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5:33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1篇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年至2015年11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图书期刊逐年借阅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部门员工借阅数量、发文情况、研究方向、职称晋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多媒体时代下纸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利用的困境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9-03

1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该学科研究中最主要的情报源,是发表和传播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以及学科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窗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出版和发行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容,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独特的研究对象,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1.1媒体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品种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了图书情报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究的日趋繁荣。就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隶属关系而言,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有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出版周期看,有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按评价标准区分,有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1.2图书馆学资料室的功能、特点

1.2.1专一性。专一性是针对服务群体而言的。毫无疑问,图书馆学资料室主要收集和储备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期刊和图书,主要面对本馆或者一定区域内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因而其服务群体比较专一。

1.2.2新颖性。①报道及时。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专业研究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②内容广泛。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他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③连续性。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方便使用者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1.2.3静态性。静态性是指资料室内收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所承载的信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基本是不变的,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一段时期内相对静态的学术成果。

1.2.4多元性。多元性是针对文献收集的渠道而言的。传统的采集、购买、交换等方式已不能适应资料室收集文献“新、特、快”的要求。采访人员可以从网上下载信息,或收集外出参会人员的会议文本及与多个相关兄弟单位交流资料等。

2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利用情况

2.1期刊利用情况

经过统计,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截至2015年11月30日收藏的国内常见图书情报学期刊有55种,其中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有34种,内部资料有21种(包括《当代图书馆》),每年和其他刊物交换有28种,2016年尚有33种期刊继续订阅。其中有10种期刊是既订阅又交换。

由表1可以发现,2005年和2006年借阅资料的馆员很少。因为当时职称评审对专业数量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查询和借阅专业期刊的人员较少。2007年,陕西省开始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审逐步规范,专业人员的学术成果成为专业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专业期刊的利用率。所以,从2007年开始,借阅的人数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高峰,到2011年滑至低谷。而2012年、2013年又再次开始攀升,2014、2015年又开始回落,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当年报名参加职称评聘的人数有很大关系。2013年发展研究部承接了一个专业课题,完成课题需要查阅参考大量的专业学术成果,为此借阅量突然增加至115次。

2.3从借阅人数上分析

从表1和表2统计数字看,2005―2015年共有90人(次)在资料室借阅过图书和期刊,平均每年只有8.2人(次),占陕西省图书馆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据不完全统计,这90人(次)在11年间陆续都解决了职称晋升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专业资料室确实能给需要解决职称问题的馆员研究学术、撰写论文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帮助,但同时也说明,几乎所有人只有在解决职称评审问题时才会想起使用专业资料室。

2.4从借阅年份上分析

这11年中,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共借出图书和期刊850册,其实从借阅的年份看,表面上是2012年、2013年比较高,实际排除发展研究部为课题研究借阅的数量,2007年借阅量是最多的,这也是因为2007年陕西省颁布了职称评定规范,加上2007年陕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新一轮的人员招聘,所以借阅专业资料的人数增加了。

2.5从借阅者所在部门分析

在这11年间,借阅最多的是发展研究部,借阅最少的是阅读推广部。发展研究部和阅读推广部同时在2007年成立,可两个部门的借阅量反差如此悬殊,也许是因为阅读推广部主要注重给读者推广阅读了,反倒不重视自己的专业阅读,也可以说明这两个部门重视专业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馆员学术研究概况

3.1从借阅者的效果上分析

近年来,各省修订的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例都对中级以上职称提出了论文数量要求,这就使得一大批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都要。从陕西省图书馆2005―2014年职称评审的结果看,2014年6月招聘前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8个部门,在编职工197人,实际在岗人数181人。截至2014年底,初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93人,高级职称32人,其他22人。从2005年开始,每年职称晋升人数平均为14人,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40人晋升了职称,其中2006年晋升人数最多,初级和中级人数基本持平,高级人数平均每年3人,这也符合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3)。

3.2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时间,陕西省图书馆在编人员共提交372篇,平均每人发文只有1.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69篇,其余都是在其他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的。

4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利用过程中的困境

4.1外部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馆员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专业资料,借阅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多媒体阅读的冲击和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成为影响资料室借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CNKI、维普、万方、龙源等数据库的诞生,馆员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纸质资源的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4.2内部因素

4.2.1缺乏学术研究氛围。笔者所在馆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术研究氛围,90%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没有任何学术成果产生,尤其是初、中级职称人员中的93%没有成果,这也反映出陕西省图书馆高级职称人员对较低职称人员的专业指导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4.2.2资料室的位置。资料室作为专业期刊阅览室,处于行政区域内,没有专管人员,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馆外读者既不知道有这么个阅览室,即使知道了也无法进入,馆内员工需要借阅时才开门,这样会给大部分馆员留下只藏不借的印象。

4.2.3文献资源建设速度相对迟缓。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书籍更新缓慢、期刊征订没有连续性,这就造成馆员关注的热门专业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时间较长,也是造成馆员借阅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5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室开发利用的路径

5.1给馆员营造一个宽容求实的学术研究气氛

目前,仅仅与个人职称评审相关联,不能够带动、影响馆内整个学术氛围。学术研究需要一种宽容求实的平和心态和研究气氛,研究者和专业杂志应该容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评论、不同的批评等,这样的研究氛围才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5.2专业资料室要积极主动宣传,提高专业期刊利用率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和教学、科研人员。潜在的读者对象是图书馆的广大读者和情报用户。一部分刊物应调整编辑方针,面向读者和用户,多刊登书评文章,报道专题文献,也可报道科技、经济信息,直接为用户服务。

