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语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1:41

大学生语文论文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1篇

1.在学习动机方面

问卷设计关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包括五个方面:完成学分、为了考证、工作需要、准备深造和其它。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约六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学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超过三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工作需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准备深造人数有增加趋势;少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太明确。

2.在学习兴趣方面

问卷设计包括五个英语学习兴趣级别:高、中、一般、低、很低。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从大一到大四,英语学习兴趣呈现下降趋势;从学习兴趣高和中等看,约占学生总数的三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不够浓。

3.在英语认识方面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近乎一半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大一到大四约四成认为学习英语作用不大。学生普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够科学正确,学习心态自然不好,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会存在各种困难。

二、解决对策(考试改革、教学创新、加强实践)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2篇

1.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教授每篇文学作品都会沿用一种讲课模式“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作品影响+文本选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和思考作品,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更是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的地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其他任何课程不能够取代的,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他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计划中每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课时,有些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出现,既浪费了课时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给大学语文课程留有很少的课时,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选修课变为没有课。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文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时候难以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大学生对文学理解的障碍,部分教师的文学功底比较薄弱,对大学语文教学信心不足,存在畏惧心理。大学语文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只有几名教师担任,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科团队,从而导致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十分缓慢。

2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2.1大学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所以,学学语文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最佳渠道。学习汉语的最佳方式就是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了解文化,是学生了解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文化中带根本性的价值评判和思想观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典故格言,修辞手法的了解,能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汉语的领悟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来学习语言艺术,语言的学习也会学得更加感性和充实。

2.2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理论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认识人生,陶冶情操,激发创新灵感,为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各方面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

3如何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

3.1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成败靠教师。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在培养大学生素质方面,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力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直接面对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优良的思想作风传授给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加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深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

3.2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拓展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通过影音效果对这部作品有初步的整体感知,避免老师只是无谓的分析和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对作品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4结语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3篇

论文摘 要:本文论述了大学生文学修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语言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语言水平不可能真正的提高;阐明了如何把大学生文学修养的养成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语言水平不可能真正提高。尽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方面的要求不能定的太高,但是,培养他们一定的文学修养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大有裨益。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所谓的文学修养,我想其最终表现为内身的气质修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各种文化的熏陶是可以获得的。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许是由于受到标准化测试的负面影响,不少学校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如何扎扎实实地打好英语基础功,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等。我们的教师有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分析、训练以及考试技巧的介绍上,而对语言内容本身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史、哲、美等背景知识方面的介绍、评析则一概予以省略。从目前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前外语教学的一种偏颇。笔者认为,一定的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是有好处的。 

 

一、 加深对文章原意的理解 

 

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逐步改革,英语阅读教材中直接从英美报刊中摘录的原文越来越多。在英语中,语言形式与内容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却是矛盾的。在矛盾的情况下,如果不了解有关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或者说没有相关的文学修养,照字面意义去生硬理解,往往会造成望文生意的笑话。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照字面意思理解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只是理解了原文的形式。由于缺乏历史、文学知识,所以没有真正理解原文内容。考察一下英国历史,即可知道,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宗教斗争十分激烈,旧教徒(papist),即罗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s)规定斋日(星期五)只许吃鱼。新教徒(protestants)推翻旧教政府后,拒绝接受旧教在斋日里吃鱼的习惯,以表示忠于新教。英语中“不吃鱼”也就转而取得了“忠诚”的意思。 

再如: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有这么一段台词: 

lear: what dost thou profess? what wouldst thou with us? 

kent: i do profess to be no less than i seem; 

to serve him truly that will put me in 

trust…to fight when i cannot choose, and 

to eat no fish. 

李尔问肯特“你是干什么的?你来见我有什么事?” 

肯特回答说:“你瞧我像干什么的,我就是干什么的;谁要是信任我,我愿尽忠服侍他……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会跟人家打架;我不吃鱼。”(第一幕、第四场)。朱生豪先生在直译“我不吃鱼”时,加了一个注:“意即不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逢星期五按例吃鱼”。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在他《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将这个短语译成“他忠实得斋日不吃荤,凡事都循规蹈矩。”这样意译也许更容易让中国读者理解。 

“play the game”“玩游戏”表示“遵守规则”。这也是从形式到内容意思转化的范例。 

再如,有位大学教授有一天正在讲授文学课,快接近尾声了。他正沉溺于他所得意的英文诗歌欣赏时,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随即就开始把他们座椅上的活动扶手砰然地收下去,准备离开。 

那位教授口若悬河正讲得起劲,突然受到学生的干扰,满怀不悦,于是举起手来说道: 

“wait just one minute, gentlemen. i have a few more pearls to cast.” 

