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层次分析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30 16:53:04

层次分析法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1篇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方案相对重要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目标、考虑因素和决策对象按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2.2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构造出两两相互比较的判断矩阵,该矩阵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2.3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对每个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为权向量,计算最下层对最上层总排序的权向量;若通不过,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二、基于AHP的高职营销人才能力需求模型

也有部分学者对高职市场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杨群祥将高职类市场营销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分为: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能力等12项能力。罗生芳认为高职营销人员为适应市场应具备自我驱动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等10项能力。本文作者经对家电销售、连锁经营、奢侈品销售、网络营销等多个行业的企业进行专项调查并汇总,认为当前高职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是人才素质需要改善,将影响高职营销人才能力的因素划为个人素养、营销专业技能、社会拓展能力三方面,并进行了细分。

三、高职营销人才能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定量比较,下面对高职营销人才能力需求的三类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三大类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营销专业技能,其次是社会拓展能力,权重值最小的是个人素养。这说明高职毕业生在营销岗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其自身具备营销的专业技能,有职场发展的目标,最基本的是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到社会人的素质转变。从单个因素权重值的排名来看,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销售管理(C5)”、“持续学习(C8)”、“营销策划(C6)”。销售管理和营销策划同时属于实践应用范畴,在高职营销人才职业发展中是最重要的,但随着社会大趋势的信息更新加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营销人才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工作不只是靠老师传授的理论,还要能在具体问题下自己学习找办法解决,这样的员工对企业来说也是“高效集约型”的,是受到企业欢迎的精英。后面的六种因素对高职营销人才的发展也起着巩固推进的作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为营销理论赋予新的内容并应用到实践,根据对该行业的灵敏度去寻找新理念、新产品、新市场,这也是高职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发展一步步去实现的。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将营销实践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去体验,逐渐热爱它,也能为高职学生赢得应有的形象和地位。

四、结语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标准设计简单,缺乏专业特色。考核多套用学校统一标准,但实际上,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差异很大,采用统一标准,既偏离专业实际,也丧失学科特色。工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加大对设计内容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

2.考核标准层次不清晰。考核标准缺少细化评价等级,往往仅给出一个总分来表示某个评价项目的所有要求,标准可操作性差,使考核教师在论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难以准确给出评分值。

3.考核内容不细化,学生认识模糊。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只知道主题,不了解考核具体要求,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工作,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性,主动性差。

三、量化考核在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

(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理

量化考核,实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工作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量化考核的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问题层次化,形成一个阶梯型的有序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每项的相对权重。该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得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教师具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互不干扰,评分操作简单客观。考核结果中,学生哪一项比较突出,哪一项比较弱,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

(二)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以工科专业为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在咨询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总成绩A分为基础能力B1、设计能力B2、答辩情况B3三部分(准则层),每个部分含有多个细化的考核项目(方案层)。

基础能力部分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出发,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本身的质量,由评阅老师负责;答辩情况由答辩委员会老师负责。

2.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各项目权重的确定。

a.比较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专家咨询法将准则层、方案层的各因素两两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应用广泛的Thomas L.SAATY九级比例标度方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1所示。

若元素i和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b.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计算得出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825(

②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系统根据方案层中各因素两两间的重要程度取值,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仅列出方案层中基础能力B1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最终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各因素所占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各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前三位为(由高到低):工作作风、创新意识或设计独到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工作作风的总权重是最大的,体现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合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回答问题准确度及深度和图表、图纸规范度的总权重比较接近(相差不大于0.002),同样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和思路、概念清晰度也是比较接近的(相差不大于0.001),所以它们的区分度较低,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位学生的各项具体分数输入后,系统按照权重比例分别相乘再相加后得最终成绩,结果明了,便于操作,得出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客观。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量化考核方法引入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该方法是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人的活动的定性判断。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简单、实用,使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结果准确计量提供方法。

参考文献: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层次分析法

邓聚龙教授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可将信息根据明确与否分成三个系统:完全明确的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黑色系统和介于其间部分信息明确但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灰色系统。由于该理论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要求不高,因此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大学毕业论文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其评价时需要的信息部分为潜信息,同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情况。加之评价指标间的复杂关系,造成该评价过程具有很大的灰性。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呢的评价过程中,通常需要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等级,比如对毕业论文评价常用的学术严谨性、创新性等指标的评价,采用传统评价方法难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灰色系统理论能有效克服模糊评价中信息丢失和主观性强等问题。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价指标设计模型,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对区间灰数的白化处理,可使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评价更客观公正。

