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代建项目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7:59

代建项目论文

代建项目论文第1篇

①工程项目存在较高的复杂性和工程造价,在项目中参与的人数和利益关系者较多,容易依赖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较长的施工时间,所以,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存在较高的复杂性程度。

②项目开展中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程度存在,工程项目复杂性较高,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较大影响。例如:原材料价格、气候、政府法规的改变以及周边社会关系等因素,都会直接制约项目进程。工程项目中利益相关者较多,例如:监理、分包商、业主、政府监督机构、总包商和供应商,会有较大变数存在。其次,由于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的逐渐改善,会存在较高的不确定程度,在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③工程项目目标交易的明确,通过对较多目标管理的运用,使目标处于稳定状态。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在多年来得到运用,积累了较多的丰富资料和经验。一般,项目目标不太确定。在工程项目中,目标式责任承包管理被较多运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逐渐从粗放型向现代化项目管理转变。

2“代建制”的概述

①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运用“代建制”,在发达国家中应用的时间长达数百年。我国从1999年开始,最先在上海某工程项目中运用“代建制”,相同时期内,安徽、福建、重庆等地区最先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的方法,委托公司替代业主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建设。自2002年开始,北京、深圳和成都等地也逐渐对“代建制”进行使用,从此,投资体制改革的最新模式逐渐形成。

②作为政府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产物,项目代建制与目前建筑市场中还会有较多不适应的问题产生,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代建制本身又包括了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以及技术项目等较多因素的管理和策划。代建方主要承担了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项目移交和保障服务得以提供,这一切都有效确定了项目代建的多方位风险。始终保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总结分析项目施工管理产生的新进展,最后将符合项目代建管理的创新体系得以提出。

3工程项目管理中“代建制”的作用

3.1工程项目管理存在合理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代建单位在编制早期策划方案,应使其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流程相符,完成通过审批后不会轻易进行修改,过程更具有严肃性和专业性,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在代建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管理目标,并在代建合同中将未能按时完成工程的处罚措施进行表明,避免有合同风险产生。

3.2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效率性代建工作中主要包括招标管理、设计管理、现场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通过代建单位,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传统的建设工程量较大,相关专业人员和管理成本较高,相比而言,代建项目管理单位更具备专业操作能力。3.3杜绝腐败代建制各自将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建设与使用分开,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促使工程承包、各类原材料供应、机器采购等方面的招投标活动处于透明化。代建单位有权利将自身的自主决定权发挥出来,同时接受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正、公平和公开。

4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4.1代建覆盖面较小,且代建管理单位的资质不足目前,代建制仍处于初步阶段,覆盖面相对较小,在相关管理方面的措施还有待完善。与此同时,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具有投入大、项目多等特点,对于项目代建单位来说,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承担能力,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存在。一般,党建单位需要有多项资质存在,例如:招标、设计以及机电安装等,且应有各专业高素质人员负责人力,所以,能够具备相应条件的单位相对较少。

4.2建设单位容易影响到代建管理工作虽然在代建方法和合同中已经将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使用方进行了明确,主要是负责对代建人的工作开展协助和监督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代建工作的汇报和沟通是与建设单位直接开展的,而建设单位通常会过多参与,超出了原本监督定义的范畴。通常情况下,代建单位会考虑到后期的经营和客户满意度,因此会对建设单位的意见实施尽可能考虑。实际上,建设单位发挥着代建企业的上级单位作用。其中,代建的作用则是参谋,向建设单位进行技术和管理建议的提供,不存在较大的决定作用。在相关单位中,代建管理的威信受到了制约,在代建工作开展中,还会由于业主主管因素的作用,对代建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一些专业管理建议很难得到落实,无法根据合理的建议进行运用,对代建单位实现管理目标产生较大难度。

4.3代建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由于代建制的实行和推广时间较短,在不同的地区内,代建管理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存在。因此,借鉴到的代建管理经验相对较少。只能从代建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找出问题并得到解决,从中获取建设经验和教训。在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针对性地完善。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会有一些问题产生,例如: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管理设计单位和招标工作,完善招标时间计划和清单截面的管理等。

5工程项目管理中“代建制”的应用措施

5.1完善合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合同中将材料品牌、性能参数以及材质等进行详细指出,严格把握材料关,总包方必须对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进行全方位深入了解,严格的材料采购控制制度,使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分包商的空子堵住。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动态检查,对质量缺陷进行研究,查明原因,明确改进计划,对分包商的改进工作进行督促。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办事,客观评价项目质量,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规范化管理,合同管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项目正式信息沟通进行规范,真正意义上将工作和程序的严格和规范运用得以实现。

5.2队伍建设的加强,使工程代建管理综合能力得到增强注意在合同报价阶段对总分包商、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以及施工人员自身速度进行考察。在项目施工之前,应通过样板工程作为引路操作,深入考察,对入场手续实施严格规范,避免较低素质的队伍进入。增强队伍培训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使业务水平及分包商信用名誉得到有效提升。构建文明队伍,做到文明施工,运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使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3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做到按时交工总包应对现场进度检查监控进行加强,制定激励和奖罚措施,及时与相关各方进行沟通,通过现场的指导监督工作,当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产生时,应重新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合格状态即可,再对其进行依法惩处,彻底追究。对于满足标准的项目,应对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进行提供,树立榜样形象,使代建单位信用度得到有效提升。完善进度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开展。

5.4整体工程的注重,使个体项目得到有效兼顾要求在合同中总包商和分包商对协调配合义务进行承担,运用奖惩等激励措施对现场实施管理,使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得到强化,进一步将分包商内敛行为得以减缓,从而使分包商树立出整体的系统观念教育。

6结语

代建项目论文第2篇

基建项目中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内容繁多,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合同管理架构,理清合同管理思路,理顺合同关系,强化合同责任,从而使合同管理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通过合约体系架构图可清楚表示出各类合约体系下的合同种类、主从关系,有利于理清项目管理思路。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基建部门通过招标或者捐赠人指定方式确定代建单位,与之签订代建合同,明确代建范围、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移交程序、代建成效评定、代建过程监督等关键内容,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不再是直接参与项目管理,而是协助和监督代建单位代行项目的投资主体职责。代建单位直接与勘察、设计、施工、供货、咨询等企业签订合同,高校只与代建单位存在合同关系,代建制模式下的合约体系架构.由此可见在代建制模式下,高校合同管理的重点在于代建合同的审核与签订。

