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阳光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8:08

阳光工程论文

阳光工程论文第1篇

摘 要 通过专家访问法、文献整理法等方法,总结当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概括、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理论,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研究表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更重要的是发展形成了较为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为其发展绩效的认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虽然其理论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表现在:其运行实体的界定,权责划分以及监控体系等等,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引言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近4年来,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在发展形式上,已基本融入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配合学校体育改革,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发挥出了本身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而且还对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改革动力的探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有效路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被学生大范围的认可和接受,在非学生群体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二、研究目的

对当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状况做出客观真实的描述,总结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理论,以期进一步指导其实践。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其管理体制的分析和构建是理论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其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也是构成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进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整理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网站和数据库,会议论文集、新闻报刊,访问相关网站,并查阅超星图书馆等网上图书资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概括与总结。

(二)专家访谈法

在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高层论坛、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阳光体育展示会等学术会议和陕西省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督察评估期间,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学者、体育界专家等,就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征询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对象

本文以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为研究对象,以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理论建设及其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为重点。为了确保研究对象的有效性,特别选择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24所高校,分析他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具有共性的理论经验总结,完善具有个性的而且有效地发展措施,为本文的理论构建提供保障。

五、研究内容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一次活动,笔者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建设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深刻改革时期,教育领域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效益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规划的一次完善和有效补充。

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现状表明:第一,各高校认真组织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基本上都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真正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来抓,杜绝了面子工程,形式主义的陋习。第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初具规模,充分利用了学生社团、组织了校园有生力量,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基本达到每天一小时,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活动的杠杆作用,使学生能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第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和学校体育教学相互融合,发挥两者相互协作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以体育课程为主,进行技术技能学习的主战场,以阳光体育运动为锻炼体质、练习技能的主战场,两者的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第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灵活多样、途径有效,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与阳光体育活动相联系,以此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将体育文化节日、论坛活动等宣传性的活动组织发展起来,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体育骨干参与赛场,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非体育骨干投入活动中来,基本达到了让大多数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层的发展规划,还是基层的工作任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程度不断纵深,应从战略高度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即阳光体育运动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第二,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和体育课程协调发展,并且是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是保障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核心,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还缺乏有效手段,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两者存在先天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角度上讲,体育课程是主战场,阳光体育运动是辅助战场;从学生锻炼体质、发展自我的角度上将,阳光体育运动是主战场,体育课程是辅助战场,两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双双战场”,应该大力发展,深入发展,重点发展。第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互融合,以《标准》实施为导向,有效引导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对自我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体质测试的激励作用,淡化测试的诊断和评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是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和运行模式的总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成熟发展的标志。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分管学校体育的校领导为核心构成的发展模式。其运行特点:第一,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与体育部门之间的体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序列。要求学工部门把院系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标准》测试情况向院系进行通报,并在学校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实行投票否决。第三,学校计划安排具体活动。学校每年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第四,各执行部门的协调运作。各院系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体育部门要担负学生锻炼的技术指导工作;团委要承担各院系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评定工作;教务处要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和学生作息制度等,尽可能做到下午7、8节课不安排学生上课或少安排学生上课,并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体育部门要合理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比赛,在安排上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营造校园锻炼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各项体育协会要合理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院系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以学校领导为责任人的监督制度,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绩效,而不是仅仅监督体育工作执行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核心是权责划分的明确具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少部分学校只有体育部门一家独撑大局,难以形成有效监督体制,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利。在当前体制下,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工作应是谁负责、谁监督。二是,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制度和活动伤害保险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险机制的引入真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特别是当前情况,如何使学生安全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瓶颈。三是,学校专门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组,围绕体育活动展开情况全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校园网、校广播台、校园宣传栏、校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体育活动及体育赛事的有关报道,使学校上下人人知晓,共同监督。定期上报学院在活动和比赛中的好人好事、赛事进展情况、竞赛成绩等。达到人人关注,主动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阵地,高校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已近4年的时间,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运行模式、发展机制,还是监督保障、评价绩效等都已经形成具有制度化保障的有效体系。阳光体育运动将会向着科学化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阳光体育领域,丰富其内容,保障其运行。再者,阳光体育运动还会向着公益化发展,学生范围内的活动不宜商业化、应加强其公益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将会呈现联盟化,地域组织突出化,地域文化范围内的竞赛体制也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建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精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倡议,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保证学生每天一时间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阳光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来抓的同时,重点开发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继续加强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200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 周济.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创体育工作新局面[R].2008.5.1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02]8号.2002.7.

