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士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3:45

护士论文

护士论文第1篇

每年的新员工入职后首先要接受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除了解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条例外,还需观看PPT和视频以了解实际案例。全体职工包括后勤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这样的培训2次,为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参加,培训期间每日下午播放相同的内容1h,连续8d。医院内还设有各类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做到事事有人管。每个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均由院领导牵头,医护和医技人员共同参与,如压疮组除护士外还有皮肤科、营养科和感染科医生等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部门团队合作精神。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院长听取各委员会通报分管部门发生的相关意外事件,并在下次会上进行整改反馈。一旦有差错发生,所有相关部门都得参与讨论,一般每周进行1次,以5W1H的格式报告,即情景再现,报告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的、何时发生的、发生者、怎么会发生的、是怎么发生的,如果同样的事件连续发生2次以上则需使用4M要因分析法进行讨论和改进。讨论结果则以问题点、对策和行动目标的格式进行记录,行动目标会在每天的早会上集体唱读以示提醒。平时每天下午抽半小时所有在班人员进行护士沟通讨论会,就当天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和反省,并提出对策或同事之间相互提醒、引以为戒,最后参与者签名画圈,不在场者事后阅读会议记录后打钩,确保人人知晓。

2严格扎实的教育管理

医院每年举办各种形式且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安全管理、医院感染防控、责任组长培训提高班、学术论文交流会、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经验交流会等,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对新护士的教育尤为严格,首先要按等级医院标准择优录用新护士,有周密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在医院试用期间须通过22项基本技术操作考核,开始3年内需在医院各科进行轮转培训,全面掌握各专科的护理工作特点,以便随时接受护理部的统一调配。护理部和各科室均有专门的培训计划,分别针对新护士和轮转护士进行培训。

3明确的能级管理

护士岗位根据工作年限分为6级,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和晋级规范。1级(1年)按照流程在老师指导下工作,2级(2~3年)可单独工作,3级(4~6年)可担当责任组长的工作,4级(7~9年)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对低年资护士起到模范和示范作用,5级(10~19年)能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工作,6级(20年及以上)能够担任护士长等职位。职称体系分为主事护师(22~33岁)、主查护师(33~41岁)、主任护师(42~60岁),要晋级为主任护师职称后才可以竞聘副护士长和护士长。各级护士的平均年龄分别为护士长54岁、副护士长51岁、护士37岁。除此之外,还有认定看护师和专门看护师以及认定管理看护师等,均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与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每5年需要更新认定1次。1.6清晰的目标管理全体护士每年初(3月份)都要根据护理部的总目标和个人能力先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再以逐级管理的形式定期进行面谈,即护理部主任对应护士长、护士长对应带教老师和组长以此类推,体现层级管理的原则。从初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中期计划实施的进展程度以及年末时目标的达成情况先后3次与上级管理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汇报,如果是科室负责人还需制定本部门的目标。这样既使个人得到了成长与提高,也保证了部门总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对未达成的目标再进行分析,必要时将纳入下一年度的目标制定中。目标的记录格式为项目名称、完成期限、采用手段或方法、将达到的程度与水平。

4对我国护理管理的启示

4.1加大护士人力投入

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与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优劣[1]。随着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足够的重视。2013年11月浙江省的关于提高护士待遇的文件极大地鼓舞了临床一线护士的士气,对稳定护理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与护士之比远未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且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临床护士还需执行较多的非护理工作,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为此需要加大对护士的人力投入,从而保证将时间还给护士并将护士还给患者,促使优质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2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从而影响护理质量。护士长定期接受管理知识培训,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管理工具,以提高管理技能,尤其是对新上任护士长应加强岗前培训。此外,对未来护士长人选的培养和锻炼即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也不容忽视,确保护理管理队伍后继有人,以便随时可以接替受命[2]。

4.3规范岗位设置与分层培训

合理科学的岗位设置与绩效考核对促进护理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年资护士远离临床和患者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及护士自身专业价值的发挥,国内管理层需引起足够的重视[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并发挥好临床资深护士的作用[4],让年轻护士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为各级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尤其是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让各级护士明确自己须达到的能力要求和目标,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意识;另外,建立合理的岗位能级对应实施方案,真正落实绩效考核,将薪酬与实际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挂钩。通过360°考评,力求公平公正并奖惩分明,从而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士的流失。

