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籍测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20:30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论文第1篇

一般而言,测绘作业的软件要求是必须直接具备GIS的建库功能,并能够使图形相互联系。另外,还必须能够进行拓扑处理,并完全符合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此外,作业的软件还应十分符合DOM的生产标准模式,能够使得图形与数据都能得到无缝管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编辑功能,方便对图文数据的检测与录人.最后,它还必须要能够进行非常全面的拓扑检测、计算功能,大大提升工作的效串和成果质量;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地籍调查的要求,使得地籍测绘的信息化与数据库处理协调配合与发展。

2信息化地籍测绘的质量控制分析

众所周知,要保证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成果,就必须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保证测绘成果的重要方面。对信息化的地籍测绘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数据搜集的质量控制、对内业的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测绘数据的成果进行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2.1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地籍调查的内容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一致,还要保持地籍调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外业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地籍要素信息化的数据搜集,要求的是地籍测绘在野外的全数字化搜集。目前,先进的测绘仪器对地籍测绘的要素的精度的要求很高,但是经过提高还是可以达到标准。外业测绘的工作人员在数据搜集时严格按照了测绘数据的高标准,坚持做到时刻按照信息化的原则去进行数据采集,制定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北京市目前开展的地籍测绘项目,就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和建筑管理局地地籍信息的数据库标谁》去户外进行数据的搜集。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钟要,它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籍测绘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目前,北京市国土建筑局在对信息化地籍测绘的内业过程控制方面,数据库检查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在地籍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方面不仅要注重外业空间数据采集的精度,还要注重数据搜集的有效性,重视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多方面进行检查。鉴于此,我们开发了北京市城乡地籍三维空间数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查系统),该系统用了GIS高兴技术、数据库链接技术、检查功能自动制数技术、信息化激光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全面有效的检查。将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数据质量控制,渗透在空间数据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同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检查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标准评定。

2.2对地籍测绘数据成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地籍测绘的结果进行控制,主要是对测绘数据成果的电子文档资料的真实性、电子数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对电子文档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文字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第二,对具体的地图和地籍测绘结果的登记表、审批表进行检测。第三,对电子资料结果记录的目录(包括数据结果的格式)、图形的精确性、属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出图数据要素效果表达的正确性及图幅整体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测。

3结语

地籍测量论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

前言:目前,数字化测图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地籍测量可清晰体现出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它有利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因此,本文对于地籍测量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籍管理。它主要涉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勘察、图表处理、资料文件的制作、面积统计等多项内容。它主要包含数字摄影、全野外以及模拟地籍图这三种形式,其中数字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数字影像以及摄像测量来采集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与理论成果进行测量,借助摄影测量软件来加工数据;全野外测量的本质为全解析测量,它通过全站仪等采集数据信息、勘测待测区域中的所有界址点,并在此基础上,勘测相关地籍要素。凭借普通仪器来采集野外数据,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将数据有效转换成特定形式;模拟地籍图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仪器采集数据信息,转化地籍图的图解位置,二地籍图各种符号、代码的输入与标注一般通过数字化符号与计算机完成[1]。

二、地籍测量技术特点

(一)精确度较高

点位精度、手工绘制、比例尺精确度等共同决定着地图的精确度。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准或者测量方法如何先进,这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的负面影响。然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完全采用自动化,数字地籍图零损失,这表明外业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而言,在野外测量中不仅可自主记录、计算加工、绘制成图,还能面向需求者提供数字地图。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量较小、错误出现概率较小,且地图外表美观[2]。

(三)适用性较强

数字地籍测量凭借数字形式进行存储,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输出相应的地籍图,种类多样、分层叠加。数字地籍图便于传输、易于加工处理、可实现共享,并能自主获取点位坐标;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中也有所应用,主要通过接口实现这一应用;可参照软件的实际性能,进行多种处理,最终有效完成各种任务;数字化地基测量不仅能确保精准度,还面向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数字化信息,与地籍信息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相符。