5.3加快图书更新速度,推荐购置新书

5.3.1提高采访员素质。多做馆员调研,摸清馆员阅读脉络,让馆员代表直接参与购书,让馆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和期刊,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5.3.2加速新书、新刊上架时间。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新刊到馆后尽快登记上架,缩短从订购到上架流通的时间,让馆员第一时间能在资料室看到业界的热点资料,吸引他们来借阅。

5.4服务内容要更新

资料室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功能、服务模式上创新,变守摊子为主动寻求读者,迎合馆员需要,开展检索咨询、学术交流、论文写作培训等多种服务。

5.5提高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传统的资料室借阅服务是单向的出借图书或期刊,读者也是被动型的。要想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就要让馆员主动、自觉地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热情,这就要求馆内采取相应的学术成果奖励机制,激励馆员踊跃投入到学术成果研究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馆员业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专业期刊的借阅率。

参考文献:

[1]张芝兰.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图苑,1991(1):29-30.

[2]乔好勤.中国图书馆学期刊研究的现状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6(1):68-70,25.

[3]杨沛超,宋凤云.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建设之我见[J].图书情报工作,1994(5):44-45.

[4]龚永年.论我国图书馆学期刊的普及化倾向及对策[J].图书馆杂志,1996(1):11-15.

[5]王爱功.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冲击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2008(5):102-105.

[6]马爱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上网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6-8.

[7]彭俊玲.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6-13.

[8]金泽龙.高职院图书馆“给力”阅读之科学发展[J].图书情报论坛,2012(3):22-25.

[9]王传清.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行[J].图书情报工作,2005(2):137-140.

[10]刘宏锦.略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期刊[J].图书与情报,1994(4):41-44.

[11]刘佳.高校图书馆借阅率与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关系深度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9):221-224.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现状;对策

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服务能力的高低。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对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会“借”与“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研”与“创”。因此,科研能力成了当代图书馆员亟待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1.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现状

1.1 科研服务意识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科研意识还十分朦胧,大部分馆员认为科研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事,图书馆员只是保管图书而已,没什么可写的,多数馆员安于现状。再加上图书馆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作流程固定,馆员服务往往只是局限于指引读者到某一位置查阅所需图书,日常的工作仅仅是借还书籍、整理书架等,对于具体的科研课题所需的信息资料所知甚少,不能达到主动指导教师查询相关专业信息的目的。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惰性心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

1.2 专业信息资源匮乏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除了购买大量的数据库外,还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特长,整合资源,研发了各种各样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数据库,这些资源的出现和实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由于没有某种纸质资源而让读者无法阅读的困境,使图书馆的资源由传统的馆藏扩展到整个网络的信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种类。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信息资料储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之用,很多高职院校在科研信息资源方面不够专业,经常出现资源总量较多,但是专业针对性较差,致使很多的专业教育研究出现资料不足的状况,使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制约。

1.3 馆员整体结构不合理

1.3.1 知识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偏学科现象普遍存在,各馆馆员目前大多是以文史类专业为主,理科、外语类人员少,特别是缺乏计算机方面和图书馆情报学的专门人才。既懂图书情报学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知识结构的单一,造成了在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单一性与低能性,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受到严重阻碍。这不仅直接影响现代化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而且造成图书馆员群体中个体能力低下的社会认同。

1.3.2 学历层次较低

目前在图书馆系统的整个馆员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高职院校的情况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30%左右。基础学历是适应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学历偏低的现象,在客观上表现为整个图书馆界缺乏行业学术带头人,理论学术研究气氛淡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育与科研的质量。

1.3.3 职称结构不够合理

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正高职称的馆员在图书馆队伍中少之又少,副高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也较低。另外,由于在职称评聘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还很严重,有些具有评定资格的馆员也要让给一线的老师。有些职称较高的老同志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而青年人才又很难在职称评聘中脱颖而出,这些状况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所肩负的职责及应有的学术地位相距甚远。

1.3.4 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合并后升格而成,在合并过程中,有些是领导家属、有些是身体不太好,带照顾性质安排进入图书馆,由于年龄偏大且临近退休,也就没有了更高的追求,科研创新意识普遍较弱。二是35-45岁年龄馆员的人数最多,并且女性馆员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总体不强。此类人员大多数是由于高校扩招,急需大批人才,与爱人同时调入并被安排进入图书馆。由于他们的专业各不相同,层次高低不一,并且家庭压力较大,也无暇顾及其他。三是由于照顾学校子女和退伍军人就业,这些人员陆续进入图书馆,而他们也没有从事过图书馆工作,业务能力不是很强,很多都还要从基层做起,也不具备科研创新能力。

2.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2.1 是为教师提供深层次服务的重要保障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也随之大量产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而要在这大量的文献信息中检索利用所需的文献信息更加困难。这种形势的出现,图书馆无疑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图书馆能够十分便捷的借助网络来获取本馆以外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的异地存取使图书馆的馆藏在无形中扩大,读者能够获取的信息也大大增加,尤其是能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和深层次的服务。

2.2 是为师生提供知识创新的重要平台

作为高职院校情报、知识信息传播基地的图书馆,在创新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应把掌握科研的前沿动态、帮助创新发现、开辟创新领域作为自己的任务。把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相关的科技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科研究的最新资料、最新动态以及最新发展趋势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信息传递给科研人员,帮助他们确定科研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创新水平。

2.2.1 是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职称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因此,晋升职称成了每个专

业技术人员的奋斗目标。图书馆馆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相关的评聘条件都做了明文规定,要求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且被作为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因此,图书馆员要想自身有所发展,就必须进行一些科研活动,产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或其他研究成果,达到晋升职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2.2.2 是提升图书馆地位的重要措施

