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配送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1:33

配送管理论文

配送管理论文第1篇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从学生认知规律的技能开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同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是高职院校认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做什么工作,课程就教什么”。通过调查,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配送中心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是做仓库管理、分拣、复核、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未来几年后可能会做到仓库主管。根据这种职业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是:结合高职学生在配送中心的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学习情境;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每个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设计配套的工作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根据配送中心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如下:(1)信息员。会操作相关的物流软件,能填写和实时传递仓单和订单;(2)仓库保管员。能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据、货物保管和养护、堆码、盘点、出库;(3)分拣。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填写出库单、配货单、送货单,能配货,能正确操作相关的设备;(4)复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整理货物,核对配送货物和单据,能正确使用打包捆包设备。

(二)提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涉及十个服务项目:(1)商品结构与库存管理;(2)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3)客户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4)根据需要确定配送时间安排;(5)缺货率控制;(6)退货处理;(7)流通中的拆零工作;(8)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及门店编号管理;(9)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0)建立客户服务窗口。根据以上十个服务项目,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有以下一些:(1)商品检验和仓储业务。主要任务是检查并接受货物的数量,质量验收货物,办理入库手续;(2)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堆码、库存和出库工作。主要任务是保管和维护,根据库存商品的要求,合理堆放货物,办理货物的出库手续;(3)客户订单的处理业务。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订单,了解各种货物数量的总需求,将订单任务分发到各个职能部门;(4)分拣业务。主要任务是根据订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分拣;(5)流通加工作业。主要任务按客户订单要求对某些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6)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主要任务是送货车辆的合理配载和车辆的合理调度;(7)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主要是配送路线的优化;(8)退货处理。主要是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妥善处理客户退货;(9)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作业。主要任务是对拣选区或分拣区的货架,自动分拣机补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学院先后与沃尔玛武汉光谷店、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大道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定期进行仓储配送业务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从“企业认知实践”到“企业课程实践”,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系列学生企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行”活动,每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在此期间,专业教师收集了企业相关素材与案例,向企业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企业实际案例,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讲授中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到相应企业去实习提供了岗前培训,提前了解企业。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置情境,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获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评估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中的订货子模块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设置:月末,沃尔玛武汉光谷店食品类的方便食品进行盘点,经过盘点,发现如下情况:有6个小类商品短缺,1种休闲 食品快过期,6件商品塑料包装发生破裂有变质现象。思考题:盘点的流程和内容是什么?盘点发现:商品短缺如何订货?商品变质后怎么办?工作任务:对仓库中指定区域的货物数量进行盘点,并检查货物质量情况,检查保管条件、库存状况,审核仓库账物吻合情况,结合上期盘点记录,分析3种主要货物的流量情况,给出订货的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库存分析报告。

(三)课程实践

让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到企业的仓储配送部门进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我听过,我会忘记;我学过,我会知道;如果我做过,我会记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配送管理论文第2篇

随着O2O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内的“线上营销”与“线下统一配送”结合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传统的单一形式的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增多的此类订单业务需求,为了提高多订单处理效率与车载配送作业服务的速率与质量,本文提出一套以线上线下结合的统一配送为核心的物流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以Java编码语言为核心,采用B/S架构基于J2EE研发,方便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各项物流配送作业流程。

2方案概述

2.1系统输入输出

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是以订单为需求下发的配送作业流程。线上系统接受订单任务之后,通过管理层审核确认订单,分发到对应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选定配送车辆进行订单配送作业。

2.2系统功能概述

本系统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客户管理模块”、“线路调度管理模块”、“配送作业监控模块”、“车辆运行统计模块”。各模块功能说明如下:(1)客户管理:对于物流配送的客户对象实施可视化地图数据及业务数据管理。其中包含客户与线上系统CRM模块数据的同步更新、报表打印和导出、地理信息导入数据库以及按路网推荐线路等功能。(2)线路调度管理:针对物流订单业务需求,管理订单配送线路。根据任务执行状态,对未提交的订单预测配送线路,对已提交的订单生成并下发车辆配送线路,而且对已配送完成的线路,可保留为经验线路,便于再次执行配送。另外还包含车辆管理、订单数据报表打印及输出、线路优化等功能。(3)配送作业监控:根据已下发的任务配送线路,管理车辆配送业务。该模块通过与GPS车载导航定位模块连接,实时获取在线车辆的地理数据,实现电子地图车辆定位功能,而且还与视频实时监控模块连接,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真实监控查看。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可查看送货详情与其对应的车辆轨迹,如果发生其他事故,发引发系统车辆报警。另外,该模块还提供客户查询、当日配送任务汇总、影子线路查询等。(4)车辆运行统计:对于可配送任务的车辆实施基础信息管理。其中包括配送车辆的基础信息管理、配送线路设置、行驶里程管理以及车辆运行统计等。

