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审计硕士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38

审计硕士论文

审计硕士论文第1篇

(一)区块链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2008年11月,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一位自称中本聪的学者发表了关于比特币—一种新型电子加密货币的论文。2009年,世界上第一枚比特币诞生。自此,比特币作为一种不受国家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电子货币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并持续引发热度,在2018年实现爆炸式增长。

1、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是由区块通过有序连接而形成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即区块链的基本信息储存单元,是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集合,包含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全部的、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及信息,不同区块间通过哈希算法(随机散列)进行连接,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全部的数据信息,随着数据信息和区块数量的不断增多,各区块间相互联系,形成的数据结构即区块链。>>更多会计学论文

2、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非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结合的成果,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数据公开性、去信任化等特点。

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使得各节点间实现自我管理,不再依赖大型控制中心的统一管理,节点間交易实现P2P。区块链中的每个区块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各节点间采用哈希算法连接,后一个节点拥有前一个节点全部的数据信息,节点间进行首尾相连,即每个区块都拥有整个区块链网络全部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在多个节点进行备份,任意节点的数据损坏都不会影响整个区块链网络的运行,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数据透明方面,区块链中除私有信息被加密外,链中数据信息对所有节点均是公开的。与中心化的数据信息管理方式不同,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处于开放状态,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公开的入口查询相应信息,消除因大型信息管理中心存在所带来的信息孤岛化问题。

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当新的数据信息在区块上产生并通过验证添加至整个区块链后,信息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并对信息进行修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任何修改或销毁记录的操作都将被记录,整个区块链处于以一种极高的透明化运作状态。

去信任化特性保证了区块链间交易的高速有效,节点间的固定算法对交易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交易双方无需公开身份或建立信任关系。区块链通过一系列写入软件代码的智能合约来规定交易双方的权责。智能合约中规定了交易双方完成交易需履行的相关义务,同时设定交易完成的判断条件,当区块链系统判断交易双方的义务均已完成时,将会自动执行合约中的交易条款。整个交易都在区块链系统中完成,交易双方无需验证身份,提高了交易的高效性,有助于信任的累积。

(二)会计链的构建原理及基本运作方式

1、会计链的构建原理

会计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会计制度相似或相同的21个国家建立超级联盟节点,共识机制采用分类分级POW(Proof of works)+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s)+约瑟夫环算法提高程序共识机制的实现效率。通过P2P共识机制实现节点间数据共享及备份,并利用相应的顺序进行节点间的连接,形成世界会计链。

2、会计链的基本运作方式

在人员分配层面,会计链将拥有不同资质等级的会计人员(矿工)分为四类: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拥有不同资格等级的会计师分别负责不同的会计处理。初级会计师负责审核企业上传的原始凭证并进行分类,同时负责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务处理;中级会计师负责处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的会计核算;高级会计师负责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相关涉税类业务的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师负责企业相关资验报告及企业整体对外鉴证报告等业务。

在收益分配层面,企业首先对附加有M数量Acow(会计链平台发行的原生Token)的凭证进行上传,会计人员A完成相应凭证的有关业务,在获得同级异联盟节点20人中14名及以上会计人员的同意后,A将获得凭证所附加Acow数量的60%(M×60%),同时对业务进行确认的同级异联盟节点中的14人将对Acow数量的30%进行均分(M×30%),余下Acow数量的10%将由会计人员A所在节点获取并成为基金收益(M×10%)。

在企业需要记账时,首先通过客户端对附带一定数量Acow的原始凭证上传,计算机系统将运用哈希函数及非对称加密对企业的隐私进行加密保护,不同资质等级的会计人员完成相应记账任务后,该会计处理需经过同级异联盟节点20人中14名会计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计入主链,并形成不可篡改的会计记录,不同资质等级的会计人员依其所完成的业务类型获取不同数量的Acow,记账活动完成。

(三)会计链的优势

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最大程度的做到独立核算,减少假账的发生。在世界会计链中,会计人员从企业的日常运转中被剥离出来,二者间没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计算机系统成了会计人员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使得会计工作完全独立透明,减少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可能。