回顾以往的图书馆工作,许多图书馆在服务上花的功夫很多,但对服务的外

延拓展有余而内涵挖掘不足,服务仅流于表层,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无法令读者满意,致使许多人对图书馆产生误解。高职院校图书馆虽是学校教研的命脉,但实际上在学校的地位低下,其原因很多,图书馆学术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原因。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到的只有简单的“借还”服务,“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仅仅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为人找馆、为馆找人”则更是一句空话。由于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中缺少知识含量,读者的许多知识诉求得不到满足。要想改变这种窘境,图书馆员就得钻研知识,培养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实现提升职业地位的目标。

3.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对策

3.1 提高馆员的科研服务意识

加强科研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思想认识,图书馆领导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是直接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加,完成科研工作,使图书馆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其次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包括馆员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服务意识等方面。一个精通馆藏资源、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馆员无疑是科研工作者的有力帮手。馆员只有了主动为科研者服务的意识,认识到科研服务的重要性,才会改变停留在表面上的服务,才会全心全意的为科研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2 提升馆员的科研服务素质

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的放矢,既要开展图书馆学知识的培训,又要进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培训,全面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和群体素质。对现有馆员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培训。一是对中途改行和新入馆的馆员进行初级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上,包括图书馆及相关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使馆员形成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二是对于从事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馆员进行重点培训,对他们的工作、研究提供更多交流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学术活动,开拓思路,增长知识,从而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三是组织馆员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或请本单位科研能力强、科研经验丰富、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同志作科研经验介绍,使馆员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提高其撰写论文的水平。

3.3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物质基础,高质量的文献是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在增加收藏量的同时更加注意资源结构的优化。图书馆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馆情制定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购置过程中采取与学科配合的方式,不断补充、收藏新专业、新科技书刊,使各专业文献收藏比例趋向合理。同时加强对馆藏书目资源、馆藏特色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3.4 加强图书馆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馆员的科研能力,必须加强和完善一些管理制度,为图书馆员的科研工作做好保障。一是为各系部配置学科馆员。学科馆员走进院系,定期向师生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及时掌握对口学科发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新需求、新变化,在院系与图书馆之间搭起传递信息、互通情报的桥梁。二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其惰性,激励馆员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这些措施就是制定实施激励与处罚制度,对馆员的科研能力进行奖勤罚懒。同时,馆内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经费,由馆里自行拟定一些课题,鼓励初中级馆员申报,让其学会申报课题和做课题等。三是部分图书馆现从事学术研究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课题申报都是个人行为,很少集体行动。所需的信息全靠个人去获取,论文写作与发表也无人指导,许多找不到外援的馆员只能望而却步,安于现状。我们应该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统筹规划中,并明确具体负责的领导,并给与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把思想观点相近的人员组合起来成立研究小组,各个小组组成图书馆的科研团队。这样既整合了研究资源,又发挥了人才的群体优势,使研究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科研工作的方式和水平都在发生着变化,高职图书馆要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结合市场的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去,为学院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时容.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培养策略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48-50.

[2]郭军.提高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图书馆学刊,2006(2):136-137.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特色建设

论文摘要:论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特色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成效。

吉首大学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吉首山城,是湖南省的西部的唯一的一所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地处在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比,既无交通便利,也无资金优势,更无吸纳人才之诱惑力。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处在边远地区的图书馆,如同她的母体高校——吉首大学一样,凭借着她艰苦奋斗的背篓精神、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深入挖掘内涵,积极打造特色。通过近几年尤其是近五年?的稳步发展和改革创新,在资源建设、管理服务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凭借自己的声誉和实力当选为常务理事馆。2006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在吉首大学进行本科教学评估验收期间,对其特色建设思路与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馆藏特色、管理特色两个方面,每一个特色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凝聚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心血。

1依托文化地域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馆藏

早在上个世纪末,吉首大学图书馆就意识到特色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图书馆的已有文献的特点和处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和文化优势,1997年成立民族地方文献中心、1999年筹建民族文化博物馆,2000年接管了沈从文文献珍藏中心。此后,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着力打造特色馆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1专款采购,专人管理

经费是建设的保障。为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保持资源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吉首大学图书馆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拨出专款,深入边远地区专门采购地方文献和文物,充实博物馆与民族地方文献中心的内容。同时选派具有相应的专业或背景知识,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管理,便于资源的整理、加工与深度开发。

1.2情感联系,获取捐赠

在资源采集过程中,许多珍贵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且无法衡量其价值的,如私人收藏、名人手稿等。对于这类资源的收集,吉首大学图书馆一般利用名人的故乡情节及亲情关系来获取。经常与湘西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家人保持友好往来,与黄永玉先生保持亲情联系。通过情感联络,获得大师手稿、墨宝及其它文物。如沈从文先生写作坐的方凳及部分生前衣物、黄永玉先生的画作及其收藏的珍贵文物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

1.3重视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

吉首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依托特色馆藏,开展文献信息的深度开发。2002年来先后编辑了沈从文百年诞辰纪念资料、里耶秦简开发研究资料、湘西旅游开发研究资料、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资料等六本专题研究资料,建立了苗族文献数据库,同时将特色建设与科研项目、科研方向的有效结合起来。馆里科研立项课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特色资源而展开,其领导与管理的信息资源研究所的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民族地方文献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特色馆藏的建设,吉首大学图书馆目前收藏有以民族地方文献两万册左右,文物400多件,沈从文及黄永玉先生的作品、研究资料及其它珍贵文物若干,实现文献与文物的互证,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互补,为学校的民族学学科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学校许多科研项目的立项及研究成果的产出都得益于这些特色资源的支持。据统计,吉首大学各级科研立项课题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占60%以上。与此同时,图书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对外交流时,谈及这些的特色,往往令业界同仁刮目相看,此外,还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查找资料。

