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质检员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00

质检员论文

质检员论文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企业获得了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份额,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促进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员工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员工的实际,剖析员工队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以此促进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检索策略

1.检索工具:百度学术、知网、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国家数字图书馆。

2.检索词:经济全球化,素质,员工素质,员工专业素质,员工基本素质,员工政治素质。(其中包括上位词同位词及下位词。)

3.拟定检索式:经济全球化and(素质or员工素质or员工政治素质or员工专业素质or员工基本素质)

三.检索结果

(在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检索到200条,贵州数字图书馆404条,百度学术85900条,知网171918条)

以下是部分文献:

1.测绘系统员工培训研究 作者:陈凌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吉林大学 时间:2007

2.M企业核心员工流逝的对策研究 作者:金依梅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15

3.互联网支付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余对策研究 作者:郑志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时间:2016

4.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 作者:周雅琴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时间:2016

5.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搭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赵琨鹏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时间2012

6.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星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作者:彭昕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四川财经大学 时间:2008

7.我国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冯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时间:2017

8. 经济全球化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作者:曹海燕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领导之友 时间:2004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理人道德素质研究 作者:范伟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时间:2011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王凯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齐齐哈尔大学 时间:2016

11.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家素质 作者:陈万春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探索与争鸣

时间:2002

12.艾因泰克公司技术体系培训改进研究 作者:陈海霞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湖南大学 时间:2015

1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刘彬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时间:2005

14.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 作者:马文喜,吕春媚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时间:2012

15.论经济全球化对知识分子素质的新要求 作者:王军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黑河学刊 时间:2005

四.检索效果评价

1.本次检索采用了四种检索工具,查询的结果包括学位论文,期刊等文献资料,检索工具不同检索词不同,查准率查全率也有所不同。

质检员论文第2篇

一、粮油质量检验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从以前的“求饱”理念完全转变成现在的“求安全、求健康”的食品理念,对粮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粮油进行的质量检验工作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有粮油质量检验主要针对粮油以及其制成品等产品的质量,严格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能把好粮油的质量关,有效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小利益,有的生产商以次充好制造产品,对粮油质量检验部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粮油质量检验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粮油质量检验的现状

近十年来,虽然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粮油产品不时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正常发展,人们群众对粮油产品的要求也变高了,总之,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粮油质量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低。质检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是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息息相关。目前,粮油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盲目地进行检验工作,最终检验出来的结果缺乏精确性,导致劣质粮油产品流入人们的生活,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质检人员还未弄清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忽视质量问题,还有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质检人员队伍中出现严重缺乏人才的不良局面。

(二)粮油质量检验技术不够先进。粮油质量检验结论有效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检验技术,如果质量检验技术先进,那么更好地检验出粮油的质量,检验结论有效性高并且可靠。由于我国对粮油质量检验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大,导致粮油质检机构无法引入先进的检验技术,降低了粮油质量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粮油质量检验监督不够。有的地区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投入不够,没有建立正规的质量检验机构,再加上监督机构对质量检验机构的监督不严密,使得检验工作变成了空架子,从而没能阻止劣质粮油产品的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三、加强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提高质量检验人员的素质。想要搞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首先必须要抓好质检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质检人员的专业水平,明确他们的工作上的责任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粮油质量检验工作打好基础,才能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质检人员在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工作,其一,质检机构选拔人才时,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其二,严格要求质检人员,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上避免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其三,给质检人员安排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不断地扎实工作人员的技术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从而保证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结论的有效性。

(二)引入高科技粮油质量检验技术,保证质量检验结论的有效性。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先进的粮油质量检验技术有利于提升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先进的高科技检验技术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进步至关重要,先进的技术能改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机制,提高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因此,在粮油质量检验的实践中必须重视检验技术,对质量检验工作加大投资,引入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改善检验工作的现状。

(三)加强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监督,把好质量关。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在层层的监督之下才能达到做好的效果,因此,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抓好多质检人员工作的监督,有效避免质检人员工作上的疏忽。同时,还要加强监督部门对质检机构的监督,不能人为原因影响质检工作的正常进行,发现质检机构工作上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不理。

质检员论文第3篇

关键词:药检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31-0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单纯药品检验检测扩大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总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假劣制品造假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最终产品为检验数据。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事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为此,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和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科学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管理行动。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可调控系统,以高效、低耗和持续可靠性发挥其更大的效能。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是面向药检和科研在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器材的计划、采购、供应、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人员培养等提供最佳的方案。药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科学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要研究自身的各管理要素,又要研究实验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各省、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药检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药检机构的中心任务,对实验室药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它是从事药检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性工作,又是提高药检机构实力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因此,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药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检院已通过WHO药品指实验室认证,中检院和绝大多数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均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但是涉及的参数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资质认定范围,同时大多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还没有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内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研究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根据药检系统及药检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药检实验室在药检工作所发挥出的作用,从理论上寻找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行为科学理论。