简化审计工作,做到实时审计。世界会计链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拥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等特点,监管者可随时对现有世界会计链中各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和监管者对审计工作有效性、准确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节约公司内部庞大的财务开支。从传统会计账目与财务人员的数量匹配关系来看,一套账配备主管、会计和出纳三位财务人员,随着公司业务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财务人员的数量持续上升,且大部分从事基础核算工作。引入世界会计链后,各类企业尤其是大型的集团公司可将大量的基础财务工作交由世界会计链完成,解放基层会计人员的同时减少内部财务开支。

提高财务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的来说,财务报表的编制时间较长,信息丧失实效性,管理者无法根据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对公司的运营方式作出调整。引入世界会计链后,企业只需将原始信息及时录入,月末即能看到完整的财务报表,帮助决策者根据实时有效的财务信息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方案做出调整,以保证企业长久的经营发展。

二、会计链弱化审计部分职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审计的职能即其能够完成,发挥作用的内在功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具有三方面的职能,即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随着世界会计链的构建,其在带来会计领域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将弱化审计工作的部分职能。

(一)会计链弱化审计的鉴证职能?

审计的鉴证职能是指审计工作的鉴定和证明两方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同时证明其审计结果,使数据能够更好的被社会及审计委托者利用。

会计链的构建将弱化审计的鉴证职能。会计链在运行时做到审核前置,只将真实的数据计入主链,从入口处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在会计链中,个节点中初级财务人员首先对企业上传的原始凭据进行审核,只有确认凭证属实,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记账行为,并且会计链中每一步操作都不是由一位会计人员独立完成,而是需要获得同级异联盟节点20人中14人的确认才能完成记账行为,最終将正确的数据计入主链。多重措施保障凭据的真实性和记账行为的正确性,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方位监管。

在会计链系统的运作下,主链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得到保证,审计人员不再需要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二次审核,减少审计的工作内容,缩小工作范围,弱化审计的鉴证职能。

(二)会计链弱化审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是审计的基本工作职能,指审计人员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以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指标进行经济活动,揭露并上报被审计单位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的良性发展。

会计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弱化审计的监督功能。企业上传原始凭证后,会计链中的会计人员首先会对凭证的合法性及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的凭证将进行下一步的会计处理,由于每一步的会计处理需经过同级异联盟节点20人中14人的同意,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及合法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其次,当数据已被计入主链后,几乎不可能修改,除非在同一时间取得链中三分之二以上节点的同意,并且修改数据后的修改记录也将被保存,新修改的记录加盖时间戳,修改数据后所形成的记录必须重新取得共识后方可计入主链。数据的不可篡改使得世界会计链的运行处于高度透明且合法的状态。

当会计链处于高度透明、合法状态时,其中具有极高真实性的财务信息将代表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依靠其生成的财务报告也将成为企业最真实的财务报告。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再需要对会计处理及相关数据的合法化进行审核,世界会计链的运行弱化了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当企业的会计工作都通过会计链进行处理后,企业全部的财务信息将在世界会计链得以保存,同时会计链能够做到审核前置和实时审计,极大地保证了主链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合法性,即企业在主链中的数据信息都是经过多重审核后确认正确的,企业依靠会计链生成相应的财务报告后,由于财务报告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人员面临从数据到会计处理完全正确的财务报告,出现“审无可审”的情况。

三、会计链推进审计职能转型

会计链的构建将弱化审计的部分职能,给审计行业以巨大的冲击,传统审计方式将不再适用于世界会计链背景下的新型财务,审计职能面临转型。

(一)鉴证职能向资产评估转型

审计的鉴证职能与资产评估在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可向资产评估转型。审计是以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专业知识为基础,而资产评估是以会计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组成,二者在基础知识层面存在重叠。同时,审计在进行鉴证工作时常利用与资产评估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如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而资产评估在进行评估工作时也采用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审计工作方法。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方法的形式为审计的鉴证职能向资产评估转型提供便利。

(二)监督职能向咨询业务转型

审计发挥监督职能的时点可由事后转为事前,向咨询业务转型。审计的监督职能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企业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行合法性判断,只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事后审计,不能做到事前审计。当企业涉及相关违法违规操作时,审计工作不能提前预防或及时为企业止损,使得企业遭受损失。会计链的运行弱化审计的监督职能,事后审计的作用减小,审计的监督职能必须由从前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及事中审计,做到审计前移,为企业提供经济业务发生前或发生时的审计咨询,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为企业健康长久的运营提供基础。

