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染科护士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6:05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1篇

【关键词】护士;传染科;心理状态;对策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传染科是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潜在的危险性很大。而在最近几年又出现很多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传染病,像SARS,禽流感等。面对这些现象,传染科做为一个特殊科室,又是一个首当其冲的科室,护士能够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本文对在传染科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况调查,了解他们面对传染科病人时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策,让护士培养良好的心态,使其认识护理工作真正的社会价值。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目的:了解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3月对莒南县人民医院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态调查。调查对象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科护士53.33%存在焦虑,标准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护师的焦虑程度高于主管护师的焦虑程度。结论:加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视。针对护士在传染科工作期间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解决或缓解其焦虑程度。使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1.3 关键词及定义

1.3.1 关键词:护士 传染科 心理状态 对策

1.3.2 定义

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传染科:是指传染性疾病治疗临床科室。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对策:是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1.4 文献回顾

本次写作主要参考了郑艳华,欧丽华的《传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其意义》和张松的《焦虑的本质与矫正》,王静老师的《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王晓静等老师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培养》等大量文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莒南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的60名在职护士,其中护师30名,主管护师30名。

2.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资料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资料为被调查者的年龄和职称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共20题,将20题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其中5、9、13、17、19为反向计分。经过Y=INT(1.25X)换算,得标准分(Y)分数高低决定焦虑程度,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每份量表的标准分大于等于SAS的正常分界值50为阳性症状。

2.3 研究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由发卷人先对被调查者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护士独立完成,问卷为不记名自填,当场收回并检查,发现漏项给予补充。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由率为100%。

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2.4 研究步骤

1)在研究的的60名护士当中发放问卷,然后由护士每个人单独完成,并且当场收回并检查是否存在漏交。

2)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3)在某传染病医院的护士中随机抽取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一周经后对这6名护士进行重测。经统计问卷内在一致性cronbach’s a值为0.912,重测信度为0.802。

3 研究结果

3.1 护士的焦虑状况

3.3 文化程度的影响

4 讨论

因传染科护士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直接接触传染病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各种医疗锐器极易造成职业意外伤害和职业暴露。其工作的特殊性,加大了护士的心理负担。与其它科室的护士相比较,传染科的护士更需要合理的心理调节和疏导。经过上述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4.1 学会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焦虑是为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心态,是破坏我们身心健康的因素[2]。本调查结果显示,在传染科工作的护士中,有轻度焦虑的有19例,中度焦虑的有10例,重度焦虑的有3例。32名护士SAS评分大于等于50,焦虑发生率53.33%。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一方面,领导应帮助护士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护士情绪自控力,使护士了解负性情绪对工作及自身安全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交流是缓解心理困扰的有效措施之一[3]。另一方面,护士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倾诉,多和同事和领导沟通,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训练和松弛训练。如听音乐,深呼吸等,缓解心理压力,纠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内环境的稳定。

4.2 降低危险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4.2.1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美国CDC报道,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有26名HIV抗体阳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3]。

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4.2.2 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2)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锐器收集箱。

3)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4)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5)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4.2.3 结论

表3显示,护师中有焦虑症状的有20例,主管护师有焦虑症状的有12例。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师年龄偏小,工龄较短,工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缺乏与病人沟通的经验。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因而焦虑症状较主管护师严重。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从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知识引导的启发护士,鼓励她们多巡视病房了解病情、病史、临床表现。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肺结核,主要为呼吸道传播,进入病房要戴口罩,病人的痰液要用5%-12%的来苏浸泡2小时以上弃去[4]。乙型肝炎主要为血液传播,做好血液体液隔离一般不会被传染,对病人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若发生针刺伤也不要尽慌,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再用碘酒消毒包扎,避免再次污染。有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短时间只采用适当的补救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几率[5]。同时护士管理者要放手不放眼,并给予肯定。

