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erp管理系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8 11:45:23

erp管理系统论文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1篇

一、ERP状态下现代成本管理的特征

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也实现了企业业务处理的一体化。

(一)成本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信息,了解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及现状变化,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在ERP系统中,企业生产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是联动的且能实时更新,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即时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决策、及时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信息的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成本信息资讯依赖于人工计算,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且很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而在ERP系统实施后,面对上述变化,便可以很快很轻松地进行衔接,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三)成本信息的远见性。ERP系统中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充分发挥其集成优势,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记录与计量,并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很好地付诸实施。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供给,有利于财务进行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二、ERP系统下的成本项目分类与成本类型

ERP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企业资源主要反映在厂房、设备、原料、在产品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构成。成本项目是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对于直接材料费的计算一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FIFO)或个别认定法。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燃料费、动力费、机物料消耗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制造费用中,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称为可变制造费用,如燃料与动力消耗、机物料消耗等;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采暖费、照明费等。

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都是直接成本,它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和分配后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中。而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制造成本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划、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核算一般设置四种成本类型:一是标准成本,它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的同时应确定成本差异的允许误差。二是实际成本,即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主要来自各部门的反馈信息,如工资单、领料单、采购发票等。三是模拟成本,指用于计划或决策的近似成本,是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而设置的,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很有帮助。四是现行标准成本,也称现行成本,类似于常说的定额成本,是一种当前使用的标准成本,或者将其看作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反映的是生产计划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加工工艺、采购费用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导致成本数据发生变化,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三、ERP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生的,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库柏提出来的。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把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通过这样的微观分析和详细分配,使计算出来的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经济特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二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应当说ABC法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复杂多了。随着企业IT技术的广泛应用,ERP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中,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其他模块中获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人力、财务等,使ABC法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四、ERP系统中的成本计算

在ERP系统中,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以及各种费用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有些是数量性数据,如工时定额、材料定额;有些是价格性数据,如材料价格、各种费用率,它们的准确性决定着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产品成本的计算大致要经过以下几项工作:确定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核算材料实际成本;归集与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在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2篇

企业以传统模式为蓝本实施ERP系统,初步实现了成本核算由一般核算向精准核算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产品成本数据的决策性销售合同按照项目签订,生产订单根据销售合同生成,销售合同一般包含一个或几个设备,工程项目设备通常是成套设备,包含主机和相关附件,且有时接到的订单并不是整台设备,如最终归集到产品,相同设备包含的内容也会不同,如分解到独立的零部件,则多达上百个。在ERP流程中,一般将生产订单按照主次分解成多个生产任务,并赋予任务单号,相关附件可能打包作为一个或多个生产任务,进行生产流转。如此操作最终流转到生产任务号的成本很难细分到每个零部件。再则,制造企业一般根据总包方工程项目对设备的要求及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专门的生产前设计,相同规格型号的设备产生的物料清单也会有所不同,这明显不同于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另外,物料成本最终归集到产品时,相同产品之间也会产生成本差异。除此之外,工程项目存在大量的非标准件,非标件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只是核算盈亏,产品成本分析不具有很强的意义,产品之间成本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产品成本数据对生产经营决策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2.成本确认的不完整和滞后在ERP流程中,任务最终归集到产品,应以产品入库,并以产品发货。实际操作中,大型设备为了安装、运输的方便,往往拆解通过零部件的形式发往项目现场,且产品完工和发货存在间断的不连续性,无法等整个产品归集完备发货。存在主机和主要零部件已发货而少量零部件迟迟未发货的情况,造成收入成本确认的不完整。另外,有些设备安装和调试成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准则,安装调试作为设备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单独计量,应待安装调试完毕后确认合同收入,造成成本确认的滞后。

3.成本流转过程中的滞留和缺失面向工程项目设备的制造也受到工程项目进度以及合同变更的影响,生产进程中的中断、终止、调换、顶发、设计更改等,导致了大量在产品成本的存在,成本归集过程混乱,这些都加大了ERP实施的难度。所有设备零配件集中到现场安装的情况普遍存在,为减少运输环节成本,一些供应商直接发货到项目现场,导致材料和零部件未入库或入库时点滞后,需要在ERP实施过程中考虑如何防止成本缺失。究其根本差异,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导向与成本项目管理的现状不一致造成的。因此,ERP实施必须兼顾成本项目管理的业务特点。另外,只有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才能进一步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