照字面意思这句话似乎可理解为:“稍等一下,诸位,我还有几粒珍珠要掷呀。” 

最后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他要向学生讲几句珠玉之言,使他们有所收益呢?如果不知道这个典故,就难于正确理解原文含义了。 

这则典故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六节:“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o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s,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s,古语swine即今pig。说猪中外一致,都是指蠢猪。现在把人间最贵重的珍珠丢在猪前,蠢猪不但不知珍爱,反而要去践踏它,岂不可惜。因此这个短语在英语中已转而表示“明珠暗投”“对牛弹琴”之意。陆谷荪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有这样一句例句:he explained the beauty of the music to her but it was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s(“他跟她讲解那音乐之美,可是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由此可见,文学修养对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有时读者可以从词典上找到每个字的意思,但是就是无法理解原文的含义,这往往是缺乏文学等方面知识的缘故。 

二、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文学是现实生活间接的、曲折的反映。一个人生活的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直接地与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同时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对过去发生的种种人间悲欢离合的体验以及对前人思想情感的了解,也只能来自书籍。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丰富生活的阅历,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一个人要学好西方语言,如果对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派这二千五百多年的文学历史一无所知、对欧洲文学史上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及其他们的作品一无所知的话,那么要掌握好西方语言,恐怕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古希腊文学,它是西方文学的渊源,也是人类文化的一座宝库,马克思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和史诗是发展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腊神话以口头形式在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真正留传至今的也只有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二部作品。 

在现代英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栩栩如生的希腊英雄人物,并且这些名词已带有特殊的含义。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将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报导成“nixon’s odyssey to china”.把经过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后的这次旅行说成是奥德赛,这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在日常英语中我们可见到这样的用法:the four day 6000 mile odyssey ended in mgadishu.(经过四天6000英里的行程、最后到达摩加迪沙。) their stories are powerful accounts of spiritual odyssey(他们的故事是精神探索的有力描述。)由此可见,odyssey在现代英语中已表示历尽沧桑的长期流浪,漫长的行程,智力(或精神上)长期的探索过程。此外还有trojan horse:潜藏内部的颠覆分子;hector:虚张声势、持强凌弱的人;achilles:勇猛无比,脾气暴烈的人。但achilles’hill:致命的弱点;hercules:大力士;a herculean task:一项艰巨的任务;a herculean bed:一张又宽又大的床。

当然,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遍览所有世界名著,但是至少对某些名著、哪怕是片断进行认真的阅读,这无疑是大有好处的。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学生们只注重科技方面文章的阅读,很少有同学在课外进行名著阅读或欣赏,再加上个别老师的指导不得力,这就造成他们文学修养较差,最终的结果是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不高。 

 

三、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如同艺术的其他门类——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一样,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气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使听众心中产生与命运抗争的激昂情绪,蓝色的多瑙河那优美的旋律自然会使人产生爱国思乡之情。《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的布局与色彩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善与恶、真与伪的强烈对比。同样,一首好的诗、一部好的剧本或者一部好的小说,也都可以使读者得到美的感受,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改变那种只求感官满足的粗俗气质,获得精神的升华,进入高尚圣洁的诗的境界。比如看了电视连续剧《蜗居》和《潜伏》之后,让人反思,让人再次感受真、善、美。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所谓兴、是指兴排遣情感。人生有许多烦恼与痛苦,有时对父母妻儿朋友无法诉说,但通过诗词等可以排遣。可以观、即可以观察人生、认识社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不随波逐流。可以群、即所谓“群居相切磋”,艺术上的相同爱好可以得到许多挚友。可以怨,即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批评、讽刺、鞭笞社会与人性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从而达到匡正社会风气的效果。此外,文学还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孝顺侍奉父母,如何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还可以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更加渊博。 

