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成功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6:44

成功教育论文

成功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 成功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情商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提出的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情商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思考方法等,简单地说,情商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谁的情商开发得好,谁的成功机会就多。

成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引导学生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主动争取成功。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各大学科的基础,语文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把成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包括对努力争取成功、善于获取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自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成功教育的精髓就是“三相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成功教育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自主地去追求成功。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亦是一种教育方法。

成功教育的“成功”,涵义不同于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成功”,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义:(1)成功的下限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2)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3)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4)成功总是相对于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是无止境的;(5)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争取成功的能力。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确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功,处处都有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的浅层次需要更为强烈、充实,并不断向深层次扩展,推动学生积极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魏书生老师曾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每个教育者都应承认,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适时地对他们提出积极的希望和要求才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关键。

成功并不一定需要达到某种高目标,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首先是要有目标,达到成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斯大林说过:伟大的精力因伟大的目标而产生。心理学研究指出:独立、理性的人格心理是在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磨炼意志的过程。一个系列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完善的心理品格一步一步形成的过程。

通过对学生厌学、辍学原因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成功目标,没有成功的信心,所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成功教育法,让经常失败的学生尝尝成功的滋味,让失去已久的信心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树立,那么,他们自然科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激励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一点:希望并不等于成功。有良好的成功目标不等于已经达到成功的目的,关键还是要靠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人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潜能,但只有实践才能将潜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将这样的成功教育理论化为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手段。这样,才能切实地保证成功教育的开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来操作:

课前准备:这个准备相当于我们平时的备课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把这个课备得更详细更细致更全面。不仅要对课文全面理解,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比如,每篇新课文开始时的导入环节,能够给整篇课文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安排,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从而带着兴趣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收获更多。

课堂教学:课堂上关于问题的设置,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反映能力,吸引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才能逐渐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群众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持平等、民主、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错误的要一步步耐心引导,尽可能地让每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增强,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讨论:能够把一些学生的答案组合起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的智慧总能够产生新的火花。教师应因势利导地把他们讨论的内容归纳、综合,这样每一位参与讨论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效果远比自己独立思考好而且更深刻。而教师在讨论后进行总结分析,也能够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课后的作业批改: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看似普通的收尾工作。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的小小批语,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句小小的赞美的话,能够让他们对普普通通的课后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注意寻找学生在每次作业中的微小进步并及时表扬,哪怕只是字迹写得更端正了,也是一种成功。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日常行为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命运。”总之,成功教育能提高学生情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强烈的自信、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会使学生的行为定势得到巩固,并最终取得成功;反之会使学生的行为定势受到抑制甚至消退,最终一事无成。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成功教育,促进教育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

[4]毕养赛.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成功教育论文第2篇

成功素质教育的特色理念

1、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把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确定为促进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将学生一生的成功分为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四个阶段,并指出大学阶段学生应获得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这样在素质教育前面冠以“成功”二字,就明确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把大学功用定位成“为社会培养成功人士”。

2、提出了成功素质教育“五维空间”体系

人的成功素质包括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和知识体系,并指出观念体系,即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创新精神等是核心体系。这一“五维空间”体系提法,明确了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和成功素质教育的具体任务与基本内涵,为培养成功人才确立了一个五维坐标系。

3、提出成功素质教育应围绕“两条交叉的红线”展开

大学阶段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应该围绕“两条交叉的红线”即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展开。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非专业素质是指虽不具有专业特点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自控能力、创新精神等。所谓两条线交叉,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不能分割,它们共同塑造学生成功素质的“五维空间”。

4、提出了“两线贯穿五维空间”的教育模式

人的成功素质和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已经深入到高等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这个问题,企图从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去认识大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且,在大学生素质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提出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这“两线”与观念体系、品格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和知识体系这“五维空间”相贯穿的全方位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就是要通过课程、活动、社会实践营造一种催人成功的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在其中体验、感悟、升华,从而“内化”养成优良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实践特色

