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茶油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6:25

茶油实训总结

茶油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油茶产业;农民致富增收;措施

1引言

遂昌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全县现有油茶面积5333.3hm.2,其中投产油茶林4866.7hm.2,主要分布在金竹、湖山、应村等乡镇,其余乡镇面积较少,其中金竹镇有1800hm.2,占全县的35%,是遂昌县油茶面积最大的乡镇。遂昌县油茶大部分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以普通白花油茶为主,近年来引进了“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在高坪、应村等地也有少数红花油茶。在投产的油茶林中,由于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经营水平差等原因,许多油茶林缺少管理而逐渐荒芜,效益不高。

近年来,随着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的重视,社会对山茶油需求的增加,遂昌县抢抓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增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油茶面积逐年扩大。二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2011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6760万元,比2010年增加971万元,增幅17%,精制山茶油加工企业从2008年的1家增加到4家,加工设备累计投资达到1500万元。三是增产增效越来越显著。2011年对金竹镇叶村精品园内的油茶进行检测,每亩平均产茶果719斤,折算毛油44.9斤/亩,增加产值165.2万元,叶村村人均增收3116元;在金竹镇茶竹岭村设立油茶标准地,经过低产林改造,包子恒户5号标准地油茶103株产果462kg,折算每亩产果770kg,产毛油48.13kg,比全县平均油茶产量8.3kg高出近6倍,增产增效非常明显。四是油茶林分质量大幅提高,全县新种0.05万hm.2油茶全部为油茶良种,累计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0.2万hm.2,为林农的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五是社会、生态效益越来越大。通过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水平总体上得到提高。油茶产业走上“品种良种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2领导重视,制定规划

在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兴起的历史时期,遂昌县确立“发展大林业,建设大森林”的发展新思路,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推动林业产业同步发展,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原生态精品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林区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把油茶纳入全县8个原生态主打建设农产品来发展。2009年,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林业、农办、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油茶产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县新种油茶良种0.1万hm.2,改造油茶低产林0.26万hm.2。

3项目带动,园区示范

随着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越来越来重视,油茶生产项目逐渐增多,投入资金也越来越来大。遂昌县油茶生产项目主要有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近3年全县完成油茶良种种植487.9hm.2,低产林改造面积74987hm.2,累计完成投资2131.2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1190万元。遂昌县油茶园区有主导产业示范区、叶村油茶精品园、排前油茶精品园,已完成示范基地建设530.67hm.2,累计完成投资2007万元。通过项目的带动,园区示范,遂昌县油茶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致富增收作用明显。

4政策扶持,加大投资

为了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遂昌县扶贫办开展了乌溪江库区第2期脱贫致富工程农民增收项目,对金竹、湖山、焦滩、蔡源等4个库区乡镇的油茶低产林改造进行扶持,其中示范基地建设每亩补助2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100元;2009年,遂昌县政府出台了《遂昌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对新种油茶良种每亩补助100元,改造油茶低产林5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2011年累计投入县级以上财政扶持木本油产业发展资金995.953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500万元。从2008~2011年,每年有一家精制山茶油加工厂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健康营养食用油产业博览会上,“金竹”牌原生态山茶油获得博览会金奖(山茶油类)。

5发动群众,强化服务

为了营造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氛围,扩大知名度,从2008年开始,遂昌县每年在金竹镇举办山茶油开榨节,并在遂昌电视台、遂昌报和网络等媒体进行油茶专题宣传,以增强农户发展油茶的信心,增加农户改造油茶低产林的动力。在规划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时,由村委会召集农户开动员会,广泛听取农户的意见,林业技术人员到场对油茶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帮助林农算经济账,引导农户自愿进行油茶良种种植,改造低产油茶林;在每个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的村,都确定一名村委会干部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联系人,具体负责油茶低改的质量、进度以及肥料的发放和监督等工作;每块油茶林都落实了一名林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实地指导林农开展低产林改造,负责技术指导和肥料使用监督,发现林农做得不到位,马上进行指正,重新落实。为了让更多的林农掌握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遂昌县制作了简单实用的《遂昌县原生态山油茶生产模式图》,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容易接受,也乐于使用。遂昌县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进村入户、发放技术资料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要求各个油茶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的村,都要进行一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全县先后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油茶良种栽培管理现场会、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动员会、油茶病虫害防治培训会等,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技术人员、油茶种植户参加培训,充实了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全县举办油茶培训班35期,培训林农5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遂昌县还组织油茶种植户和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大型油茶示范基地,与基地林农进行交流,拓宽视野,学习他们先进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借鉴油茶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6加强监督,严格检查

对于油茶产业提升项目,遂昌县实行全程监督管理,由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各乡(镇)林业工作站签订监管协议,肥料由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统一采购,村委会负责发放到农户,责任林技员负责施肥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杜绝肥料不上山或少施肥现象的发生。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检查验收分为验收和复查两个程序,油茶产业提升项目由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联合组织验收;乌溪江库区农民增收项目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再由县扶贫办组织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县产业化扶持资金由乡(镇)政府验收上报,县林业局进行复查。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村委会将扶持资金按面积分摊到农户,各农户签字确认后统一上报县财政局,再由财政局将资金足额拨付到农户指定的账户。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油茶;特点;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S79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0103

