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8:34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1篇

【摘要】在新时期下,医院固定资产维修的会计核算已提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来,但因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医院在执行中有相当的难度。笔者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对于维修中的相关规定,探讨医院固定资产维修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维修;会计核算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固定资产核算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维修成本的构成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目前执行的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核算方法如下:

购买,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入库,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计提,借:支出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核算时应注意:除非有融资租赁,否则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应相等。

(二)医院固定资产维修成本的构成

在细化设备分类的基础上,医院固定资产维修成本包括如下内容:

维修成本=技术维修费+基本成本费

其中:技术维修费=技术服务费+专用维修仪器费(折旧)

基本成本费=零配件费用+耗材费用+交通运输费用。在基本成本费用中,交通运输费用的理解是维修人员外出购买或搬运零配件所花费的费用。

二、传统医院固定资产维修的会计核算方法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的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按现行制度规定,修购基金提取时列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而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将购置费列为支出,这将导致支出的严重虚增,使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例如,某基层医院购置一台核磁共振仪器,价值480万元,医院“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有余额200万元,“事业基金”科目有余额160万元,会计处理为:

(1)借: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200万元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160万元

医疗支出120万元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480万元

(2)借:固定资产480万元

贷:固定基金480万元

当年提取修购基金时:

(3)借:医疗支出480万元

贷: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480万元

三、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维修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维修资金计提累计折旧

为保证固定资产维修的资金来源和正确体现事业成本,笔者建议医院应改提修购基金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同时,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增设“累计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或“经营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额为固定资产净值。

(二)积极复核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因此根据《固定资产》准则,医院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然后按照调整后的净残值在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重新计算折旧金额,即采用未来适用法。

(三)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医院的固定资产也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年度终了,应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清查,发现有由于淘汰、报废,已无法使用的,应及时办理报废核销手续,发生报废和毁损费用的,也可吸收企业会计的做法,通常增设“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等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有关资产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可计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

(四)重复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在固定资产维修核算中,医院要建立材料管理辅助账。对已维修的固定资产进行二次核算,各服务中提交包括用工单位、工作项目、派工单位、工作内容、维修价格、完成情况、用工单位签字、修理工签名等内容的派工结算单,派工结算单必须经用工科室负责人签名方有效。据此进行辅助账簿的登记核算,每月月末结算出未使用材料结余数,编制成册。

总之,具体的固定资产维修会计核算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医院医疗设备较高的利用率,减少损坏、延长寿命,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熊瑛.刍议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8):1027-1028.

[2]何丽英.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8,(7):56.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2篇

(1)会计年度

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记账基础和计量原则

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计量方法为历史成本法。

(3)存货核算方法

存货按房地产开发产品和非开发产品分类。房地产开发产品包括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和拟开发产品。非开发产品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各项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按一次性摊销或分期摊销。年末,在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预计其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按单项、按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房地产开发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单个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在资产负债表日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已完工开发产品是指已建成、待出售的物业;出租开发产品是指本集团意图出售而暂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物业,出租开发产品在预计可使用年限之内(12.5—25年)分期摊销;在建开发产品是指尚未建成、以出售为开发目的的物业;拟开发产品是指所购入的、已决定将之发展为出售或出租物业的土地。项目整体开发时,全部转入在建开发产品;项目分期开发时,将分期开发用地部分转入在建开发产品,后期未开发土地仍保留在该项目。公共配套设施按实际成本计入开发成本,完工时,摊销转入住宅等可售物业的成本,但如具有经营价值且开发商拥有收益权的配套设施,单独计入“出租开发产品”或“已完工开发产品”。

(4)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指该集团为生产和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在人民币2000元以上的资产。固定资产以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在建工程以成本减去减值准备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在有关建造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与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有关的一切直接或间接成本,包括在购建期间利用专门借款进行购建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包括有关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汇兑损益),予以资本化。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本集团对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账面净额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5)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是在经济利益能够流入该集团,以及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根据下列方法确认:①销售商品收入。销售商品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不再对该等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房地产销售在房产完工并验收合格,签订了销售合同,取得了买方按销售合同约定交付房产的付款证明时(通常收到销售合同金额20%或以上之定金或/及已确认余下房款的付款安排)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②物业出租。物业出租按与承租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规定按直线法确认房屋出租收入的实现。③提供劳务。提供劳务以实际已提供的劳务确认相关的收入,在确认收入时,以劳务已提供,与交易相关的价款能够流入,并且与该项劳务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为前提。物业管理在物业管理服务已提供,与物业管理服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与物业管理服务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物业管理收入的实现。④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按借出资金本金、货币资金存款和适用利率计算,并以时间为基准确认。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3篇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如果改造的固定资产能从财务卡片台账上找到独立的卡片,如此便能确定资产改造的原值。但如果改造拆除的是一项固定资产中的其中一部分,则拆除的资产原值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确定。一般确定资产原值的方法参考如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拆除资产占总资产的技术比例,再乘以总资产原值确定;二是如拆除资产材质单一,可称取拆除资产的重量,再询得此材质在购建时价格,相乘得出(此法适用于投产年份不长的机组);三是将新购置的改造物资价值视为拆除资产价值;四是请中介评估机构认定并出具报告。无论适用那种方法,都需视实际情况,财务人员与设备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协作,制定统一的定价方案。在企业自身无法判断资产价值的情况下,可寻求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价值鉴定。