(四)时效性、系统性较强

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冲破了传统地籍测量手段的束缚。为实现地籍图的更新,地籍管理人员只要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中输入变更信息,经由数据处理,完成更新操作,确保其时效性。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显著优势,这在城区变更地籍方面更加明显。在普通的地籍测量中,通常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测量,而数字地籍测量在待测区域不会遭受图幅干扰,参照河流以及道路的界限合理划分每一个作业小组的任务,有时还可参照街道与街坊进行划分,若形成测区整体控制网,便可在待测区域内开展实测以及分组作业,其成果十分可靠。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作业原理与流程

(一)作业原理

在外业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要通过全站仪进行记录;通过规范的数据传输线在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超级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借助以C语言形势设计的数据转换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RDMS等现代软件参照草图进行图形编制,然后转移到CAD中实施细节处理,在这一过程也可利用技术与理论相对完整的软件进行直接处理;为满足不同需求,在出图环节通常包含地籍图和测绘图[3]。

(二)作业流程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作为数字化地籍测量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含资料准备等多项内容;

2.采集数据信息

采集是指从电子测量以及记录仪器中获取一定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记录形式不仅要满足计算机的识别标准,还应与应用程序相符。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应有效完成基本测量任务,明确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点,掌握地籍性质资料。通常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征主要通过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一般方法共同获取。在地籍要素测量环节主要通过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方法进行测量,以控制测量为基础,借助全站仪等多种采集设备,采集基本要素数据,例如,界址线、地类分界线等,通过内业转移数据信息,从全站仪转移到计算机,依据宗地草图,结合权属调查表,编辑图形,绘制各种图形,同时参照规定标准递交可靠、真实的测量成果;

3.传输与加工数据信息

传输是指经由数据通讯线与计算机以及电子手册建立关联,进而把野外观测数据从外业传输至计算机,在传输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应快速传输。而加工是指转换和计算。具体来说是围绕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编码采集到的数据,使其以绘图系统中规定的格式显现。计算一般围绕地貌关系进行,待向计算机中输入测量数据后,会自动出现平面图形等高线。为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形式转化成地图数据,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4.输出数据

输出,顾名思义是指成图的输出,经编辑整理到加工处理,然后形成图形数据文件,依据外业草图,调修整理,形成全新的地形图,并补充在重新测量过程中的遗漏点或者存在错误的地方,再清晰标注高程和注记等基本信息,整理图幅,最终以成图的形式输出。输出地图数据是一般包含图解与数字这两种方式。

结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具有便于作业、测绘精度较高、投资较少、工作效率较高等众多优点,它与传统手动地籍测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作为一种现代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前景良好。现阶段,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相关技术理论与水平并不完善,它正处在发展阶段,仍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进而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于福玖.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193-195.

地籍测量论文第3篇

关键词:化测绘,地籍调查,建库

 

1、 引言

近年, 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地籍测量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免费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随着GPS、GIS、全站仪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逐步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时代。

2、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 3 ) 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4)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免费论文。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地籍数据库建立

地籍测量不但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关键的是其提供了一份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我们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主要讲后面的三个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1、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这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可以录入, 并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也可以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即坐标解析法, 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我们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面积值精确, 运用公式:

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 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4、 地籍资料的更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数量、质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不断变化, 因此地籍资料必须进行修正,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资料更新包括地籍要素调查更新,界址点线修补测、地籍图的更新, 修测以及后续的各类资料更新计算统计等,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

4、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免费论文。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 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

5、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1014- 2007)

[2] 金其坤,地籍测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

[3]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徐绍铨.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土地科学,1996年

地籍测量论文第4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地籍测量学”主要是通过图、数、表的形式来表示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目前,各个国家对地籍测量系统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在这个系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针对《地籍测量学》课程,结合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测绘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调整

2.1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传统地籍测量学课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为满足现代地籍测量实务的需要,笔者认为该课程应涵盖以下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数据统计、分析;房产调查与测量。