4.3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

由于近年来新型的传染病的出现,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传染科工作密切接触各类传染病病人,深感到与传染病很近,惟恐各种原因而感染上传染病,这是引起护士焦虑的又一原因。调查中显示传染科的护士焦虑标准分为49.15±10.75,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就此状况对护理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思想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真正把病人做为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其次,护士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做责,对病人认真负责、体贴、关心,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给护士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不断潜移默化,使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要作的社会价值热爱护理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培养整体护理的初步理念。

4.4 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临床上各种技术操作种类繁多,加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接受护士的操作,再加上工作环境的特殊,更让护士失去信心,不愿去操作,情绪低落,焦虑程度增加。就此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护士长要热情耐心做好示范,做到动作规范,技术娴熟,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护士。同时给护士动手的机会,可选择一些修养好的、体质较佳,容易穿刺的病人进行操作,帮助护士提高在病人心中的威信。其次,对一些规程较多的技术操作,应让护士先看后做,要边讲解边示范,给护士一个操作的整体概念。再次,护士要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分析,进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产生质的飞跃,对自己充满信心。

5 推论及建议

5.1 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1)传染科护士焦虑护士比例为53.33%;2)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高于常模人群;3)传染科护士的焦虑程度和职称程负相关。

5.2 建议

传染科作为防治传染病的核心部门,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对传染科护士的心理问题应有充分的认识,高度重视传染科护士的精神卫生工作,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针对护士在传染科工作期间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护士的焦虑程度,使护士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并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艳华,欧丽华.传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其意义[J].宜春医学学报,1999,11(04):33.

[2]张松.焦虑的本质与矫正[J].许昌师专学报,1998,17(01):122-123.

[3]肖水源等.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86-187.

[4]麻艳连.传染科实习护士带教体会[J].广西医学,2003,25(10):2075.

[5]Worth in tonk.Health and safety:you have been stuck.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1,101(03):104.

[6]周荣慧.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09):299.

[7]滕芳菊,王颖,王瑜.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家属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5,20(01):73.

[8]王静.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5,150:1445.

[9]刘芳,吴爱琴.浅谈传染科带教实习的几点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3,1(03):228-229.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2篇

关键词: 护士 传染科 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3-0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着重研究疾病和医疗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着重于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然而却忽视了社会、医疗环境诸因素对护士自身的心理影响,很少有人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本人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研究发现传染病房护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担出了解除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的方法。

1 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社会家庭因素

由于社会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够,人们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传播链不甚了解,总以为进了传染病房或传染病医院易感上传染病,因此,对频繁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护士也有几分畏惧。我院有位刚分配到肝炎病房的护士,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竟没有人敢请她跳舞;还有一位传染病房的护士假期回家给家人盛饭时竟遭到拒绝,原因是怕传染。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给护士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并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工作质量。

1.2护理过程中的情绪反应

1.2.1 死亡和垂死的传染病人刺激产生的心理压力,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患者处于垂死状态和和死亡现象的刺激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最大,这给护理人员直接造成了心理压力。同时,急性传染病的抢救要抓住重点如:乙脑要把三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这不仅要求护士有坚实的传染病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如乙脑多发于1~10岁儿童,这要求护士有娴熟的穿刺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病儿生命,长期以往,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适应工作需要,认为自身工作中小小的失误或差错会造成患者的死亡,这更加重了心理压力。

1.2.2 护理患者产生的同情心,护士的责任是减少患者的疼痛苦,促使患者康复,延长生命,在患者病情无法救治时,尽可在宁静、安祥中逝去。有些传染病人被送到传染病房后,家人怕传染,不探望,甚至因得到了传染病而搞得家庭不和;有些病人因承受不了经济负担而不得不终止治疗,以致使病人对生活失望、无限痛苦和忧伤,这会唤起护士的无限同情、怜昔,而他们却又无能为力,在护士职责与避免患者受痛苦之间寻找心理平衡,易产生心理紧张和疾苦。当对患者的过度同情使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而增加心理压力。

