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电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9:31

农村电商论文

农村电商论文第1篇

1基础设施薄弱松阳县地处

浙江西南山区,隶属丽水市,以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是盆地,全县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6%。虽然这几年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等都在全面建设中,但就公路的通达度和路况来说,整个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仍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松阳县政府对信息化产业非常重视,但受财政能力所限,网络设施投入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全县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村网络宽带仍然较低,该县农村网民数量和网络覆盖率较低。

2文化素质偏低

大东坝镇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使得其它地区农民也对网络销售农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由于其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农民缺乏基本的电脑常识和上网操作技能,再加上没有专业人员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撑,根本无法网上开店和网上支付,最终导致他们只能放弃“网上做买卖”的想法。因此,这就需要县地方政府对农民在政策面和资金面上予以扶持,定期开展农民电商技能的培训班,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3农业电商人才紧缺农业电商人才紧缺是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当前许多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农产品电商人才既要了解农业、农产品知识,又要掌握电商技能。松阳县的农民对农产品虽有充分的了解,但却缺乏产品摄影、网店美工、信息采集与处理、在线客服、营销数据分析、营销推广、促销活动策划等电商操作技能,而拥有电商技能的专业人才对农业和农产品的认知却又严重匮乏,而且受地域的经济水平、企业文化、人文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电商人才普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据调查统计,有70%的中小农产品电商企业反映招聘和留用电商专业人才都非常困难,人才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4物流体系待健全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

日益突出,已成为电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易腐性等特点,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都有特殊的要求,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一方面,受成本因素限制,快递行业在农村的网点还不够普及,物流大多还不能到村一级,部分边远地区甚至没有网点;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道路状况不理想,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耗和毁坏。截至目前,松阳县已在19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物流网络服务站139个,乡镇(街道)物流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但纵观松阳县整个物流体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健全,例如农村物流网点数量、物流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效应。

二、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

1政府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每年松阳县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该县农村电商的扶持、奖励、培训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同时,各网络运营商也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网站乡乡有”,争取全县农村宽带开通率达到100%,农村上网速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显著提高农村整体的信息化程度。

2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松阳县政府每年在农村电子商务引导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为此,可以采用分集中培训与订单式培养两种方式来进行。

1)分区域集中培训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农村电商协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举办电子商务专业论坛、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青年进行分区域分批次的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电子商务培训班直接开进村里,借鉴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的激情,并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指导。据统计,2013年1-9月,松阳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村青年网络创业培训6期,择优挑选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并拥有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农村青年作为培训对象,共免费培训网络创业骨干312人。免费精英培训一般每期4天,培训内容涉及网店推广、美工、客服三大方向,邀请淘宝大学知名讲师从各个维度深入授课,同时通过沙龙、店铺诊断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面向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大学生村官每年定期进行免费的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从而发展了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的精英。在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下,涌现出一拨拨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热潮,进一步促进了松阳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2)订单式培养

松阳县政府可以积极与丽水市内的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设适合松阳县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订单班,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出一批适合该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电商专业人才。这样,从可以长期在源头上解决了农村人才紧缺问题。丽水市目前有:丽水市职业中专、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青田职技校、遂昌职业中专、缙云职业中专、松阳县职业中专等20多所职业学校。其中,遂昌职业中专的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3打造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

一个农民,他作为个体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完全不对等,只有先把规模做大,代表一个团队议价才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松阳县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建设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构建农业产业化优势带和特色产业区,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为此,可以打造一个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在区域上由点到面到片,业态上由单一信息到综合协作运营,最终形成产业优势,促进松阳县区域经济发展。

1)农村网商(电商)协会

2011年8月,由县政府牵头,多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发起,松阳县网商协会成立。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20多名,该协会密切联系会员定期举办各类沙龙、联谊活动,如举办县网商协会“助力创业”活动暨2013年会,吸引了大量回乡过春节的在外网络创业青年参加。2013年8月,松阳县电子商务协会在古市成立。2013年底,该协会与松阳县广播电视大学共同推出“淘宝网”网络创业课程培训,旨在提升农村网络创业者的创业与就业能力,系统、高效地培养优秀的网络创业人才。“网络创业”课程培训以网络零售流程为主线,注重实战与分享,通过课堂传授、平台操作、实训分享等提升学员零售平台和店铺运营的实训能力。通过农村网商协会和电商协会平台,加强了松阳县农业电商企业和人才的凝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促进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同时也可以号召农民网上创业,积极开展农村青年的电商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推动松阳县农村电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在松阳县各镇都可以分别成立多家农业合作社,吸引当地农民加入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管理,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并统一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农业合作社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和规模效应,逐渐树立起农产品的区域品牌,这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合作社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有效形式,对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农产品电商平台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鼓励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松阳本地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共同开发一个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对松阳县农产品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全方位的商贸网站信息系统,按照Web0标准构架“松阳特色农产品网”,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实现商品管理、信息管理、交易管理、会员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该网站既是交易平台也是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的运营与推广将松阳县特色农产品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4规范物流体系建设

1)建设“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松

阳县继续建设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载体、乡村物流服务站点为节点”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以原有的19个农村客货运一体站作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枢纽站,以农村集贸市场、中心村为节点,继续建立农村物流网络站,并鼓励农村各类小超市、代销店以委托模式从事农村物流,并将店老板聘为农村物流服务寄递员。据不完全统计,自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配送和寄递物品960多万件,发送量达310余万吨,为农民节约成本4500余万元。