二、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的ERP实施要点

针对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ERP实施的困惑,从核算与业务融合、提高核算准确性的角度着手,调整了ERP实施的几个关键点,并进一步建立管理决策的指标共享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任务分解是重要起点进行任务分解时,考虑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特点,将产品进行拆解,形成部件清单,结合发货习惯和装箱单,全盘考虑,可进行ABC分类管理。价值大、可批量生产、针对个性化需求改动不大或者个性化很明显的部件,单独作为任务;价值小、管理上不作为主要成本分析对象的部件,打包作为任务。任务单号应包含项目编号,可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监控。任务单号除项目编号保持不变外,任务流转过程中,应实现层层递进,最终产品以项目编号和产品编号组成。

2.产品部件作为成本核算的主体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产品发货的特点,以及产品订单的差异化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其不能像标准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一样将产成品作为管理重点,可以将构成产成品的关键部件作为产品成本核算的主体,其他部件和附件进行辅助管理,所有部件的入库作为产成品完工的标志。

3.缩短工序间的间隔时间充分利用ERP的优势,缩减工序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合理调节生产调度及产成品的出入库时间,减少发运的间隔时间至关重要。根据客户发货的时间要求,合理安排产品部件的出入库时间,向前追溯生产的调度安排,尽量做到整套设备集中出入库,合理规划设备的发运频次和集中度,以及设备到达现场后的存放时间,该措施不仅可以减少运费支出,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装调试与产品送达的间隔时间,将确认销售成本的时间提前。

4.滞留成本的系统识别能力不同于贸易型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流转过程复杂,特别是面向工程项目型生产制造企业,核算基础薄弱,更容易造成产品流转过程中成本的滞留。大量的在产品和隐晦成本的存在,夸大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大了财务报表中存货的数量,降低了存货周转率。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应设置在产品和在库产成品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这些成本的存在,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5.成本缺失的系统控制和检索应借助ERP信息化手段,改变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原有的粗放管理习惯和人员成本意识薄弱而导致的成本缺失的现状。例如,供应商直接发往项目现场的材料和其他未及时入库的材料等成本的缺失,应在ERP中系统利用控制的手段,在生成物料清单环节进行控制,实现从源头到终点的全程控制和检索,增强ERP各环节的逻辑勾稽联系,减少人为操作的可变动性。

6.建立管理决策的指标共享体系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进一步建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信息共享体系打下了基础。ERP实施将销售、采购、库房管理、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财务、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等关键实用信息,搜集、整理、加工、汇总形成指标体系,通过ERP平台实现各管理层级的共享、分析和反馈,如此反复、不断优化,提升企业管理决策能力,及时调整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方针政策,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三、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ERP实施的总结

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ERP的实施作为企业实现价值的一种手段,应为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服务,考虑企业管理的特点。要求企业既要吸收传统标准产品成本核算模式的优点,又要兼顾企业运营管理的业务特点,促进财务与业务活动有机融合,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同时,ERP的实施要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行,特别是成本核算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ERP的实施应着力夯实财务核算这一基础。无视薄弱的财务核算水平,而一味地追究会计的高层次职能,是不可能的。只有客观、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和报告,才能精确反映出经营管理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面向工程项目型制造企业ERP的实施首先从加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着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管理决策的指标共享体系,实现由“执行型”财务核算向“决策型”财务管理转变。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3篇

1ERP系统概述

1990年,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公司GartnerGroupInc首次提出ERP系统概念(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系统。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系统,如内部信息系统、生产成本计划管理系统、外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维持管理系统等。企业通过ERP系统有机、系统地整合了企业中的各种内外部资源,根据企业未来的既定的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全面支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强化的基础性条件

2.1适应市场竞争、合理分配资源

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市招生考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我司主要经营图书发行,招生自考信息开发和计算机网络咨询、信息集成等。其中,高考类图书为企业主要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创立后,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财务电算化到ERP实施,加强了图书市场的占有率,保证低库存高周转,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通过利润分析,准确捕捉信息化市场热点,重心逐渐向信息技术产品倾斜,如今IT产品利润直逼传统图书发行利润。

2.2符合自身发展、整合内外部资源

从IT行业联想公司案例来看,柳传志花费几千万元构建联想集团ERP系统,这不是单纯的赶时髦的行为,而是基于联想企业当时状况而做出的抉择。当时,联想企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时期,外部市场竞争巨大,各大IT巨鳄咄咄逼人。联想企业坚定实施ERP系统,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和业务流程,内部和外部信息化,相互反馈调整,提升了联想企业的工作效率,才有后来联想企业完成并购IBM的宏伟计划。

二企业通过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目标实施明确

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是希望满足当前企业的管理需求和提升管理水平,然而ERP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企业自身必须要清楚其自身的需求,结合需求来实施ERP系统。正确评估ERP系统的作用,找寻ERP系统无法解决的薄弱环节,做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ERP系统实施中要做好分项安排,合理运用企业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统筹兼顾、协调统一;建立全面、完善的ERP系统。保证ERP的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的长短期目标、总分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突出过程重点,定期评价,反馈,调整ERP系统的战略规划。

