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室内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0:10

室内职称论文

室内职称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绩效分配;设计;运作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防保于一体的三级优秀综合性医院,仅我市就有三家三级优秀综合性医院,医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省级重点专科评审每三年一次,为了在下一轮省重点专科评审中取得优异成绩,我科于2009年1月正式实施(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酝酿、2008年1月试运行)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规章制度、职称、职务、科内考评、夜班补助、科研、教学、论文、双新等十余项挂钩,以充分调动全科人员(四个部门:普放、CT室、MRI室、介入导管室,共40人左右)的积极 性。

1 方法与步骤

科室管理包括人、财、物的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是科室财务管理的重要部门,为了充分调动全科人员(四个部门:普放、CT室、MRI室、介入导管室,共40人左右)的积极性,我科于2009年1月正式实施(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酝酿、2008年1月试运行)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规章制度、职称、职务、科内考评、夜班补助、科研、教学、论文、双新等十余项挂钩(表1)。 住院总医师将各部门工作量内容汇总在一张表格中,每人每月一张表格,每日如实填写各自的工作量,月底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住院总医师汇总,住院总医师确认工作量无误后交护士长核算、科主任审核。每人每月拿出1.0的系数参与工作量考核。

1.1 工作量方面分数与系数的确定 设定职工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及每项工作记分标准(见表1),考虑到时间、劳动强度、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因素,劳动强度在时间的基础上加20%分值,技术难度又在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加20%分值、风险程度又在技术难度的基础上加20%分值。用每月总人数除以总分数得一分相当于多少系数,再用一分相当于的系数乘以各自的分数得每个人工作量相当的系数。

1.2 其他方面系数的确定 见表2。表1 影像中心职工绩效工资系数

备注: (1)职务:主任2.0,副主任、护士长1.0,各部门负责人及科委会其他成员0.5。 (2)职称:正高0.8、副高0.6、中级、初级0.2。 (3)科研:在省级获奖后前5名依次为0.5、0.4、0.3、0.2、0.1,在市级获奖后前3名依次为0.3、0.2、0.1。 (4)论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0.5、统计源期刊0.4、一般期刊0.3、短篇0.2、市级以上学术交流0.1。 (5)院级双新(主持者):一等奖0.3、二等奖0.2、三等奖0.1。 (6)科内考评:95分以上0.3、90-94分0.2、85-89分0.1。表2 职工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及每项工作记分标准

1.3 奖惩兑现 夜班补助:除按医院规定发给夜班费外,科室每月给参加倒夜班者加0.3个系数;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违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等视情节轻重按考核标准给予处罚。科研、论文、双新、学术交流均享受12个月[1]。

2 结果

一年多来,科内工作抢着干、夜班争着上;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科研在省教育厅立项2项;院级双新获奖3项;在正规双刊号杂志发表论文13篇;市级以上学术交流5篇。圆满完成了郧阳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的教学任务。与多数医院多数科室仅按职务、职称核算职工们的绩效工资相比要先进、科学、实用、有效。

3 结论

通过多方位考核调动了职工们的工作、学习、主动服务意识及创新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克服了多年来养成的出工不出力、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不愿动脑去想、动手去写的坏习惯。且不同职称人员的工作侧重点不同,高级职称人员侧重于科研、教学,中级职称人员侧重于双新、论文,初级职称人员侧重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也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因工作量不同而绩效工资相同的矛盾。

参考文献

室内职称论文第2篇

1.1“全院护士”工作表设计

打开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分别输入科室、总人数、各科人数、姓名、职务、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现学历、最后学历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取得职称时间、政治面貌、执业证书编号及备注等。竖序列分别按横序列的项目依次输入相应资料。护士轮科时只需把护士所在横列单元格剪切后插入轮转的科室单元格中,也便于下一步与每个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进行快速链接。