2代建合同审核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管理中采用的“代建合同”主要有三种模式:上海、广州代建制试点采用的“委托代建合同”模式,深圳、重庆、宁波、厦门代建制试点采用的“指定代建合同”模式,北京、武汉等代建制试点采用的“三方代建合同”模式。高校基建项目与政府投资项目相比,作为业主的高校既是投资方又是使用方,高校应根据所处地区的政策要求来选择采取哪种模式的代建合同。代建合同中需要重点关注代建范围、代建单位职责的明确约定、代建费的计取与核发、变更管理、履约保函、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2.1确定代建范围

代建方案的选择决定了代建合同中对代建范围的约定。根据高校基建项目特点、前期立项及设计完善程度可选择全过程代建管理或分阶段代建管理两种模式。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可采取项目前期代建和项目实施阶段代建管理两阶段选择不同的代建单位或部分自行管理、部分委托代建管理的模式。前期代建工作范围包括组织编制可研报告、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协助高校基建部门办理征地拆迁、环保、规划、消防、人防、绿化等政府审批手续、组织施工和监理招标选择以及办理开工前准备工作等内容。实施阶段代建工作范围包括组织各项招标及采购、洽谈、签合同,负责对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安全、文明施工的统一管理,审核、签证工程拨款意见,会同高校基建部门组织各项竣工验收,以及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和负责工程保修期管理等内容。对于专业性不太强的一般性项目,可采用全过程代建管理的模式,全过程代建从头到尾都是由一家公司执行的,统一安排项目执行全过程的界面划分,减少不必要的接口管理,可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2规定代建单位职责

代建单位是高校基建部门委托的项目建设阶段的项目法人,是项目的建设管理主体,在高校基建部门委托的职责范围内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全权制、全责制的管理。代建单位对高校基建部门负责,作为建设方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严密的管理经验,对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工期进行专业化控制与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合同目标顺利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工程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与代建单位的责权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势必形成交叉与重合,因此在代建合同中应对代建单位各个环节的职责进行具体规定。

2.3计取代建费用

代建费指代建单位承担高校基建工程委托代建服务所应获得的报酬,目前国家对于代建服务计费尚无统一规定。不同地方的政府部门对代建服务费定价不统一,具体的定价方式有:1)招投标报价: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代建单位,代建单位的投标价即为合同费用,如北京、武汉等;2)政府指导价:由项目审批部门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政府指导价,例如宁波市规定最高不能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90%;3)固定取费区间:有的地方在试点项目实践中,固定一个取费区间,在此范围内上下浮动,如宁夏自治区图书馆代建项目;4)代建费加节余奖励:项目竣工验收后,从项目结余资金中提取30%~50%奖励给代建单位,如中国科学技术新馆工程、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及射箭赛场工程等。由目前代建服务费现状可见,项目代建费宜根据代建工作内容、难度和承担的责任,在政府指导价的引导下由市场主体确定。可以考虑的具体方法有:在代建单位招标过程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在投标书中详细列示费用明细及取费依据,并请评标专家就代建费做出专项评审,但同时也要避免恶劣竞争,防止低于成本中标的现象发生。当采用“总投资×费率×代建难度系数”的方法计取代建费时,代建难度系数应综合考虑委托代建范围、工程的功能复杂性、工程实施管理的负责性、协调管理的复杂性等因素。代建费可按照前期、实施期、后期分三阶段并结合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

2.4规定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像高校基建工程委托代建管理这种模式中,对变更的管理更是严格。代建合同发生变更的情形主要有委托代建工作范围的变更、相关工作时间的变更、合同各方责任、管理、义务的变更、委托代建费及其支付方式的变更以及相关管理措施的变更等。合同变更应经过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后,相关各方签订一个附加协议作为原来合同的一部分,该变更方能生效。高校基建方应严格控制变更管理,例如《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就注明:“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施工洽商或者补签其他协议随意变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总投资额。因技术、水文、地质等原因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应由建设实施代建单位提出,经监理和使用人同意,报市发改委审批后,再按有关程序规定向其它相关管理部门报审。”

2.5实行履约保函

为了有效地控制代建风险,可采用要求代建单位提交履约保函的方式作为约束机制。代建单位确定后,应向高校基建方提供银行出具的一定金额的履约保函,保函提交后才能签订代建合同。代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代建单位未能完全履约致使投资增加或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或投资增加额一律从履约保函中补偿。

2.6建立奖励机制

实行履约保函是约束代建单位严格履行代建合同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增加代建单位做好代建工作内在动力出发,使代建单位严格履行合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可建立奖励机制。代建单位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按代建合同约定的代建酬金和工程项目的结余奖励。为了激发代建单位搞好代建工作的积极性,可在招标文件和代建合同中,把代建费定得低一些,同时把项目竣工验收后,按项目结余资金奖励给代建单位的比例定得高些。这样代建单位为业主节省工程建设资金或增加投资效益,就可以取得较高的工作回报,从而达到代建双方的共赢。

3结语

代建项目论文第3篇

代建制是一种由项目出资人委托有资质的项目代建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按照建设项目工期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目前,国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推行实施代建制,真正形成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遵循市场规则、辅之行政手段的市场化政府建设项目的管理体系。代建制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如下:项目管理论坛

1.项目决策更加科学深入

长期以来,在我国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中,一直采用的是在投资方、使用方和审计建造商之间,由使用单位设立一个临时机构(筹建处等)来管理建设项目。这些临时机构通常缺乏应有的建筑技术和工程经济等知识,不完全清楚投资规律和基本建设程序,不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出现各种管理不善的问题。如决策不够成熟,随意调整方案,前期及实施阶段各环节之间相互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导致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损害了政府投资人的利益,。