4.4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随着专科护士基地在国内的遍布开设,专科护士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合理使用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专科护士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具备扎实的专科知识功底,掌握本专科的前沿动态,应该让其配合护士长抓好科室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指导临床护士进行护理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咨询门诊、专科护理会诊和专科护理门诊等形式促使专科护士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提升和发展。

5结语

护士论文第2篇

本文作者:彭玉娜工作单位: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手术中心

(1)临床实践,即腹腔镜手术配合。腹腔镜专科护士利用其在手术配合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护理研究,腹腔镜专科护士着重解决和研究腹腔镜手术配合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3)护理教学,腹腔镜专科护士对新人科即进修实习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一对一的专科带教。(4)护理会诊,腹腔镜专科护士协助工作伙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不同专科之间的相互交流。(5)护理管理及变革,腹腔镜专科护士在推动护理新模式、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计划和标准、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长任总指导,高年资的护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任组长,负责制定本组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同时进行考核效果评价。工作五年的护师是手术的中坚力量,采取分阶段专科培训。低年资的护士是新生力量,在抓好基础培训的前提下再进行专科培训。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专科组的护士能做到(l)掌握腔镜的理论和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2)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消毒方法,能排除故障。(3.)掌握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4)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6)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能力。培训内容由专科护士组长讲授腔镜护士的基本要求、职责,介绍各种腔镜器械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方法,常见腔镜手术所需的器械,工作流程及手术配合,术后仪器设备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特殊感染器械的处理,个人防护措施,电外科技术的注意事项。另外聘请有关专家讲解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护患沟通知识。采取理论讲课和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如多媒体演示、情景教学、一对一带教、小讲座,护理查房等方法。多媒体教学:将一些常规操作如腔镜的手术:配合步骤、器械清洗流程,术中仪器器械之间连接等以规范化操作技能制作成配音录像,让学员反复模仿。情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相结合,上课时让护士扮演角色,如让专科护士扮演巡回护士和患者,演示从术前访视、术中查对、麻醉配合、安置,物品清点及供应,仪器的连接、启动、病情观察。术后整理,通过模拟手术情景中手术者的站立方法,各护士相互模仿操作,以正确而快捷方式传递给不同方位的医生。一对一教学:由专科组长根据已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带教,以手术配合为中心围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进进行解。在专科组长的直接指导下,参与临床手术配合,指导老师担任副手角色由专科护士具体操作,老师给予协助指导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先从简单手术开始,将流程概念引进教学和培训,按要求配合流程图完成各项操作,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配合同类专科手术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熟练程度。小讲座:每月一次大型专题讲座,请相关科室医生对专业手术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进行授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引进腔镜器械及仪器讲授有关配合保养知识。护理查房:护士长交班前进行晨间提问,主要是应急预案,由专科护士回答,专科组长补充。也可结合个案进行讨论,组织护理查房,激发护士参与的积极性。科外培训:有计划选派优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使她们能了解本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理论。考核培训结束由护长和专科组长负责考核。理论用笔试口试形式进行,操作实践能力考核采取(1)选取一病例抽查手术的配合情况。包括术前准备、环境准备、麻醉配合、手术摆放、手术步骤及配合、术后整理等。(2)实物操作演示,仪器的连接、清洗、保养、维护、故障排除以考核实际工作能力。(3)情景模拟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的配合,以考核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病历分析,小讲课显示沟通能力、教学指导能力。(5)通过问卷调查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胜任专科护士的资格。

导航装置介人、机器人辅助,手术更精细,更普及,培养一支不但具有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从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帮助,而且能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能熟练操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保养、维护的腔镜专科护士已成为共识。专科护士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培训,及时接受新专科知识,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不断提高腹腔镜专科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更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更好的培养出高度专业和一专多能的腹腔镜专科护士,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护士论文第3篇

1.1规范化的岗前培训

1.1.1培训内容

所有新护士上岗前,要参加医院人事部门组织的总体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医院文化、医德医风、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人员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院感相关知识等。护理部组织为期1~2周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1)理论部分: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士条例》、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安全与差错及投诉的防范、护理核心制度、沟通交流技巧、护理病历书写等,以及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护患沟通技巧等。(2)操作部分: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7项如注射术、六项无菌技术等,由专人讲解和演示,最后一天让她们一对一互为操作对象,亲身体会作为患者的感受。