1.2“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工作表设计

把“全院护士”工作表进行复制,重命名为“职称结构”,删除标题行,全选工作表,点击“排序”,以“任职资格”为主要关键字,“取得职称时间”为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排序后表格可直观地反映各职称人数、取得职称时间先后顺序。为动态反映职称结构,在表格的右侧空白处通过图形向导插入全院护士各职称人数的统计图表,注明每次统计的时间,一般每年职称晋升后统计一次。“学历结构”表格也以相同的方法建立。

1.3“人事变动”工作表设计

“人事变动”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输入年份、时间、当年新招录护士(调入、新招在编护士及非在编护士)、离开护理岗位护士(退休、辞职、转岗、调离等)、职称晋升、继续学历教育毕业等信息,有人事变动时,分别在相应的序列内输入名字,此表格可动态清晰地反映历年护士进出、各职称、学历等动态变化。

2“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工作表

2.1工作表的建立

新建Excel工作表作为“护士个人技术档案”,打开表格,新建Sheet1~7共7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基本情况、科室轮转、奖惩考评、业务考核、中医培训、学术活动及进修、论文及技术成果。每个护士一个工作表并以名字命名,根据项目输入个人信息资料。再将工作表放于以所在科室命名的文件夹里。

2.2工作表内容设计

打开表格,“基本情况”工作表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照片,学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技术职称晋升,职务变动等项目。“科室轮转”工作表内容包括轮转科室、起始时间、工作时间、担任职务。“管理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核年度,出勤情况、病事假、绩效考核、奖励登记、过失处罚登记等。“业务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试时间、理论内容及成绩、操作项目及成绩、年度一、二类学分、年度中医学时等。“中医培训”工作表内容包括参加各类中医培训的时间、内容、组织部门、获得学时,每年进行一次学时汇总。“学术活动及进修”内容包括参加市级及以上二类学分和一类学分项目,个人进修起始时间及专科等。“论文及技术成果”内容包括个人发表的论文资料、开展的科研课题、新技术、新项目及成果。

2.3“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输入方法

为保证个人技术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首次建档时需输入原个人纸质档案中的全部资料,并按要求进行完善。在首次输入时,由各科护士长共同协助,以科室为单位输入科内护士的技术档案,对个人一般资料进行重新核对,确保电子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最后再汇总至护理部。

3功能应用

3.1“超链接”功能应用

“全院护士档案总表”与“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建立以后,打开“全院护士档案总表”,选中个人姓名,点鼠标右键,点击“超链接”至个人技术档案,使总表中的每一个护士姓名与相应的个人技术档案链接。使用时,只需直接打开总表点击姓名,即可跳转到超链接所指向的个人技术档案中去,用完后若要返回,只需单击“Web”工具栏上的“返回”按钮即可。

3.2其他功能

“函数”功能:可应用于如中医学时的统计、学分统计等各类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功能应用:把总表复制后,可根据要求设置主要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或根据条件进行筛选,建立所需的工作表如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表格;“编辑”功能:利用其中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功能,可方便信息的输入和查阅,可使用键盘的快捷功能键“Ctrl+X、Ctrl+C、Ctrl+V”等进行快速编辑;“标记”、“批注”功能:在护士一览表中,护理部可以对病假、产假、非在编等护士,在表格中用不同颜色填充单元格或标记字体进行区分。对于一些需要特殊说明备注的,可使用“插入”批注或右键插入批注。

4应用体会

室内职称论文第3篇

现就2013年我市体育系列初、中级教练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2013年初、中级职称评审材料申报时间截至7月15日。

二、评审条件

(一)申报初级教练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本人最高学历证明、现任职聘书及复印件;

2.所带运动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竞赛成绩证明;

3.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4.任期内年度考核表;

5.体育教练员职务申报表一式三份;

6.统一制订的申报职称情况简介表一式10份;

7.市(区)体育局推荐评审函;

(二)申报中级教练员任职资格须提供下列材料:

1.市(区)职称部门的委托函;

2.本人最高学历证明;