(三)强化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即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在核查后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并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强调审计工作的管理功能。在世界会计链运行的背景下,传统、基础的审计工作将被取代,审计的鉴证及监督职能将被弱化,在此情况下,审计工作应强化经济评价职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将可替代的基础审计工作转型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和效益的不可替代的管理工作。

审计硕士论文第2篇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11-02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最后成文定稿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来进行思考、研究和撰写提炼,是一项系统的科研工作。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目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等环节。本文对硕士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匆忙,开题把关不严。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首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论文能否做得下去的问题。但目前很多研究生临近开题才与导师协商论文选题,导致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不全面,无具体的实施方案,出现选题过大,甚至个别选题偏离本学科范畴的现象。另外,开题报告无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有的考核老师提问随意,缺乏实质内涵,未能切实起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作用,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中期检查流于形式。中期检查是保证论文研究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一种潜在督促。中期检查时一般要求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对前一阶段论文所做的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后期的研究计划。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往往研究生填完中期报告导师审核签字就算通过,没有组织严格规范的考核,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3.论文撰写研究生态度不端正。研究生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执行者,研究生的态度直接关系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只关心就业,从入学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就业有关的资格考试或实习中,忽视自己的研究能力的锻炼,对自己的硕士论文要求低。平时很多研究生对科研研究或科研工作处于放松状态,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导致硕士学位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足,实验数据缺乏,格式混乱。甚至有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在学位论文最后阶段,研究生往往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不再花精力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不能提高。

4.导师指导力度不到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作用。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教学和科研压力都比较大,工作忙,经常疏于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有的导师忙于自己的业务,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使用,做一些对提高科研能力帮助不大的工作,使研究生投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精力不足,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有的导师在论文送审前才开始审阅,对不成熟或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不是阻止学生提交评审,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学位论文能通过评审。

5.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学位论文评审一般采用双盲评阅和公开评阅两种方式。双盲评阅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部将论文送给校外同行专家或对口高校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送审论文中不含研究生及导师的个人信息,评阅专家与论文作者和导师均不了解对方情况。公开评阅由学科或导师直接送给校内外同行专家,送审论文中包含研究生、导师的个人信息。2011年以前,我校一直采用一本双盲评审和两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论文评审制度。但是公开评审的评阅方式中,有些评审专家不能充分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对论文总体评价成绩过高,使学位论文评审的公正性缺失。另外,由于学位论文评阅只是模糊的文字表述和论文整体的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评阅的难度,影响了客观性。由于公开评审有失公正性,同一论文的评阅成绩,会出现较大区别,使研究生和导师对评价结果产生异议。

二、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改进措施

1.进行选题管理,分批开题,严把开题关。为避免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之前匆忙选题的现象,研究生入学后就应与导师协商学位论文选题,并于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和方案论证。为使师生重视开题,学校实行分批开题制度,第一批为第二学期末进行,第二批为第三学期初进行。为保证开题报告质量,首先,要求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先填写开题报告表,在导师组内进行开题论证,经论证通过后才能参加开题报告。其次,开题报告由各学科以研究所为单位分小组公开组织,考核小组至少五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组成。再次,学校制定了开题报告评价体系,要求考核小组从选题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开题报告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考核,并对每方面的具体评价要素进行了细化,便于考核小组客观评判。另外,学校要求考核小组形成书面意见,对研究生论文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研究生需根据考核小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填写开题报告修改反馈意见情况,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课题研究,不合格者需重新开题。以上措施,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开题报告的重视,有效防止了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建立中期检查反馈整改制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于第四学期进行,学校要求除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外,各学科需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采取现场演示验收、材料评审、PPT汇报等不同形式组织检查。检查结束后,各考核小组需根据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总结和分析情况做出成绩评定,并给出书面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书面意见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汇总后反馈给研究生和导师,导师需指导研究生根据考核小组意见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改进和补救措施。对于问题比较多的研究生,需整改后重新中期检查。

