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动平衡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21 23:50:18

动平衡实训总结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游泳 训练 平衡理论 耗散结构

引言

失衡是一种客观规律。游泳运动训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也将受这一规律的制约。运动员的成绩是以“平衡―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递进循环发展过程为特征的。作为教练员,应深刻理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这种失衡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失衡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意义、应用价值及方法,自觉地、主动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以期提高驾驭运动训练过程的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平衡理论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平衡的种类及意义,认为掌握好时机是主动失衡获得成功的保证,应加强对主动失衡后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测和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1]

一、平衡理论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一是要敢于主动失衡。在游泳运动训练中讲究科学性,首要的是总结运动员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改变训练方法、手段、负荷,改变原来的技术动作结构类型,学习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打破原来的训练思路体系。二是要善于主动失衡。首先,要占有游泳运动员个体详尽充分的资料;其次,正确选择主动失衡的关键点;再次,要掌握好主动失衡的时机。

1.充分占有资料是主动失衡的基础

要具备运动员准确无误的身体特征资料、素质机能特征资料和技术结构特征资料及训练史资料,还要有各种类型优秀运动员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综合,找出运动员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进而选准主动失衡的关键点,主动去打破这种平衡,并拟定出完整的实施方案。

2.选择准确无误的关键点是主动失衡的要义

造成运动员成绩徘徊不前的因素众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运动员对现有的训练具有了高度的适应性,或者说是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处在了一种平衡状态。要解决这种状态,就要彻底打破这种平衡,其中关键点在于:

第一,彻底改变原来的技术结构。例如当蛙泳运动员的成绩总是徘徊不前时,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特征、身体素质、技术结构特征等资料的分析,对其技术结构、身材类型、素质特征作诊断。通过采取“大划臂和宽蹬腿”变“小划臂和窄蹬腿”,“手划水完成后蹬腿”变“手划水时收腿和手回臂时蹬腿”技术改进。第二,彻底改变原来的训练方法体系结构。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常会出现运动成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称之为“高原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训练方法、手段体系结构的单一造成的运动能力障碍,如常说的“速度障碍”。第三,彻底改变原来训练负荷的配比结构。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游泳是体能类项目,常出现成绩徘徊不前现象,往往是由于训练负荷的配比结构不当造成的。要想再提高运动成绩,就要打破这种平衡,改变原来的训练负荷配比结构,最终提高运动成绩。

二、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平衡的种类及意义

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失衡―打破平衡;二是被动失衡―丢失平衡。主动失衡的意义在于,对未来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有思想准备和一定的应变对策,因而有一定的可控性。被动失衡则不然,它纯粹是一种不可知的、随意的、被动的过程,因而没有可控性。

三、掌握好时机是主动失衡获得成功的有效保证

彻底打破原来的负荷配比结构和训练方法体系结构,特别是打破原来的技术结构类型,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决不能草率行事。当然,这个训练周期至少是一个年周期,因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需要时间,特别是打破原来的技术类型、构建新的技术类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从情形角度看,应选择“高原期”后成绩每况愈下,运动员情绪低落,厌倦训练的情况下进行。因“高原现象”的性质不一样,有些是比较短暂的,经过较短的时间的“微调”之后便可渡过;有些则是顽强的、长期的、恶性的,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成绩不是回升而是下降。[2]

四、加强对主动失衡后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测和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耗散结构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系统是开放的;(2)系统只有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才能耐形成耗散结构;(3)系统中需有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反馈机制等。一般地讲,改变了原来的训练结构会出现暂时不适应的状态,运动成绩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不断地适应,运动成绩又会不断地上升,甚至出现超过原来成绩的现象。这是打破原来训练结构后的情形之一,也是我们试图达到的理想情形。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打破原来训练系统的惟一发展方向,还有可能出现运动员成绩每况愈下、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情况,更不用说超过原来水平了。对于这些复杂情况,教练员、运动员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

结语

非平衡系统中,在与外界有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这时会产生一种自组织现象。普利高津把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自组织有序状态称为耗散结构,也称为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游泳运动训练,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活动,无疑也受这种失衡规律的制约。而竞技游泳发展到今天,许多运动项目的赛制正在改变,由传统的训练理念和训练节奏向“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对体能的储备与动态补偿能力的要求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李庶鸿.略论“训练刺激――机体应答”系统的耗散结构基础[J].体坛风采.1996,(3).