二、加强技改拆除资产的后续管理

鉴于上述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企业人员无法掌控审批流程的速度,对最终报废资产的挂牌交易收入只能等待。对财务人员而言,只能根据报废资产的评估报告内述资产价值及会计准则要求,暂估完成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待拍卖交易完成后,最终调整固定资产价值。鉴于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所以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应在资产报废审批期间,切实保护好拆除资产,避免在审批期间资产遭受损害,影响拍卖成交结果。

三、选择电力技术专工任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4篇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信息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等。企业并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对累计折旧额进行披露,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累计折旧的计量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对于折旧方法的选择也没有按照行业性质进行分类提出规范化建议,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的估量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披露格式,造成某些企业避重就轻,选择性披露估量的过程。

二、固定资产折旧额计提的改进意见

1.优化计量方法

在已有的折旧方法中进行优化,根据固定资产性质按照行业进行分类,给出选择折旧方法的规范性规定,提供给企业作为参考,完善计提折旧的方法,引用数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对折旧方法进行进一步扩充,考虑多种折旧方法的交叉结合,互相补充。对预计净残值的估量方法进行规范化、优化,选择更加准确的估量方法进行确认、计量。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

会计这项工作技术性很强,波及面很广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工作早已不局限于核算和监督上,而是逐渐转向财务预测、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对于不确定事项的会计处理,除对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提外,还有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以及或有事项等事项的会计处理,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除了要了解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战略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掌握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金融学、企业收购与兼并等知识。

3.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信息披露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5篇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旧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认定是指单位价值高于500元的一般设备及价值高于800元的专业设备。这种仅仅对于资产价值的确定显然会加大资产核算工作量,且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定价范围也显然与当前物价水平不相适应。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被重新定义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抑或为单位价值虽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由此可见,医院固定资产大致而言包含两类物资,但是对于“大批同类”,规章制度中并没有明确释义,对此,笔者认为所谓“大批同类”应当指代的是医院内部使用范围较广且较多的同一种固定资产,且使用年限应当较长,不需于将来再行添置。如:医院住院部大量使用的家具和棉被。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与旧医院会计制度不同,新医院会计制度还对医院规定资产进行了明确分类,主要包含: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它固定资产。且对于每一类型的固定资产的建议折旧年限也有明确描述,直接将制度规定深入至操作层面。另《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中对于医院专用设备所涵盖的范围也作了详细说明,主要为医院医药专用的设备器材。至于其它行业的专业设备则悉数归属于其它固定资产范围之内,而仪器仪表也纳入其它固定资产核算范畴。

二、简述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一)针对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无偿取得(如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比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由此可知,医院对于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式,现阶段,对于该类财产的处理多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所确定的成本金额,借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或是本科目,按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根据差额贷记其它收入科目。针对此,笔者认为,该种固有资产收入计入方法,实际上所呈现的是乡镇卫生院利润和收入的一种虚增效果,如若将该项资产计入净资产核算范畴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二)针对累积折旧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旧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修购基金每月按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而提取年限则由医院会计制度统一作出规定。由此可见,每个医疗机构所提取的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之间存有紧密联系,但是并非意味着提取修购基金与医院情况相适应。而这也直接导致每所卫生院其不同设备的提取比例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核算的可能性较差。新医院会计制度针对累积折旧资产的核算主要采用类似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明确了资产损耗部分,有助于医疗机构固有资产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针对固定资产残值或减值的会计处理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其医疗设备性能和更新速度普遍落后于大型医院,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疗设备更新技术的加快,其应用的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贬值,甚至于一些设备已经报废。这便意味着如果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没有对该类设备产予以减值或核销,那么卫生院固定资产总值就会不断增加,最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且差距甚远的情况。新医院会计制度与旧医院会计制度在上述问题的处理反面一致,规定卫生院不需要在年末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估算,而对于陈旧设备所产生的损失也并未作出提减值处理规定。总而言之,该项规定与规章制度所秉承的谨慎性不合。针对此,乡镇卫生院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固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检查,如果出现因为设备损坏或陈旧等因素造成可回收金额远远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则需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处理措施如:借记“其它费用”范围,抑或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乡镇卫生院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工作人员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参与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工作质量。如:房屋交付使用后,财务人员若未能及时估计入账,则会直接导致医院固有资产账目与实际固有资产金额不相吻合。由此案例可以看出,高素质且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对于乡镇卫生院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水平存在积极推动作用。且乡镇卫生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多实行多部门管理,因此,管理工作基本长期处于无条理、无制度、无规范的状态下。针对此,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应当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意识,制定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于此前提下,培养和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以解决固有资产核算问题,弥补管理制度不足。