不少项目在前期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仍有不少项目在决策时还是不切实际、跟风上项目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批项目所做的可研报告实际上是“可批性”报告。实施代建制通过市场招标选择项目代建人,由代建人在项目整个建设过程中提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对投资人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体制既落实了政府投资人对项目监管的深度,又便于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真正向市场化和目标化管理转变。其优势:

(1)根据委托代建合同的要求,按照批准规模和标准进行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如果由建设单位自行控制投资,难避免随意改动、提高建设标准,导致突破投资。

(2)咨询公司必须主动依靠和尊重使用单位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在项目实施中予以实现。

(3)充分发挥了咨询公司专业技术力量和积累的工程经验,为业主把好技术关、造价关和各类采购的质量关。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使投资人对项目的监督真正落实到项目建设过程中。

2.提高了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代建制下,通过招标选择的代建单位是专业从事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的咨询机构。通过发挥代建企业的专业优势和工程经验,可切实保证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如代建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建设方案,控制建设成本;可以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和技术设备供应商;可以准确核定工程量和工程进度,避免高估冒领建设资金;可以减少工程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通过制订全程项目实施计划,设计风险预案,协调参建单位关系,合理安排工作,极大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代建合同,代建企业有责任随时向投资人报告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进展情况,便于政府投资人心中有数。

3.工程项目控制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在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下,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前期工作的不够深入,决策的随意变更等因素,造成投资一超再超;通过各种关系挤进项目的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难以达到质量控制目标;政府官员偏好于抢工期,以项目提前竣工为进度控制目标,不顾是否科学合理。

代建制为政府投资项目引入严格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机制,在满足项目功能前提下,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要求在使用单位与代建单位的委托合同中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代建单位将全心全意做好项目控制工作,使用单位则侧重于监督合同的执行和代建单位的工作情况。

4.竞争机制发挥了充分的作用项目管理者联盟

代建制采用多道环节的招标采购,竞争充分,投标代建单位,投标前期咨询、施工或设备材料供应单位,都会尽其所能,以合理的报价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案、服务和产品,代建制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公共资源的占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总成本。

5.更加有利于遏制腐败行为的滋生

代建制的实行将打破现行政府投资体制中“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模式,使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使用单位不再介入项目前期服务、建设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招标定标活动,代建单位在透明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定标,遏制了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6.对项目的监管更加规范有力

代建项目论文第4篇

关键词:代建制;政府项目;投资控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研究背景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一般具有财政投入大、耗用资源多、难以回收投资或投资回收期长、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

随着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代建制”越来越普遍。“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引入,是否有效地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模式下项目管理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应用探索等,在社会各界掀起了研究的浪潮。同时,“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密切关注。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一)美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在美国,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均是由指定政府部门对本级政府投资的工程实施专门管理,并指定建设经理(CM),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进行管理。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项目使用人一般要参与审定设计和验收工程,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审定并经权力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执行,财政部门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

(二)德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德国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在公共设施建设等关键性行业领域,主要分为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两大类,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拨款,组建专门的机构——国有私营性质的公司对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实施和管理。

(三)日本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日本政府机构改革,日本公共工程除了公路、城市道路等少数建设项目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外,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均通过成立的公团,以企业化经营模式代替政府执行建设、维护与管理,实现管理的专业化与市场化。公团介于政府与私人之间,具有“国营”的性质。

(四)香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香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采用政府部门集中代建模式,除营利性工程引入商业运营模式外,其他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由政府部门担任,通过组建专门的政府机构——环境运输及工务局,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其内设的不同专业部门作为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管理,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移交使用单位。香港公共工程的使用单位、建设单位、财政部门及立法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行使不同的职责,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三、我国对项目“代建制”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方法的研究

(一)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的决定》前,胡昱、严竞浮即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代建制》(2003)一文中,阐述了“代建制”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了“代建制”的基本工程程序,文章对“代建制”的前景所进行的预测,符合了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强青军、金维兴在《全寿命周期下代建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8)一文中,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通过分析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程序、代建市场和投资监管等问题,提出了法律法规建设、市场培育、监管政策和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全寿命周期监管等方面政策建议。谢旭斌在《中国代建制相关问题研究与探讨》(2012)一文中,通过分析“代建制”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法律规定明确代建人地位、规范代建行业与市场、统一收费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项目过程风险控制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推进我国代建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方法的研究

杨峰、高勇在《项目代建制与投资控制》(2005)一文中对代建制项目的投资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索,将项目投资控制主要分为决策、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并提出从“科学决策、合理规划,限额设计、合理优化,严格管理、综合控制”三个方面做好代建项目的投资控制。李翊珽在《代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2011)一文中,结合在代建单位的工作实践,从设计、招标、实施、结算4个阶段,对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进行阐述,并论述了在代建模式下,如何既能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又能达到投资控制的管理目标,合理合法地规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投资控制风险。

(三)“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方法及其实证分析研究

王博东在《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对于投资控制的重要性》(2009)一文中,从加强设计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项目投资的角度,阐述了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及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通过加强设计管理达到投资控制目标的措施与建议,并以某政府投资办公楼代建项目进行实例分析,论证了采取切实有效的设计管理方法,是帮助实现代建制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罗仲亚在硕士学位论文《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的探讨》(2010)中,将广州市重点项目 JK 项目代建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贯穿全文,针对目前代建项目投资难以控制的现状,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对代建制模式下的项目投资管理各阶段投资控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项目代建投资控制的成功与不足。

四、“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及其效果研究综述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对“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代建人视角下,有的学者从全寿命周期理论出发,有的从分阶段全过程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有的基于风险承担角度来看项目投资控制,还有的以某一项目实例论证其控制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但很多学者忽视了这一方面:对“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虽然代建单位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角色,但建设项目的出资人、使用人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诸多角色,对项目的投资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从政府投资项目相关管理角色出发进行多视角分析,解决建设项目相关人角色定位,并提出相关投资控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为我国“代建制”模式下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操作做出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2004〕20号. 2004.7

[2]胡昱, 严竞浮.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代建制 [N].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19(3):87-89

[3]强青军, 金维兴. 全寿命周期下代建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建筑经济, 2008,12月增刊:9-11

[4]谢旭斌. 中国代建制相关问题研究与探讨 [J]. 特区经济, 2011,12:237-239

[5]杨峰, 高勇. 项目代建制与投资控制 [J]. 中国工程咨询, 2005, 57:32-33.