2建立咨询制度,满足需求

调研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往往会有咨询需求,内部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问题的咨询。对于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很多是需要及时反馈解决的,而内部系统的不完善、滞后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损耗。ERP系统具有强大的顾问团队,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对于企业整体项目的评估、调研和经营管理活动流程中的主要问题具备专业的水准。ERP系统不仅对整体把握,而且也注重对细节的考虑。细节决定成败,了解项目的细节,企业管理人员才能制定出更为可行、有效的战略。

3循环渐进,分步实施

实施ERP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实施ERP系统不仅是事前的控制,也是事中和事后的不断修复、反馈信息和调整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而是更多地重视过程的管控和监督,是把握细节、放眼于整体、由繁到简、由里及外,由短期到长期的过程。ERP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新生系统,需要企业管理者循环渐进,分步实施,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论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4篇

(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一些经济效益良好以及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但还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方面如交换器和服务器等水平不足,导致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二)专业人才匮乏

在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将这项技术的所有优势发挥出来,但由于在煤矿企业中管理方法是企业的主导者使用的,因此主导者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但很多煤矿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三)相关软件成本过高

对于ERP系统,相关软件的培训费、购买以及后期维护升级的费用非常高。因此,也造成了煤炭企业应用ERP系统的成本很高,对应第一条,需要资金投入足够的煤炭企业才可以充分应用ERP系统的所有部分,发挥出其全部作用。

(四)相应技术支持人员变化大

在ERP系统的应用当中,相应的技术支持人员变化非常大,很容易对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造成影响。一个大型的应用系统必须要有系统提供上的技术支持才能够让系统顺利运行,但目前ERP系统的技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样就会很容易破坏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影响工作效率,延长工程周期。

二、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管理系统

只有让ERP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才能够让矿井的经营业绩真正得到体现。目前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其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ERP系统从原来的财务核算型向分析管理型顺利转变。分析管理型跟财务核算型不同的是,以往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账务管理的观念,而分析管理型对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能够让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得到实现,从而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在煤矿ERP系统当中,可以以报表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系统作为基础,以经济运行评价以及财务指标分析作为提高点,充分参考各种不同数据,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模型,让每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特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产、经营、资本运营以及管理核算中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解决,让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煤炭ERP系统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以及平稳发展得到了保证。

(二)供应物流管理模块

跟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煤炭企业并不存在供应链。因此,在煤炭ERP系统的系统当中,必须考虑将企业自身需求和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有效的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去管理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在煤炭ERP管理系统当中,供应物流管理模块的重要性非常大,能够有效衔接预算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煤炭企业当中,应用供应物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让收发存信息自动化管理、物资统一比价采购管理以及物料零库存管理得到实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物料使用单位提出物料领用申请;第二,矿审批部门在收到申请并批准之后,在网上对申请信息进行录入;第三,采购部门进行比价,通过最优方案进行采购,并开始送货;第四,在使用单位确认收到货物之后,财务部门通过发表对结算手续进行办理,审批部门对当初拟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批。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流程,让财务系统和供应物流系统的数据得到了统一,在供应系统进行审批之后的数据可以直接给财务核算系统使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时间成本以及物流管理劳动强度,让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积压最大程度的减少甚至不再出现。

(三)营销管理模块

在企业的销售管理方面,煤炭企业也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煤炭企业当中,都是直接通过销售系统来对企业中的订单、结算情况以及客户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定期通过财务核算来比较预算数据和报表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完成数据,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尽快解决,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经营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营销管理的思想也是以客户的需求为重点,在这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活动进行规划。在煤炭企业中,可以通过客户档案的信息将每一个客户的大大小小的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客户档案来对客户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并提供最适合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让客户能够方便并快速的能够查询到订单的交款、物流以及结算情况等,提升客户体验。在煤炭企业当中,销售分析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对企业的实际销售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通过ERP系统来对各种必要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比较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统计数据在面对不同目标的时候也要对口径进行改变,可以按照客户分类统计、按照销售产品分类统计、按照销售分类统计以及按照市场领域分类统计等等。这样做可以让统计数据的横向对比更加方便,让企业的决策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煤炭企业ERP系统当中,为了能够让营销管理模块得到实现,必须要与其它模块相结合,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工作,尤其是财务核算中的收入核算以及资金结算模块,可以让客户交款和结算情况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营销管理模块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效率也更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在煤炭企业当中,工薪成本占据产品成本的份额非常大,特别是在开采难度较大以及气候、地质环境复杂的矿井中,工薪成本更是不容小视。在煤矿ERP管理系统当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薪酬、绩效、人事档案、教育培训以及保险保障进行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保证。首先,对于绩效考核和薪酬计算。煤炭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要定期在系统中录入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这样在月末薪酬结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系统中的绩效考核数据,对每一个的员工的薪酬进行计算。通过这种薪酬计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每个员工清楚自己的薪酬组成部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其次,对于煤炭的人事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这样在有需要对员工人事档案中的某些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方便,让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高。第三,对于煤炭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先建立职工的在职职业电子培训档案,再根据每个职工所在职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满足煤炭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在进行人员调配时,也要对接任者的上岗资格进行考虑,如果接任者不满足上岗要求的话,也要先让其接受对应的培训教育,在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能接任。通过应用ERP系统,可以更好的让煤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岗位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变得更加方便。第四,对于员工的保险保障,也要建立一份对应的档案,对每位员工的保险保障信息进行记录,让每一位员工应扣缴的保险费、企业年金以及公积金等一目了然,如果出现了欠缴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提醒员工,让不必要的纠纷大幅减少。同时,对于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也要建立对应的系统,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及时领取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其进行记录,让劳动保护用品的浪费以及发放不及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