[3]魏兵.失衡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能力

前言

核心稳定性训练早期主要用于康复治疗、损伤预防,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体育健身,近年来已用于提高体育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更好的训练深层肌群,协调大小肌群能量的输出,预防运动损伤。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适度的身体姿势是完成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和休闲娱乐活动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并且良好的平衡能力还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以找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套合理有效地提高平衡能力的新方法和思路。

1、核心稳定性的概述

1.1核心肌群的划分

人体核心是指躯干或腰骶的部分。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我们把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核心区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而相对于对核心肌群划分,Mcgill甚至不同意整体性肌群和局部性肌群的划分。他认为所有核心肌群对于稳定性都是重要的,它们依赖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断变化收缩。较大的“原动”肌群(例如,腹部斜肌和腰方肌)在提供稳定性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核心全部深层和浅表肌群的协同作用才是维持最佳脊柱稳定性所必需的。

1.2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CS)这一术语来源于由美国圣佛朗西斯科脊柱研究所(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SFSI)推广的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病症的康复锻炼方式。1989年他们出版的《动态脊柱稳定性训练计划》的手册中强调了“中立位脊柱”的概念,所以,“核心稳定性”开始也被称作“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核心”这一术语的流行,核心稳定性逐渐取代了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并在其概念外延上有所扩大。

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述

2.1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念

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进行的稳定p力量p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可以充分的调动神经肌肉控制系统,通过不稳定的支撑面练习,使大脑皮层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加强,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的同时也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的效率,能够使身体各部分更协调的用力。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提高动作效率,提高肌肉平衡协调能力,增强动作控制能力,增强核心部位的柔韧性和刚性,节约能耗,提高经济性,增加力量释放和传递的基础,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核心肌群,对身体的动态链功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

2.2.1瑞士球训练法

瑞士球起源于临床康复领域,又称稳定球或健身球。Behm等对瑞士球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瑞士球上进行躯干练习特别是侧桥的练习中,更能动员核心肌群。Stanton 等人评定在瑞士球上进行训练,对核心稳定性、最大摄氧量和跑的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瑞士球上进行训练可显著增加核心稳定性,但最大摄氧量和跑的经济性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选择的抗阻力训练方法应与运动技术相适应。

2.2.2悬吊训练

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挪威发展起来的一种康复训练手段。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式运动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悬吊训练通过强化核心肌群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3、平衡能力概述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在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在相对静止状态下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动态平衡是指在运动中控制身体重心并调整姿态平衡的能力。

4、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杨洋的《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足球专项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一文,以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足球专项学生的动态平衡的影响。文章以悬吊训练(S-E-T)为主要训练手段,对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项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研究表明,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足球运动专项大学生射门支撑腿的整体平衡能力和前后平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射门支撑腿的动态平衡能力。

戴超平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以广东省武术队16名男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瑞士球训练法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为期12周,得出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了武术套路运动员屈伸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连续15 次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连续15 次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两项专项技术和连续15 次腾空飞脚加起跳脚落地三项专项技术具有显著提高的结论。结果表明,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降低了难度动作衔接的失误率,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

陈晶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平衡及躯干肌力的影响》一文,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躯干肌群肌力功能的影响,分析核心稳定性在运动技能提高以及运动损伤预防中的作用,得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增强躯干屈伸肌群机能,改善躯干稳定性。本研究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的制定是科学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是一种能够预防运动损伤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

5、结论

5.1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解各不相同,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且各自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5.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践方法以悬吊训练和瑞士球为主,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能多应用新出的器械进行训练,可以带动相关体育器械的发展。

