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广播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1:54

广播技术论文

广播技术论文第1篇

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之所以能够促进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其自身技术优势。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主要由通信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软硬件共同组成,正是因为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才保证了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促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有积极意义。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先进可靠,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生命力,且通过多年探究实践与发展,目前技术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广播电视系统运行风险被极大的降低,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得到了强力保障。目前广播电视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约束下可实现数字设备的无缝接入,保证了系统的延展性与功能的可扩充性,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服务空间与层次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系统运行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应用在保障系统顺利运行的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专用网络、备份恢复机制等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规避用户及工作人员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为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所容纳的用户越来越多,为满足用户数量增加、需求增加现状应用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可提升服务的前瞻性,通过灵活构建系统、改动系统构架等途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动力。数字发射覆盖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与扩充性为广播电视系统与时俱进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本身数字网络的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的工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本身的实用性和扩充性可消除系统建设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停播情况,保证数字信号的优质覆盖,更深层次的挖掘受众群体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以ATSC技术、DVB技术、ISDB技术与DMB-T技术为主。ATSC技术服务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依靠自身组成层面、构成层级的清晰配合实现,第一层定像层确定图像形式,第二层依照MPEG模式压缩图像,第三层完成信号数据传输,前两层图像数据最终由第三层完成发射覆盖。DVB技术是典型的欧洲技术,利用卫星、地面数据交换机数字电视完成信号发射与覆盖,不仅能够接收传送音视频文件信号,还可接收传送图标图像及TRD等节目,不过DVB业务传送条件受限制,需支付一定费用,其业务开展有利有弊,国内参考该技术对广播电视系统进行了改造,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ISDB技术来源于日本,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与无线信息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系统信号传输覆盖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尤其是在3G、4G业务方面有出众表现。DMB-T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实现数字信号的传导与接收,其采用的FJL技术促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逐步向多载波技术领域发展,可在多径时拖延信号扩散避免来自乱码的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与顺畅,其采用的循环前缀填充技术可有效实现保护间隔,并极大的提升了数字电视信号发射覆盖的效率。实现了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对于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结论

广播技术论文第2篇

首先,广播电视技术呈高速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分支,随着电缆电视、光纤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用户即可获取丰富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利用网络互动方式,提出自身要求,或向外界传送节目,现代广播电视呈灵活性、针对性特点。某些单位虽然经济实力小,仍可成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者。可以说,信息传播者、信息受众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化,受众按照自身能力、需求,可掌握传播工具。然而,我们必须确保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的有效统一,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程中,注重现代技术概念、传统技术概念的有效统一,重视精神结合物质。其次,通过广播电视技术,有效促进社会其它领域改革,进而提升技术社会价值。近些年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人们文化需求进一步满足,城乡之间的信息差别逐渐缩小,广播电视技术对人们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广播电视技术,部分人认为社会道德观念在逐渐衰退,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广播电视上花费较多财力、时间,传统思维方式、方式被改变。部分人认为广播电视对文学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许多青少年不再重视文学美欣赏,无法以逻辑思维,表达自身思想。同时,大多数认为,通过现代广播电视技术,人们进入了新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进而促进社会民主、社会安定。不管是积极影响、消极看法,现代广播技术正在日益发展,从未停止前进步伐。广播电视技术可看作双刃剑,一方面又积极效益,同时也有危害一面,现代广播技术的运用,必须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展望