1.1.2操作培训的方法和考核办法

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示范-科室培训-科室考核”,另一种采用“集中示范-集中培训-集中考核-末位淘汰轮转”的封闭式模式,在规定的时间、规定具体人员集中带教示范培训。培训结束后逐项考核,分必考项目及抽考项目,护士在全封闭的情况下集中训练,在短期内迅速掌握所培训内容,已有资料显示这种培训方式较集中培训-科室训练再集中考核效果明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踏入医院就培养护士养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避免个别科室护士长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规范训练、懒散等不良习惯的污染,给新入院的护士造成消极的影响。

1.2临床护理理论技能的培训

1.2.1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

1.2.1.1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合格后进入临床培训第一阶段,此阶段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科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旨在培养护士尽快适应科室工作,掌握工作流程及患者基础护理常规,各班次工作职责等最基本内容。本阶段根据各文件精神、医院具体情况,安排不低于6个月的转科培训。

1.2.1.2培训方法

各科室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制定科室的具体培训计划及目标。发放“实训考核记录册”,量化完成实际任务并记录。同时要加强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护士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慎渎精神,牢固树立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护理理念,练就质量第一,精堪、精诚、精心的护理作风;发扬勤业、敬业、精业、乐业的护理精神,倡导人道、人文、仁爱的护理主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一切为患者服务,经过科室和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完成一阶段实训量及一阶段实训量化要求数量后,进入第二阶段轮转。

1.2.2临床能力培养阶段

本阶段重点培养在老师指导下护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护士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及主持护理个案查房、对患者评估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

1.2.2.1科室轮转

本阶段进行2~4个科室的轮转,时间为12~24个月,内、外、重症监护室、急诊为必转科室,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决定所在轮转科室时间。

1.2.2.2护士应急能力培训

培训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护理部统一印制《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手册》及《各科室常见病突发应急处理流程》,下发科室作为培训内容,认真学习,熟练掌握。

1.2.2.3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阶段

通过床头交接班、护理查房、患者现场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等进行实地能力培训,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评估病情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效健康宣教能力及护理措施执行能力。

1.2.2.4专科培训阶段

护士经过前两阶段的轮转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依据前两阶段的考核结果及护士自身的意愿,选择固定科室。本阶段主要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常规专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治疗和护理,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3先定科后轮转

护士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后,护理部根据护士意愿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所在科室,第一阶段在科室系统培训,第二、三阶段选择院内进修的形式,护理部统一安排完成一阶段培训结束考核合格的护士到规定轮转的科室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已有资料显示:让护士先定科使护士有归属感,可激发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表现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降低轮转时陌生、茫然的感觉。另外定科后再到其他科室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把理论知识和专科临床实践结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带教老师的选拔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的素质对护士的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要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工作3年以上,工作业绩优秀,业务技术过硬,有责任心,有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爱带教工作,愿意承担带教任务的护师担任。且引入一定的奖励机制,科室总体带教成绩作为护士长综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新护士入科后,护士长为其安排1名临床带教老师和一名全程导师,负责对新护士进行跟班带教,按计划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全程导师负责全科新护士的管理,协助带教老师完成带教工作,全程带教老师要求德高望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或护士长,主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新护士进行指导,培养其积极的职业态度。

2讨论

由于年轻护士的比例明显增多,如何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1各种培训

据文献[9]报道,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4%,其中工作2年以内是差错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文献[3]显示,培训后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占所发生不良事件的31.8%,较前明显下降,临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评价认可率为90.8%。

2.2护士职业态度

即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思想决定行动。如何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科室的核心--护士长要为科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护士工作能力受科室团体文化的影响,强有力的团体文化影响个人行为投入。职业态度是护士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的决定因素。

2.3“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护理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规范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专业成长的发展,促进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胜任临床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的开展。

2.4改革护士传统的“三基”训练方式方法

注重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引导年轻护士应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灵活的对症处理能力。

3结语

护士论文第4篇

1.1调查对象

1.1.1筛选标准根据全院不同的科室,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纳入标准:临床护理工作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病假、产假等长期不在岗的护士。

1.1.2岗位分级目前我院执行的是国家推荐的分层级护士岗位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N1~CNS五个级别,各级别岗位的资质要求。