西方文论的鼻祖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诗的理论。他认为诗(主要是悲剧)的作用是通过对一个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配之悦耳的语言,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希腊文katharsis作为宗教术语,意思是“净洗”,作医学术语,意即“宣泄”或“求平衡”。由此可见,艺术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他《审美教育书简》中也指出,人不可能由自然的物质世界一下子上升到理性的道德世界,这当中应当经过一个审美教育的阶段。在审美活动中,人摆脱了实用的束缚,观照到了自己的“巧妙智慧”,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文学的境界确实是一种观照的境界,是一种离开了时空束缚的精神活动。它不仅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陶冶人的情操,改变人的气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修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对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大有好处,而且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结合课文设法给学生补充一些名著欣赏,讲解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语言背景与民族传统文化、语言背景与民族风俗习惯、语言背景与地理环境、语言背景与历史文化、语言背景与民族语言习惯和方言,等等)。当代大学生只有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john r. searle: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r. r. k. 哈特曼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教学研究》, 1985 

[4]顾嘉祖: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文学修养 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语言水平不可能真正提高。尽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方面的要求不能定的太高,但是,培养他们一定的文学修养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大有裨益。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所谓的文学修养,我想其最终表现为内身的气质修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各种文化的熏陶是可以获得的。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许是由于受到标准化测试的负面影响,不少学校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如何扎扎实实地打好英语基础功,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等。我们的教师有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分析、训练以及考试技巧的介绍上,而对语言内容本身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史、哲、美等背景知识方面的介绍、评析则一概予以省略。从目前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前外语教学的一种偏颇。笔者认为,一定的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是有好处的。 

 

一、 加深对文章原意的理解 

 

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逐步改革,英语阅读教材中直接从英美报刊中摘录的原文越来越多。在英语中,语言形式与内容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却是矛盾的。在矛盾的情况下,如果不了解有关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或者说没有相关的文学修养,照字面意义去生硬理解,往往会造成望文生意的笑话。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照字面意思理解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只是理解了原文的形式。由于缺乏历史、文学知识,所以没有真正理解原文内容。考察一下英国历史,即可知道,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宗教斗争十分激烈,旧教徒(papist),即罗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s)规定斋日(星期五)只许吃鱼。新教徒(protestants)推翻旧教政府后,拒绝接受旧教在斋日里吃鱼的习惯,以表示忠于新教。英语中“不吃鱼”也就转而取得了“忠诚”的意思。 

再如: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有这么一段台词: 

lear: what dost thou profess? what wouldst thou with us? 

kent: i do profess to be no less than i seem; 

to serve him truly that will put me in 

trust…to fight when i cannot choose, and 

to eat no fish. 

李尔问肯特“你是干什么的?你来见我有什么事?” 

肯特回答说:“你瞧我像干什么的,我就是干什么的;谁要是信任我,我愿尽忠服侍他……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会跟人家打架;我不吃鱼。”(第一幕、第四场)。朱生豪先生在直译“我不吃鱼”时,加了一个注:“意即不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逢星期五按例吃鱼”。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在他《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将这个短语译成“他忠实得斋日不吃荤,凡事都循规蹈矩。”这样意译也许更容易让中国读者理解。 

“play the game”“玩游戏”表示“遵守规则”。这也是从形式到内容意思转化的范例。 

再如,有位大学教授有一天正在讲授文学课,快接近尾声了。他正沉溺于他所得意的英文诗歌欣赏时,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随即就开始把他们座椅上的活动扶手砰然地收下去,准备离开。 

那位教授口若悬河正讲得起劲,突然受到学生的干扰,满怀不悦,于是举起手来说道: 

“wait just one minute, gentlemen. i have a few more pearls to cast.” 

照字面意思这句话似乎可理解为:“稍等一下

,诸位,我还有几粒珍珠要掷呀。” 

最后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他要向学生讲几句珠玉之言,使他们有所收益呢?如果不知道这个典故,就难于正确理解原文含义了。 

这则典故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六节:“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o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s,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s,古语swine即今pig。说猪中外一致,都是指蠢猪。现在把人间最贵重的珍珠丢在猪前,蠢猪不但不知珍爱,反而要去践踏它,岂不可惜。因此这个短语在英语中已转而表示“明珠暗投”“对牛弹琴”之意。陆谷荪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有这样一句例句:he explained the beauty of the music to her but it was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s(“他跟她讲解那音乐之美,可是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由此可见,文学修养对语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有时读者可以从词典上找到每个字的意思,但是就是无法理解原文的含义,这往往是缺乏文学等方面知识的缘故。 