三、结语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5篇

成本实时监控是确立成本优势的重要措施。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实时监控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成本发生数据,辅助成本监控者完成成本监控决策,是对企业整个业务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监控,它包含成本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日成本核算模型和日成本核算差异模型等。一、成本实时监控系统的目标、方法和模式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成本实时监控子系统中的主要数据来源于ERP其他子系统,它不是对数据简单地再存储,而是根据信息的主题和分析需求进行统一定义和组织,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一致性。因而对其监控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用成本来监控业务过程,以达到企业的成本监控目标。(一)成本实时监控系统的目标。(1)提供一个智能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交互的人机合作,使成本监控过程结构化、简单化。这是评价一个成本监控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2)实现对成本发生过程的实时跟踪、实时分析和实时监控,实现成本管理事前计划,事中监控、反馈,事后评价的科学循环体系,有利于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3)能够实时查询与监控数据,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准确、生动地为各级领导提供成本监控信息,同时还能提供成本差异分析信息进行辅助决策,更好地反映成本发生状态和历史情况,使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成本的监控情况。(4)能够更好地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还可以为其他相关子系统提供所需的成本数据。(5)提供多纬度、不同层次的报表,提供直观的结果显示方式。如柱状图、圆饼图、表格等,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总之,实时、准确地输出成本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成本发生数据,辅助成本监控者完成成本监控决策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二)成本实时监控的方法。成本监控方法是用来反映成本监控的内容,执行和完成成本监控目标的手段。研究成本实时监控的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时监控的工具,在合理的会计流程和健全的IT环境支持下,研究和探讨成本实时监控方法的监控机理既具有结构化监控规则又具有明确监控标准的成本监控方法(标准成本监控法、作业成本监控法等),并提炼成能够嵌入企业整个ERP环境的准则和标准;设计成本监控标准和准则的存储策略;研究实时监控的监控方式,采取以刚性监控为主柔性监控为辅,为会计信息系统真正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实时监控作用提供支持。(三)成本实时监控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企业对成本监控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事后监控转变为事中监控,从适时监控转变为实时监控,将成本监控转变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监控,由单项要素监控发展为供应链、价值链的监控。成本实时监控模式就是指以ERP环境为成本监控的实施载体,在流程再造、成本实时监控方法支持下,针对企业对成本实时监控的具体需求而构建的成本监控应用模式,它是成本实时监控在现代企业发挥其监控功效的保障机制。由于不同的企业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环境、业务流程、成本监控方法不同,导致其成本实时监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成本实时监控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向监控模式,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实时监控,其特点:从企业内部来看,其构建最佳成本监控一体化流程,在IT环境、成本实时监控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对经营活动全过程形成的物流、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协同各部门有序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从企业外部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链,通过成本信息流协同上下游企业间的商务关系,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另一类是纵向监控模式,它是指在跨越时空条件下对企业集团之间的物流、资金运动进行的实时监控,其特点:在ERP环境、成本实时监控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企业集团成员通过信息流连接在一起,实时获取整个企业集团成本动态信息,了解和掌握整体成本发生情况。不同的企业在构建成本实时监控模式时,必须着重考虑资源配置问题:软件资源和硬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6篇

关键词:ERP;风险管理;系统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0.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管理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ERP系统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尤其是ERP理论逐渐在企业中应用并推广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它对于改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ERP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与电子商务技术衔接越来越紧密、纳入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增加工作流功能、与客户关系管理的集成化等等。相应,ERP系统软件也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伴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加,企业对自身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系统项目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值得关注[4]。

作为一项复杂的项目管理过程,ERP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潜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缺乏信息化项目管理意识,项目风险意识淡薄,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等各种因素[3],都会影响到项目是否能够实施成功。