3.现任职资格证书、聘书、职称部门的任职资格通知文件复印件各一份;

4.任期内的年度考核表;

5.体育教练员职务申报表一式三份;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申报人员应符合继续教育相关要求,在完成本系统组织的专业科目学习任务的同时,还须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远程教育培训三门学习任务并取得合格证书。)

7.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未参加岗位培训的,因组织原因,须由市/区体育局出具证明;因个人原因未参加岗位培训的,不得参加职称评审申报工作);

8.能反映个人水平的论文、论著等;

9.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所需输送、成绩证明;

10.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格破格申报的,应对照破格条件,逐条说明,并提供相关附件名称;

11.申报职称情况简介表一式10份;

12.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

13.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科目的合格证原件和复印件。

上述材料必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认真审核,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公章,先送泰州市体育局相关处室审核签署意见后,再报送泰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三、评审费用

初级180元、中级300元(含论文鉴定费)。参评人员请到市体育局财务室交纳相关费用,凭交费收据到市体育局办公室履行报名手续。

四、需注意的问题

室内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务 评审 评聘分开 思想工作

自1986年开展职称改革工作以来,职称评审工作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期间,职称评审工作不断地改进完善并日趋成熟,已成为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拓展未知领域、探索医学奥秘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无可替代。然而,职称评审工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毕竟还是有限的。笔者在近几年的职称工作实践中,发现现有的评聘一致的职称评聘办法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职称评聘工作挫伤了部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问题

1、名额指标

名额指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缩影。在人事制度进一步搞活的今天,各单位的医疗基础、规模、发展速度、人员状况等具体情况不是完全相同的。上级主管部门给下属单位下达考评指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给职称考评具体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被动影响。有的单位因指标有限,一些真正具备任职条件且单位发展也需要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被限制在外;有的单位有指标,却存在没有人申报的尴尬局面。以作者所在医院为例,核准的正高级和副高级岗位比例分别是8%和19%,实际上每年申报人员远远多出岗位空缺数,有的年份正高级岗位没有空岗。一部分优秀人才得不到晋升,挫伤了积极性,同时也给人事部门造成很大压力。

2、申报条件与实际岗位有一定差距

各系列职称的评定条件几乎都囊括学历、任职时间、职称外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论文、科研奖励等项目,而针对具体专业、具体岗位至今还没有形成可执行的客观的考评标准。在这种考评制度的引导下,有些人员在任职期间为申报职称投机取巧,把主要精力放在论文书写上,甚至剽窃别人的成果。由于职称申报考核过程中对专业理论、诊疗水平、临床工作量等没有客观的、直接的考核指标,加上对这些内容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而缺乏论文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申报。根据这种考评条件得出的考评结果不但没有真正发挥职称评聘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挫伤了部分优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形成了部分人员学会钻空子、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局面。

3、考核程序流于形式

在职称申报直至取得资格、聘任职务的考核过程中,每位申报者都需经过科室、部门考核组、医院学术委员会、单位行政推荐上报、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资格审批下达、考核聘任等诸多环节,从形式上看考核一环扣一环,程序严谨,无空子可钻。但是,在人事制度还没有完全搞活的现有体制下,对于定岗、定编、定员,有些单位还处在探索过程中,甚至还停留在文字理论探讨上,作为最基层的科室考核。绝大多数科主任针对具体考核对象都是给以同一个不伤和气的结论“同意推荐”和“同意聘任”,而上层考核结论几乎都类似于“同意科室意见”,致使考核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针对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对策。

二、对策

现有的评聘一致的评审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评聘分开势在必行。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打破评聘合一的旧模式,取消资格评审的指标和比例限制,实现个人申报突出“自由”、社会评审突出“科学”、单位聘任突出“择优”,使职称的评价机制与使用机制相分离。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具体到操作环节,笔者认为有以下实施办法:

1、核定专业技术岗位职数

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建院早,老同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多,专业技术岗位比较复杂。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两大矛盾:一是由于科室的发展或工作任务的变动,原核定的岗位职数已不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是按工作需要设置的职数与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和专业结构不符。要面对科室类别不同、专业不同、人员结构不同,核定的原则是:(1)坚持“按需设岗”: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要以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为基础。可以根据科室的规模、床位多少和承担医教研任务的情况,按照省人事厅下达的结构比例标准。逐一与科室核定。做到上下认可,达成共识,确定科室各类人员的岗位职数,由医院下达岗位职数通知书,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可操作性。(2)向重点科室倾斜:医院要发展,重点科室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对重点科室给予倾斜,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打造优势学科中发挥其潜能和才智。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义,避免科室之间互相攀比。(3)着眼优化结构:在岗位职数的设置上必须要有前瞻性,尽管有的科室暂时没有需要聘任的人员。但为了学科的发展,按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了岗位职数,为留任和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对于超职数的科室,该调整的坚决给予调整,从而优化了专业技术队伍结构。

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根据医、护、技工作的特点,可以分别制定出各类各级人员相应的量化考核办法,如《主任医师量化考核》《副主任护师量化考核》《主治医师量化考核》《主管技师量化考核》等。加强对各级医疗技术人员技能考核,通过制定量化标准,使评聘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3、制定聘任方案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聘任的形式、聘任的条件、聘任的办法做出明确规定。制定聘任的基本条件和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条件。把聘任确定为续聘、低聘、待聘三种形式,实施分步聘任办法。由“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聘任制,逐步过渡到“全员评聘分开”。

三、在实施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室内职称论文第5篇

关键词:职称、聘任、对策

专业技术人才是医院人力资源的主体,是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关键[1]。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是医院技术发展、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的职称工作实践中,发现职称聘任不仅在条件、方法和制度上,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都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职称聘任工作挫伤了部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结合我院实际,对职称聘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做以下分析。

1、存在问题

1.1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岗位设置不到位。

目前由于上级人事、卫生部门对高级职称指标的控制,二级综合医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至多达20%,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矛盾突出,另外,卫生主系列职称和非主系列职称比例严重失调,我院已聘110名高级职称,非主系列2名,仅占1.8 %。2012年,我院首次进行岗位设置,也仅是在全院层面上对各类人员按比例进行分解,没有按科室进行设置,致使部分科室高级职称人员扎堆,有的科室高级职称人员很少,而口腔科则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1.2 评聘分开没有落到实处。

早在2000年,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就对实行评聘分开,提出实施意见,但时至今日有的医院仍未贯彻执行。我院2006年前,由于岗位职数有空缺,所以只要评审通过,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均能及时聘任,并晋升工资,随后几年,由于每年通过评审的人数越来越多,岗位没有空缺,矛盾开始显现,为平息职工情绪,曾采取院内先行兑现工资,以及设置过渡岗等做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大更多的矛盾。2010年起在巨大的形势压力下,进行了首次竞聘上岗,虽然存在形式主义,毕竟在评聘分开问题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1.3 聘期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脱离实际。

目前聘期考核基本采用的是院科二级考核,作为最基层的科室考核,大多数科主任对被考核对象都是以同样一个不伤和气的结论“同意推荐”和“同意聘任”,而医院考核结论几乎都类似于“同意科室意见”,致使考核结果严重脱离实际。长期以往,专业技术职称一旦聘任,便是终身制,这种“只进不出”的职称聘任模式的存在,使得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到手就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阻碍着医院的发展。