2以人为本,积极创建管理特色

2.1以人为本,人才强馆

吉首大学图书馆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强调以职工为本,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着重帮助职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此,采取了如下措施。

2.1.1加强德育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时常将德育教育寓于政治学习、党支部活动、工会活动之中。在工作中倡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组织职工参加校运会、歌咏比赛、春游、秋游及各类娱乐活动,提升团队精神。

2.1.2重视学历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图书馆制定了“十五”人员培训计划,每年选派职工外出学习?邀请图书馆学、情报学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组织和鼓励职工业余进修。从多方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为他们职称晋升和事业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2.2重视科研,锤炼学术队伍

重视科研工作,提升职工的学术水平。我馆以科研作为提升学术队伍水平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和指导课题申报工作?鼓励和组织职工参加各级成果评奖活动?将科研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与年终奖金挂钩?管理者带头,通过传、帮、带培养科研新人。通过上述手段,增强职工的自信心、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3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2004年,吉首大学图书馆制定了《图书馆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实施方案》,引入竞争机制,优岗优酬,奖勤罚懒,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又修订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部门工作职责、岗位工作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和读者守则为框架的涵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制度体系。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用真情感化人的心灵。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安徽省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 图工委

1982年5月1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12月,改称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省高校图工委”)。198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培训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次。今年适值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成立30周年,笔者试图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图工委30年来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彰显成绩,找寻不足,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探索新途径。

1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继续教育工作概况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9年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自成立以来,即着力于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据笔者统计,1982—1999年,共举办19期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次约达1300人(见表1)。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学员学历层次较低,很多学员只具备中专(含高中)学历。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2)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单科结业证书,晋升职称时可作为参考条件;(3)培训时间较长,多则一年,少则一周;(4)培训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教育、专业岗位培训以及专题研讨等;(5)涉及面广,影响大。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赵国璋、朱天俊、白国应、卢泰宏等;(6)学员的学习经费和时间有保障。学员一般由单位推荐,学习经费由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给予一定资助。如1985~1987年举办的两期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一年制全脱产进修班,国家教委批拨3万元专项经费;(7)具有随机性。培训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委托开展,没有纳入图工委的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2000—2001年

皖文字[1999]007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元月1日起,全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前必须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并获取培训证书。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32学时。凡在任职期内未完成继续教育义务的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不具备条件。皖政[2000]24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皖人发[2001]30号文件对继续教育内容设计与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形式与学时认定、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与使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的视野,被赋予制度层面的意义。2000—2001年,图工委利用暑期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278人(见表2)。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全部来自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业务,如文献分类、文献编目、文献检索等;(2)学员的学习一般为单位派遣和个人自主要求,培训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3)授课教师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4)管理逐步规范化。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由基地和文化厅审核盖章后认定72学时,登记在由省人事厅统一监制的继续教育证书上;(5)计划性。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图工委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年初上报省文化厅审批备案。

第三阶段:2002—2012年

2001年11月27日,安徽省人事厅认定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为安徽省图书资料与情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皖文职改[2002]266号文件规定:“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图书资料专业初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中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后,各地不得再行评审相应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皖文人字[2005]232号文件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内,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6]皖文人[2011]48号文件进一步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致使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相继举办以下各类培训班:(一)“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11期,迄今共培训1076人。“以考代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参加初中级资格考试的馆员,均为自主要求,学习意愿强烈。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对于不具备图书馆学学科背景的馆员来说,“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必须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起到了职业培训的效果”;(2)配备材。培训教材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编写,分别为《文献分类与编目》、《文献检索》、《图书馆工作概论》。2007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前两本教材分别更名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3)授课教师全部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安徽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教学或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

(二)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共培训946人(见表3)。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全省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员。培训内容紧扣图书馆事业发展,追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或实践热点,旨在通过培训达到促使学员知识结构更新和学科视野开拓的目的。此外,根据省人事厅关于继续教育公共课的年度安排,开设有关WTO、知识产权、终身教育等专题讲座;(2)除了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加强馆员学术和科研能力培训,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3)授课老师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教师,以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为主;(4)实行规范化管理。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核或考试合格,认定72个继续教育学时;(5)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自2005年开始,继续教育学时被列入安徽省教育厅评选全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数字资源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分别于2004、2006、2011年举办三期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学员81人。课程班开设“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文献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研究”等14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沈固朝、叶继元、郑建明、徐雁等业内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根据图工委秘书处的统计,2004年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出身于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仅有1人。截至2012年9月份,2004、2006两期研修班已有20人获得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硕士证书。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学员已陆续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鼓励馆员参加学习,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于获得学位证书的学员每人奖励1000元现金。同时,根据皖人发[2001]30号文件规定,每门课程认定15个继续教育学时,为需要晋升职称的学员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四)其他专题培训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每年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商,如万方数据公司、重庆维普公司以及Springerlink、Ebsco、Elsevier等合作举办数据库利用培训,培训人次达上千人。这类培训有如下特点:(1)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且绝大部分来自网络技术或参考咨询服务等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比较强;(3)培训周期短,一般为一天,培训效果往往取决于学员后续的主动学习;(4)授课教师全部由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师担任;(4)培训费用由相关机构承担,外地学员只需承担差旅费,经济压力较小。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安徽省人事厅和文化厅关于继续教育学时的强制性规定目前主要针对职称评定,对馆员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基本都是因为晋升职称的需要。这反映出广大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目前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一定的竞争风险。