1 引言

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全县土地总面积25.4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1%,森林蓄积量730万m3,森林覆盖率82.3%,全县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4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油茶产业是遂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现有油茶面积0.5万hm2,投产油茶面积0.48万hm2。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中央立项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浙财农字(2010)195号]的文件要求,遂昌县开展了“2010年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工作,由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

遂昌县2010年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总规模366.7hm2,其中高产良种推广示范基地166.7万hm2,先进技术推广示范基地200hm2;建设油茶林作业道24km;培训林农300人次。项目预算总投资847万元,其中良种与技术推广基地投资565万元,作业道建设282万元。申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500万元,占总投入的59%;县财政投入115.6万元,占总投入的13.7%;建设单位和农民投工投劳231.4万元,占总投入的27.3%。省级以上扶持资金重点扶持良种与技术推广和作业道建设两个环节。

遂昌县2010年油茶产业提升项目按时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油茶平均生产粗制毛油20kg/667m2,产值1 400元/667m2,增加产值742元/667m2,高产良种推广示范基地投产后预期平均生产粗制毛油35kg/667m2,收入达到2 450元/667m2,产值662万元,因此项目完成后实现总产值1 127万元,增加收入908万元,项目区油茶一产人均增加收入274元,项目运行超过原计划要求。同时通过项目实施,2010年遂昌县油茶面积增加1753hm2,全县油茶总产值达到5 789万元,其中一产业产值达到4 239万元,比2009年增加1 508万元,二、三产业产值增加321万元,项目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能力明显。

2 项目示范推广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遂昌县油茶产业生产提升项目实施后,生产茶油161t,增加茶油112t,实现总产值1 127万元,增加产值908万元,增加利润538万元;油茶作业道按每公里受益油茶面积250亩计算,遂昌县2010年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受益油茶面积441hm2;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平均亩产油茶果400kg/667m2,每年运送肥料100kg/667m2,按每百斤每公里节约运输成本5元计算,可节约运输成本50元/667m2,项目总计可节约生产成本33万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全县油茶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2 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总体上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油茶生产,使油茶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使之成为新的农村主导产业,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油茶产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推动了遂昌县旅游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减轻了林农对木质资源的依赖,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量,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领导

遂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县林业局也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林业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和协调工作。

3.2 建立规章制度

按项目建设要求,遂昌县分别制定了《油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申报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3 严格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指导组和财务组,所有的项目均由建设主体与责任单位签订项目实施施工合同,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法实施有效监管。严格按《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和县级财政报账制。所有财政资金经林业、财政业务科室核实和领导签字同意后,直接拔给项目建设单位。

3.4 强化服务与宣传

项目所用的苗木、肥料由县林业局统一采购,送货到山。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王开良副研究员到实地讲授教油茶种植技术,召开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动员会和项目推进会,举办油茶生产技术培训班,发放培训资料,增强项目区技术力量。在林业网、中国.遂昌网等发表宣传报道,有效的促进了全县油茶经营水平提升,扩大了项目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4 油茶产业特点分析

4.1 农民积极性提高

近几年由于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扶持,市场的看涨,项目的带动,媒体的推动,农民承包、种植、低产林改造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油茶良种示范基地111.7hm2通过流转给9个农户经营管理,占项目面积的62%。

4.2 油茶产业规模

全县油茶面积逐年增大,产业产值增加明显,2010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5 789万元,比2009年增加1 829万元,增幅46%,其中一产业产值增加1 508万元,增幅55%,精制山茶油加工企业从2008年的1家增加到5家。

4.3 增产增效越来越显著

按2009年遂昌县统计年鉴公布数据,遂昌县油茶林平均生产初制原油9.4kg/667m2,先进技术推广后,平均每亩生产初制原油20kg/667m2以上,如遂昌县金竹镇苎上村农民张根海,其家门口油茶经过抚育施肥后,2006~2009年4年平均产27.5kg/667m2,最高年份产44kg/667m2,产值和利润均翻番。

4.4 投资越来越集中

项目建设以油茶主导产业园区为中心,开展项目的实施工作,在油茶主导产业的核心区金竹镇古楼村,建设良种基地42.5hm2,技术推广基地432hm2,便道6km,水池4个,作业道5km,总投资达到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规模效应越来越显现。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油茶标准化;推广示范;特色成效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遂昌县金竹镇地处遂昌西北部,距县城48km,东南部和应村乡、大柘镇相邻,西接湖山乡,北毗高坪乡并和衢县交界,全镇面积140km2,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665人。2011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9426万人,居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金竹镇是丽水市首批中心镇,近年来,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原生态精品农业镇,通过油茶等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有效改善。