一、灰色层次分析法

一般而言,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应用到综合评价中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由目标层(W)、准则层(Ui)、一级指标层(Vij)和二级指标层(Vijm)构成。根据建立的目标层次结构,各指标权重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评价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互反判断矩阵,采用最大特征根法计算相邻层次中下层对上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步骤二,确定评价灰类。确定评价灰类包括一般确定评价灰类等级数、灰数及白化权函数三方面内容。一般采用四个评价灰类:第一灰类“优”(G=4),灰数为1∈[4,+∞],其白化权函数为f1(dijm);第二灰类“良好”(G=3),灰数为2∈[0,3,6],其白化权函数为f2(dijm);第三灰类“及格”(G=2),灰数为2∈[0,2,4],其白化权函数为f3(dijm);第四灰类“不及格”(G=1),灰数为1∈[0,1,2],其白化权函数为f4(dijm)。

步骤三,组织评价专家打分。根据本科论文评价需要,邀请p个专家,且对每个评价专家进行排序,序号为m=1,2,…p。组织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实测值和目标值间的比较,然后依据专家经验对各指标打分,并填写评分表。为简便起见,一般规定评分范围为1-5分,待评价指标Vij给出评分dijm由第m个专家评出。

步骤四,计算评价系数、评价权向量及矩阵。对评价指标Vij,先确定指标Vij属于第G个灰类,然后根据灰类的白化隶属函数计算出灰色评价系数,XijG=∑fG(dijm),m∈[1,p],同理可构建评价样本矩阵;在灰色评价系数已知基础上,加总同一评价灰类的评价值,可得各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数,记为Xij=∑XijG;至于灰色评价权向量,则是通过对灰类评价系数的归一化处理,可得各类评价灰类的灰类评价权矩阵Wij。

步骤五,综合评价。首先进行指标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j;其次根据指标层的评价结果构建准则层对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Bi,进而进行准则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同理根据评价结果Bi,按照最大原则确定受评对象归属的等级数,根据E=U×CT可求出综合评价值,其中C表示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形成的向量,可设置为G=[4,3,2,1]。

二、应用实例

本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为案例,采用灰色层次分析评价进行验证,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

广西财经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灰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根据灰色层次分析法建模需要将指标体系设计成指标系统、权重系统和评价标准系统三大系统组成。

2.专家评分

根据项目需要,选取专家5名,通过调研数据与数据配比对各指标进行评分,赋分范围为1-5,指标等级介于相邻两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4.5,3.5,2.5和1.5,根据调研结果和获取的相关数据,评分结果略。

3.计算灰色评价系数、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对于指标(V111),被评指标属于第G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V111G,当G=1,有

V1111=f(1.5)+f(2.0)+f(2.5)+f(2.0)+f(2.0)=2.5;同理可得V1112,V1113和V1114及其他指标的灰色评价系数及灰色权向量。

4、逐级对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步,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1=[0.4514,0.3523,0.1518,2902];

B12=[0.4013,0.3950,01913,0.3875];

B13=[0.5563,0.3863,0.0575,0.2500];

B21=[0.2900,0.3763,0.2050,0.7050];

B22=[0.3600,0.3900,0.2600,0.0000]

第二部,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0.4574,0.3719,0.1448,0.8826];

B2=[0.3180,0.3818,0.2270,0.8230]

第三步,对准则层进行综合评价;U=[0.4086,0.3754,0.1736,0.8617]

第四步,可得综合评价结果:E=U×CT=3.97。

5.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最终得分,评价小组对被评审论文初步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总体看该论文结果评为“良好”,非常接近优秀水平。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二个二级指标,该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由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灰性,所得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检验和完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以使论文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黄勇,查道林.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大学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6期上

[3] 演克武,朱金福,刘锋.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航空公司机型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7月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方案选择,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顾客,必须提高其产品作为商品的价值。为此,要对产品各原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新产品方案的选择评价是一个群体决策问题,其决策思路是先分别求出每一个方案的所有决策者的偏好意见的集结值,然后对其排序进行决策。在国内的研究中,产品方案选择的方法一般有直接评分法和确定方案系数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事物进行量化且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层次分析法是为解决复杂问题评价而产生的,它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适合于解决产品方案选择等量化和评价问题上。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中,进行方案比较排序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到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上一层元素对相邻的下一层次的全部或部分元素起支配作用;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办法企业管理论文,求得每一层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最低层(供选择的方案或具体措施)、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对最低层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的排序。

