各项工作都抓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到位、更具实效。要务求真绩实效,坚持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点,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破难题、促发展的事,多做解民忧、帮民富的事,切实做到让存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发展成效更加显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坚持以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发展。古田会议精神的本质是一切为民。当年的革命是为了人民,今天的发展也是为了人民。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要办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要维护群众利益,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坚持以勤政廉政行为推动发展。古田会议明确提出要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怠工思想、雇佣思想。我们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要切实做到勤政廉政,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为跨越发展做贡献。

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要始终保持昂扬锐气,以奋发向上的斗志、勇往直前的气势、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各类矛盾和问题,敢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切实做到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要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按党性原则办事,敢于同歪风邪气斗争,真正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为推动跨越发展不懈努力 。

古田会议精神党性教育论文二:学习新古田会议精神 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85年前,古田会议确定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明确了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近日,主席再次在古田旧址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全军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形势下我军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这次会议也将成为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产生深远意义。

会议中主席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军营的大四国防生,我想谈谈我对做一个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看法:

一、我们要通过筑牢军魂来带动灵魂成长,牢固树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原则不动摇,始终忠诚于党,随时听党指挥。

主席深刻指出,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作为一名准军人,我们要知道,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是经过了数十年实践的检验的,只有这一原则能保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保证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保证我们国家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军魂是一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关键,是一支军队永葆战斗力的不竭动力,是一支军队永不变质的可靠保障。我们将成为部队的一份子,要坚定这一原则,把军魂筑牢在自己的灵魂中。

二、我们要通过同时夯实军事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来促进本事提高,牢固树立战必用我,我必能战,战即必胜的思想。在训练场上从严从难磨练自己,摔打自己;在课堂上自习室内静下心,提起笔,埋头苦学不耻下问。

当今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作为在校国防生,如何紧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正面解决的问题。提出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有本事。对我们而言,就是不断夯实我们的军事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最近选培办组织的军事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模拟营统一组织,分组强化,以考促训以考代训的训练模式充分带动了全体在校国防生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你争我赶,突破自我。同时,我们是部队委托高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在校期间的优势和资源。

在课上在图书馆在实验室,要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多动手多实践多创新,不断扎实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国防生,踏入军营,走进基层,如何与部队官兵融为一体,如何带动自己与身边战友的进步将是我们必须面临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想,将科学文化素养和军事素质融合起来转化成自己的本事,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三、我们要通过发扬传统战斗精神来培养血性,做一个眼睛里始终有敌人、肩膀上始终有责任、胸膛里始终有激情的热血军人。

目前,国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一系列争端问题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严重性,催生自己的紧迫感、使命感。回首历史,革命先烈们那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和不怕牺牲的战斗主义精神,始终是我们当代革命军人的力量源泉。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我们是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盎然向上是我们的特质,永不磨灭的斗志和永不服输的骨气使我们的骄傲。我相信,通过传承发扬革命先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注入我们青年学生新的血液,势必能培养出属于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

四、我们要通过学习先进来帮助自己品德提升,一要学习先进人物典型,二要学习党的先进创新理论,通过不断学习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的品德。

自古以来修身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永恒不变的主题。作为当代革命军人,个人品德的高下不仅代表我们个人,更代表着整个人民军队,所以我们个人品德的提升也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坚持向先进人物典型学习,我们要时刻向他们看齐,在学习的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通过与他们的相处,近朱者赤,我们自身肯定也能得到提高。其次是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现在很多党员党性修养不够,不能坚持发挥党的先进模范作用,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先进理论。没有理论的武装,就成了行动的矮子,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提升个人品德,做一名合格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古田会议精神党性教育论文 古田会议精神党性教育论文三:古田会议学习心得之党性原则根据吉安县20xx年下半年科干班、中青班学员赴福州市委党校异地培训安排,我同各位学员一道于20xx年10月29日前往古田会议旧址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聆听当地党校教师的授课和参观学习,本人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的洗礼。我觉得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就是根据党的性质,对每个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1920xx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古田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原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成为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能够成功召开,是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党的领导人带头坚持党性原则,引领全军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密不可分的。

下面我从以下五点来阐述这份案例中体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党性原则:

一、坚定地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最基本原则。红四军及其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理想执着的追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是古田会议成功探索建党建军理论的重要前提。

中国革命事业要成功,需要一个有崇高理想的政党,需要党领导下的一支有坚定革命信念的部队。只有这样一支党和军队,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古田会议正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这样一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政党,更好地领导一支有崇高的精神支柱的人民军队而召开的。

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在思想路线上的体现。古田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领导人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党、建设军队的成功范例。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鉴别党员党性原则的重要标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古田会议正确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按照中国国情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成功之路。

在古田会议召开前红四军在闽西永定召开的湖雷会议,上杭白沙会议及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对于如何建设党和军队有过激烈争论,反映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寻适合中国实际的建党和建军道路而进行的艰辛和不懈努力。当收到中央九月来信的正确指示后,他们又在闽西的长汀、连城新泉、上杭古田等地深入连队展开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起草了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最终明确了适合自己国情和党情的建党新思路。