[6]高教银, 王广斌. 代建制模式下的投资控制 [J]. 项目管理技术, 2006, 12:69-70.

[7]崔艳. 谈代建制模式下的投资控制 [J]. 四川建材, 2009, 4:290-291

[8]李翊珽. 代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风险与措施 [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 3:38-41

[9]王博东. 代建制模式下设计管理对于投资控制的重要性 [J]. 建设监理, 2009, 7:23-25

[10]罗仲亚. 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的探讨 [D].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10.5

代建项目论文第5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0XX年春专升本毕业论文题库。

选题依据:

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内容与经验,发现在乙方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费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管理漏洞。乙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任何漏洞终究都会直接影响到成本的控制。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现已成为乙方企业能够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并获得生存的关键所在。故决定以乙方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来展开论述。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国内:

由于我国建筑项目成本管理近几年才兴起,我国学者对于成本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轨迹,项目管理经历了潜意识的项目成本管理,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阶段。1999年西南财经大学《成本管理研究》课题组,在《四川会计》上发表三篇文章“论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意义”、“建筑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应用”、“成本管理的新观点”,建立了成本管理的理论框架。钟灵 (2005)在《中国科技成果》上发表论文“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成本控制的含义分析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李双录(2005)针对建筑管理项目目标的实现,干扰因素多的状况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项目目标实现的科学方法,解决了我国基本建设中浪费现象严重、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的问题。孙晨(2006)从建筑工程成本即时化角度论述了通过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即时化方法和流程,实行动态成本控制,以促进建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强化公正地反映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绩效适应“量价分离”的形式,王永峰在2006年《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量化管理》一文提出了现场生产管理能力,价格谈判能力,费用控制能力以及综合成本管理水平四个量化测评参数,衡量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能力。张家口公路勘测设计所何平等在2006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中发表“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反思”一文论述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从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综合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成本控制管理的诸多要素。王立东(2006)在“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意义”一文中指出:我国己加入WTO,建筑业即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重要。为此,展开项目成本核算的实用性研究工作将会对建筑企业长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在整体上,我国理论界还处在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阶段。

国外: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Simon)提出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ostmanagement)理论,其理论偏重于理论性的探讨,之后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Shank)等接受了这种观点后加入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el.Porter)的观点,于1993年出版了《建筑战略成本管理》的专著,使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1998年,一向推崇作业成本制度的英国教授罗宾.库拍也提出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画。因此,总的看来,国外学者对于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管理体系如何为建筑项目的管理服务,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对成本管理视野和方法拓展来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如价值链分析,定位分析、动因分析等。

国外众多学者对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情况作过调查研究,结果各异。据美国建筑业协会 (CID)1989年统计结果表明,建筑产品的返工成本高占项目总成本12.4%。1995年,英国的Abdul一 Rahman的调查报告中的结果为5%一6%。虽然所占的比例降低了,可是对于工程产品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成本来说,5%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数字了。J.s即h.n报告返工成本占施工总成本的2%一6%;Love和Li调查的结果分别是3.15%和2.4%,而且他们报告的这些仅仅是显见的成本,据专家估计因此而引起的隐性成本是显性成本的3一4倍。

代建项目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代建制模式,政府工程管理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也随之逐步加大,因此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成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政府工程项目暴露出许多弊端: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积累不足、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政府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超投资、超标准、超工期等现象,也容易给各方提供牟利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采取“代建制”模式管理学论文,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适度分离,从而有效控制使用单位无限制的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提高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它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

我国“代建制”政府工程管理企业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一个新出现的且十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政府及建筑业的关注,许多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但代建制还属于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相应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只能参照建筑施工企业。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上市公司在发生融资行为时,才被强制性披露其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只要不进行融资,则可以不披露或少披露。这样,就难以达到内部控制报告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在强调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在向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强制性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①论文提纲格式。

①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改并最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设

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其内部控制组织设置,关键是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目前很多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对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对于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积极整改,或者虽然上报整改方案,但是没有真正执行,等到再审计检查时类似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审计人员也没有处罚权管理学论文,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罚,这样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没有制定,而是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装订成册或张贴在墙上,但执行中却很随意。像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混岗,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手续办理等全部由一人完成;对项目工程款结算的随意性较大,有的结算原始单据没有现场工程师或技术员的签字或签字手续不齐全;有的项目在没有签订供料合同或设备租赁合同,就开始开工生产;有的项目工程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变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这些环节出现的缺陷都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监管力度不够。

二、强化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建立各自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如陕西、吉林等省份。各界人士面对代建法律法规严重缺乏的问题,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力量,重点加强立法调研,尽快研究制订统一、全面、完善的代建制法规规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会颁发部级的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会对代建制市场的开放、监管主体、代建制单位的设立条件和资质审查、代建制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代建制管理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代建制项目的业绩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代建制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②。随着我国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代建制政府项目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二)构建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1)注重风险控制,加强职能管理

①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会计核算和统一资金管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②刘笑峰 《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结算支付制度,对各施工项目部的资金由企业对资金

统一进行结算,按预算下拨,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强化企业的资金调控力度,以便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有效使用,形成规模效应。

②加强大型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

企业建立统一的材料采购与管理、租赁使用和更新改造制度,统一调配,加强管理,避免重复购买,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学论文,加快更新改造资金的回笼;统一大宗材料采购,加强公司内部的统筹安排,降低经营成本③

③加强市场经营和招标投标管理

从符合企业总体利益的角度来统一调配资源,优化选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市场经营和招投标管理职能,统一经营决策,集中人力物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与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技术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内部有序流动,对暂时无岗人员按待岗制度处理,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其他人员可由施工项目部按工程需要临时聘用;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配合项目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真正做到绩效挂钩,吸引员工到一线项目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2)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应建立对施工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

③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④。

①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施工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③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施工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论文提纲格式。

④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

⑤各类款项的支付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等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审,并将结果向管理层直接报告,这是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控制风险的一道防火线。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审部门应该参与评审和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体系,发现关键控制点,准确理解各项内控目的、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程序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权限、人员分工、人员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档案管理

等管理学论文,制定相应的评审办法,制定审计标准,例如审计实施程序的标准、

④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审计报告的标准等。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完善的内审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全面有效审计再监督,及时纠正控制的缺陷将显得十分必要。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就像盛夏里的一场及时雨,指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属于新时期的新型企业,应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摆正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严格管理,强化控制,对各项管理工作要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有实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2]刘笑峰.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3]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4]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5]陈关中.内审监督——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财务与会计,2006.12(J):52-53.