2.2新的土地调查规程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新的地籍测量学虽然也包括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但与传统的地籍测量学在具体内容上有诸多不同之处:①目前的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要遵行新的法律法规和新的技术规程;②传统的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但就目前土地调查实践而言,这种内容上的划分已不符合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

2.3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传统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地籍图测制和面积量算等内容,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在内容上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与地籍测量相关的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GPS技术用于控制测量已成为当今主流,GPSRTK技术可用于低等级的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测量;全站仪技术广泛应用于当今的地籍界址测量,亦可采用“一步测量法”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的GPS/PDA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已有一定应用。

2.4数据管理对地籍测量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已发展到自动化,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发展趋势,地籍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规定,土地调查后期要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设计、外业成果的入库,这些内容和以前的课程有明显不同,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给予重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设计依据主要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最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部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等。这些标准、规范和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数据入库前要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合格数据方可入库;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精度和完整性检查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的讲授。

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3.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地籍测量课程具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大量的描述性内容,加上新的测绘技术的应用,在有限的理论课中,应充分整合地籍测量的系统理论体系,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性、叙述性、学科间的交叉比较等内容,如概念、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GPS定位原理、地籍图和地形图的差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进行推理,分析和计算的内容,如总面积计算和分配,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调整,土方量计算方法等,可以用来解释主要的写作教学方法。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师教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只有利用教学手段才能取得进步,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开设课程前,以地籍测量的形式提出的问题和就业方向和总结,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适当思考的时间和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将使教学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3.3理论教学与地籍测量实务相结合

地籍测量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行为,其结果在被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该课程必须纳入最新的土地、财产等法律法规,并纳入最新的地籍测量技术规范。除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外,还应根据地籍测量和实践的特点,掌握地籍测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我们要转变实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对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结语

地籍测量学是一门现势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要想把这门课上好,老师除了要具备综合的测量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我们独立院校培养出的测量学生才能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邓华梅,王瑞.独立学院测绘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5):149~151.

地籍测量论文第5篇

【关键字】RTK技术;地籍测量;质量控制

1 引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地籍测量的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变更等提供依据,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科学性。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以全站仪全数字测量技术为基础,通过地籍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界线、权属界址点的坐标,最终绘制地籍图,测量精度高,但效率低、费时费力、成本较高。本文讨论采用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并对测量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指导测量生产的目的。

2 RTK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基础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RTK测量技术分为三个部分,接收端、传输端和软件解算系统。与常规的静态、快速静态、准动态等GPS测量技术不同,RTK测量技术可以通过与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通信,采用差分相对定位及时准确的获取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RTK技术的测量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等级。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作业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基准站应根据电台功率和覆盖范围选择在靠近测区中央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以保证接收机与基准站间的实时通信;其次,基准站坐标可通过静态GPS测量或全站仪控制测量的方式获取,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核,以保证整个测量结果的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第三,保证设备连接正常,数据传输指示灯显示正常;最后,保证接收机和基准站设备能够接收到5颗或5颗以上卫星信号PDOP小于6 (RTK卫星状态需要满足的要求见表一)。满足上述条件后,即可开始进行测量。

3 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包含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个方面,地籍控制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控制测量或GPS静态测量实现,以保证控制点的精度,为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降低测量的工作量,可采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碎步测量包括:界址点、界址线以及其它重要的界标设施、土地利用类别界线、保护区的界线、行政区域界线、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的界线、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其它重要意义的永久性建筑物设施的轮廓线等。

采用RTK技术进行地籍碎部测量首先需要按照要求连接和设置仪器,在基准站设置好控制点参数、区域投影参数等信息,在接收机上设置好文件名、工程名称、投影参数等信息,然后,就可以对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地物点等特征点的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同时可以将输入点位简单的属性编码信息。接收机会将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以DAT数据文件形式存储于手簿中。通过内业软件处理,如南方cass等软件,将数据导出,按照外业草图以及编码信息进行内业成图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宗地图数据,完成地籍测量作业工作。