首先,促进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通过现代广播电视技术,有效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因噪扰不断积累,信号失真逐渐累积,进而导致质量低劣问题出现。按照现阶段技术水平,还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即使近些年从未停止改良、完善,因制式制约,未能实现质的飞跃。而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广播电视技术有了希望,即将开创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时代。其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广播电视而言,接收、传输模拟信号时,极易噪声干扰、噪杂,使原信号混淆,严重影响信号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实用水平,在信号传输环节,对噪扰与失真问题,实施整形恢复,进而获取原始信号。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信号处理、加工便捷性,增强抗干扰能力,有利于电路的集成。因此,提高数字化水平,对广播电视技术具有重大作用。第三,卫星技术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上,先进国家早就开始使用卫星技术,使国民信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然而,我国启用卫星电视技术较晚,一直到1990年才普及推广,大量卫星电视生产企业、经验企业增多。然而受到生产与技术约束,国外广播电视产品冲击,外国企业基本占据了我国卫星接收市场。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卫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然而过度依赖国外技术。近些年来,卫星信道调解芯片逐渐实现国产化,然而国外企业垄断了解码芯片市场,我国电视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自主产品研发力度不高。一直到2012年,国产直播解码芯片研发成功,使用户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扩大,对于直播卫星服务,正在大力推进户户通工程,开拓了我国广播电视新领域。因此,我国要想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不断加强卫星技术研发,提高卫星芯片产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卫星技术。

3结论

广播技术论文第3篇

各广播电视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各类传播程序的特点,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传输技术维护管理制度。完善技术维护管理制度应该明确规章制度的重要内容,主要应包括安全方面、考勤方面、检修方面、网络方面、用户方面、磁带交接、维护等方面。基于此,建立运转有序、高效快速、协调一致的维护与管理制度,确保广播电视各个工序实现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目标化、现代化、高效化很有必要。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起到指引和推动作用,但无论技术管理维护制度再健全和完善,若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具体的传播实际中,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此,各单位管理者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督促下属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最好是员工人手一份维护管理制度,时刻谨记制度内容,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当然,管理人员也要互相监督,上行下效,确保技术维护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2加强对广播电视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

作为直面民众的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同时也是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逐渐使其成为党和国家“予民关怀、予民温暖,实现沟通、畅快交流”的重要工具,于是加强对广播电视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一定程度上成为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众所周知,一部好的广播电视作品是高技术质量、高艺术价值、高社会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广播电视部门各环节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高质量意识,要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精良、伴奏洪亮、内容精彩、图片清晰而凸显主题。另外,一部好的广播电视作品制作完成后,不应该马上投放和播出,还要经过专业部门的严格审查和检验,确保内容合理、质量达标了才能播出。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由素材选取、制作、后期播出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监督,严格检测技术指标,狠抓验收质量,对提高广播电视质量,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至关重要。

3不间断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进行维护

广播电视播出设备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无休止的运作之后,难免会因为工作数量多、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出现机器设备毁坏、磨损的现象,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只有不间断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电视广播设备的高效运行,才能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进行维护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间断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数据库关系到传播信息储存与管理,是传播数据的核心,因此必须确保其安全无误。二是加强对视频播放器的检查与维护,磁盘列阵是视频播放器的重要装置,其频繁读写容易造成经常性损坏,发生数据存储错误,因此经常维修和更换硬盘很关键。三是加强广播电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除了对重点系统进行维修管理之外,素材管理系统、播出控制系统、节目单编辑系统等也需要定期维护。

4强化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养

广播技术论文第4篇

1.1系统构思

系统必须要具备预警功效,并且尽量降低过失预警的出现几率倘若是高级用户就能对预警指标标准进行设置倘若出现故障,系统处理并解决故障的质量和效率应满足高标准要求,这是十分重要的系统具备较高开放性,不论是理论知识、测试系统,还是仿真训练,都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确保在更新理论以及实践知识的时候能更加简便快捷有效采集、分析并处理数据,监测到的数据可以直接与电脑连接,而且能自动形成数据报盘。对于数据监控与故障排查,系统能结合故障形成原因作出相应分析,故障形成原因分析有隐性与显性两种,如设备故障、产品质量、容量偏差等。这套设备能在短期或是长期状态检修设备的时候发挥相应功效,系统可以检查并测试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结合采集的信息做全面分析与处理,进而确保设备当前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信息能有所获得,由此,能判定设备当前所处的实际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并且能精准判定出检修成本,最终一起提交设备的状态报告和相应检修意见。