1.1.3一般资料根据筛选标准,本研究共抽取我院350名不同岗位级别护士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29.89±6.11)岁;护理工作年限1~36年,平均(9.21±8.13)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阶段:1~10年197名,11~20年117名,21~30年31名,30年以上5名。按照岗位级别分为:189名N1级,71名N2级,52名N3级,34名N4级,4名CNS级。按职务分:护士长22名,总护士长1名,无职务327名。按职称分:护士148名,护师137名,主管护师61名,副主任护师4名。最高学历:硕士1名,本科309名,大专40名。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步骤查阅文献,确定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本研究的基础。以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基础,初拟可纳入《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条目,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护理专家,最终确定《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160位护理管理者,确定最终版的《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本研究组织分析的工具。利用《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工具,调查护士学习意愿和能力以及护理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行组织分析。采用自制的《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咨询护理专家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同时调查不同层级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训需求,进行个人分析。利用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比较分析护士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的差距。根据护士培训目标和需求为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该问卷包括三大框架:知识、技能、能力。知识框架下设“人文知识”“规章制度”“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技能框架下设“临床专业技能”“沟通技能”;能力框架下设“基本素质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每个维度下设置1~8个条目。在进行当前工作需求得分和个人发展需求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很不需要”:1分,“不需要”:2分,“不确定”:3分,“需要”:4分,“很需要”: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在进行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不好”:1分,“不太好”: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

1.2.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与注意事项,调查对象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后,立即收回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5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与当前水平得分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的护士群体对其当前工作的需求得分达(200.59±4.70)分,对其个人发展的需求得分达(200.38±4.80)分,而其当前水平的得分仅为(172.04±23.52)分。

2.1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维度得分的比较中,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中,“知识”“技能”“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各维度和各框架得分也呈递增趋势。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结果亦类似于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的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

2.3不同级别护士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

通过组间比较,除了“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各级别护士当前水平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和三大框架评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的业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级别的提升,业务水平逐渐提升。

3讨论

3.1护士群体的当前水平偏低,培训需求大

国内研究显示大多数临床护士认为开展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他们对培训的需求非常高。对于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新技能和新能力是必需的。无论是当前工作需要,还是个人发展需求,整个护士群体(N1~CNS级)对培训的需求都较大。

护士论文第5篇

新护士进入疗养院工作后,会有为期5周的专项培训,如何在短短的5周时间里让他们适应疗养院的工作,并为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如何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这些都需要对每个人的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最初的1周时间里,我们通过进行军事训练、参观各科室、参观院馆、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使每一名新护士对疗养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他们的性格特点、吃苦耐劳精神、个人特长、动手能力等在活动中得到彰显,从而对每一名新护士的能力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2培训模式的设置

2.1培训目标的设置

能力本位教育的培训目标取向既具有“行为目标”取向,又具有“表现性目标”取向的特点[1]。行为目标旨在培养临床岗位胜任力,表现性目标则注重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既可以满足护理岗位的需求,又能够尊重个人的特点,体现了个体间的差异性[2]。随着多样性军事化任务的开展,疗养院的保障任务也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型,根据不同科室临床任务的差异,各科室护士的培训目标除了共同打牢专业思想基础、熟练掌握护理操作外,还要熟悉专科所需的相关知识、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

2.2培训方法与内容

我们对新护士采取“总—分—总”的培训模式,即先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相关礼节礼貌、仪容仪表、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理论技能的讲解、示范,可按前期对新护士的能力定位并结合工作科室进行人员分组。在统一的培训过程中大家可以轮流担任组长,对本组的总体培训起到监督作用。结合各疗养科室的保障任务不同,由科室分别制订本科室的培训内容,由护理部进行最终培训内容的审核。干部疗养科室重点进行疗养工作流程、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培训;特勤疗养科室结合特勤的工作特殊性进行职业多发疾病的学习、特殊条件下的心理调适和特殊环境下的保健知识以及对特勤人员的独立管理能力的学习;康复理疗科室重点进行相关骨伤、脑卒中后遗症等康复理疗知识学习,能够配合医生、治疗师完成对疗养员的康复训练工作;门诊科室重点掌握体检工作流程、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紧急救治和处理。每组护士在科室工作的过程中,由科室进行专人带教,培训的过程中采取“六步问答法”[3]进行带教,即询问“什么是”“是不是”“是什么性质和类型”“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何进行处理”“处理后结果怎样”,从而使每一名新护士对不同问题都会有系统的认识。在护理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可采取目前国外广泛采取的“演示—分解—复述—展示”4步技能培训法[4]。在培训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可以根据新护士掌握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关步骤进行针对性带教,从而评估每名护士的各项能力水平和对各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2.3培训教师的选取