1.3 领导的重视程度

医院领导对传染病房的重视程度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也有影响。如院领导对传染病房重视不够,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传染病房护士外派学习少,有门路的护士就调离传染病房等均能使传染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由此可见,传染病房护士承受着高度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这种情况会导致护士悲观、不满、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症。这些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心然使护士情绪低落、工作能力降低,并形成恶性循环。

2 解除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的方法

2.1 全社会的关心 广泛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来关心和爱护传染病房的护士,使她们感到传染病房护士并不低人一等,她们更需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应到人们的尊重,从而树立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2 领导的重视 各级对传染病护士的生活,工作给予关心帮助,完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体检,相对稳定传染病房护士队伍,使她们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这无形中就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正面教育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动态,同时学习心理学,每个护士都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认识到病危患者的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必然过程,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4 定期召开讨论会 让护士畅所欲言,倾吐心中不快,交流护理经验,使她们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吐出心中不悦和疾苦,而使心理状态得以改变,心理压力得以减轻。

总之,人们在越来越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社会、医疗环境等对护理人员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对传染病房护士的心理影响,这样才能稳定传染病房护士的护理队伍,延长护士的职业生命,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3.1 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较高 护理工作压力对护士、医院、患者及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对护士产生的压力也不同。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另外也与护士的护龄、工作经验、岗位、是否正式在编等相关,与学历、职称等相关不明显。本调查发现,传染科护士工作总压力平均水平大,属于重度压力,高于国内文献的调查结果[1]。

3.2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患者护理方面问题、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为主要压力源,其中担心工作中出差错及职业暴露问题、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太少、经常倒班、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会承认为该科护士主要压力源。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及禽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本调查发现,职业风险高的病房或特殊传染病流行期,传染科护士的压力急剧增大,因此健全相关职业保护制度,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缓解因职业工作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压力。目前传染科主要为慢性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的差距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不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所以护士工作难以有成就感,且其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会形成压力,产生自卑心理[2]。

3.3 不同岗位、编制、护龄的护士压力不同 本调查显示,从事临床岗位的护士、临时护士、5年以下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组,说明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行政班护士,主要体现在经常倒班、福利待遇低等方面。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的高风险性时刻面临各种意外的发生及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不理解。日复一日的工作会使护士失去精力和理想,表现为躯体、情绪和行为的异常[3]。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临床护士,采用各种方法减轻压力。本调查发现,传染科护士的压力与是否正式在编有关,临时护士压力较在编护士大,表明临时护士更缺乏安全感。作为护士工作中的群体,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更大的压力。该工作的高风险与临时护士的低待遇形成较大的反差,临时护士的晋升、培训均较在编护士少,产生巨大压力。因此,管理者更应多方面关心、体贴临时护士,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其强大的心理支持。本研究发现护理工作时间不同压力的程度也不同。护龄5年以下的护士工作压力最大。主要体现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方面的问题及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的问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期望与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形成压力,年轻护士特别是刚毕业的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经验不足,对意外事件预见能力不足,突出的是担心护理操作会引起患者疼痛和职业风险高等方面。社会对传染病的歧视往往会带到与此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身上,对与之相关的人员均避而远之,而年轻护士缺乏相关的应对经验。工作多年的护士有较多的社会经验,家庭及社会关系较稳定,且体力充沛,因此工作压力较轻。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疲惫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设法控制压力源,对特别传染病流行期、特别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有效的保护,采取有针对性心理措施,减轻其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科;危险因素;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7

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一些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1, 2]。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染科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完善护理感染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共60例次, 对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事件当中主要的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8±2.6)岁, 护理年限1~15年, 平均护理年限(9.3±2.1)年。

1. 2 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3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60例次的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2015年10月~ 2016年3月)、实施预防措施后(2016年4~9月)危险事件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于相对薄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规范, 对锐利器械进行严格的控制, 废弃标本以及具有感染性的敷料进行妥善处理, 在规定地点进行统一销毁处理[3-5]。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物品, 并构建消毒隔离常规和质量分析, 在醒目的位置贴放宣传标语。护士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依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3, 6]。