2、对策

2.1 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标准。

为充分体现职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般由15-20人组成,由院领导、人事、各科负责人、专家等组成,负责全院岗位设置与职称评聘的领导和决策工作,并依照国家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各级各类岗位设置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的实施办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我院于2010年成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其他成员有书记、副院长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虽然人员组成不是很合理,但在近几年职称聘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对领导小组成员作了补充调整,增加了几个大科的负责人,这样制定出的相关制度标准,就更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2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强化岗位管理。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是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必须遵循因事设岗,岗职对应,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要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序,责任大小,对照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同时要考虑各科室各职称、各层次人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尽量达到最优化管理,避免有些科室高级职称人员较多,有些科室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以及各科室、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2.3 规范首聘程序,严格首聘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工作,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我院于2010年制定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实施方案》,规范了首聘程序,细化了首聘条件,聘任条件实行积分制,从基本情况、工作质量、行为规范、、科研课题、民主测评等几方面进行积分,有符合优先聘任条件的按规定加分,有一票否决的,按规定不得聘任。在积分相同而职数有限的情况下,由职称领导小组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按得票高低决定聘任人选。

2.4 加强聘期管理,量化考核标准。

为打破专业技术职称一聘定终身,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又能反映学科与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将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和续聘的依据[2]。专业技术职称任期一般为三年,聘任期满要进行任期考核,考核由职称领导小组负责,人事科具体组织实施,它不同于一般的年度考核,除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外,重要要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标准的人员才能予以续聘,没有续聘或违反相关规定的,自动解聘。内科系统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病例分析和查房,外科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级别的手术和病例分析,通过考核使聘任工作更加透明、规范、科学,做到临床与科研并重,学历和能力齐抓,使职称工作逐步向评审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聘期的管理,促使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使年高资深人员有压力感,中青年人员有紧迫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促使临床科室业务水平整体提高,从而对医院整体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作用[3]。

现阶段县级公立医院高级职称的聘任存在问题和矛盾是必然的,如何化解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医院必须面对的,众所周知,高级职称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县级医院发展的瓶颈,虽然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了部分矛盾,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了职工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如何使人才配置合理,队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处理聘与不聘关系,加强聘任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4]■

参考文献

[1] 崔健,刘志国,许艳荣,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3(1);24-25

[2] 贾廷江,林明河,骆滕,高校实验室人员定编与职务聘任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6-8

室内职称论文第6篇

关建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3-03

一、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实验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根本,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学科研队伍及管理队伍建设并重,不可偏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同等重要,高职院校的实验人员是实践教学和实践科研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实验室管理者和建设成员,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对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

2.实验条件的改善要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比重一般不能低于总课时的50%,而校内实验室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纷纷改建、扩建、新建校内各种专业实验室,购置大批实验器材和设备,增配大量的实验人员。实验室条件的改善,设备器材的先进,专业实验室的细分,都需要打造一支适应高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要求实验人员既能掌握先进的设备器材的使用和操作,又能科学管理实验室,还能为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3.实验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求具有更好的发展平台。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实验队伍的重组和建设,在此过程中,大批具备较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其中不乏企业的能工巧匠、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博士。随着实验人员素质的日益提高以及实验人员自身的业务职称方面的提升,对实验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变革现有的实验队伍生存现状,创建良好的激励和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为实验人员提供自我实现的发展平台。

二、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队伍的建设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导致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新能力低,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对于实验员队伍建设观念落后,实验管理体制陈旧,对实验员队伍缺乏足够重视等问题。实验室工作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人员属于教辅岗位,服务于教学,被人们误认为无足轻重,属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实验队伍尚属一个新生事物,对实验人员的认识仍停留在开关门、开关设备、打扫卫生等简单劳动上,把实验人员看作一般的工勤人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队伍结构中,实验人员的地位远远低于教师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验员队伍建设方面缺乏长远而科学的规划,在实验室管理中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在培训、进修、评优、晋级等方面也常常忽视实验人员,实验人员自身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为低人一等,严重影响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混乱。由于对实验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在配备实验室人员时,随意性较大,常常将不适宜上课甚至难以安置的人安排在实验员岗位,较少从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而另一方面,在对外招聘过程中,则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进入门槛,强调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高技能,企业的能工巧匠、硕士甚至博士被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由此造成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且呈现两极化趋势。老实验员学历及职称偏低,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而新进的实验员学历较高,对岗位的期望值也较高,但却受限于岗位分工不明,职业发展道路不清晰,技术和知识也得不到很好的施展和发挥,最终要么流失,要么随大流不思进取。