3.建立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为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提前把关,学校建立了严格预答辩审查制度。参加预答辩的研究生除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外,还需达到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研究生需取得学科规定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业绩;第二,硕士学位论文格式需通过学科组织的格式审查;第三,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装置、软件和实验数据等需通过学科组织的实物现场验收。预答辩的组织各学科严格按照正式答辩的要求进行,并且通过预答辩者需根据预答辩考核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导师审核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未通过预答辩者,延入下一批次毕业。经过实践,严格的预答辩审查制度促使研究生和导师对硕士学位论文增加投入,有效防止了论文送审前才临时包佛脚,促进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4.引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有效防止硕士学位抄袭现象,学校自2009年开始在全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启用CNKI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都必须参与学术不端检测,文字复制比大于20%的论文延入下一批送审。经过实践,该措施对打击学术不端和学术抄袭行为效果非常显著。

5.规范和完善论文评审制度。为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公正性,学校不断改进论文评审制度。首先,对论文评审方式进行改进,为防止论文评审走过场,2011年我校将原来的1本双盲评审和2本公开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2本论文双盲评审的方式,论文送审工作全部由学校研究生部负责,并对有争议的论文进行加送,保证了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其次,对论文评审体系进行了优化,评价体系由以前单一的整体评价改为整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评审专家对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知识与能力、工作量与创新性、写作能力等5方面进行评价,减少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再次,盲审意见返回后,要求研究生根据盲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针对评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逐条写明修改反馈情况,导师审核通过才能参与答辩。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论文评审的主观性,保障了评审的公平性,增加了研究生和导师对评审的重视。

6.建立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督导制度。为规范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学校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由学校各学科领域有一定威望的专家组成。各二级学院组织各学科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过程考核前,需将考核安排报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安排督导组成员到考核现场随机抽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经过几年的督导实践,我校各二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考核基本规范,促进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7.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对其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导师的监管力度,学校将学位论文过程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参考条件,并且每年评选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对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励,同时对其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优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毕业,不合格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另外,每年进行校内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抽检比例不少于当年毕业人数的20%。

三、结语

实践证明,学校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措施的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保障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近年来,中国计量学院参加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抽检成绩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2011年抽检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为全省高校第一。

参考文献:

审计硕士论文第3篇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层次对应,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的55以上。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学位总数的36%,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学位总数的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在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专业研究生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二、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及管理体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学部选择一批知名的、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企业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及生源单位。先后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实训基地7个。实践基地的运行由学部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双方协商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运行,协调双方的合作。双方分别指定一名实践基地联系人在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为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工程师。通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企业导师队伍16人,其中全部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4人为博士学历,10人为硕士学历,2人为学士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点以导师(组)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的研发课题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组)负责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研究生院、学部、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全面负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以及学位等各项工作。项目管理专业所在的建设工程学部建立以研究生教务工作办公室为主。三级管理贯穿整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为了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部、学校及联合培养企业签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点的三方协议书,用以约束和规范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学校、学部及校内导师(组)应积极同培养企业、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学校—学部—企业—工程硕士的完整信息管理网络,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高质量、顺利地进行。

三、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研究为主,侧重其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端实践性工程“精英”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背景,以拓宽其专业基础、培养其全方位的工程能力。学部一直根据企业对于工程硕士专业需求完善培养计划,各环节严格把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需完成不少于两万字的学位论文,并按照学部要求对论文进行查重,重合率大于等于20%的学位论文,填写《建设工程学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审定意见表》,经导师审定签字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查重、审定,重合率满足硕士学位论文查重要求后方可参加答辩。经过二次查重后仍不满足查重要求的学位论文,不能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半年内完成论文修改,经过查重、审定、符合查重要求后,方可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首先对查重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查重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在评定学位论文时,首先对学位论文查重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查重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评定讨论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实践,与解决相关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选题既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的开发研究。论文选题需经导师(组)和联合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及技术部门确认,认定为实际项目课题方可开题进入论文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的实用性等。

参考文献:

[1]焦新.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9-03-03.