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核心,是党性的最高体现。古田会议能够成功召开,与毛泽东等红四军领导人坚持以革命大局和党的整体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个人利益服从革命的整体利益,是对共产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红四军成立初期,原旧军队的思想作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思想观点反映到红四军党内,表现为右倾思想、极端民主化、小团体主义等等。

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无产阶级政党党性要求是不相符的,严重影响了红四军的战斗力。如何来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既是对红四军领导人的一场严峻考验,也是关系着中国共产党能否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政党,能否成功领导一支区别于旧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取得革命胜利的重大问题。

而当时红四军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如何解决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何建设党和军队等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分歧,焦点问题是党如何来领导军队。但从解决这次思想分歧的过程可以看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的领导人,始终坚持革命大局和党的整体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从维护红四军党内的团结,加强红四军党和军队建设的大局来讨论问题。正是老一辈革命家这种坚持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使红四军领导班子达到思想上新的团结和统一,古田会议才能顺利召开。

四、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在组织上的集中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的一条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古田会议能成功召开,是红四军及其领导人按照中央的指示正确实践民主集中制的成果。

红四军创立初期,由于部队的基础大部分是原旧军队、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出身,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为了解决红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红四军曾经召开过党的七大和八大。然而,在这过程中,如何来理解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存在一些偏差。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而出现了极端民主化的倾向。红四军党的七大后,陈毅赴上海就红四军党内的现状向中央作了实事求是的汇报。

中央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敏锐地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正确地实行民主和集中。中央的九月来信,使红四军领导人深深地认识到,没有集中的民主,必然出现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没有民主的集中,就不能调动广大官兵积极性、凝聚广大官兵的智慧。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为纠正红四军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全军党内展开了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思想整训运动。毛泽东吸取了各种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找准了红四军建立以来一直困扰着党和军队发展的根本问题和解决办法,从而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可以说,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一次正确地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结果。

五、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在作风上的重要体现。古田会议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领导人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人民利益随时修正错误,从而达成新的团结的基础上召开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承认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时,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同志负责的精神,帮助别人发现和纠正错误,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政治品德。

当陈毅赴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及党内的情况时,对自己主持召开的七大存在的不足作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没有回避红四军领导层中的争论,使中央能全面正确地了解红四军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指示。面对红四军党内的缺点和不足,由周恩来主持的九月来信,在肯定红四军建立以来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肯定 毛泽东建党建军主张的同时,对红四军七大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了批评。

当陈毅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回到红四军后,立即作了传达,并坦率检讨自己的折中调和主义错误,同时写信给毛泽东请他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这充分体现了陈毅宽广的胸襟和勇于纠正错误的风范。朱德也表示愿意接受中央的批评,并和其他前委决定在全军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的意见。

党性教育论文第3篇

 

90后大学生如今作为当代中国的主要教育对象,拥有张扬的个性,喜于表现,但其政治思想认识显得不够普及和深入,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其渴望被关注的特性又对校内党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文关怀。本文将从90后大学生对人文关怀的需求入手,分析其与党性教育教学的关系,最终阐述人文关怀对90后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影响。意在提倡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更注重对其进行首要的人文关怀。

 

90后大学生除了拥有个性张扬、喜于表现等标志性特点外,还在潜意识中对被关注,得到他人肯定、认可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校内党性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党性知识的深入,更要结合情感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使党性教育更自然、更人性化、更易于被教育对象吸收。

 

一、何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我党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将人文关怀引入党内,意在更多的关怀党员,更好地结合科学发展观,激发党员的组织认同感、荣誉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经济层面对党员给予关怀,更在精神层面对党员进行问题疏导和情感沟通。

 

二、90后大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期望

 

90后是出生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一代,且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群,多表现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较强的优越感、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周到、较叛逆、生活较随意等特质。这其中有不少是家庭因素,例如90后孩子的父母多是自己创业打拼的一代,难免对孩子照顾不周,这也造成一部分90后极度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与肯定。当这一代人离开父母及家人的庇护,迈进大学校园,开始学习承担的时候,就逐渐地暴露出各种问题,如生活自理能力差,思想不够独立,依赖性强,不能吃苦等,也多有学生因为环境等客观因素退学。由此可见,当今大学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任务更繁重,也更要求细致。我团队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90后大学生对当今校园的人文关怀存在以下隐形或显性的期望:

 

(一)人文关怀从生活细节入手

 

在宿舍走访及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学生时有提出,“如果宿舍能XXX就好了”,“今天食堂的菜特别难吃”,“现在这么冷还要上晚自习”,“洗澡的热水一会儿就没有了”……等等。看似是学生的一句句抱怨,实际上也应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反思,除去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接受程度问题,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出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其缺乏人文关怀。因此,90后大学生对高校教育的人文关怀,更希望从其衣食住行、思想等细节入手。

 

(二)人文关怀作用于每一位需要的学生

 

人文关怀应当使用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例如贫困学生存在经济问题,学生因家庭情感纠纷导致出现暂时心里障碍等。都需要高效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疏通和帮助。