1、建立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平台

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平台的建设使学生从以往单纯的“听中学”、“看中学”转变为“练中学”,同时,由于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平台,还部分实现了“干中学”。以商学院03级市场营销专业综合实训为例,在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引导下,营销毕业班同学自己动手将不再适用的物品汇聚起来,在校内开办了极具个性的“跳蚤超市”,同学们将自己销售所得捐献给校阳光基金,以帮助贫困的大学校友。自建的营销模拟实训平台,对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品质大有裨益,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跳蚤超市”实现了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

2、构建了一支“素导+班导”素质教育导师队伍

素质导师制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成功素质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关键环节。与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同的是,“素导”师队伍是按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组建的,除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外,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品格教育以及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考核评定。目前,该校还改革了传统的用人制度,同时聘请专业教师任班级导师,“班导”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的引导、专业学习的辅导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这将使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通过专业教师广为传播,同时也将提高专业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素导+班导”制使素质导师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相结合、互补,共同实施成功素质教育,使培养目标的实现得到有力的制度保障。

3、专业设计有重大创新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修改完善,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已按“两线贯穿五维空间”的构想编制出了全新的专业设计及教学计划。该设计把普通高校推行的学分制改革为素质学分制,吸收了传统教学计划中关于专业知识课程“三层楼”结构的合理内核,新增并融入较多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了专业素质教育模块。与之并列,设计了非专业素质教育模块,把观念、品格、能力、方法几种素质设定出目前可以考核评分的指标体系,按课程、活动、社会实践等分类,由素质导师、班级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得分。这两大模块包含了学生在大学阶段成功素质培养、测度、考核的全过程。对非专业素质实行与专业素质同样的学分量化和考核,增强了素质教育科学性和严谨性,为成功素质教育实践建立了制度保证和操作规范,从而杜绝了素质教育的随意性。

校园特色文化的延伸

进一步拓展以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建议以文化的核心层面为着力点,从以下三方面延伸文化视角。

1、树立多元服务的文化观

教育具有多元的服务功能,一方面,要创建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开发“有偿服务”的职能,建立学习、生活、健康娱乐、适度消费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保证体系,建立全面的、便捷的校园多元服务网络;另一方面,也是当前需要强调的,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巨大压力,还应该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

2、确立“大质量”的教育观

这是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忽视其它环节质量的狭隘思想倾向而提出的。大质量观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如果将“教育质量”片面理解为“教学质量”,那就是狭义的质量观。强化大质量意识,就要注重“教育质量环”由始及终的全过程,即生源市场调查、专业设计、新生录取、后勤服务与常规管理、教师配备、教学实施、教学检查与评估、毕业实习与答辩、毕业生就业跟踪等居多环节。

成功教育论文第3篇

会议首先由101中学程翔副校长致欢迎辞,然后由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姚守梅副校长做区域语文教育专题汇报。姚校长回顾了海淀自2002年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对海淀语文教育既有的优势与尚存的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也对深综改背景下海淀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展望。

随后进行的是两节针对性极强的现场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追风筝的人》,授课教师101中学杨海威;专题教学探索课《唐诗中的传统意象“舟”》,授课教师清华附中赵岩。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不时引发现场观摩的专家和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课后,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评课并做主旨报告。他指出,这两节课对未来的语文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在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下,在以专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时,应该如何排课。其次是课程资源的问题,没有一本教材可以同时满足如此多元的需求。最后,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非常大,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对话者,要在碰撞中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自己的储备需要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最后,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李卫东副主任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海淀区首届语文教育论坛的成功,也就总论坛的汇报及现场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名著阅读课程化时需要注意计划、课型、方法、支架及量规五个重要问题,为语文课程教学改进指出了一条路径。