[6]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会计研究,2010.5(J): 3-16.

代建项目论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项目建设;音乐教育;音乐理论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13-01

当今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背景之下,在这个多元化、碰撞不断的格局下,我国不断完善对于音乐文化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在我国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在音乐教育方面、音乐理论方面、音乐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我国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回顾

我国的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受到人们瞩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我国要想在时代的潮流中处于不败之地,那么根据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创新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我国各项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在近代的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在我国音乐文化项目建设中占据着领头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关部分就在政策的指导下兴办了两所全国性的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这两座音乐学院先后为我国输出了大批的优秀音乐人才。我国政府还在多个地区创办了音乐专科学校,包括东北音专、成都音专、中南音专等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国民音乐的教育,特别是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根据国情的需要,我国把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今社会,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流行音乐所带来的暂时的,而忽略了民族音乐带给人精神上的洗礼。

二、我国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在音乐理论方面的发展回顾

随着我国的建设发展,我国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建设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当中。我国发行的大量期刊杂志中也出现了关于音乐理论建设方面的内容,如《人民音乐》、、《音乐译文》《音乐创作》、《音乐研究》。这些期刊杂志的发行,加强了国民对于音乐理论建设的理解,也加强了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专业型学者进行讨论创作提供了阵地。同时还显示了一些国外先进的音乐理论,供国人学习参考。

近代以来,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对于“如何对待传统音乐”、“如何看待国乐现状”、“如何吸收西乐”、“如何定位国乐的出路”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研究,并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进行商讨[1]。目前在中国,对待传统音乐态度之说所达成的共识是:挖掘、保护、继承和弘扬。在如何对待中国音乐文化的现状问题方面,学术界正在以多角度、多维度重新加以审视,且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纵观全貌,主要观点是“落后”与“非落后”之争。随着时代的发展,境外交流和学术眼光的不断开阔,国乐的发展出路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讨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出路问题。主要观点有:坚持走现代化之路;坚持走继承和发展传统以我为主之路;坚持走兼容并包之路来发展中国音乐;走特色之路。

三、我国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在音乐产业化方面的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音乐在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展示出音乐自身所特有的生机。音乐创作事业有所发展,音乐表演事业新型人物得以出现,音乐文化市场不断发展扩大,人民大众对于音乐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关于音乐的大赛更是繁多,尤其是我国对外国音乐文化交流也在日益加剧。当今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背景之下,我国的音乐文化建设调整了步伐,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优秀的音乐文化。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音乐产业化在音乐事业方面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与时俱进,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已然成为建设音乐事业的关键部分。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特色,针对地区音乐特点,发展独具特色的音乐产业化道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热爱中国。此外,我国在发展城市音乐产业化的道路中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将旅游与音乐产业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完善音乐产业化的产业链,加大建设音乐产业园区,成为发展音乐产业化行之有效的道路。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 项目编号HB11YS004

代建项目论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管理范式转换

自从前国家计委于1988年提出要在全国推行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以来,一直到2003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为止,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初步完成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下基于统一定额的管理范式向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但是这一步转换并没有完全实现我们要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范式转化的最终目标,甚至连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编制者也承认这一规范中给出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为此,近来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十分关注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未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如何发展和向转变的大问题,是我国未来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究竟采用何种主导模式(范式)的大问题。

现在国际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模式:其一是英国人最先在1980年前后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其二是我国最先在1988年前后提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其三是美国人最先在1993年前后提出的全面造价管理模式。作者认为首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全球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进程,然后再通过对现有这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最终才能给出我国未来应该采纳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研究结论。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历史发展进程

人们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进步和展开的。最初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始于人们对家屋建造成本的管理,现在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发展成了管理科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领域,并被应用到了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中。这一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是人们经历了几千年工程建设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自20世纪30年代一些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被应用到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领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从简单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开始向重视项目价值和投资效益评估以及项目经济技术分析的方向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就已经有人将项目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项目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等项目评估技术方法应用到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之中并创建了“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不但使得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而且使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战之后的全球重建时期,大量的建设项目为人们提供了开展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机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时期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纷纷成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协会组织,如1951年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协会(AIQS)宣布成立,1956年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AACE)成立和1959年加拿大工料测量师协会(CIQS)等宣告成立。这些组织的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合作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造价确定、造价控制、造价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创立了被称为传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和学术机构先后开始了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探索工作。例如,美国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从1967年开始探索“造价与工期控制系统的规范”(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on--C/SCSC),后经反复修订而成为现在最新的项目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的技术方法[3],这是一种建设项目造价和工期集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另外,1976年成立的国际造价工程联合会(ICEC)联合了全世界26个国家的造价管理协会和工料测量师协会为推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般认为从此人们开始了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重新认识,所以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进入现代阶段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下述三个:

1、以英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4]

2、以中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5]

3、以美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6]