 

三、90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及存在的问题

 

党性教育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紧跟国家政策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及时改正错误观念和行为,摆正奋斗方向。如今对于90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党性教育内容单一,形式不丰富

 

目前的高校党性教育,大多仍然停留在课堂上,以传统讲授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但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反而让学生逐渐对党性教育丧失了积极性。在原本就茫然的基础上,更加缺失了了解的欲望,以此造成恶性循环。

 

(二)忽略人文教育,教育方式过硬

 

对90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深入到学生生活中,进行宣传教育,这样就显得硬性灌输,大大降低了学生吸收的效果。

 

(三)社会大环境对高校党性教育帮助不够

 

社会大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生活觉悟有着较强的影响,但是现今社会大环境,在对高校党性教育方面却没有发挥大的作用,例如不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合理的户外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的空间;学生无法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到党性光辉等。

 

四、人文关怀对90后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影响

 

教育提倡“以人文本”,也就是以人性的发展与塑造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意义、学习能力与生活质量为本。人性化教育,是以人性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为远大目标的真正素质教育。所以应当把人性化和党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然而传统的党性教育往往忽视教育的效果,一味地“高、大、全”说教和理论灌输,使党性教育逐渐“空壳化”。因此,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党员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因地制宜地进行党性教育。人性化的党性教育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要说真话、说实话,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贴近生活,是要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健康成长。贴近学生,是要关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情感困扰,帮助他们克服所面临的困惑和坎坷。由此可见,人文关怀对90后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有助于学生从心底接受党性教育

 

高校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关心其衣食住行、定期思想沟通、心理疏导、经济资助,能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信任,从而逐渐产生为对方着想的能力,更容易倾听,更愿意接受。这是党性教育及其他任何教育行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文关怀的宗旨。

 

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一些经常与自己接触的学生干部,不但思想觉悟较高,可以想学校之所想,而且与身边同学关系和谐。这就是人文关怀的典范。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吃穿住行都与其他同学在一起,无形中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友谊日渐浓厚。学生干部作为老师的助手,需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思考每一项任务决策的重要性及意义,所以更能理解老师的目的。因此,如果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接触沟通上,便能为之后的教育工作提供良性的帮助。

 

(二)有助于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

 

现今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建党,也没有切实体验过党的政策对其生活的改变,因此党性教育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说就显得枯燥。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要让学生对党性教育变消极被动的态度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就需要适当的人文关怀。只有打破了学生对党性教育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地摄取有关知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样,也能够改善部分年轻人消极处世的态度,对其毕业后的生活、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助于党性教育的深入、系统、持久

 

党性教育需要有一定的深入性、系统性和持久性。是一代一代需要延续下去的思想觉悟。因此在对新生代年轻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教学。将人文关怀投入到党性教育中,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党性教育过程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其中,“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的先导,并对“行”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同样党性教育也是终身的。高校能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党知识,一步一步了解党史,高校的党性教育不能成为“终点站”,而要成为“加油站”。

 

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是人生中党性教育最丰富的时期,通过党课学习获得了较完善的理论知识,参加了丰富的党员交流和支部活动。步入社会后,不能将党性教育流于形式,而是更自觉地时刻提醒自己进一步深刻学习党史,强化爱国情怀,增强责任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

 

(四)有助于学生树立和谐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积极的情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没有细腻感受,情感冷漠的人是不可能实现崇高理想的。情感冷漠常常伴随着对人们的漠不关心,漠不关心就是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就是冷酷无情。”情感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反映着人的精神面貌,是党性和人性的“共生天地”,因而培育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也是党性的基本要求。但“个体的社会情感,特别是对集体、社会、国家的归属感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激发、调动并持续地建立起来”。

 

因此,党性教育有必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的认知,帮助他们形成热情、开朗、同情、信任、感恩等积极的、健康的情感,这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从这个角度说,有效的党性教育过程,既是情感注入和情感唤醒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关爱过程。即在党性教育中既要善于通过激发情感,促进受教育者对所传播的理论和价值观的认同,又要减少和克服党员干部的焦虑、自卑、压抑等消极情感,培养他们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把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上升为党员干部的品格。

 

综上所述,足够的人文关怀能够促使学生从情感角度出发,感受关怀,认同党性本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语

 

党性教育在当今教育中是个持久性的大课题,对于现今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90后大学生,更是需要强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受到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对人文关怀有较大的期待,因此在对这一学生群体进行党性教育时,应当特别添加人文关怀的成分,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认同感,其次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党性知识宣传。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党性知识教学在形式、内容上的改善。

党性教育论文第4篇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性内容的要求,运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采用适当的原则、方法、手段,教育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立场、观点的转变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党性、弘扬党性的教育活动。党性教育在我们党思想、政治、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历史上,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入手,对新时期党性教育的创新进行初步探索。

一、实现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新时期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选择

1.党性教育的规律性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具有一种力量,可以增强人的和谐意识,激发人的热情、创造性,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无疑,党性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净化灵魂、升华思想的手段,融入人文教育尤为必要。