1. 3. 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首先是注重手的清洁, 手是医院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是一人一巾一消毒, 在护理前后都应当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中洗手, 必要时候对手部进行消毒[7, 8]。另外将与手部接触的各类器械和卫生用具也进行消毒处理。在自身出现患病、手外伤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应视为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 与此接触的时候应当戴上手套, 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9-11]。

1. 3. 3 加强对物品的消毒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应当一人一管一带, 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无菌蒸馏水, 每周使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两次,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把握吸痰时间, 防止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的损伤[12, 13]。τ诨颊呤褂霉的穿上用品等放置到专用的污染袋当中, 并且送到专门的污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的口杯、脸盆、痰盂等也应当每日进行更换, 一次性物品使用之后进行统一的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共发生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见表1。

2. 2 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 能够在人群中相互的传播, 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染到不同的个体[14-16]。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对于传染病患者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具有传染 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另外, 传染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出现情况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 沉着冷静[17, 18]。

本研究结果表明, 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传染科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频率较高, 应当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 规范感染科护理工作,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莲.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49(49):58-59.

[2] 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10):430.

[3] 张春艳, 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3):134-135.

[4] 谭双燕.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190.

[5] 葛金英. 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298.

[6]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大家健康(旬刊), 2014(6):264-265.

[7] 李新, 薛芬. 传染科护士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7):130-131.

[8] 刘宝咸, 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123-124.

[9] 张丽梅. 浅谈传染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1):245-246.

[10] 林小娟, 洪清慧.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5):112-113.

[11] 杨莹.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保健, 2009, 25(19):886-887.

[12] 张友谊. 对传染科护士面对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09, 28(26):118.

[13] 王雄心, 魏娜.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临床医药实践, 2010(8):507-508.

[14] 段秀芬. 基层传染科护士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健康大视野, 2013(2):294.

[15] 刘瑞平, 张义文. 传染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9):120.

[16] 刘凤惠.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母婴世界, 2015, 25(2):263-264.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4篇

大家好!

我叫xx,现任传染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1992年毕业于固原卫校,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大专和本科学历,XX年和XX年分别被原州区人民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通过量化考核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应如何应对护患纠纷》等4篇论文曾在《医学信息》、《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健康必读》等杂志公开发表。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20年的一线工作和8年来的护士长管理工作,使我对护理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一些护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感染科是原州区二甲综合医院的一个独立科室,担负着原州区几十万父老乡亲传染病的治疗护理工作,承担着特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每年四季都有各种传染病流行,如一0年的甲型流感,一二年的皮肤炭疽病,特殊疾病的诊疗和护理都要穿上隔离衣、防护服、戴双层口罩,不通风、不透气,护士们忍耐着高温,内衣经常被汗水湿透,但我们的护士姐妹从不叫苦叫累,每天都严格按照传染病操作流程去做,遵守特殊消毒隔离,克服心理恐惧,内心怀着一种坚强无私的信念,只有保护好自身,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本人任传染科护士长期间,医护人员传染病为0感染、0报告。

二是把护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首先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次指导和要求护士认真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三是加强与同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主动诚恳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作好沟通协调,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理解护士工作的艰辛,既严格要求,又要注重感情交流,让护士在科室工作时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团队凝聚力,为病人和护士创造和谐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打造群众满意医院。由于有些传染病是终身携带者,血液始终具有传染性,我们将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背景,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讲解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途径、预防、护理、治疗、用药、饮食、活动与休息、出院指导等等,努力给病人以心理和社会支持,解答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使病人明白患病的心理原因,增强战胜疾病、重返社会的信心,使患者通过住院不仅治好疾病,还学到了许多健康知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极大提升患者对护士和医院的满意度。