2.2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缺乏时间与经费保障

尽管皖政[2000]24号第十四条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但鉴于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给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层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与所在馆没有关系。出于这种认识,各图书馆在经费普遍紧缺和人手紧张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图书馆对参加学习的馆员均无法提供经费支持,甚至连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由于缺乏时间、经费的保障,不仅遏制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3继续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有待细化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设的各类培训,“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学员的学历层次相差较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仅文化层次高,而且大多来自重点院校图书馆,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专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而来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员,有的学历层次相对低一些,所在馆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致使在设置课程时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或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分层次培训。

2.4培训形式比较单一

图工委继续教育主要采取脱产学习形式,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这种脱产学习对于外地学员来说,如果所在单位不能提供学习经费与学习时间的支持,确实面临一系列困难。高校图工委根据开设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少量的实践机会,但相对于学员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3 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馆员学习意愿的加强,一方面有赖于馆员自身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安徽省现行的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全部由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主要是指导性文件,为了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图书馆界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如继续教育基金制度、休假制度、激励制度等。具体到各馆,可根据所在馆的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岗位要求等,有计划地选派馆员参加培训。同时,各馆应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3.2争取外部资金的支持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作为全省继续教育基地,应积极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主要可采取如下途径:(1)争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投入;(2)争取有关数据库公司的资助;(3)与国家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寻求项目资助。

3.3丰富培训内容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馆员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业务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且取决于馆员的敬业精神与服务态度的优劣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开设有关心理学、人际交往、仪表举止等方面的课程,提升馆员的职业形象以及与用户的沟通能力;(3)开设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和图书馆学术史课程,增强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学科归属感。

3.4创新培训形式

为了激发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基地应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鉴于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今后的培训应给学员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是文献分类、文献编目以及文献检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2)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先进服务理念与举措;(3)组织学员进行省内外馆际交流学习;(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开展电子化教学,如建立继续教育资源网,或通过视频、讲座等方式实现异地同步教学。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5篇

材料袋封面的内容应该填写清楚、完整,材料袋封面的“单位”填“西南林学院”,“单位性质”填“事业”。“专业”栏应填写申报人现从事的具体教学学科或教研学科名称,如从事英语教学的应写成“英语”,此专业是申报专业,也是获得晋升后职称证上的专业名称。“是否破格”一栏属于破格的“是”不属于的填写“否”。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填写要求

(一)评审表封面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何职务任职资格”均须填写全称,如申报“高级工程师”不能简缩成“高工”,“工作单位”一栏直接填写“西南林学院”,不需要具体到院、系等部门。主管部门为“云南省教育厅”。

(二)表一“基本情况”应认真如实填写完整,“学历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一栏应填写完整,“职称外语考试情况”一栏属免考对象的则填写“免考”。贴上本人近期免冠照片。

(三)表四“担任过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为任现职以来完成的教学、科研情况。

(四)表七“任现职以来主要著作、译文、论文、调查报告登记”中“本人承担部分”填写主编、参编,第几作者等排名。评审表中的内容和顺序和其他表格中此内容和顺序相一致,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SSCI、中文核心在前,其他期刊在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提交的所有著作和论文应该是正式出版和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该目录见人事处网站。

(五)表八“任现职以来培养人才情况登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情况。

(六)表九“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登记”中“考核等次”应根据申报人员每年年度考核情况进行如实填写。

(七)表十“自我鉴定”用手写签名。

三、《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一、表二》填写注意事项

(一)《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一)》

表中“减免工作量情况”栏由所在部门核实,领导签字、盖章;“教学业绩”由教务处审核签字、盖章。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受聘人员额定工作量见《西南林学院指导性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西林[2000]31号和《西南林学院受聘人员额定工作量》(试行)文件。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二)》

1.表中“论著、论文”的内容、顺序与《评审表》中内容、顺序相一致。“论著、论文”栏由部门审核签字、盖章;“科研项目”栏由科技处审核签字、盖章。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SSCI、中文核心在前,其他期刊在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该目录见人事处网站。

2.“科研项目”

“科研情况”要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填写,科研项目需要提交项目立项书或结题报告等有效证明,成果鉴定证书、专刊证书及各类奖励证书等,装订于“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中,并制作目录,按目录顺序整理装订。

四、其它要求

1.《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2份,必须是16开双面打印以利于获得晋升后存档。根据云职改办〔2008〕1号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不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表》。

2.《述职报告》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表一、表二》资格审查时提供一份,资格审查通过后各复印25份,并按述职报告1份、履职业绩一览表一、表二各1份的顺序订成25份,以利于评审时每个评委审阅,《述职报告》、《业绩一览表表一、表二》16开单面打印后,复印扩大成8开。

3.“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需要单独整理成册,顺序按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获奖证书、科研证明材料等顺序整理装订。

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从2008年起申报职称必须提供,申报人员到人事处报名登记后,交一张照片人事处给予补办。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25-02

在世界上,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和信息的占有程度,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的程度。经济建设、科研和教育都离不开信息。谁拥有充分的信息,谁先获得信息谁就必然赢得主动,处于有利地位。在我国,图书馆必须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具体地说,图书馆必须为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这个中心目标服务。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当前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格局,面对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要一如既往地发挥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要将数字资源纳入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建设集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于一体、形成集成式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使图书馆在竞争中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适应时代及信息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策略,寻求新的馆藏建设模式。整合校内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各种资源,通过校园网络连接,加强资源的建设和优化,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无疑是一个经济而又实用的发展途径。

一、“资源整合”含义及其理解

(一)“整合的概念”

