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包装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50

包装工程论文

包装工程论文第1篇

人机工程学和室内环境设计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而存在的,这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1.2确定家具设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围

家具设施作为人的实用工具,在设计造型和尺寸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度,同时还要兼顾到它的使用范围,在这些设施周围必须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对室内热环境、声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的科学参数后,就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

1.4进行视觉要素计测

人眼的视觉要素包括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对这些要素数据的计测,能够对室内光照设计、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人机工程学中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的行为心理常常因为文化、社会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影响了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2.1心理空间

人们在衡量空间范围时,不仅是通过生理的角度,也通过心理的角度。对空间的满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个人空间,并随着现实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比个人空间更加私密的则是每个人的领域性。这两点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时区域的划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2.2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有人观察研究过,不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在剧场和门厅,人们总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的路线。这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视野开阔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扰的地方。

2.3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通过对不同布局空间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类型的研究,发现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多的朋友,这也就说明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4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们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也会选择捷径。

2.5幽闭恐惧症

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感,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轻,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建立这一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人在空间中的危机感。阿尔特曼指出“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是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环境的形态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3结语

包装工程论文第2篇

【关键词】包装工程 课程设置 市场导向

引言

包装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在我国起步晚,包装教育不完善,包装企业也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粗加工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装院校层出不穷,但毕业生的就业却越来越难,笔者先后对河北省周边地区包装企业进行学习走访,并对2003级-2008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联合我国南方某知名包装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对包装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1.1 课程体系不科学

当前,我国包装院校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内容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包装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偏重于包装技术;教学方式依然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课程严重缺失;专业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整合,缺乏系统性;重自然科学课程,轻管理、经济等人文社科课程。经过笔者对历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普遍反映,包装工程本科课程设置繁杂、重点不突出、实践课程严重缺乏,并且缺乏有效的业务素质类课程的讲授,因此,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最终导致学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

1.2 学生能力缺乏

在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关于就业影响因素一项,80%的人均选择个人能力是就业的关键因素。由于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总存在矛盾。当前,企业通常采用无领导团队交流式考察求职者的综合能力,不仅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而且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责任心、毅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个人素养进行考察。由于包装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重理论轻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没有足够的学时。

1.3 与用人单位沟通不畅

很多企业对包装工程专业认识不全面,认为包装就是装潢;而包装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经验的工科专业,企业对专业的了解不深、期望过高、片面要求,都造成包装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得学生的就业范围缩小。

综上所述,影响包装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包装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因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包装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包装院校应重点完善包装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夯实基础、突出能力为人才培养原则;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建立以系统思想为导向的包装课程体系;让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

“3+1”培养模式即以三年基础学习,一年实习为原则。大学前三年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最后一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接触社会,参与专业实践。三年基础理论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为学生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奠定深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应对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自信。大学四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装工程作为工科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学生具备包装系统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 系统化课程体系设置(图1)

包装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环环相扣,不能割裂。因此,课程体系也应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将课程设置系统化、整体化,让学生形成牢固的整体包装设计思路,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包装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大平台:基础平台课(大平台和小平台),专业基础平台课(模块化设置)和实践课程平台。

2.2.1 基础平台课程。为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在进行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基础理论。公共基础理论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以两个平台实现,即大平台必修基础课程和小平台选修课程。大平台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统计学、概率、大学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语言、微机原理及应用;小平台课程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注重提高人文素养,加强人格品质修养,在日趋激烈的知识竞争和发展竞争中迫使大学生必须不断打造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创造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条件。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修养、艺术鉴赏、大学语文、科技文献、文献检索;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经济、经济管理、国际贸易概论。而诸如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可以在学生确定包装方向后,再根据所选方向进行选修或者作为学位课必修。

必修和选修兼具的基础课程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同时也可以限制学生偏科的问题,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也为学生考研提供了方便。据调查问卷发现,毕业生均希望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厚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目前包装专业有高职、本科体系,但研究生教学体系还未完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学体系。针对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应以厚基础为主导,以利于学生继续深造。

2.2.2 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包装系统为主导思想,设置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然后按照市场需求将包装课程分五个模块作为专业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选择一个模块),设置相应选修课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整体包装系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模块,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开设相应模块。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包装企业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方向:包装材料(以生产包装容器为主)、包装印刷(印刷企业)、包装机械(包装机械设备销售)、包装设计(结构与装潢)以及未来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等。按照这几个市场需求的方向,笔者认为包装专业课程设置可如图2设置。

2.2.3 实践课程平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述主线课程必须以实验实践或生产实习形式为支撑,没有实践环节上述主线课程形同虚设。因此,各个方向都需要进行实践环节的巩固,以实践和理论结合,实习服务于就业。