成功教育论文第4篇

近几年来, 我国普通高校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 挖掘办学潜力, 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广泛开展了函授、夜大学以及脱产、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 为我国多渠道、多形式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民族素质, 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阶段, 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在新理念、新潮流下的功能性缺失[1]。如不采取对策, 必将影响我国成人高教的生存和发展。

投稿期刊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现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体系既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 教育目的的缺失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下, 普通高校作为办学主体之一, 由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社会责任, 在多元办学主体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普通高校以发展全日制教育为主, 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到心理习惯, 都形成了一种定势, 学校领导、乃至一般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 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 投入也不足, 管理不到位, 有的甚至把举办成人教育看作是创收的手段。这首先表现在教育目的的不明确, 相当多数的普通高校至今仍然把成人教育看成一个附属产品, 甚至是赚钱工具, 至多也是为了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1]。(二) 培养目标的缺失多年来, 成人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为弥补人才断层进行的一种补救措施, 是学历补偿教育, 它的实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向普通高等教育靠近的倾向, 在培养目标上也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 难以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 不能满足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 形同一种附属产品,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 即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 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长期以来难以形成特色而获得自主发展, 致使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1]。 核心期刊投稿 (三) 运作机制的缺失举办成人教育的普通高校一般都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处, 以进行专门管理。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办学形式大多与成人教育合并管理。而其内部, 在教育主体、对象、内容、技术和方法手段等内部要素以及体系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等方面,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培育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需求, 而且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力度的加大以及日益深入, 其对我国深层次改革所提供的智力资源保证与人才支撑作用也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四) 教学方法的缺失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市场的要求, 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针对过去长期盲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目前问题仍然不少, 例如: 成人教学主要强调“教”的问题, 而不是探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各种成人书刊上, 教师办公室里, 教师的心里, 都被一个“教”字占据着, 很少有人花大力气去钻研学生的学; 成人教育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许多科目, 分别进行教学, 却没有找到进一步综合的方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始终未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 脱产学习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一种复制品, 业余学习教学计划则形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专业设置主要对应于本校普通高等教育既有专业而开设等等。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原因如果现代高等教育需要成人教育, 而成人教育却没有获得其本来意义上的身份和结构, 那么, 它就无法担当其本来的职能, 这就形成一种社会功能性缺失, 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健全的一个环节。(一) 教育资源的缺乏带来教育目的偏离方向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 在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从教育观念到办学模式, 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普通高校中, 一些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使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没有摆上学校的工作议程, 没有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计划。他们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衡量高校成人教育, 认为高校成人教育冲击了普通高等教育, 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因而, 对它另眼相看, 视为“游击队”, 而非“正规军”[2]。办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 办学的功利性色彩过重, 淹没了教育本身。(二) 学校层次致使成人教育难有准确定位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普通高校“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 但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偏见, 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与普通全日制教育不可同日而语。一些高校致力于学校办学上层次、上水平, 把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上, 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忽视了全球高等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主流趋势,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没有给予成人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同时, 普通高校以发展全日制教育为主, 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到心理习惯, 都形成了一种定势, 对成人教育投入不足, 管理不到位。(三) 学历补偿教育的惯性作用造成单纯追求学历教育倾向目前,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历教育为主, 继续教育占的比重很小, 终身教育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原因使然, 另一方面是前几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作用。在世界成人教育已向终身教育转变, 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如果依旧是单纯追求学历教育, 那么,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很可能走入死胡同。(四)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师在聘用上缺乏严格的聘任程序, 在考核上缺乏完善的考评制度, 使得部分学校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甚至讲不好课的教师安排给成人学生上课, 从而造成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管理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学历层次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不高、服务意识差等状况, 这也是与成人教育的发展不相符的[2]。(五) 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无可否认,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缓解教育资源紧缺, 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由于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 致使部分高校不顾条件盲目布点, 加剧生源恶性竞争; 不思改革, 教学上缺斤少两, 质量不高, 致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每况愈下, 学校名声亦随之受损。可见, 忽略社会效益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三、改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对策由于普通高校开展成人教育历史不长, 基础相对薄弱,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条件差, 学习与应用脱节,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成人高教特色等问题, 不仅制约其发展, 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对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问题, 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一) 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 积极开拓新的成人教育市场只有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 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社会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新的教育形式同时伴随着产生和发展。如各类专业证书考试、专业项目考试、晋级、评职考试等, 在全国各地已有了不同规模的发展。而国家对这类教育形式一般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投放到社会, 使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在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里, 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决策者要反应敏锐、判断准确, 在充分利用国家计划和政策优势的同时, 能动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在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力争从多渠道开拓新的成人教育市场, 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二) 优化教育结构, 扩展社会功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优化结构, 主要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课程结构和师资结构。优化专业结构,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 增大适应性; 优化层次结构, 就是以市场需求和调节为依据, 把学历教育重心提高到以专升本和本科为主, 兼顾专科, 提高高校成人教育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优化类型结构, 就是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 开展第二专科和第二本科学历教育, 弥补在职者的知识结构, 同时为下岗、转岗职工提供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获取重新就业所需要的实用技能, 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知识的更新, 并强调课程的可选择性。优化师资结构, 就是要从整体上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 从个体上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并强化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2]。(三) 打破普教化方式, 建立成人高教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普通高校承担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又承担成人高等教育及自考助学班任务。在确保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前提下, 办好成人高等教育是具备条件的。应根据培养目标,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优化、改造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 制定好各科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环节、方法的实践性。专业课程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度, 加大实践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培养类型上要拓宽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既要培养生产技术工艺类人才, 又要培养管理类人才, 既要培养高级操作技工, 又要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要体现“以需定教”、“按需供给”的原则, 与市场需求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及其对策