2)实现内外物流资源有效整合

浙江路路发物流有限公司和松阳县友谊配送中心是松阳县的两家农村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他们改变单打独斗的区域农产品物流方式,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他们与中通、汇通、全际通、速通、快捷、全峰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小件快运联盟,还与永康的浙江顺天物流有限公司、任氏物流有限公司以及温州鹿富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大件物流合作联盟,实现车辆和站点的共享,线路和结算的统一,大大减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了县内外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使松阳县农村物流网络真正实现了城乡间、区域间的无缝对接。

3)加快培育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

农村电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CNNIC;需求;潜力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在城市里,人们上网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在线购物等已渐趋流行,相应的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

而人口更多,地域分布更广,消费需求更为多样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如此,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在静悄悄地孕育发展着,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农村。早在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就启动了全省首家农村“电子超市”,标志着电子商务正式迈入浙江农民的生活。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之势。

一、农村互联网络应用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在“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部分专门增加了对农村网民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12月31日,网民总数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的35.6%。

另据2009年3月CNNIC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49.4%;农村网民更加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高达76.9%;从职业结构来看,农村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38.8%。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农村网民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在中国农村,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万人。此外,在上网场所方面,由于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家庭和网吧几乎同等重要,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村网民的青睐,成为农村网民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最近几年也在逐渐普及,出现了一大批类型各异的涉农网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第三方平台形式出现的农业门户,不仅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服务,也为供求双方直接架起桥梁。

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

由于我国农村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农村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在很多方面甚于城市。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才刚刚起步,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相关条件的成熟,今后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一)农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最近几年,类似堆积如山的桔子卖不出去这样的“丰收的烦恼”新闻时有报道。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经济和交通相对落后等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农村信息闭塞,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

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由于是小农户,生产就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底,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这一现实,也为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二)农村生活方面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样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使得因为生活需要的购买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在线教育资源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问题放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特殊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乡镇学校的发展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的差距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彻底改变的。城市里的集中了整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满足城市自身教育需求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通过网络分享最新的教育成果。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这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而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对于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相对不便利的农村而言网上招聘求职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一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互联网开设相关的远程职业培训课程,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三、当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发展,主要有:

(一)互联网设备缺乏

CNNIC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2.7台/百户,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47.2台/百户。在不上网的原因中,“没有相应设备”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39.5%,成为最大原因。家庭电脑的缺乏使得农村网吧上网比例超过半数(53.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阻碍农民上网和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

在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农村居民不上网的又一重要原因,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28.3%。不懂电脑/网络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根据农业部调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

(三)网络资源的局限性

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骤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信息的泛滥。要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于有较高学历的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此外,就农村生活电子商务市场而言,更多的选择虽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要从数量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选择一家可靠的在线商家比传统市场选择困难许多。所以今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够专门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并且品牌信誉度非常重要。

(四)消费观念落后由于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形式,有别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事实也证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接受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网络的局限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尤其是在生活电子商务方面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下面的乡镇就无法送达,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些先知先觉的PC生产商也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如今更是利用国家电脑下乡政策大举进军农村市场。联想集团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推出包括产品、渠道、服务、培训在内的一揽子举措,展示了为农村用户量身定制的3大系列15款产品。其他PC厂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进。

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761元,今后几年农村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多达近8亿的农村人口,约2.1亿户农村家庭,随着互联网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电子商务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与“三农”相关的企业,必须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足够重视,注意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R].2007.

农村电商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目前,从对中国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群体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其中会有分布于农业行业的部分,但从总体看来,所占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农业用户而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户的真实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正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局限,使得众多的IT精英们面对农业这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

二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概述

2.1.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站点有了显著的发展。

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检索,到2002年初,中国大陆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000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

2.1.2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

目前,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32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广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当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国将近7800多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网络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是中国农民上网的主要阻碍。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3000元至4000元;农村电话上网费用3.6元/小时,在加上各种培训费用,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2.2.2农业网站不多,网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

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③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④少部分个人的网站;⑤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2.2.3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2.2.4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除了几个有影响的部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导航栏的设置也都大同小异。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但很少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

2.2.5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分析

3.1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问题。

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个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

3.2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尚有问题,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动中国农村的新发展。

四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电商论文第4篇

1、东高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是这种模式的发源地。东高庄村高达75%的农户自发利用市场网络平台从事羊绒纱线与制品电子商务,其中电子商务年销售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多达20多家,电子商务年销售总额最高的超过了1000万元。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当农村当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支撑起网络销售)的时候,利用市场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出去,并获得经济效益。

2、沙集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江苏睢宁东风村是这种模式的发源地。农民用家具在淘宝网上打开了销售渠道,在获得经济效益并不断发展之后,利用网络的裂变效应,拉动家具产业的发展,如:配件、加工制造、物流、原材料等,这些产业通力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刍议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文/刘娜群,并且网上年销售额在3亿以上。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农村当地的工业产业化,使得网络销售和实体工业相互融合,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3、堰下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江苏沭阳颜集镇是这种模式的发源地。农民的花木网络销售占总销售额的1/3以上,主要是通过淘宝平台进行产品销售。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农村当地的农副产品在原有生产结构改变不大的情况下,利用更加广阔的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经济利益的获取。