第一,开设包装工程大实验。可以在专业公共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包装材料大实验、包装动力学实验,实验内容以熟悉基本实验设备和基本实验项目为主。如包装材料性能实验课程可以开设以某种包装材料的透湿、透气等实验;而包装动力学试验以进行缓冲测试为主要试验项目;同时,根据不同模块课程不同,进行相应的系统试验。

第二,课程设计系统化。与企业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包装问题为课程设计主要的命题原则,或者通过学生进行大量市场调查,发现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课进行的综合性设计课程,以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应增加课程设计的深度,给学生创造实物设计的机会。建议开设包装装潢设计课程设计、运输包装课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工艺学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采用教师联合带设计的方法,题目由几位教师共同设置,将题目划分成不同部分,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指导,这样能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整体设计中,使学生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将知识系统化。

第三,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鼓励教师与包装企业单位进行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包装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胆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在毕业设计阶段导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充分发挥各导师专业特长和优势,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自己的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结语

面对包装业发展的新形势,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包装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实践课程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将整体包装思想的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理念;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把包装系统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把专业素质培养作为主线,形成―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包装系统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聚杰.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探索.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年第6期:P65.

[2]鄢腊梅,卓舒娅,生健波等.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新理念的探讨.包装世界,2008,7:P72.

[3]母军,李黎.关于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中国包装工业,2008年第7期:P14.

[4]武军.面向21世纪培养包装人才要注重素质教育和知识结构.中国包装,1999年第19卷第5期:P53.

[5]许文才.包装高等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探讨.中国包装2002年第2期:P43.

包装工程论文第3篇

关键词:运输包装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2016)01-0087-04

0引言

包装工程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包装工程已发展成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目前,在国内外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几乎都开设“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因素,以及将这些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可以独立对产品进行运输包装分析和设计的能力[1-2]。

1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的地位

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包括: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州技术学院、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迈克吉尔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瑞典LUND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这些高校都开设了“运输包装技术”这门专业课程。国内79所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均将“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可见,“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包装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另外,ISTA中国、中国包装联合会运输包装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包装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每年都会举办“运输包装技术”领域的课程交流和学术交流,以推动“运输包装技术”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加强国内外运输包装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运输包装技术”课程于2014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支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本保障,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由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目标。

2课程体系构建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紧密结合包装工程的专业特点,围绕运输过程中缓冲包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介绍运输包装设计相关的动力学基础知识、流通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特性等,使学生掌握运输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运输包装的缓冲结构设计、瓦楞纸箱设计、木箱设计、集合包装的选用、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方法及运输包装件实验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运输包装设计的方法[3-6]。在重点课程建设中,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更加合理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凝练课程内容,课程扎根理论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由此,构建了该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将课程体系构建成3个层次,第1层中将课程内容按照国际通用的缓冲包装设计六步法划分为7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第2层中针对于主要内容展开,分章节对运输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介绍,限于篇幅有限,图1中课程具体内容只标注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内容;第3层为课程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共安排4个必选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自选实验,实验方案通过主讲教师审查后便可开展实验[7]。在所有课程内容完成后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学生需要运用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对象的特点,分析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产品损伤的严酷程度,设计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身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3教学模式改革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内容兼顾理论、设计和实验等多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在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1)在课堂讲授中,注重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把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由浅入深讲解,加强学生理解。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运输包装前沿技术和方法以生动、有趣、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结合某企业与某物流公司的一场纠纷,提出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是属于物流公司的事故,还是产品结构或运输包装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观察多了解实际产品运输包装的形式及物流运输方式,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钻研探索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引出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8]。对于新型的运输包装结构设计或生产工艺等问题,借助学生认识实习的机会,有目的地选择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及最新动态,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3)应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每一个新知识点讲授前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某产品的公路运输过程中并没有高强度的跌落发生,却产生大量产品破损呢?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听课,引出共振现象是引起此问题发生的根源,由此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4)“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深,很多科研问题都源自于此,因此相关的科学研究及科技很多。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科技文献,安排阅读报告环节,让学生从“查阅文献-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阅读报告”全过程中,对其分析问题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小组和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环节的建设也是该课程建设的重点,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必修的4个实验项目、自选实验项目、课内实践、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实验环节中,由原本的“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向“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转变,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9]。在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完成某一产品的运输包装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缓冲包装材料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运输包装方案,并制定包装件测试实验大纲,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包装行业对包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成为包装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了扎实基础。(6)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在学校大力倡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校园网上的学习中心平台,作为课程的网络平台。“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相关的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课程习题等资料都已经上传学习中心平台,学生可随时查看课程相关资料。另外,为了辅助课程教学,针对于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特别制作了时长5~10min的音视频微课,提供给学生课余查看。这些微课片段主题明确,比如:跌落对产品的损伤、创新缓冲结构设计方法和防振包装设计方法等,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以实验视频、实况录像和课件视频等鲜活生动的短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微课时长很短,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效果[10-11]。

4考试方法改革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第一批加入到学校倡导的考试方法改革中,增加平时考试1次,考试成绩按比例核算。针对于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考核过程中采取考核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测试、课堂讨论、阅读报告、设计实战、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灵活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性。鼓励学生广泛查阅课程相关的研究资料,使学生掌握该课程国内外最前沿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将设计环节列入综合得分,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同时,通过期中闭卷考试和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结合考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全方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总结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明确课程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各部分课程内容特点,分别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实验、课堂设计训练、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其贯穿于课程各部分内容,通过使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使课程成绩得到提高。该课程改革方法已应用于教学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德.面向新世纪的包装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0(1):22-23+52.