二、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文学是现实生活间接的、曲折的反映。一个人生活的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直接地与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同时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对过去发生的种种人间悲欢离合的体验以及对前人思想情感的了解,也只能来自书籍。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丰富生活的阅历,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一个人要学好西方语言,如果对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派这二千五百多年的文学历史一无所知、对欧洲文学史上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及其他们的作品一无所知的话,那么要掌握好西方语言,恐怕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古希腊文学,它是西方文学的渊源,也是人类文化的一座宝库,马克思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和史诗是发展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腊神话以口头形式在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真正留传至今的也只有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二部作品。 

在现代英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栩栩如生的希腊英雄人物,并且这些名词已带有特殊的含义。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将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报导成“nixon’s odyssey to china”.把经过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后的这次旅行说成是奥德赛,这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在日常英语中我们可见到这样的用法:the four day 6000 mile odyssey ended in mgadishu.(经过四天6000英里的行程、最后到达摩加迪沙。) their stories are powerful accounts of spiritual odyssey(他们的故事是精神探索的有力描述。)由此可见,odyssey在现代英语中已表示历尽沧桑的长期流浪,漫长的行程,智力(或精神上)长期的探索过程。此外还有trojan horse:潜藏内部的颠覆分子;hector:虚张声势、持强凌弱的人;achilles:勇猛无比,脾气暴烈的人。但achilles’hill:致命的弱点;hercules:大力士;a herculean task:一项艰巨的任务;a herculean bed:一张又宽又大的床。

当然,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遍览所有世界名著,但是至少对某些名著、哪怕是片断进行认真的阅读,这无疑是大有好处的。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学生们只注重科技方面文章的阅读,很少有同学在课外进行名著阅读或欣赏,再加上个别老师的指导不得力,这就造成他们文学修养较差,最终的结果是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不高。 

 

三、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如同艺术的其他门类——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一样,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气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使听众心中产生与命运抗争的激昂情绪,蓝色的多瑙河那优美的旋律自

然会使人产生爱国思乡之情。《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的布局与色彩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善与恶、真与伪的强烈对比。同样,一首好的诗、一部好的剧本或者一部好的小说,也都可以使读者得到美的感受,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改变那种只求感官满足的粗俗气质,获得精神的升华,进入高尚圣洁的诗的境界。比如看了电视连续剧《蜗居》和《潜伏》之后,让人反思,让人再次感受真、善、美。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所谓兴、是指兴排遣情感。人生有许多烦恼与痛苦,有时对父母妻儿朋友无法诉说,但通过诗词等可以排遣。可以观、即可以观察人生、认识社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不随波逐流。可以群、即所谓“群居相切磋”,艺术上的相同爱好可以得到许多挚友。可以怨,即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批评、讽刺、鞭笞社会与人性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从而达到匡正社会风气的效果。此外,文学还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孝顺侍奉父母,如何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还可以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更加渊博。 

西方文论的鼻祖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诗的理论。他认为诗(主要是悲剧)的作用是通过对一个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配之悦耳的语言,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希腊文katharsis作为宗教术语,意思是“净洗”,作医学术语,意即“宣泄”或“求平衡”。由此可见,艺术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他《审美教育书简》中也指出,人不可能由自然的物质世界一下子上升到理性的道德世界,这当中应当经过一个审美教育的阶段。在审美活动中,人摆脱了实用的束缚,观照到了自己的“巧妙智慧”,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文学的境界确实是一种观照的境界,是一种离开了时空束缚的精神活动。它不仅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陶冶人的情操,改变人的气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修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对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大有好处,而且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结合课文设法给学生补充一些名著欣赏,讲解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语言背景与民族传统文化、语言背景与民族风俗习惯、语言背景与地理环境、语言背景与历史文化、语言背景与民族语言习惯和方言,等等)。当代大学生只有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john r. searle: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r. r. k. 哈特曼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教学研究》, 1985 