3系统核心功能

3.1客户管理

3.1.1模块流程图

3.1.2客户数据同步接口此接口是与线上CRM系统户信息建立数据同步更新操作,通过页面脚本事件驱动后台存储过程与当前业务数据库进行异步数据同步,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同步结果提示。

3.1.3客户信息管理对客户属性信息执行更新操作。系统中针对某一客户记录进行信息编辑,比如更改客户的配送中心、订货信息及提交状态等基础信息,用户还可以针对无坐标的客户点执行在电子地图取点,添加地理经纬信息。

3.1.4客户地图定位单一客户可根据记录所在的地理经纬信息,执行GIS地图服务查询功能,将图元定位在一定比例尺范围内,并且显示相关的属性信息。

3.2线路调度管理

3.2.1模块流程图

3.2.2订单数据同步接口待处理订单数据需要与线上系统订单任务数据保持数据同步,功能执行方式与客户数据同步实现机制一样,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订单同步结果提示。

3.2.3线路信息条件加载查询线路信息按线上下发过来的订单数据匹配配送车辆和客户点加载更新。其条件约束有指定的配送中心与订单日期。

3.2.4配送线路优化线路优化功能是指在匹配相应配送车辆的同时把临近或同一配送范围内的客户点优化到推荐线路上,使得指定配送车辆到各个客户点达到最短最优距离,从而完成配送作业任务。根据最优线路调度,下发配送任务到送货员,并生成当日配送线路,以区域地图方式展示配送线路轨迹。

3.2.5线路区域定位线路区域定位是指把当前选定的配送线路按照此线路所经过的客户点在电子地图渲染显示,线路是一条不间断的客户点按照配送目标连续生成路径。

3.2.6客户点圈选调整线路地图工具栏提供配送线路上的客户点圈选调整功能,在执行地图选定客户点之后,选择其它配送线路,可实现线路调整。

3.2.7经验线路管理根据配送任务已完成的订单线路,建立经验线路存储管理,便于配送线路的重用。编辑的属性有配送中心名称和配送线路名称等,此外,针对某一经验线路系统提供线路分配车辆功能,按照“操作”执行移除或添加车辆到线路。

3.3配送作业监控

3.3.1实时监控系统根据GPS实时返回的数据,进行配送车辆实时定位及对应信息状态刷新显示,其中包含车辆的运行状态、形式速度和当前所在的经纬位置。同时,系统与车载终端视频像头模块连接,实时传输视频信号数据,实现在线配送车辆运行的实时视频监控。

3.3.2车辆轨迹回放针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线路记载为轨迹,系统可根据车辆的停留时间和运送状态以地图动画形式回放轨迹。

3.3.3车辆警报相关的车辆的报警的设置和报警信息查询。例如未归班报警、违法使出、超长停车、越界、盗抢等。

3.3.4影子线路根据车辆调度任务下发和生成路径,则显示对应配送车辆的“影子线路”信息。其中包括行驶路线、服务客户、配送货量、应收现金等信息,并且与实际行驶线路进行比较。

4结束语

配送管理论文第3篇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利用我国的保税区,不应建在保税区外。因为,首先,我国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从零部件进口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均处于保税状态,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建在保税区外,监管任务将大大加重。其次,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有大量出口业务,而且还将涉及到大量进口业务,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进口产品运到中国来拼箱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均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现行政策。最后,自从1990年我国建立保税区以来,由于保税区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清楚,保税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围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调整保税区的功能与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也将给保税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配送管理论文第4篇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定位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对相应岗位的从业人员要求也持不断提高的趋势,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定位。和仓储与配送相对应的业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配送、包装、搬运、装卸以及仓储等,其涉及到的具体岗位有单证操作员、送货员、防损员、理货员、仓管员等。因此,高职院校需定位于培养基层管理与相关业务操作高技能型人才,确保其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拥有更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不够明确的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的业务自身与行业特点关系密切,就商品对象这一点来说,生鲜商品与普通干货业务有着较大的差异;就涉及到的领域而言,连锁百货的自营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也和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操作流程有着明显差距。总而言之,不同行业间的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流程不一,很难确定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后续教学关键点就是如何依据行业背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确定。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依然只是介绍通用的标准知识和理论,对课程的定位还不够明确。

2.2较单一的教学目标

实现方式尽管教学手段开始日渐丰富多样,比如课程网络平台、案例讨论、多媒体课件等,但与高职学生侧重培养动手能力这一定位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更加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除了需要引进一些代表相关行业发展方向的教学硬件设备,更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实现多元共生的教学方式。