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药检工作首先是统一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这一指挥意志上,同时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开展监督工作,所以药检工作既是指挥工作也是监督工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二者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1]。另外,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各种法规的约制,这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2]。因此,药检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指导。

2.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简称为“三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前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3]。“三论”对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匹敌的优越性。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是有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行为,主要以信息的过程进行管理。对药检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首先,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必须用系统方法去分析、组织和实施,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其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正是控制论所研究的广义控制的内容;最后,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通过信息进行指导、认识以及决策工作,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储存正是信息论所研究的[4]。总之,“三论”用科学的、定量的方法研究信息、控制与系统,这为精确科学地进行药检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它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科学理论[5]。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到对药检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贯彻始终,因而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药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检机构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检验食品药品等法定检品的质量,检验药品质量需要实验室,因而实验室是实施药检的基本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药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食品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质量的作用

1.先行性。药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实验室检验是检验药物是否安全有效的必经的基础性步骤,要进行药物检验,就要有进行药物检验的手段,需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因此,药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药检工作中起着先行作用。

2.保障性。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药检工作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药检过程中的器材、材料的供应,在药检过程当中,需要消耗一些器材,如化学试剂、燃料、易耗器材等,物资工作就要保证实验室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其次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维修,定期进行调试、维护,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最后保障药检工作运行的组织协调,在药检工作中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药检人员、待检样品以及物资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3.先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随时了解这些科技信息,及时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介绍给药检工作人员,使之保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才能在食品药品造假作伪现象不断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咨询服务性。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往往需要准备立项文件,包括研究方向、项目内容、所需资金、设备清单等,其中后两项文件的准备工作,要求实验室管理工作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咨询服务作用,如为科技人员提供有关物资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供应渠道、经济分析等信息。

2.先期保证性。科研项目立项一旦批准,就要为开展项目研究做准备,实验室管理部门就要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先行一步,即按照立项的设备清单组织物资供应,在项目所有物资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3.保障运行性。药检机构的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一般需要尽可能先进的物资条件,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更高。先进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比普通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的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另外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它对物资的需求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而物资的计划性较差,随着突击性的科研工作,就需要紧迫性的物资保障,显然物资对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效益的作用

提高药检效益是药检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用于对药物检验的经费也不断增加,用好投入资金,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是实验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把关,做好当家理财工作,药检实验室管理集中有效地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是药检系统控制预算的有效一环,也是监督和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管理要做好对药检机构设备资源统筹安排,并做好购置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出药检效益。二是要精心采购,提高资金投入效益,药检机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管理者,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添置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还熟悉供应渠道,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争取购置仪器设备优质、优价以及提供优良服务。三是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对药检工作者提供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劳务,使药检工作高效率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可以根据药检机构物资消耗的情况,找出规律,统一储备常用物资,既可以满足药检机构的基本需求,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率,通过实验室管理调配闲置物资,做到物尽其用,还要通过认真研究,把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加工网络,既节约经费,又能使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提高在用物资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

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药检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影响着药检质量和药检效益的提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对做好药检是十分重要的。药检实验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我们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兄弟机构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并建立了药检机构科学化管理体系。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体制、实验检验管理、实验经费管理、实验物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六个部分。

(一)实验室建设和体制管理

1.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药检实验室建设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发展动态,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一般以长期规划的形式体现,实验室的近期动态一般以年度工作计划的形式体现。因此,药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

2.实验室体制管理。药检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包括实验设置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立、设置规程三个方面。要对所有的药检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做到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为实验室其他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检验管理

1.药检文件管理。加强药检管理,不断提高药检质量是药检实验工作永恒的主题。药检文件管理是指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时,所有适用的相关规定文件。药检文件管理主要指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内容涵盖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实验项目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等等。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是开展药检实验的最基本的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是进行药检实验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药检项目的名称、进度、参与人员、仪器类型、实验材料消耗等所有实验过程进行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则是对药检实验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的规定。

2.药检任务管理。药检任务管理,是对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进行规划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药检实验室进行药检质量检查,药检任务管理主要包括药检实验计划、药检实验任务完成以及药检实验质量检查三个方面。

(三)实验经费管理

1.材料经费管理。材料经费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经费管理办法、材料计划的申报与审查、材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材料经费管理进行规定,实验室材料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五金杂品、低值耐用品等,总体上进行宏观管理,材料经费计划的申报与审核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各科(室)再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经费的细致管理,负责材料经费的具体使用和管理。

2.设备经费管理。设备经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经费管理办法、设备计划的申报和审核、设备经费使用和管理三个部分。实验室设备经费是用于补充、增添实验室药检仪器设备以及药检仪器设备的维修,为实现对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可以将设备经费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设备维持费和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实验设备维持费主要用于添置急需设备以及普通设备的维修,此项费用一般占总设备经费的20%左右,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占总设备费用的80%左右,用于实验室重点投入以及实验室的集中建设。