2 项目概况

油茶是金竹镇的传统林业经济作物,金竹镇向来就有“浙西南油库”之称。目前全镇有山油茶面积5万亩,主要分布在古楼、茶竹岭、和夏东等村,占全县山油茶种植总面积的1/5以上。2008年金竹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进行了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申报,经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审查,2009年4月,《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并在当年的项目审查中被评为优秀。通过开展油茶标准化栽培,促进了金竹油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油茶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效益林业发展,成立了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同时,积极聘请林业、标准化方面专家亲自把脉项目推进,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意见》、《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村村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办法》,并与各建设基地相关村签订《无公害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建成4个无公害油茶示范区,总计面积7000亩。基地内设立826个示范户,应用推广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地方标准,从土壤管理、病虫害控制及生态环境等环节入手,采用平衡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不用高残高毒农药;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林带、立体经营等方法改善和维持油茶生态、生产环境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以点带面推动无公害油茶标准化建设。

3.2 示范推广,辐射带动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项目建设在《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油地方标准》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特点,还分别制订了《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标准化)推广》、《金竹镇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让林农一目了然,按图操作,达到标准化生产效果。同时,以品牌为纽带,建立了以企业加基地连农户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运行机制。在机制带动下不断提高示范基地油茶效益,以经济增收吸引广大油茶种植户参与油茶标准化生产,进而在全镇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推广示范氛围。

3.3 强化培训,提高效果

加大宣传,提高标准化推广的实际效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油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的生产管理技术、食品安等内容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共举行6次专项培训班,还通过召开过座谈会、示范户现场指导、林业站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等其他方式进行宣传培训,据统计参加培训人员和接受指导人员达900余人次,发放《金竹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1000余份,《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标准化)推广》资料400余份,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林农操作技术水平,强化了林农对油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

3.4 加强监测,把好质量

一方面积极申请,借助省、市、县各级检测机构技术力量,经常性开展产品监测和技术指导。同时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不定期对农户记录情况及基地农药使用等生产过程及投入品进行检查、监督,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协调会议制度,完善自律和约束制度,使油茶标准化生产过程形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与遂昌文泰山茶油厂、浙江回龙油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做好做强“金竹”牌山茶油,发挥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影响,加强产品竞争力,同时以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给当地林农带来实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农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4 特色工作

4.1 以节庆文化为亮点,加大油茶品牌宣传

金竹镇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以节庆文化提升金竹油茶底蕴,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金竹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2008~2011年连续4年成功举办“金竹山茶油开榨节”,使每年国家、省、市级媒体和消费者聚焦金竹开榨节,对金竹油茶品质、品牌和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报道,同时,一批大型企业通过活动开展参与金竹油茶产业发展,从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帮助,有力地推动了金竹油茶品牌建设和产业健康发展。

4.2 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助推油茶产业优化升级

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原生态农业精品镇”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原生态农业,主打山油茶品牌。金竹镇素有“浙西南油库”之称,栽培山油茶已有2300多年历史,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原生态的榨取工艺,原生态的食用方式造就了原生态的金竹山茶油。金竹镇紧紧抓住山油茶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到产业成形与转型并举,发展以质量和速度为先,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并坚持从品牌、科技、诚信方面入手,抓好产业的谋划和管理:一是鼓励茶油加工企业打品牌,打造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利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对低效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在改善茶油品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对茶油加工企业加强诚信教育,着远山茶油产业的长远发展,金竹镇在部分加工户提出诚信经营倡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山茶油加工行业自律细则,使每一个加工户都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精心维护金竹山茶油原生态的高贵品质,为金竹山油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5 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油茶基地700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4万亩,带动户数872户。2011年山油茶种植面积达2.8万亩,产山茶油30余万kg,山茶油价格稳定在56元/kg,亩产达650余元,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成为惠及全镇广大群众的支柱产业。2012年,油茶更是喜获大丰收,全镇油茶产量增加约1/3,在山油茶产量单方取样对比中,最高亩产2500斤,单株产量达100kg,全镇油茶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借助油茶标准化种植推广,使油茶从粗放经营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从无标准生产向标准化生产,增强了林农标准化意识、无公害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林农的科技素质。形成以龙头(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树立当地油茶品牌形象,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油茶产业按照无公害标准高效益生产,不仅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林农的收入,同时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进金竹油茶可持续经营。同时,项目实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市场提供安全健康食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金竹镇人民政府.遂昌县金竹镇油茶标准化推广示范总结[J].金竹:金竹镇人民政府,2012:12.