五、不断优化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护理理念,共创一流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根据我科室特点,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案和计划,分层次学习和培训护理人员,使她们能够沉着应对各种危险、疑难病人。另外,树立新型的现代护理理念,打造现代护士新形象,更好地服务患者。

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凝聚力。护士长的自身形象影响着护理的工作效率,我将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努力在敬业精神、业务技术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成为护士们的楷模。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8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影响率分别为78.75%和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6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9-02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输液的首要场所,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和患者数量多的特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频繁地整理医疗垃圾、拔针、打针和加药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带有传染病菌的医疗器械和患者,所造成的安瓿割伤接触患者血液带来的血源性传染更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掌握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实验。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80名护士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护士年龄范围在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5±0.5)岁;护士工龄在5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工龄为(14.5±0.5)年。其中,实习护士40名,占50%;护士6名,占7.5%;护师10名,占12.5%;主管护师22名,占27.5%;副主任护师2名,占2.5%。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39名,占48.75%;大学专科24名,占30%;本科学历17名,占21.25%。

1.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表经临床医学护理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护士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年龄和性别等;第二部分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接触发生的处理情况、类型、原因和是否进行报告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对护士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的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发放,同时向被调查护士讲解问卷每个条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等,由护士进行自行填写,其中,实习和进修护士在离科前填写,本科护士则在年底时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100%。另一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整理和收集的护士自行填写的职业接触记录文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类整理,从中筛查出相关内容。2.结果

2.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针刺伤18例,占22.5%,安瓿割伤63例,占78.75%,接触患者血液75例,占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护士人数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次数构成比针刺伤801822.5%363.7%安瓿割伤806378.75%40141.4%接触患者血液807593.75%53154.9%合计968100%2.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环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以及按压棉签和拔针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按压棉签和拔针过程,占46.83%,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环节分析[n/%]

危险因素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按压棉签和拔针合计针刺伤5(14.7%)-6(17.6%)13(38.2%)10(29.5%)34(3.6%)安瓿割伤98(25.2%)271(69.7%)-20(5.1%)-389(41%)接触患者血液36(6.9%)--46(8.7%)444(84.4%)526(55.4%)合计139(14.6%)271(28.6%)6(0.6%)79(9.37%)(46.83%)949(100%)3.讨论

职业防护是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基础,职业防护意识越高,防护措施越完善,护理过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够及时上报,但安瓿割伤和血液污染的上报率却较低,这不仅充分暴露了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问题,更是职业接触伤害问题发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业经验存在直接的联系,护士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其所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也就越为规范和有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关于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学较为匮乏,导致实习护士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医院和相关的护士教学单位应该加强护理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完善的职业防护技术,如举办职业防护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整体职业防护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郑恒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1):159-160.

[2]赵晶燕.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与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1035-1036.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肺结核病区的护士60名(肺结核组)及非感染病区的内科护士60名(内科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职业性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感染的对策。结果: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关键词 肺结核 护士 医院感染 因素

肺结核是以细胞免疫低下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可累及全身的各个器官[1]。肺结核的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肺结核患者病情的控制离不开护士优质的护理。近年来,肺结核护士的职业感染也越来越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为预防医院的交叉感染,降低肺结核病区护士的感染率,现对我院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肺结核病区的护士60名(肺结核组)及非感染病区的内科护士60名(内科组)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肺结核组,年龄19~45岁,平均(29.7±5.8)岁;护龄1~14年,平均(8.7±2.5)年;学历:中转3例,大专32例,本科及以上25例;职称:护士24例,护师26例,主管护师以上10例;婚姻状况已婚24例,未婚36例。内科组年龄21~41岁,平均(28.4±5.1)岁;护龄1~14年,平均(8.5±2.7)年;学历:中转1例,大专41例,本科及以上18例;职称:护士28例,护师24例,主管护师以上8例;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35例。两组护师在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根据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Steriliza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2008》规定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设计出护士职业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护士的一般信息(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医院感染职业性防护相关知识了解情况(10个方面,按照简单评分法计分,是为1分,否或不知道为0分,满分为10分)、职业性防护态度(7个方面,计分方式与前相同)、职业性防护行为(9个方面,计分方式与前相同)[2]。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系数检验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与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之间的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结 果