3.工作任务繁杂,待遇不高。实验人员本应是实践教学和实践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和推动者,然而由于受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实验人员很少能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去,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开门关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验场地的清洁和打扫、实验课程的准备和收尾,一个实验人员常常管理几间甚至十几间实验室,部分实验室要求课外开放,这就造成工作任务繁杂而琐碎,工作时间长,责任重大,每天接触的只是仪器设备,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枯燥乏味,加上受本身地位和长期偏见的影响,工资待遇低,造成实验人员既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没有创新的压力,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对策

1.摒弃传统观念,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的更新。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而实验队伍则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没有高素质的实验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只有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实验管理队伍,才能切实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最大功效,保障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实现应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决策者、其他各岗位的教职工以及实验人员自身,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实验人员属于“从属”和“次要”地位的传统思想,充分认识到实验人员是实验队伍建设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把实验人员当作一线教学人员看待,规范实验队伍的管理,制定适应实验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并完善相应制度;实验人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技能水平。

2.合理调配人员,优化实验队伍的结构。目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中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年龄大的学历低,人数也较多,新进的实验人员学历高,年轻化;职称结构头轻脚重,高职称的实验人员少,无职称、低职称的实验人员较多。要建设一流的实验队伍,必须合理规划实验人员梯队结构,制定科学的择人条件,优化实验队伍的结构。作为实验技术人员,既要掌握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历,能够参与专业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专业实践的教学科研和改革创新,能够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柱力量。因此,在配备实验人员时,必须摒弃实验人员无足轻重的错误观念,杜绝随意安排现象,而是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等多角度进行考察,通过应届生招聘、社会人员招聘、院校间调动和院校内岗位调配等多种渠道,结合结构梯队的规划需要,引进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初级、中级、高级实验技术人才。

3.明确岗位分工,设置多重职业发展道路。随着高职院校对实验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渐加入实验人员的队伍,实验队伍的结构变化要求改变岗位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也对职业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无论学历、素质高低,同时兼任实验辅助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双重角色,工作内容一致,考核标准相同,这就让能力较低的实验人员力不从心,能力较高的实验人员则受困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对于教学与科研无力也无心。这种岗位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还严重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发展道路受到很大限制,工作没有成就感,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实验人员管理体制,创新实验队伍职业发展道路,为实验人员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如图)。一方面完善实验人员职称评聘制度,保障实验人员业务职称发展;另一方面开拓管理职业道路,将实验队伍分为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四个层级,让实验人员有机会在管理岗位上得到晋升;第三方面,实现实验人员与理论教师的对接和替换,实验人员既能成为专业教师,理论教师也可能成为实验人员,既保证实验人员能参与教学和专业建设,又为理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实验室,高水平、高素质、稳定的实验队伍是发挥校内实验室最大功效的有力保障,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开展科研项目以及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正视当前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分工,优化结构,并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以促进实验队伍的良性发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汉文.谈高职院校实验员队伍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2,(9):291-292.

[2]王秀红.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4):132-133.

[3]花向红,邹进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85-87.

[4]曹文军,王凤云,吴兵,王玉慧.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10):31-33.

[5]胡献泽.高职院校实验老师队伍建设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0-52.

[6]房迪,王育萍等.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实验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153-155.

[7]李朝晖.浅论当代高校实验员职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与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4):102-104.

[8]滑翔.关于高校实验员建设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3):55-57.