5.3国内外运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来促进平衡能力发展的案例仍占少数,且实践验证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影响的项目也不全面,仅为大球和操化项目,对小球类还没有研究。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3篇

(一)CMHI公司总部绩效管理体系

(1)考核内容。绩效评分的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考核、管理能力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工作成效考核。其中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人员绩效评分不包括管理能力考核。

(2)考核流程。绩效评分由员工个人自评和他人测评两个环节组成,其中员工个人自评只用于对照参考,不计入最后得分,其目的在于通过他人测评与个人自评发现差距、寻找改进或提高工作绩效的动力。总经理助理级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由公司领导进行评价和面谈,部门副总经理级人员由部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进行评价,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人员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和面谈。人力资源部最后计算评估得分。人力资源部根据考核结果制定职位或职级变动以及年终奖金应用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

(3)考核计分。考核评分表的各项指标按照四档评价,比如表现出色为9-10分、表现较好为7-8分、基本满足要求但有欠缺为6-7分、需要显著改进为1-5分。考核综合得分由各考核人的卷面得分与其所占权重综合计算得出,比如考核部门负责人,那么公司总经理评分占30%、公司分管领导评分占40%、部门其他员工评分占30%;考核部门副总经理级(非主持工作)员工,那么公司分管领导评分占30%、部门负责人评分占40%、部门其他员工评分占30%;考核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员工,部门负责人评分占100%。

(4)考核结果运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根据综合得分划为四档,90分以上为优异、80-90分为胜任、60-80为基本胜任但需改进、60分以下为不称职,具体分档标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当年年终奖金挂钩,人力资源部将根据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以及工作岗位,审核各部门上报的当年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如分配方案与考核结果背离的,人力资源部将建议部门或直接对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分配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员工的职务、职级和薪酬调整原则上依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通过绩效管理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人力资源部根据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制订调整方案。

(二)CMHI公司总部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

(1)CMHI公司总部战略地图。CMHI公司总部的战略地图。

(2)CMHI公司总部平衡计分卡。根据CMHI公司总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本文依据战略地图中的22个战略目标确定了“市场占有率”、净资产收益率”、总部预算费用控制率”等36个评价指标,形成了CMHI公司总部平衡计分卡,如表1所示。

(三)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

(1)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职能。第一,人力规划与分配。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需要,负责制订和实施公司(含下属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规划;承担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负责公司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审定公司总部和派出机构的工作职能,以及定岗和定编工作;负责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和工作流程的制定;负责公司(含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指导、检查、帮助下属公司在总部设定的人力资源体系框架下,完善各自的管理体系(含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制度、薪酬体系、考核体系等);检查和监督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法规、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负责公司总部员工的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含考勤管理),以及公司确认的下属公司高级管理岗位人员以及公司派出人员的招聘、调配和辞退工作,并按照任职资格标准对调任人员进行考核评估;负责派出董事和监事的人事管理;负责直属公司人事、财务(财务部参与)和审计部门(内控与审计部参与)负责人的任免审批;第二,考核和评价。负责公司总部员工和公司确认的下属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派出人员的考核工作;指导和帮助下属公司建立与公司总体管理理念一致的考核评价体系;负责公司总部部门关键岗位业绩指标(KPI)的制订。第三,薪酬福利;负责总部员工的薪酬管理工作,对总部薪酬体系进行动态维护;审核下属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收入;帮助并指导下属公司建立与其业务及公司整体薪酬理念相吻合的薪酬(含福利)体系,检查其实施情况;负责审核下属公司的年度薪酬预算,平衡各下属公司的薪酬水平,确保相对的竞争性和公平性。第四,人力资源的开发。负责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负责总部员工、下属公司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和公司派出人员的培训;指导下属公司培训工作,推广优秀经验,协调内部培训资源;组织和实施总部及下属公司HR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第五,其他。负责人事劳动政策和行业内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研究;负责劳资纠纷的协调与处理;负责办理总部员工因公出国、赴港澳、家属探亲、劳动用工及户口调入相关手续及证件的管理。