审计硕士论文第4篇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审计硕士论文第5篇

经济学论文不只是计算一些经济规律和经济学分析,还需要加强整个论文的科研属性,这也是目前科研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的一个解决途径。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经济专业的学生,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硕士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硕士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硕士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硕士生设立科研导师,硕士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硕士毕业生分配办法、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硕士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硕士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硕士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硕士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审计硕士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会计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随着研究生教育由原先的精英教育逐渐普及化为大众化教育,为了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改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1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面向社会的广大会计从业者,招收在职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于2009年3月,批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2010年,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由21家扩展到105家。

随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试点培养单位还是新增培养单位都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缺少专业学位办学经验,各培养单位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认识误区。什么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何区别?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由于存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的差异,如何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因材施教”?如何解决会计硕士的培养与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的明显鸿沟与断层?上述问题都要求各培养单位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二、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混淆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在会计及相关行业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工作,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却沿袭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将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合二为一,均采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既无法胜任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也无法胜任会计实务工作。

其二,混淆了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差异性,由于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在职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全日制会计硕士一般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他们在会计职业领域缺少实践经验,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在职与全日制两类会计硕士在学习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就业需求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细化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两类会计硕士“因材施教”的难题。

(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模糊,势必会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

目前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无论是核心课还是方向课、任选课,这些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沿袭了会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属性上大都是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此外,方向课与核心课、任选课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随意性非常大,方向课的设置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导向。

2.师资队伍不适应

会计硕士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但是,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的会计硕士导师不但在数量上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结构上也不合理,会计硕士导师几乎都来自高等院校,这些高校教师一般都属于教学、科研型人才,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讲审计的没查过账,讲财务管理的也没理过财。

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由于受学校管理体制的限制或学历限制,无法进入高校担任会计硕士导师,尽管这些人可以受聘为校外会计硕士导师,但由于工作关系限制,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既具有深厚的会计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硕士人才。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会计硕士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袭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模式,教师采用课堂授课教学“满堂灌”,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教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则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高强度的“满堂灌”,教师基本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大多沿用本科生的考试办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以期末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缺少对学生学习研究过程的考核,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位论文写作方面,也基本沿袭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法,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指导教师以高校教师为主,行业专家和校外导师没有全方位参与对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和评价。

三、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主体(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培养活动使培养对象(会计硕士)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规定了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整个会计硕士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1.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是会计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有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两类研究生都需要接受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教育,都需要掌握会计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但两类研究生的培养又存在明显差别,这主要表现在:

学术型研究生:注重研究导向,重在学术创新,在知识结构上更偏重于关注会计“是什么”和“为什么”,其重点培养的是在会计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素养水平,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原创精神和能力的会计教学科研人才,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后备人才。学术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应用型研究生:注重职业导向,重在培养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偏重于获取专业性、程序性知识,更关注“怎么做”,其培养重点是在会计及相关领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合理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会计及相关职业领域从事实务性工作,因此还要考核其是否具备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

2.会计硕士是应用型研究生

会计硕士之所以定位于应用型研究生,是基于以下特有属性:其一,从就业方向来看,工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录用会计硕士的主要部门;其二,会计硕士所面对的会计职业有较为严格的从业标准,需要执业资格准入考试(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或需要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其三,会计硕士具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导向,主要对应的是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等职业岗位;其四,会计硕士具有持续、广泛的社会需求,他们通过专业学习将获得在会计及相关领域就业或职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五,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终极性,一般以硕士为主,目前我国在会计领域尚未设置应用型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中,将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对课程体系重新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针对培养对象(会计硕士)选定的各类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安排,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的就业和职业选择。因此,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会计职业资格为导向,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三者的统一,既要突出会计专业特性,又要体现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需求。

根据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精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目前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

核心课是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学位必修课程,包括社会思潮研究、会计英语、管理经济学、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紧密地联系会计工作实际,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及时纳入课程内容之中。

方向课和任选课都属于为满足会计硕士职业拓展和就业需求设置的学位选修课程,其课程设置权归属于培养单位,可以考虑将这两类课程合并为一类课程,即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