“整合”适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数学、生理等各个领域。其字面意思是整理、汇合、聚合、融合,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由此看来,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集合,这个集合形成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状态发挥的效益、效率,更要大于各单独状态之简单叠加的效益、效率,整合的实质就是各个单独事物共同遵循统一的原则、标准、规定,打破原有的界限,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简言之,整合后发挥的是整体效率,体现的是整体效益。

(二)对“资源整合”的理解

资源整合是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内聚和重组,形成新的资源体系。具体到图书馆,概括起来就是: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和规范,把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的资源,无论是虚拟资源还是实体资源,或者是多载体、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分散异构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资源的最大整体效益。

二、“资源整合”的内容

(一)文献资源整合

信阳师院是河南省两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之一。现有18个院系,3个教研部,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经、管、法、教8大学科门类。设有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拥有2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3个省级重点学科。各院系(部)都设有资料室,其中部分院系资料室 具备相当规模(如:中文、数学、政法学院等),但是因馆藏文献受经费限制,多为单本。所以,文献资源仅供内部师生使用,不向全校开放。由于管理手段落后,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书刊长期外借不还,成了教师的私人收藏,导致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的名存实亡。

整合能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可靠的结果。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网络环境下馆藏资源建设内容的扩展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合作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信息收全。面对无限需求和有限的收藏能力,大学图书馆只有实行馆室信息资源的整合,把资料室的文献资源纳入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内,加强分工协调,做到共建、共知、共享,才能避免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你有我也有,你缺我也缺”的重复和缺漏并存的问题出现在网络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上。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资料室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收藏特色,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封闭式的管理,文献资源仅供内部使用,加上小而全的模式以及规模、条件和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资料室和图书馆多有重复,造成有限资金难以充分利用。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

1、整合步骤

首先,要为院系资料室 配备计算机,开通院系资料室校园网网络接点,为院系资料室计算机安装“汇文”系统软件及客户终端,开通CALIS联合目录数据下载服务(我院现有部分院系资料室尚未配备计算机,且院系资料室都未和学校图书馆联机)。

其次,集中培训院系资料员,通过一系列的业务培训,提高院系资料员的业务能力,达到能独立操作计算机,实行计算机借阅管理。

再次,要按《中图法》把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进行统一分类,按《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规定进行编目,书次号采用和图书馆一致的流水号,便于计算机自动取号。同时,为便于管理,要为每个院系资料室设置代码,划定一段条形码区间,实行计算机管理。

我院各院系资料室各自为政,馆藏登记方式存在差异,若不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无法实现馆藏信息的联机整体检索,更谈不上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为大学图书馆事业长远的发展,图书馆必须熟练掌握数字信息管理方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放到网上,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才可能实现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环境为处于不同地域的图书馆室相互利用信息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学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将全院各院系资料室的馆藏建设纳入信息资源建设的全部,提高整体信息资源建设的完备程度,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全校文献资源的共享共知,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2、益处

通过统一的订购和荐购平台,可消除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有针对性地采选各馆室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节约时间、降低采购成本,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形成更全面的文献收藏。另外,通过与院系资料室的联机工作,客观上促进了资料室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数字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院系资料室收藏了大量有价值的传统文献,若将这些馆藏资源数字化,制作各类数据库上载网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可使读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方便读者的同时,资料室的馆藏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院系资料室作为专业阅览室可保持馆藏特色,继续发展特藏专藏文献。例如,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资料室,可加强本院教师的学术著作、论文以及学生学位论文(主要是硕士论文)的采集收藏;可根据专业设置以及院重点学科建设,加强采集经济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学科文献。

(二)人力资源整合

2002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因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规程》明确规定了院系资料室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规定资料室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和协调,要向全校开放,这就为资料室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资料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院系资料室直接转变为大学图书馆的专业阅览室,专业阅览室人员的业务、编制与职称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实行图书馆、专业阅览室的“人、财、物、权、责”一体化管理。“用人,要用好人;用人,要会用人”,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是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最佳方式。在图书馆员的用人制度改革上,将绩效作为根本,以全员聘任为前提,竞争上岗,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我院,相当多的院系资料室管理松散,服务手段落后,资料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资料员得不到进修培训的机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提升。在文献资源加工及开发利用上,大部分资料室目前仍停留在盖章、登记、打号等原始手工操作阶段。缺少二次文献及课题跟踪服务。且无论院系大小,学生多少,院系资料室都只有一名资料员。在服务手段落后,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资料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去做文献的二次加工。资料员一无职务,二是职称问题难以解决。资料员处在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工作上受院系领导、业务上又归校图书馆管理。院系资料员是学校的边缘人群。前途黯淡,工作没有积极性。资料室工作不被重视,院系资料人员经常被院系差遣做其他事情。

院系资料室并入学校图书馆后,既可壮大图书馆工作队伍,也可避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样既可以集中人力资源,解决学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新图书馆建成使用后所造成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又能在图书馆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增强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凝聚力,顺应时展的需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馆室合并后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合并非各部门原有人员的简单集中,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重组时,首先要保持院系资料员的相对稳定性。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有责任协助员工对自身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把有高级职称、有较高服务能力的馆员,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满足职称、岗位对他们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馆室合并可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实现高校资源优质化配置。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面向需求,不断探索。加强业务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健全绩效评估体系。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所.转型期图书馆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

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刘晓武等.高校图书馆现代转换中的资源整合[J].图书馆杂志,