2.3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课程考核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成绩构成分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也不例外。简要来说,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考勤与作业等,一般占据30%至40%左右;期末是通过开卷或者闭卷理论的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常占据60%至70%左右。该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其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科学的检验。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3.1理论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依据能力要求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七个模块,分别是基本概念、仓库布置与设备选用、仓库作业管理、仓储经营管理、配送作业管理、回收作业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管理。(2)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仓储与配送作业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主要业务流程等,使其具备配送线路优化能力、配送中心内部的规划布置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商品养护与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依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的仓储作业管理能力以及草拟仓储合同能力等。(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与适应岗位梯度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掌握具备创造性活动的程序、特点、经验以及科学思维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是依据物料流通的过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项,使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项目,学会一项技能,其特点是能够构建出一个研究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并由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另外,也可依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多种教学方法作灵活使用,比如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举例来说,在讲解仓储出库流程的过程中就可以选用讲练结合法,即教师先讲解相关理论,再要求学生绘制出入库作业的流程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入库业务流程,从而强化记忆。此外,为使学生在教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大高职院校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推行交互式、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3.2实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熟悉仓储管理现状、设备与流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立体库操作与仓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对配送线路与运输调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对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与解决。(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具体来说,可对校内物流模拟真实训练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训内容,例如模拟超市配送、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仓储管理软件的仿真模拟、托盘堆垛的货物训练以及叉车操作等,确保学生掌握各环节的相关操作技能,并做到规范而熟练。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参观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与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宽与锻炼,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在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参观的要求、目的、方案与实施步骤等,并在结束学习后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保证参观学习效果,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校方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全国性物流大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并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3课程考核方式

就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而言,可选用企业现场项目和任务的考核方式,依据工学结合现场开放式的考核题库,并由专兼教师进行相关的考评工作。考核的重点应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等,比重的划分则包括课堂考核30%左右,模拟实训30%左右,实习成绩40%左右。针对一些在大型比赛或者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加分,使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得到调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配送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泰勒;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96-02

20世纪初期,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1]。这一理论开创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极大提高了当时的劳动生产率,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一管理理论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今天的问题在本质上与以往相同,仅是由于知识、研究方法及文化价值产生变化,而提出解决方法有所不同而已”[2],特别是正处于成长时期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在货物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基本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和机械工业初期非常相似。所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今天及未来的物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管理问题和管理实践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和试验等手段方法得出的,目的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生产的效率,缓和并解决劳资双方矛盾。其主要观点有:一是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认为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家和工人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它将高工资、低成本和高利润统一起来,从而使资本家得到较多的利润,使工人收获较高的工资。这样,可以激励他们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出发点。二是谋求取得最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泰勒认为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三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变对立为合作,共同做大企业“蛋糕”。

二、物流配送企业的特点

物流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和系统物流思想的综合产物,是集备货、储存、分拣、配装、运输、送达以及加工的一个体系[3],是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与人们一般所熟悉的“送货”有本质上的区别。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社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混乱,机械化和信息化设施设备利用效率不高。部分配送物流中心仍然使用手工整理、人工装卸的方式进行分拣和搬运,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条码扫描系统和机械分拣管理系统,不能及时跟踪货物和获得物流配送信息,而且仓储布局不合理,管理松懈,无专人巡视记录及管理制度。设备闲置和重复建设情况严重,造成物资不能及时调配,配送运输通道拥堵现象突出,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产生大量库存费用,造成资金流转缓慢,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

三、科学管理思想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应用及启示

1.工作定额和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

为了提高效率,泰勒提出“合理的日工作量”等工作定额原理。当时,不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对于一个劳动者每天的工作量,都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严重不满,普遍采用消极怠工的方式进行斗争,未能发挥出劳动者的潜力。资本家或管理层人员对于工人的日工作量没有客观评判依据,仅仅是凭脑中的印象或根据简单或者不完整的记录来确定,不能很好地衡量工人的日工作量,造成工人的不满。现在,许多物流企业均建立了工作业绩标准,定期对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难易程度进行考核,这些其实是受到泰勒的“合理的日工作量”思想的影响。物流企业也是如此,在分拣和配送中往往是用件数或者批量来收取费用和计算报酬。所以,合理确定配送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对于超额完成者予以奖励,这符合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的第二种情况——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按时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员工,按照较高的工资率来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员工,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在物流配送企业中,鼓励负责配送的员工,不仅按照购货方的要求提供货物配送,而且主动到企业、消费群体中去了解、掌握他们的消费需求的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配送的速度,减少中间的环节,扩大配送的规模,并对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给予奖励。