[4]顾嘉祖: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5]单其昌: 《英汉翻译技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文学修养 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语言水平不可能真正提高。尽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方面的要求不能定的太高,但是,培养他们一定的文学修养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大有裨益。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所谓的文学修养,我想其最终表现为内身的气质修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各种文化的熏陶是可以获得的。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许是由于受到标准化测试的负面影响,不少学校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如何扎扎实实地打好英语基础功,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等。我们的教师有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分析、训练以及考试技巧的介绍上,而对语言内容本身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史、哲、美等背景知识方面的介绍、评析则一概予以省略。从目前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前外语教学的一种偏颇。笔者认为,一定的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是有好处的。 

 

一、 加深对文章原意的理解 

 

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逐步改革,英语阅读教材中直接从英美报刊中摘录的原文越来越多。在英语中,语言形式与内容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却是矛盾的。在矛盾的情况下,如果不了解有关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或者说没有相关的文学修养,照字面意义去生硬理解,往往会造成望文生意的笑话。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照字面意思理解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只是理解了原文的形式。由于缺乏历史、文学知识,所以没有真正理解原文内容。考察一下英国历史,即可知道,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宗教斗争十分激烈,旧教徒(Papist),即罗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s)规定斋日(星期五)只许吃鱼。新教徒(Protestants)推翻旧教政府后,拒绝接受旧教在斋日里吃鱼的习惯,以表示忠于新教。英语中“不吃鱼”也就转而取得了“忠诚”的意思。 

再如: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有这么一段台词: 

Lear: What dost thou profess? What wouldst thou with us? 

Kent: I do profess to be no less than I seem; 

To serve him truly that will put me in 

Trust…to fight when I cannot choose, and 

To eat no fish. 

李尔问肯特“你是干什么的?你来见我有什么事?” 

肯特回答说:“你瞧我像干什么的,我就是干什么的;谁要是信任我,我愿尽忠服侍他……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会跟人家打架;我不吃鱼。”(第一幕、第四场)。朱生豪先生在直译“我不吃鱼”时,加了一个注:“意即不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逢星期五按例吃鱼”。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在他《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将这个短语译成“他忠实得斋日不吃荤,凡事都循规蹈矩。”这样意译也许更容易让中国读者理解。 

“play the game”“玩游戏”表示“遵守规则”。这也是从形式到内容意思转化的范例。 

再如,有位大学教授有一天正在讲授文学课,快接近尾声了。他正沉溺于他所得意的英文诗歌欣赏时,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随即就开始把他们座椅上的活动扶手砰然地收下去,准备离开。 

那位教授口若悬河正讲得起劲,突然受到学生的干扰,满怀不悦,于是举起手来说道: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6篇

(一)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群组

由于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受众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其群组关系较为单纯,主要涉及教师、学习者以及社区管理员。在社区的生态系统中,教师相当于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其主要任务不仅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疑难问题解答者,而且是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教学管理者、教学活动参与者、信息反馈者,还应该是意见领袖;管理人员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主要负责保障学习网络的畅通,他们对部分垃圾信息和不良观念进行监控并隔离,同时重组各种学习资源,以负责维护社区环境的清洁;学习者则充当消费者的角色,通过合理利用教师与管理员共同创建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满足提升个人的英语能力的需求。

(二)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的社会环境

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与现实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源自于社会环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互动是营造社会环境最为核心的因素,而在现实课堂教师很难系统组织以集体为单位的互动。虚拟学习社区倡导通过社会互动构建集体智慧系统。“集体智慧系统是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的一个动态的、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间会显现意义模式、协同流、远见卓识、灵感互动、相互启迪、互惠互利和共同成长。”因此,也可认为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环境是伴随着集体智慧系统的构建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交际达到知识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以形成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达到创建知识型社会的目的。而这种社会环境的营造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主要依赖一些语言输出平台得以实现。

(三)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的文化环境

“语言系统本身就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又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应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英语在其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社区的主流文化环境。由于其使用者主要针对中国学生,因而现实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异语互补”现象在虚拟文化环境中也不可避免。但与现实语言文化环境不同的是,现实环境中语言的学习一般先行于文化,例如在传统教学中,词汇、语法的学习一般都先行于文化学习,这也可以理解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一种表现。而在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文化材料的学习是驱动语言输出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文化材料的形式不拘泥于言语、文字性形式,图片、无声影像都有可能被利用,并且海量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材料选择的自主性也使得针对文化材料的词汇与语法的教学无法实现。因此,以文化学习为目的,进而提高英语水平,是文化先行于语言的一种表现。从教学文化环境来看,由于当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都采用单元主题式教学,这意味着当虚拟英语学习社区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时,社区的文化主题环境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一些语言输入板块提供文化材料引导学生融入即时的文化环境,进而通过完成一些自主、合作学习任务,达到驱动语言输出的目的。