2004,(2).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7篇

作者:曾娟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教工的一份子,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低下,工资水平基本上处于高校教师中的低层,高校图书馆人员比例关系失调、效率低下、公平感缺失、馆员的主动精神被抑制的人力资源现状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极不协调。人才的流动由市场来决定使得哪里待遇高、福利好,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人才就往哪里流动。高校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人才队伍不稳定,而科学合理地分析图书馆人才流失的各种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使图书馆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好,并充分发挥人才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平时的岗位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但是馆员对于长时间从事图书馆单一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减低;另一方面,图书馆在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他们自身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些馆内对于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不高,在对他们工作业绩进行测评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工作绩效及能力的考核,然而对他们在思想文化素质方面则要求不高,且对这方面的考核较少,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上,馆员对待其思想素质考核方面积极性也就不高。另外,由于馆内多数馆员并不是学图书馆专业,在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和学习上也就较浅。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们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对图书馆知识的学习。

所在高校的人事部门和图书馆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如有些高校的职工待遇向行政倾斜,管理人员的岗位津贴明显偏高,图书馆的副高职称的员工待遇明显低于科级干部,职称高低几乎没有差别。针对此类现象,必须转变导向,向职称倾斜。首先应落实员工的职称待遇,特别是图书馆系列员工的职称待遇,就高不就低,引导广大馆员积极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职称,形成你追我赶的“赶超”氛围,进而达到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的价值,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较高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高校图书馆员也要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中心,同时也要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加强知识集成以产生新的知识,帮助师生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借助服务平台帮助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分析,为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分析家、知识管理者、知识领航员,成为具备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们学习的主要阵地,图书馆的环境及设施的更新对学生们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师生们学习和探索新知的重要场所,舒适和现代的图书馆环境更能够使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一个环境良好的图书馆更能够吸引读者在图书馆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加强建设好图书馆的读书环境,让师生们能够在一个舒适而现代化的环境里学习,不仅能够发挥读者们在其中学习的效率,而且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同时,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中还应为师生和读者们配备相应的学习办公设施,提高图书馆工作服务的范围,如一些打印室、饮料部、文具部等以备学生们及时使用,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同时,在图书馆藏书资源功能方面要加大完善力度,尽可能的提高对馆藏图书及现代化网络数据库等相关资源的引进和应用,提高馆藏搜索资料的使用率,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图书馆网络文献资料这一窗口掌握到更多的资料和知识。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在管理制度上要科学完善,在其服务理念上也要与时俱进。图书馆在更新教学用学习资源和文献资料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师生们进行宣传,让他们熟知使用新资源的方法和操作,特别是要对入学的新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讲解,让他们熟知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如何查阅书籍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员的服务要不断地更新服务理念,扩宽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服务,才能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3]。

同时,图书馆要不断开辟新的网速服务形式,如在网上图书馆中设置一些电子信箱地址、新闻公告栏、留言和评论交流区,通过在网上对读者们提供多种交流服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战略就是要求高校图书馆既要让馆员能够以开放性的视野去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和参观访问等形式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要求高校图书馆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开展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从两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的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岗位的要求,紧紧地围绕岗位需求,根据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馆员进行培训考核,其次要利用外部技术力量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聘用非正式员工、实行业务外包、加入图书馆联盟等多种有效形式改善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状况。即充分立足于馆员的使用和培养发展,积极而又务实地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合理利用外部技术力量,以此推动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4]。无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如何变化,在构成图书馆的资源、技术、人员三个主体元素中,只有馆员才是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完成知识交换的真正界面[5]。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更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宣传地。现阶段,我们要重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发展策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力量。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8篇

〔摘 要〕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议 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馆系共建专业数据库 、专业阅览室”的见解。〔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系(所)资料室 网络环境 专业阅览室 专业 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 ,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 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1.1 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 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 教网(CER-->)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 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 、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 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 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1.2 系(所)资料室的定位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 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 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 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2 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2.1 从时间上来看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 政。2.2 从业务联系上来看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 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 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2.3 从经济关系看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 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 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 ,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 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 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3.1 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 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 、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 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 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笔者认为:第一,电子化与网络化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将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中国科 教网(CER-->)、校园网以及与INTER-->

图书资料职称论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图书馆 采编流程 优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12-02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教师、图书馆、实验室)之一,在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流程,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对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读者,促进高校教学、科研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市场空前繁荣发展,除了新华书店外,其他各种书店、出版社、图书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极大地丰富了图书供应主体,方便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购图书。但同时由于图书供应主体增加,也导致市场上鱼龙混杂,增加了图书采编难度,因此有必要对采编流程进行优化,才能在复杂的图书市场环境中提高图书采编的质量和效率。本课题以邢台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对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一、图书馆采编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访”的环节重视不够

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访”是指对读者进行访问,征求和收集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需求信息,以便使图书馆采购的文献资料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需要。因此,“访”的环节是图书馆管理最基础的环节。邢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对“访”的环节重视不够的现象,未能很好的收集读者意见,采购的文献资料不适合读者需要,借阅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服务意识淡漠,图书馆自身重“采”轻“访”。由于收集师生们的书籍需求信息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因此一些图书馆只考虑如何完成采购任务,而未进一步考虑采购的书籍是否是师生们最需要的。二是师生们对推荐图书不热心。各学校图书馆一般都有读者留言本,以及图书馆网页上有读者建议栏目,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何意见,以及有何书籍推荐都可以给图书馆留言。但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此不重视,很少留言,或者留言的推荐信息很不完整,推荐书籍的书名、作者、版次、ISBN号等基本信息都不完整或是有错误,导致学校难以根据这些留言推荐信息购买书籍。邢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聘请有教师和学生担任图书采访资料员,负责收集教师和学生中的书籍需求信息。但是许多图书采访资料员或者对此项工作不重视,或者学习、工作繁忙,不努力收集教师和学生们的需求信息。