党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内容、原则、方法、手段和规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三是开放吸收,开拓创新。上述规律表明,党性教育不仅在目的、要求、原则、方法等方面与人文教育具有一致性,而且更高于人文教育。所以,在党性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融入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党性教育的效果,而且能够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创党性教育的新局面。

2.党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方法是一定的,必须坚持,但是其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在不同的时代又有所不同。在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党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党员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理解和掌握上述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没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是不可能的。党性教育如果离开人文教育,没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作为铺垫和基础,只是抽象地、空洞地讲几个基本观点,背诵几条基本结论,既激发不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更收不到入耳、入脑、入心,转变观念,提高觉悟,指导实践的教育效果。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作用。显然,在党性教育中,有选择地以渊博的文化历史知识、国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探源解惑,将党性教育基本理论的政治性与文化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具体性、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用党的理论开拓党员的视野,武装党员的头脑,转变思想、形成观念,也可以教给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党性教育的目的。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新形势要求党性教育必须融入人文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持党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建设,既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党性教育中,必须融入人文教育,把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格、灵魂的塑造。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和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和法纪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政,遵纪守法;教育党员干部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文化的侵蚀;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道德观、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做好公仆,首先要做好公民。

二、实现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1.各级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文化历史知识水平。只有具备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厚重的人文底蕴,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大量的事实材料、经验教训中提炼、抽象出正确的观点、结论,又善于从抽象到具体,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人文教育融入党性教育之中,实现政治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讲清理论,探源解惑,科学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达到学习理论、拓展视野、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的目的。

2.要根据党性教育内容的需要和党员的实际,做好人文知识和资料的筛选工作。人文资料的选用一定要辨别真伪,准确科学,实事求是,既要有成功的经验,也要有遭受失败的教训,对于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极力贬低。选用的人文资料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丰富多彩,常讲常新,给人以教益和启迪,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融入人文教育,要改革党性教育的方法、手段。无论是理论灌输、熏陶感染、榜样示范,还是行为规范,都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活动,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被教育者即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融入人文教育,引入大量人文资料的情况下,更要处理好“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要广泛采用互动式、研讨式、自省式、整风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党员既要学会用理论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学会从大量人文资料、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的分析中抽象出理性认识,形成观点、信念,促进“三观”的形成和党性的增强。

党性教育论文第5篇

党性教育,如果离开人文教育,没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作为铺垫和基础,只是抽象地、空洞地讲几个基本观点,背诵几条基本结论,就既激发不了学员学习的热情,更收不到入耳、入脑、入心,转变观念,提高觉悟,指导实践的教育效果。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作用。显然,在党性教育中,将党的基本理论的政治性与文化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具体性、生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坚持党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作。在党性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把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更好地注重人格、灵魂塑造的作用,能够因此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融入人文教育,将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更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协作配合。

首先,各级领导和党务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文化历史知识水平。只有具备较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厚重的人文底蕴,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政治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讲清理论,探源解惑,科学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达到学习理论、拓展视野、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的目的。

第二,融入人文教育,要改革党性教育的方法、手段。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活动,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被教育者即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广泛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党员既要学会用理论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学会从大量人文资料、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的分析中抽象出理性认识,形成观点、信念。

党性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党性教育;科学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1―0129―05

党的十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对党的建设主线、总体布局、总体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新的概括,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使党的建设理论达到了新境界。报告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把党性教育作为核心提出,表明这项工作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重要地位。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关键在于提高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党性教育科学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如何科学化,怎样提高科学化水平,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十精神学习和党性教育工作实践,从党性教育内在结构出发,试就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应该把握的若干视角和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一)党性教育的理论视角。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性,中国共产党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以及追求目标在政党及党员身上的一种反映。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性的理论基础,党性是科学理论品格在政党及其成员身上的精神体现,因此,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首先必须紧紧抓住理论教育不放松。

所谓党性教育理论视角,主要指两个层面:一是从党性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层面揭示党性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从理论视角对党性作结构解剖,对党性基本内容和特点等作学理分析和理论阐述。

中国共产党党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因为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个世界观与其他政党和阶级的世界观不同,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分析问题,掌握人类社会历史规律,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自觉地将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强调工人阶级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1]254,这个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规划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应遵循的道路。”[2]160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列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两大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还基于科学理论武装而转换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威力。因此,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手开展党性教育,党性教育科学化就有了逻辑起点、有了基础和根本。

从理论上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必然要求从理论的层面对党性的结构进行解剖,揭示党性的形成、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及在实际运行中的功能等。这一问题的提出,源于现实党性教育中存在一种抽象化和概念化倾向。时至今日,人们对何为党性仍然缺乏严格的科学界定,不能使党性内容具体化、条理化和学理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十提出,要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从建设目标、建设布局、建设内容以及具体要求等方面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就为我们对党性从结构上和理论上的学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二)党性教育的思想视角。思想性是党性的内在支撑,党性是思想性的本质表现。党性教育的思想指向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二是思想上如何保持先进性纯洁性问题;三是党内思想统一问题。