在一些大型集团性企业中实施ERP项目,风险管理已经作为一项专题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会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对实施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国内,并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1]。但由于我国风险管理起步晚,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多样的有效实施管理手段等问题。而在ERP项目中能够借鉴的、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管理经验也十分欠缺[2]。

本文借助ERP系统升级项目,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也希望对相关项目风险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为以后项目的实施建立有效的ERP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经验。

1 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分析

诸多大型企业随着内部业务量的激增、管理核算需求的增加及软件自身的更新换代,均面临ERP系统升级问题。在实施ERP系统升级项目中存在的若干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从整体实施而言,其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行业的业务特点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形成考验

大型企业内部运作方式、管理核算方法存在明显的行业特点,且几乎不为行业外所了解。尽管行业内在实施大型ERP项目时大多采用ERP业内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但不了解内部行业管理经营方式、行业特点和运作模式成为这些ERP系统升级项目实施和管理中的弱势所在,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影响项目成功实施的潜在风险。

1.2 项目实施要求高、范围广

首先,大型的集团企业往往要求ERP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ERP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既要运行相对独立又要相互配合,实时进行大量业务数据的储存、交互、处理及信息管理。同时,ERP系统数据作为企业内部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具有行业机密性,这对ERP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具有较高要求,需要能够保证数据交互的准确、及时、安全。同时,对于系统的工期也有严格要求。

其次,大型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及业务量等特点决定了其ERP系统升级项目实施影响范围广,主要体现在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复杂、业务内容多、多样的集成关系等方面。比如项目中除了需要对系统版本进行升级,还要考虑系统架构、硬件要求、系统中各业务模块流程的衔接,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接口的建设,以及如何实现实时数据交互,保证数据一致性。

最后,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ERP系统具备一定的行业前瞻性。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业务量的急速增长为ERP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运行压力;目前ERP系统不再局限于对当前业务的支撑,而是需要为行业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依据,为行业开展改革和深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因此,ERP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除此以外,方案设计方与业务用户沟通等问题导致涉及方案或实施计划不完善,用户需求变更频繁,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资源,项目决策执行力不够,项目管理事件沟通不畅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风险。

2 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能够保障ERP系统升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针对之前分析得出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进行应对:

首先,为确保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准确性,进一步详细分析项目各类别风险,通过深入分析风险影响,针对每类风险分别制定应对策略,为后续制定具体项目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有效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风险监控的意义主要是能够针对项目中的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消除或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或者能够避免造成不利的后果。

最后,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后,应用审核检查、风险预警、项目风险报告等方法,制定包括风险监控决策机制、问题处置机制、变更请求控制、风险再评估与风险应对计划修订、风险处置应急机制等在内的项目风险监控机制,完成风险处置和监控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3 结论

ERP系统给机场集团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内部资源优化的同时,也得到集团公司的不断重视。大型企业希望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ERP,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核算、管理能力。但是在以往实施大型ERP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不足对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影响,使得集团企业对实施大型ERP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日益关注。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了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以以大型企业ERP系统升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研究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通过本论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企业大型ERP管理项目,ERP系统升级项目不仅具有ERP项目紧迫性、周期长、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普遍特点及其所带来的项目风险,还由于企业行业具有显著的运营管理特点等状况,导致该项目存在着若干潜在风险。

(2)本论文通过分析A集团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因素,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应用审核检查、风险预警、项目风险报告等方法,制定了包括风险监控决策机制、问题处置机制、变更请求控制、风险再评估与风险应对计划修订、风险处置应急机制等在内的项目风险监控机制,完成风险处置和监控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谢喜丽.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70-71.

[3]卢新华.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2(1):23-25.

[4]王曰仙.ERP系统实施风险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学术论文,2008.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7篇

Abstract: The system of ERP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Furthermore, basic data is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Otherwise basic troubled managemen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etc. make difficult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o the implement of the ERP system need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details of ou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actions of improving the use of basic data in order to give directions to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in our enterprises.

关键词: ERP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基础数据

Key words: ERP System;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asic data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97-02

0引言

ERP系统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了ERP的概念[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artner Group于2000年在ERP概念中引入协同商务(CPC)的概念提出了ERPII的全新概念,对ERP的流程以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ERP系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管理框架和数据库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打破了职能分工造成的信息化孤岛,而且提供了各个部门需求信息服务。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实施ERP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而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没有采用过MRP或MRPII系统,企业运作是职能化分工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也是功能机群布置;采用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未对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变革,即没有实施BPR,导致了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业务效率方面有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企业里实施ERP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与ERP系统共存,ERP系统是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手段。