【摘要】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阐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关键词: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对策机结合和统一, 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接轨, 使专业结构实现动态优化。(四) 建立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 定期对教学工作做出评估在确立科学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办学部门要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改善软件管理, 并从师资、教学、教材、管理, 以及实践环节、考试环节等方面严格要求。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还应完善质量监控机构, 定期对教学工作做出评估, 并提出整改措施, 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成人教育信誉, 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健康发展。实践中, 要将书面测试、实践能力考核、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表现、参加研究及有关成果记录等均作为考核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具体实施办法提早下发有关院校, 使办学单位能据此规范办学行为, 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 从而保证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利民,李德海.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分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2] 余爱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兼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之路[ J] .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3年第1期.[ 3] 陈永红.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发展思路[ 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 赵卿敏,易元祥.学习型社会创建与成人高等教

成功教育论文第5篇

(一)性格的概念及与能力的关系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和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当心理个别差异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影响活动效率时,一般表现为能力;当它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影响行为方式时,一般表现为性格。而行为方式和活动效率又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性格对能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管理者性格的缺陷往往会制约其才能的充分发挥。足智多谋、才气过人的司马懿中了诸葛亮布设的空城计,正是其多疑的性格缺陷所致。可见,性格对于管理者才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成功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对于管理者来说,性格也是一种成本,是比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更隐性、更难掌控的成本。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性格特征?著名的管理大师余世维博士在《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和《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中提出要塑造领袖人物的七种“根性”,即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和敢于担当。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而言,这七种“根性”可以具体演化为以下六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一是坚定。对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尤为重要。坚定就是要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管理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诸如市场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整合等现象,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坚定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组织既定的目标。二是善思。善思则能成,恶思则能坏。管理者要做到善思,首先须善学,除了业务拔尖,更要做到全能,要会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路,系统、科学、多角度地去思考与解决问题。第二,须善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善于置疑会进一步促进思考,促使自己发现现行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第三,须善总结。学会总结能让思考变得简单容易,因为总结本身就是一个摸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跳出模仿的创造。只有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懂得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三是创新。管理者不是优秀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精英式的市场人才,更不是一呼百应的企业领袖,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