(2)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人力资源部在部门职能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总部的总体战略目标,来制定本部门的战略图和平衡计分卡。第一,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第二,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根据CMHI公司总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依据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中的16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人力资本准备度”、“青年骨干人数占比”等16个评价指标,形成了CMHI总部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

(3)个人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以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为例)。第一,个人平衡计分卡设计。个人平衡计分卡的目标一般源于部门计分卡目标的承接、分解和基于岗位职能的目标补充。限于篇幅,本案例选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具体说明个人平衡计分卡的开发过程。第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个人绩效考核量表设计。绩效考核量表是一张用来对考核对象的绩效实施评价的管理表格,主要用于对平衡计分卡中的主要衡量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打分。根据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的平衡计分卡,辅以其他重要事项的考核指标设计考核量表。

二、结论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4篇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教学研究的实验班是一个行政班级,共27名女大学生,所有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每周1次课,2次俱乐部活动。

1.2实验教学内容

形体课是以形体训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为基础,以塑造人的优美身体形态为目的,以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为主要手段,借鉴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等的动作,辅以合适的音乐进行的一种技术教学方式[2]。现今教材资源非常丰富,可选择的范围广,本文的实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由于单纯的把杆练习太耗费时间,我们的课时有限,把把杆练习的四个动作串编在钢琴曲《在水一方》中完成;素质练习可选择的内容很多,这个素质练习是科研的需要,学生每学期末要去实验室的平衡仪进行测量,了解“星形”伸展平衡训练对动态平衡的影响。形体课的教学考核,总的要求: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正确的、富有表现力(微笑与眼神)的完成动作。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动作技能掌握情况的测量和评价,也是强化动作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动作技能考核有两种:结果测量和过程测量。形体课的考核内容应是过程测量,即对运动中人体的身体、头部、肢体的特定运动特征进行评价。考核的同时进行录像,作为最后给分的依据,这样会比较更客观公正。

1.2.1测试方法

使用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FootscanBalance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睁眼状态下双脚站立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受试者脱鞋后站立于测试平板上,双脚自然开立,两手下垂置于体侧,双眼平视前方,双腿测试时间为20s。

1.2.2测试指标

(1)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从测试开始到结束,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度,该值越大表明在测试过程中人体频繁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反映人体站立时稳定性较差。(2)椭圆面积(包络面积),指包络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区域面积。椭圆面积越大,则说明站立时移动范围也越大。(3)单位面积的轨迹长度(晃动的轨迹总长度与晃动椭圆面积的比值)既体现了身体的平衡稳定性,又反映了身体姿态的调节能力,更能有效地体现人体平衡稳定性的特点,值越大稳定性越好。

2结果

表2所示的是某行政班级在实验教学前后平衡数据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实验教学后包络面积值显著性低于实验教学前(P<0.001),实验教学后轨迹总长度显著性小于实验教学前(P<0.05),但实验教学后单位面积轨迹总长度与实验教学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3分析与讨论

3.1平衡与姿势

姿势是指人的身体各部位(肢体、躯干、头)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或称存在于空间的人体状态。姿势控制指的是控制身体在空间位置以达到稳定性和方向性的目的。姿势方向性是指保持身体节段间和身体与任务环境间适当关系的能力。姿势稳定性,也被称作平衡,是控制身体中心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控制身体在空间位置的能力体现了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被称为“姿势控制系统”[3]。形体训练就是调节肌肉和骨骼与神经系统相互关系的过程,通过改变任务与环境及支撑面来训练学生。姿势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控制技巧,当人们要完成指定任务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后下达运动指令,这时人体通过3种运动调节机制和姿势协同运动来做出相应的改变即踝关节调节、髋关节调节及跨步调节[4-5]。在运动中,人会接受到各种感觉信息输入,大脑从中选择最重要的信息做出相应地运动反应,并从此存入记忆,使有意识的随意运动变成一种无意识的模式化运动[4,6],本研究采用的平衡仪系统可以用于姿势控制能力的评估。日常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睁眼双脚站立状态下进行教学,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的姿势稳定性对教师的体态语影响较大。本文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后,选择测试学生睁眼双脚站立下得平衡指标,受试者双脚站立睁眼情况下的包络面积和轨迹总长度都有显著性降低,这说明学生的平衡能力变好了,进一步可以说明该班学生的姿势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3.2姿势训练与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体态语