2.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对某一项工作,必须找出最适合干这项工作的人,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才能达到最高效率。因此对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挑选出“第一流的工人”。泰勒的“第一流工人”指的是具有不同天赋和才能的工人,只要工作对他合适,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使每一种类型的人都能找到使自己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工作。泰勒认为“非第一流的工人”是指那些体力或智力不适合做分配给他们的工作的人,或者那些虽然工作合适却不愿努力工作的人[4]。重活、体力活,让健壮有劲的男人干,而精细的活让谨慎的人来做,文秘性质的工作可以让细心的女士做,然后对第一流的人利用作业原理和时间原理进行动作优化,以使其达到最高效率。这样,人人各司其职,干自己最适合、最得心应手的事情。这一理论对当前仍然有借鉴指导作用。例如:选用物流配送外勤人员时,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身体是否结实强壮,能否长时间做户外露天的工作,还有是否喜欢这一岗位,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这种选聘标准就是为了挑选最适合物流配送工作岗位的“第一流的工人”,避免招收体弱或者不愿长期从事配送外勤工作的人。只不过,泰勒时代“挑选的一流工人”是在纯制造业的工厂,现在“挑选的一流工人”在应用于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上。一般说来,从事物流配送的“第一流工人”并不一定是专业的培训机构、高校输送的人员,而是熟悉掌握物流配送的行业,掌握现代经济贸易、国际贸易运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人员。

3.标准化的工作原理

标准化工作原理包括采用标准化方法,运用标准化工具,选用标准化材料、营造标准化作业环境等。在此之前,员工的操作方法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师傅的传授来确定的,工人的作息时间及机器设备使用规定等也由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原先记录来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必须运用观察、记录、试验、测试等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设备的位置、工作环境的布置和员工的作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对送货司机的送货路线和动作都进行了时间研究,设计出精确的工作程序。包括开车门、向收件人递送包裹、记录等一系列细节动作。这虽然有些刻板,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使UPS平均每人每天递送包裹达130件,而其他公司平均每人每天只取送80件,UPS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标准化思想还可以扩展到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按照物流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配合性的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的过程。

4.相互协作的意愿

实施科学管理的精神内涵,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它实质上是一种转变人性的管理,工人和雇主都要相信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必须变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才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双方必须变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合作[5]。物流配送企业提供的是全天候的服务,下班时间难以确定,加班几乎成了工作常态,节假日也不例外,需要24小时待命。由于每天都加班,没有休息时间,加之较少的加班补助和苛刻的企业规定,导致劳资矛盾尖锐。特别是在货源不足时或运输淡季,往往就是跳槽和罢工的多发时段。所以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应该借鉴一下泰勒的“相互协作的意愿”这一思想,使企业和员工相互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进步,把员工的个人意志与企业的统一意志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职工自觉自愿地积极为企业做贡献[6]。物流企业的管理者除了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按贡献和能力给予职业晋升机会外,还要通过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物流企业内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方式,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让员工感到满意,实现双赢。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将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先工人单凭自己的经验是不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从事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层,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7]。计划部门主要进行调查研究、拟定未来行动方向、安排管理实践并指示和命令等;现场工人及工头则从事执行职能,从事实际操作。我们现在物流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划分原则就是源自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如人力资源部、研发部门、分拣部、配送部等。让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更有利于发挥个人专长。此外,物流配送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研发试验室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重视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方案,明确相应的预算,并且根据预算进行投资。同时,结合企业的状况,进行论证,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系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但在货物的检索、定购、登陆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企业及消费群体的需求等方面也实现网络化。

总之,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理性地把握了管理发展的方向,将秩序、人性、科学等管理的基本元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内,对于物流配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延江.管理学原理:第2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美]丹尼尔.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施建年.物流配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蔡国上,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配送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多目标;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reading and analyzing recent literatures on location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center,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of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n puts forwar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center,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equipment perfect angle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and loc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to further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Key words: multi-objective;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probl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术界对选址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关专家对其选址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也考虑了近年来物流业所呈现的新情况,不再是单单的研究选址,而是融入了一些物流管理的新理念,从单独的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问题,逐渐过渡到结合物流管理相关的战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结合库存战略、运输战略、客户服务战略以及其他的物流相关战略几大类,从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深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1 结合库存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陈兴(2007)从城市配送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在物流服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中心化与非中心化的多级库存管理策略,建立了城市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以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了城市配送中心的最优选址[1]。

税文兵等(2010)研究了同时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和决策环境的动态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先利用两步骤近似方法获得Q,R库存策略下每个周期配送中心的库存持有成本的计算公式;然后对传统的动态选址模型没有恰当的表示选址成本进行修正,与库存持有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建立选址模型。并通过对比几种求解方法,给出了适应性较强的求解方法[2]。