例如,针对注册会计师(CPA、ACCA)职业,可以考虑开设注册会计师(CPA、ACCA)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专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题、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专题、财务舞弊与识别专题、IPO财务与审计专题、注册会计师应用文写作、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IT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税制与企业纳税筹划、管理沟通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认知,具备注册会计师(CPA、ACC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可以考虑开设会计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咨询顾问职业生涯规划专题、ERP实施方法论专题、项目管理(Project visio)专题、管理沟通与时间管理专题、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与IT治理、AIS应用模块1(FI财务会计)、AIS应用模块2(CO管理会计)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企业实施ERP项目(会计模块)业务的认知程度,具备从事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会计硕士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导师队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1.建立“双导师”制

目前会计硕士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承担,高校教师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应着力改善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高校教师在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主动到会计实验室从事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以获取间接的会计实践经验,也可以随学生到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会计实际工作能力。

在立足于改善现有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同时,应充分借鉴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考虑吸纳一部分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担任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既可以到高校为学生讲授有关实务课程,也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由校外导师实施现场教学或进行相关实习指导。

2.建立“导师组”制

鉴于会计硕士扩招造成导师数量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实现规模办学和保证培养质量的目标,在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上,要改革传统的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将校内导师按课程或专业方向建立导师组,实行集体导师制。例如可按核心课组成若干个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导师组”,这些导师组既承担相关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还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答辩工作。实行“导师组”制,可使会计硕士教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批量化,这样既解决了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利于会计硕士和导师进行整体交流,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建立“导师组”制,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硕士培养效率和质量。

为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可考虑将校外导师按其从事的专业领域编入校内导师组,同样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审核、答辩工作,这样既可以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相互弥补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缺陷,也可以在课程开发、案例建设、会计硕士论文指导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四)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制度

目前,由于国家对会计硕士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会计硕士入学后,各培养单位通常采用“严进宽出”的政策,缺少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环节的管理制度。

在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培养单位大多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考试办法,课程考试实行闭卷形式,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和机制,针对会计硕士培养的特殊要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还可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性小论文;对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可结合案例教学安排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实验课程则可安排撰写实验分析报告,对专题讲座可安排撰写学习心得或调查分析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其学术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写作是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是会计硕士分析和解决会计应用性难题能力、收集和处理学术资料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中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专业性、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和实用 价值”。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整个环节包括论文选题、开题、写作、预答辩和答辩等阶段,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在论文选题阶段,会计硕士要与校内、外导师充分沟通,共同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学位论文在形式上与学术型学位有所不同,要结合自身的会计实践活动撰写侧重于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学位论文在写作上要注意以事明理,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中实现提炼、总结会计实践经验。

在论文开题阶段,会计硕士应写出规范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由导师组对其开题报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并给出书面修改意见,确定是否通过开题答辩,通过者进入下一步的论文写作,未通过者则需要重写开题报告,进行二次开题答辩。

在论文写作阶段,会计硕士应本着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与导师及时沟通,及时有效地获得指导。导师也应密切关注会计硕士论文的写作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点问题。

在论文预答辩和答辩阶段,导师组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提出修改、补充、完善意见。达到论文答辩标准的,在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后进入论文答辩阶段,未通过者需要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进行修改、完善。

学位论文答辩过程是全面考核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和鉴定学位论文优劣的过程,导师组要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论文格式、创新之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位论文评价细则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档次,评出的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提交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加全国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

四、结束语

会计硕士教育是一种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又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的特殊高等教育类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其特色性。各培养单位应当积极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会计职业资格导向,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 王浩,杨彩虹,孙玉春,卢艳萍,张夕阳,周娟.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

[3]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1996(7).

[4] 万晓文.关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9).

[5] 崔学刚.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1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6] 钟子亮,周咏梅.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路[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5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审计硕士论文第7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学科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财政学、会计学。

三、招生计划:

1.普通招生计划(各研究方向计划名额见附表一):财政学 41 名,会计学19 名。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7名。

四、学制:三年。

五、学费、住宿费

非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费均按国家相关规定收取;住宿费按我所规定收取。费用标准可登录我所研究生部网站查询。

六、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学历教育(单证,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整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需提交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本专业论文三篇。

4.报考年龄按国家教育部门规定。

5.有两名报考学科领域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报考资格,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8.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七、报名日期: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15日一律采取网上报名,2014年1月15日24:00网报结束,报名系统关闭。报考考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未报名者,逾期不再补报。

八、报考程序:

1. 报考流程:自行登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教务处网站进入博士报名系统浏览报考指南,科研所网址如下:crifs.org.cn