(四)实验物资管理

1.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材料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及统计上报制度、实验材料采购报销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玻璃仪器管理、五金杂品及低值耐用品管理五个方面。要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节约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购置、验收、入库、发料、结算、盘库管理程序,加强低值耐用品、工具、两用物品及危险用品的管理,对化学危险品库设置专门库房,双人双锁,建立台账,并按审批计划,领用最少的量,剧使用严格按照申请核准的数量发放。

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账务管理、上报统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报销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制度、报废闲置物资管理、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九个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财物管理制度,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价、生产厂家、使用经费、使用现状等多个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另外要加强大型精密仪器及普通设备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设备现状、使用方向及使用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自校准、期间核查、设备日常维护与维修,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好报损、回收、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五)实验队伍管理

1.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与分工细则、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保健津贴补助管理办法四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检质量及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任务及努力方向,实现实验室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随时对实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做好实验人员结构调整、定编定员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2.实验室激励管理。实验室激励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制度等三个方面。要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年一到两次的德(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量(工作数量)、质(工作质量)、勤(出勤率)的考核,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可以每年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药检实验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六)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

1.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要符合各种不同检验工作项目和技术方法的需要,防止交叉污染和互相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要通过计算机绘制详细的实验用房一览图,随时了解实验室位置、实验室调整、实验室面积等数据,并要建立实验室每日环境数据收集系统,按要求控制和记录好部分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进出人员等,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环境。

2.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等管理与检查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为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器材、急救设备工具及消防器材,并定时检查以确保有效;严禁在实验室折装改线,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毒剧试剂及药品的管理。

五、提高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科学管理。要建立以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时限管理机制,保证药检效率;建立怀疑及纠错管理为核心的改进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药检质量;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用产品标准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药检效率及质量水平;建立责任可追究的检验检测流程,保证每个药检环节的可靠性及公正性;建立药检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药检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首先需要加强实验室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药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药检机构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加强药检文化建设,要创建实验室质量文化,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实验室文化,不断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药检质量、科研工作的进展,影响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思想稳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要注重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六、总结

药检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中的六大部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实验室建设体制是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药检实验管理为实验经费提供投资依据,经费管理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物资管理水平又影响着药检实验。要正确处理六大部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完善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31.

[2] 施昌彦,虞惠霞.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依元.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三论的崛起与社会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

质检员论文第4篇

1提高查新人员的专业素质

查新人员是决定查新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查新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查新工作的质量。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因此,医学查新人员的素质应具备较高要求: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能及时满足各相关专业查新的需要;具有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熟练而专业的文献检索技巧;较强的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由于查新人员接触课题时间较短,每个人的专业知识不能覆盖所有的医学专科领域,每个学科也不可能都配有专职的查新员,这样某些因素会导致查新员经常要面对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差较远的课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查新的质量。查新员只有不断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具备多学科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科信息,定期浏览相关专业网站,并加强与同行之间必要的学术交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检索技巧和方法,从多方面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才能及时满足各相关专业查新的需要,提高对文献的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全面保证查新的工作质量。

2加强与委托人之间的交流

少数科研人员抱着对自己的课题保密的心理或为了得到“未见报道”或“鲜有报道”这样的查新结论,不愿过多交流课题具体的研究情况,不愿透露课题有关的主要技术要点,故意把查新点与查新要求写得很模糊,检索词表述不清,其希望检索到的文献越少越好,这样查新人员无法全面了解课题真正的内涵,难以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直接影响相关文献的筛选,不能作出科学而公正的查新结论,最终影响查新报告的质量[2]。所以查新人员要加强与委托人的沟通和交流,既要虚心向委托人请教,明确课题的实质性内涵,了解课题内容、技术关键及创新点;又要积极争取少数不愿意透露研究内容实际情况的委托人的理解和配合。而大部分科研人员对查新工作很重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工作,目的是了解自己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和趋势,提高整体医学科研水平。实践证明,后者申报的项目或成果总是能顺利通过专家的评审,得到同行的肯定[3]。查新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应积极主动、真诚谦虚地与委托人进行查新前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所检课题的科研背景,技术要点,并与委托人在所研究课题的内涵理解上达成共识,避免因委托人在表达上的误差和查新人员理解上的误差形成的双重误差对查新量和查新结论的影响[4],以保证对科研课题的检索不出偏差,并抓住课题的创新点,准确选择关键词,制定正确合理的检索策略和途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查新报告的质量。这是保证查新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3全面系统的专业检索

3.1理解和明确课题项目的技术要点及背景科技查新质量以查全率和查准率为衡量标准,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和创新点是否真正理会至关重要,其有助于优化检索过程,通过分析与对比提高查全、查准率。