4 RTK地籍测量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

4.1 影响RTK作业精度的因素

为提高RTK地籍测量的精度,必须对影响作业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由于信号传播受到影响产生的误差。包括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多路径效应、信号干扰等。该类型的误差与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所以,为降低信号传播过程对测量误差的影响,一般RTK测量的作业半径应保持在5km以内。

(2)由于地籍测量一般是在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城镇等地区,建筑物以及城市中的复杂的大气环境、大颗粒粉尘会对卫星信号的传输过程产生影响,造成信号衰减,严重影响外业测量的精度和作业半径。

(3)接收机由于本身固有的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以及天线对中误差、天线整平误差、天线高量测误差等都会对最终的测量结果的精度产生影响。

(4)其它方面的误差,如流动站软件解算误差、参考站网软件解算误差、参考站坐标传算误差、坐标转换参数误差以及通讯误差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RTK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

4.2 RTK地籍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消除或降低精度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必须才具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地籍测量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1)减少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首先要保证使用的RTK仪器的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核定过,其仪器精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其次,在仪器操作和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能够搜索和固定的有效卫星个树不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测量结果必须是在固定解状态下解算出的三维坐标。RTK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不小于10个,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小于2cm,高程收敛精度应小于3cm。

(2)选择合适的基准站位置。基准站首先应尽量设置在相对位置较高且稳定,不易受到干扰的位置,基准站四周应保证无遮挡,以保证其能够实时接收到卫星数据,同时保持与流动站的实施通信;其次,在测量中,为保证精度,可适当增加控制点的个数,及时调整基准站位置,缩小一个基准站的控制范围,避免信号受干扰或随距离衰减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后,在测量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早上或是下午,降低环境对测量成果精度的影响程度。

(3)及时的对校核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校核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RTK控制点的校核,可以通过GPS静态测量或是全站仪测量的方式,在测区尽量增加控制点的个数,在开始测量前,通过用RTK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的方式对基准点进行检核;二是,在确认控制点精度无误满足测量要求后,可开始测量工作,测量过程中,应间隔一段时间对已知点进行测量校对,以保证测量进度;三是对测过的RTK点采用全站仪或钢尺量距的方式进行检测。

5 结论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行政行为的测绘工作,其测量成果的科学性、精确性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地籍测量范围大、界址点测量琐碎,数据现势性强等特点,造成地籍测量工作的任务量重,工期紧,对传统的测量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对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缩短地籍测量的周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勤,李家权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2010.

地籍测量论文第6篇

关键词:GPS 地籍测绘;关键技术

引言

当下,地籍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步集成有:普通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技术、而积测算技术等技术。GPS的出现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思路,将该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中,能够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本文将针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 . 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 . 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具体规定见表1。

2 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

2.1 布网原则与观测方案的拟定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 GPS 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

2.1.1 基准设计

GPS 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 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 GPS 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 GPS 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2.1.2 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由于 GPS 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侧t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之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

用 GPS 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就可,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以。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图形结构, 一个 GPS 网, 其最短边可为600m~1000m,长边可达 20km~30km。点位应从实际出发,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3 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值的残差之差。主要是由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密切相关。残差分析,主要是试图将观测值中的偶然差分离出来。

3.2 测量数据的后处理

预处理完毕,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进行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当只有一个国家点作为起算点时,可建立地方坐标系。在建立独立的地方坐标系时,若测区的平均高程超过一定数量,则以这个平均高程面作为坐标的投影面,测区离3'带中央子午线较远时,应选取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

3.3 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

在建立 GPS 地籍控制网时,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观测数据的精度,而影响观测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①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以及地球自转、相对论效应等影响所造成的其它误差。GPS 观测误差的影响有:①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轨道偏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对流层的影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③与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观测误差,接收机的钟差,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待定值,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误差。④其他误差: 地球自转的影响,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4结束语

GPS测绘技术在实际操作来讲十分便利,且定位精度非常高。随着GPS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抗扰水平也不断上升。GPS在地籍测绘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木文对地籍测绘的相关讨论,希望能给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杨德明,华庆海.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0,3.