培训教师的形象与个人素质对新护士的影响很大。我院严格制订了培训教师的选择标准:(1)热爱疗养院护理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2)院内护士等级评定为N2级以上的护士;(3)大专以上学历,有院外进修培训经历的护士;(4)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岗位的护士。通过对培训教师的严格筛选,从源头上确保各项新护士的培训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2.4培训考核

经过为期4周的集中培训和科室分类培训后,将对所有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摸底考核,内容包括:(1)理论考核: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各类规章制度、专科工作要求等内容;(2)操作考核: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查;(3)实践考核: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应对与解决,通过一系列考核,了解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科室工作的适应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别举办新护士、培训教师、科室护士长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共同分析查找培训过程中的利与弊,对每一名新护士再次进行能力特点的定位,对各临床科室的培训计划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探索更好的临床工作方法,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3培训后效果评价

经过为期5周的临床培训,该模式得到了新护士和临床科室培训教师、护士长的一致好评。新护士可以结合个人的能力特点更快、更好地适应疗养院的护理工作,掌握临床科室工作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增强个人单独处理工作的能力;培训教师通过对“六步问答法”和“四步技能培训法”的应用,有利于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护士长可以以培训为切入点规范科室的日常工作,从而提高科室的全面管理水平。

4讨论

能力本位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疗养院新护士的培训水平,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完成角色转化。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成人学习理论中明确指出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引导的、自觉的行为,教师在成人学习中扮演的是激励者而非内容的讲授者[5-6]。我院实行的培训模式为各临床科室提供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同时也鼓励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认真思考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对新护士的培训能力。

作者:白丽萍 董英芳 单位:临潼疗养院

参考文献:

[1]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杨洁,贾春玲,王秋,等.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6(3):345-349.

[3]徐国英,牛小秀,王秋.运用“六步问答法”培养急诊科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7-88.

[4]孙水英,林晓燕.高等医学本科院校护生与职业院校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J].护理研究,2015(4):1524-1526.

护士论文第6篇

刚参加工作,他们满怀信心,并下定决心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希望获得工作成就感,得到带教教师及同事的认可,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应对应激状况的能力差,往往事与愿违,容易遭受挫折,并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3]。1.5对自己的职业内涵认识不深刻新护士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往往只是苦、脏、累,而且几乎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既枯燥又无新鲜感,有时还遭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辱骂甚至殴打,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让人看不起,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体会不到护士职业的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对工作失去信心。

2我院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组织管理的有利条件

2.1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系统

我院护理部设有专门的教学机构,由专人负责院内教学,包括培训新上岗护士,制订护理部各级各类人员的教学计划,检查各临床科室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落实,管理各培训基地教学设施,管理各科室带教教师及相关工作。

2.2雄厚的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23名,主管护师138名。护理部严格按照带教教师准入制度,从护理人员信息资料库中,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且有一定教学能力者担任科室教学工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科室护士长及教学人员共同承担带教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

2.3规范的教学基地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精神,我院成立了14个院内教学基地,专门负责临床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及考试。由于贴近临床,实训与教学并进,所以他们能尽快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熟练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3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组织管理的实施方法

3.1制订新上岗护士培训计划

(1)护理部根据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实际需要,制订新上岗护士年内培训计划。计划分两部分实施,即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计划规定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及培训地点,其中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简介、医院组织体系、医院文化建设、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职业礼仪及行为规范、沟通技巧、岗位职责、护士工作与防护隔离。岗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培训、科室培训、个人自学3部分。(2)各临床科室根据护理部的总体要求及新护士个人的成长计划,结合专科特点,制订出本科室年内护士培训计划。计划中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详细的分工,完善的考核标准。