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李震、张惠民在《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在理论上论述了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1]。梁育玮、隋春明在《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中明确指出,BPR是成功实施ERP并达到预期应用效果的关键[2]。周小明等在《BPR和ERP的理性整合》一文中指出,BPR和ERP在现代企业建设中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只有把两者理性整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BPR和ERP的关系[3]。张凤兰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体系[4]。然而,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文章在面向ERP系统提出了一些会计体系的业务重组。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使用,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是ERP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实施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传递的效率、减少数据差错的措施,以保障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1业务流程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与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企业重组一经营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中阐述了BPR的基本概念[5]。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的应用信息ERP系统少有成功的案例。

实施ERP系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ERP系统与BPR两者互为条件,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著地改善企业管理绩效。ERP系统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ERP系统能否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也需要企业实施BPR来保障。BPR技术,达到适应“3C”(Customer,Competition Change)的目的。

BPR的基本思想是突出流程,理顺并简化流程,强调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再造,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跨越不同职能与部门分界线,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

BPR打破旧的管理规范,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论功能,逐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筹考虑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了企业新的运行系统,获取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BPR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彻底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建立流程管理方式,也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

2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就是对资源和数据信息的管理,ERP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管理平台,其涉及的数据很多。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不仅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且要根据ERP实施目标,针对ERP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使数据更容易获取、传递、共享以及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 ERP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目标ERP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壮大的,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状况相结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础数据管理混乱,管理组织设计是面向职能分工的,实行分散、独立的企业管理方式,效率及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实施ERP之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把实施BPR的目标与ERP的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打破职能分工的组织形式,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以便于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

职能分工型企业开始采用ERP系统时,初期的目标是准确计划、及时交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ERP系统的目标逐步转向企业决策层,以支持企业决策,实行商务智能管理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管理与合作伙伴协同商务管理,不仅提升单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要最终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2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根据企业战略以及ERP系统实施目标,我国企业在实施BPR时,在企业业务层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开展有效的数据使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转换数据传递的方式,在企业部门内形成水平沟通,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如图2所示。

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BPR时须遵循以下原则: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2.2.1 企业业务层再造收集完整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基础数据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仓储数据、能力信息、需求信息、供应方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而这些基础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业务层,对企业业务层再造时,不仅要进行有效地业务优化与重组,还需要面向ERP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

2.2.1.1 业务层业务优化在企业业务层进行业务再造时,需要对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认真的审视,区分增值业务流与非增值业务流,利用“5W1H”提问技术以及“ECRS”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流程有无效率、是否合理,逐步形成规范的、标准的业务流程。

2.2.1.2 面向数据收集改造业务流程业务层是产生企业数据的作业层面,在进行业务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标准化数据与业务流程、消除非增值业务流以及实现一个物流等,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层面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够为实施ERP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流程规范后,企业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计划、调度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更能体现ERP系统的效果。

在企业业务层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使用信息技术,应用条形码、数据采集器等数据收集的使用,尽量减少、代替手工操作,保证数据获得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为差错。

2.2.2 管理层再造以业务为导向,根据企业情况以及产品或服务特点,打破企业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组织,彻底改变数据的传递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效果。

在扁平化组织模型中,原来中层领导的职能、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业务负责人转化为:监督、训导、行政管理角色,并对企业的业务全局平衡。而各个流程控制点、负责人实际是对企业的最终流程业务负责,也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

在管理层再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的过程中,冗余环节的删除、层次结构的压缩,信息通道的畅通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BPR,BPR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BPR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BPR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保证了ERP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和数据,减少了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的差错率,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2.3 战略层面再造在战略层面上的再造,主要是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将持续改善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进行贯彻和实施,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更好满足顾客要求,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

BPR的实施,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实施组织革新的BPR过程中员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认同流程,接受并发挥主观积极性,对流程再造形成持续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保障BPR的效果,及形成持续改进的过程,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再造必须以顾客为出发点,顾客的评价就是原则。在BPR中利用柔性制造的思想,并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

基础数据收集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上,企业各层面通过数据的收集、传递与使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战略层面上,更应注意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的接口,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形成统一规范,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如自动订货系统、分销资源计划等的应用。

3结论

许多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经验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在职能分工型企业中实施ERP系统,需要实施BPR,建立面向ERP的业务流程。而基础数据作为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不仅仅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化,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考虑数据收集、传递与使用情况。在充分考虑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面向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保证了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提高了数据传递与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震,张惠民.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J].当代经济,2005,(10):81-82.

[2]梁育玮,隋春明.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吉林电力,2009,10(5):55-56.