地籍测量论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地籍测绘地籍图界址点地籍调查面积量算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地籍测量的主要地籍要素是界址点,通常使用的仪器设备有:GPS、全站仪、便携机等。数字地籍测绘以其高精度和适用性强的特点,已在地籍调查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地籍调查中使用数字地籍测绘的方案进行了一番论述,并就其实现的方式进行了大致阐述,以期为我国数字地籍测绘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 城镇地籍调查现状

现阶段,调查人员通过权利人指界、调查核实、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等方式来展开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表上面填上调查结果、意见以及宗地草图等,并签字确认。其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两方面。

1. 调查相关权利人

对本宗以及邻宗土地的使用者状况加以调查。数字地籍测绘指根据精准的测定土地权属的界址点的位置,测绘出供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等管理部门占有并使用具有的大比例尺的平面图,并且测算土地和开发商使用地基面积。主要包括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的计算、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划分界址,这些都是地籍测绘的重要内容和核心部分。

2. 调查宗地信息

包括宗地界址、用途、四至、面积、权属性质等。此种调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时展的需求,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手工绘制的宗地草图效率低、精度差;调查结果属于文字描述,在记载信息量的限制作用下,无法对调查信息、宗地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假如发生权属矛盾情况,对调查历史进行追溯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并且也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作业方式太落后,并且费力、费时,效率低下。数字地籍测绘是将储存、处理、传输、共享融为一体的测量活动。是数字测绘在地籍测量上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土地测量和检验的方法,数字地籍测绘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链接测量设备和软件,对土地进行测量,获得精准的土地测量参数值,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采和使用,数字地籍测绘工作是将地籍测绘内业和外业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建立各个地籍的地籍测绘图和地籍测绘数据库,为地籍调查和地籍管理提供信息。

二、 数字地籍测绘优点

数字地籍测绘目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绘方法,与传统的测绘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绘采用全站仪测量,其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在自动记录和存储、 自动传输, 以及计算机处理、成图等全过程中,基本无人工干预。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适用性强

采用数字形式来对数字地籍测绘的成果加以存储,并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同图幅大小和比例地籍图的输出。此外,数字地籍图还能对点位坐标、方位角、两点距离、输出地籍表格、量算宗地面积等予以自动提取,并能满足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地籍数据库建立的需要。

3、精度高

数字地籍测绘在数据记录 、存储、处理、成图过程中,测量原始数据信息的精度基本没有损失,获得与测量仪器同精度的测量成果 ,从而实现了数字测图的高精度。地籍调查中使用地籍测绘技术,发挥地籍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水平,实现地籍调查中针对不同地域进行准确的地籍测量工作,随时针对特殊地域情况作出数据调整、修改以及保存,使地籍调查结果及时更新,能正常反应不同地域环境的地籍情况,为土地局和房产商进行土地开发和使用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地籍开发工作顺利安全的进行,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应用

1、测绘控制点

总共在全测区布置 356 个一级 GPS 点,3 个 C级 GPS 点,并以此作为该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运用西安坐标系作为平面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使用投影在抵偿高程上的高斯正型投影 3°带。高程基准使用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是 114°。此次作业方式为静态模式,按照边连接和点连接彼此结合的形式展开组网观测。其中,每时段的长度在 45 min 以上,数据采样的间隔时间为 10 s,卫星高度角大于等于 15°。将星历预报提前做好,确定最佳的作业时间段,PDOP≤6。同步观测卫星超过四颗,并且分布均匀。对天线高度进行精确量取,并开机进行观察。在各项指标与要求相符之时,接收机便可自动对数据加以记录,同时由观测人员填写观测手簿。使用 GPS 数据处理专业商用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实行网平差处理与基线向量解算。此次操作需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数据质量可靠、精确度高,可以视作一级控制点来使用。