茶油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三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06-1

三门县位于台州市东北部沿海,东临三门湾,南邻临海市,西枕天台山,北接宁海县。全年雨量充沛,土壤肥沃、pH值在5-6之间,具有种植油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油茶在全县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亭旁镇、横渡镇、三门林场等三个山区乡镇,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约3万余亩。

1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最适宜我县丘陵山地的一大特产,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虽然长期以来未被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

1.1 发展油茶产业的潜力大

1.1.1 有丰富的林地资源 三门县土地总面积160.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79万亩,全县适合油茶种植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全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

1.1.2 发展油茶产业增产增值空间大 三门县目前现有油茶面积约3万亩,由于油茶种植粗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际投产面积仅1万亩,油茶亩产仅5kg,一产年产值仅300万元,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的亩产量和总产值增值空间大。

1.1.3 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茶油能较充分地平衡人体营养,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为天然植物油之首,并含多种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其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茶油具有良好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号称“东方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因此,茶油将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具有广阔的国内国际消费市场。

1.1.4 地方领导重视、政策导向好 近年来三门县针对欠发达地区特点,立足资源优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统揽,以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大产业少人口”,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油茶作为产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其产业发展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抓好三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我县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班子。研究制定良种补贴、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扶持政策,支持油茶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引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几年来,在我县油茶产区,最适宜发展油茶的地段新建了油茶良种推广示范林1100亩(亭旁镇800亩、横渡镇300亩),每亩扶持1500元,共投入165万元,其中辅助道建设5公里5万元,蓄水池建设4个6万元;技术推广示范500亩(三门林场500亩),每亩扶持600元,共投入30万元。

1.2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联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聘请油茶专家,推广应用通过部级或省级审定的油茶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制定生产模式图,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落实科技示范户20多户,培训农民300人次,建立新型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和科技示范联系制度,促进产区群众油茶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小

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见苗就栽、盲目种植的现象,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

2.2 经营管理粗放,油茶产量低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稀密不匀,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老残林多,油茶树龄老化,生长衰退,效益低。

2.3 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老式、陈旧,出油率及品质低,而且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药品或化工原料深加工项目。

2.4 对油茶扶持政策没有连续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5 科技投入少,科研队伍萎缩

对油茶的科研投入非常少,重视不够,后续人才出现断层,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协调发展

要研究好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油茶产业的前期投入较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证。国家应加强财政投入给予重点支持,开展绿色扶贫行动,把油茶作为扶贫项目来抓,扶持贫困村集体兴办油茶基地,帮助贫困户种植油茶,增加村、户经济收入。

3.3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充分依托省内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找准一批适合我县土地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突破油茶综合利用技术难关,发挥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水平。要加快现在油茶林的改造,做到合理测土配方施肥、松土,修枝剪枝等技术指导,使现在油茶林通过改造,实现丰产、高产,尽快发挥其经济效益。

茶油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油茶又名茶果树、茶油树,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是喜光的阳性树种,种植区域应选择开阔的阳坡、半阳坡,幼树具有一定耐荫性。油茶根深叶茂,四季常绿,耐贫瘠,抗干旱,适应性强,寿命长,油质好。是一种适宜山区种植,营造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绿化美化环境,不与农作物争地的木本油料树种。

茶油色清味香,是最好的食用油,胆固醇含量低,耐储藏,被誉为“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的美称,是目前市场前景看好的有机和天然绿色保健食品。茶油也属于不干性油,耐储藏,不易变质,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它是肥皂、人造奶油、蜡烛、护发油、凡士林、机械油、机械防锈油及机油的代用品;医药上是用于制作青霉素、链霉素油剂的好原料。发展油茶产业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以及绿化河山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现状

1.1老油茶林现状及改造情况

1.1.1老油茶林现状。据丘北县2006年二类资源调查,原种植的油茶面积由于生产管理较粗放,基本上是“人种天养”,除了家庭式小作坊加工外,没有加工企业,大量的茶籽都被外地客商收购,加之近年荒芜的油茶地逐步被杉木、桉树和其他速生用材树种所取代,致使原种植的面积逐渐减少,仅保存191.4hm2,零星分布于12个乡镇,5个森工林场和一个森工局,普遍都是低产低效林。其形成原因如下:一是条件不适,生长不良;二是管理粗放、缺乏投入;三是林地荒芜、杂灌丛生;四是树龄老化,老残林多。

1.1.2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情况。油茶的低产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因此,在改造前首先要调查和摸清现有低产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年龄、结构、密度、品种(类型)和组成、林地现状等基本情况,找出形成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某种或综合改造措施,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油茶总体改造方案是:三砍(锯)五剪,三施肥,一垦复,劣换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其方法如下:一是砍杂、除灌;二是深翻垦复、提高土壤肥力;三是蓄水保墒(土);四是调整密度;五是整形修剪;六是增施肥料;七是病虫害防治;八是更新技术。更新主要采取萌芽更新、截干更新、切枝(干)更新和劣株换冠等方式,以提高油茶品质和增加产量。

1.1.3新种植现状。按照《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丘北县规划发展油茶基地建设2万hm2,主要种植品种是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站培育,经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5个优良品种(云茶油3号、广油4号、广油9号、广油13号、广油14号),品种的适生范围在海拔2000m以下,尤以海拔1600m以下区域长势最好。到目前为止共种植9400hm2,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都还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1.1.4加工现状。目前,丘北县的油茶主要用于加工茶油,加工水平基本上是小作坊式加工,存在油茶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出油率低,无法作为高档食用油上市交易,资源综合利用不高等现象。一是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出油率,又影响茶油质量;二是油茶生产仅限于利用单一的茶油,大量的茶壳和茶粕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宝贵的油茶副产品资源白白浪费,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制约了丘北油茶产业的发展。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品种混杂,良种不足