(二)编目工作效率不高

主要表现为新书到馆后,不能及时编目上架,供读者借阅。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十分迅速,许多书籍出版后一年甚至半年就慢慢过时。邢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新书到馆后三个月、半年甚至更久时间才上完成编目上架工作,导致书籍闲置,不能及时发挥作用。

二、优化图书馆采编流程的对策

(一)采取激励措施,提高读者推荐书籍的积极性

1.提高读者推荐书籍积极性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职能就在于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如果图书馆采购的文献资料不能适合读者的需要,那么即使图书馆藏书数量再多再丰富,也不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只不过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购书经费。但目前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少则几十个专业,多则上百个专业,图书采编人员难以做到对每个专业都熟悉,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学科发展得非常快,知识更新也非常频繁,图书采编人员很难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动态从而使采购到的书籍不过时。相反,学校师生是各专业知识的传播者、研究者、学习者,他们对各专业知识的发展动态比图书馆采编人员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们推荐的书籍更加适合自身的需要。因此,图书馆要想采购到符合读者所需的图书资料,首先必须大力加强“访”环节的工作,大力收集读者的需求信息,只有这样图书馆采购的文献资料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访”环节的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做扎实了,其他环节的工作才有意义。

2.在读者中广泛开展评选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的活动,提高读者推荐书籍的积极性

图书馆要建立多渠道的读者推荐书渠道,并且对于读者的书籍推荐信息要认真记录、整理,作为采购书籍的重要参考。同时,为了激励读者推荐书籍的积极性,还可以以读者推荐书籍借阅率的高低,按照一定比例评选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首先,在学生中开展评选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的活动。对于获得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的学生颁发奖状,如果条件允许时也可以发给一定的奖品;同时,建议学校在评选学生各项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时,对获得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称号的学生适当照顾,把是否积极向图书馆推荐书籍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另外,获得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称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生热爱阅读,书籍涉猎广博,知识面宽广,建议学校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获得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称号的学生。其次,在教师中开展评选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的活动。建议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职称评定时,把是否积极向图书馆推荐书籍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对获得优秀图书采访资料员称号的教师适当倾斜。以上这些措施需要得到学校领导重视、支持才有可能做到,这首先需要学校图书馆自身要高度重视,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强调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

(二)将图书编目工作外包,提高编目的效率

图书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将图书编目工作承包给图书供应商或是专业的图书编目机构完成的一种图书编目管理方式。图书市场的发展,使得编目外包成为可能。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书籍供应商非常多,图书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众多书籍供应商为了获得订单,不仅仅在图书价格上开展竞争,而且纷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如帮助客户贴条形码或磁条、书籍分类、盖馆藏章、免费配送书目数据、书籍编目等服务。竞争的结果使得许多大型书籍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一些书籍供应商甚至组建了自己专业的图书加工队伍,负责为客户提供各项图书加工服务。这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图书编目外包成为可能。

1.编目业务外包的优点

首先,有利于弥补图书馆编目人员不足的缺点,提高图书上架速度。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从学校生均规模来看,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生均规模约为3900人,到2009年达到约5900人,[1]平均每年增长12%左右。同时,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对各地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高职高专院校生均图书量、生均年进书量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使得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图书购买量增长较快。但是图书馆采编人员没有相应增加,以邢台高职高专院校为例,一般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只有1-2人。人手的不足导致图书馆编目不及时,图书积压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到读者正常使用。其次,有利于降低编目成本。图书编目是一项程序非常繁琐、耗时耗力的工作,依靠图书馆采编人员编目成本较高,据统计,我国图书馆单独编目成本较高,每种图书成本约15元,[2]邢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情况也基本上如此。书籍供应商对书籍进行编目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成本较低,因为书籍供应商每种图书的拥有册数比图书馆多得多,图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成本摊到每本书籍上平均费用较少。而图书馆由于每本书复本有限,每种图书数据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成本摊到每本书籍上费用较多。因此,把编目业务外包有利于减少成本,为图书馆节约资金。

2.编目业务外包的模式选择

编目业务外包按照外包的业务范围可以分为部分编目业务外包和全部编目业务外包;按服务的方式可以分为到馆后编目和编目后到馆两种模式。全部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将文献资料编目全部环节的工作都承包给书籍供应商完成。部分编目业务外包则是指图书馆编目人员完成文献资料编目的一部分工作,将编目其余的工作承包给书籍供应商完成。到馆编目是指由书籍供应商派员到图书馆进行编目,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编目后到馆是指图书馆采购的图书先在图书供应商处由图书供应商完成编目后再交付给图书馆。以上各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邢台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经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模式。建议可以采用一部分书籍编目业务全部外包,剩余部分的书籍编目由本馆编目人员完成的方式。即事先与书籍供应商约定,书籍供应商在对图书进行编目的时候,对于那些在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可以查询到数据的图书可以直接进行编目,对于那些在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查询不到数据的图书,书籍供应商则不对其编目,而是将这些书籍交付给图书馆,留待图书馆编目人员进行编目。因为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是我国图书编目使用范围较广的两个系统,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使用这套系统编目,因此,只要书籍供应商也按照这两套系统编目,则编目质量较为有保证。对于高职院校一些比较冷僻的专业书籍,在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都查询不到数据,则应由本馆编目人员自行编目,以避免书籍供应商胡乱编目。由于在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应用系统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可以查询到数据的书籍占大多数,查询不到的书籍仅占少数,因此大部分书籍可以把编目工作全部承包给书籍供应商完成,少数书籍由图书馆编目。这有利于大大减少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书籍上架的速度,也使采编人员有精力进一步做好采访等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加符合需要的书籍和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