首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上入党。早在1929年,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指出,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来源,同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和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非常必要。延安时期,针对党内思想状况,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批评了有许多人在组织上入了党,而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现象。解决思想上入党,使党员世界观有一个根本转变,这是党性教育从思想上着手的第一步。

其次,从思想上开展党性教育,重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共产党人的党性不是抽象的,它要依靠具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表现;共产党人也不是孤立于现实之外的抽象人,他也同样有着一般人的弱点和缺陷。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依靠始终不断的教育、学习、批评和自我批评。因此,党的十首次将“纯洁性”与先进性并列,写入了党的建设主线之中。可见,从思想上开展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关键点。

第三,从思想上开展党性教育,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思想统一。十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思想统一是党的集中统一的前提,只有思想统一,才能达到组织上和行动上统一。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曾多次谈到反对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党的思想统一和党内团结;建国以后,又多次强调党内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问题。讲思想统一,核心就是要反对与党离心离德,不维护中央权威;反对任何形式的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三)党性教育的实践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存在于它的实践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64这就划清了新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列宁强调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4]103。在《实践论》中对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发挥。这说明实践是一切带有认识和意识属性的东西的基础,也是党性的基础,离开实践的党性只能是宣言式的抽象空洞物,是毫无生命力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所以是科学的和先进的,就在于它始终伴随着党的历史活动而体现,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展现和发展都始终与生动的实践紧密相联。这就要求,开展党性教育要紧紧抓住实践这一环节,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联系,把实践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源泉和生动教材。

从实践视角开展党性教育,应着重抓住三个环节。一要抓住历史实践环节。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是党性的光辉实践史,充分运用党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大量鲜活的实践素材开展党性教育,从实践素材中挖掘党性、提炼党性、阐述党性,这就从源与流的关系上找到党性的具体表现、发展进程和发展动力。二要抓住当代实践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在当代的一种全新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伟大的创造魅力,它充分展现了党性的新丰富、新升华和新飞跃。充分运用新时期伟大实践中所涌现出来的展现党性光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开展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就有了新的生命力。三要牢固树立党性教育实践本位思想。在任何时候开展党性教育,都要牢牢抓住实践这一根本。党性从实践中彰显生命力,党性教育也从实践中出现真效果,实践是党性教育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四)党性教育的纪律视角。党的十明确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纪律性是党性的集中表现,有无党性以及党性是否坚定,取决于有无纪律性和党的纪律性的强弱。

从纪律上开展党性教育,首先,要把纪律性作为党性的基本要求来强调。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规定了党的纪律;列宁也多次强调党的纪律与党的统一,他说:“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从原则上明确地谈了我们对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的意义和纪律的概念的看法。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5]121也明确提出:“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6]528,以防止破坏党的纪律的事情发生。一部《中国共产党》即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法典。对党员的这些纪律性要求,也就是对党员的党性要求。

其次,从纪律上开展党性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违的纪律的一切言论和行为。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纪律,井冈山时期曾颁布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到了延安之后,鉴于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行为,再次重申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要求,同时明确指出:“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6]528捍卫党的纪律性,就是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史的和现实的违纪案例,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

(五)党性教育的道德视角。道德是人们基于社会生活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人类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道德有着历史性、阶级性特点,又有着传承性和一定意义上普世性内涵。党性是历史产物,属于意识形态,因此,党性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离不开一定社会的道德影响和制约,它是中华民族以及人类优秀道德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科学转换。十报告指出:“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因此,从道德上实施党性教育,就抓到了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充分运用中国传统道德优秀思想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揭示党性文化道德基础,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民族传承性。道德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以理想人格为本位的一系列道德理念和道德实践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优秀的传统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党性是对传统的道德性在当代的科学转换。

第二,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开展党性教育,揭示党性与道德的革命性融合,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时代先进性。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优秀的传统道德与人民革命相联系,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科学升华和革命性转换,形成了以革命牺牲精神为核心的新道德。在这里,历史第一次出现了奇特景观,共产党人的党性与革命新道德高度统一,相得益彰:党性体现革命道德性,革命道德性又集中表现了党性。因此,开展党性教育,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从道德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视角揭示党的先进性,这就抓住了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充分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道德开展党性教育,揭示党性与道德性的现实统一,认识党性的发展性。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飞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既保存了传统道德的优秀成分,弘扬了革命道德精神,又注入了诸如平等、公平、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因素。十报告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以及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等新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运用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要求和新实践中涌现出的道德榜样开展党性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

(六)党性教育的情感视角。在党性教育实践中,人们早已懂得不仅靠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情感教育。但对什么是党性情感教育,情感与党性的关系以及党性情感教育的内涵、特点等,认识上往往宏观笼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情感教育在党性教育中的实效性。

情感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喜怒爱憎及价值判断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情绪表现。黑格尔认为“热情”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7]62马克思把情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从实践角度揭示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力的原动力。列宁更明确地指出情感与真理的关系:“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8]255从情感视角看党性,可以认为,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人民性和民族性情感在信仰层面的升华。