4、青岩刘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浙江义乌是这种模式的发源地。一个1000多人的小村子凭借货运市场的便利以及毗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地理优势,使得高达7000-8000的外地人前来当地落户,开办网店,销售小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优越的地理条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效发展,给农村经济的基础结构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基础结构是“公司+农户”,现在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的加入,使得农民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产品销售与市场对接,直接实现产品销售的网络化。农村的电子商务,无需第三方的插入,农民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交易方进行沟通、协商、价格的谈定等,这样就能够使得农民产品的销售信息与交易方直接对接,避免了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因此,农村的电子商务可以直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在家中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创业致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巨大,且对我国整体的电子商务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信息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同时对于我国多年的城乡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样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二、基于几种发展较好的电子商务模式分析,阐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必须要回归到农村电子商务本质问题的研究,否则会导致我们对衡量标准的认知偏差。从目前我国发展较好的几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实质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即: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和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几亿农民。农村产业化、公司化程度低,且拥有几亿农民,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最为现实的国情,这也是传统的农村经济基础结构“公司+农户”不能成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主体的原因。传统的农村经济基础结构“公司+农户”,虽然在建构意义上是服务农户,但从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这种传统的形式往往凌驾于农户之上,农户总是被这种脱离了实际的基础结构牵着鼻子走,因此如果把“公司+农户”这种传统的农村经济基础结构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那么,就会使得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且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公司+农户”的农村经济基础结构能够加入网络这个现代化的元素,以亿万农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主体,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切实保护好农民的经济利益,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以亿万农民是否积极参与进来并且获得切身实惠作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才能客观真实、全面具体的概括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成败。另外,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显而易见:几亿农民分散的产品生产、销售如何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市场全面接轨。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的产品生产、制作、销售,难以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所有产品的生产、销售融合在一个整体的世界市场。面对这种全面的市场背景已经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产品销售必须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即将农村经济的产品生产、销售纳入到网络平台,与世界交易市场接轨,才能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得以复苏、全面持续发展下去。现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时空界限的划破,农民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交易人、交易商进行网络交流,且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使得农副产品直接面向世界大市场。另外,由于农村长期的闭塞,产品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网络平台,即电子商务的开展,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了信息参考,自主进行产品交易,从而使得广大农民获得切身利益。改变了以往被牵着鼻子走的格局,农民获得了订单,价格等的主动话语权,从而获得与世界大市场接轨的主动权,为我国整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保障。

三、针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发展战略建议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何时何处才能发挥作用。首先,政府正确的支持方式与政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另外,政府在扶植原则上,应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因素,且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越过农民的意愿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不必要的干涉。要相信农民和市场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凡是农民和市场能够自我调整、自我解决的事情,政府不要强加干预,只要做好必要的预防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市场失灵,农民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诸如:资金、土地、人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等,政府要严加干预,发挥政府职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能够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做出的努力包括两个方面:“播神火”和“接地气”。“播神火”:政府对以往相对轻视自下而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偏颇进行调整,鼓励和促进、大力传播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政策环境,农民在电子商务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政府要及时的进行帮助解决,让自下而上的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红火。“接地气”:将政府干预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主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系进行积极的结合探索,使得政府的辅助作用在农民自主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将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实处。因此,政府要继续完善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普及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提高各种网络交易终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降低农民从业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创业经费、加快农村的“三网合一”、开展相应的电子商务培训等,为我国整体的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政府要大力提倡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比较落后,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使得农民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大多数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致使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然而,我国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好的案例,如上文所说的四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因此,政府应该大力传播优秀的、先进的、获得成果的、成功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发展电子商务事业,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使得农民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端正自己的认识态度,从而可能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致富之路。另外,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功的案例,其成功的典型经验和榜样效应可以激发农民的电子商务创业热情,且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具有冲击作用,政府可以重点鼓励农村大学生或农民工等有上网经验的人才进行电子商务的开展,并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鼓励广大农民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2)电子商务市场化平台需要农民充分利用,政府要对其进行鼓励。

我国成功的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都是在充分利用网络市场化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自发在淘宝、拍拍等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进行产品交易。这些网络化的市场平台与实际的市场相比更加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种市场交易平台上开店,进行销售、交易等,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另外,这种网络市场平台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基本上消费者的所有需要,这个平台都能够满足,且从机制上很好的解决了信用问题,交易双方都需遵守支付安全体系并有安全支付绑定。更重要的是,网络市场化平台产生了空前的人气凝聚,交易双方、服务等都归纳在一个庞大的人气团里,农民可以根据人气指数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从而促进交易额的上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且这种方式实现了农民获得产品销售价格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向成功,同时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3)政府要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绩效评价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目前,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是比较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农民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上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政府要根据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严格的绩效监督,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接地气”。

四、结语

农村电商论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流通人才培养研究”(编号:XJK011BZJ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而现在既懂农村、农业,又熟悉电子商务的人才不足,制约了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担当起培养合格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重任。

一、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农村的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

流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流通观念现代化、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方式现代化、流通技术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流通布局现代化和流通管理现代化等。从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概念与流通现代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在实施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有掌握了流通现代化观念的人才;2、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有掌握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的人才来实现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管理现代化;3、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必将使流通方式现代化,使用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来实现流通现代化,必将要求在实施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掌握了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手段的高技能人才。

(二)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方式的一种,是一种新的商务形式,在发展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将极大地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多环节、高成本问题,培养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将要考虑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现状与特点、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的一般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必须掌握流通现代化观念、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还要掌握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而作为为新农村建设、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与能力。

2、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新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对象主要是农产品,而对于参与流通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产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订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增加对于农村、农产品知识的介绍。

3、为新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经贸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开展商务活动,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和鲜明的专业特长,能适应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既要求这类人才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又要求这类人才是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把电子商务人才一般的特点与要求跟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结合起来,来设计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图1)

(一)电子商务人才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从概念上来看,由两部分组成:电子和商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既懂“电子”知识又懂“商务”知识,我们所说的“电子”就是计算机相关技术,而“商务”知识就包括经济管理经营的相关知识,正是因为电子商务专业一个要求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交叉专业,所以增加了这类人才的培养难度;电子商务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体系并不完善,电子商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推移而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更加注重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商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是发展的,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难度加大,因此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技能型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经过对企业和新农村调查,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具有电子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经贸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商务经营活动,毕业时每分钟能输入汉字60个,能熟练建立经营网店或管理维护企业网站。具体包括:

(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掌握市场调研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悉有关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电子支付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掌握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

(2)专业技能方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网络及Internet工具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和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具备公共关系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市场营销活动策划能力;具备一定的推销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掌握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基本技术;具备物流配送管理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企业商务网站的页面设计、美编和网站维护基本技术;具备撰写经济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常用应用文的能力;具备企业商务网站维护升级与运营能力;数据库设计与动态网站设计能力;具备进出口业务处理基本能力;具备电子支付的管理能力;具备网络调研、网站推广和在线销售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业务规划、实施与运营能力;电子商务服务(主要为网络营销服务)商品的开发设计与销售管理能力。

3、身体素质。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有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4、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达到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二)农村、农产品知识

1、了解农村。对于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现状、农村运行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时,必须加入对新农村的现状与农村运行规律的课程或是专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安排时间让学生深入农村实训,熟悉农村的生活、工作、生产。

2、了解农产品一般知识。农村流通现代化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部分:一是农产品从生产的源头进入终端消费;二是城市生产的工业品流通进入农村以及每个农户。作为解决流通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懂得农产品的一般特点,了解农产品的一般知识。

(三)流通现代化人才的素质。流通现代化人才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流通现代化的观念、掌握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掌握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

三、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及能力结构图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于一般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又具有一般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特征,综合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素质要求以及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对应的岗位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得出了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结构图。(图2)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批合格的人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务模式的电子商务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根据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特点,了解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按照适合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结构设计完善的人才培训方案,才能培养更多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电子商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谌智凤.农村流通现代化政策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2]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3]许世霖.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J].新农村建设,2010.5.

农村电商论文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连续三十年保持每年近10%的高速增长,扶贫工作也取得重要成就,仅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的目标。同时,在2016年有428个贫困县为电商扶贫试点,其中261个被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自1984年首次提及信息减贫,到如今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下,“信息减贫”已成为扶贫重要方式。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新时代下扶贫方式更应该是以电子商务为助力的信息扶贫方式。陕西省咸阳市武功h电商发展、商洛市山阳县电商扶贫、甘肃省陇南市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足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存在可行性。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运用互联网销售这种网络交易方式,打破地区市场限制,整合优势资源,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扶贫绩效。[1]邵占鹏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高效推进农村新型化建设。[2]桂学文从多个方面研究和测度了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3]无论是推进城镇建设,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均表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精准扶贫中起到些许作用。张彤将电商扶贫的主要内容分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买、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就业。[4]张岩提出电商扶贫的模式包含个体经营、合作社运营、农村企业带动以及公共机构主导四种模式。[5]汪向东将电商扶贫归纳为“拓通道”、“强支点”、“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的“十五字诀”。[6]林广毅系统分析了农村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产业及贫困家庭三者关系。[7]

政府主导的电商扶贫已经开始,并且自下而上的电商扶贫的实践也早已开始,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支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哪些作用?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农村发展?本文基于这些问题探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理论、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述电子商务对精准扶贫的作用及其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基本理论

电子商务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广泛性、高效性、集成性、互动性、协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注意力经济也是电子商务独有特点,以最大限度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可培养潜在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8]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出发,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过程的完成涉及到信息、流通、监督等成本,当农村建立电子商务以后,农民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市场信息沟通便捷迅速,中间流通环节减少,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交易成本不断减少,农民可获取最大利润。

反贫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典型代表就是极化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理论等。极化涓滴效应是极化效应转向涓滴效应的创新,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吸收落后地区劳动力,同时也会向落后地区涓滴先进理念,诸如技术、观念等引导落后地区发展。文雁兵提出以包容性增长理论为主的减贫策略,即将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策略和考虑到贫困个体自生能力与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策略相结合。[9]

可持续生计理论是将生计资本划分为人力、自然、物质以及金融和社会这五种资本类型,解释了农户在市场、制度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等造成的风险性环境中,如何利用所具有的资源去提升生计水平;其目的在于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合理发挥本地资源效应、符合当地人意愿的有效扶贫措施。厄普霍夫认为农村发展及农民生计改善的主要资源在于农民自身,建议通过政府外在力量将“农村穷人的勤劳、智慧、自力更生和潜在能力有效地调动起来”。[10]贫困个体自生能力是扶贫工作中的内生力量,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是外生力量,仅靠外生力量达不到扶贫效果,需要内生力量共同作用。

如图1所示,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结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贫困区域经济的同时,又因有专门为贫困群体开设的技能培训促使贫困个体自身反贫意识与能力提高,区域自上而下经济发展与个体自下而上反贫意识结合达到扶贫目的。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根本目的是在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基础上,对扶贫资源进行整合与精准化配置,实现对扶贫对象动态化管理、精确化扶持。[11]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如下作用,如图2,市场导向作用、资源整合作用、电商赋能作用以及动力激励作用。

市场在产业扶贫开发中具有关键作用,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往往受限于本地市场,因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针对的就是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不足和限制。利用电子商务对接广域大市场的方式,突破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局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脱贫,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资源整合,表现在突破资源地域、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线下线上资源,一旦有了订单,强大的网络功能迅速凝结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整合本地已有和缺乏资源。电商赋能作用则表现在提供对接市场的能力和提升贫困个体的能力上,打破贫困地区与外界交流壁垒、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就业机会。