[2]宋海燕,黄利强.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126-127.

[3]陈春晟,王桂英,张群利.基于林业特色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森林工程,2012,28(1):84-86.

[4]李琛,肖生苓,李耀翔.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33-137.

[5]徐淑艳,王桂英,温慧颖,等.包装工程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J].森林工程,2014,30(1):194-196.

[6]温慧颖,徐淑艳,王桂英,等.以林业院校为视角进行创新型绿色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2):189-191.

[7]都学飞,李萌.运输包装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及其效果研究[J].轻工科技,2013,178(9):162-163+171.

[8]滑广军,向贤伟,赵德坚.《运输包装》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2):106-108.

[9]都学飞,李萌,张德勤.物流运输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5(4):119-120+127.

[10]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136.

[11]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包装工程论文第4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体系;思路

当前,我国多数艺术专业均设置了包装设计专业,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计划,但多数学校对于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仍缺乏一套系统、完善的包装设计教学体系,导致教学质量不佳,教学现状堪忧,因此,本文重点就包装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进行了探索。

1当前包装设计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当前,虽然不少学校也构建起了包装设计教学体系,但多数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包装设计教学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专业知识面狭窄,学生专业素质差,实践技能缺乏,难以获得企业、用人单位的重视。第二,包装设计实践能力、产品营销实践经验缺乏,同企业要求相互脱节。第三,学生对于包装材料、容器等缺乏综合认识,而多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为平面或广告设计,而不是包装设计。为此,必须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工作不难发现,当前国内包装设计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多学校只关注装潢设计,不重视容器、结构及包装材料教学,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所设计出的作品也缺乏个性与创意性;另一方面,学校实训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由于不少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加之有些学校难以联系到适宜的单位以供学生实习,或难以为学生安排所需实训工作,或难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因而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2包装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

包装设计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求包装设计教学体系构建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体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基本技能等。人文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以此综合展现出自身的人文气质素养,并以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素养的核心。基本技能,是要求学生具备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英语、科研、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借助于必修、选修等课程,用以培养学生所需人文素养与基础技能。而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包装设计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能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就业中必不可缺的基础。

(2)以能力为基本导向。学生就业成败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是专业能力,如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是衡量学生专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创新能力,这也是人才成长与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3)工程素质。当前学生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用人单位往往对学生工程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程素质,即包装设计与管理能力等,以便能够顺利踏入社会,胜任岗位工作。

3包装设计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由于包装设计同市场及社会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性与必要性。结合上文就包装设计教学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包装设计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借助于师资重构,加快师资教学队伍的建设。所谓的“包装设计”,可谓艺术、科技的有机融合,因此,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都会对包装设计带来无限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要求包装设计专业教师必须树立重道、尚器、道器三者合一的设计教学观念。当前,包装设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等情况,学校可以采用“双轨制”,对师资结构进行重构,也就是说,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校专业教师作为责任教师,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项目设计指导,同时,聘请用人单位一线设计师前来授课,作为学生的技术实践导师,针对教学中实践性、技术含量较高的知识展开讲解与指导。通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导师的共同协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将概念层面的设计成功地转化为设计作品。

(2)基于课程体系重构,夯实包装设计实践教学的根基。包装设计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具有课时较多、理论知识体系繁杂等问题,结合当前包装设计教学所存在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化等问题,应加快课程体系重构,以增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性、系统性,借助于学校已有教学资源,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包装设计教学前,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图形传达能力、三维空间造型能力及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插画设计、卡通形象设计、人机工程学、3Dmax、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以实现该学科的多元化、交叉性特点,为后续包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基于实际课题项目的实践教学。理论课时少是包装设计教学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以某个设计项目或课题为教学核心,实践的主要方式为设计小组,设计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由此可见,项目或课题的选择十分重要,可操作性高、评价标准清晰、目的性强是实际课题的优势,与虚拟课题相比,其作品与市场的贴合力更强,设计目的更明确,提升学生应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构建成果化、过程化的教学考核评价系统。保障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学生成绩通常是结合学生日常成绩及其所提交设计方案为依据,用以进行考核评价,有些教师甚至以最终设计完稿的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因此,“轻过程、重结果”的情况十分严重,难以准确地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情况。因此,要求教师构建过程化、成果化相结合的考核评价系统。在课题确定、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提案等各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独立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也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动态性、多层次性,有助于提升包装设计教学实效性。