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两组护士知识、态度、行为比较:肺结核组的知识总分和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内科组(P0.05)。见表2。

影响肺结核职业性感染相关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肺结核护士的知识总分与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

讨 论

肺结核病区护士感染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从业中的职业暴露为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病率处在较高水平,临床上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肺结核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其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有研究报道,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后,会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3]。因此,做好职业性感染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要使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就必须了解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4]。结核杆菌本身就与护士职业感染的危险相关,护理人员每天接触肺结核患者,做大量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和传染源。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肺结核病区护士感染的预防: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结核病区护士的相关知识得分与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

参考文献

1 董桂珍,王晓曦,刘鸿燕.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33-134.

2 张兴华,徐凤霞,王沐荣,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2-1744.

3 Charl ES SM,Pearson M.Risk to health care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New Englang J Med,2001,345(7):538-541.

4 张三娥,熬丽君,周艳秋.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93-1774.

5 赵华,黄根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45-46.

6 朱加亚,王婷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管理[J].护理实践与究,2007,4(12):50-51.

7 李秀英,房伍磊.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3(19):1694.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20-01

传染科护士因特殊的工作环境,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科室,使得护士容易精神紧张,从而致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反应,表现为全身不适、厌倦、焦虑及睡眠障碍等问题,若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易致护士身心失衡,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成为主要的护理理念,而护士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处于特殊环境的传染科护士,则尤为重要。

1 特殊性

传染病病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人们对传染科、传染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人们常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传染科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加上传染科大多设立于医院的偏僻角落,呈封闭或半封闭状,病人人院后需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禁止外出、限制探视、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住院时间延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人极易出现恐惧、被囚禁、孤独、焦虑、无助失落心理。且还担心出院后受到亲人、朋友、工作单位和社会等方面的歧视,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 心理分析

2.1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具有高危险性。传染科护士需要面对的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特殊病人,工作风险大。传染科护士护理的传染病人往往身患肝病、结核病等病种,三班倒护士直接接触病时间长、责任重,长期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易导致心理和生理疲劳。另外,护士在工作期间可能发生被针头刺伤等类似事情因而护士在受到伤害后心中产生阴影,无从发泄。

2.2工作环境的压抑:传染科病房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且与外界交往少,缺乏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同时还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致使思想情感受压抑。还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社会上人员和亲人对传染科护士认同度低的压力,加之经济效益低,福利待遇低、深造进修机会少,易使传染科护士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得不到认同和肯定,造成孤独感、失落感、工作热情降低、悲观失望心理。

2.3工作节奏失衡,得不到充分休息,精力易分散。夜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护士没有充足有效的睡眠,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这些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情感耗竭潮,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

3 心理干预

3.1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传染科护士必须要有为护理事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与研究,热爱这个岗位,积极进取,除应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

3.2充分认识自身的情绪: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情绪特点,明白在何种情况下易出现不良情绪及性格中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改进。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心理素质将得到提高。

3.3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易引起不良情绪的压力,及时疏导,可找朋友倾诉,亦可采用一些文娱活动,使感情得到宣泄。在面对病人的无理要求与过激行为时,能学会换位思考。亦可养成上班前、下班后利用几分钟时间疏理自己情绪的习惯,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或将工作时所受的委屈带到生活中去。

3.4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认识自身情绪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难免会产生隋绪低落、烦闷心理,如果将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将破坏良好的护患关系,失去病人的信任,无形中增加病人的痛苦。

3.5个人因素干预策略:传染科护士长期接触污染物,工作繁琐单调同时护理工作要付出大量体力,易造成生理、心理上的疲劳。护理人员本身应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源,利用科学的心理知识进行调适、宣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改善周围的人际与工作环境,丰富业余生活等。