全县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油茶林,由于种源不足,种子多数是外调,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良种签定,使良种推广应用处于停滞状态,长期以来造成了对油茶无性繁殖技术(嫁接、扦插、组培等)的研究和开发滞后。

2.2管护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

丘北现有的油茶种植面积,虽然由政府主导大力发展,但由于原始的种植习惯和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油茶种植处于“重栽轻管,人种天养,任其自生自灭”的状态。

2.3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资金投入

由于丘北县贫困面较大,油茶新造林地前期一次性投入较高,当年造林投入约1000元/667m2,后5年的抚育管护费1500元左右,加之油茶回收期较长,给种植户带来的资金周期压力较大。

2.4种植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丘北县基地种植规模不大和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多数是原始的小作坊进行木式土榨法,出油率较低,且茶油色重易产生沉淀,无法作为高档食用油上市交易。

2.5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支撑不够

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丘北县缺乏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进行产业服务,许多种植大户虽然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油茶种植技术,大都是边摸索边种植、边积累经验边总结教训,给规模化种植带来很大风险。虽然经过了几次省州培训,但由于所学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多,许多技术员是转岗,难以全面掌握技术操作要求,致使服务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修剪和病虫害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3加快丘北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结合丘北县的实际采取在上级资金扶持,林农自筹,信贷,引进造林大户建基地等方式,利用10~20年时间,实现全县油茶基地造林总面积达3.3万hm2,建高产、高效油茶林面积达2万hm2,年产油量达1.2万t以上,产品精深加工率达70%以上,实现油茶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大支柱产业。

3.2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成立油茶发展专项基金组织,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大项目的资金整合力度,基地建设可结合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国家造林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投入,金融部门放宽信贷政策,降低门坎,扩大信贷投入,鼓励采用以奖、以补的方式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投入,以扩大融资渠道。二是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产业主体龙头企业,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油茶产业原料林基地,确定重点扶持对象,培育典型,培育示范户,成立油茶种植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激发广大林农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依靠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站这一有利条件,加大对新品种、优良种苗的培育和利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种苗生产与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油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向优良品种要产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依托林科院、林业项目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健全油茶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集中推广普及种植发展优良品种和丰产技术。

茶油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林溪乡;油茶;低产林;改造

1 林溪乡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意义

历史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三江,属部级重点林区县之一,是全区有名的杉木、茶油、毛竹、茶叶四大商品基地县。我县是全国油茶重点县之一,现有油茶面积位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二,具有“广西油海”之称。现有油茶面积41133hm2有余,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8%,总产值达28.0791亿元,获“中国茶油之乡”称号和全国“100个经济林(油茶)示范县”称号。油茶不仅是广西省,更是三江县林溪乡的大宗经济林,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林。据2009年二类调查,林溪乡油茶面积6340hm2,占有林面积的56.7%,年产茶油500t~650t,这是我们林溪乡的主要特产。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大多数林农只是广种薄收,经营保守粗放,品种混杂,且多数为50年代所营造,林木老化,单产低,平均每667㎡产茶油6kg~8kg之间,按目前市场价计,每667㎡产值只不过72元~96元左右,经济收益差,林农收入少,致使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三江是广西产油区,林溪乡又是三江的一大产油乡,油茶生产是我们林溪乡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改造油茶低产林,改变油茶产量低、产值低、收入少的“两低一少”现状,增加林农收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十分必要。我们林溪乡已进行油茶低改十年,收效显著,例如2004年林溪乡冠洞村石文耀农户带状施肥0.5hm2,次年茶油每667㎡平均产量由原来7.5kg到15kg,增长了2倍。还有这五年来平地棉吴仲和农户也是带状施肥0.7hm2,这0.7hm2地在这五年都有所增长,从原来产茶油100kg~150kg增加到现在400kg~500kg,如果全垦深挖垦复,收效会更显著。这十年来我乡每年都有油茶低改指标67hm2~100hm2,林农都尝到了甜头,所以纷纷都要求扩大改造面积。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因地改造,使每667㎡产油量由改造前6kg~8kg提高到35kg~40kg,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2 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措施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直接关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应始终按照系统工程的的方法深入组织实施。

2.1 管理措施

2.1.1 制定目标,明确对象

现在目标是有,对象却难以确定。例如上级给我乡67hm2低改任务,我乡政府要按村按户分配,14个村一分每个村不到6.7hm2,我林业部门又要求连片规划,6.7hm2规划下来,又有那么几户外出打工无法施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几百平方米或者几千平方米,如此一来变的既分散又难以管理。本来想以点带面,连续给肥料给几年,但次年林农又外出打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如此一来变成今年几户,明年又几户,根本无法保持连续性,不连续就不见效果,就无法带动群众积极性。对象不明确就无法带动群众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只有长期依赖政府,政府又没有这么多资金来投入,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目标也达不到了。