包装工程论文第5篇

关键词:运输包装;案例教学;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5-02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包装工程专业内容涉及力学、材料、生物、机械、艺术、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是一门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典型综合学科。包装工程专业近几年已在我国广泛开设,国外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相应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包装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包装人才的需求,而包装工程专业在国内开办时间只有二十多年,发展时间短,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输包装》对包装与物流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运输包装》为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是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运输包装作为包装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危害以及造成这些危害的多种因素和将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应采取的技术或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包装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输包装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设计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能力。面向的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课程设置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中对于包装动力学、包装结构设计等内容都有比较深入的介绍,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因此如何在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效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客观真实性;(3)较强的综合性;(4)深刻的启发性;(5)突出的实践性[2]。它是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一、案例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就开始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将医院的病例和法院的判例给学生进行研讨教学[3],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个工厂里纸箱集合运输的实例。在最初的运输包装设计中,由于缓冲的设计考虑不够,导致运输途中货物冲底,纸箱破裂。该厂设计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讲完问题后,暂时不做进一步说明,而是发挥学生所学的包装动力学知识,让其自己思考。学生从缓冲材料、缓冲系数、振动频率等多方面着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和工厂里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并从成本、时效、便捷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包装动力学、包装材料学等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包装是一门集艺术与工程于一体的学科。既有艺术设计,包装装潢上的创作,又有包装材料,包装工艺上的创新。在运输过程中,产品的外包装需要经历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学生将自己在外面兼职做的一个大米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从小包装的真空包装,到15公斤装、25公斤装的普通大米。从物流与运输的角度来讲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等包装设计过程,用自身经历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在另一个案例教学中,通过一个杜邦公司年度设计大奖项目――一个以纸板角条加上用塑料做的连接角做成的可拆卸笼状箱体,从节能降耗到设计创业,与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现,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到鸡蛋的运输包装,大到四个立方的容积的可折叠保温包装,还有近年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所获各种大学生创新奖项,许多已经在课堂上,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和点评,进一步激发下一届同学的创新欲望,提升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质四个方面。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大学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自学,如何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大学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系统的基础、专业课程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学生的研讨小组,分工合作,对于包装从设计到运输进行整体的讨论。如某小组自己拟定了一个题目,葡萄酒的运输包装。小组成员在讲解时首先说明了葡萄酒的定义、葡萄酒的种类、包装工艺设计路线、葡萄酒包装设计的文化特性。在核心介绍中讲到葡萄酒的包装基于下面几个理念:①安全理念;②促销理念;③生产理念;④人性化理念;⑤艺术理念;⑥环保理念;⑦视觉传达理念。着重讲到安全理念:确保商品和消费者的安全是包装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根据商品的属性来考虑储藏、运输、展销、携带及使用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同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包装材料。目前,可供选用的材料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卡纸等。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保证材料的抗震、抗压、抗拉、抗挤、抗磨性能,还要注意商品的防晒、防潮、防腐、防漏、防燃问题,确保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好无损。在运输环节中,重点讲到葡萄酒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以下条件:①酒瓶必须斜放、横躺或倒立,以便酒液与软木塞接触,以保持软木塞的湿润;②理想的贮酒温度在10~16℃,温度愈低,成熟愈缓,湿度约在60%~80%,但湿度超过75%时酒便容易发霉。③避免强光、噪音及震动的伤害。并举例,某年一宗海上运输的葡萄酒由于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而导致变质,通过IFRD电子标签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溯源,是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而导致产品品质变化,从而厘清了责任。这个案例的选择,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实现了一个产品运输包装的全过程了解,对于将来类似的需要整体考虑的包装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案例教学时应精选出典型案例[4]。经典案例的选取,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广泛阅读、同工厂实际接触和调查研究,获取生产一线的案例。另一方面,学生建立讨论小组,自己去挖掘筛选有代表性、有意思的案例,并展开剖析。经典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际应用性强;②具有普遍性;③有一定的理论内涵。

2.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只是来自于教师一个人的解说,而案例教学,更多需要来自于双方的沟通,从而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成为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表扬、研讨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以外,还告诉同学,好的案例将会作为经典案例写入老师的讲义中,为师弟师妹所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有些案例具有理论或是创新的典型意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因此,遇到好的案例,必须及时总结,并规范化。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精选案例,深入剖析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点评的技巧[5]。在案例教学课堂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本身做一个精练的总结,并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到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自主学习。②要注意积累案例源。要及时收集、总结案例,需要发挥老师和同学的主关能动性,去寻求新的、有意义的案例,并通过归纳整理,成为可以固定下来的案例,不断充实、更新案例库,与时俱进。③处理好基础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时数的合理安排。不能厚此薄彼,要均衡理论教学和研讨教学的比重。总之,通过有效的案例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应用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39-42.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1.