2、界址点测量

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有极坐标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前方交会法等,根据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的方法施测。

3、地籍平面图

地籍平面图包括数学基础、地籍基础、地物要素和相关的土地利用要素等。运用数学的坐标轴原则、通过地籍测量在平面图上建立坐标轴,对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标记批注;利用地物知识判断地籍土壤、水质、地形地貌等要素进行分析测量。同时精准计算地籍图的实际面积,最后进行测量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得到完整的地籍调查内容,实现地籍科学合理的使用。运用计算机来完成面积的量算,按照各界限连续点位坐标串,运用辛普森公式进行计算。在对面积加以量算之前,需注意检查各坐标串,从而避免出现线状地物和各种界线打折的情况。

4、数据汇总统计

在全面审查建制镇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以宗地或权属单位为基本记录单元,按照街道(乡、镇)、区(市、县)、市三个级别逐级统计汇总并以城镇土地统计台帐(城镇土地统计簿一、城镇土地统计簿二、城镇土地统计簿三)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结语:

现如今,数字地籍图上面不仅会对每宗地籍详细信息加以记载,同时还会对其附着物的基本状况加以记载。随着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籍测绘与传统的土地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相比进一步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技术和方法更加规范化,不仅为土地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服务,同时还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环境保护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253.

地籍测量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地籍;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1.1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

现阶段农村地籍的重点一方面应能确保土地权属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因此在地籍调查上,主要是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护的集镇土地登记和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权属确定。

1.1.1 详查资料与地籍资料的差异

为弄清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调查中,使其不仅能达到经济、快速的目的,而且还有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保证,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种资料的差异。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调查

1)农村宅居地的地籍调查。农村宅居地调查可将核实丈量和权属结合进行,调查的同时添写地籍调查表或调查记录,相邻宅基地界线及时由双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确认并因地制宜设立界标,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至于在村内、外厂矿企业单位用地仍应采用先申报,后进行权属调查,确立权属界址点位置,再进行地籍测量。

2)宗地界址边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绘制。宗地草图是以权属界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勘丈图。宗地图形与实地大约成比例,在相应位置注记实量的界址边长和确定界址点的条件距离及界址边与实地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

3)村庄地籍测量。村庄地籍测量的方法要考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一地区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2 方案的实施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确定以后,就会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去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介绍如下。

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1)土地权属调查。①土地的确权。土地的确权是指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相邻土地权属主、地籍调查员或其他必要人员参加的集体依法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包括权属类别和权属主的确认。②有争议宗地界线处理方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其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等作为确权依据。③界址点设置。权属界线走向明显变化处及2个以上权属界线交叉处,应设置界标,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地籍要素测量必须满足:①测出每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宗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满足地籍图的要求;②测出每宗地内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围,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测图者要与调查者配合,对每宗地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

1.3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的实例

农村地籍调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实施,本节将通过实例来探讨。

1.3.1 测区情况

本次调查的地点是土桥镇,土桥镇位于榆树市的东南边陲,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是两省三市六乡镇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九个行政村,103个社员小组,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7600公顷。省级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镇通过,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1.3.2 测绘资料及利用情况

1)控制测量资料。原有吉林省测绘局提供的C、D级GPS控制点(2005年施测)做为本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点。

2)图件及其它资料。①由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993年航测),做为本次地籍调查的设计用图和工作标图。②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1988年精测),用于本次地籍调查的街坊划分和外业工作参考图。③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籍调查、测绘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④地籍档案:申请书、权源文件、地籍调查表等档案。

2 技术依据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全国土地分类》国家土地管理局土资发[2001]255号;《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5)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吉林省地籍调查成果验收办法》;《试行》;

8)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3 地籍调查的步骤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与勘丈。3)打印数据、表格,成果输出。4)质量检查。5)提交成果。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农村地籍调查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就农村地籍调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调查技术方案,其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地籍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骤来展开: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输出――质量检查――提交成果

基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4)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的认识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面向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炳元.农村土地调查之浅谈[J].土地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汇编,1990,1:19-2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A].新华社北京,2007,6,26.