以往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尽管取得有效扶贫成果,但却不能从本质上脱贫,究其原因则是贫困主体对政府产生依赖,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真正参与其中。而在自下而上发展而起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商扶贫中,在此当中贫困户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反贫困主体,获得的经济效益,刺激其产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脱贫减贫动力。当一部分贫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摘掉贫困帽时,另一部分贫困个体会依据这模式来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对贫困人口产生动力激励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构成及其作用机制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参与市场问题,将市场的驱动作用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商平台发挥出来,核心是实现增收创收和人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交易过程涉及到交易本体、交易主体、交易载体以及市场因素这些必要要素。交易本体是一切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交易主体即完成交易过程的买卖双方;交易载体指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线上平台、订单确定后的支付体系、订单完成后货物流转的物流体系等;市场因素则是这一系列交易完成的前提:市场需要本体,主体供给本体。这些要素形成的电商扶贫体系对实现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还有精神层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扶贫方式中,贫困家庭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扶贫主体的积极参与者,故起着主要作用,一旦自身积极性解决,其他问题在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也得以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聚n的市场因素起着帮助农民参与市场,完成交易和获得成长的作用;而贫困主体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市场交易之后,解决了经济贫困、文化贫困和精神贫困,才是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这一机制实现的根本目标。[12]如图3所示,简单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即市场和动力,电商的发展使得贫困地区“难入市”的问题得以解决,经济得以增长,整体贫困状态得以改善;贫困个体居于其中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发展,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扶贫活动,滋生内生动力。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减贫脱贫途径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实行首先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电子商务产业的带动,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释放产业红利;其次电商精准扶贫可以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还有助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信息鸿沟,为农村地区带去互联网产业的活力。[13]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如图4所示,即微观(贫困个体)、中观(农村产业)以及宏观(农村城镇化建设)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减贫脱贫的途径。

微观层面,即从贫困家庭个体来说。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目的就是使贫困户增加收入,摘掉贫困帽。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影响收入。收入包含就业得到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如出租房屋、私有物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故可向贫困人口提供诸多就业机会;另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环境也可为贫困人口中能力较好的个体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微观层面上,为贫困个体增加了就业机会、多样化收入渠道。

中观层面,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可以消解贫困地区“孤岛效应”以及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难入市”问题,可实现“工业产品下乡”和“农业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将农村单一产业结构转变为复式结构化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以及这三种产业在农村的重组渗透;同时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电商发展带动实体产业,形成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变的新型模式。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的结合,布下以电子商务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格局。

宏观层面,主要从电子商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电子商务加快人口集聚、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同时也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传播,互联网消费的便捷方式逐渐被农民所重视,生产生活上均可使得城乡差距缩小。同时,城镇电子商务园区的建立能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产业聚集势必促进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必然会导致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又会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除此之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是我国农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子商务在其网状结构的分布式配合下,改变传统的城市空间布局,让广大农村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让大量农民在本地就可以实现就业和创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分担了大城市的压力,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状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业影响

贫困地区多数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处于完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的理想状态。“蛛网定律”表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14]当某种产品在第一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当市场中急需这一产品时,由于价格高昂,农户纷纷种植,待到收获之时,又因市场供给量过大,导致价格下降,使其不仅得不到收益,反而造成成本损失。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农户可以在极大的空间中寻找市场,无畏于时间和地域限制,做到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能够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服务业影响

在农业经济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小手工业者开始游离出来,开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服务业就像社会的一个大蓄水池或缓冲区,它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许多就业岗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了以一个服务种群的协同扩张新态势,在享受集聚优势的同时,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影响

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商务流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通过网络传输,重新定义了传统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经济运行方式。将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介入农业生产,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减少信息成本。另一方面,供需双方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可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网络覆盖面广,买卖双方可直接对接,剔除了传统交易模式的中间商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二是规范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度。因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可将现实中分散的农产品集中交易,农产品的聚集一定范围内能突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农产品的优势,提高竞争力度,带动自身所在的贫困地区经济,促进周围村庄发展。

三是形成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区别于传统分销商、经销商的商品流通方式,通过快速供给信息,及时获得需求信息,在网络上实现营销和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从生产过程来看,市场信息丰富,解决销售困难问题。从流通过程来看,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买u双方一对一接触。

结束语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特征和反贫困理论中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从政府和个体两个层面助力精准扶贫。在此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其市场导向、资源整合、电商赋能、动力激励作用,带动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对贫困主体提供各种帮扶,让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实现收入增加;并通过农村电商打破贫困地区封闭状态,促进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善,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当地居民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购买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实惠,实现生产生活成本降低以及条件改善;更重要的是让贫困主体通过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积极参与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的风险,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马合肥.精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6,(01):215+217.

[2]邵占鹏.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0-25+122-123.

[3]桂学文.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彤.试分析“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1):36-37+40.

[5]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58-59.

[6]汪向东.电商扶贫15字诀[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23):46-47.

[7]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8]屈莉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9]文雁兵.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5,(04):82-90.

[10][美]诺曼・厄普霍夫等著.成功之源―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M].汪立华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17-21.

[14]张基温等.电子商务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

作者简介

农村电商论文第7篇

【P键词】农村电商 供应链管理 创新模式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电商企业逐渐将农村地区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增长点。但传统的农村电商存在着观念影响、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以农村电商定义、模式运作和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等为主,但鲜有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来研究农村电商模式。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大槐树电商为例,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的创新点和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对策与建议。提出了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新型农村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合理的选择。

二、农村电商模式

(一)淘宝的“千县万村”模式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以市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主要平台,从行政村中挑选成立村级服务站,由阿里巴巴派遣技术人员入村进行相关运营、指导和培训。农民销售产品由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农民得到订单信息后直接发货。支付方式由农民自行选择。购物时农民选好商品后可由服务站工作人员帮助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款,不满意可以在服务站直接退货。