(二)完善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

对于资产数据的正确处理,现代计算机技术显然优于人力,且具速度快的显著优势。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无疑让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智能化也成为了可能,计算机分析资产数据,不仅结果客观、准确,有助于消除不良资产泡沫,且可真实反应和预估固有资产未来的获益趋向,以为医院及时规避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时,应当注意结合卫生院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方法分解如下:第一步,全面覆盖固有资产建档至废弃阶段的跟踪检查和记录,以保障固有资产由入至出全程管理的质量;第二步,根据固有资产的性质制定管理方略,以减轻年终固有资产清查工作的负担。如:单件设备则可应用条码技术进行跟踪检查和年末盘点;最后,完善卫生院各个科室内部固有资产的网络资源信息,设立计算机账目,并将各科室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到一起,以便信息汇总之后可经由终端连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的计提也可实现。

(三)建立专门的固有资产管理部门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现阶段多采用“多头管理”以实现固有资产管理,诚然该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但是却极易导致管理交叉或固有资产年末盘点混乱的情况,与全面资产管理原则不相适应。针对此,笔者认为可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从而实现固有资产由入至出的全程管理。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6篇

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固定资产既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所在。其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上级主管部门调拨,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损耗,科学的管理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正在迅速发展,学校不断引进新设备、新仪器,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较高,如果不能施以严格的管理,则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快速减值,或是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最终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固定资产购置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国家财政拨款是学校固定资产购置的主要经费来源,尽管随着改革的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但长期以来固定资产购置资金具有无偿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因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学校各部门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能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内涵、管理的要求缺少清晰的认知,工作中往往出现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固定资产使用消耗过快、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等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专门的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学校常面临多头管理的局面,如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由财务、后勤部门共同承担,但财务部门仅仅是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和管理,至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清点等工作未能有效落实,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脱节,配合不力,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容易使固定资产在购置、调拨、领取、使用、报废等环节产生管理漏洞。

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当能够反映资产的全貌,而按照现有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信息存在失真问题。学校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自采购以来,在使用中不断损耗、减值,但是从会计核算的结果来看,资产的账面价值仍然体现为原值,无论是采购、调拨还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在正式报废前账面价值始终保持原值,这就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发展的举措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学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学校应尽快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采购、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等各项管理工作都纳入制度化轨道。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遵守预算编制制度,校领导、财务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可组成采购计划小组,按照预算要求,认真分析固定资产采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确定采购的资产,学校应采取招标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入库时,由于学校固定资产种类多,存放地点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使用管理软件与条形码标签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和维护。固定资产如需报废,也必须经过严格审核。

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7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从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考虑, 应当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的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及折旧率

【关键词】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本页关键词】论文写作 期刊征稿

【正文】

后一种处理可弥补前者的不足。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真实,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在提取折旧时, 可以充分考虑以前的在建工程减值的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这样做比较合理。5、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从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考虑, 应当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的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及折旧率; 如果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回复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超过原以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 按不考虑减值因素应计提的折旧与因考虑减值因素少计提的折旧之间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累计折旧”;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尚可收回的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孰低的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营业外支出”。然而, 若每期计提减值准备后都调整折旧额、摊销额, 对以前的累计折旧及已摊销数额如何处理, 将会非常复杂, 会大大增加会计工作成本, 缺乏可行性。因此, 从实际会计工作出发。笔者认为折旧与摊销的基数以历史成本为原则比较符合成本效益原则。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这样规定的: 当无形资产因某种原因,“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 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 则将减值借入“营业外支出”贷计“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可见, 对无形资产的全额减值和部分减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两种处理。笔者认为, 无形资产摊销, 属于无形资产均衡减值, 应列作“管理费用”科目。而无形资产部分减值和全部减值作相同处理,列作“营业外支出”比较妥当。这样, 可以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规定一致起来, 并将无形资产的减值与摊销的会计处理区来。三、结论1、通过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纳税调整, 确认资产减值, 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 增加自身积累, 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2、通过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处理确认资产减值, 可将:(1) 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 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2) 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 对企业盈利能力