[3]徐冬妮.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33,7635.

地籍测量论文第9篇

关键词:GPS;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GPS全称是全球定位系统,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的原理是利用卫星导航定时、定位进行测时和测距。它具有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等优点。正是基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这些优点,将其运用在地籍测绘中会对地藉测绘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RTK技术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它在平原地区的地籍测量中应用广泛。本文分析了地籍测量的任务和要求,结合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得出了有益结论。

2 地籍测量的概念及特点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得到土地信息,地籍测量已成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精确的测出各类土地的综合情况,通过现代化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实现对土地权属的调查。地籍测量是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区别很大,其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它是政府行为并且具有法律意义,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资料来源和规划依据;(3)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4)地籍测量必须统一技术标准并且符合各项土地法律法规的要求;(5)现势性强也是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特点;(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往往应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7)地籍测量的测量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 GPS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GPS 即卫星定位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卫星为控制点,在知道瞬时坐标的条件下,观测 GPS 卫星与接收机天线间的距离,并进行了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确定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在的相对和绝对位置。RTK技术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及数据链是RTK的主要组成部分。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具有以下优势:(1)运行效率高。GPS 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单次作业覆盖面积大并且可以全天候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2)测量精度高。定位精确度高也是GPS技术的一大特点,GPS所测出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减少误差累积。在大面积的平原开阔地区内使用 RTK 测量,误差一般在厘米级。(3)应用广泛。GPS 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 并且 PPS 的网状结构与 GPS 的网精度关系不大。 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 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4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4.1 GPS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地籍测量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控制测量出现偏差,将会直接影响到地籍测量的质量,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也会为地籍图件测绘和数据采集提供数据基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有两种,即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有四个等级,它也是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传统方法进行这两种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等方法,测量效率比较低。而布设GPS网则会大大提高观测的效率。又因为GPS网采用的是静态观测,在网型布设无误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缩短测量时间并且提高测量准确度。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因为不需要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所以GPS网型结构就非常灵活,因此可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布网,降低了布网的难度。

4.2 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办理土地登记证和地籍调查是以勘测定界为基础的。而测量勘测定界点又是勘测定界的首要任务。在勘测定界时,点位精度、土地使用情况和征用精度等相关的内容都在规程中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规程规定界址线与邻界线或其邻近的地物等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0cm。在勘测定界的测量工作中,若使用经纬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量,则测量效率会降低,容易形成观测时间长、观测精度低、观测范围小、人力物力消耗严重等现象,从而造成观测费用的过高消耗。GPS技术具有高效以及全天候测量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可以有效提高勘测界定的精准度和效率,保证勘界成果的准确性,为以后进一步的管理规划工作提供保障。

4.3 GPS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碎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利用GPS的RTK技术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在广阔的平原地带可以很好地完成地籍测量任务。而在RTK信号难以接收的地带,我们可以利用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施测。GPS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节约资金和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RTK方法的应用,更体现出了它的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RTK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城镇地籍测量中。但同时它又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需要测绘从业人员注意。具体要注意在地籍碎部测量中使用RTK应尽量避开位于较高大的建筑物和茂密植被遮挡的区域的界址点,以防影响测量精度。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规划的不断进行,地籍测量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任务。而GPS卫星定位技术是地籍测量领域内的实用先进技术,它具有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优点,它在将来必将成为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地籍测量中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应该引进并举,综合考虑,使测量出的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绍铨.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0.

[2] 王邻孟,边信玲,刘玉成.小城镇地籍调查方法特点[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

[3] 李文静.地籍测绘概述[J]. 南方工业技术,2007,11.

[4] 靳海亮,吴庆忠,金继读;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