[3]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0):39-41.

包装工程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导论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包装材料对包装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发展上质的飞跃。①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高分子科学导论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合成与化学反应、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的分析与表征、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以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沿。②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而教学时数只有48学时。如何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按照包装工程专业是需求进行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专业特点为导向

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④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时数少,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成为提升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对第一部分高分子合成化学部分的学习中,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于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而不对聚合理论做深入探讨。在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知识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着重介绍。作为包装容器的设计、加工和使用,这是考察材料的关键点,同时还需要介绍相关的耐热、耐化学性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三部分是将材料的加工,对于包装材料而言,如何将粒料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等方式制备成包装容器,这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也是与学生将来从事包装职业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因此,从内容上、从学时上予以加强。尤其是针对我校包装专业比较偏重的食品包装,各种液状货品的包装容器(如各种瓶、壶、桶)以及各种薄膜的主要原材料( PE、PP、PET、PA 等)和主要加工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单/双向拉伸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开。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例如在讲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内容时,对身边的包装产品进行举例,例如牙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因此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牙膏巨头美国高露洁公司在进入我国牙膏市场以前,曾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发现,牙膏包装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针对这些特点,高露洁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管塑料内包装。结果大获成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我国1/3的牙膏市场份额。这个例子,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于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及其适用范围十分广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高分子注射成型工艺时候,拿出在工厂收集的残次样品,对气眼、流痕、欠注、银纹/水花、缩痕、熔接痕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气眼为例,是由于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其改进方法,从产品结构设计上,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这些处理手段,又都可以通过前期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相关的链段运动、熔体流动、聚集态变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归纳能力,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其将来在工作中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大二阶段,尚未接触到文献调研等课程,经过简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初步学习使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武装了学生的文献调研手段,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学生虽然还比较稚嫩,在专业领域几乎尚无法真正领会,但初步的锻炼,拓展了专业视野,深化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了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虽然还不能提出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这种锻炼已经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二第二学期,包装专业学生就可以以高分子材料为出发点,申请大学生创新的科技项目,其申请数每年都占到本专业的很大部分。另一个考核内容是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包装工程论文第7篇

商品化时代的到来使现代产品免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工业产品设计中除保证其基本质量外,更应从外观包装方面着手,确保产品包装设计能够达到吸引消f者眼球、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标。而工业包装实际设计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入,如雕塑艺术等,其在彰显工业产品个性特征的同时,可展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工业包襄的吸引力。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相关概述、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以及雕塑艺术运用于工业包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

雕塑艺术;工业包装设计;运用;注意事项

引言

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体现,现代包装设计融入较多传统文化元素,在表现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以当前工业包装设计为例,其更注重传达商品特性,其整体造型设计将决定产品的风格特色与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现行大部分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中,多将如雕塑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但由于设计中忽略塑造手法、塑绘结合等的应用,导致较多深层次含义无法被传达出来,工业包装设计难以达到其实质目标。因此,本文对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相关概述

关于传统文化元素,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水墨意境在绘画中的体现、京剧在电影创作中的体现、人物雕塑在产品造型中的体现等,这些设计艺术都可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无论哪种文化元素,其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的民族精神元素,将其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使产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念。而所谓现代包装设计,主要体现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包装品、包装用品以及包装物的简称,可代表产品包装相关的辅助物、材枓、容器以及相关的装饰物等;第二,在包装物中融入产品的行为;第三,设计产品包装物的活动。以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为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要求产品整体设计风格体现简约主义、高科技倾向、环保主义以及人性化设计倾向等,确保产品在包装设计中符合这些多元化设计要求,才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1]。

2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

2.1雕塑线性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雕塑艺术中,基本语言之一便是线条,整个线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概括性、抽象性两方面。以工业产品容器的包装设计为例,其通常以球体、圆柱体、锥体、方体等形状存在,而这些形状的构成便涉及线性元素,在不改变产品原有本质~特性的同时,能够使产品形状更为丰富。事实上,现代大多工业包装中对雕塑语言线条运用的实例极多,如以香水瓶型设计为例,在形状上多以圆柱体为主,整个瓶身通过垂直条纹的应用使轮廓更加分明,为消费者营造一定的梦幻迷离之感。再如现行较为知名的香水品牌“香奈儿”,其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瓶身、瓶盖等都利用雕塑线条进行设计,如瓶盖中利用线条勾勒出宝石切割形态,而瓶身中的线条则以千净、简洁为主,这样使产品造型突出富丽、高尚、纯净、简洁等特征,有利于对大多女性消费者产生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中线条完全充当包装的外衣,但其并非局限在单纯的几条线上,更注重利用其描述相应的审美体验、民族审美情感等,这样可使产品包装设计获得更好的效果气