从情感维度开展党性教育,着力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素材运用上,以案例方式,充分挖掘党性中的情感内涵。例如,延安时期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四・八”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都以浓厚的阶级感情、人民感情和民族感情闪烁着党性的光辉。通过这些鲜活历史人物和党性案例,展示党性风采,使党性富于情感色彩。第二,在讲授方法上,强化情感注入,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情感式思维、情感式语言,把情感投射到对象当中,以达到情感沟通、情感唤醒和情感共鸣的目的。第三,从情感视角解读中央对党性修养的新要求。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明确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等,更是语重心长,饱含感情。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情感在党性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情感角度解读中央的政治要求,阐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情感关怀,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民大爱大义的情感内涵,更会贴近人们的接受心理。

(七)党性教育的文化视角。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里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种全新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结构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以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为主体,以世界文化为参照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党性教育科学化,必须坚持党性与文化的统一。

第一,发挥文化在党性修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文化是党性的价值观基础,党性反映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对党性有着基础性规范,因此,党性修养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由此表明,先进文化与先进党性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以文化姿态传入中国的。就讲过,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西方其他任何文化相比,“不知要高出多少倍。”[9]1514马克思主义文化以其先进的革命性和科学性,转换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进而又催生了新时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先进性,正是这种文化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第二,发挥文化在党性核心价值观上的塑造作用。文化就其内在系统说,除认知系统、审美系统外,还有价值信仰系统。价值信仰系统是文化系统的核心,换句话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固化对人具有极强的塑造作用。因此,利用文化价值观进行党性塑造,不仅直接,而且管用。

第三,发挥文化在党性教育、社会环境营造和社会风尚引领中的作用。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社会环境与风尚直接影响着党性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而文化在社会环境和风尚的营造与引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价值信仰系统是国家的灵魂和社会秩序的源泉,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独特作用,这个价值系统在今天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新的科学凝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全新的提炼概括,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上的新突破。因此,在当代中国,发挥文化在党性教育、社会环境营造和社会风尚引领中的作用,就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八)党性教育的时代视角。党性既具固有性特点,又具历史发展性特点,时代视角要求我们对党性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眼光去看待,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去衡量。所谓时代视角,就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党性依着党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在其内涵和要求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它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在党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易深入的现象,总有人叹息今不如昔,似乎先进的纯洁的党性只存在于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这种认识表现了在时代视角上的错位和困惑。第一,它用老眼光看待新变化,用旧标准衡量新事物,把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党性表现凝固化,在评判标准上未能与时俱进。第二,对新时期的新变化缺乏新认识,对新变化在党性上的新要求缺乏新研判,思想方式习惯性地停留在过去阶段。第三,认识上没有处理好党性的固有性与发展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党性教育时代观,重点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历时性地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党性标准和要求,对优良传统和作风贵在坚持,重在发展。二是要现时性地看到今天党性要求的新变化新内容,贵在认识新情况,重在创新新路径。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探索性工程。只要我们坚持按照十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性教育科学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4卷[M].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马列著作选编[M]. 修订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4] 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14卷[M].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黑格尔.历史哲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党性教育论文第7篇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起到“刷新”党员干部的思想,让党员干部充分认可及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文献法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党校教育的三结合运行机制进行探究,得出具体的运行措施,以期为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机制 探究

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我国党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论多于实践,重复说教多于创新教育,使党员干部在面对思想政治课程时,产生单调枯燥之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说:“我们不能有一个封闭的党校,更不能有一支封闭的、缺乏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由此可见,研究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渠道及教学内容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种背景,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运行机制,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结合措施。使党员干部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体会思想政治的重要性,真正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教育

党员干部肩负重要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因此,党校的课堂教育

承载了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知识水平的重任。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置系统、全面、与时俱进。除了“老五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和《党建》,及“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外,党校课程还根据当下政治形势及当前热门问题,设置了《形势与任务》、《时事热点》等课程。且党校每学期都会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党校所传授知识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奠定党员干部的政治基础。

(二)日常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行

思想政治理论必须生活化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发挥应有的效应,而日常教育正是对课堂教育最好的延续与补充。党校开展思想政治日常教育主要通过组织播放具有党性宣传效应的影视作品、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烈士陵园与名人故居、邀请国家部门重要负责人及专家教授对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进行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组织教员出国交流、开展党校重大课题科研项目、组织党员干部进企业进地方进行实地调研、鼓励党员干部学习相关报刊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中。

(三)党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凝练与深化

党校教育是针对优秀党员干部所展开的教育。它承载着对党员干部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培训、党性教育与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它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使党员干部更深一步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最新政策等,建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熟练地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及判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党校教育通过对优中选优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充分体现了“党校姓党”的本质属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运行机制

(一)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

首先,制定三方联动的教学计划。统筹规划三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课堂教育主要对党员干部进行“老五门”“三基本”“五当代”等基本内容的教育。日常教育则通过举办各种相关活樱将党的路线方针、最新政策、世界问题、政治思潮等进行再教育。党校教育则以培养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为主,以重点培养优秀党员为目的。尽量避免三方教育内容重复嗦。其次,创建多元化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要局限于课本及教室,教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党员干部讨论当前的时政问题、进行相关影片的播放、相关论文撰写、带领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活动等,让党员干部充分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内涵。