3.2确定专业、准确的检索策略在正确理解领会课题背景及要点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检索策略(包括检索词、检索工具的选择,检索式的表达),列出需要检索的中外文数据库(查新人员熟练掌握每个数据库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课题选择学科专业范围相符的数据库,应用类课题,还应选择专利数据库等),所需检索年限;检索所需的专业学科、课题技术要点、主要创新点、检索词或主题词及文献类型;下载相关文献及原始文献。检索词的选择与检索策略的制定是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关键。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查新人员会有不同的检索策略,而不同的检索策略又会导致检索结果的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对课题的最终评价结果。查新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主要搜索引擎的检索规则和功能,熟练掌握全文期刊检索技能,掌握网上数据库检索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联合检索;制定一个专业准确的检索策略,确定相关专业学科必查的基本数据库,采取综合数据库与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数据资源联合检索和综合利用[5],才能对检出的文献进行正确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4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查新结论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查新项目的真实情况。查新员应用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撰写查新结论,不得掺入任何个人观点,不带任何个人主观色彩,不包含任何个人偏见,这是查新工作人员应遵守的原则。

质检员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创建优良工程的标准。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达标分解,编制详细的以各分项工程为单元的目标实施计划,各专业施工队伍必须保证其所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创优计划的100%完成。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结合我国及当地现行的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公司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2)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制定《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规定与奖罚条例》,同各施工班组签定质量保证责任状,负责质量安全部门有直接质量、安全奖罚权,使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转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3)建立合理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物资的供应,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顺利完成。

(4)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各项检查有记录,重要的机电设备及施工工序,须甲、乙双方人员共同会检。对于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验收,未经有关质检人员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5)执行原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都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材质,并按规定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否则,应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合格;作好技术控制和测量控制,以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6)各专业特种工种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7)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3、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2)实行技术(质检)人员专责制,专门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理,全工地形成完整的质检网络,各班组工段人及班组质检员,要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员要对承担的工程负责。

(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各项技术性规范、制度的交底宣传;认真执行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实行全过程控制。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向班组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生效,否则工人可以拒绝施工;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严把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帐,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6)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质量达到业主期望的目标,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全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还要进行全面目标管理活动,达到质量优、工期快、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和文明施工。

(7)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8)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对各级质监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改正,否则将予以罚款和给予处分。

(9)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检测手段和测量器具精度,未经鉴定确认的测量器具不得使用,主机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测自始至终须定人、定时、定测量器具(尤其是长度器具)中途不得随意更换。

(2)几项具体措施

水泥生产程序要求严格,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安装工程安排力求确保重点、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①施工总程序:先主机设备,后辅助设备;先施工周期长的、后施工周期短的;先上游工程,后下游工程。

②施工策略

根据施工条件,逐步扩大施工面。论文格式,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开工后,前阶段以机械设备安装为重点,确保主机安装;后阶段各专业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最后阶段以调试为重点确保施工质量计划实现。

③搞好安装与土建的交叉施工,双方都树立全局观念,即互相配合,又互相促进。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基础,浇注混凝土前安装配合土建进行尺寸复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④认真做好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把设备质量隐患消灭在安装之前。

a、会同建设单位认真进行主机设备出厂前的检查验收。

b、大型解体运输的设备,提前运往安装地点组装和质量检查。

c、中小型整体进厂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前进行解体。

d、利用本单位处理设备问题的经验,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把检查的设备问题尽量就地处理和补救。

⑤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抽检和会检制度,尤其是主机设备的主要工序必须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才能继续施工。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⑥关键设备和难度较高的部位,由经验丰富、技能高、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技师亲自操作和把关,确保主要工艺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部优良,确保一次试运转成功。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质检员论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创建优良工程的标准。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达标分解,编制详细的以各分项工程为单元的目标实施计划,各专业施工队伍必须保证其所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创优计划的100%完成。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结合我国及当地现行的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公司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2)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制定《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规定与奖罚条例》,同各施工班组签定质量保证责任状,负责质量安全部门有直接质量、安全奖罚权,使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转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3)建立合理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物资的供应,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顺利完成。

(4)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各项检查有记录,重要的机电设备及施工工序,须甲、乙双方人员共同会检。对于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验收,未经有关质检人员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5)执行原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都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材质,并按规定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否则,应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合格;作好技术控制和测量控制,以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6)各专业特种工种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7)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3、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2)实行技术(质检)人员专责制,专门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理,全工地形成完整的质检网络,各班组工段人及班组质检员,要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员要对承担的工程负责。

(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各项技术性规范、制度的交底宣传;认真执行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实行全过程控制。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向班组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生效,否则工人可以拒绝施工;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严把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帐,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6)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质量达到业主期望的目标,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全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还要进行全面目标管理活动,达到质量优、工期快、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和文明施工。