阳光工程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6-0031-04

随着全球性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供给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是一种零排放且能够规模应用(独立发电及并网发电)的能源技术,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预测[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将替代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未来主要能源供应的主体,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70%。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自2007年起就一直位列世界光伏制造大国的首位。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从事实际光伏产品制造、光伏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检修等生产应用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预计未来3~5年,我国光伏产业年产能的增速有望超过35%。由此推算,国内光伏企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一、光伏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在2000年以后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太阳能光伏专业都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国外仅有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并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国内少数重点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虽然成立了与光伏材料研究相关的研究所,但主要培养博士与硕士层次研究型人才。国内其他大学一般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如山东建筑大学在建筑学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在应用物理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南昌大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下设立光伏发电技术方向,江西科技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江西新余学院则专门开设了专科层次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

与传统专业相比,目前我国应用型光伏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普遍仅有2~3年时间),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两平台”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两平台”内设置的课程相对稳定,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层面统一协调管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奠定素质基础;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以专业所属院(系)管理为主,强调与专业交叉、融合,拓宽专业口径,以满足多个专业方向的需要。

“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模块”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注意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设置系列专业方向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力模块”属于专业教育内容,由专业所属院(系)设置并管理,以利于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设置“模块”并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可以随社会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三、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以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建设为例。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性院校所培养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其不仅要掌握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应具有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即具有设计和开发能力[2]。基于此,学校将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行业发展,培养具备太阳能光伏工程方面知识和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光伏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如图1所示。

光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社会能力的培养依托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物理、人文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良性竞争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健康心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及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基础及实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机械加工设计能力以及电子电工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理论素养,为后续光伏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专业理论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技术课程,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硅片加工技术、材料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学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等课程,主要培养光伏材料制备能力、光伏电池加工能力、光伏电池性能检测能力和光伏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具备这四大能力的光伏专业人才,可以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制造、设计、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及产品服务等工作。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

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强调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使学生“精专”与“博通”并举。因此,在理论课程知识方面强调“实基础”。所谓“实”,是指实在、实用,即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3]。在课程内容上,从光伏产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对课程进行适当整合、精简处理。例如,可以对《材料物理导论》和《半导体物理学》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整合,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不易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简化。创新教学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引导,以“用”导“学”,以“用”促“学”。如利用多媒体将光伏材料的制备、太阳电池的加工、光伏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等知识点以图片和视频的案例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太阳能光伏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目前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为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光伏专业教材开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聘请在光伏企业有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授课,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二是专业教师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点,编写教材。

(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从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构成及学分比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其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比例达33.2%,其中,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17.22%。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在光伏专业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中,主要是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电子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接线与电工线路布线、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及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等电工电路基本技能。数控加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金工实训、数控工艺及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及加工中心实训等机械加工基本技能。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主要是为后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光伏电池加工封装实习打下基础。

在光伏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实践课程中,校内实验实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太阳能电池工艺及性能实验室完成太阳能电池串焊、太阳能电池电特性(如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检测等训练;二是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实验室,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以及各部分(如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等)的使用、维护训练;三是在光伏发电模拟系统实验室完成LED光伏照明系统、光伏物联网气象站、光伏充电器、光伏屋顶系统、新能源汽车系统等应用实验。条件允许的学校甚至可以组建达到一定发电规模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不但为实验室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实训基地来使用,让学生参与一些管理、维护和检修工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十分必要。首先,可以解决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一条光伏生产线(尤其是偏中上游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材料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巨大(均在亿元以上),学校不可能建设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如硅材料的提纯、硅棒的拉制等)和生产实习(如硅棒及硅锭的切片、PN结的形成、减反射膜的蒸镀、金属电极的制作、太阳电池片的层压封装等)的需要,从而使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室及光伏系统应用实验室。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派送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最后,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光伏专业的就业面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少,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如江西科技学院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双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在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Waldau A J.A European Roadmap for PV R&D [C].3nd World Confe- rence on Photovoltaic Energy Con- version,Osaka:2003.