2.2雕塑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雕塑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主要用于时代精神的传达以及视觉效果的丰富,可使消费者情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如现行较多工业容器包装中往往直接对雕塑的本色、简洁等充分利用,典型的鼓酒、酒桶酒都利用雕塑使地方特色展现出来,相比大多商品容器设计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雕塑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可使商品特性展现出来,增加商品的消费价値。以工业产品容器包装设计为例,雕塑色彩元素在产品包装中大多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国窖魂”包装中的雕塑艺术,其在色调上主要选择褐色、黄色,能够展现典雅、清新的风格;再如“国窖天香”包装中的雕刻,为突显出产品的优雅与祥和,将颜色选取为银色、白色以及宝石蓝等,这些都可使商品的真正内涵利用外包装展现出来,做到内外结合,以此提高商品的价值。实际进行工业包装设计时,应保证雕塑艺术色彩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对色彩美规律正确把握,确保产品包装技能展现东方色彩,同时更具现代气息%。

2.3雕塑意境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包装设计美的体现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意境。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中的意境主要集中在我国古典美学范围内,可使整个包装传递出“此处无声胜有声”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一般包装设计中为满足意境传达设计要求,往往对人类精神层面给予较多的重视。以现代工业包装中雕塑意境元素为例,其首先对包装造型引入美学原理,使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新的形态意蕴融入包装中,这样在保证包装具有艺术审美色彩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精神意蕴,使消费者在欣赏产品包装时产生更多的联想。例如,对于“千年蜀王酒”在容器包装设计过程中,便利用雕塑艺术中三星堆人物进行造型的刻画,具有一定的新奇感,加上其将现代艺术与传统东方文化意境融于一体,使酒的文化意境充分展现出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尽管雕塑艺术中的美往往具有粗犷、原始等特征,但若能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效融合,不仅可起到装饰作用,还可直接将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意境传递出来[‘1]。

2.4雕塑文化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包装设计除具备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外,更侧重于将文化启迪向人们传递,使个人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行较多工业产品设计活动中,企业为强化商品吸引力,盲目在包装设计中融入过多的线条或色彩元素,尽管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却无法真正引导人们去挖掘商品的内涵与价值,宄其原因在于未在设计中将文化内涵融入。因此,工业包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极为重要。以景德镇烧酒容器包装设计为例,其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雕塑表现方式,将较为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息设计于容器造型中,部分消费者实际品饮中,除青睐酒自身品质外,也注重在品饮中感悟传统艺术内涵。另外,雕塑艺术实际运用中,在造型设计方面往往引入书法元素,使造型中的文字编排能够达到错落有致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受众对产品的审美情趣。因此,雕塑艺术中的文化元素对于工业包装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雕塑艺术运用于工业包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3.1雕塑艺术运用中的“以人为本”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目标主要可界定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工业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其在身份上本身具有双重特性,即: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的“推销人”。其中的消费者需求主要指商品的物质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而产品“推销人”则强调利用刚进入市场的产品打造一定的品牌效应。若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完全崇尚科技,使设计特征表现出简单化特征,将造成造型外观美感的缺失、人情味的缺失,最终使产品被消费者冷落。因此,在雕塑艺术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其追求的简洁特征应以“物适消费者”为基本理念,确保在雕塑艺术运用下,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程度得到提高[6]。

3.2雕塑艺术运用中的“商品定位”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要求做好商品定位工作,主要要求雕塑艺术融入后商品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且企业品牌形象得到树立。由于工业包装设计面临的消费群体在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在雕塑艺术运用时应注重对借鉴尺度进行把握,确保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层次得到准确定位,这样才可使雕塑艺术发挥其连接人与商品的桥梁作用。以当前日本工业产品中的容器包装为例,其之所以得到国内外包装界的认可,主要因其在包装造型、色彩以及图案等方面都蕴藏较多审美内容,能够增强H标消费群体的满足感、愉悦感。

3.3雕塑艺术运用中的“主题表达”

工业包装设计中对雕塑艺术的借鉴应保证其能够使商品主题突显出来。部分企业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雕塑艺术的运用极为盲目,如线条使用方面,我国雕塑形式与非洲国家、欧洲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若工业产品目标群体为欧洲或非洲国家,且设计时过分强调中西方雕塑艺术的结合,将会造成包装主题过于模糊,传递的精神文化内容也容易被曲解,失去雕塑艺术运用的实际价值。因此,在雕塑艺术引入后,应充分考虑将产品价值、企业文化理念以及雕塑艺术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进行融合,以此使包装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有利于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的提升7)。