[3]周小明,高晓兴,牛孟渔.BPR和ERP的理性整合[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9-121.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8篇

[关键词] ERP 要素 关系 实施理念

ERP技术应用在我国是一种垂直、照搬式的应用,集团企业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只考虑到新技术要素的应用,注重ERP的全过程管理应用,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控制,实现集团企业最大效益为目标。但往往会忽略ERP核心的、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要素。

一、ERP的定义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把人、财、物、供、产、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紧密集成,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目的,并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科学的决策管理平台。

二、ERP的六个生存要素

ERP的六个生存要素可以划分为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两类。具体的说,人、财、物为宏观要素;供、产、销为微观要素。宏观要素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战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而微观要素具有实现集团企业目标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执行要素。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才使集团企业ERP得以长久的发展和应用,乃至创新。

1.宏观要素。(1)人。指的是人力资源。它具有再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ERP管理体系中具有核心力的要素。ERP不仅具备制造系统的特征同时也具备管理系统的特征,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ERP系统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持续发展就使得集团企业如何正确把握人力资源的需求,即生存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还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才能使ERP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ERP的核心力才能可持续产生再生力量。(2)财。指的是财务规划与管理方法。它具有战略管理目标性,是集团企业持续生存的基石。一个良好的财务规划和管理方法,能使ERP系统在以MRPII为核心基础上,注重全面成本管理控制,促进集团企业的筹资、运用与分配的配比比例,实现利润的滚积发展。(3)物。指的是ERP的物流信息体系。在ERP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信息体系的产生源于ERP的内涵外延。随着集团企业化规模、地域扩大化的要求,使ERP的供应链之间相互协调性增强,ERP在技术上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体系来实现ERP的零库存管理和柔性作业管理。从而让ERP系统外延至电子商务,实现ERP内涵与外延对接,实现集团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2.微观要素。(1)供。指的是物料供需。是ERP供应链中的上。关系,也是以MRPII为制造中心的起点,是完成集团企业生产的基础。在处理此项要素时必须要结合集团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多种物料供应链,选择适合集团企业发展的供应商群体,实现物料需求的零库存,合理降低物料采购成本,做到弹性供应。故此,它也是最难控制的要素之一,受宏观要素影响变动最大的要素。(2)产。指的是制造系统。它是以MRPII为核心的ERP系统的重点控制对象。它以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作业系统、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努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工艺水平、物料配送清单、生产加工能力来完成市场需求,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沟通见外的作用。是ERP系统中具有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竞争的重要环节。(3)销。指的是营销系统。是实现ERP财源积累的过程,通过分析市场及客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销售计划及促销方式,设置优化销售管理流程,规范业务部门与员工的业务操作规程,提高面向客户需求、订单的响应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集团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素之间关系

ERP中的要素不是一个个单独孤立,而是相互协同、相互互补、相互制约的,单从一个方面评定ERP是不全面也不完善的,各要素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1.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关系。ERP系统能给集团企业带来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也带来了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变革。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周密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计划,合理和科学地整合,使之协调与和谐,达到理想、优化的组合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要素间的流程重组,实现工序时间控制与制约,完善ERP的供应链杠杆管理,降低ERP的总成本。

2.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关系。从ERP的定义发展到实在,ERP经历了从制造到营销,从闭环到开环,从计划到流程重组,从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到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从单一企业到集团企业的应用。ERP内涵不断扩大,思想管理体系从单一管理到协同管理,提升了集团企业的整体性观念。使集团企业的经营目标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化,形成与集团企业上下游产品链、信息链、资金链等相结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精确化和数字化,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人力资源将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计划整体运营。

3.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与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相关联。ERP是一种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门,做到数据共享。不仅保证整个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的系统性、一贯性,同时获得了及时性,保证集团企业的快速响应,提升集团企业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预见性。

4.重视人文要素关系。ERP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程,人文要素是第一位的。从人力资源的储备到员工的技术管理能力培训,从强占技术制高点、争夺市场份额、提升经营能力、增强管理水平,无不依靠人,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集团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文档案,从人文细节入手,重视人文精神,绩效管理,做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培养团队精神,主人翁意识,造就出适应流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5.理念与实践相统一。ERP是一个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集团企业选择上马ERP的模块时,一定要选择管理最规范和最重要的部门,聘请相应的专家,按照ERP的思想进行革新,然后采取以这些模块为范例,逐步在企业内部完全推行ERP。成熟的ERP系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法和项目管理方法,集团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其项目管理方法,同时结合同步工程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确保ERP系统实施项目的质量,缩短项目实施周期。

四、ERP实施理念

ERP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可造的信息系统,在ERP实施过程中,必须构建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管理方法为准绳、人文要素为前提”的理念。

1.以信息为中心,组建信息管理部门。ERP系统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系统,它是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实施中应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的部门,组建网络系统,对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及时地归集、筛选、使用和传递,才能保证ERP的供应链的合理配送,人、财、物的合理配比,降低物流系统中营运的成本,有利地保证供、产、销一体化生产的工序流程,实现工序流程时间最优,提升产品竞争力,培养利润空间价值。