二、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建构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ICT在Internet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一般来说,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以下的一些功能:(1)提供一个方便的、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多用户学习环境;(2)通过虚拟空间,克服时间上和地域上的界限;(3)便于学习者、教师和其他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4)允许教师和外部专家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一般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习者系统、教师系统,技术管理系统(此系统属于技术支持层面,本文不作详细介绍)。其中在教学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学习者系统,该系统以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设和Swain的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假设为指导理论,一般以语言输入为出发点,语言输出为落脚点构建。

(一)学习者系统

学习者应用系统包括语言输入和输出两大模块。前者主要是听力和阅读资源,后者主要是书面和口头交流素材和活动。

1.语言输入模块

“听”和“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所以被称作接受性语言技能。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学生应用系统中,一般利用听力和阅读资源库构建语言输入模块。视听资源库中包括四、六级听力考试真题库、大学英语1-6级模拟试题库、英文影视点播、英文金曲、英语新闻广播、主题拓展听力资料等栏目。阅读资源库包括经典英文作品节选与赏析、教师笔记、电子书报、社区论坛资料、主题拓展阅读材料、教师答疑等栏目。上述资源库的建设是开放的,社区内的学习者和教师均可添加资料。但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审阅,把好语言、内容质量关,还要核对材料的分类是否合理,以保障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与社区资源相匹配,为可理解性输入创造客观条件。

2.语言输出模块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手段,故而称作输出性语言技能。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输出模块由“口语”和“写作”两个栏目构成。“口语表达”栏目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实时语音聊天(例如生———生间、师———生间对话)、人机对话、小组讨论等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交流”栏目则包括写作素材库、主题论坛、高手笔会、真情流露、作品展示台等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供书面阐述个人观点和情感抒发“、晾晒”作品的机会和平台,强化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对输入的学习材料是否真的做到“可理解”进行检测。学生应用系统是语言输入与输出共存一体的产物,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活动不断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

(二)教师系统

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教师的角色已远远超出其在传统教学中的定位。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疑难问题解答者,而且是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系统的维护者、教学管理者、教学活动参与者、信息反馈者,还应该是意见领袖。这些职能使教师成为学习者系统有效运行的保障。

1.管理者职能

教师社区管理者的角色决定了将其管理职能划分为三部分,即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及系统管理。(1)教学管理网络自主学习研究表明,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学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予以指导。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序进行,避免盲目性和无组织性。教学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公告的形式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等,使学生对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驱动学生对社区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的及时关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管理者的职能,还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实现。该职能在社区教学过程中为语言学习由输入到输出提供支架,对学生起引导、启发和监控的作用。(2)资源管理在社区中教师对资源的管理,首先是上传与更新学习资料,并且根据学习资料的内容、语言难度,进行分层和分类,便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学习内容。其次,教师需建立一个工具库和试题库,电子词典、语料库、电子书签等工具将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便利,试题库为学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平台。最后,教师还要对论坛中学生所发帖子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及时监控,以避免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字、图片污染社区环境。这一职能使得教师为语言输入环节直接提供土壤,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提供客观条件。

2.参与者职能

除了管理者角色外,教师还是社区活动的参与者。作为社区的一员,教师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他或以咨询专家身份出现、或以意见领袖出现、亦或以信息反馈者的身份出现。(1)咨询专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学习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问题的答复或对难题的解决,问题积累过多时,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答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美国心理学专家CharlesCurran创设的社团学习法(communitylanguagelearning),语言教学遵循“咨询”原则,即一个人为另一个有问题的人提供建议、帮助和支持。教师的角色就是咨询专家或顾问,学生是“病人”或“顾客”。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利用社区的实时或异时交流工具及时完成“答疑”工作。但是,教师的答疑一般是简单地公布答案。作为“咨询专家”,学生输入信息堵塞时帮助梳理信息,帮助学生达到可理解性输出,即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是这一职能的目的。(2)意见领袖教师和其他社区成员一样,可以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共同构建社会网络。例如,在社区论坛讨论活动时,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由于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等因素,教师在社会网络中还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正如王陆和马如霞指出“,任课教师是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且为最核心的意见领袖。”,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主线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输出学习。“意见领袖既是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同时又是传播者。”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教师一般通过与学习者共用的社区论坛和在线聊天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