这使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在究竟应该以哪一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作为主导模式(或范式)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例如,在1998年美国新新纳提召开的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协会(AACE-I)年会和国际造价工程师联合会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多数认为应该将“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定为21世纪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技术与方法,他们认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面管理的模式已经成熟,所以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将会是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主导模式(Dominate Design)或叫范式(Paradigm)。但是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多数工程造价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应该使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导模式,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导模式。作者认为“何去何从”主要取决于这些不同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所以只有通过对于它们适用性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各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适用性的分析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就进入了现代项目管理的阶段,由此导致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7]。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我国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三种不同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作一番比较研究,通过充分讨论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才能够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1、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的,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初文献是英国的A.Gordon于1974年6月在英国特许测量师协会《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的“3L概念的经济学”一文。随后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其中O.Orshan 在“全生命周期造价:比较建筑方案的工具”一文中首次从建筑方案比较分析的角度讨论了在建筑设计中全面考虑工程建造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概念与思想。然后R. Flanagan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问题”一文中从建筑经济学角度讨论了这一模式的主要内涵。早期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P. E.Dellasola 等人的《设计中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J. Bull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等。同时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和特许建筑师协会(RIBA)也组织出版了《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指南》[8] 等指南和手册。这些代表性的文献给出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关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及其适用性的分析与结论如下:

1)它是用于建设项目投资分析和决策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用来选择项目备选方案的数学决策方法,但是它不能用来做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备选方案评选中要遵循工程项目建造和运营维护两个方面成本最优的原则。

2)它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用它可以计算一个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部成本以及相应的社会与环境成本等。它是用来确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从项目成本和价值两个方面去安排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

3)它是一种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期和拆除期)造价最小化的一种计划方法,是一种追求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和项目价值最大化的计划技术。

综上所述可知:

1)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模式主要是在项目设计和决策阶段使用的一种全面考虑建设项目成本和价值原理和方法;

2)它有助于人们在项目全过程中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并帮助人们提升项目的价值。因此这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主要是一种指导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建筑设计的方法,但是它并不能用于对建设项目造价的估算、预算和全过程造价控制,所以它的适用性存在较大的局限。当然,这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作为一种投资决策和建筑设计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所以它在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的工作者中就有一批人先后提出了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特别是在1988年前国家计划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若干规定》(计标[1988]30号)[9]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建立健全投资主管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等各有关单位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责任制”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从而奠定了我国率先提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基础。同时,国内外也先后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例如,国内的徐大图和龚维莉等人就提出过这方面的观点[10],国外的R.E.Dragoo等人在“实时造价管理”[11]一文中就提出只有使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才能管理好建设项目造价的观点。

关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和适用性的分析与结论如下:

1)它是一种基于活动和过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是一种用来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方法。它强调建设项目是由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过程,所以其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应该使用基于活动和过程的方法,因此人们必须按照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去开展这种管理工作。

2)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确定中使用基于活动的造价确定方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这种方法将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工作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活动,然后分别确定出每项活动消耗或占用的资源,最终根据这些资源及其价格信息确定出一个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

3)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使用基于活动的造价控制方法(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ABM),这种方法强调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必须从项目活动数量和方法的控制入手,通过消减不必要的项目活动和改进低效的活动方法去减少资源消耗,进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综上所述可知:

1)这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要求使用基于活动的方法去确定和控制一个建设项目的造价;

2)它要求使用对于项目活动及其方法的分析和改进去降低或消除项目的无效和低效活动从而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的全面控制和最小化。这种管理模式更注重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成本确定与控制,但是它未能充分考虑一个建设项目的建造与运营成本的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问题,所以它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存在有一些局限。当然,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方面是比较科学的,所以这一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3、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最早使用“全面造价管理”一词的文献是1978年由B.J. Mitchell所著《图书馆职能的造价分析》一书,随后J. P. Campi发表了在企业中应用全面造价管理的方法和结果的研究报告[12],接下来著名的国际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安永公司出版了供制造企业使用的《全面造价管理方法指南》[13]。然而这些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都不是针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按照其美国造价管理协会会长R. E. Westney的说法,他是最早于1993年在“90年代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4]一文中提出了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理念。此后美国工程造价管理界对这种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开展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到今天这种管理模式也发展成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之一。

关于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和适用性的分析与结论如下:

1)这是一种全新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它可以用来分析、评价、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它强调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要全面考虑项目各种要素的影响,要集成管理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造价,要促使全体项目相关利益主体都参与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

2)这一模式中包含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它同样要求在评价、分析和设计建设项目时要考虑项目建造和运营维护这两种成本。这种管理模式还包括通过全体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参与造价管理去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和方法。

3)这种模式中还包含有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它要求人们按照基于活动的确定和管理方法(ABC & ABM)去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这种管理模式进一步还包括了建设项目造价的全要素集成管理和全风险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思想和方法。

综上所述可知:

1)这一模式最根本的特点是“全面”,它不但包括了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它还包括了项目全要素、全团队和全风险造价管理等全新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2)这一模式实际上是现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一种全面集成,即是一种对于建设项目造价全面集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它至今基本上还是一种原理和思想,它在方法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这使得它的适用性同样存在较高的局限性。但是这种全新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全面,最终一定会成为未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转贴于

三、关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科学转换的论证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于一般管理范式的定义及其转换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代表性的文献包括王振江等人1999年的“论管理范式转换”[15],张方华2000年的“论我国企业管理范式的转换”[16]和余敬等人2002年的“传统管理范式与管理新范式的比较”[17]等等。但是有关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及其科学转换方面的学术文章并不多,本文针对一般管理范式转换的影响要素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科学转换的论证给出了作者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1、这种范式转换中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的历史发展和逻辑问题

任何管理范式的转换都必然会受其管理知识历史发展情况和发展逻辑的客观影响,因此任何一个专业管理领域的范式转换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该专业管理领域的知识历史发展情况和发展逻辑的要求,即任何一个专业管理领域新范式的生成都必须适应其知识体系发展的现状和逻辑规律,因为任何管理新范式都必须有其全新的管理知识体系作为支撑。例如,我国企业管理范式的转换就逐步完成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生产型管理范式到经营型管理范式的转换,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向创新型管理范式转换的这样过程。然而这种我国企业管理范式转换的过程正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知识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客观逻辑规律所决定的,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引进了国外的经营管理知识,然后才引进了管理创新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才有了这一企业管理范式转换的路径。

显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也必须体现这种管理范式发展的客观逻辑规律。对照分析前面所述的三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模式,人们不难发现:

1)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模式虽然综合考虑了项目建造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集成管理,但它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它难以成为我国未来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但是人们可以借用其中的全生命造价管理思想与原理。