3.6及时监护紧张症状:其关键的指征是个人心情和相互交往方式的改变,如易受刺激、脾气暴躁、感受过渡紧张、焦虑及感情脆弱。生理变化包括头痛、紧张、疲劳感、睡眠障碍、不能放松等。

3.7加强心理沟通:护理管理者与护士通过交流,增加相互了解。达到共识,并且要注意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努力创造乐观向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抑感。

3.8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如护士长沙龙1次,月,护士沙龙1次,季度,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适当的放松;身心疲惫时,得到适时宣泄,以便更好的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消除疲劳闷。

3.9内部策略:加强护士在继续教育中沟通技巧的掌握以及心理防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培养其健全人格,在应对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介因素方面,可通过提高护士的耐久力来防止或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肖翠云.护士情商与护患关系的探讨.当代护士,2008,1.103.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8篇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淋病、梅毒、艾滋病及发病趋势也在增加。因此,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1]。

1 常见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

1.2 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2 常见发生环节

2.1 操作前 护理人员操作后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若遇意外损伤易感染。传染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疾病。

2.2 操作中 在临床护理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感染。

2.3 操作后 在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不正确的弃物处置,分类、标识、处置不规范。3 防范措施

3.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3.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消毒隔离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及时处理,对经常发生针刺伤的个别护士,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利器盒收集锐器。

3.3 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 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4 医院、科室加强发生感染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3]。

3.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参 考 文 献

[1] 薛芬,李新,马梅.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65.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9篇

【关键词】眼科护士;医院感染;作用

医院内感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必须全方位、高质量的操作,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为了探讨分析眼科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作用,笔者对2009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部就诊的2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部就诊的208例患者,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03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44.40±11.6)岁,老年性白内障101例、青光眼68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35例,外伤4例。2004年2月-2006年3月本院眼科住院198例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49.30±12.4)岁,老年性白内障98例、青光眼64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25例,外伤11例。

2控制感染的措施

2.1专业特点及感染潜在因素眼科面对的患者病种较为复杂,住院时间较短,周转率高。潜在的感染原因有外伤、病毒、细菌、真菌、医务人员的污染、器械消毒不干净等,造成了患者眼部的感染。也由于部分患者年纪较大,抵抗能力下降,如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所以要求眼科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各项操作的规范化。

2.2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患者就诊的患者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显性或隐性感染源(带菌者),这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不遵循无菌操作,可能成为病菌的媒介,人为地造成传染病流行,为了预防这种传播途径,坚决控制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2.1强化思想意识在思想上强化感染意识。跟随科学发展的脚步、细菌菌种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强等,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根据传染病学来寻找构成感染的最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2]。

2.2.2手的清洁、消毒护理人员在洗手时遵循“七步洗手法”,无论是查房还是护理,坚持“一人一洗手”,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一途径的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2.3医疗器械、护理用物的彻底消毒灭菌医疗器械、护理用物的彻底消毒灭菌途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基础尤其是某些特殊的环境和某些侵袭性操作,必须在做治疗前后按规定对治疗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对治疗用具必须在确定无菌后方可使用。同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否则危害性更大。

2.2.4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和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3]。护士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及应用原则,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配伍禁忌等;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是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进行。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4结论

由于医院感染工作大多行为都是通过交流-实施达成的,所以护士沟通能力是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贯彻中上通下达的基础,是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所以建议护士:(1)多与医师沟通。(2)多与药师沟通。(3)相互间更要加强沟通。由于护理“三班”制特性,在加强沟通中能做到在值班中除常规交班内容外,所发现的或可能发生的引发医院感染问题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交待,使值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4]。

本研究发现由于我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各项操作,在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上升,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论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1): 50-51.

[2]邱方城,王崇玉.医务人员洗手后葡萄球菌带菌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3): 300-301.

[3]于丽荣.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3):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