(二)京东的“京东帮服务店”模式

京东通过与中国邮政合作成立“京东帮服务店”。京东服务站以大家电商品为主,提供从配送到安装整个过程的服务。京东帮服务网络工作人员由京东员工及各厂商维修人员组成。京东帮服务站的主要三大功能:一是受理已销售的产品的售后服务;二是在农村市场推广适当产品;三是培训用户相关网络购物的操作。截至到2016年3月,京东拥有16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大家电配送与安排服务覆盖44万个行政村。

(三)区域性农村电商平台模式

各省范围内的区域性农村电商也层出不穷。如浙江的“赶街网”、山西的“乐淘村”、江西的“美好乡村”、海南的“农博网”等,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代买与代卖。福建省的世纪之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农村电商与生活服务相结合,提供代买、代卖、代缴费等服务,目前此模式已在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四)政府主办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站

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各省、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一批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惠农网、海南省商务厅主办的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

(五)农村电商存在问题

尽管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电商企业抢夺的新市场,但是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大问题:第一,传统观念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经济发展等原因,农民更愿意到实体店进行购物消费。并且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对于网络技术并不了解,对网络购物相对陌生进而有抵触心态。第二,缺乏农村电商人才,电子商务的运作需要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和网络使用水平。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和电脑覆盖程度相对较低与电子商务有关知识普及程度不足,对于电子商务运作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不利于吸引电商技术的人才进入农村,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严重不足。第三,物流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物流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的快递公司的快递收发站仅建立到县或镇一级,乡级的快递无法送达。即便邮政能够直达农村的邮政EMS,但也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农村物流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意愿,也不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尤其是大宗生鲜类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尽管有些农民“卖家”已经尝试开展了一些农产品的统一包装销售,但品牌化建设的意识和建设程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农产品难以保障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会使农产品消费者对质量的好坏很难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品牌推广,也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大槐树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的大槐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招商物流集团北京公司与大槐树农村电商平台(隶属广盛居集团)在河北省宽城县进行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合作。由广盛居集团负责农村综合商务体系、电商平台、基础建设投资、区域辐射方面的建设,招商物流集团北京公司负责物流体系设计、实体物流运营、生产商贸渠道、商融通方面的运作。

(二)大槐树电商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特征分析

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其特征可以归纳为“9化”,即:差异化、一体化、绿色化、模块化、网格化、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本地化。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1.战略层面。大槐树电商采用了“差异化、一体化、绿色化”的3个发展战略。大槐树模式采取了不同淘宝、京东等现有模式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为大槐树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通过与3PL公司联动,充分发挥大槐树电商自身业务资源的优势和招商物流北京公司的管理优势,形成良好的合作效果;大槐树电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产品源头到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彻底地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

2.战术层面。大槐树模式采用了“模块化、网络化、品牌化”的3个战术策略。顺应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思路,立足宽城,辐射承德地区,着眼河北省,以宽城为“模块”试点,积累经验,等试点成熟,向其他地区进行模块化复制;通过电商平台作为信息传递的方式,以村和社区为服务对象,将村的服务站和社区店作为载体,进行服务区域范围内的网络化营销和配送管理;差异化战略的目标的达成,需要提高大槐树产品的质量、丰富大槐树品牌的内涵等措施来打造大槐树自身品牌价值。

3.运营层面。采取了“标准化、专业化、本地化”3个方面的运营策略。对于产品的生产、包装、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采用标准化运作;通过配送周期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采用双向物流集疏配技术,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本土化策略则是依据当地消费者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服务,并依据本地r业的优势,生产和销售具有本地特色与竞争力的农副产品。

(三)大槐树电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第一,形成“城市商贸企业―3PL―大槐树―农村和社区服务店”四级双向供应链网络结构。通过大槐树平台和3PL,无论是农产品进城,还是工业品和农资产品下乡,每个节点的主体都成为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链条中每一个主体的利益,就需要各主体间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大槐树电商和招商物流北京公司通过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为实现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最优化奠定了基础。大槐树平台通过村店和社区店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针对性的提品和服务,降低了需求预测的风险。招商物流北京公司能够及时掌握北京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保障。

第二,农村电商运作模式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过去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上往往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再加上往往销售农产品要经过与加工企业进行多轮议价,有时甚至不能达成交易,这就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价格较低的现象。现在,农民可以通过大槐树平台农产品销售信息和自身期望价格,这就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利益。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原因致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品和农资产品的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居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往往要到城镇购买,这种不便利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消费。现在,农民可以在大槐树平台上购买自身所需的相关产品,并且通过3PL和农村服务店配送,降低了农民购买和提取产品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的便利性。

第三,传统电商主要以城市市场为主,而大槐树电商则主要以农村市场为主,采取了看似“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创了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的先河。同时,传统电商往往是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以“卖”为主的单向流通,成本过高,对于农村市场的开发有限。而大槐树电商与3PL合作通过镇、乡、村服务站和社区店开展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既卖又买的双向流通供应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区别于京东、淘宝等基于自营物流或快递公司的运营模式,打造了新型的商物企业合作模式。

第四,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实现了与运营有关的信息共享。招商物流北京公司利用自身优势,能够将准确的市场情报和有关政策与大槐树平台共享,这样就降低了大槐树平台运营的风险。大槐树平台通过镇、乡、村和社区服务店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信息,并及时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第三方物流,提高了其对市场情报的反应速度。通过建立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人为预测的失误率,信息资源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挖掘,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四、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问题与改善策略

(一)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问题分析

1.电商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与信息完全通过大槐树平台进行,而大槐树平台作为链上的一个环节,难以有效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信息共享实现了对各环节运作的了解,但是各环节仅仅了解到上下游企业的运营信息,而缺乏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最优决策的能力。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收益难以达到最大化,即使某一环节的收益较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也难以维持。

2.考虑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不足。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大槐树电商模式的供应链双向流通渠道,即“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空车返程,但由于农作物出产期只有几个月,在农作物生长期时农民没有产品可以卖,就会出现“工业品下乡,空车返程”的现象,物流成本提高。