1.2具体设计

基于功能驱使情况下,系统能分为三个板块,即在线监控子系统、综合管理模块及辅助排除障碍子系统,本文结合在线监控子系统做相应分析。首先是客户端模块。客户端模块应具备数据分析、处理、上报、在线监控等多种功能,高级用户能对预警指标标准进行设置,能将在线监测到的所有数据进行自动保存,能保存并打印发生故障时监测到的数据。其次是控制端模块。控制端模块能及时、快速地采集到所监测的信号量,并对采集到的数字量信号和模拟信号作出相应处理,有效维护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状态,节省系统设备的维护成本。最后是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查找、分析、储存数据。结合已经在广播电视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使用前都经过了严格检查与筛选,而且设备上的元件也通过了严格的检查与筛选。所以,刚投入使用设备,其稳定性与可靠性都必须要满足相应标准,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及使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之一些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未严格依照规定,使得设备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基于此种情况,农村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与质量都将会受到相应影响,甚至还能影响其正常播出。那么要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并维护或是更换受损元件,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呢?本文认为,对各类元件进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对元件进行维护和更换,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创建调查档案库,记录好设备名称、功效、使用时间、适用环境、使用条件、可能出现的损害情况等基本信息;二是定期检查设备元件外部,测试其电特性,查看是否有变化或是故障,做好检查与测试记录;三是高温高压工作情况下测试元件温度和电压范围,查看是否有超出范围的情况,同时做好全面、仔细的记录;四是对于已经失去效用的元件要仔细做好失效记录,做好相应预防工作,避免在设备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3]。

2农村广播电视系统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2.1客户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农村广播电视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要确保农村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在客户端设计时就必须要切实站在客户角度考虑,确保能多方位满足客户需求。要给农村广播电视使用者提供更多方便与快捷,就需要优化客户端模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2.2数据库模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数据库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并处理数据,因此在避免信息泄露方面有很强的功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精确合理。农村广播电视系统具备较强的复杂性,虽说在出厂的时候经过了严格、全面的检验和检查,但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而出现各种新问题,所以,即便检验合格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严格、认真对待。在设计数据库模块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广播电视系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高精确性和高合理性。

2.3远程控制端模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广播电视系统里,控制端属于技术核心,控制端的工作情况对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有直接影响,控制端除了处理数据外,还具备较强的功能,能在模拟信号与数字量信号间进行自由转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远程控制端也得到了一定应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在设计远程控制端模块的时候应重视其技术核心的地位,认清其功能和优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结束语

广播技术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朝着移动接收方向发展。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是OFDM,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还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多种制式问题,各种制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解决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解决了移动电视的接收问题。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我觉得,已经快接近目标。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中国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四、移动接收制式

广播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移动接收DABDVB-TDVB-H

〖正文〗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在早期,这种移动性主要受电源供电、设备尺寸的限制,基本上没有办法实现,移动接收带来的技术问题也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在电子管时代,器件的尺寸比较大,耗电也多,真正的“移动”只在军事方面,便携式的收音机也有,但一直不能普及。到了晶体管时代,收音机小到可以放在口袋里,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Broadcdsting)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

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

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

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

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

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

在过去的频分复用系统中,整个带宽分成N个子频带,子频带之间不重叠,为了避免子频带间相互干扰,频带间通常加保护带宽,但这会使频谱利用率下降。为了克服这个缺点,OFDM采用N个重叠的子频带,子频带间正交,因而在接收端无需分离频谱就可将信号接收下来。

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

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

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

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四、移动接收制式

众所周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目前有多种制式,这些制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两类,美国用的ATSC是单载波的,欧洲的DVB-T是多载波的。英国是实施DVB-T标准最成功的一个国家,并成功地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法国、瑞典、西班牙在实施地面数字广播方面也获得了成功。除我国自己提出的若干种制式,我国DTTB的制定原理是:(1)传输信息要大,支持包括高清电视的多媒体广播服务;(2)抗干扰能力强,在一般室内环境下可接收;(3)与现有模拟广播电视频道兼容,并有利于频道规划和摸拟向数字过渡;(4)具有灵活性;支持标准高清晰度和高清晰度兼容的是视广播,支持移动接收设备,支持便携接收设备;(5)具有可扩展性;支持包括互联网的交互数据综合业务,支持广播网络化的发展需要。整体性能指标应优于或相当于相应的国外现有标准的性能。