(二)完善考核方式,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的考核方式是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首先,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采用平时成绩结合试卷笔试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的到课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提交的讨论成果的情况、教员对学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评价情况、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的情况等;笔试试卷的题目应更多的倾向于与时俱进的结构化试题,体现出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其次,以奖为主对学员学习进行鼓励。对学习能力强,学习进步大的学员,可以采取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方式,物质奖励方式可以鼓励学员出国进行知识交流,精神奖励可以通过颁发具有含金量的证书等,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培养目的。

(三)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育资源

首先,思政课教师除了党校的教员外,还应该结合国家优秀干部、优秀学者等,党校教员主要将党校的主要基本课程进行讲解,国家优秀干部、优秀学者等主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来与学员共同探讨当前最新的政治问题、世界热点问题等。其次,党校应结合学员自身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个性化教学,使学员学有所用。再次,根据时代的发展,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教学。最后,积极创建报刊学习,鼓励学员将最新政治思潮、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等发表于报刊之中,共各学员学习与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学员的思想成果被作为案例讨论或得到大家的赞赏,也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结合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和党校教育三方作用,使三方各发挥所长,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完善考核方式,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教育资源,打造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水民,光,许继荣.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内涵及意义辨析[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9).

党性教育论文第8篇

(一)思想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各阶层群众,主要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才能收获实效。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党要更加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分析学生的特点”,[1]6“对青年学生应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估计,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70“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377“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思想理论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总结反思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及其重要性,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2]180教育部1984年印发文件指导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步伐。1987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又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逐步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04年1月,中共中央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强调“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1]418并提出要建设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它表明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进程已经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系统逐步形成

随着党对思想理论教育规律性的探索不断深入展开,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想理论教育不仅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路径,而且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效,特别是它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新时期实现和达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新时期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保证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100党中央还将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以全面发展目标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出了新的更加完整的表述:“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更是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1]290200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确定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这表明党对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思想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已经不是简单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

(四)思想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提出

思想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最新代表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建设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这表明我们党已经对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要途径、主体因素、载体建设等要素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提升了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基本构建了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体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的道路,这表明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表明了党对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运行机理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完整科学。深刻认识和认真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容架构,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思想理论教育方针,对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于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精神文化传统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思想理论教育之理论科学化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首先在于作为思想理论教育内容的理论体系科学化,这个内容就是作为党和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必须是科学的和先进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首要的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第一,理论内容的科学性。依据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党执政以来的宝贵经验为主体,明确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根本要求与总体布局,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理论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作出战略部署。第二,理论来源的实践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之理论科学化取决于理论来源的实践性。中国共产党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完成了三件大事,形成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具体成果。第三,价值取向的现代性。思想理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调整开展教育的结构、功能、教育方式和领导方式。这一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而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是其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保证:思想理论教育之制度科学化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推动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具有强大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永远为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光荣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不断推进思想理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规律化。第一,思想理论教育的规范性。制度的属性是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制度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第二,思想理论教育运行的规律化。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本质上是要求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符合政党活动规律和人民群众的认识规律。规律化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核心。这个规律既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特殊规律,也包括作为教育科学和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教育心理规律,还包括一般政党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普遍规律。第三,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的人民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的主体性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三)途径:思想理论教育之方法科学化

科学方法是指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经过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归纳、锤炼、检验而证明有效管用的工具、手段、方式与运行机制的总和。增强方法的科学性,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摆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首位,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坚持重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第三,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坚持把重点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四)目的:思想理论教育之价值取向科学化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自觉改造世界观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营造有利于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优良环境。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增强人们的主体意识,自觉地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努力。推进思想理论教育,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将党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理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以此凝聚人民意志,使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活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一方面体现在要能够把握社会思潮,整合社会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另一方面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能够结合社会心理和人民的发展需要,化育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教育“包括但绝不止于学习班和研习营,尽管后者也很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传统上大家都习惯于被动地听专家讲课这种教育培训模式,而在这种填鸭式的课堂上很少有真正的收获。真正的学习活动要求既有研究,又有实践”。[3]因此,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或效率化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第一,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要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与高效率,要针对人的自主性特点,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个性”;要针对人的独立性特点,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动性;要针对人的选择性特点,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选择性。第二,提升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思想理论教育效率发挥的状况与其教育的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升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具有务实性、先进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第三,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服务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上下功夫。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自觉起表率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的作用,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实践路径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既是一个长时期追求的目标和建设后取得的结果,也是一个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关系,处理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处理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一)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进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面临着科学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双重选择。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史上,出现过把思想理论教育过分意识形态化的现象,也发生过把思想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逐渐被弱化和淡化的状况,特别是在“”中,由于过于强调了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过度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性、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几乎集中了全社会的注意力和资源,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和作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革命和政治的巨烈冲击,并没有树立意识形态和政治的绝对权威,相反,意识形态领域所导致的混乱,使一些人失去了热忱。思想理论教育作为担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化的特殊使命,这就决定了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要服务和服从于意识形态的要求,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论证和辩护。第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意识形态化是载体和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思想理论教育是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和途径,思想理论教育传播和灌输的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别的意识形态;反过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理论教育这一途径来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思想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教育就不是思想理论教育;同样,脱离思想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将大为减少,其效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意识形态化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指导思想,成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指导思想。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有三重任务:一是传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二是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和扬弃;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发展创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宣传和传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建设提供实践和操作层面的途径和方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奠定基础。