3.城镇物流配送服务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标准的要求也在提升。而大槐树电商模式的城市配送仅配送到社区店或超市,无法实现对个体居民的终端配送服务,这与广大居民的终端配送服务期望不符,在城镇市场中丧失了主动权,不利于竞争城镇市场。

(二)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改善对策

1.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中挑选相关人员,成立供应链的信息资源处理中心。该中心以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制定相关运营计划,将整个供应链的人、财、物进行有效分配与调整,并帮助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进行最优化的决策,指导各环节运营,使得整个供应链得以可持续运作。

2.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避免在农作物生长期空车返程的情况,可以通过与农民合作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后,基本不受季节性影响,同时便于存储,大槐树平台可以依据市场需求情况,稳定向市场提供相关农产品,这样既可以减少空车返程的现象,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完善城镇终端配送服务。为了实现城镇居民对于终端配送的要求,满足城镇居民对健康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可以提高城镇社区店的服务范围,增加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社区旗舰店在提品展示、帮买帮卖功能之上又提供从服务店到个体居民家的点到点送货上门服务。电商平台上可以提供备注送达时间的选项,按照所选送达时间收取不同的物流服务费。

4.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营养性、安全性的高要求,采用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措施和方法,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失,产品的新鲜度可得保障,保证了产品的销售。从农产品采购到消费者获取整个过程,既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又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5.完善电商人才培训。大槐树电商可以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与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电商人才,由大槐树电商提供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依据大槐树电商的需要,制定专业的培训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既满足了大槐树电商对人才的需求,为整个供应链输送相关人才,又满足了学生就业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以农村电商及其发展模式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农村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新型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并以大槐树电商为例,分析与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对策与建议。提出了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是合理的选择。为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以单个案例进行研究,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下一步将运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继续开展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Alan Smart. e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Vol. 21 Iss:3,pp.227-246.

[2]Paul Beynon\Davies.eBusiness as a driv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Vol.12 Iss:1,pp.30-37.

[3]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08):117-121.

[4]王庆东.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济南农村电子商务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03):13-14.

[5]王庆东.以核心企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09):11-12.

[6]于红岩.农村电商O2O模式研究――以“邮掌柜O2O平台”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6):14-22.

[7]张景.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以厦门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3):45-47.

[8]朱品文.农村电商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68-69.

[9]任鹏.江苏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D].2015.

农村电商论文第8篇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已经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落地生根。正是由于互联网络的互动性、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许多人开始认识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又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丰。周海琴教授对农村电子商务给出了精确的定义,即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将农村经济活动中易得的产品传递到 市 场并完 成交易的全过程[3].学者郭军明就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要遵循循序渐进、政府主导、教育先导的原则并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协调投入的观点[4].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的问题,学者岳云康提出了将“农家店”与“虚拟店”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农家连锁超市来弥补一直困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5].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和思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一、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难已突破的瓶颈。着名学者赵磊就曾提出,今日中国之“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6].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破除农村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可以加速农村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作出以下几点阐述。

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当今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产业体系和发展理念。电子商务就是现代化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逐步使得我国农民从过去单纯的生产者这一角色过渡到经营者的角色[7],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农产品的输出成本,又提高了产业的运作效率。这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方便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民没有主动性,往往都是被动地被市场需求所控制,从而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极大障碍。而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它有着市场全球化、交易虚拟化、营销全天候的特点[8],这就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更加丰富的流通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率。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随着“互联网革命”的深入,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与实体经济融合,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10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超过70%的业务量来自网络零售的配送需求[9].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一股年轻且强大的力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让古老的农业文明搭上现代科技发展的便车,对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无论从农业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农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传统农业社会中已经习惯“小农经济”模式的农民[10],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将会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给传统农业模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二、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目前,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着快速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1.政治方面

我国政府一直对 “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十二五”计 划 中 明 确 提 出 要 加 快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11].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持鼓励态度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等工作纳入“村村通工程”.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互联网工程建设的完善,电子商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2. 经济方面

我国经济虽然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但城乡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建设投资远落后于城市建设投资,从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较差,其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加上农村地区本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小,因此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建设和日常运作中。另外,农业生产的周期一般较长,与其他商品的流通周期相比较低,因此更需要一定的资金去支持日常的生产运作。这些因素在某些方面正制约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文化方面

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长期支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民不容易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特别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较为落后,这就直接影响到这一事业在基层地区的发展[12].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落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于网络

、电子商务这些新兴事物接触得晚且机会较少。这些“先天不足”就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障碍。 4.技术方面

正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落后的教育水平导致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掌握基本网络技术的农民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直不到位,开展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基本技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具备。相较于城市地区各类发达的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另外,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低,实用性就大打折扣。每年大量的IT人才流入各大商品销售平台,而进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人才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这也十分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还是较为宽松的,政府也在努力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农村要开展好电子商务这一事业,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才能走出符合我国农村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道路。

三、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这一行为既是农民自己作出的选择,又是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期待。因此,我们可以用社会选择这一理论来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社会选择理论指的是将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成为群(社会)的偏好。例如,投票选举、市场机制等。从形式上看,社会选择是典型的群决策问题,但从更深的层次分析,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之间的冲突与一致性的条件”.正是由于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到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事物,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电子商务事业中,才使得互联网经济极大地增长,从而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的。只有明确了政府的领导,才能统筹各部门和各种有利条件进行有机地结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其次,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在基层设立一定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的农民尝试。另外,要加大对于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建设的“排头兵”.再次,政府应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将业务范围更多地拓展到农村。这样既方便农业产品的运输和流通,也为这些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加强对农民电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从根本上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和理念,使得他们在实践中由被动发展变成主动投资。