2.1.2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长期以来,林农对油茶生产习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不愿投劳、投资促产,为使产区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油茶低改的必要性,紧迫性,争取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县乡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电影、录像、广播、墙报、山歌和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广泛的进行宣传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油茶低改的积极性,要让林农能不依赖政府的投入,自己主动改造。

2.1.3 搞好培训,树立样板

我们前几年下乡指导发现,林农对技术方面可以说是零。因此我们要从培训骨干入手,同时建立更多更好的样板试验示范林,做到以点带面,全行推进。现在县乡技术人员到村、到点进行指导和示范已经七年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效果,农民还是不相信科学,还是老思想,老传统。原因有三:(1)培训班学员年龄基本都是5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理解。(2)学员只是为了领取政府培训补贴才去培训。(3)示范时把该剪的突长枝、枯死、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但农民统统舍不得。因此要搞出一个样板,抓好低改培训工作,县乡技术人员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开班技术指导,并做示范,更要带动年轻人积极投入生产当中。

2.2 技术措施

2.2.1 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主要是把油茶林地的杂灌砍除,挖掉老残及病弱茶树,使保留下的茶树有一个良好生长环境。

2.2.2 修枝整形

把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对树形高大,营养生长过旺的一般去顶回缩,以培养结果枝。修剪时以疏剪为主,同时要求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以形成合理树形结构。

2.2.3 深挖垦复

第一年全垦深挖一次,深度20cm~25cm,往后每年夏季浅锄一次,深度10cm~15cm,垦复后适当施肥。

2.2.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油茶低改成效最快的一种措施。根据油茶生长、结实的生理措施,施肥以磷肥和氮肥为主。当年垦复时施肥,施肥一律沿树冠投影边缘处沟施(也就是滴水线),施后盖土。

2.2.5 更新改造

对老残林、品种差劣的低产林应进行采伐更新,按高标准要求种植优良品种,如岑溪软枝油茶。(试点:冠洞村杨香玉,种植岑岑溪软枝油茶0.7hm2,树龄22年,现在每667㎡每年产茶籽300kg。冠洞村杨敏种植岑岑溪软枝油茶100株,树龄8年,已经连续3年每年产茶籽400kg,产茶油为90kg.平铺村杨生求农户85株,树龄7年,这二年每年产茶籽250kg,都没有大小年之分,本地油茶就有大小年之分)。

茶油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对策;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5102

1 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其加工制成的油料是一种优质高级保健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能够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具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被称为“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木本油料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更加广泛。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尤其是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以及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使得各地发展木本油料的积极性高涨,给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 基本情况

油茶是遂昌县的传统林业经济作物,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个体差异很大。全县现有油茶面积81万亩,其中原有投产油茶面积7.3万亩,新引进油茶良种面积0.8万亩,据统计,2012年全县油茶产值8500万元。全县现有文泰、山圣、纳福尔、回龙4家油茶加工厂,2012年全县油茶加工产值2000万元,其中浙江山圣山茶油有限公司产值800万元,是遂昌油茶加工的龙头企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全县油茶分布相对分散,种植农户多,管理水平不一,投入意愿不强,大部分油茶基地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省,市、县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有限,与该县的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所需的资金相差甚远。

3.2 土地流转困难,劳动力不足

全县林地都承包到户,面积小,许多农户意见不统一,也不愿意流转,不能规模开发,集约经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投入相对不足。

3.3 整体产量不高,效益不佳

全县现有投产油茶面积7.3万亩,还有4.2万亩低产林未改造,未改造的低产林一般产油6~7.5kg/亩左右,加上茶饼等亩产值不足500元,整体效益不佳。

3.4 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

科技研发力量薄弱,缺乏知名品牌,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不强,造成销售渠道不畅通,茶油产品销售价格偏低。

4 发展目标

4.1 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有效的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安全效能的财政保障和社会资金引入机制,按照“扩大基地规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全面提升该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

4.2 具体目标

根据浙江省和丽水市“十二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2013~2015年,遂昌县建设油茶示范基地4.14万亩,其中:新造油茶良种示范林1.1万亩,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3.04万亩。建设示范基地林区道路60km,修建灌溉水池60座,组织产区农民技术培训2000人次,联系科技示范户60户。新造林示范基地投产后优质精品率达到90%以上,亩产值3000元以上,低产林改造后油茶亩产值达到1200元以上,进一步促进该县油茶产业发展,至2015年全县油茶产业产值超1.4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国土局、农办、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遂昌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积极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出台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同时,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大力宣传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前景及其产品的作用,扩大社会的认知度,增加消费群体,推进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5.2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木本油料产业标准化组织生产,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采取低产林改造和优良新品种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广大林农掌握油茶优良新品种管理技术措施,并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5.3 培植木本油料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大力挖掘油茶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潜力,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