室内职称论文第7篇

目的:用规章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为了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工作质量。

核算方法:每人得分=职称系数分+工作量得分+奖励分-减分。

每位人员绩效工资=供应室工作人员绩效工资额÷供应室人员总分×每位人员得分。

供应室质控员:每天对各班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并记录

编外人员:职称等级系数分外的得分乘以医院规定系数。

负责人:按医院岗位系数发放。负责人受麻醉科的领导和大家的监督。

负责人每周2次不定期检查各岗位护士的工作情况,每月去临床科室征求意见,了解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及无菌包质量,每个月对护士的考核情况并结合各方面的反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奖金激励。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麻醉科汇报。

职称等级系数(按医院聘任职称计分100分)编外人员按医院规定

初级职称 护士100分、护师100×1.2=120分

中级职称 100×1.5=150分

高级职称 100×1.7=170分

编外(有资格证) 满3个月至6个月内100×0.3=30分

满6个月至12个月内100×0.6=60分

满12个月至24个月内100×0.9=90分

满24个月以上100×1=100分

编外(无资格证) 按医院规定

工作量

洗涤 大包(0.03 分/个),中包(0.02分/个),小包(0.01 分/个)

包装 大包(0.02 分/个),中包(0.01分/个),小包(0.005 分/个)

下收下送 ( 分/整车次),( 0.01分/大包个),中包(0.007 分/个)( 0.005分/小包个)

灭菌员 灭菌合格 ( 分/批次 )

蒸馏水岗 ( 分/10升 )

质控员、院感管理人员 ( 分/月)

奖励项目

各项本职工作完成突出 ( 1 分/月)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主动帮助别人 (1分/月)

满意度调查书面提名排名首位 (3分/月)

当月全勤无护理缺陷 (2分/月)

各级检查认真准备,积极迎检,表现突出 (1分/次)

受到护理部、麻醉科或临床科室表扬(口头表扬0.5分/次)

业务学习授课人 (0.5分/次)

较好地完成负责人额外安排的工作 (0.1至0.5分/次)

护理部、供应室考试成绩突出 (1分/次)

帮助杜绝他人的缺陷或差错 (1分/次)

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值班或临时加班 (0.5分/次)

发表论文 (2分/篇)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用 (1分/项)

减分项目

满意度调查书面提名不满意排名首位 (-3分/月)

受到护理部、麻醉科或临床科室点名批评 (-1分/次)

服务态度临床投诉至供应室负责人或由护理部、麻醉科转述临床投诉查实 (-1分/次)

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不耐心解释,出现生、冷、硬、推现象 (-0.5分/次)

不遵守医院、麻醉科及供应室规章制度 (-1分/次)

不积极参加供应室、麻醉科及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它活动 (-1分/次)

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分/次)

未按区域要求着装和使用防护用品 (-0.5分/次)

质控员、院感管理员不认真履行职责 (-0.5分/次)

护理部、供应室考试理论未到75分,操作未到80分,或考试成绩低于供应室平均分 (-1分/次) 不及格 (-3分/次)

未按标准化操作流程执行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2分/次)

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0.5分/次)

故意损坏公物、器械、物品 (-2至-15分/次)

在供应室内挑起不和谐 (-0.5至-5分/起)

无故不完成本职工作,借医院、麻醉科、供应室学习及其它事宜之名不完成当班份内工作 (-1分/次)

着装不整齐,上岗不挂牌,行为举止不端庄 (-0.5分/次)

各区域拖把、抹布不分区使用 (-0.5分/次)

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错装 (-0.5分/次)

未及时完成本班责任区域清洁卫生 (-0.5分/次)

未完成所负责仪器设备保养 (-0.5分/次)

各种登记本、表漏填或填写不规范 (-0.5分/处)

因交接不认真造成物品丢失 (-1分/次)

因责任心不强、查对不认真造成的差错、事故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2至-20分/次)

下收下送不及时,下收下送车未密闭状态,使用后未及时清洗消毒 (-0.5分/次)

少发、多发一件物品 (关键-1分/件/次;-0.5分/件/次)

回收中缺失器械、物品 (关键-1分/件/次;-0.5分/件/次)

器械分类不仔细,扣齿未完全打开 (-0.5分/件)

器械清洗不彻底,有锈迹或血污迹的器械进入揩干或已传递至包装区 (-0.5分/件)