1、构造出层次结构模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依据AHP原理和程序,聘请有关专家,自上而下对产品各构成部件指标进行两两重要程度判断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为了使因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提出: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引入1~9的标度,如表1所示。根据标度表构造产品各构成部件各层级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表1 标度值表表2 层次分析法中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句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失位 层次对等

一、引言

“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又称“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龙菲尔德1933年在《语言论》(Language)中首次提出的析句方法。它通过对特定语言片段直接发生语法关系的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逐层顺次的分析实现对该片段的结构研究,充分体现了语言系统层级性的本质属性,是一套科学、严谨的析句方法。该方法自20世纪中期引入我国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以来,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自身也在现代汉语句法研究的视角下不断完善、发展,不断适应汉语自身的语法特点。相比于之前的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汉语句法结构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有力地推动了汉语句法研究的进步。在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一些看似细微但意义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李强(2013)《层次分析法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一文,提出在运用“由小到大”图解法进行层次分析时会产生“层次失位”的问题,导致同一层次的直接成分出现在不同层次或不同层次的直接成分出现在同一层次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便是坚持“层次对等”原则。李强的这一发现对于启发研究思维、加深我们对层次分析法中层级理念的认识、完善层次分析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中一些观点还有待完善。

二、国内汉语层次分析法研究概述

层次分析法自进入国内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学界对其研究的理论深度不断加深,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最初是对层次分析法的引入和运用。大陆地区对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最早见于1952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后于1961年在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正式出版。20世纪80年代,层次分析法成为汉语句法研究的主流析句方法,并被大量语法学专著和教材采用。接下来是对其无法揭示隐性语法结构从而无法有效分化特定类型歧义这一缺陷的认识,由此相继产生了弥补其缺点的结构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结构变换分析法依照一定的原则,构造与原句语义相同但语法结构不同的句子,通过对比以揭示不同句子隐形语法结构上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分化歧义。语义特征分析法则引入语义特征(义素)的概念,对不同结构中关键的语言要素进行语义特征分析,进而揭示造成句子歧义的深层原因,有力地补充了结构变换分析法的功能。句子层次分析法、变化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共同构成了汉语句法研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学界对汉语层次分析法的直接关注虽然不多,但是并未间断。利用“中国知网”,以“汉语层次分析法”为篇名进行检索,可以看到截止2014年10月,已经发表的以“汉语层次分析法”为直接论述主题的论文共有数十篇,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和总结,如张亚婷(2008)《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述评》;第二类,对已经探讨过的问题的重新阐释或补充,如张于(2010)《试论现代汉语中的层次分析法》,未春丽(2012)《浅谈层次分析法》等。总的来说,这类文章中有突破性发现或成果的并不多;第三类是对前人成果的质疑和对新问题的探究,如陈曼君(2012)《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商榷》、南晓民(2012)《论现代汉语句法层次分析的拓展――基于构式语法的应用》、李强(2013)《层次分析法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等。

三、“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理论的提出

(一)“层次失位”问题的发现

李强(2013)对“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理论进行了建构。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阐明了层次分析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操作方法。在切分原则方面,他以吴竞存、侯学超在《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提出的“结构、功能、意义”三项切分为标准。其中“结构”是说“切分出来的每个直接成分必须是能够成立的语法单位”,“功能”是指“切分出来的两个(或几个)直接成分之间能够按照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意义”是指“切分出来的每个直接成分都必须有意义,而且组合起来后与原结构体意义一致”[1]。操作方法上,主要是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两种走向的框式图解法。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失位”的问题:在以图解法进行层次分析,尤其是用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层次分析时,容易导致层次混乱和失位,即同一层次的直接成分被置于不同层次上或者不同层次的直接成分被置于同一层次上。这一点作者用选自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和周建设主编的《现代汉语》的多个实例进行了分析,在此仅选其中一例,如图1所示:

图1:

在这一例子中,李强认为,句子中处在同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他弟弟”和“是个劳动模范”实际上没有处在同一层次上:后者在第3层,而前者却在第1层;另一方面,“他弟弟”和“劳动模范”并非直接成分,却都处在第一层,从而导致2、3层部分空缺。李强还认为,对于层次失位这一问题,“学者们也并非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只是谈及者甚少,后来又不了了之”[8],因而尚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二)“层次对等”原则的提出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层次失位问题的层次对等原则,以作为之前提出的层次分析三项原则之外的补充标准:“直接成分的层级对等,就是任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都必须处在同一层次平面上,它们在层级上是对等的。”[1]至于这一原则具体应如何操作,李强提出:第一,要深刻领会层次和层次分析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关注分析中层级的高低以及同一层次上语法结构间的关系等;第二,采用从小到大的方式进行层次分析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进行图示标记,而是要先考察整个结构有几个直接成分,并从组合层次最多的那里开始分析;第三,层次对等原则在运用上可以这样理解和验证:处在同一层次平面上的必须是直接组成成分或者互为直接成分的直接成分而非直接成分跟非直接成分;第四,可以用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对从小到大分析的结果进行检验,因为两者分析结果应保持一致[1]。最后,作者举出了数个遵循层次对等原则的分析实例,如图2:

图2:

“伟大祖国”和“正在飞速前进”是这一单句中处在同一层级的直接成分,两者在框式图解中也正好处在同样的层级中(第二层);“伟大祖国”和“飞速地前进”并非同一层级上的直接成分,在图解中它们也处在高低不同的层级上(分别为第二层和第一层)。按李强的观点来看,这样便遵守了层次分析中的层次对等原则。

四、“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理论评价

(一)理论意义

李强提出的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理论是有一定价值的。目前,学界对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对细节问题关注得并不多。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用“由小到大”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时,可能存在层次不清的细节性问题,其细致认真的态度令我们敬佩。这一小问题实际上触及了处于层次分析法中核心地位的层级理念。层次分析法的最基本要求是对片段逐级逐层切分,每一次切分出来的结构都是对应的上一级结构的直接成分,绝不可以随意跨越层级进行切分。李强提出的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从思想上强化层次分析中的层级意识,形成更明晰的层级观念,进而使层次分析,尤其是由小到大分析时的层次观在形式上得到更清晰的体现,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图3、4分别展示的是对同一个单句进行的两次由小到大的层次分析。图3没有遵循李强提出的层次对等原则,图4则遵循了层次对等原则。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两次层次分析的不同之处。

图3: 图4:

如果仅从层级划分的形式上看,遵循“层次对等”理念的划分图示与没有遵循该理念的图示相比,差别可能仅仅在于不同层级之间连线高度的不同,但这高度的区别并非单纯形式上的“吹毛求疵”。形式上的差别反映出的是分析理念和分析思路的明晰和改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由小到大分析法和由大到小分析法体例上的连贯性,凸显了层次分析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而且一目了然,更方便教学。

(二)不足之处

应当看到,作者李强对“层次失位”的认识还有不足之处。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透过层次分析法的形式看到了潜在的层次意识模糊的问题,但实际上即便我们在形式上没有严格遵循层次对等原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层次观念,只是这种观念是潜在的、非显性的,不像由大到小切分时体现得那么明显。对于已经进行完层次分析的片段,没有严格遵循该理念的框式图解一般也不会导致误读。邢公畹主编的《现代汉语教程》在谈到复杂词组的层次分析问题时,举出了一个采用由小到大方法析句的典例,如图5(图示中“状心”即本文其它例子中的“状中”,“定心”即“定中”,“介宾”即“介词短语”):

图5:

如果严格按照李强的观点,仅从这个短语的划分形式上来看,这种划分同样是不符合要求的:“逐步加强和改进”与“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这一短语的两个处在同一层级的直接成分,但是图中前者处在第2层,而后者却处在第3层;“逐步加强和改进”与“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是同一个层级的直接成分,在图中却体现在同一层级上,由此形成层次空缺和混乱。但是,邢本《现代汉语教程》并不是没有层次意识。在进行该项划分之前,作者就强调扩展词组中的词“在组合中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一层一层的组合起来的……内部构造是有层次的,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8](P338)因此,理性地说,邢本《现代汉语教程》决不会仅凭图解的构造就认为“逐步加强和改进”与“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同一层面的直接成分。这只是层级理念和划分形式间的一种不平衡现象。

由大到小切分符合一般的思维方式,人们操作起来也往往感到相对容易,结构的层次性也在形式上体现得比较充分;相比之下与之顺序完全相反的由小到大的分析法与一般思维走向相反,因此人们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在构图上灵活处理,使之更符合人脑的思维习惯,更便于操作。经过实际操作对比不难发现,严格遵循层次对等原则的分析法的思维强度要大于不遵循这一原则的分析法,由小到大切分时,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五、结语

尽管李强提出的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理论的某些方面还值得商榷,但是其研究作为对层次分析法细节问题的深入关注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结构主义研究方法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强调对形式和层次的关注;加强对可能出现的层次失位问题的关注可以更好地规范我们的研究思路,不断深化、发展结构主义层次分析方法。当然,现代汉语层次分析中还有一些难题,如兼语结构的分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无疑给层次失位和层次对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目前汉语句法的研究,已经摆脱了西方语言(主要是印欧语)语法模式的束缚,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人类语言一般规则同时适应汉语自身特点的描述体系。不断提高这一描述体系的深度和精度,可以为我们从现代语言学视角进行汉语言本体研究奠定扎实基础。此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可为汉外语言对比、翻译研究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如翻译界对汉英语言“形合”“意合”问题的探讨)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强.层次分析法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张亚婷.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述评[J].才智,2008,(13).