(二)注重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彰显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要求。因此,正确处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实际是指在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第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以人性化为基础的。从一定意义上,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的标准化和精确化,它体现的是一种物性特征和数量特征。科学化往往是与规范化、程式化、标准化和精确化等相关的,要求形成尽可能规范的思想理论教育实际操作体系和思想理论教育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第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突出地体现在清晰和模糊的关系上。首先,清晰和模糊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清晰和准确。这表现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上,清晰指的是理论的科学性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和不含糊的,而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接受这些理论是可以是模糊的,只要方法正确,目的明确,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办法都是可以采取的。其次,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难以完全数量化和精确化的。最后,要给人性留出空间和余地,保留某种隐秘性,给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动留出可能性。因此,科学与人文角度不同,致使方向也不同,但它们应该相互配合,在某一点上达到平衡。[4]第三,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达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人性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李长春指出,思想理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5]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升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

“科学”这一概念,既指反映事物本质或事实真相的理论和学说,也指建构反映事物本质和事实真相的理论和学说的方法。因此,科学化应当是科学理论和学说及其建构方法的有机统一体,也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规范化的过程。推进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一,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反映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化”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的,理解和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本质及其内涵,需要反对“一般化”的思维倾向。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旨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代新人,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必须体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化,就是合乎中国国情尤其是现时代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时代化,指的是思想理论教育必须是现时代的,能够正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突出矛盾和严重问题以及所面对的经济全球化的时情和世情,把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与其意识形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大众化,指的是思想理论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与途径上,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愿望和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具有普及和推广的认知意义与实践价值。

党性教育论文第9篇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内容

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本质上是要求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符合政党活动规律和人民群众的认识规律。规律化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核心。这个规律既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特殊规律,也包括作为教育科学和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教育心理规律,还包括一般政党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普遍规律。第三,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的人民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的主体性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途径:思想理论教育之方法科学化科学方法是指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经过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归纳、锤炼、检验而证明有效管用的工具、手段、方式与运行机制的总和。增强方法的科学性,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摆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首位,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坚持重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增强人们的主体意识,自觉地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努力。推进思想理论教育,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将党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理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以此凝聚人民意志,使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活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一方面体现在要能够把握社会思潮,整合社会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另一方面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能够结合社会心理和人民的发展需要,化育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教育“包括但绝不止于学习班和研习营,尽管后者也很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传统上大家都习惯于被动地听专家讲课这种教育培训模式,而在这种填鸭式的课堂上很少有真正的收获。真正的学习活动要求既有研究,又有实践”。[3]因此,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或效率化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第一,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要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与高效率,要针对人的自主性特点,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个性”;要针对人的独立性特点,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动性;要针对人的选择性特点,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选择性。第二,提升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思想理论教育效率发挥的状况与其教育的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升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具有务实性、先进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第三,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服务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上下功夫。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自觉起表率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的作用,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实践路径

正确处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实际是指在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第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以人性化为基础的。从一定意义上,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的标准化和精确化,它体现的是一种物性特征和数量特征。科学化往往是与规范化、程式化、标准化和精确化等相关的,要求形成尽可能规范的思想理论教育实际操作体系和思想理论教育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第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突出地体现在清晰和模糊的关系上。首先,清晰和模糊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清晰和准确。这表现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上,清晰指的是理论的科学性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和不含糊的,而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接受这些理论是可以是模糊的,只要方法正确,目的明确,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办法都是可以采取的。其次,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难以完全数量化和精确化的。最后,要给人性留出空间和余地,保留某种隐秘性,给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动留出可能性。因此,科学与人文角度不同,致使方向也不同,但它们应该相互配合,在某一点上达到平衡。[4]第三,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达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人性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李长春指出,思想理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5]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升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科学”这一概念,既指反映事物本质或事实真相的理论和学说,也指建构反映事物本质和事实真相的理论和学说的方法。因此,科学化应当是科学理论和学说及其建构方法的有机统一体,也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规范化的过程。推进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反映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化”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的,理解和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本质及其内涵,需要反对“一般化”的思维倾向。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旨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代新人,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必须体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特点。第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化,就是合乎中国国情尤其是现时代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时代化,指的是思想理论教育必须是现时代的,能够正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突出矛盾和严重问题以及所面对的经济全球化的时情和世情,把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与其意识形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大众化,指的是思想理论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与途径上,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愿望和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具有普及和推广的认知意义与实践价值。第三,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时情与世情,而其内涵和核心应是贯通“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个关键词的“中国化”。也就是说,推进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凸显“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方法创新上,体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应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样式,凸显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即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作者:周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