[2]贾慧敏,赵艳芳,李珍.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31-32.

[3]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

Analysis 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Photovoltaic Special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GUO Lian-gui,ZHANG Hong-tao,ZHOU Qing,ZENG Yu

(Jiang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330098,China)

阳光工程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策略

 

1.前言

1.1研究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大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等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时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对于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业、升学等压力要比中学生小得多,大学生有不少的空余休闲时间,对于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很有优势。

南京是高校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对南京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南京高校实施情况的调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体育论文,进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起到参考作用。

1.2研究现状

“阳光体育”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时间尚短。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亦不丰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类,阳光体育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3研究目的

1.3.1调查现状:调查南京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3.2研究策略:深入领悟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措施。

1.3.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

1.3.4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8所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

查阅网上社会各界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看法,尤其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等方面来设计。选取南京大学等8所院校,每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800份,回收741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2%。

2.2.3观察法

对上述8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各校的体育场馆情况、各校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修建的场地和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

2.2.4访谈法

与8所院校体育部领导或老师,了解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近三年学生健康体测的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2.6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文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小论文。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代表青春、活力与健康,“阳光体育”并不是代表在阳光下的运动,而是代表学生青春活力而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阳光体育” 并不单纯指某项运动,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把“阳光体育”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把“阳光体育” 品牌做广做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品牌追求的不是经济效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3.2.1扭转学生体质下降

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状况令国人担忧,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必将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青少年要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要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清楚地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但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是自己义务。

3.2.2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和民族康强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基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的改革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校体育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空间更大了;挑战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趋势,对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3.2.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体育论文,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因此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3.2.5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对落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运动成了全社会的时尚,健康成了全社会的目标,这必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局面,将群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论

4.1阳光体育运动在南京高校广泛启动

南京各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和两次冬季长跑活动的起跑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4.2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反映了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4.3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宗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定的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正渐渐被接受和采纳,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4.4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下,领导重视的作用更显突出,调查发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被动响应文件的精神,对如何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漠不关心,没有相关制度予以保证。

4.5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够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是什么,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疑惑,有些人认为阳光体育就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单纯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属于学校体育范畴,“阳光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4.6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发现,学校无从下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阳光体育体系,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包括:阳光体育的宣传、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

4.7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须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招生规模同步,这个硬件条件能否解决,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能否顺利开展。当前要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邓雷,杜遥捷.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 时代教育,2008,8.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 体育学刊,2007,8.

[3]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 中国学校体育,2007,4.

[4]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 体育与科学2008,5.

阳光工程论文第4篇

【关键词】投影;自动跟踪;精度检测

0.引言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某一个固定地点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天日升日落,阳光日照角度时刻都在变化,如果光伏组件能够时刻正对太阳,效率才会达到最佳状态,所以需要太阳能电站自动跟踪式控制系统来完成。

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的测试是繁琐的,如何高效、简便的测试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是每个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使用者正在探索的。而本文论述的一种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设计,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简便、准确的测试电站跟踪精度。

1.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图1

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是根据投影原理工作的,如图1,上下小孔的直径大小是一直的,根据上下间距H的距离,当上孔的投影D与下孔边缘相切时,就可以推算出偏差角度α的数值。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对于精度一目了然,增加了太阳能工作站精度测量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了跟踪精度测量的工作效率。

2.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的结构设计

图2

如图2,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具有上透光板,下投影板,四个支柱。上透光板设有大小不等的20个透光孔,下投影板设有与上透光板中透光孔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一一对应的20个透光孔。将精度测试仪垂直安装在跟踪电站表面,根据太阳光投影原理特性,依据上透光板、下投影板之间的距离,当光通过上透光板一个光孔透过时,会在上透光板产生投影。当上透光板对应的下投影板光孔周围没有投影,说明太阳光垂直从上透光板与下投影板穿过,此时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跟踪精度为0度,如果上透光板0.1度光孔的投影与下投影板0.1度光孔相切,说明此时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跟踪偏差角度为0.1度。依次类推,其他精度的测量只要跟据相应上透光板光孔与下投影板光孔的投影情况,便可准确读出。

假设上透光板,下投影板距离为200mm,透光孔直径与测量偏差角度对应如下:

3.结论

按此方法设计的太阳能自动跟踪电站精度测试仪,与昂贵的CDD光检测设备比较,不但价格低廉,不需要复杂的调试,操作简单,一目了然,测量准确,适合大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蒋新胜.探测传感器在视景系统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2000.