王静(2012)在考虑客户需求是随机的且服从正态分布,订货具有到货提前期,配送中心有存储能力限制的前提下,将库存策略与配送中心选址及分配作为整体进行研究。选用定量订货的库存管理策略,以便于达到一定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可以减少商品的安全库存量,以选址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提出了一个库存控制决策和配送中心选址及分配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优化模型[3]。

上述三篇文献主要说明了在配送中心选址的过程中,除了考虑选址成本的因素外,又增加了库存的相关因素,不仅考虑了库存的成本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涉及到库存管理的策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除此之外还有早期的一些文献专门研究了仓库的选址问题,在本文中没有具体的列举说明。

2 结合运输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结合运输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文献,与结合库存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相类似,除了考虑配送中心建成使用中的运输费用问题外(这部分没有列出相关文献),主要从物流网络的路径优化上进行了分析,在使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同时运输路径最优。

Jossef Perl和Mark S. Daskin在传统的选址理论的假定“产品直接从配送中心运到某一顾客便完成一次运输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到配送中心可能沿一定的运输路线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向多个顾客提品,提出了联合运输路径的仓库选址方法。由于存在物流路径安排的限制,使得问题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开发了一种启发式求解算法[4]。

潘微微(2009)在已有的建立选址模型时只考虑运输费用的基础上,针对客户服务的现实问题,将选址问题和运输路线安排的问题相结合,优化从设施到客户的最佳运输路线,使物流网络总路径最短建立选址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和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两阶段算法,来求解相应的问题[5]。

赵斌等(2011)研究了带距离限制的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主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在一个大的配送区域内,在多个备选地址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地建立配送中心时,需要对邻近的两个配送中心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的上界限制,并且使总成本最低建立选址模型,结合聚类算法、重心法、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一个解决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算法[6]。

3 结合客户服务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上述的文献主要站在物流决策者的角度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 通过选址决策用最低的成本,或者最优的管理策略来向顾客提供服务。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整个物流业的水准也在不断提高,配送中心建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其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才能提高配送中心的竞争力。

企业或者配送中心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顾客对企业或者配送中心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到顾客忠诚。综合影响配送中心服务水平的因素大致有时间因素、客户预期的货物的准确性、货物安全性、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先进性等因素。总结相关研究,在考虑配送中心费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服务水平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结合时间限制;二是考虑服务的可靠度。

3.1 结合时间限制的配送中心选址

周根贵等(2008)以系统科学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的集成分析方法,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基于时间满意度的选址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7]。

胡丹丹(2010)将排队理论和选址的理论进行有效结合,来研究服务行业中带有响应时间承诺的相关设施选址和这些地点服务台数如何分配的问题,构建了带有预算限制的非线性整数规划的选址模型。并采用基于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和下降算法对设施点进行选址,采用贪婪算法对服务台进行分配,并通过大量实例进行验证[8]。

董开帆等(2013)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具有经济性和时效性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经济费用最小为目标,将客户对送货时间的要求转化为时效性约束条件,构造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9]。

这些文献在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过程中都将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时间因素,同时,采用了不同的求解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

3.2 结合服务可靠度的配送中心选址

汤希峰等(2009)将可靠度作为物流服务水平的一种测度,建立了以物流成本最小和物流服务可靠度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采用主要目标法将多目标模型转化成单目标模型,运用贪婪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10]。

吴丽敏(2012)运用配送中心系统的可靠性来表征顾客满意度,建立了顾客满意度函数,并与传统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了求解[11]。

4 结合其他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陈在长(2008)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及环境因素,引入模糊预约时间表征顾客满意度,以运输货物过程中货车尾气有害物质排放量表示选址的绿色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和选址绿色度的自营型配送中心选址模型[12]。

曹庆奎等(2013)在原有的文献大都以物流成本最小或配送距离最小为目标来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很少有文献考虑成本――效益两者之间的相对有效性的基础上,将DEA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把带有灰色关联约束锥的DEA模型用于选址,构建了成本――效益型指标体系进行经济论证评价。又通过“非均一”赋权达到了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从而实现了投资效果分析的公正性[1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也促使了配送中心的蓬勃发展,其竞争也日益激烈,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增加对社会公众利益,将成为配送中心在竞争中求生存的重要砝码。

在前面列举的文献中,前两种类型都是站在配送中心决策者的角度,在考虑配送中心成本最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战略来优化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愈加激烈,配送中心的选址不能仅仅考虑物流决策者的利益,同时需要考虑客户的要求,只有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才能使顾客满意,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提高配送中心的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从“为顾客服务”转变到“使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在第三种类型中的文献说明了在

(上接第97页)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研究中增加了客户服务的战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优化和改进。除了前面研究的几种类型外,学者们还从一些其他的角度来对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了研究,结合了效益、环境等因素,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完全,如土地的利用率、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配送中心的竞争力。因此,现有的结合相关战略目标研究配送中心选址文献还有待发展。

本文研究认为从顾客的角度探讨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立足配送中心决策者和顾客两方面,从技术方面考虑配送中心功能的完善性,土地的利用率等是未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一个方向。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增加,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而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运营同样会对环境各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对环境保护的战略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兴. 采用多级库存管理的城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税文兵,叶怀珍,张诗波. 考虑库存成本的配送中心动态选址模型及算法[J]. 公路交通科技,2010,4(27):149-154.