体态语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准确、自然、优美、灵活、自如地授课姿态,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体态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教师的体态语,包括行姿、站姿、坐姿,是构成教师整个形象的重要因素。第二类教师的面目表情语言和目光语言,教师要面带微笑,亲切、和蔼、热情、端庄的面部表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表达需要,要表现出不同面部表情。教师目光要富有神采,明快丰富,运用眼神交流组织课堂教学,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课堂气氛。第三类教师的肢体语言,其中重要的就是手势。教师的手势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强调教学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师范生来说,要加强训练的是静态和动态(行进和转体)中身体的姿势,完成动作时微笑和目光转换,各种优美的姿态。正确优美的姿势要求上体直立、挺拔,身体静态(站立状态)时,身体的四点在一个平面上,即后脑勺、肩、臀和脚后跟位于额状面的平面上;同时尽力的挺胸、立腰、沉肩,尽力做好脊柱的四个弯曲,体现曲线美。正确的运动模式的输入、改善姿势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首先要从培养动机着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地姿势,为什么养成正确地姿势,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关系;当学生有强烈的动机时,训练才得以顺利进行。实验教学在形体课分立动作教学时,强调身体各部分的具置,让他们感到一定的困难;在系列动作教学时要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每次课都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形体课就是要通过千百次的重复训练来巩固和提高正确和优美的运动模式,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在训练中用音乐伴奏和教师的语言指令,让重复练习变得有趣。用音乐伴奏不仅能提高动作技能的精确性,还能神经系统对特定的功能肌肉和关节配合的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形体课中行进间练习要求学生的躯干控制,手位练习要求学生养成正确地手位摆放;头面部姿态是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形体训练,使女生掌握正确的姿势与表现,以便充实头面部姿势和神态的美。在动作自动化阶段,要求他们面带微笑地完成动作,以培养微笑能力和习惯。这些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师体态语的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

4结语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5篇

要】平衡性是众多体育项目训练的重要内容,拳击运动也不例外。优良的平衡性是拳击运动训练的重要课题,更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平衡性的训练在拳击项目中极其重要。本文对拳击运动中平衡性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和分析,结合在拳击教学和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平衡性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拳击项目训练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拳击项目;平衡能力;训练

拳击项目是一项佩戴特种套装,在固定区域和特定规则以及条件限制下进行的对抗竞技类体育项目。拳击项目是运动员双方拳头的对抗,更是体能、技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较量。拳击项目对运动员素质的关键要求是力量、速度、凶猛、协调、平衡、灵活以及果敢等,因此,在拳击运动员的训练中要以反应速度、对抗力量、专项耐力、平衡性以及动作协调等为要点。

一、平衡力研究在体育项目中的意义

平衡力的研究在体育项目中涉及方面众多,主要包括:第一,通过运动员的平衡性训练和测试,可以一定程度上评定其对抗压力的态度,对测评运动员的赛场心理以及高级神经类型等都有参考作用;第二,能为测评运动员的疲劳度提供参考,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第三,运动员特别是拳击运动员需要的佩戴装备众多,平衡性训练可以测试帽子、拳击手套以及护装等对运动员平衡性的影响,让其身体能自动平衡达到最佳状态。平衡性具体到拳击运动时,需要首先分析运动员在对抗过程中以及对抗后对身体平衡力的控制,探析如何更好提升运动员的自我平衡能力,以便教练员结合运动员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平衡力在体育项目中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截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体系,针对拳击运动员平衡力研究的更是极少,大多数平衡力训练都是针对训练方法进行的,强化拳击运动员平衡力训练对提升运动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平衡性在竞技体育中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拳击运动中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作用