【文章来源】/article/46/17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取得 进项税额 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73-01

一、增值税税制改革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到消费型的税制改革。从国内研究的情况来看,研究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文章不多,而且研究的思路和角度不明确。大体看,研究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文章大都是网络上的帖子,除此外公开发表的文章很少,文献主要是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大概分为税收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税收方面的文件共十九项,会计核算角度的规范只有《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4]11号)一文。根据上述的一系列文件法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仅限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二是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方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三是增值税转型改革计税方法与东北、中部等地区试点的计税方法存在异同。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直接计算抵扣,所留存的尚未抵扣部分的进项税额属于“可抵扣”状态。而试点期间是按照增值税税收增量计算退税,所留存的尚未退税部分的进项税额属于“待抵扣”状态。四是会计科目设置的非统一性。《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4]11号)中规定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明细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新增增值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专栏。这是在试点期间使用的会计科目。《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中规定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这是转型后使用的会计科目。

二、本文的写作背景

从增值税税制改革的总体情况来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核算理论在实务工作中尚未形成体系化,因此实务工作人员不可能得到统一认识。笔者就是要从会计核算角度探讨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在固定资产购进、接受捐赠、接受实物投资或者自制时发生的进项税额会计处理,希望能给实务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应该首先设置账户,然后在账户基础上明确业务流程。笔者认为应该遵循(财税〔2008〕170号)中的规定,也就是说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与原来的增值税账户理论一致,这样的话更符合转型后的理念。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应分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和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两类进行,前者指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后者指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也就是说,属于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不论用途是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还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属于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等固定资产,不论其用途是什么,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所以,笔者认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原则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另一类是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有购进、接受捐赠、接受投资、自制等方式,分别从四种方式探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1.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

(1)外购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处理原则。企业国内采购或进口固定资产时,按照专用发票或海关提供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购进固定资产中所发生的运输费用,按照7%的抵扣率计算应抵扣的金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计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接受捐赠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处理原则。企业接受损赠转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已扣除增值税,下同),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如果捐出方代为支付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则按照增值税进项税额与固定资产价值的合计数,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等科目,如果接受损赠企业自行支付固定资产增值税,则应按支付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接受损赠固定资产的价值,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如果接受损赠企业另支付其他费用,如运输费等,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接受投资转入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处理原则。企业接受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增值税与固定资产价值的合计数,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4)购进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的处理原则。企业购进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工程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工程物资”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企业原购入作为存货核算的原材料等,如果现在用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则应按该部分存货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对于与该部分原材料相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需进行结转处理。企业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应税劳务,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固定资产取得时发生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原则与增值税转型前一致,也就是将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进项税额记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会计处理原则不再一一阐述。

四、结论和局限

根据上述总体描述和探讨结果,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取得时发生的进项税额是否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经过探讨,明确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和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范畴,明确了它们的会计处理原则。

笔者仅仅是针对固定资产取得时发生的增值税进行进行了探讨,其实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中涉及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处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另外固定资产取得方式中远不止笔者在文中所论述的部分,其实在取得实践中还有许多没有在本文中论述。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第9篇

【关键词】新准则 资产减值 价值相关性

一、引言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与国外相比,出现比较晚,它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历程。2006年2月15日,新准则由财政部,自2007年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作了重大修改,尤其是在长期资产减值能否转回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并对转回条件做了比较详细规定)存在差异,上述变化一直是争论焦点。那么,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禁止性规定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给出解释。

二、研究假设

随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日益提高,许多研究认为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投资者是有用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资产减值信息作为会计信息一部分,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真实的减值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相关决策,从而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资产减值会计信息具有减值前收益和净资产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

此外,罗婷、薛健、张海燕(2008)研究发现,新准则执行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改善,表明新准则的执行确实有助于会计质量整体提高。那么,固定资产减值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组成部分,其决策有用性是否也得到了提高?实际上,在旧准则阶段很多ST公司或暂停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法以实现扭亏为盈来“摘帽”或恢复上市。在新准则阶段,固定资产减值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利用固定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使上市公司更多基于经济因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新准则阶段得到了提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假设。假设2:固定资产减值信息在新准则阶段比在旧准则阶段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

总之,虽然无法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低估,但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新准则禁止固定资产减值的转回并不会导致固定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下降,上市公司依然可以利用资产出售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交易手段转销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本文认为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禁止性规定是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和资本市场需要的,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效果符合准则制定者的初衷。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2~2011年A股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以及新旧准则的对比分析,发现资产减值会计信息具有减值前盈余和净资产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相比旧准则阶段,新准则阶段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更强,这说明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禁止性规定并不会导致固定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下降,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效果符合准则制定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陈冬华,朱红军. 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 金融研究, 2002(4): 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