5.4 建立产业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重视培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相关项目支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转等,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第8篇

一、主要目标

全县油茶产业年产值将从2010年的127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6060万元,年税收从286万元增加到680万元。项目实施期内(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全县油茶种植产值累计达到25600万元,6.2万油茶种植经营户实现人均增收1415元;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680万元,利润1660万元,上缴税金1174万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效果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油茶资源培育,提高油茶林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1、油茶低产林改造:完成6万亩油茶低改林的改造任务。

2、油茶高效林示范:通过油茶高效林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完成1万亩油茶新品种高效示范林的建设任务。

3、油茶新品种引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高产优质无性系23号、53号、166号等优良油茶品种10个,建成油茶新品种引种、繁育基地1千亩。

(二)开发油茶深加工产品,做大做强“腾鹤”、“纳福来”、“瓯江源”、“中野”等品牌,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1、纯、香型山茶油精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形成800吨/年的生产能力。

2、环保型农药专用助剂产业化开发:形成400吨/年的生产能力。

3、天然绿色油田泡沫剂的研究开发:形成500吨/年的生产能力。

4、糖萜素新型饲料添加剂中间体产业化开发:形成500吨/年的生产能力。

5、绿色混凝土引气剂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形成500吨/年的生产能力。

6、植物源高效水泥发泡剂的工程开发:形成300吨/年的生产能力。

(三)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县油茶产业的提升提供保障。

1、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形成技术人员长期长效培训机制,并使从事油茶专业县、乡镇、村各级技术人员常年保持在200人左右。

2、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三网”建设,开辟“油茶产业科技富民强县专项”专栏;二是在全县32个乡镇、管委会建立远程教育视频系统站点。

3、技术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油茶产业科技培训,培训从业人员3万人次。

4、产业合作组织建设:成立一批油茶专业合作社并吸收500户以上的油茶经营户入社。

三、组织管理

成立“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科技、农林水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府办副主任以及科技、财政、林业、经贸、农办、农业局和扶贫办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宏观政策,审查批准项目的实施、验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科技局,科技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局分管油茶产业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职责:①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决定;②负责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各相关单位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任务;③负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协调工作;④定期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⑤建立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上报执行情况和重要事项。

为全面完成《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的各项任务指标,确保专项行动计划取得预期效果,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油茶深加工技术、产品产业化开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由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各相关企业、乡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油茶资源培育主要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各相关乡镇、企业共同实施;县财政局负责落实专项行动计划所需的配套资金,并与县科技局共同监督管理整个专项资金使用;县审计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经贸局、县农办、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及各乡镇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规划、技术指导和督查。各类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农民和企业及时提供信息资讯、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0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扶持资金126万元;省财政科技补助300万元;县财政配套300万元;乡镇、企业、油茶经营户等自筹229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于2012年6月底前到位150万元,2013年5月底前到位150万元。

自筹资金主要通过企业利润留存投入、股东扩股投入、种植户自有资金投入等多种渠道进行筹措。

(二)技术保障

由县政府牵头,县科技局、县林业局组织,聘任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级专家组成油茶科技专家咨询组,具体负责技术集成和指导工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引进新技术,改造自有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技术三者结合,以集成本县技术力量为基础,加强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省、市、县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确保项目技术内容和指标的完成。

(三)机制保障

1、建立协调会议制度。一是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二是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由各任务承担单位、参加单位、技术依托单位有关人员、专家参加的经验交流会议,推广先进工作模式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协调项目的实施。

2、建立奖惩制度。县政府对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专项责任制分工,组织各任务承担单位的责任部门进行总结、分析评估、绩效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完成任务不力,影响项目整体实施的单位报请县政府进行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

茶油实训总结第9篇

论文关键词:吉安县 油茶产业 经济核算 发展

论文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油料树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本文从国家政策扶持、乡土资a.4k势、生态县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分析了吉安县油茶种植的历史与现状,并从经济核算角度阐明了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吉泰盆地中心、赣江中游;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是国家省级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吉安县79.8%的人口在农村,要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就必须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从吉安县的经济形态来看,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种子提取的茶油与世界上公认最好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一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以其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营养成分与明显的保健功能,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油茶树常绿、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一次种植,百年受益。油茶花大而艳丽,既可观赏,又是一种蜜源。油茶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可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油茶树也是吉安县广布的乡土树种,辖区内各乡镇均有天然分布,土壤、气候等条件都十分适宜于油茶种植,其人工栽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

1.1国家为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20o7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008年元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作出“请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的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并决定把油茶生产作为21世纪先导工程和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据了解,针对目前我国食用油紧张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我国中长期的食用油发展规划》,其中油茶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被提了出来。为改善地方经济结构、配合国家林业政策,从2006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2007年江西省利用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500万元用于油茶特色产业项目建设;2008年按新造油茶林14.7元/hm2,低产林改造5.3 hm的标准给予补助。