[3] 王静. 基于库存决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优化研究[D].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Jossef Perl, Mark S. Daski. A unified warehouse location-routing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3,5(1):92

-111.

[5] 潘微微. 考虑运输路径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赵斌,王媛,李珍萍. 带距离限制的双配送中心选址方法[J]. 物流技术,2011,30(1):69-71,119.

[7] 周根贵,沈雁飞. 基于时间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4):355-358.

[8] 胡丹丹,杨超,刘智伟. 带有响应时间承诺的选址――分配问题研究[J]. 管理科学,2010,23(1):114-121.

[9] 董开帆,干宏程,张惠珍. 考虑经济性和时效性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4):36-39.

[10] 汤希峰,毛海军,李旭宏.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404-407.

[11] 吴丽敏.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广州: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配送管理论文第7篇

王 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文章摘要】

制造业及销售业将没有竞争力的配送业务外包出去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配送中心的发展有效减少了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产生规模效益、减少客户库存、提高库存保证程度、控制商品质量等。但配送中心较高的库存也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顽疾。本文在配送中心库存问题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控制库存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配送; 规模效益; 库存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将物流成本细分后我们可以发现:库存成本是物流成本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占比例为16% 左右,仅次于运输成本占44% 的比例。由此可看出,通过降低库存成本以达到节约配送中心运营成本存在很大的空间,所以,作为实现配送中心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配送中心库存控制进行研究成为配送中心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我国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现状

1.1 库存控制处于随意状态,普遍存在过度库存问题

配送中心设置库存,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供需之间的不协调。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顾客需求,配送中心往往通过大量囤积物资以保证产品的连续供应,即使有的配送中心为了降低资金占用,刻意对库存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也只是一种随意性较大的控制,整体库存水平还是会出现短暂过高的状况。以上两种情况可以通过一组调研数据得到确认: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调查,75% 的配送中心经常出现库存量大于实际需求量,25% 的配送中心偶尔会出现库存过高。

1.2 没有使用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

对于物流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配送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对于配送中心的研究过多的停留在配送中心选址、配送路线优化等方面,对于库存控制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更不用说使用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对库存进行控制。

1.3 专业人才的匮乏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较大。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110 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专业毕业人数约40 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库存控制是一个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更需要专业人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进行管理,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专业人才出现较大缺口;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对人才的要求出现了断节,普通高校教育过多的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1.4 由于资金的限制,配送中心普遍缺乏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协助。我国配送中心多数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行业转变而来的,由于规模的限制,配送中心无力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平台建设,而正是由于缺乏信息平台的建设,导致库存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录入、采集,信息数据的缺失最终将导致配送中心无法进行库存需求的正确预测,订货数量、订货时间也都无法确定。

1.5 与供应商缺乏联系,信息沟通不畅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密不可分的四个部分,信息流作为流通体系的神经,它是流通体系存在和运动的内在机制,是物流活动的指挥棒。物流活动的合理、有序进行离不开信息流的调控,而信息流的获得需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加强联系,确保沟通畅通。然而大多数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关系松散,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没有了供应商对库存控制的良好配合,库存压力完全由配送中心买单。据统计,我国配送中心采用VMI 进行库存控制的几乎没有。

2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由于配送中心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 配送中心内部对库存的管理大都属于随意性、经验性的管理,基本无方法可言。更甚者,有的配送中心对库存的控制完全是根据自身资金的状况,资金多,库存高,资金紧缺,库存低。所以,推进配送中心进行库存控制方法的学习可谓任重道远。

2.1 应用ABC 分类管理法对库存进行管理

ABC 分类管理法是当前对库存进行管理的重要管理技术,它是按存货的成本价值、用量大小、重要程度、采购难易等实际情况,将所有存货分为ABC 三类分别加以管理和控制。具体分类依据、管理策略如表1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A 类物资要进行重点管控,在满足配送中心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按照计划订货,为了让A 类物资发生突发情况前有准确的