所以,要在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把创新交给钻研创新的人去,把精力放在耗费精力的事上。四是宽容。管理人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确不能容忍。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卓越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五是理智。理智表现为一种明辨是非、通晓利害以及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六是仔细。管人无大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松下幸之助语)”,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的实施,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二、影响管理效能的性格缺陷

(一)意志软弱,影响管理的创造力

无数实践证明:事业的成功和意志的坚强是紧密相联的。爱迪生经受数千次失败的磨砺,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不但掌握了几门外语,而且在创作和翻译上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达到的成绩。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他们顽强的意志是分不开的。在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更需要管理者坚忍不拔、刚毅无畏。有一些管理者,他们具备足以胜任他们工作的才能和热情,但由于他们存在意志软弱、怯懦自卑的性格缺陷,使他们的才华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时时为缺陷的性格所影响。管理工作是难度很大的工作,尤其要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这就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管理者如果没有超乎一般人的坚强意志,没有一种自信心,是难以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意志软弱的管理者在困难面前的萎缩退让,使得他们难以实现确立的目标。因而,尽管他们不断为自己确定了不少高尚的目标,并且自身经常闪现出一些令人目眩的创造力,但终究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做不出杰出的成就。

(二)优柔寡断,影响管理的决断力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是性格结构中态度特征的一种表现。管理行为具有导向性,这决定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决策,对于管理者而言,做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决策准确,但机会错过了,会使决策效果大打折扣。延误的决策有时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给经营管理带来不利。而管理决策需要管理者具备决断力。但是,如果管理者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必然会在需要其拿出魄力大胆决断时失去勇气,这种性格缺陷对管理者决断力的影响有两方面:首先,它影响管理者对目标的选择;其次,它影响管理者对这一目标的完成。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会使人思前想后,拘谨多虑,不能果断地处理问题,从而坐失良机,导致目标难以实现,给整体带来损失。果断决策其实已超出了性格的范围,有效管理者的当机立断更多地缘于其丰富的阅历、认知和对形势的掌握。所以,管理者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而迟迟不拍板未必是不够果敢而很可能是需要努力学习。

(三)不能自控,影响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是性格结构中情绪特征的一种表现。克制和容忍,是为人处世应有的修为。缺乏自制,有百害而无一利。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不少事情是很令人气恼的。当遇到气人的事情时,很多管理者按捺不住自己,轻易发脾气,甚至在愤怒中不能自制。如此不但无助于局势的扭转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团体而言,团体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管理者对团体成员的组织协调。如果管理者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就会造成团体发展不稳定。管理者情绪高时,团体发展快一些,情绪低时,则发展慢一些。另外,还会造成团体内部各部门因管理者的好恶影响而发展不平衡,影响团体全面发展。这种情绪也会影响个体成员的积极性。当管理者面对某一个成员的成功或过失,对自己的情绪不加控制,任其渲泄,必然会给成员积极性的调动带来障碍。

(四)心胸狭窄,影响管理者选材用人的能力

心胸狭隘、固执偏见是性格结构中智力特征的一种表现。选才用人是管理者又一项重要职能。选才用人实际上是管理者借用他人力量使自己智力得以延伸,能力得以延长,精力得以补充的过程。心胸狭隘的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危及自身的地位和声誉,因而对别人的成绩总是耿耿于怀,不能容忍。一方面他们好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去评判对象,从而把某一方面的缺点人为地扩大,造成选才标准的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又嫉贤妒能,宁愿用能力平平者,造成实际用人标准的降低。这种性格缺陷对选才能力的影响表现在:造成对选才用人的态度怠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有能力的管理者,总是由于此原因,从而失去应有的影响力、凝聚力,影响工作的实际成效。