1.2开发利用资源优势的有效选择江西省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油茶林分布,总面积达74.7万hm,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4%、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7.5%;年产油量约5万t,总面积和年产油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吉安县以山地、丘陵为主,林业用地面积12.6万hm,是耕地面积的3倍,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吉安县的山地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红壤,丘陵平原多为红壤,含养分较丰富,呈酸性或弱酸性;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和气候条件均适合于油茶的栽培和生长,是油茶树的适生区,而且广大的丘陵山区漫山遍野都有天然油茶树分布,油茶野生资源相当丰富。

1.3以生态立县、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油茶树寿命长,优质高产,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它适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油茶是深根型树种,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是优良的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其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又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油茶树还是常绿树种,抗污染能力强,其花朵艳丽、花期长,极具观赏价值。在丘陵山区,利用荒山荒坡栽培油茶,可以缓解油料作物占用耕地的矛盾,腾出耕地来发展其它农业生产,这符合吉安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4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多方巨大需求的合理选择一是人类健康的需求,二是无害化生产的需求,三是弥补油茶原料严重不足的需求,四是加工增值的需求。油茶籽含油率25%~28%,按2008年市场行情,每千克油茶籽成本为6~8元,每千克毛油的净成本在20元左右,剩余的副产品茶枯收入可抵上加工费用,市场销售价一般在36~40元/kg,生产加工环节利润相当可观。

2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吉安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省主要的油茶产区之一,2003年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吉安县油茶面积892.2hm,其中天然林145.8hm,人工林79.7hm,主要分布在梅塘、永阳、登龙、北源一带。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有两次发展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油茶面积突破8000hm,到80年代后期,油茶产业一度低迷。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种苗培育数量不能够满足需求;二是资金、问题,油茶前期投入相对较高;三是林地问题,只有油茶形成规模生产,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流向城市,许多地方油茶林被毁,目前全县油茶面积降到900hm左右。为了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吉安县已悄然兴起开发油茶产业的热潮。如:马山林场的低产油茶林改造;江西九岳造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北源等乡镇利用冰雪灾害形成的荒山、残次湿地松林地,与当地进行股份制合作,建成了2200hm“金庐陵油茶示范基地”,现已种植油茶33.3hmz。但总的来说,吉安县油茶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状况令人堪忧。

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恢复到8000hm油茶林计算,平均每公顷油茶林产油6ookg,每千克价格按40元计,则每公顷茶油产值可达2.4万元。全县8000hm可年产茶油480万kg,总产值1.92亿元。据估算,采摘茶果、晒选、熟山垦复等用工每年每公顷茶林需要465人次左右。可见,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特别能够显著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外,油茶产业带动下游工厂式榨油产业共同发展,按全县年产茶油480万kg计,每千克榨油纯利以0.5元计,即可获利240万元。整个油茶产业链年纯收入将达到6ooo多万元,以20%上交县财政计,收入可达1200多万元,将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对吉安县发展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3.1加强领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3.1.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油茶林开发工作责任制,确保油茶产业“专人专抓专管”,像抓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一样下达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奖惩。同时,摸清全县油茶的分布、类型和数量等基本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紧扣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3.1.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要把油茶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般一个乡镇可抓1~3个重点村,每村再重点抓几个大户。通过建设一批油茶示范村、奖励一批油茶大户的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油茶生产。

3.1.3强化政策支持首先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其次要争取项目资金。在不违背政策前提下,从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山区库区补偿资金以及林业等方面的有关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油茶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再次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

3.2依靠科技。挖掘油茶生产潜力油茶并非低产树种,油茶产业并非低效产业。据调查,油茶的投入产出比为1:3.1,高于柑桔的1:2.8。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与突破,必须要提高油茶种植的科技含量,保持高的技术起点,走“科技兴油”之路。

3.2.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突破口。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油茶品种的选优改良工作,当前最关键的工作是尽快确定适合吉安县栽培的优良品种类型,并选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逐步形成吉安县油茶的优良品系。

3.2.2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园形成一套适合吉安县立地条件栽培的油茶高产稳产的技术方案。

3.2.3抓好油茶低改技术的推广应用吉安县现有成林油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残、荒、劣、杂、病等情况,这部分油茶林产量仅为100kg/hm左右;实践证明,通过低产林改造技术综合应用,茶油产量至少可达330ke,/hm,按市场价40 kg,吉安县现有900hm油茶林,年收入可达近千万元,完全可以成为吉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林业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将油茶低产林改造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3.2.4抓好培训搞好科技服务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人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3.3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3.3.1培育龙头一是靠强联大育龙头。鼓励现有茶油加工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联舟成舰做大做强。二是招商引资育龙头。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大型加工企业或建设基地。三是落实政策育龙头。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多费心思,多做文章。

3.3.2建好基地要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群众自愿、政府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要积极鼓励扶持企业及个人通过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建立高产栽培示范油茶基地。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立购销合同,使龙头企业与农户、油茶林园主形成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公司得利、基地发展、农户受益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