[2]陈维,李戬洪.太阳能利用中的跟踪控制方式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3,(3),18-21.

[3]宋开峰.新型太阳跟踪装置机构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4(1).

[4]赵争鸣,刘建政,孙晓英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沈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阳光工程论文第5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31-02

面临21世纪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国家将新能源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之一是新能源利用。2012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金太阳”政策及“金屋顶”政策,两大政策均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太阳能是能源领域的新兴重点发展方向,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级培养计划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定位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应用。新能源特色系列课程主要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等5门课,其中1门必修课,3门选修课及1门实践课,《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必修课和重要特色课,要发挥特色课程的作用,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国家需要大量的光伏发电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人才缺口较大。北京市重视“太阳能”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建立太阳能培训试验中心,以培养一大批能胜任太阳能开发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此形势下,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讲述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从实际应用和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装置、系统和应用,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为学生以后从事太阳能电池研究、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电站建设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共计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能资源的状况,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掌握光伏电池、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相关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熟悉最大功率跟踪的概念及常用算法,最后介绍典型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但人才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技术,其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但实用教材却很少,有些书针对光伏发电的某一点,过于专业,有些书只是简单的科普,多数不适合作高校教材。

2.实践教学问题。实验教学对工科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太阳能发电技术更是如此。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装置相对匮乏。国内有一两家教学仪器公司开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平台,价格昂贵,能开设的实验很少,且操作性差,对锻炼学生的手动实操能力帮助不大。

3.教学案例太少,教学案例建设薄弱。工程实践部门主要完成工程设计及施工,科研院所专注于技术提升与创新,能用于教学的工程案例资料很难查询,即使能找到少许资料,技术资料也不完备,缺乏演示行和可复制性。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材建设。本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参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等章节内容,有些内容借鉴网上资源、科技文献的资源,经过加工整理,形成自编讲义。

2.教学内容更新。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涉及到光学、电工学、电力电子学、软件工程、单片机等基础知识,涵盖了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本理论。既包含太阳能电池、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又有包含系统设计、应用、安装、检查与试验等基本技能;既包含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及控制电路等硬件内容、也包含最大功率跟踪等软件内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这些内容会不断更新,并将更新的内容添加到课堂上。

3.实验装置研制及实验内容更新。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平台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逆变器等组成,测试仪器主要用到万用表、电流表、功率仪、温度计、照度计、辐照计等仪表,能够进行太阳能电池板伏安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不同入射角影响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与负载特性实验、最大功率跟踪特性实验四个必做实验。该实验平台上还可以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随光强变换实验、太阳能电池板暗特性曲线实验、太阳能电池串并联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原理实验、太阳能控制器性能实验以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凳选作实验。

4.教学方法改革。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上课时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等实战教学。上课过程中,讲到一些基本理论后,举一些相关的、具有一定前沿性和趣味性的例子,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时,可以找些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的图片,视频。图片是单轴跟踪还是双轴跟踪?也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两种跟踪方式,还有没有别的跟踪方式?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等课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器。另外,在举例讲解时,也可以适当介绍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发展成果。教科书出版周期长,往往不能及时介绍学科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教师把最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的习惯,同时也了解学生的发展潜力,以便选拔学生。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高的过程。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等实战教学是为某地区设计一套1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要求列出当地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光伏板的性能参数、连接方式、倾斜角,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实现功能的方案,逆变器工作原理及逆变电路,蓄电池容量等,最后给出系统的经济预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5.学生开放实验。开放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每年选拔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参与计划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先后完成太阳能节能洒水控制系统设计、太阳能多功能休闲椅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太阳能的教室灯光节能控制系统、太阳能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等开放实验项目。