(五)拖沓懒散,影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这是性格结构中气质特征的一种表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效能的大小。而效率来自于管理者科学的管理、快节奏的工作频率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一个管理者,尽管很有管理能力。但如果他拖沓懒散、办事懈怠,久而久之,不但自己工作作风拖沓,还会养成下属作风懒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的管理能力很强,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更不可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管理效能。

(六)循规蹈矩,影响管理的创新能力

墨守成规,希望工作中尽可能不起什么风浪。这是经营不善的组织常见的现象。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维持现状、不求创新就意味着退步。纵观成功管理者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追求创新和卓越。

三、塑造管理者良好性格、提升管理效能的途径

(一)要不断更新观念

观念的嬗变,是塑造管理者良好性格、提升管理效能的强大引擎。要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和远大目标是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追求卓越,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想尽办法,费尽心思,采取各中办法和措施完成计订的目标任务,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管理人要培养竞争意识,从四个角度培养自己的竞争心态:一要勇于挑起竞争,激起人们超越他人的欲望;二要把竞争意识扎根于心灵深处;三要必须愿意冒险,在心理上不惧冒险;四要让机遇意识时刻驻足心底。

(二)要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

管理是一个充分显现个性的职业,成功的管理大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体现在素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理论修养、正确的成就动机、执着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人格、合理的知识结构、杰出的管理才能、顽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和善于创新等等。要培养独特的个人魅力,有自己独立的个人特性;要增强自我察觉和自我意识,只有对自己情绪了解比较清楚的人,才能更好的驾驭人生;要善于驾驭心情,培养自己宽容率直的性格就必须善于驾驭自己的心情。

(三)培养卓越的工作才能

要有成事之才,即善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科学决策,把握成事的方向,找准成事的方法,实现成事的目标;要有用人之才,即要善于吸引人才、识别人才、配置人才,做到量才适用、大胆使用;要有统筹之才,即善于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特别是要从多方面加强修养提升自己如下能力:一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学会激励下属;三是要高明地调动下属热情;四是要善于倾听。

成功教育论文第6篇

周远清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其标志,一是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它对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与发展至关重要。《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因此,要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更大力度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同时,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张大良在讲话中回顾了15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历程,总结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三方面主要贡献:第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观念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高等学校从更深层面上思考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引起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第三。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前一阶段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进一步加深了高教界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凝聚了共识,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理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着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第二,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第三,要努力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第四,要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要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论坛围绕主题安排了多位专家的报告:

杨叔子:“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王义道:“从教育本质进一步思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

杨桂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沈亚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山:“母语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相通互融,相濡以沫,促进和谐发展——大学应该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睦依凡:“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

北京大学教授张顺燕:“数学科学与人文”;

南开大学教授苏宜:“人文素质中的宇宙情怀”。

成功教育论文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92-02

一、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具有育人功能是理论界的共识。本文试从以下方面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含义。

1.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结构主义认为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结构决定功能;另一方面功能反作用结构。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彼此作用,构成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产生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从目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目的与功能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一方面,目的与功能相互区别,另一方面,目的与功能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加教育与影响,促进他们素质全面提升,帮助其成才所产生的有利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不同于总体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又区别于与个体功能相对应的社会,具有独有的特点。

1.存在的客观性。从历史考察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具有存在的客观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专门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痒”“序”“校”,并极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统治阶级接班人的育人功能;在国外教育史上,最早的专门学校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国外教育发展史上虽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门类,但通过相关课程及教育活动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阶级要求的教育对象的育人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固有功能,它的存在是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程度,却不能无视或人为地消灭它。

2.内容的丰富性。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容构成考察,它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依据不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容构成进行分类,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内容构成。从狭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特指培养人才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容包括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看,党在不同时期提出了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这些目标本身也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容之一。邓小平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育人目标。在党的十报告上,提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的育人目标。这些目标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容极为丰富,所以育人功能具有内容的丰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途径

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最终旨归,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论文系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有效路径。