3.信息反馈职能

不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虚拟学习社区,教师必须向学生反馈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习效果,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1)作业信息反馈批改作业是教师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教师及时浏览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并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及进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免过度自主化而形成惰性。(2)学习活动信息反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通过实时观察、在线学习记录,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进展情况等。及时给学生反馈学习活动信息和教学建议,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不太积极的同学予以鼓励和督促,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信息的反馈职能通过对作业信息和活动信息反馈,在对本轮学习进行总结评判的同时,也为下一轮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埋下伏笔,是螺旋式学习的节点。

三、结语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语文课则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文化熏陶、性格塑造、能力培养,使他们成为真正有人文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模块设定及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能为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程的开设与改革提供可借鉴之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改革,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院校特色,以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突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二是人文论,认为人文性是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三是素质论,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四是语感论,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教育部高教司文件中专门对大学语文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础性。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经典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辨别力和鉴赏力,从学生从厚重的文学熏陶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促使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转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院校特点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把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把发展“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即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模块设定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特点、市场需求、院校特色、培养目标进行,突出模块教学。一般模块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语文基拙知识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加强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普通话能力测试是检测本模块的基础措施。

2、阅读与鉴赏模块。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注重学生的辨别力与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讲授,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阅读与欣赏作品中实现学生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促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养成学生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3、写作训练模块。写作能力是学生大学语文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之一。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面,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养成常用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应用文的写作。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结束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模块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写作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三、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

做好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下达教学目标责任书。学校教务部门要做好大学语文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给主讲教师下达目标责任书,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力度等五个方面对主讲教师提出目标考核要求。这样教师教学有目标,学校考评有依据。

2、成立课程质量检查评估体系。学校应成立学校层面、院系层面课程质量评估检查组,公正地反馈意见、评价教学质量。检查组成员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及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组成。检查组具体负责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监测,其职责包括,审阅主讲教师提供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的教材及向学生推荐的参考书;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平时随机听课,其中退休教师全程跟踪听课,必要时抽查教师教案;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审查试题和组织面试;依据目标责任,对课程质量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3、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程质量考核。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务部们每学期对所开课程都要进行课程质量考评,通过学生打分对课程质量进行考核。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8篇

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学习口语时,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其口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英语口语学习方式。在高校传统的口语练习课程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控制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过于沉闷、乏味的学习环境无疑会打消大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另外,大学生学习口语的途径以磁带、光盘为主,有的发音不标准,进而会误导大学生,甚至因为发音不标准,部分大学生在英语听力中需要对同一话语进行多次练习。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大学生活过于放松,部分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兴趣;即使平时加强对口语的训练,也往往以英语考级、出国留学、进入外企工作为主要学习动力,因个人兴趣强化口语训练的学生非常少。