进入研究生部博士报名系统注册(我所应届毕业硕士生须持所研究生部学生办报名授权码)填报网上报考信息交报名费200元(缴费方式请见网报指南)下载并递交报名确认书网上查询报名成功与否领取准考证(具体时间请见网站通知)初试递交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复试。填报虚假报名信息或逾期未交报名费者,网上报名信息无效,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一经报名,报考费及报考材料恕不退还。

3.递交报考材料:报名人员务必于2014年2月22日 之前将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确认书(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者,还需提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盖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以特快专递、挂号邮寄或直接送达的方式交至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资格审查:对初试合格并达到我所复试要求的考生进行复试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a.进入复试的考生应于接到复试通知后一周内提交以下材料: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两份(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需考生所在单位盖章)。

2)两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专家的推荐书,每位专家一式两份(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由推荐人密封并签名)。

3)思想政治情况表(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

4)硕士课程成绩单或证明原件。

5)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可补交)。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证明。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

6)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应届毕业硕士生可补交)。

7)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

8)本人在所报专业上预期探索的课题和研究该课题的初步设想(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

9)近期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报告。

同等学力者不交4)、5)、6),但应交本科学位证书复印件,开列已经学过的硕士学位课程,需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论文三篇。

b.来我所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①身份证原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复印件(正反面), ②准考证,③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带研究生证明原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原件),于复试当天进行报考资格的审查(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本所网上通知)。

九、通讯地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324室

邮政编码:100142

联系电话:88190380 、 88190325 (传真)

网 址: crifs.org.cn

十、考试日期:2014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请见我所网站或准考证)

十一、考试地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十二、初试科目:

1.外语(见附表)。

2.马列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时事等(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见附表)。

4.专业知识(见附表)。

5.专业综合加试(按导师要求进行,见附表)。

十三、复试:

1.外语(口语、听力)。

2.专业基础知识(口试)。

3.专业知识(口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除参加上述几门考试科目外,须增加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两门科目的笔试。

十四、录取: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复试合格考生,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拟录取名单。

十五、就业:

我所招收的非定向博士学位研究生均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自主择业,委托培养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网上报名提示:

1. 报名前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请认真阅读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指南。

3.报名期间已报名考生可按身份证号或注册邮箱登录修改报名信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3年10月

附表:以下招生人数未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2014年招生人数

是否加试

专业综合

考试科目

020203财政学

 

41

 

1.  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财政理论与政策(包括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11财政理论与政策

项怀诚

 

楼继伟

 

张少春

2

金立群

 

肖  捷

 

鲁  昕

1

高  坚

1

齐守印

1

张  通

1

丁学东

1

王保安

2

刘克崮

1

朱光耀

1

史耀斌

1

姜永华

1

王军

1

胡静林

1

李金早

1

叶振鹏

2

何盛明

1

贾  康

 

苏  明

2

王朝才

1

刘尚希

1

白景明

 

杨照南

2

陈穗红

1

傅志华

1

杨良初

2

赵全厚

2

赵云旗

2

韩凤芹

1

12财政理论与税收

解学智

1

1.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财政理论与税收(包括财政学、国家税收)

孙  钢

1

13宏观调控与财政

何盛明

1

1.英语、日语 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宏观调控与财政(包括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贾  康

1

白景明

2

14投资经济与财政

吕旺实

1

1.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投资经济与财政(包括财政基础理论、投资理论与政策)

120201会计学

 

19

 

1.英语、日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并涉及管理学内容]

4.专业知识: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企业财务)

21会计理论

冯淑萍

1

王  军

1

王世定

2

陈毓圭

1

汪建熙

1

刘玉廷

1

孙宝厚

1

李  明

2

徐玉德

2

22财务与会计

李  勇

1

1.英语、日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并涉及管理学内容]

4.专业知识:财务与会计(包括企业管理、企业财务、财务会计)

于中一

 

文宗瑜

2

杨小舟

2

王建新

1

23会计信息化

杨周南

1

1.英语、日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审计硕士论文第8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5-03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4]李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44-345.

[5]肖立山.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评估的几点认识[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9,22(3):73-75.

审计硕士论文第9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