1.理论教育。理论教育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个体从接受教育伊始,所接受的教育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门类,理论教育法是其最主要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等方式向教育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教育这种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仍然是最基本的途径,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理论水平。

2.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是人们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的源泉、动力和目的,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经之路,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现的必经途径。

实践锻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指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以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紧密相连,理论教育所传播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直接影响个体素质提升,正确理论对个体素质提升起促进作用,错误理论则起阻碍作用。但是,如何判断所传播的理论是否正确,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3]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够将主观思想理论与客观实践活动相嵌接,证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

3.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4]。自我修养是个体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在途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自我修养,不是脱离实践在意识领域中抽象出来的内心活动,不是纯粹的主观思辨,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自觉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主观世界的积极改造。”[5] 为了实现自我完善,首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次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最后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我,勇于改正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潘玉腾.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成功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文学 人文学 政治教育

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应该被否认的。作为“人学”的文学有助于医学对人的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看,医学必须将人的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相结合来研究。无疑,文学是医学研究中的亲密伴侣和良好助手。《家》、《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小说,曾影响了无数青年的价值观念与人生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利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视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笔者查询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对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大都见于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史中,也就是在文学学科视阈下进行的。笔者试图通过在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两种学科视阈下对两者的研究文学功能进行比较,从而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文学的既有成果,研究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在人文学视阈中研究文学的社会功能,一般认为它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文学能够完善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高素养,优化气质,从而有利于立体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来看,某种客体是否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看其是否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否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阈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阶级对人们的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由此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那么,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凡是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能够包括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范围内的,就可以被认为是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其次,从文学的教育功能来考察,文学长于陶冶情感,开阔胸襟,潜移默化,提高境界。可促进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医德水平的提高,它与医学伦理学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关于文学的教育作用,事实上没有哪个阶级不懂得利用文学作为自己政治观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工具。中国自古以来就意识到了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孔子论诗,有“兴、观、群、怨”之说,所谓“群”,指的就是文学对影响群众、统一社会心理的教育力量。《毛诗序》论文学的作用“先土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其后则更有“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之说。梁启超把文学的政治鼓舞作用提到了很高的程度:“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列宁认为革命的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则号召革命的文学应当“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文学还是政治家进行政治宣传和鼓动的重要武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常常援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自己论述的例证;经常引用文学名著中的故事和语言,并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强讲话和政治论文的生动性。这些都是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

但与文学的认识功能相同,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功能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如一部文学作品也可起到知识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教授学生修辞学知识,原版外文小说可以用来学外语。再如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及文化教育功能等。尽管这些功能对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很有裨益的,但与提高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

再次,从文学的娱乐功能来看。文学的娱乐功能,有两种情况可以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种是通过娱乐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说倡导的“寓教于乐”,提倡的“寓意于情”,指的就是在娱乐、轻松的同时获得思想教益。还有一种情况是文学具有一种心理宣泄和补偿作用,这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吻合的。文学可激起人们的幽默感、愉悦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医患双方对疾病的斗争。王蒙有一段话讲得很好:“文学由于它的虚拟性而有一种特殊的心理补偿作用。爱情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使得人们更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去体验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极地探险、绝处逢生、艳福天降、豪门秘事、帝王生涯、剑侠悍匪……许多一般人难以经历或根本不可能一睹而又对其向往而不可得,或恐惧而又好奇的领域氛围,人们靠文学的体验而得了心理补偿,这多半是有益身心也有益社会和谐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文学人类学领域开始研究文学的治疗作用,有学者指出:“近20年来艺术治疗在东西方各国迅猛发展……作家、艺术家、文学批评家等与精神医生之间的传统职业分工正在逐渐淡化,文学与医学保健之间富有成效的对话和互动正在方兴未艾地展开,身兼诗歌神和医药神的阿波罗神话重新闪现出生命的活力。”作为人文学理论基础的文学与医学科学和医学方法论联系密切,医学应当把对美的追求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诚如是,则将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但是,一些宣传迷信宿命的观点,渲染色情凶杀的文学作品,虽然能够给人以感官刺激,使人得到一定的,但并不能从中得到教益或心理愉悦,这些功能显然也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为了从宏观战略上推动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医学工作者的“素养”、“立意”、“胸襟”、“气度”这样的角度和高度着眼考虑问题,而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样的重要方面和高度上发挥着自己陶冶、升华的功能,让我们充分重视文学的这种独特功能吧,它将有助于我们国家、民族、科学以至个人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版图上找到各自的坐标,在医学科学的原野上找到各自的道路,在具体学科的殿堂里找到各自藉以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位置。此外,由于文学和政治在最终研究目标及根本指导理论上具有一致性,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交叉和包容关系,又使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学完全可以借鉴文学既有的研究成果,在自身学科视阈内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叶舒宪. 文学与治疗[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董庸昌,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语文建设.2013(01).