在欧洲,针对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动接收中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一种DVB-H的制式专门用于移动接收,而原有的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发展到播出多媒体,下文将重点比较DVB-H和DAB的差别。

DAB是在1988到1992年间开发的。系统当初主要打算作为音频广播,但对传送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也有准备。尽管到目前为止在许多国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但DAB业务已经在多个国家开始。DAB系统,尤其是它的传输网络,是以1.5m的天线高度作为户外的接收而设计的。因此,DAB为汽车接收提供良好的覆盖。

DVB-H(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扩展应用。和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更强的特点,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接收信号。也可以说DVB-H标准依托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手持便携设备能够在固定和移动状态下稳定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如图1

DVB-H采用时分数字多媒体广播带宽、以脉冲方式发送各频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接收所需频道的数据外,调谐器电路在其它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有效减少耗电。图2是DVB-H传输系统框图。

图2

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适合于多媒体的分发,而DVB-H则是来自DVB的最新标准,它们有不同的历史:

DVB-T接收机的普及是令人鼓舞的。在德国的柏林,2003年从模拟转换到数字电视之后,卖出的DVB-T接收机达到250,000台。不同的欧盟赞助项目,如ACTS-MOTIVATE(1998-99),MCP(2000-2001)和CONFLUENT(2002-2003),对DVB-T用作移动和手提式接收进行过考察,也对接收机进行了优化。结论是,使用(双天线)分集接收机技术可以使DVB-T实现高速移动接收。

在对DVB-T的移动性进行测试的时候,也提出了DVB-T在移动环境下是否适合其他多媒体应用的问题。移动电话制造商,对通过DVB-T的高数据率的应用提供移动的多媒体服务特别感兴趣。其动机是,在移动电话商业价值链中,电视是最后一个不在手上的链路。由于用DVB-T向移动电话广播有缺点,所以有了制定以DVB-T为基础的,专用于手持接收机的标准的主意。这方案叫做DVB-H。

DVB-H的基本商业要求是用电池供电的小的屏幕移动终端。它应该能够在手提式的,移动的和室内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天线接收多媒体业务。

五、DAB和DVB-H在技术上的异同

从总体上看,DAB和DVB-T/H传输系统是以相同的调制和编码技术为基础的,这就是编码正交频分频复用(COFDM)。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特定的区域,如载波间隔,载波调制,FFT的大小(也就是副载波的数量)等等。

FFT大小:DAB在一个1.5MHz的信道里,可以应用256,512,1k和2k的FFT;DVB-H可以在5,6,7或8MHz带宽的信道中应用2k,4k和8k的FFT。

时间分片:DVB-H的时间分片是一种在接收机上节省功率的新机制。如果在没有业务传输的那些时间段,接收机可以断开,那么就可以节省电池的电力。DVB-H的时间分片意味着数据是以突发脉冲串的方式传输的,这些脉冲串从几毫秒到几秒之间。这项技术以下列二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的折衷为基础:业务需要什么数据率?而在接收机这边应当节省多少电池的电力?

DAB也是用串的形式传输数据的。这种“数据脉冲串”是DAB帧的一部份,帧跟随在一个无效符号后,持续24ms。

时间交织:DVB-H没有采用时间交织,因为DVB-T标准不提供时间交织:DVB-T原先不是作为高速移动接收而设计的。DAB从一开始就是为移动接收而设计的。时间交织解决了在单天线的移动接收条件下的衰落问题。时间交织把突发误码分配在一个较大的时段上,使得FEC能够校改正这些误码。在移动接收中,更有可能出现的是突发误码而不是单个误码。在DAB中,时间交织工作在16个“数据串”上。一个数据串持续24ms,使得时间交织工作在384ms上。