表1 ABC 分类依据及管理策略预警,平常要注意对A 类物资进行时时盘点,确保A 类物资信息的准确性。对于C 类物资而言,其库存管理可以稍加懈怠, 由于其所占金额较少,可建立较多库存以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B 类物资的管理介于A、C 之间即可。 ABC 分类法虽容易操作,但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制造商型配送中心,由于配送中心的物品数量较大,用ABC 分类法进行分类有可能会导致物品不仅是三类,且仅A 类产品的数目有可能就会很多。显然,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将会加大人员作业量, 耗费大量人力。同时,由于ABC 分类指标为品种数量所占比及金额所占比,此种分类指标明显没有考虑每种物品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大小,也没有考虑物料在市场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比如,有的物料被划分到A 类,但该种物料在市场中很容易获得且采购周期很短,对于此种物料如果在管理中严格按照A 类物料的管理策略进行管理,无疑是浪费资源;相反,有些物品按照分类依据划分为C 类物资,但是该物品在市场中很难获得,属于紧缺物资,采购周期也较长,如果对此种物料的管理采用C 类物资的管理策略,有可能会使配送中心引起物资短缺而使运营中断。最后,由于其分类标准单一,对于储存期实效较短的产品有可能会因管理的疏忽导致腐烂变质,失去使用价值。由此可知,在对物品进行分类时对于特殊物品的管理缺乏考量。

2.2 应用订货点法对库存进行控制

订货点库存控制法是指在库存量消耗至某一水平(即订货点)时开始下订单, 其需要确定的参数有两个,订货点和订货量。订货点的库存= 安全库存+ 前置期库存(其中安全库存是指为满足配送中心的配送计划而备有的库存,前置期库存=LT*D,LT 指定货提前期,D 均指日配送量)。由以上订货点库存控制法基本理论知识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方法较适合于独立需求的物品。

2.3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图1 表示。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是指通过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及使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佳的目的。从库存控制的角度出发,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如下:

① 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即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对库存进行综合控制并承担相应库存风险的方法。此种方法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有效,可以很好的避免因独立运作引起的“牛鞭效应”。所以,联合管理库存不仅使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更加合理,在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会为降低成本而努力在保证供应链运营良好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水平。

②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即配送中心内部需配送的产品库存水平设置、补给策略都由上游供应商控制,配送中心对于库存水平的设置只进行必要的参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VMI 管理的基础是配送中心与供应商之间要足够的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才能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第二,由于VMI 的实施关系到双方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具体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双方之间的权责、利益分配。既然合作对于双方的利益都有所牵连,故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框架协议并严格执行就成为必然,这样才能确保双方合作的稳定性、持续性。第三,由于VMI 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Internet、EDI 技术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企业内部的机密,此时,任何一方如果对信息进行截流,都将造成双方利益受到损失。所以,信息共享也是成功实施VMI 的保障条件。

③ 协同式库存管理(CPFR)

协同式库存管理技术是在VMI、JMI 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库存管理技术,它抛弃了JMI 与VMI 缺乏供应链集成的主要缺点,在CPFR 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

以上便是现阶段配送中心可以参考采用的库存控制技术、方法,当然,除了配送中心在库存控制方面使用适合的方法外,配送中心也可以在其他方面采用相应的策略对库存进行控制,具体入下:

(1)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中已获得收益,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配送中心而言,还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现阶段,配送中心的库存在自身进行控制的同时,供应商、客户等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库存控制方面能更好的实现库存压力的分担,如VMI、CPFR、JMI 等的实施。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库存共同控制的前提是保证供应商信息、配送中心需求信息等的共享,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 而信息的共享必须依靠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持。所以,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供应链上企业的配合,共同努力以使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

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失让物流引以为豪的“第三利润源”在中国黯然失色,没有专业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即使推行,也可能会“中途夭折”; 没有专业人才,企业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意识,客户抱怨不断。总之,由于人才的缺失,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作业流程无法优化、服务水平无法提高、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势在必行。同时, 企业高层主管应加大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企业内部人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如果能够接受专业的培训,则能力提高必定成效显著。最后,高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普遍理论强于实践,故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的高校实行校企合作,这样,高校资源为企业所用,学生专业能力有所提升, 企业也得到了专业人才,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配送中心对库存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配送中心库存进行控制,是增强配送中心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但还应注意,配送中心决定对库存进行控制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策略。同时,加强其内部人员对库存控制的正确认识,做到全员参与, 切实使配送中心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库存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会景.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实证研究- 以贵阳市卷烟配送中心为例[D], 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15-12.