器械质检不仔细,清洗不合格或功能不良器械已进行包装 (-0.5分/件)

包装不规范,标签信息错误 (-0.5分/件)

装载不符合要求 (-0.5分/件)

灭菌时未按技术操作规范执行造成灭菌不合格 (-2分/次)

无菌物品未按要求卸载、存放 (-0.5分/包)

未按要求对灭菌器效能、无菌物品、纯化水及空气、物表等进行监测 (-1分/次)

不合格物品发放 (-1分/件)

无故缺岗 (-2分/次)

迟到、早退或病事假超过相关规定 (-1分/次)

请迟到、早退假 (-0.5分/次)

下班离开后责任区内未关窗、锁门 (-1分/次)

室内职称论文第8篇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

室内职称论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19-02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本身所具备的学识、智力、观念、技术以及体力、健康状况等内在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现代护理工作范畴的不断延伸,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需要增大,要求增高,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关系到护理质量的改善,关系到病人安全,也关系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确保护理质量,不仅是医院护理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整个卫生事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我院17个临床科室及门急诊科室,问卷内容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科室基本情况,包括床位、年平均床位使用率、护理人员总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第二部分为护理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科室、从事工作年限。将收回的资料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床护比情况见表1。

2.2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在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学历和职称结构见表2。

3 结果分析

3.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目前我院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1显示,在我院17个临床科室及门急诊中,病房床位与护士比达到标准的科室只有1个,占5.6%,与三级综合医院发展需要差距较大;在调查中发现,我院个别部分科室平均病床使用率超过100%,且每年上升,无形中降低实际床护比;同时存在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实际床护比均未达到相应标准。同时女性护士是护理队伍的主体,医院发展床位数增加,新进人员随之增加,20~30岁的护士已占65%以上,孕产期休假和哺乳期休假时间较长,在客观上造成了护理人力不足。

表1 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各临床

科室及门急诊床护比情况

表2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在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学历和职称结构

3.2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不太合理,需要优化。护理人员最佳年龄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或“枋锤型”[2]。表2显示,我院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太合理。表2中,所调查的我院本科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66%,大专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2.76%,中专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5.85%。说明随着近年高等院校扩招,大量本科、大专毕业护士进入临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我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结构不高,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纲要》指出:到2010年,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40%。由此可见,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3.3 高职称护理人员短缺限制了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表4所示职称结构来看,我院在职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占0.41%,中级职称占17.07%,初级职称占82.52%,初级职称的比重较大,高职称护理专家匮乏。由于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已成为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它限制了护理人员向高层次发展、成长的能力。

4 讨论

4.1 正视缺编现实,讲求科学合理配置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已是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10月整体移交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来,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先后补充新护士151名,但由于既往缺编严重,加之增设新病区、拓展新业务、病床使用率节节攀升,护理教学任务繁重等,进一步加重了护士工作职责。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各专业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先补充护士缺额的1/ 3 或1/ 2,聘用护理员18名。病区建立合理的人员结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明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使用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护理员。

4.2 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 护理人力资源战略是医院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结合我院实际,现已制全力支持在职学历教育,在全院推行实施了中年资护士跨学科半年大轮转和年轻护士学科内 3 个月小轮转制,收到良好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各科各级护士参与护理科研活动,撰写护理论文等,制定出医院护理业务骨干标准,力求在评选中发现人才,尽快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4.3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 我们充分发挥科护士长和病组护士长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作用,管理者在配置病区护士时尽量考虑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形成梯队式组合。有计划地均匀安排休假期,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护理人员在人性化管理中得到温暖,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我们在认真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基础上,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文书小组,就相关整体护理病历做适当修改简化,规范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难题,要彻底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压力和冷嘲热讽。但是,只要有院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各科主任献计献策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将会以医院的发展为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挑战现实、改变现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争取、去努力,依靠广大护理人员的智慧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我院的护理事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