不相等的误码保护(UEP):不相等的误码保护意味着在解码过程中,较重要的比特的保护优于较低重要性的比特。DAB支持UEP。这意味着对解码过程,比特是依照它们的重要性进行保护的。这对移动和便携接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说,恶劣的接收条件是无可避免的,在恶劣的接收条件下的服务性能是关键问题。借助UEP,通过设计相对于主业务保护的不同的误码保护类型,就可以把失效特性对客观或主观的服务品质实现最佳化。DVB-T/H没有准备UEP。这意味着,那些损害某些重要信息(例如控制信息)的误码只能像那些不明显的比特那样来保护。对于用户,不明显的比特是否被破坏是不要紧的,他们最关心的是,重要的同步是否丢失。

多协议封包-前向误码纠错(MPE-FEC):在DVB-H中,多协议封包结合附加的前向纠错(FEC),是用来改善单天线的移动接收的。但是这种误码保护只在一个时间片工作。但传输的误码通常不是单个的误码而是作为突发误码串出现的,如果时间片被扰乱太多,业务就丢失,不仅在时间片的期间,也延伸直到下个时间片被传输的期间。MPE-FEC是一个在较高的协议层的附加FEC,能够校正在较低层上的剩余误码,但只能在某个范围内。因此,DVB-H对它的有效比特没有独立的保护。现在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以研究带和不带MPE-FEC两种情况下,只用一个天线的DVB-H的接收性能。DAB不使用MPE-FEC,因为这只是在一个较高的传输层上的一个附加的误码保护机制。不过在DAB中使用MPE-FEC或类似的误码保护系统也不是问题。WorldDAB协会现在正在考虑DAB标准的扩展,它会包括像DVB-H那样基于MPE-FEC的误码保护方案,或者如DVB-T和DVB-S标准所用的,MPEG-2传输流的基于R-S码。

可扩缩性:DAB的复接是以864个容量单元为基础的,它们可以组合起来以适合业务需要的任何数据率。因此业务数据率的最小值受容量单元的限制。根据所选择的误码保护,这在1.3kbit/s的数量级:作为数据业务,通常用8kbit/s的倍数。DVB-H提供的业务可以从0-10Mbit/s。它只取决于时间片的大小。

因为各种不同的理由,如果每个业务用的数据率为300kbit/s或更少,DAB更适合移动终端的技术需求。举例来说,它在多工方面比较简单。经由DAB可以传输四到六套节目,然而在DVB-H有30套或更多的节目需要复接。这么多节目的处理是更困难的。利用差分相移键控(DQPSK),DAB的解调技术比较简单。藉由这种解调技术,接收机的复杂性减少了。在接收机方面,DAB只需要DVB-T的5-20%的功率,而DVB-H消耗DVB-T的大约33%的功率。功率的减少取决于业务的数据率。

相对DVB-H,DAB的带宽较低,DAB发射网络比DVB-H发射网络的功率小得多。DVB-H网络的发射功率至少与DVB-T相同。通过利用大的SFN,DAB可以提供高的网络频谱效率。此外,通过为每个业务运行者进行频谱规划,频率资源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今天,DAB音频业务在L波段上用得不多,这波段仍然有DAB多工可用的频谱。

六、DVB-H和DAB的其他方面

全国性的单频网:大体而言,DVB-H和DAB都可能建立全国性的单频网,但是,因为减少自扰的灵敏度,DAB允许大的SFN。这是非常有频谱效率的。与此相比,用16QAM模式的DVB-T/H,最大的SFN大约是200km。

在欧洲,DVB-H和DAB之间开始合作,目标是回答下列问题:是否有一个以DAB为基础的,类似DVB-H的,有用的或可能的标准一种迎合两个标准的最终用户器件是否容易实现?DAB向移动用户提供DVB-H业务需要什么?人们正在协调DAB和DVB-H。例如让DAB能使用DVB-H的MPE-FEC。另外,另一种可能性可能在比较高层,例如视频编码(MPEG-4,H.264)和传输层(IP的使用)。真正需要的是在IP-Datacast/DVB-H业务和DAB物理层之间有一个公共接口定义。