3.2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每一阶段的培训内容完成后,由培训单位带教教师及护士长负责考核。理论考试设有达标要求,操作技能设有评分标准,成绩纳入个人信息资料库。3个月的临床试用期满后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新上岗护士临床实践考核表》,考核内容包括:主动服务意识(10分),沟通能力(10分),完成工作能力(10分),协作精神(10分),综合表现(20分),理论考试(20分),操作考核(20分)。评价标准: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根据考核成绩,科室考评小组签署考评意见。

3.3组织管理效果的评价

我院2011—2012年新上岗护士52名,2013年新上岗护士47名,经分析《新上岗护士临床实践考核表》,合格率分别为89%(平均成绩>80分)和97%(平均成绩>87分)。我们走访这些新护士及其带教教师,他们普遍认为采取组织管理后,教与学均有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

4对新上岗护士进行组织管理的成效

4.1使新上岗护士明确了奋斗目标

新护士上岗后,希望很快被同事们接纳,为此,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记忆力好、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有极强的表现欲[3],希望得到同行和带教教师的认可,所以无论是在业务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尽量做到最好。组织管理方法帮他们制订计划,明确目标,规范言行,克服新上岗时无所适从的尴尬心态;同时,教师的严格带教、定期考核贯穿于其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加快了其成长的速度。

4.2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

通过岗前培训,新护士理解了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培养其诚实的品德、慎独精神和高尚情操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职业礼仪、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的学习,使新上岗护士注重自身修养;通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提高了业务素质;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学习帮助其规范言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4.3增强了护士的归属感

由于护理部及各科室都对护士的成长很重视,促使他们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对组织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消除了自卑心理。

4.4为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护士论文第7篇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楚,认知能力正常,住院时间≥5d,自愿配合调查;排除文盲、年龄≤13岁或≥80岁、认知异常者。方便抽样调查2014年5月入住浙江省1家省级三级甲等、1家县级三级乙等、1家县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302例。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职业、所在医院级别。选用刘明等编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包括7个维度共58条目,每条目以Likert5级计分法计量,其中0分为完全没有能力、4分为很有能力,从0~4分依次提升,最高4分,量表总分为232分。7个维度包括批判性思维、科研(10条目,总分40分),临床护理(9条目,总分36分),领导能力(10条目,总分40分),人际关系(8条目,总分32分),法律、伦理实践(8条目,总分32分),专业发展(7条目,总分28分),教育、咨询能力(6条目,总分24分)。该量表用于护士自评时总体信度Cronbach’sα=0.89,7个维度Cronbach’sα为0.79~0.86,效标效度r=0.44(P<0.05)。将调查对象对目前所在医院护士直觉判定已具有的核心能力作为当前能力,期望这些护士具有的核心能力作为期望能力,统计302例患者各维度及各条目的总值。

1.2.2调查方法

由高中以上学历的志愿者发放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对患者不能理解的内容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指导。问卷发放数量:三级甲等医院125份、三级乙等医院105份、二级甲等医院72份,问卷全部当场收回,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AS8.1软件分析。配对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因素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量表信度测定

本次研究资料收集后做了该量表用于患者的信度测定,结果显示7个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8325~0.9452,总体为0.9824,说明该量表适合患者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

2.2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组302例,男172例,女130例;年龄14~80岁;小学48例,初中77例,高中、职高或中专84例,大学及以上93例;来自农村112例,县级及以上城镇患者190例;农民59例,工人59例,教师、医务、科技人员67例,公务员18例,学生8例,商人26例,自由职业15例,退休30例,无职业2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5d;疾病类型:维持治疗和放化疗的各种恶性肿瘤183例,肝硬化、胆管结石或梗阻、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5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感染、肺功能不全等呼吸系统疾病32例,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18例,其他11例。

3讨论

3.1我国患者对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与护士自身对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的区别

刘明等制定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自身评定时,7个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79~0.86,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为0.89,而当用于患者角度调查护士核心能力时,从本研究的量表信度测定结果可见,7个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8325~0.9452,总体为0.9824,说明该量表也适合患者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当然,如能扩大样本量再做患者角度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量表使用的科学性。