(7)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8)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对各级质监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改正,否则将予以罚款和给予处分。

(9)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检测手段和测量器具精度,未经鉴定确认的测量器具不得使用,主机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测自始至终须定人、定时、定测量器具(尤其是长度器具)中途不得随意更换。

(2)几项具体措施

水泥生产程序要求严格,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安装工程安排力求确保重点、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①施工总程序:先主机设备,后辅助设备;先施工周期长的、后施工周期短的;先上游工程,后下游工程。

②施工策略

根据施工条件,逐步扩大施工面。论文格式,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开工后,前阶段以机械设备安装为重点,确保主机安装;后阶段各专业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最后阶段以调试为重点确保施工质量计划实现。

③搞好安装与土建的交叉施工,双方都树立全局观念,即互相配合,又互相促进。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基础,浇注混凝土前安装配合土建进行尺寸复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④认真做好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把设备质量隐患消灭在安装之前。

a、会同建设单位认真进行主机设备出厂前的检查验收。

b、大型解体运输的设备,提前运往安装地点组装和质量检查。

c、中小型整体进厂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前进行解体。

d、利用本单位处理设备问题的经验,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把检查的设备问题尽量就地处理和补救。

⑤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抽检和会检制度,尤其是主机设备的主要工序必须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才能继续施工。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⑥关键设备和难度较高的部位,由经验丰富、技能高、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技师亲自操作和把关,确保主要工艺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部优良,确保一次试运转成功。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打造学习团队,制造精品工程”的思想观念,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树立以预防为主,控制为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使质量始终处于计划的控制目标内,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工程、满意的服务。

质检员论文第7篇

1.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建设是药检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理论基石,是药检文化建设哲学体系的总纲。建立以科学检验精神为统领的理念文化,就是要整合各级药检机构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科研理念、发展理念等核心理念,统一打造“中国药检”的系统品牌形象,确立“一切为了人民生命安全”的系统精神,树立“为国把关,为民尽责”的检验理念,明确统一的“服从监管需要,服务公众安全”的工作宗旨,高举“为民、求是、严谨、创新”的科学检验精神,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文明服务、清正廉洁”作为全系统的行为准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国药检之歌》为全国药检系统内部的“军”歌,中国药检Logo标识为全国药检系统的统一标识,各省(市)药检系统的Logo标识在中国药检Logo标识的基础上加挂各省(市)药检机构名称。规范提出系统专属的独特的标志性口号,如“为食品药品质量把关”、“专业、权威,值得信赖”“、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勇当健康卫士”、“一切为了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有效”“发现检品的缺陷和瑕疵需要我们的专业素养,发现同志的优点与长处需要我们的思想素养”等,从而形成具有药检特色的,全国统一的理念文化。根据调研,全国各级药检机构都越来越重视药检文化的建设,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药检文化建设宣传。以省(市)级以上药检机构为例,许多单位都提出了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质量方针、药检精神、服务理念等,在网站开设了“药检文化”栏目,但形式多样,内容不一,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内容,缺乏系统性。也有些单位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药检文化建设思想,但目前还未系统整理,未在本单位推广,药检文化建设理念还仅停留在领导层中。因此,以中检院为龙头,建立全国统一的药检文化建设体系,对于加强整个药检系统的凝聚力,整合资源,树立“中国药检”品牌是非常必要的。

2.管理文化建设

建立系统内统一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目标,确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发展目标和“一条主线,五个支撑”的发展战略,以“科学、独立、公正、权威”作为全国药检系统统一的质量方针,是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管理文化建设是药检系统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要把管理的要素通过各项制度、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把理念文化建设的思想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因此,有必要在药检系统内形成统一标识,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服装,统一办事流程,统一行为规范,制订系统员工手册。以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时限管理、纠错管理等管理机制,营造“术业有专攻”的学术氛围。统一标识,就是以现有的中国药检Logo标识为全国药检系统的统一标识,各省(市)药检系统在中国药检Logo标识的基础上加挂各省(市)药检机构名称。据统计,目前全国省(市)级以上药检机构中只有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院、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十家单位采用了此Logo标识,另有十家采用的是自行设计的Logo标识,还有一些单位尚未使用Logo标识。统一标识,可以塑造中国药检的整体形象,扩大中国药检的影响力。可将中国药检Logo标识制成徽章,全系统职工统一佩戴。可规定在全药检系统单位的大门上或办公楼大厅内统一悬挂中国药检Logo标识,使之成为药检系统的独特标志。各省(市)药检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和文化特色,统一印制带有中国药检Logo标识的会议标牌、办公文具、信封、信笺等,形成良好地全国一盘棋格局。据调查,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在全国药检系统中已率先实行,如深圳市药检所。统一机构名称是增加药检系统知名度,打响“中国药检”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药检系统的名称五花八门,不统一,不规范,有的叫药品检验所,有的叫食品药品检验所,有的叫研究院,还有的叫检验检测所。这样容易混淆群众的视线,也不易在系统内形成合力。因此,统一全系统内的机构名称是规范管理,扩大影响,形成系统合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整合系统实力,形成集团化作战的必然。统一服装,既是对外树立药检系统形象的需要,也是对内树立系统员工形象的需要。统一的办事流程和统一的行为规范,是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的需要,是与世界接轨,打造世界品牌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员工手册》是规范药检系统内人事制度管理,传播药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系统内员工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的行为指南。《员工手册》是药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药检系统的通行证。在《员工手册》中应包含药检系统概况、药检文化、组织结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相关制度、岗位职责等具有共性的内容,各省(市)药检系统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省(市)特点增加一些特色内容,丰富和发展《员工手册》的内涵,增强《员工手册》的实用性。