3.4雕塑艺术运用中的“形象树立”

企业对雕塑艺术的运用,最终目的在于使品牌形象得以打造。其中的品牌主要指对企业商品的具体描述,是将所有商品象征、记号、术语以及名称等集于一体的组合体。由于这种组合体是企业与竞争者的主要内容,所以应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丰富性与生动性等特征。在借鉴雕塑艺术过程中,要求将其审美内涵注入到包装中,使消费者在欣赏包装过程中能够透过外在雕塑艺术,领悟其传递的内涵,这样雕塑艺术的“无形价值”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进而达到企业形象树立的目标:8]。

结语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提升产品包装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确认识传统艺术元素、包装设计的相关内涵,充分发挥雕塑艺术中色彩元素、线条元素、意境元素以及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保证雕塑艺术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主题、树立形象等,以此使工业包装设计的目的得以实现。

作者:吕丽蓉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美术系

参考文献

[1]杨珩.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设计类一等奖论陶艺介入现代酒包装容器设计的途径[].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02:47—51.

[2]陈凌.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装饰,2009,05:74-75.

[4]彭琳.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02:1丨9—121.

[5]漆竞舟,戴勇红.论雕塑对包装容器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4,14:133-136.

[6]张翠.论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与现代化呈现[D].安徽工程大学,2012.

包装工程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践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5.20.174

从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的影响,包装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环节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 “眼高手低”,严重影响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设计工作。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需要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理念来弥补文凭方面的不足,以期能与一、二本学生在用人市场上竞争。

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提出观点和方法,为树立高职院校良好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1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实践课程严重不足

包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创作、技术制造、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应用性。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一味地仿照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的理论教育,却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被大幅压缩,学生得不到有效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学到的知识与包装产业脱节甚至落伍,无法适应社会包装设计的需求。

1.2 忽略市场需求

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美化构图和文字、图案装饰组合阶段,导致学生包装作品普遍过于偏重视觉形象,而忽略了包装内产品的属性,以及市场需求、制造成本、包装结构、材料运用、印刷工艺等重要环节,理论脱离实际,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脱节,作品只是好看,而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甚至学生在毕业后正式进入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商业项目制作中去,无法满足客户标准及市场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文凭不占优势等因素,造成大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对口工作。

1.3 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甚至是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只有对包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由于文理科成绩不理想,被迫走向通过选择艺术专业的捷径考取大学的道路,其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科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跟不上,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吃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制作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兴趣被打击得更低,丧失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毕业能拿个本科文凭就不错了,并没有足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对本科学习目标的思考。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将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自己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的理性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目的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1.4 教师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

从客观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例如想象力丰富、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敢于大胆创新等,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他们在一本院校授课模式,往往忽略了上述的现状,所以常常出现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课节奏过快,重难点不够突出等情况。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包装工艺制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制作之前,由于对包装行业不了解,缺乏调研与分析,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和喜好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容易出现创意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过度强调美观,忽略实用性能,主题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增强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的目的,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索

2.1 增加课堂经典案例分析数量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包装设计成功经典案例制作成课件或教学模型等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讲解。结合前期理论教学环节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提高包装设计的认知能力初步认识各种技巧。同时提供大量成功的设计案例和相关的策划与创意的详解,能够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只为了美观,其更重要的功能属性是为了保护产品,帮助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离不开产品本身,同时应时刻与市场接轨的务实理念。

2.2 多组织学生到设计公司或印刷厂进行现场参观调研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主动去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包装印刷的主要类型以及后期加工工艺,让他们能了解产品包装盒印刷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积极从设计公司或印刷厂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校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课堂指导,现场解答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在职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工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将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包装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应用能力,专业发展趋势,行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行业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2.3 以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为平台

改革教学环节和课程评分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检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借鉴真实的行业生产标准,强调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严格执行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以招投标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当中,根据学生设计构思的创意性以及制作成品的质量优劣给予包装设计课程的评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意识,应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直接将设计教学、技术要点、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艺术设计理论,把握商业设计项目的主题,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创新意识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四步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创新意识,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制作和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商业产品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工作的设计实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 结 论

就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虽然有别于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但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从业能力等各个方面看,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培养进入工作岗位后能直接适应一线设计工作的实用型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手段。本文提出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的教学模式探索,是在结合高职院校本科教育特点,把握好包装设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原则,立足于国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市场,为力求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而提出的结构体系。只有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顺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文件.

[2]贺萍.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3-54.

[3]刘超.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网络财富,2009(01):9-10.

[4]金晓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1):30-31.

[5]李欢.探索高职院校中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信息,2012(12):463-464.

[6]吴若梅.纸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C].国际现代包装及教育学术研讨会论集,2004(06):53-54.

[7]罗兵.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包装世界,2012(11):48-51.