[3]张于.试论现代汉语中的层次分析法[J].青年文学家,2010,(16).

[4]未春丽.浅谈层次分析法[J].语文学刊,2012,(7).

[5]陈曼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商榷[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6]南晓民.论现代汉语句法层次分析的拓展――基于构式语法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8-02

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学生间的水平差异相对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相对增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传统课程教育所采用的三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大纲、教材、考核方式统一,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跟不上。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值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既有数学课程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数值分析课程内在知识结构及理论系统性,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应该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值分析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基础知识和数值算法,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和算法。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就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所谓的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即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及考虑各层次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和能发挥其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近年来分层次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被国内不少学者了解和重视。其中,有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的[1],也有从微观方面针对某些学科和课程进行研究的[2-5]。然而,针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在结合作者近两三年来的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对该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一些积极探索。

一、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

数值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密切结合、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其理论。总的来说,这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知识面跨度大。数值分析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跨度大。内容包括数值逼近、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等,知识面涉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众多课程的重要知识理论。学生必须在掌握好这几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值分析。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数值分析课程与其他数学基础课程强调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不同,数值分析课程更注重利用这些理论,构造适合计算机运行的数值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

3.特别强调上机实践。数值分析主要研究那些在理论上有解但手工求解计算量很大,必须借助计算机求解的数学问题或者实际工程问题抽象出来的不需要精确解的数学模型。它的许多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本身并不是数学学科的产物,而是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计算”为目标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上机实践。

二、具体实施数值分析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生主体层次化的划分。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主体的层次化为基础。学生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实际状况来制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学生自选和学院筛选,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和递进班。但应强调的是,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经过一个月或者半学期时间的观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或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同时也能避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

2.教学大纲的层次化模式。分清学生主体的层次后,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满足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层次授课的教学大纲。基础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算法能力的培养,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各类数值算法的工程背景及具体应用,如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的工程应用,函数插值及函数逼近等算法在经济学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等。基础班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和各种数值算法的运用能力。递进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数值算法的收敛性及稳定性等,如解线性方程组迭代法的收敛性证明和误差估计、各种插值算法的误差估计理论、数值积分中的外推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各章节理论的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自学或大作业的方式,实践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课教学的层次化模式。数值分析实验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可以将实验分成三个层次: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即对各类数值算法的验证性实验和基本的算法应用性实验,侧重于对数值分析基本知识、基本算法的训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各种数值计算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研究性实验,即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推广,以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模型而设立的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外作业分层次。数值分析课程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是兼顾学困生和优等生,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对基础班的课后作业,只要求完成划定的基础练习题,针对各章的重要数值算法,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递进班学生,不仅要完成基本训练题,还要完成专门制定的有代表性、变形的习题和各章的重点思考题。同时在数值分析课程网页上一些课程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也可以尝试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可以布置关于教材的比较报告。老师选定几本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要求学生根据选定教材中的某一章,通过阅读进行分析对比,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培养数学基础稍差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兴趣,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递进班的学生,可以让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课后作业。精选一些重要数值算法,由教师提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上机实验得出数据,进而写出小论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关注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时更应该注意关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答疑,或者利用双休日安排专门课时为这些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数值分析学习中的障碍,促进他们取得数值分析学习的进步,进一步减少不及格率。

2.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应该注意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标准。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对学习付出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考核成绩所对应的总评成绩应该有所差异。对此可以制定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卷,对于基础班学生的考核,应该重点考查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递进班学生则要考查其对各种数值算法的综合理解能力及其分析应用能力。通过分层次考核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合理的综合评估。

3.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学习国内高校其他学科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经验,并开展一系列针对分层次教学的教研活动。担任各层次教学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层次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数值分析作为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6,7]。然而,针对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建议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当然,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在实施试点班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主体层次标准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教学管理体制,以真正达到分层次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包立平,高文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5(3):57-60.

[3]陈萍.概率与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2004.