2)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比过去计划经济下基于定额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进了一大步,但是它未考虑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集成管理问题,所以它也无法成为我国未来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主导模式,不过其中基于活动的造价确定与控制思想和方法是可取的。

3)不管从其蕴含的管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还是从其中的管理知识历史发展变化逻辑规律来看,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最有可能最终成为我国未来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因为这一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但同时包含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全要素、全团队和全风险等造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这三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实际上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还蕴含有最为宽广的管理知识内涵并且最为符合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内涵的逻辑关系可见下面的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模式不但涵盖了建设项目全生命造价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内涵,而且还包括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知识内涵。这正是作者确信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最终会成为我国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新范式的主要论据,因为不管从管理知识的历史发展进程还是从知识内涵的逻辑涵盖范围等因素上说,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都具备作为我国未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条件。

2、这种范式转换中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形态的影响问题

任何一个管理范式的转换都会受到在其同一时期的各种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形态的影响。对于管理范式转换能够产生影响的这类主要因素有:人们同期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人们同期的政治意识与社会道德理念和思想的发展。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同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保、生态、动物保护等各方面思想观念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当今对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影响最大的要素有两个:

其一是现代项目管理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急剧发展与变化,其二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形态和道德意识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就这两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转换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论证。

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其信息产业产值超过了GDP半数而宣布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已先后宣布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形态与传统工业和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们创造财富和利润的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增产节约为主转变成了更多地倚重于变革或创新。由于各种创新或变革都需要通过以项目的方式来实现,所以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学科发展之一就是项目管理学科的急剧发展,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传统项目管理到现代项目管理的范式转换。现代项目管理不当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特别强调项目全团队的合作、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集成管理等全新的知识和方法。这些变化进一步对人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道德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如从2000年开始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建设面向项目的组织与社会的努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些现代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政治意识及社会道德的转变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管理范式向现代管理范式转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条件,随着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科学和我国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些也正在积极地影响着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开展和逐步完成由基于定额的传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向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但是国际发展惯例和各种事实引进证明今后我们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必然会进一步向更为全面和集成的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范式进行转变。这既会是现代项目管理科学发展和推动的必然结果,也将是我国整个信息社会发展与知识经济进步的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

3、范式转换中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既得利益格局问题

在一种管理范式替代另一种管理范式的过程中必将会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和既得利益格局重构的问题,在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中同样会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和既得利益格局变化的问题。不管是从基于定额的传统造价管理范式向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化过程中,还是未来进一步向全面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过程中都需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通过分析研究认定: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从基于定额的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向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的要求条件,但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进一步向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转换的要求条件,因为我国现阶段仍然处在商品经济为主的阶段,我们的知识经济水平相对还比较低,所以在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和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方面还时机不太成熟。

另外,我国社会在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面的现有既得利益格局变化及其影响也不允许我们立刻就转变成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而只能首先实现从基于定额的传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等待这方面既得利益格局发展变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进一步向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范式转换。因为在这些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由于原有既得利益格局的打破,那些适应了过去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人们肯定会进行必要的“抗争”,而且这种“抗争”的力度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转换的程度大小有关,如果我们由基于定额的传统工程造价管理范式一下子就转换到建设项目全造价管理模式,就有可能会出现过度“抗争”从而导致我国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转换夭折或失败。

现今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转换中的既得利益格局变化的实际情况是: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正在抛弃我们已使用多年的基于定额的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尤其是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基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造价管理新模式,这使得我国原有那些熟悉基于定额的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人们有些被淘汰出局了,剩下的正在努力学习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各种知识并努力实现自身知识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易马上开展进一步向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工作,只能设法组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学界去积极研究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为我国最终进一步向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转换创造条件。

四、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有关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转换问题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科学转换必须经历两个阶段,其一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从基于定额的传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换,其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转换。这种两步走的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科学转换过程与步骤如下面的图2所示,其中每一步转向的新范式都必须充分吸取旧范式中的精华,从而实现一个具有扬弃性质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新旧范式的科学转换。

代建项目论文第9篇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油消费最大的国家,食用植物油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食品工业、烹饪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其生产供应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食用油产业的发展。

我国粮油加工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是:壮大规模,优化品质,逐步与国际接轨;根据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产业带的规划,在主产粮油的区域重组和建设一批年产农产品120-200万吨的大型龙头企业;严格实施HACCP规程,应对WTO的挑战,来满足国内各大城市和国际贸易的需求。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中一国的粮油企业必然进入高速兼并、重组阶段,将有一批大型粮油龙头企业涌现和成长,一大批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的小厂将会倒闭破产,使中国粮油企业走上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并与国际接轨的发展之路,加工及制成品开始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综合利用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油脂工业加工能力大大提高,但我国依然是一个缺油的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党和政府关心的第一件大事。特别是近几年来,油料作物的减产和出口贸易的波动引起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油脂工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党代会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消费量也将会有较大增长。同时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质量要求也将有很大提高,高级精制油将取代传统品质产品,成为主流产品。这些产品需要有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来生产,建设这样的工厂是市场需求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等国家规划要求以及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青岛渤海公司拟在山东青岛地区兴建一座辐射华东地区的粮油加工、蛋白饲料开发及生产的综合加工企业,实施植物油料仓储物流综合设施项目。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青岛港内,海路运输条件得天独厚,计划年加工菜籽120万吨,生产菜籽油48万吨,粕69. 6万吨,磷脂8900吨。该项目对提高我国粮油加工业和植物蛋白饲料加工技术水平,促进地方饲料工业及养殖业的发展,丰富市场供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繁荣地方经济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渤海公司通过植物油料仓储物流综合项目的实施,会极大推进油脂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其中涉及科研、加工及销售,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将带动食品、机电、包装运输、广告、外贸、科技行业的发展。