二、《高端访问》对大学生口语学习的作用与影响

《高端访问》作为电视英语访谈节目,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通过对高端人士故事的挖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对口语学习的认识,提高其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带动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进步。改善大学生英语发音现状。众所周知,英语分为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两者在发音上有所区别。中国学生由于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导致英语发音不准确,进而引发各种笑话。《高端访问》选取水均益作为主持人,加上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其纯美式或者纯英式的发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改善大学生的发音。比如,《高端访问》在采访英国首相卡梅伦时,所使用的英式英语能够让广大学生对此有所了解;而在访谈前总统克林顿时,克林顿所使用的美式英语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而对英语发音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端访问》能够营造英语口语练习的气氛,使大学生融入到全英语的交流氛围中,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发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我国高校传统口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利用各种听力材料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提高。但是,电视英语访谈类节目则在一定程度上投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自然引导的方式感染大学生,从根本上填补语言实践环境的空白。在《高端访问》中,主持人与高端人士针对某一话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不仅声情并茂,并且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情感沟通,这种情况能够使大学生在观看节目时产生共鸣。比如,《高端访问》采访比尔盖茨时,主要讲述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在访谈中,利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对比尔盖茨进行提问,这种采访方式故事性强,同时使用的都是日常用语,增强了教材的纪实效果,有利于大学的口语练习,也让大学生对全球首富的生活、成长经历有所了解。除此之外,主持人与嘉宾引用了比尔盖茨创业中的诸多小故事,并将比尔盖茨创业失败的次数进行表述,在增强节目说服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高端访问》通过对话访谈形式,能够提升大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愉快、活泼、轻松的口语学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基础与保障。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英语口语学习能力则有可能下降。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大学生热情活泼、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国内外事件关注程度较高,喜欢对他人进行模仿。因此,在口语训练中,需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高端访问》基本上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节目的定位能够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高端访问》通过与高端人士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讨论,对社会公德标准进行分析,对人生经验进行探讨,而且该节目的信息量较大,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比如《高端访问》采访著名钢琴演奏家佩拉西亚时,以钢琴文化为采访话题,部分学生对佩拉西亚有所了解与认识,对其作品有所感悟,该期节目不仅可以将该人物的传奇故事传递给受众,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学习口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英语口语学习的目标。通过《高端访问》节目,能够让学生获取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为学生打开口语练习的最佳途径,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所认识与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口语练习中针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表达,降低出错几率。一方面,《高端访问》节目能够让学生将语言学习的过程变得具有价值,通过观看每期节目,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将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高端访问》中所选取的采访对象均是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主持人与嘉宾在交流中所选用的口语表达能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让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进而提高英语知识储备,促进口语的学习。

三、结语

大学生语文论文第9篇

明确英语口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将英语口语学习和英语读写的学习放在同等位置。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因此在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授课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弊端。活动设计力求丰富多样,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使学生在劳逸结合中收获学习技能。学生在张弛有度的听课过程中,还会不经意地放松紧绷情绪,从而渐渐地树立起信心,告别了难开口、开口怕错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应时常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赞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词汇与语法双管齐下

学习语言之前对词汇掌握十分重要。现代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把重心放在了背单词上。但当大部分学生看到大量的单词时,内心会有恐惧感。当背了一段时间之后,感到枯燥乏味。会发现背到后面时,发现前面背过的似乎没有了印象。慢慢就出现了不爱背单词,逃避背单词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类现象,就证明背单词的方法不正确。背单词主要切记一下几点:1、在适合自己的时间背诵单词。在多次的学习经验中摸索出一天之中最适合自己背单词的时间段。这一方法最能提高背单词的效率。2、学会循环往复记忆法。单词量很多时,可以将单词分成几部分去记忆。在背完后一部分时,适当地对自己之前背过的进行检验。3、学会融会贯通。在背单词的时候,不妨将意思相近或构成相似的词语一并找出,进行记忆。还应把与单词相关的短语背下来,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在记忆一段时间的单词之后,会发现自己还是不会运用单词去完成口语表达。只靠简单地单词串联成句子,会明显地乱了章法。这时,不难发现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也相当必要,语法也是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在背诵单词和短语时,也要注意相关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和句法结构。固定的语法结构需反复记忆,将一些经典句型背下来,利于在以后的语法学习中融汇贯通。在对英语的记忆和背诵之中,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单词和语法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将记忆过的东西应用到英语口语中。

(三)听与说双向合一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精神层次的提升,对新生代的培育投入了大量心血。许多条件优越的家庭,对孩子英语教学提前到学龄前。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儿童在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在牙牙学语时期,大人说什么,幼童就会很自然地在语音、语调上进行模仿。很多大学生可能错失了幼儿时期学习英语的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在幼儿习语种学会一种学习英语口语的方式——模仿法。正确运用模仿法的大前提就是要有模仿对象,能听才能模仿,能模仿才会说。谈到模仿对象就会明白,听的重要性。观看美剧、电影、听英文歌也是年轻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选择。也可以对英文歌进行学习,体会地道的英文吞音。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模仿学习,不仅语言素材得到丰富,英语语感也自然水到渠成。在国内高校里,英语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中更加注重读写,且没有出国经验。故自身的口语能力也比较薄弱,发音不够标准,这就给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模仿发音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教师的口语能力好,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效仿地楷模。

(四)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