3.2当前护士核心能力低于患者期望程度

2003年我国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到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对护士职业的岗位能力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具备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该方案的提出明确了护士的培养目标,为护理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这个方案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者和有关学术专家提出的,不等于患者对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所以本研究从患者角度调查护士当前核心能力与患者期望度。结果显示,患者对护士当前核心能力人均总分明显低于期望核心能力的人均总分,经统计学处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患者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收治医院是三级甲等还是二级甲等,100%被调查患者均认为当前护士批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7大维度构成的核心能力不足,与他们的期望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宋春燕等2008年用该量表调查300名护士,定量研究护士核心能力时得出“护士核心能力令人满意”,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说明:护患双方站在不同角度,对护士核心能力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患者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大于护士自身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这可能也是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之一;护士核心能力具有动态性,即护士核心能力随着社会需求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这与王章安等、闫瑞芹等、王侠等的观点一致。因此,笔者建议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需要更多注重患者的需求,结合社会变化和临床实践发展,实时修正护士培养方案,除外专业课程,建议将批判性思维、法律伦理、人际关系等内容从学校开始培训,同时,医院将这些内容纳入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内容,使护士核心能力在临床护理生涯中不断提升,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

3.3不同变量的患者对护士当前核心能力评价有差异

本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不同变量的患者对护士当前核心能力评价有差异。地域差异中,我国城市患者对护士当前核心能力评估低于农村患者,这可能与城市患者能通过网络、报刊等更多途径自身获取较多信息、已具备较高能力有关。文化差异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和小学患者比初高中文化者评估值低,分析原因,这符合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即期望值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个人环境不同,需求不同,而当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追求新的期望目标;小学文化程度患者自身知识明显不足,急需护士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当其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评估值即降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往往对自身有较高要求的同时对他人也有较高期望,而护士群体普遍学历不高,综合知识和能力可能比不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本人,所以这些患者对护士当前核心能力的评估值会相对偏低。职业类别中,教师、医务、科技人员得分最低,究其原因,这类群体,基本是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以与学历差异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评估最低的结果相一致。调查还显示,随着医院等级的提高,患者对护士当前能力的评估值也依次提升,这与护士从招生、培训到考核等各方面的要求均随着医院级别的提高而依次提高有关,最终服务能力也相应提高,同时也体现护士的核心能力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相一致。因此,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锻炼各种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教育和卫生管理者,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内涵。

3.4不同变量患者对护士期望核心能力评价无差异

护士论文第8篇

1.1存在问题

1.1.1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肖小文[2]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3]高;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而且多数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毕慧敏等[4]调查结果是52.55%,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毕慧敏等[5]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王淑琴等[6,7]将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作比较,也得出同样结论。

1.1.2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4,8];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确需按规定执行的护理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2,8]。

1.1.3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魏畅[9]调查发现,分级护理执行人员中有9.01%~58.57%是由分级护理服务体系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1.83%~41.68%是由超过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10]。王淑琴等[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6,10]。

1.2.2医生认识上的偏差如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2];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5];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9]。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11]。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4]。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2.1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12],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3,14]。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教育部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

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14]。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15]。

2.3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12]。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13]。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13]。

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16],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尝试。

2.4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独立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17]。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18],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19],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20]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1]。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22]:一方面在护理专业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2,4,5,19]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2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与护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两个专业。护理当然要根据医嘱进行,但不等于说护理工作没有相对独立性;护士与医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因而在如何护理病人问题上,应该由护士做出决策,进行组织安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9]。护理人员若能取得下达分级护理的权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必能提高,我国护理事业必将翻开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论文关键词:护士护嘱病人分级护理可行性

论文摘要:阐述现行分级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分析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

分级护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目前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了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63.

[4]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9]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区进修学院,2005:32-33.

[10]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1]胡玲,欧阳山蓓.我国护理人员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1-33.

[12]杨俊兰,于洪.浅议护士处方权[J].包头医学,2006,30(3):38.

[13]杨英华.护理教育现状与反思[J].上海护理,2006,6(4):1-2.

[14]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8-9.

[15]郑洁,郜玉珍.浅淡现代医护关系中的护士角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143-144.

[16]郑丽芬,陶慧娟,诸永莲.不同学历护士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自主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0):1193-1194.

[17]苏丽智.最新护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9.

[18]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4-5.

[19]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20]张立红,韩英军,朱月珍,等.部队医院护理科研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方护理杂志,1997,4(1):36-37.

[21]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197-221.

护士论文第9篇

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操作欠规范、心中只有操作而忽视患者、护理程序应用不熟练、忽视对患者的指导、应急能力欠缺、整体观念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标准预防意识缺乏的问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护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欢迎阅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