论文将现代成熟的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和方法应用到该项目中,论证了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不确定性,并最终得出财务可行性结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该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决定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遇见因素。论文以渤海公司植物油料仓储物流综合设施项目为例,通过对该项目进行的财务评价,分析了该项目财务能力,这对渤海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有重大参考价值。首先,通过论文对该油脂项目的财务评价研究工作,能获得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数值,从而分析出投资的回收期及项目收益率等;其次,通过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找出对项目影响的关键因素,能降低该项目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将对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后,论文的研究结果能作为政府审批项目以及商业银行放贷的参考依据。

总之,通过论文的研究工作,极大丰富了财务评价理论体系和方法在我国油脂工业项目的应用,会为我国今后油脂工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2.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最早源于西方国家,最初投资者为了获得投资利润及了解投资风险,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指标计算,并依此进行了简单评价,这就是项目财务评价的萌芽。但当时项目财务评价的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撑,也没有实践经验的借鉴,更没有经验去估算财务评价的相关数据,因此项目财务评价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这奠定了财务评价体系的基础〔t〕。一般认为,西方国家项目财务评价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20世纪30年代一60年代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重振经济,一些西方国家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拉动内需。这阶段中,标志性文献是《洪水控制法案》,它是美国在1936年颁布的,该法案规定了必须遵从效益大于所耗费用的原则〔z},首次运用了简单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此法案为代表的此阶段,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单一,未形成理论体系。但是,该法案被认为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开端。

(2) 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

通常认为,此阶段为古典效益分析时期。此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项目财务评价应用开始推广到发展中国家。60年代初,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教授推出了影子价格理论,主张使用影子价格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推动了古典效益分析的发展,应用范围也得到极大拓展,使项目财务评价不仅仅应用到工程领域,而且还推广到其他经济部门;从发达国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英国Ritter学者和Mirrlees学者(1968)共同发表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评价手册》,该文献极大推动了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3]。

(3) 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

通常认为,此阶段为现代效益分析时期。此时期涌现了诸多研究成果。此时期标志性文献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2 )出版的《项目评价准则》,该文献被认为是现代效益分析的开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恩夸尔等(1975)发表了《项目经济分析》,推出了有关项目财务分析的一些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等闭,这些著作对财务评价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20世纪80至今

这一阶段,人们对项目财务评价普遍高度重视,获得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伴随着信息技术变革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利润与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为主的项目财务评价体系己显得不适应,于是许多新的财务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便应运而生。在这期间,美国Stem Stewart公司(1991)提出了EVA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基于税后营业收入、所需的资产投资和资产投资成本的财务评价方法〔5];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的总裁诺顿 (1992)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新财务评价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有效克服了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的继续完善,推出了诸多更加关注项目风险的项目财务评价新理论、新模型,大大地推进与完善了项目财务评价的发展。John M. Nicholas (2001)提出,一个项目存在诸多风险,但只有一小部分的重要风险需要多加重视,把各种风险予以量化,并计算各种风险结果,根据结果将它们排序,需要对中高风险给予特别重视〔7];黄兴锡(2004)发表了多属性评价模型〔8〕:肯赫(2007)提出实物期权法,该方法引出了机会价值概念。

在西方国家,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从产生到发展大约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从以静态指标为主发展到以动态指标为主,各种理论、模型和方法不断涌现,极大完善了该领域的发展。目前,西方国家依然引领着项目财务评价领域的前进步伐。

2. 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新中国建国初期,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对部分重大项目实行了财务评价,这对当时的项目投资决策起到了一定有益的作用,但是所使用的评价方法简单,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无法适应项目决策的要求,通常认为这是财务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初次应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驶入了快车道,各地项目如雨后春笋的上马,国家部委和科研机构也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我国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与应用。1981年,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可行性研究以及经济评价的课题,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包括项目财务评价体系在内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工作。1983年,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了《工业建设项目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项目财务评价领域的文献;1985年,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与国家科委颁布了《建设项目企业经济评价方法》[ 1987年,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了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版),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新阶段。至此,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国在1993年和2006年分别推出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l9]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第三版《方法与参数》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项目财务评价领域迈入一个新台阶,是当前我国项目财务评价领域的重要手册。

除了政府主导层面的研究工作之外,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极大推动了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涌现出许多优秀研究成果。如:李刚(1997)提出在使用净现值指标评选投资方案优劣时,应视基准折现率为随机变量,国内学者开始对净现值的风险调整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l5]郭信松(1998)推出了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l7];陈东升、陈明璨(2005)撰写了《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提出了模糊评价方法〔l8];王宗房(2006)发表了《粮食仓储项目的经济评价》,首次将财务评价理论体系应用到粮油仓储项目中[l9];徐淑雨、贾元华(2008)完善了灰色系统理论,并应用于项目财务评价实践中侧;杨晓((2010)将Vapnik等人提出的智能优化算法应用到项目财务评价理论[z}]。项目财务评价有关指标数据计算量是非常大的,为此,部分学者提出了许多新工具和新的理论,如:朱庆须、李艳艳(2011)提出了基于excel项目评估模型〔22];李岚(2012)提出了项目财务评价几个经济指标并非独立,而是互相关联,具有同一性,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

改革开放后,在政府主导下我国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有了较大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也极大完善与丰富了财务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国内项目财务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项目财务评价研究起步晚,底子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三、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节为引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第二章节为基本原理阐述,重点介绍了当前成熟的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节为项目简介及市场需求分析,结合行业特点并根据目前市场特点分析的未来市场需求,分析了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节为项目财务评价有关数据估算与相关报表编制,主要是根据项目所处行业本身特点估算了该项目财务评价所需的相关数据,并编制了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相关财务报表;

第五章节为项目财务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根据第四部分相关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计算了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数值。

第六章节为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主要通过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研究项目的不确定性,并分析项目的风险及其规避风险措施;

第七章节为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做出结论,并就项目财务评价理论体系的发展做出展望。

3. 2论文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

论文首先概述了当前项目财务评价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并将理论应用到渤海植物油料仓储物流综合设施的实践项目上,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

论文对渤海植物油料仓储物流综合设施项目的设计产能、产品价格等信息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对该项目的财务数值估算及不确定性给出了较为严谨的定量分析。

(3)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方法

论文的研究工作既考虑了国家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考虑了渤海公司扩大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论文采用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