最后,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细则。只有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政策氛围里,农村电子商务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

农村电商论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村物流

[DOI]10.13939/ki.zgsc.2017.15.288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伴随电脑、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实现购物、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出去。当前,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人数规模达到2.01亿人,比2015年增加600万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3.1%,比2015年的31.6%上升了1.5%。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政府政策引导及市场的驱动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将推动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

1.2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政府快速推进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在农村地区,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在电信运营商下调业务费用的驱动下,农村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村民能够低成本接入并使用高速互联网。如移动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地区整体网络设施的覆盖力度,深入挖掘农村用户市场,截至2015年年底,不论是移动宽带用户还是移动光纤用户其渗透率都超过50%。《2016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平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2017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加大网络提速降费的力度,在2017年实现手机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全部取消。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信息获取条件,才能使农村电商发展有了基础保障。[1]

1.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井喷式增长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络购物用户以年20%的增速已达9000多万人。以中国农村网络购物用户增加为基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是1817亿元,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创下3530亿元的规模,增长了1713亿元。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会在4600亿元以上。

中国农村网络购物用户的增加、网购规模的快速增长,促进农村电商市场快速发展。农村电商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中国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数据显示,阿里平台引入的农产品卖家盗2015年比2013年实现成倍增长,到2015年年底阿里集团建立了14000个村淘点,预计2016年要建立村淘点40000个。京东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乡村推广员达到20万人,已经建立县级服务中心1400多家,京东平台与200多家农产品企业合作。电商渠道的下沉,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呈现井喷式增长。

1.4 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在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部署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从过去主要发展生鲜电商单一产品到娱乐应用服务等的全面推广,农村电商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农村网络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娱乐应用服务在农村网民中购买率提高。据CNNIC统计数据,2015年农村网民中,在电商应用中网络视频用户13078万人,比上年增长20%;网络文学用户7354万人,比上年增长1.3%;网络游戏用户10458万人,比上年增长8.5%;网络音乐用户1335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农村网民对娱乐应用服务的需求及稳步增长,使该领域成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2]

2 当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所需解决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城乡发展差异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地域差异。东南沿海所属的农村由于地区经济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高于现有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而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速度差异下,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4%,而城镇为26%,差距为18.6%;到2015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到31.6%,而城镇为65.8%,差距为34.2%,而互联网的普及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县乡级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参差不齐,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县乡开始注重建设农业信息平台,及时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农业信息,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农业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当地村民无法及时了解农业市场信息。总体而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在地域发展上严重失衡,从而影响农村电商的整体发展水平。

2.2 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由于现阶段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从数量上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从质量上其专业水平欠缺,无法快速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从而使农村电商发展迟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主要是由于有些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也有原先是从事非农业领域电子商务的,而农业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农业电商人才缺乏有以下原因:第一,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比较普遍,而开设农业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比较少,即使开设也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倾向于普通电子商务课程,而没有体现出农业电商特色。第二,农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局限,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师资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理论的讲解为主,无法把理论知识与农业电商实践案例有机融合,学生缺乏对农业电商方面的系统学习,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从数量上解决人才不足,更加需要从质量上提高专业水平。[3]

2.3 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滞后,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物流为其提供后续服务。目前,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物流新兴行业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加快高铁建设、各级公路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等,但农村地区物流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影响农村电商l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运输方式上以公路运输为主,仅有部分农村可以选择铁路运输。农村物流整体表现为规模小、货物运输成本高。二是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到25%左右,发达国家不超过5%,因此比例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性,要想降低损耗,必须依靠冷链运输,而我国在冷链技术与运输设备方面都比较落后,导致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三是农村物流缺乏行业规范。目前,农村物流多以中小企业经营为主,尚未形成统一的物流操作标准,制度不健全。

3 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策略

3.1 政策引导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契机,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异。推动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上网设备的多元化选择。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在上网使用设备方面手机最高占到87.1%,台式电脑占到63.4%,平板电脑占到19.9%,电视占到15%。为一步加快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村民购买电脑、电视、手机等设备给予优惠补贴,提高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率。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上网设备的多元化选择来有效解决。鼓励运营商提高农村地区服务质量,如提高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减轻村民上网负担,倡导村民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

3.2 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村民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影响村民提高收入、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应重视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信息,提高村民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使村民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推动农村电商良性发展。因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创建微信学习平台。政府与农业协会可以共同创建这一平台,村民通过微信关注平台的农业种植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通过这一平台指导村民科学生产,全面提升村民素质。第二,鼓励引导涉农企业与农村电商相结合。农村电商的有序发展,必须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加入农村电商这一链条中,村民与企业之间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指导村民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范围,防止产量过剩,出现农产品价低伤农现象。第三,扎实推进农业经济与互联网结合。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产需矛盾,指导村民科学生产,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农村电商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农业实体经济的推动发展,二者需要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3.3 引进和鼓励电商专业人才从事农村电商,解决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当前从事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缺乏,只有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才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解决的途径有:第一,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地方政府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宣传,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电商事业,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技术方面的支持等;第二,留住当地人才从事农村电商。农村当地人才从事农业电商有其特有优势,但是目前农村当地人才的留失率非常高,政府应给予政策性倾斜鼓励当地人才回家乡就业创业,从事农村电商事业;第三,加快推进高校在农业电商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农村电商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的人才零对接。

3.4 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的“瓶颈”

当前农村物流发展滞后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措施包括:第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公路的修建,物流节点的建设,政府引导物流园区向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转移等,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条件。第二,重点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专业性、服务的高效性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第三,加快推动农村物流行业规范化建设。如加快农产品收购体系方面的标准建设,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运输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