6.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说的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才能把课上好。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储备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知识面较宽广,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的扩展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近年来,电气工程系每年都派老师参加教学能力提高项目、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到重点大学进行进修学习、交流,每年参加教学会议。通过与国内高校教师的交流学习,找到了差距,少走了弯路,增强了信心,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更加注重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课程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就教材、实验内容、授课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进行探讨。

四、结论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多学习多探索的原则,本文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选择及更新、实验装置设计及实验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开设开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初探,并将这些改革应用到电气工程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志刚,蒋瑶,尹绍全,何岚.“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61-64.

[2]汪义旺.Matlab仿真在光伏发电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77-179.

[3]张发云,李水根,李玲,等.光伏专业太阳电池多晶硅绒面创新实验设计[J].新余学院学报,2010,15(5):73-75.

阳光工程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阳光工程 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37-01

阳光工程培训的主要倡导者是政府,所以它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得以运行。阳光工程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首要目标,在粮食的主要产区或者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展开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宗旨就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程度上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农业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农民作为农业产业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然而依据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低下,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由政府发起,并且在实施之前经过很多实验和探究,可以说,阳光工程培训对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村经济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事实上,如何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认识乃至解决,它仍是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推进和研究。

二、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1.阳光工程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行了多年,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有限,交通不发达,再加上各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并不知道有阳光工程培训这一项工作,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我国各类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吸纳农民工,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如此一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就逐渐减少,并且相关部门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较低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由于这一因素,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并且我国农村老龄化极其严重,年轻力壮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男性劳动力不断输出,留下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或者中年妇女,导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3.培训任务较重

我国的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很低,所以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值得注意的是,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需要大量数据资料,在后期总结阶段也需要仔细审慎地整合,并做好跟踪调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总而言之,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三、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解决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

由于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重大,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阳光工程培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将其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为了保证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具体实施单位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领导,并且单位内部要落实责任制度,强化领导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从根本上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实开展。

2.创新培训方式

现阶段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一定要顺应时展需要,相关专家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阳光工程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当中讲究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培训过程当中,要以培训为主,并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探索突破口,把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拉近了专家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距离,让农村劳动力更为真切地贴近生产,也会切实提高阳光工程培训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培训过程中切忌使用专业术语,务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接受起来不费力气,提高其接受效果。

3.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应当充分重视起来,它的地位不容小觑。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展的新型农村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实感受到阳光工程培训的益处,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外,在该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将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

4.加强监督工作

阳光工程培训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工作,依据阳光工程培训的需要,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案。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资金的应用和管理,要为阳光工程培训建立专门的资金使用账户,避免因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总而言之,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政策,它的宗旨在于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各级政府的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阳光工程培训的作用,将其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使其为小康社会的构建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傅庭进.明确目标 强化监管 精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贵池区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情况[J].安徽农学通报.2008(03)

[2]齐城;邓士保;胡峰松;胡松林;肖国元;龚太龙.倾心为民抓培训 阳光工程暖人心-潢川县信潢技校阳光工程实施侧记[J].河南农业.2008(15)

[3]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 确保今年我省阳光工程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张广智厅长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河南农业.2006(08)

阳光工程论文第7篇

二00三年里稽查大队在工作中开展了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的“三不”、“三转变”活动,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作风和工作态度的转变,增强廉洁办案意识,经过一年的实践大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二00四年年初大队领导提出了要在“三不”、“三转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案透明度主旨的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燃气稽查工作。

为此我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向有丰富经验的部门或人员多方请教和了解情况,其中发现在全国行政机关开展的“阳光政务”活动与我们的工作性质比较接近,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大队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在稽查大队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构想,进而向大队领导提出活动建议,该建议得到大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通过,并于3月份开始在稽查大队实施创建“阳光稽查”活动。

随后我们出台了稽查大队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实施方案讨论稿,经过科队长会议的讨论修改和征求职工群众意见,进而形成了正式的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下发的各科队要求贯彻执行,在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目标是:

(一)由“单纯执法型”向“执法服务型”转变,由过去的推门就进、进门就查、查了就罚、罚了就走的“冷面杀手”的执法行为,改为查辅一步到位、留下一份建议、规范一户行为、反馈一种评价、赢得一份信任、传播一种文明的“阳光使者”。

(二)让执法行为更透明。做到每办一件案子都达到寻“铁证”、做“铁卷”、办“铁案”,努力营造“公平、公证、公开、公允”的办案诚信环境,打造一支“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程序透明、廉洁行政”的执法队伍,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稽查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实现效能稽查、科学管理、与时俱进,为完成总公司各项工作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设立“阳光大厅”。在对外办公场所设置“阳光大厅”,以公示栏、揭示板等形式,全面公开燃气稽要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稽查大队人员机构设置、执法程序、工作流程、内部工作制度、稽查员的执法规范和纪律规范、举报的途径和方法等。进一步强化办案程序和处罚标准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二是开展“阳光稽查”教育。为进一步强化稽查队员的“阳光稽查”意识,我们对稽查队员进行四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燃气稽查工作制度培训;②燃气稽查业务、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培训;③燃气执法标准用语;④廉政教育。聘请行政执法经验丰富的外教授课,并采取口试笔试考核、模拟办案竞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整体队伍素质,为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奠定基础。

三是制定并完善“阳光稽查”工作制度。通过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阳光稽查”工作制度近二十余项,主要包括:执法办案规定、“十条禁令”、限时办结制度、执法服务承诺制度、失职追究制、首问负责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执法人员文明用语等。规范整体办案行为,提高执法服务水平,为“阳光稽查”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四是明确稽查工作职责,规范稽查工作程序。通过建立制约机制,理顺工作职能,使稽查工作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工作程序,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和燃气稽查业务流程,实行受理、稽查、审查、执行的“四步式工作程序”,做到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二是统一执法量罚标准,按照“罪责罚相当”原则,违章案件量罚必须适当,执法人员不得擅自超越权限降低或提高处罚标准,从而达到案件处理的公平、公正;三是统一稽查文书,各业务科室在实施燃气稽查时,必须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手续,做到“一口对外”;四是统一档案资料管理,所有的稽查档案资料统一由稽查大队派专人管理,并实行借阅制度,以达到各业务科室之间资料和信息的共享。

五是聘请义务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燃气用户和供气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并下发了“阳光稽查”征求意见调查表,聘请公、检、法、司等社会各界人士为义务监督员,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便于用户通过多渠道监督稽查工作,确保“阳光稽查”活动的质量和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以来的成效

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一年来,稽查大队已初步建立了以专业化管理为标志的新型稽查体系,树立燃气稽查公正、公平、公开的新形象。

(一)办案更加廉洁透明

执行一小时汇报、处罚决定审批和案卷审批等制度后,大队逐步实现了办案过程的程序化、制度化。特别是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我们又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了各项监督体系,并制定了执法办案流程图,使执法办案程序更加周密严谨,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的需要。

办案程序、处罚标准、执法办案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的公开,全面增强了办案过程中的透明度,用户可以对办案过程直接进行监督。同时监督举报电话、征求意见调查表的公布和下发,进一步增强了执法办案过程中的廉洁意识。二00四年大队共查办各类违章案件百余起,全面实现了所有结办案件无行政复议、无行政诉讼、廉洁办案举报零举报的奋斗目标。版权所有

(二)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开展一年来,全体稽查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发生了更明显的转变,过去那种“冷、横、硬”的办案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处处体现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执法办案新风貌。尤其是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在转变服务态度等方面时刻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亲自带队到各供气管理部门联系工作,上门征求意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视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的转变,体现“执法不忘服务”的工作宗旨,用实际行动服务于基层,从而大大增强了联合打击窃气等违章行为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出稽查工作“以查促管”的职能作用。

阳光工程论文第8篇

摘 要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为其发展绩效的认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虽然其理论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程度不断纵深,应从战略高度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即阳光体育运动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是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体育课程是保障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核心,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还缺乏有效手段,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两者存在先天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互融合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对自我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体质测试的激励作用,淡化测试的诊断和评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