3.环境文化建设

以营造安全、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应主要包括环境精神文化建设、环境物质文化建设和环境制度建设等几个层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员工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是环境文化建设的主流和核心。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环境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环境场地、仪器设备、办公设施、文化宣传栏等诸方面的物质体现,是环境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制度建设是环境文化建设实现的机制和保障。通过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以优美的环境愉悦人、以贴心的设计服务人、以善意的提示约束人、以专业的氛围融炼人、以健康的风气引导人。

4.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药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完善和强化教育制度,筑牢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二是要建章立制,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将廉政文化理念的具体要求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和融入到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中去,形成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的科学管理体系。营造使人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不用腐的氛围和环境。三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要不断拓展领域、创新方法、丰富载体,以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亮点,彰显特色,以全员参与反腐倡廉,树药检系统廉洁公正形象为目标,立足行业特色,建设“药”廉政文化,推进文化倡廉,建立逐级廉政谈话制度,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药检系统道德准则。“药”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廉政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以文化为载体,将继承发展传统药文化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赋予其深刻的廉政文化内涵,以药喻廉,是对具有药检特色文化建设的传承和发展。以“药”廉政文化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加强“药”系列文化研究,打造“药”系列文化建设的品牌。

5.和谐文化建设

建立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利益协调、行为规范为主的和谐文化建设理念,以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促进组织内外的和谐为目标,构建药检和谐文化。以加强沟通与交流、开阔视野与胸襟、丰富知识与理论、提升品格与修养为手段,实现检验与监管和谐、检验与企业和谐、检验与公众和谐、内部员工之间和谐、内部科室之间和谐,展示一流团队的精神面貌。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系统的整体形象和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执行力,在系统内营造团结和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6.质量文化建设围绕“科学、独立、公正、权威”的质量方针,建立药检特色的质量文化,以检验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作为质量文化建设的三大主题,体现药检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崇尚品质、不遗余力的质量诉求。检验质量是药检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符合CNAS要求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为确保检验质量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服务质量是药检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和完善以服务于科室内部的协调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服务于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于药品监管有效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质的服务,提高工作质量,提升自身形象。管理质量是药检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要通过明确管理责任,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质检员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的开展,使临床医务人员能广泛地收集到国内外的前沿科学信息.以指导实践。教学医院图书馆在对进修医生的文检方面应该给于一定的指导。使他们符合时展的要求。

1引言

医学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储藏地和集散地,是医务人员查找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来源地。在图书馆内储藏着历年来的文献信息,即全面又连续,给各层次医学人员的查找带来了方便。从事文献资源管理工作者们在长期的信息管理中,对收藏规整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及时的医学科学信息。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要接收大批进修医生进入各临床科室进修培训。对进修医生再教育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他们通过进修学习,能够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这种短期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行业人员的需求。进修生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要加强实际技能学习,另一方面要寻求理论知识的探索和更新,因此,他们在业余之时常常走进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此,笔者就医学图书文献检索纳入教学培训进行初步探索。

2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必要性

2.1素质差异

医院进修生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受到学历、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既有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有县、乡级医院、卫生所,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学历由中专到研究生,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均有。由此看来,进修人员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2.2有助于培养有一定素养的医学进修人才‘

经过多年对进修生到馆查阅文献资料的整体素质的观察和认识,笔者认为,作为临床进修人员除在医疗上有临床导师的带教外,在图书馆文献的查找方面,馆内人员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掌握和利用纸质和电子资源来寻找相关信息,使进修人员正确而快捷地获取所求,从而在理论上指导其临床应用。

当今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网络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为临床医、教、研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结合临床进修生的信息需求,在进修生中开展文献检索教学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利用方法,是图书馆人对进修生信息素质教育应所考虑之处。