[8]邓卫斌.浅议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与数字网络教学模式的结合[J].设计艺术研究,2013(06):125-128.

包装工程论文第9篇

关键词 包装工程;包装机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47-0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 of Packaging Machi-nery in Packag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SONG Xiaodong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cheme of teaching reform for packaging machinery course in Packag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ackaging machinery teaching, put forward the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practice etc.

Key words packaging engineering; packaging machinery; teaching reform

包装工程这一本科专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试办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包装高等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受教育面越来越广,学科体系逐步完善[1]。虽然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差距[2]。这就要求包装工程专业努力培养包装机械方面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包装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我国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都要开设包装机械这门课程。由于它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把这门课程列为重点教学的内容。它与包装工程专业开设的包装材料、包装流通、包装容器、包装测试、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管理等课程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包装机械的教学也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如何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3]。

1 包装机械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河南科技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属于非机械专业的工科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掌握的机械类知识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陷入听不懂不学习更听不懂更不学习的恶性循环。

课程内容更新慢 包装机械行业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包装机械类的教材较少以及更新速度慢,导致学生选用教材较老,学习内容跟不上时展。

实习及课程设计周期短 由于区域限制,学生参观实习工厂较少,并且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在课程设计方面,由于掌握的机械类知识较少,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没有积极性。同时由于时间短,也达不到目的要求。

2 包装机械教学改革措施

精选教材和授课内容 合理地选择教材以及参考书籍,对于刚刚接触新知识的学生来说更加有利于知识体系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目前,本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为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孙智慧主编的《包装机械概论》一书。这本教材无论在内容体系还是编写的特点上,都比较适合教学的需要。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本教材与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中的要求有不相符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的查漏补缺。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的需求,笔者建议按以下内容进行教学。

第一章:主要讲解本门课程的绪论,包括包装机械的概念、分类,包装机械分类和型号编制方法,包装机械工业概况,包装机械的组成和特点等基础知识。

第二章:主要讲解常见的充填机的分类,以及容积式、称重式、计数式等典型计量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另外,块状、散体类固态物料的供送装置作为补充知识。本章是重点讲解的章节。

第三章:主要讲解灌装机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几种常见的灌装机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另外,液态产品常用的灌装方法作为补充知识。本章是重点讲解的章节。

第四章:本章需要了解各种封口机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各种封口机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了解各种封口机的适用范围及选用原则。

第五章:本章需要了解常见裹包机械的概念及分类,进而掌握常见的裹包机械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另外,卷筒材料供送装置、典型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作为补充知识。

第六章:本章主要讲解几种常见的多功能包装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另外,常用的制袋成型器的设计与计算、横封器以及纵封器的设计与计算作为补充知识。本章是重点讲解的章节。

第七章:本章主要讲解贴标机的分类以及贴标方法,几种常见贴标机的工作原理与执行机构。

第八章:本章主要讲解清洗、杀菌机械。另外,干燥机械作为补充知识。

第九章:本章主要讲解捆扎、集装机械。

第十章:本章主要讲解多功能包装机。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通过参考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制订适用于本门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但不能只讲理论而忽略实践,这样会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也不能只讲实践忽略理论,这样容易使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也就偏离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包装机械课程的时候要全面把握,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同时,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中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握知识体系。在实验和实践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会利用实验中观察的东西来夯实理论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信心,从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4]。

本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并且本门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机械和机构图,只能对照课本来讲解,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改革,现在学校选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时首先不能照搬、照抄课本上的知识。有些教师就是直接把课本上的东西扫描下来然后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中,虽然这样会缩短课件的制作时间,但是有照本宣科嫌疑,并且不容易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就是要求课件不能制作得过于眼花缭乱,这样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把握:每张课件上文字不要太多,要精练;合理安排讲授内容的次序;尽量使用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进行互动。教师不能总是自顾自地讲授,而是应该在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再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样解决的优势在哪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和知识的根源。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掌握了知识。

通常在讲授完一次课程以后,直观上学生会以为自己已经听懂了,但实际上由于他们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所限,不能完全掌握已学的知识脉络。对于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通过预留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堂以外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其次,在下次课讲授新内容前复习旧内容。

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 包装机械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和实践的课程,它的内容都和工程实际相关。合理地安排和强化实验和实践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能力。本门课程共安排以下几个实验:振动供送装置实验、封口包装实验、多功能包装机实验及捆扎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这些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门课程结束以后还会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实践。通过工程实际的参观,学生可以全面把握本门课程的应用场景及应用范围,另外对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进一步的巩固。

3 结束语

教学中课程改革的决策是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这个决策既要包含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也要包括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因素。通过这门课的改革,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民,毛中彦.包装工程专业“三能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包装学报,2009(1):79-81.

[2]王柳莹.就我国实现全面包装机械自动化的相关探讨[J].包装世界,2013,9(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