[4]张培红,王晓华.流体力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38-240.

[5]邢培旭.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初探[J].轻工科技,2012,(11):171-172.

[6]万中,韩旭里.《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的新认识及改革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5-66.

[7]闵杰,李义宝,高校《数值分析》课程组合式教学方法探索研究[J].高教论坛,2010,6(6):72-74.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7篇

本文研究对象为:SNS网站,研究角度定格在如何为SNS网站选择一套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近年来,随着SNS网站的兴起,针对SNS网站经营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更多的是对SNS网站用户基数发展趋势的研究,针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中将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应用于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逐层剖析网站盈利模式的源动力,直到可执行的末梢盈利方式为止;并且针对不同的盈利方式制作调查问卷采集用户数据,站在用户角度为各末梢盈利方式对SNS网站的贡献赋权,勾画出相对明晰的SNS网站盈利模型,并最终为SNS网站发展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SNS网站发展历史较短,虽然近年来兴起了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热潮,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文献总结陈列。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应用最多,严格意义上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的罗列、总结。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停留在理论层,缺乏实证。

问卷调查法多用于个案分析,增强实证说服力,该方法多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比较分析法多用于相关研究较少而对比标准(对象)较易寻找的环境中。

层次分析法多用于评价指标选取。2005年,Morris首次将层次分析法引入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中来。层次分析法运用广泛,指标全面、评价结果详细、方法思路简单、明晰,且方便制定行动策略。本文中将SNS网站假设为评价对象,将盈利方式假设为待选取评价指标,通过层层剖析,旨在使盈利方式的选取更具全面性、系统性。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盈利指标选取一以人人网为例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SNS网站盈利方式选取,以文献综述为理论基础,依次选取顶层盈利方向、中间层盈利方向、末梢盈利方式。

经过层次分析法的各层级指标选取,SNS网站各层级盈利方向(方式)选取如下:

顶层指标为:用户基数和商务模式;

中间层为:用户满意度(外观满意度、内容满意度,操作难易度)、广告、虚拟货币、电子商务、运营商分成。

末梢指标即可控制指标包括:页面布局、模块布局、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娱乐信息、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广告、植入广告、游戏、礼物、会员费、团购、移动终端SNS应用等。

三、调查问卷设计与处理

通过用户调查问卷确定上节各末梢盈利方向指标对人人网盈利目标的敏感度。

问卷设计过程中,利用模糊评价中的“李克特量表法”将项目特征转化为问题,进行比较选择。然后通过最终各个特征的得分求和可以看出该项目特征对人人网实现盈利的敏感度信息。

参考李克特量表,对各题得分进行量化。汇总171份有效问卷各题目最终得分如下:获取好友信息,个人信息,移动终端SNS应用,植入广告收入,团购业务,获取热点新闻评论信息,获取娱乐信息,页面广告收入,娱乐信息,网页功能模块布局,热点新闻评论信息,游戏中虚拟货币收入,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入,使用小应用,网页个性化装扮,使用便捷度,会员费。 四、盈利模式分析 根据上表,从用户感知角度为人人网发展期实现盈利提出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按照推荐力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重点推动、兼顾推动、谨慎推动;

(一)重点推动。1.好友状态信息交流模块建设是人人网工作的重中之重。2.移动终端SNS网站使用流量分成、植入广告、团购业务可作为人人网商务模式推动重点。

(二)兼顾推动。1.娱乐新闻、热点新闻(评论)信息、小应用、页面美化模块的推动需兼顾重点推动内容。2.页面广告、页面游戏,送礼物中虚拟货币收费等商务模式应适度推动。

(三)谨慎推动。尽量避免开展“用户使用人人网收取会员费”工作。

五、创新点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有两处创新: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至SNS网站盈利模式选取的过程中尚处首次。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粗糙集理论;层次分析法;知识约简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416-03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Rough Sets Theory

ZHAO Jin-fang,ZHANG Xiao-ru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e AHP method is used broadly in the actual process of selecting the best result. Meanwhile, The Rough Sets theory is used greatly in the incomplete and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s. This article reduces the dimension of the matrix in the AHP model by using Rough Sets theory, and improves the space complexity of the complex systems, and promotes the efficiency of solving the actual problem of selecting the best result. The example is given to prove that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icacious.