配送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医疗设备;调配;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现今很多医院不惜筹措巨资,购进各种精密、贵重的医疗设备,以致医疗设备占院内固定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大。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时,购买的医疗设备无论使用率如何,都在每月成本核算中在科室支出中扣除折旧费。设备闲置无形增加了科室经济负担。医疗设备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医疗成本上升。同时,各科室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加大医疗成本支付,科室间互借仪器弊端也日益突出。抢救工作的诸多不便,仪器损坏,成本分摊不均,引发科室之间和医患的纠纷。临床迫切需要全新的设备管理模式。“设备配送中心”因此应运而生。

1 成立设备配送中心的作用

(1)我院自2010年起成立设备配送中心,共有临床科室上交心电监护仪9台,注射泵9台,输液泵2台。设备配送至科室开始按小时计费。当科室使用完后通知“配送中心”,并登记设备停用时间。由“配送中心”立即调配至其他科室使用。若设备使用不足时,由“配送中心”人员联系出借闲置仪器,按实际使用时间支付费用给原科室。

2 设备配送中心的管理和评价

在科室使用仪器出现故障,“中心”人员及时予维修或调换,确保医疗需要,仪器使用寿命也相应延长。

3 设备配送中心的临床收益和效果评价

从表2中可以看出,

4 结论

全院科室所需的设备向“配送中心”租借,常规科室不予配备,减少科室专需存放仪器的空间及耗材备存,节省专管设备人员配置。科室无需扣除仪器成本折旧费、保管消毒费、维修费、配件费等,减少科室设备投资风险,只需支付设备租赁费,从而保证科室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王耀平,汤黎明,刘玉亭.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与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

配送管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配送路线车辆优化调度;时间窗;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5402

1概述

沈阳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位于浑南经济开发区,对沈阳市的八十多家成大方圆连锁药店进行药品的配送,选择合理的配送路线对公司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存在配送路线不合理、车辆利用率不高、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效率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问题。

本文是以仓储与配送课程中的节约里程法为基础。节约里程法又称节约算法或节约法,是指用来解决运输车辆数目不确定的VRP问题的最有名的启发式算法。利用节约法确定配送路线的主要出发点是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输能力、各门店所能接受货物配送的时间、配送中心到各个用户以及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来制定,使总的车辆运输的吨公里数最小的配送方案。基本思想是为达到高效率的配送,使配送的时间最小、距离最短、成本最低,而寻找的最佳配送路线。论文利用仓储与配送课程中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配送现状进行调研,并根据节约里程法的计算与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节约里程法的相关理论学习、利用GOOGLE地图和实地调研获取各门店到配送中心以及各门店间的距离、对沈阳成大方圆各门店进行考察获取各门店的药品需求量和接收货时间、利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利用节约里程法进行相关计算并结合客观实际得出最优配送方案。

3配送路线优化

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着沈阳八十多家成大方圆连锁门店医药配送的重要任务,企业能否及时、准确、高效的完成每天的配送任务直接影响到各连锁门店的销售业绩,影响着沈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目前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还是采用传统的按行政区分区的配送方式进行药品的配送,以成大方圆苏家屯配送中心为例,该配送中心需要配送医药地点分别为三和店、枫杨路店、雪松店、苏白路店、玫瑰店、月季店、陈相店、白清店以及特药桂花店等9个门店,存在配送路线不合理、车辆利用率不高、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效率较低、客户满意率不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配送路线设计方面:配送行驶里程过大、路线复杂甚至出现路线迂回现象,而有的配送量较小,造成车辆配送里程浪费现象。

(2)配送成本方面:由于各个配送路线的配送量的不均衡,个别运输里程较长,个别配送路线的迂回,配送车辆的增加等问题导致配送成本增加。

(3)客户满意度: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在配送过程中准时性较差,经常会出现配送延误的现象,导致各门店的药品配送不及时,药品缺货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客户的不满。

(4)配送效率:现阶段传统的行政区分区配送方案造成了配送效率的低下。例如某一家门店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正常接货,而造成其它门店的配送延迟,这样就会造成配送效率较低。

(5)车辆利用率方面:目前的配送方案使得有的车辆配送压力较大,而有的车辆由于配送量较小,远远达不到车辆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载重容积,无法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6)灵活性:现阶段成大方圆配送中心采用小型货车进行配送,市区配送在时间上受到禁行的制约,很难完成紧急配送的任务,灵活性较差。本论文特选取上述门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配送路线优化模型对其配送路线进行优化,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如表1所示,各配送点的货物运输任务及要求如表2所示。

4优化结果分析

经过配送路线优化调度系统优化后的配送与以前的传统配送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

(1)经过综合考虑路线的复杂程度后,可以提高配送的及时性,提高顾客满意度;

(2)多家集中配送的方式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

(3)可以根据路线的实际交通情况,及时调整配送路线,提高配送的机动灵活性;

(4)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化.北京通远企业配送供应链设计与线路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8).

[2]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