有人提出,移动接收应当用DAB,他的理由是:从标准化进程的最开始,DAB就是为用单天线作移动接收而设计的;数据率从小显示到1.2Mbit/s(在较低的误码保护为1.5Mbit/s)是可扩展的;DAB发射网络的建立比DVB-H网络便宜;由于它的时间交织特征,DAB对脉冲噪声是稳健的;DAB需要的发射机功率比DVB-H低;不管音频还是多媒体业务,DAB都是由广播界推动的。

小结

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作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尽管它的市场前景和受众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术还在发展中。要说哪一种制式最适合移动接收还为时尚早,因为每种制式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其技术,从而改善其移动接收的性能。

参考文献:

《新一代多媒体移动标准DVB-H》北京邮电大学移动多媒体实验室

广播技术论文第7篇

光纤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光波成为传输的载波。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纤连接器、发射机、光中继器、光接收机和耦合器的无源器件组成。在所有的组成部件中光端机是核心部分,光端机由光接收机和光发射机组成,光接收机中的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在经过加工和整理输出,光发射机是将光源转换成光信号,之后光信号通过光纤实现传输,通信信号传输的质量直接受到光接收机和光发射机性能的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势在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快,传输的容量比较大,而且光纤的体积小,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保密性比较强,适用于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制作光纤的材料丰富,能够耐腐蚀。在高性能通信网络可使用光纤通信系统,能够提高视音频的清晰度,可用于制作电视数字化节目。但在使用光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弯曲半径不宜过小,光纤的连接和切断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在光纤系统的建设中给予特别关注。

2.微波传输系统

通信微波的波长在0.1毫米至1米范围内。通信微波的传输与接收之间无障碍时便可使用,成为现在网络通信的主要工具。微波的发展与无线通信是密不可分的,成为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媒介,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微波站的设备主要由多路复用设备、天线、收发信机、电源设备、调制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组成。微波通信系统特点在于系统使用周期短和线路建设时间短。微波传输系统适合在山区、海峡、水面和不易铺设光纤网的地区使用。其抗干扰性比较强,更容易适合复杂的自然环境,如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微波传输频带宽、容量大,可用于包括数据、电话、传真和电报等多种业务的传送。但微波的缺点在于衍射能力弱,直线型的传播方式,对物体的穿透能力比较弱,因此微波系统的搭建必须要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管理中实施,线路设备的铺设必须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便避免微波通信效果受到影响。

3.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传输系统由星载转发器、上行发射站、地球接收站和测控站。星载转发器接受地面上传送的微波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变频和放大处理,再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内,星载转发器作为空间的中继站,它应以最低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电视广播信号。上行发射站是把节目制作中心输送的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调试,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C、Ku波段信号,同时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地面接收站对来自卫星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下变频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调频、解调后得到基带信号,通过伴音解调电路和视频恢复电路的途径,建立起正常的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在电视机里实现音频和视频。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卫星传输系统得到了广泛使用,一颗通信卫星的通信范围广,可以对几百套电视节目进行传输,在卫星信息覆盖的空间弄均可实现信息通信,由于卫星的信息传播功能强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效能好。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通信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但卫星传输受雨衰、日凌、风向等天气影响较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卫星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不断提高,增强了卫星传输信号的质量。

4.SDH传输技术

SDH传输是一种线路传输、功能交换、融合复接和统一管理的网络操作信息传送系统。SDH的功能比较强大,可实现动态网络管理与网络维护功能,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率,满足现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信息传输与交换要求。SDH传输技术是未来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发展的趋势,SDH在广播电视传输网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广播电视领域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热点。SDH同步传输模式(STM-N)承载信息业务,根据ITU-TG.707规范的SDH速率,STM-1对应的线路速率为155.520Mbps、2.048Mbps的速率等级接口。SDH网能够与PDH网兼容,具有统一的光接口和复用标准,它采用同步复用映射结构和先进的指针调整技术,使来自不同业务提供者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同步复用,同时可承受一定的基准丢失;SDH具有健全的网络管理功能,可以进行统一的网络管理,并可以对网络单元进行分布式的管理、具有业务的性能监视、网络的动态维护、不同供应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功能。