Key words:rough sets theor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knowledge reduction

1 引言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工具被广泛使用,它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原名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1]。AHP其优点是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实现决策问题的定量与定性处理的结合,之后该方法不断得到研究与改进。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其主要思想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系统进行知识约简[2]。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信息系统都是比较复杂的,直接使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择优处理,相对困难且效率不高。对于完备系统可以用基于GA的RST知识约简方法处理[3]。而本文通过对不完备的复杂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粗糙集模型,进行知识约简,使得该信息系统简单化,处理效率得到提高,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将其应用到对小汽车的选择评价中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2 粗糙集的相关理论

设U ≠?是我们感兴趣的对象组成的集合,称为论域,任何子集X?哿U,称X为U中的一个概念或范畴,U中的任何概念族称为U的抽象知识,简称知识[4]。

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它提供了一种能够综合人们不同的主观判断并给出具体数量分析结果的方法,最终把非常复杂的系统研究简化为各种因素间的成对比较和简单计算。一般模型的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最简单的可分为3级;然后采用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概率统计等方法得到判断矩阵,此判断矩阵就是以上一级的某一要素作为评价准则,对本级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元素的,对此判断矩阵按列规范化,按行相加后再按列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相对重要度即为矩阵的特征向量;之后结合相对重要度计算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最后计算层次的总排序,也就是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得到择优结果。针对以上步骤,我们以选择小汽车为例予以说明,如下:

实例1:假设某人要选择一辆小汽车,现有4辆小汽车可供选择,此人选择小汽车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①小汽车的空间大小Size ;②小汽车的价钱Price ;③小汽车的最大功率Max-speed ;④小汽车的里程Mileage ;⑤小汽车的耗油量Oil-consum 。其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小汽车层次分析示意图

(1)构造判断矩阵。比较5个因素B1,B2,B3,B4,B5对目标层的影响。取1-9之间的数作为标度,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将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定性部分数量化,得到判断矩阵。若比较矩阵A=(aij),则其中aij为Bi与Bj(i,j=1,2,3,4,5,6)的重要度的比值,得到选择小汽车准则层因素对最高目标层的5×5判断矩阵A并计算出对其按列归一化后的矩阵A1,如下:

(2)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对A1按行求和再按列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的特征向C

C=[0.0800.4020.2810.0570.180]

(3) 一致性检验。结合矩阵的特征向量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由于此矩阵是是五阶矩阵,因此经查表,可知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1.12.由公式CR=CI/RI可求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 =0.066

由此可见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在选择小汽车的模型中小汽车的空间大小、小汽车的价格、小汽车的功率、小汽车的里程和小汽车的油耗的权重分别为:0.080、0.402、0.281、0.057、0.180。

(4)根据此方法同样可以构造四种小汽车在每个因素下的成对判断矩阵B1,B2,B3,B4,B5以及它们对应的五个特征向量分别为:

C1=[0.1390.2150.0670.579] C2=[0.1000.5630.2660.071]

C3=[0.1280.2490.0750.548] C4=[0.1090.6180.1940.079]

C5=[0.0850.2340.1390.542]

(5)根据各个层次的特征向量,即权重系数,可以计算出要选择的四种小汽车的总的排序的权值W

W=(0.1080.3900.1690.332)。

所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出要选择的四种小汽车的排列顺序(从前到后)为:

P2,P4,P3,P1.

4 基于粗糙集的层次分析法

4.1 基于粗糙集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信息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直接使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择优处理,处理相对困难,效率难以得到保证。知识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用来实现冗余知识的有效剔除。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用于决策分析的指标体系,领域决策的特点是一些基本的决策评价问题都具有相对固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人们评价一个信息系统的优劣,它的属性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而是具有不同的权重,其中某些知识是冗余的,对整个信息系统影响可以忽略,借助于粗糙集的约简概念,使过细过多的评价指标在不影响其代表性和决策功能的条件下,删除其中不相关或不重要的冗余知识,选出最终要的且尽可能少的评价指标,即在大量约简中求解出比较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于属性值完备的数据的约简已经有人解决了,我们的基于粗糙集的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对于有属性缺省的复杂数据利用粗糙集的区分函数进行知识约简,然后对于处理后的简约化数据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进行解决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 基于粗糙集的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实例

接下来,我们采用基于粗糙集的层次分析,先对于要选择的小汽车的属性用粗糙集进行处理。对于这些属性我们可以直接查到一些参数即小汽车的这些属性值,因为这些属性比较直观,并且是比较客观的,有些比较模糊的,可以用缺省值*来代替,如表1所示:

表1 小汽车的属性值表

对于表1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缺省属性值,属不完备的信息数据,并且比较复杂,我们要想对其使用层次分析,必须先对这个不完备信息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处理,删除其中不相关或不重要的冗余知识,使约简后的模型易于在层次模型中使用。

表2给出了aAT(x,y)的值,其中x,y∈U,P、X、O分别表示小汽车的价格、最大功率和耗油量。利用区分函数 计算有:

表2

Δ=(X∨O)XPO=PXO,

Δ(1)= (X∨O)XP=PX,

Δ(2)= (X∨O)O =O,

Δ(3)= PXO,Δ(4)=P.