成功教育论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理论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进行及时整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克服该问题研究过程及内容的感性化倾向,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实自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探讨。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粗略统计,从989年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直接指涉文化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00多篇,专著、博士论文4部,有0多部专著进行了专节研究,这凸显出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价值。但是,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热潮,我们更需要热问题冷思考,一方面,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另一方面,要对其研究的重点和盲点进行反思,这对于推动这一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总体审视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有的学者从文化底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有的学者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就是指围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总和。进而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特征、功能和运行等。有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个文化系统进行思考,努力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学者是从文化整合功能视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发挥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促使社会文化体系关系和谐、增强和提升社会自身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进而讨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系是一个由众多衍生功能组成的复杂结构,精神文化功能是核心功能,物质文化是作用对象、外显、载体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精神文化,发挥文化建设功能的外显和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物质平台。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对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建构、塑造和导引的作用、影响、能力及其结果[7]。有的学者甚至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品类所具有及发挥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整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启发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追问与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产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场力对人们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意志创造之力[8]。还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9]、高校网络文化视野[0]等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看做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内容有所交叉的系统,进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或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定场景中去看文化,或从大文化的特定场景中去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理论内容。这就忽视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身的内涵和逻辑结构。而本文则试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的逻辑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领域旨在回答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是什么。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为核心构成的一组概念体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性和专属性。要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首先必须先了解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我国学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广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义的文化观是将文化定义为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意识形态。在这里,我只认为最可取的是广义的文化观。广义的文化相对于“自然”而言,“文化”即“人化”,是人活动的成果及其活动的模式。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时,许多学者往往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进入这一领域,并研究其功能、特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安全的关系等。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宏观和表层的研究,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形式化和感性化,因此,需要从微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有形客观存在,其表现为看得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原则以及技术层次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最表象的、为人感知的层次。这个层次即通常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第一个层次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精神或价值以及这种精神内涵得以表达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过程。()思想政治意识或者观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第二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萌芽及其观念化。它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一是将社会总体文化精神转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又表现客观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客观文化发挥社会功能,即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中输入和输出的双重功能。(3)运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脚、牙齿及其活动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运转方式。这个层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生存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调整的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推动本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流变性。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异中有同。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流变性也不是毫无连续性的变动着的,而是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道德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创造功能和践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认识、了解、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表象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前提的,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中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创制、完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等的功能。创造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需要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并设计、选择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方式,而后在社会实践中创制新的规范或者改变旧有的规范,从而达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出新的调整方法和方案,或者是吸收外域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并内化到现有的理论中去,从而达到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再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指导人们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推动其实现的功能。当人们选择某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行为的具体行为方式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及其评价便会参与决策的过程;当人们选择某项目标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便会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决定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视角之一,是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统一。学界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的微观把握,它需要在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07,(8).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69.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39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00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007,().

王革慧.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理论导刊,007,(5).

[7]刘先进,李经纶.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J].求实,007,(5).

[8]李焕明.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