5.结语

广播技术论文第8篇

这一技术主要是以电话系统为主发展起来的,电话机和交换机是传达技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光电领域中得到较快的传输。有些电视台主要利用双音多频技术来实现传输相关的指令,同时还能够根据节目的需求来插播重要的节目内容。有些广播电台主要采用的是DTMF技术来实现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广播的终端设备应该得到自动控制,进而对一些波段或者是网络中的恶意攻击及进行防范。这种技术的功能性比较强,逐渐实现了控制系统的高效性。

2常用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从我国现如今的应急信息程度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系统的统一性得不到满足,而且技术手段比较复杂,采用的唤醒式技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接下来,笔者就对不同的唤醒技术进行深入介绍:

2.1调频副载波

所谓的调频副载波主要是在调频广播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基带中空余的频谱来进行相应数据和声音的传递。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投资少,应用范围广以及频谱节约程度高等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包括SCA信道,RDS数据系统以及RBDS等等。从这些系统中可以看出,RDS系统的应用方式比较典型,接下来,笔者主要以这一系统为例,着重分析调频副载波传送技术的重要性。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在构成RSD信道之后,和相应的立体声广播中的主副信道以及导频等构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基带信号,然后对高频主载波进行调频。另外,还需要根据发射机本身的RDS功能来增加激励器。与此同时还需要和相应的数字解码器相匹配,同时加大RDS副载波的信息频率,通过记录,这一设备的待机状态和科学的运行频率是相连接的,应急信息的播放也是经过这一程序进行的。

2.2TS流方式

在应急广播信息的传输和远程终端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自动唤醒。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技术的规定作为标准和依据,通过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等形式逐渐对传输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第一,适配封装。在接收广播消息时,需要对其进行解析,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适配封装的形式。最终以适应TS流的传输为主,输送到插入设备中,提供广大受众紧急信息的传输,同时还可以通过编辑软件或者是编辑系统来实现字幕的添加,在这一过程中又适配封装成字幕指令,同样传输给插入设备。控制ASI切换器,当有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插入了紧急广播表的Ts流;当无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正常播出的TS流;将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反馈给消息接收设备。第二,播出插入:根据播出插入指令。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应急广播预警信息的:在正常播出的Ts流中插入紧急广播表;在原电视节目的视频图像中叠加字幕;将原广播节目替换成紧急广播节目。第三,ASI切换:在切换设备中,根据播出插入指令,完成正常播出的Ts流到紧急广播节目流的切换。切换时需在收到应急指令和确认紧急广播节目流正常传输的基础上进行切换;控制ASI切换器,当有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插入了紧急广播表的TS流;当无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正常播出的TS流。第四,数字电视接收终端,通过解码TS流,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唤醒带电终端播放应急广播消息。

2.3CMMB

CMMB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紧急广播技术融入到其中,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消息格式的不同来传输紧急的广播消息。在此过程中还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来对紧急广播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封装,具体来说,其步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紧急广播的消息主要包括上、本和下级,同时还要根据消息的相关来源和类型做好消息的排队工作。第二,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广播消息进行拆除和封装,使其形成一个或者是多个紧急广播表,来对不同的数据段进行承载。具体来说,广播表的整体结构和复用帧运行程序比较复杂。第三,需要将紧急广播的数据段和CMMB系统相互配合使用,其中包括紧急广播表的相关数据信息,广播的顺序号码以及紧急广播的时常等等。第四,复用封装紧急广播表也是一种普遍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无线数字广播以及卫星等系统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播。其播放终端以多媒体终端为主。第五,在接受终端接收到广播信息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解封装,将消息进行合格处理。在实现远程唤醒工作中,需要对复用帧的格式做好分析。同时按照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相关规定来做好标识工作,实现中断设备的自动接收。这就是CMMB系统的最终工作原理,也是应急广播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