(四)知识性、趣味性的项目融入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体育知识竞赛、论坛、体育健康讲座、体育主题摄影大赛等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也有效调动了更大范围内的学生参与,深入人心,健康、活泼的组织方式真正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是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和运行模式的总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成熟发展的标志。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分管学校体育的校领导为核心构成的发展模式。

其运行特点:第一,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与体育部门之间的体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序列。要求学工部门把院系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第三,学校计划安排具体活动。学校每年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第四,各执行部门的协调运作。各院系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体育部门要担负学生锻炼的技术指导工作;团委要承担各院系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评定工作;体育部门要合理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比赛,在安排上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营造校园锻炼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各项体育协会要合理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院系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以学校领导为责任人的监督制度,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绩效,而不是仅仅监督体育工作执行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核心是权责划分的明确具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二是,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制度和活动伤害保险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险机制的引入真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特别是当前情况,如何使学生安全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瓶颈。三是,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组,围绕体育活动展开情况全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使学校上下人人知晓,共同监督。

四、结论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运行模式、发展机制,还是监督保障、评价绩效等都已经形成具有制度化保障的有效体系。阳光体育运动将会向着科学化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阳光体育领域,丰富其内容,保障其运行。再者,阳光体育运动还会向着公益化发展,学生范围内的活动不宜商业化、应加强其公益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将会呈现联盟化,地域组织突出化,地域文化范围内的竞赛体制也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建议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保证学生每天一定时间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阳光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来抓的同时,重点开发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继续加强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2006.

阳光工程论文第9篇

【关键词】光伏专业 课程建设 光伏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5-01

一、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具有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不缺政策、不缺市场,缺的就是光伏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现在发展需要的光伏人才一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摸索的课题。

目前很多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为光伏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是我国最早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为光伏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榜样。随后,华北电力大学增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成为了部级特色专业,侧重于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搭建,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都陆续开设了光伏专业。

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也加入了光伏人才的建设队伍,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原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利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制造业专业发展。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注重光伏产业理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从事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侧重于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扬州职业大学的专业名称为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培养具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及光伏材料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能在光伏材料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的专业名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针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新特点,侧重培养光伏系统安装调试、光伏系统运行维护、小型光伏系统集成、光伏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专业名称为硅材料技术,培养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光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光伏工程现场施工及从事光伏电力系统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工作。

二、对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人才变得非常紧缺,这将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非常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速度赶不上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建立合理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光伏产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因此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专业培养方向的研究有利于我校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主要针对光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培养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优秀和创新性人才提供借鉴。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光伏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现主要岗位群主要有单晶硅棒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加工和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其中前四个岗位人员需求量大,但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很多初、高中生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胜任。而在光伏发电系统施工方面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家对光伏电站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大,此类光伏发电技术施工人才需求非常的急缺,需要系统地掌握储能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进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性能测试及设备运行与维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以对课程整合和调整。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把重点放在硅棒制备工艺流程及原理、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CAD技术、电子线路知识和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光伏材料和光伏系统检测、PLC、单片机等控制器件基础知识的培养[1-3]。

2.加强校内外实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这些素质很难通过一两门课程来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验和实习来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对光伏这个产业的兴趣,认识到光伏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实验和实习重点加强学生对单晶硅片制造加工流程、光伏电池生产工作流程、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艺流程等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4]。

3.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需要有一个强大师资队伍,上海电力学院有光伏行业最知名的教授之一,杨金焕,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元老之一。南开大学的光电子所是国家863计划之一,他们研究的电池专门供给中国的卫星做空间电池。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系冯良恒教授也是国内光伏行业领先学者之一,主攻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笔者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首先要有好的学术带头人。因此,要大力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师德好、学术造诣深的人才担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学术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关方向的优秀青年博士,为现有师资队伍注入一股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新鲜力量。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尽快提升青年博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质,使青年博士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优势,加快整个专业的发展。

三、总结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人才变得非常紧缺,光伏人才培养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凝练出该专业的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光伏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光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萱. 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探索[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1(2): 35-37.

[2]肖志刚, 蒋瑶, 尹绍全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1-6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