3开展文献教学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1教学培训内容

医疗信息的教学培训目标是使进修生对查找的文献信息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获取所需文献信息。以计算机检索方法为主,以手工检索为辅。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讲解文献的类型,包括核心期刊、源期刊的概念;第二,讲解文献查阅的方法,包括手工检索和联机检索;第三,图书馆常用工具,包括国内外手工检索工具及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尚未出版针对进修生教学检索的教材,因此教员只有根据进修生的不同层次,参考国内一些医科大学编写的文献检索教材,筛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归纳、集中,自编自备教案。

3.2教学培训方法

为使进修生能掌握检索方法,宜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演示,系统介绍本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储藏特点、网络系统的功能、作用与界面的操作,以及medline光盘和网上pub med的联机使用。

手工检索。印刷版资源在图书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一大批读者,是数字信息的基础。所以印刷版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这一部分采取老师对馆藏、书库进行现场介绍,讲解图书的分类法、期刊的排架法及查找方法等。

联机检索。印刷版资源的掌握有利于进修生对后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采取老师对联机系统进行演示和示范,让学员上机跟着操作,教与学互动实现,达到掌握检索方法的目的。

4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培训的可行性

4.1知识的拓展

医学文献检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献检索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过去以手工检索为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电子检索越来越带给人们方便,并且逐步过渡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进入21世纪后,各高校数据库资源的共享,为联机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因此,医学图书馆对进修生开展文献检索培训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知识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4.2师资条件

医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具有一定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传输等能力,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同时他们在图书馆这个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在带教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质检员论文第9篇

一、检察委员会的地位与议事决策功能

(一)检察委员会的地位与职责

检察委员会是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设立的在检察长主持下的人民检察院议事决策机构,主要任务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亦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第4条的规定,检察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议、决定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议等重大问题:审议、通过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工作报告、专题报告的议案;总结检察工作经验,研究检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有关检察工作的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本地区检察业务、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审议、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议、决定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的案件或者事项;决定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等。

(二)检察委员会决策的特点

1 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性。我国检察机关确立完全的民主集中制经历了一段历史变迁,最初检察委员会只是作为检察长的咨询机构,仅体现了集中性。在1979年制定《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时,民主性和集中性才得以统一。检察委员会在决策时,检察长同意多数人意见的,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处理:当检察长不同意多数检委会委员的意见。可以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上一级检察院决定。这充分体现了检察委员会是检察长负责制下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构。从现有机制而言,检察长在检察委员会虽然享有一定的另行提议权,但其意见已经不能再直接否定其他多数委员意见。

2 有限性。在检察机关内部,议事决策机构有党组会议、检察委员会、检察长办公会议、院务会等。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检察委员会只针对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大案件和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并不大包大揽地审议检察工作中的一般问题和案件、人事、经费保障等事项,故其决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3 国家属性。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检察权的行使主体只能为检察院,而作出如何行使检察权的检察决定依法只有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的决策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行使,检察委员会中的少数或者个人不能以检察委员会名义决策。检察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代表的是该级检察机关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法律效力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保障实现,它体现的是法律监督的国家属性,与立法、行政和审判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国家权力行使架构。

(三)检察委员会决策的效力

正因为检察委员会决策所具有的国家属性,故检察委员会作出的决策具有法律效力和相对稳定性,部分决策还具有终局性。检察委员会通过对重大、复杂、疑难、新型案件及重大事项的讨论,形成权威性意见,为议题提交部门如何适用法律、明确办案标准等提供明确指引。议题提交部门需遵照执行,并及时将执行情况反馈至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

三、探索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价值所在

本文所探讨的案件质量评估,是指对于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已经判决或上级检察院已作出相关决定的,再次提交检察委员会评议该案件的办理质量。评估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从法院的判决效果、办案所取得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进行综合衡量。

(一)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是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

案件质量评估与近年来部分地区由政法委牵头的开展的案件评查工作有所不同。所谓案件评查,是由政法委牵头成立案件评查小组、从公安、检察院、法院三家抽调人员组成案件评查专家库,然后从各单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案件进行自查和相互检查,是对各单位办案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属于外部监督的范畴。而案件质量评估属于内部监督的范畴。它作为人民检察院对所办理的案件从内部主动进行质量评价的监督管理方式,兼具监督性和管理性。监督性体现在可其是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的案件保障方式,而管理性在于通过案件质量评估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所审议的案件的整体质量情况,为提高检委会议事决策质量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二)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是建立追责机制的首要前提

检察委员会的决议大部分关涉检察权的行使,使用不当,会直接侵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因此,检察委员会应当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但现行的集体讨论、集体评议的决策使得集体责任等于无责任,委员们需承担的风险系数较低,导致部分委员在审议时发言无据或者只作附和性、表态性发言。通过开展案件质量评估,结论为两种情况:一是决策正确,案件的办理基本达到或者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决策不正确或者决策质量有待提高,可能发生错案或者瑕疵案件。检察委员会委员可参照评估结果对之前所发表的意见进行对比,查找差距。如若发生错案,则可据此实行责任倒查,由委员们对各自发表的意见负责,以增强委员的责任心和审议程序的严肃性。