2.4调频共缆

调频共缆技术是指利用FM频率调制技术将广播,被调制的广播音频和控制信号与有线电视节目共用CATV同轴电缆,光电网络传输,即共缆。广播音频、广播控制和有线电视信号在CATV同轴电缆/光电网络中,各自采用不同的频段传输,不会产生交互调制现象。运用到应急广播预警信息系统中,调频共缆技术可以实现上、下级信息的自动切换及终端自动唤醒接收预警信息的功能。以村镇规模为例,可以采用调频信号同频陷波式插入技术对单一行政村运用调频共缆技术。实现应急广播的远程唤醒。对单一行政村也可以采用调频信号高电平压低电平式插入技术,实现村级应急信息的插入和远程终端的自动唤醒。采用调频共缆技术可以通过广播光信号插网和电话远程播控联网等联网技术实现对由多个自然村形成的一个行政村的应急信息远程控制。

2.5双音多频信号

双音多频信号(DTMF)是由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信令方式,通过承载语音的模拟电话线传送电话拨号信息。在应急广播系统中,通过将双音多频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实现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之间有效的通信识别和可靠的远程控制响应。第一,者直接用手机经市话网拨打应急系统的电话接入号码。第二,电话智能接入器可以自动进行来电铃流检测、摘挂机处理,可以实现语音提示、身份识别(密码认证+语音识别)、电话按键指令转发和登录者分级管理等功能。第三,双音频信号巡检码发生器产生的双音频巡检码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登录的休眠工作状态,当处于电话登录休眠状态时,双音频信号巡检码发生器就不断产生连续的DTMF双音频信号,此时广播系统的终端收到该巡检码信号后,将拒绝启动应急广播。播出正常的FM调频节目。若没有双音频巡检码,终端经过判断后启动应急广播。第四,专用频点FM调制器和混频发射器,用于对专用音频信号(电话按键、巡检码等双音频信号和语音音频信号)进行调制并和其他普通频点的FM节目信号进行混频发射,通过有线(CATV)或无线FM广播方式发送到终端。

3适用于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现状的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3.1完备性

要支持多部门、多传输通道、跨区域的传输和,以适用于不同应急事件、不同传输通道损毁情况时的要求。在保证中波广播、短波广播两种常用的有效传播手段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在多种广播电视通道中的透明传输。

3.2兼容性

在尽量不改变现有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现状。实现与现有传输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与现有应急广播体系和各省市应急终端的合理对接。

3.3安全性

有别于普通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急广播系统的内容极为敏感,内容与目标区域、时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必须在系统的全链路考虑安全防范问题。

4结论

广播技术论文第9篇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信息以丰富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在这种形象教学中更好地感受各种元素,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对于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观测的现象,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其模拟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客观认识,改善教学效果,有效得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一些图形图像的学习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成为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学生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打破以往的时间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得津津有味,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强调艺术的想象力,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能够增强教学的活跃性,有助于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学会自如地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另外,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分组进行讨论,进行合作式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方便了师生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些教学距离,难免给学生一种威严感,不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将会疏远,交流时间会越来越少,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外,还可以运用网络手段建立学生群。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群内,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中需要用到的资料,方便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好的引导者。而且,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广大师生在网络世界里吸取足够的学习资源,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2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电教媒体的结合目前,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忽略了传统电教媒体的运用,虽然计算机多媒体发挥覆盖了部分功能,但是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媒体的特点,并且要学会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体。再就是选择媒体教学时,还需要坚持媒体功能性原则、教学需要原则,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既要会运用传统电化教育媒体,又要充分发挥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传统的电教媒体主要是运用幻灯片、投影片来直观表现专业信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它始终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电教媒体,它们在功能特点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运用传统电教媒体时,学生可以参与到幻灯片的制作中,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影视技术基础。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各媒体的效果,取长补短,并且要根据媒体的优势,让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课堂中运用过多的影视片段等,对教学会产生反效果。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过多动态的画面,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采用口头传授教课,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便能够根据教学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为此,要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有一定的度,课件不能被直接作为电子板书的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课件中的视听比例,做好组织教学内容的配置,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不要一味地重复以往的教学课件。在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