2.以管理方法为准绳,强化现代管理体制。在ERP实施中,要建立健全现代管理体制,以宏观管理制度为原则,以微观管理方法为准绳,强化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物料需求的采购应以生产工序的完工时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完成比例为参考,制定出准确合理的供需时间,实现柔性管理。在强化现代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当建立一个监督机构,来考评管理体制的落实情况,及时了解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弥补和完善管理体制,使之公平、合理。及时地吸取国外的ERP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并结合我国集团企业的特点,完善本集团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管理方法。如“看板生产”的管理。

3.构建和谐人文文化,促进员工素质提升。一个ERP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素质和人文要素,在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的同时,必须要有人进行实施,一个成功的ERP系统必须实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做好全员员工培训的同时,重视精英培养,培养员工的团队观念、主人翁思想,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共同为集团企业ERP的良性运营做好服务。

总之,集团企业ERP的建设是一项时效性强,成本比较大的投资,就投资的性质而言,一方面要控制投资的金额;一方面还要使投资尽快见效益。本着简单、有效、实用的原则,采取快速化的ERP系统实施方法和理念,可以降低系统实施成本,缩短系统实施周期,关注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系统实施项目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何景霄:销售管理与ERP[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爱国梁顺利赵颖:ERP生产制造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姬小利: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9篇

关键词:离散制造业 MES/ERP 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218-01

ERP在管理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以资源计划作为管理目标,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贯彻的主要思想是系统化。MES的管理功能是对ERP管理平台的补充,即以执行层的身份处于计划层和车间层之间,其核心任务是负责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对相关调度的执行。在ERP完成资源管理,MES完成生产运作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本文对离散制造业MES/ERP的信息集成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1 MES与ERP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1.1 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理论的形成与企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全球化密切相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以后,至今已经与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一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1]。ERP系统作用流程自上到下的内容如下:即在掌握市场预测、客户订单以及合同的基础上进行主生产计划MPS,从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两个方面制定物料需求/能力需求计划,在其基础上将计划内容进一步细分,形成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委外计划,在计划完成以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管理方向主要是针对供应商和委外商两个方向,对采购、车间和委外进行管理,在客户市场管理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库存和财务成本的管理。

1.2 制造执行系统―MES

MES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功能是扮演了信息集成器的角色,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既要承担着执行的任务,同时还要以通讯工具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管理系统的框架当中。作为面向制造的信息系统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承接主体,其具备较多的子功能,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模型,从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功能模块顺序图1所示[2]。

1.3 ERP与MES之间的关系

从ERP与MES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中的地位来看,二者同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即对于制造业而言,ERP与MES是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不完善的组成部分。其次,从二者在系统框架中承担的主要职责来看,资源计划与管理与生产执行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即只有资源没有生产的企业管理系统是“纸上谈兵”,只有执行而无资源计划的管理系统中则会隐含无法预计的“风险”[3]。

2 离散制造业MES/ERP系统分析

2.1 离散制造业ERP系统分析

结合离散制造业的特点,对其进行ERP系统流程的确定与规划,即离散制造业的分销管理主要取决于ERP系统的储存管理和销售管理,运输管理和客户管理项目取决于ERP系统的销售管理,过程管理和车间管理取决于ERP系统的生产管理,人资管理落实到ERP系统中的承担主体则是财务管理,在其基础上,ERP系统功能模块保持其各自的作用关系。

2.2 离散制造业MES系统分析

离散制造业的MES系统与ERP系统的建立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需要考虑到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即不同生产条件下,MES系统存在显著的差别。但满足离散制造业管理需求的一般系统构成如下:首先,从MES系统主线流程分析,自上而下的内容包括厂部生产计划、车间生产任务、制定车间月计划、制定月物料需求计划、制定车间周计划等等,在计划的同时还要伴随着不断的执行,从而判断物料是否齐全,相关管理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2.3 MES/ERP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从ERP系统的管理功能来看,其作用于离散制造业以后,对生产管理的内容并没有进一步扩充,但结合离散制造业的特点不难发现对车间生产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为了加强管理的全面性,将MES和ERP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离散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即在ERP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将MES管理系统融入其中,作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对象,从而实现信息集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MES和ERP的相关理论与功能,说明了二者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地位与价值,并在其基础上探究了离散制造业种ERP系统和MES系统的信息集成,即从离散制造业经营范围和管理项目进行分析,车间管理项目是核心的管理内容,这恰恰是ERP管理系统中所缺少的。因此,实现离散制造业ERP与MES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秦浩.离散制造过程在制品标识与信息采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周寅鹏.离散型车间制造过程状态监控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