根据粗糙集区分函数的计算,可以看到上述不完备系统层次模型中的小汽车的空间大小属性和里程属性被约简掉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相对约简化的模型: {Price, Max-speed, Oil-Consum}。该模型只含有三个属性,对该三个属性仍使用上例中的原始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得到约简后的3×3判断矩阵B如下:

对矩阵进行按列归一化处理得到B1矩阵,如上所示。对按行求和后再按列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的特征向量Q。

Q=[0.5890.2520.159]

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0.052

所以先由粗糙集理论对于准则层的属性进行知识约简后,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要选择的四种小汽车的新排列顺序(从前到后)为:

P2,P4,P3,P1.

这个结果与其前单用层次分析法时所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通过这一实例,也可以看到系统模型化简后,并没有影响要选择的小汽车的总的排序,但是经过粗糙集理论进行约简处理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在求解不完备的复杂系统中具有可行性,可以降低层次分析模型中的矩阵的维数,提高处理效率。

5 结束语

粗糙集理论可以对于不完备复杂的信息系统进行知识约简。层次分析法虽然能有效地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它对于不完备的复杂系统难于处理。本文先对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中的准则层属性的客观值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约简进行简化,再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实例证明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即使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排名大致的位置不会变,因为找到的评价小汽车属性的客观值,之所以有些值是缺省的,比较模糊的,是因为人们在评价此物时,对这一属性并不是很关心,其本身属于次要属性,再用粗糙集理论作保证,对其进行处理,删减掉的只能是一些冗余数据,对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此处理,在求解不完备的复杂系统中具有可行性,可以降低层次分析模型中的矩阵的维数,提高处理效率。但是,由于基础数据的采集困难,算例中仍采用了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是不足之处,并且对于判断矩阵的构造,仍然采用专家评价方法,次要属性会有一些缺省值,只是在直观上或者调查中得到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以对属性用粗糙集的属性依赖度进行计算,从而找出属性间相对依赖的比较矩阵,这将是笔者下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吕永波,胡天军,雷黎.系统工程.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修,吴伟志.粗糙集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倪明,徐福缘.运用基于GA的粗糙集方法改进经典AHP方法研究.应用科学学报,2005,23(5):517-521.

[4]征峥,束金龙.基于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的组合预测方法.经济数学,2003,20(4):71-76.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9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购房策略;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个人购房已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人们在购房时通常考虑房价、环境、户型、配套设施、楼层、建筑年代等因素。但在决策时,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往往难以量化,人的主观选择起着主要作用,这就给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购房决策指标体系,将购房时考虑的主观因素定量化,使得购房策略更加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吴绍光等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李浩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基层优秀士官选拔中应用,胡增辉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手机品牌比较中的应用。

二、购房决策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二) 建立购房决策模型

1.层次结构的划分

以柳州市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小区期房为决策对象,顾客为评价主体,建立购房指标体系:

目标层:购房选择。

准则层:房价,环境,交通,户型,质量。

方案层:柳州市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小区期房。

2.购房决策层次结构图(图1)

3.分层建立判断矩阵

邀请一些顾客采用1- 9比例标度(其含义见表1),对指标体系进行成对评分,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4.各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

图1 购房决策层次结构模型

表1 层次分析比较标度

表2 各指标成对比较矩阵

5.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底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表3)。

表3 购房决策计算结果

三、结论

本文构建购房决策层次结构模型,由表3可以看出:购房选择时,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期房决策权重分别为0.4425,0.3728,0.1827,因此在购房时兴怡园可优先考虑购买,其次分别为华展华园、大城小院。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柳州市一些楼盘为例介绍购房决策的方法,使得购房策略更加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吴绍光,蒋诗琴,李春华,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其体系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1).

[2]宫欣怡,艳玲.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6(6).

[3]李浩.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在基层优秀士官选拔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0(190):151-161.

[4]胡增辉,马宏伟,唐学玉.层次分析法在手机品牌比较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38(17):71-74.

[5]陈红.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6]周品,赵新芬.MATLAB数学建模与仿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7]吴祈宗.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