(三)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具有指导办案作用

通过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指导办案。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全国推行案例指导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在保持成文法的法律体制下,结合司法解释,以案例指导为辅,运用典型案例对法律规则的准确理解和适用进行指导,以弥补成文法之不足。笔者认为,对于基层人民检察院来说,可将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和案例选送工作有机结合。对通过案件质量评估,认为在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政策掌握或者法律监督实践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用法律正确,对法律的解释合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处理结果恰当、社会效果良好的案件。可作为指导性案例选送至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时可将此类案例在院内组织干警学习讨论,达到评估反哺实践的效果。

三、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司法实践

(一)评估的案件范围和重点

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一般为:拟作不决定案件、拟抗诉案件、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议的案件、审判机关作无罪判决案件、不服本院决定且审查后拟改变原决定的申诉案件、拟作国家赔偿的案件、办案部门意见分歧较大且主管副检察长难以决定的案件、检察长认为需要提请会议讨论的其他案件②。

从工作效率以及必要性角度讲,并非所有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都有必要对其进行案件质量评

估,评估的范围可先限定为:

1 法院改变定性案件或者量刑畸轻畸重的案件。这类案件的评估重点是适用法律的正确性,以及为是否提出抗诉作出筛选。由于庭审阶段证据发生变化或者检法两家对同一事实的意见不一而导致的改变定性的,不能因此否决检察委员会之前决策的正确性。

2 作出国家赔偿决定的案件。基于国家赔偿案件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这类案件主要评估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评估国家赔偿工作是否注重化解矛盾工作,以息诉罢访、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实现案结事了;是否做好法内救济和法外安抚,做好情、理、法的有机结合。

3 附条件逮捕案件。虽然在新的国家赔偿法实施后,司法实践中采用附条件的逮捕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出于维稳等特殊需要,部分地区仍对一些案件事实证据已基本构成犯罪,根据现有事实和证据分析,案件在批捕后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得定罪所必须的证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影响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附条件逮捕。这类案件评估的重点主要放在案件经引导侦查后,是否取得定罪所必需的证据,案件是否顺利并得到有罪判决。

4 检察委员会审议时争议较大的案件。检察委员会的决策是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的,但是部分案件在会议讨论时委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较大,或者委员的意见与案件承办人或者承办科室的意见不一致。这类案件评估的重点为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支持的是何种意见,并藉此反思决策质量。

(二)评估工作的流程设定

按照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议题提交部门必须在会后五天之类将执行情况反馈至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但是在此期限内通常不能同步反馈案件的具体后续进展。所以笔者建议,对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操作流程可设定为:由各提交议案的科室在案件取得判决结果或者上级做出有关决定后,或根据案件的后续进展,将情况及时反馈至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由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进行汇总分析后,向检察长汇报,由检察长决定是否将该案件提交检委会评议。如决定提交评估。则由案件承办人员列席并简要汇报情况,由检委会委员对案件质量进行评估。

四、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困境与展望

案件质量评估作为检察机关在案件质量管理监督模式转变中的创新和尝试,通过对议事质量进行回顾、反思、从而改进,可逐步提高检察委员会的议事决策质量,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并亟待突破。

(一)所遇到的阻力

1 评估主体与被评估对象同一。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是检察委员会的自我评价,不可避免地面临的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矛盾命题。

2 评估效能不高。部分委员将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简单地定位为纠错,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认真评估,最终使评估工作的预期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此外,由于部分检察院没有成立专门的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使得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所需进行的前期论证调研难以进行得深与细,从而导致为质量评估所做的准备不足,而影响评估的效能。

3 评估结果的转化、利用不足。目前的质量评估工作停留在具体工作层面上,并未与检察委员会委员的业绩或者考评挂钩,没有设置细化、具体、规范的量化标准。评估的结果也仅停留在对决策的肯定或者反思上,还未上升到提升案件整体质量的制度层面。

(二)完善路径

1 引入专家论证决策机制,破解自我监督难题。专家咨询工作主要是对检察工作中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对有关司法解释提供专业咨询意见等,其本质是一种事前咨询。但并非所有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事前都有经过咨询,那么如何将其引入检察委员会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具体的方法是将专家咨询制度的作用从事前向事后延伸,除决策前的咨询工作外,对部分案件尤其是对检法两家认定分歧意见较大的案件,可邀请专家参与案件质量评估。通过全程参与。由专家来对决策质量提出评估的参考意见,有利于保障公正执法,有利于加强对检察机关的自身监督。同时,可建立业务骨干征询制度。根据案件情况随机由检察长制定一名或若干名业务骨干(原案件经办人需采取回避原则),审阅案件材料,提出书面意见,列席评估会议。此举可以避免评估主体与被评估对象同一的矛盾局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