1、通过平衡性测试推断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特性,资料显示,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其平衡力也相对较好,因此要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也可以从强化平衡力做起;2、可以作为运动员挑选的基本依据。平衡协调性是拳击运动员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进行运动员选择时,需要将平衡性作为评价指标;3、通过平衡性训练对运动员的整体训练进行协调。拳击运动虽然是运动员间手的对抗,但是却不是单纯的手的对抗,是一种结合多种基本技能的项目。在拳击运动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基本技能有组织地科学发展;4、通过对拳击项目训练中运动员平衡能力特点的分析总结,深层次探讨平衡力对拳击运动员的影响。

三、拳击项目中平衡能力训练内容综述

平衡能力指人体所保持的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指人体在自身运动或遭受外力作用时的一种自我调整保持姿势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体前庭器官、肌肉以及关节内感受器等各方面对外界刺激的自我协调能力。拳击项目的平衡力训练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形态、思维以及协调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合理安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

1、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需要从身体技能和姿势维持平衡的原理做起。平衡性主要依靠核心大小肌群的共同收缩完成,这些肌群通过运动协调肌肉活动,吸收和产生力量,将力量传达全身以稳定身体达到整体协调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平衡性训练,肌肉力量的练习就必不可少。肌肉力量的练习根据肌群主要包含两大内容:一方面是大肌群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以跑跳为主,可以实现的运动项目有跑步、高抬腿、单腿跳、并腿跳、交换跳以及青蛙跳等,在训练过程中还必须附加上半身肢体的大幅摆动,以达到大肌群收缩并带动小肌群的目的,最终实现全身的力量训练;另一方面是小肌群的训练,主要以训练关节力量为主。通过对大关节的胯、膝、肩和肘以及小关节的脚趾、脚踝、手指、手腕、脊柱等部位的训练实现。大关节可以通过反复的摆动增强关节周边韧带和肌腱力量,小关节由于肌肉较少,一般采取比较简单的脚尖步、绷脚尖以及抓杆悬吊等方式实现。力量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加大运动强度和实现,最终达到既提升运动员平衡力又不伤害其身体的目标。

2、柔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体育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对人体的协调平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观察表明,大多数柔韧性良好的运动员其平衡性也相对较强,身体的协调平衡速度快,因此要做好平衡性训练必须进行柔韧性练习。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一些体操的柔韧基本练习实现,以关节的柔韧度训练为重点内容,包含绷脚尖、下腰、劈叉以及前侧后腿等,主要有主动和辅助的静力拉伸两种,其中主动拉伸是靠自身力量进行,让身体各部位最大限度拉伸到最大幅度,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本身能对其适应的程度以及疼痛位置等做好控制;辅助拉伸则依靠外力进行的拉伸,例如外人压迫拉伸或借助器材拉伸等。拳击运动运动员对身体的整体要求较高,在柔韧性训练中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做好柔韧性练习,首先可以从前后劈腿、横劈腿、直踢腿、摆腿、控腿等方面做好腿部的柔韧性训练,增强下半身机能的柔韧灵活平衡性;其次,通过深蹲以及下腰的方式拉伸身体躯干,增强躯干的柔韧灵活性;再次就是针对肩部进行一些抓杠悬吊拉肩训练,增强肩部以及上半身的柔韧灵活性。

3、协调训练。协调性是与平衡性紧密相关的能力训练,其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平衡能力高低,更影响着身体的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自身具有的协调性因人而异,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必须经过后天的协调性训练才能达到预定效果。协调性训练是在柔韧性训练基础上的再提升,柔韧性好则拉伸幅度大、动作速度快,协调性也会较好。协调性的训练需要在柔韧性训练中强化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可以通过以下运动实现:腿部的前后左右交替跳;脚部、腰部以及手部的波浪形移动;脚踝手腕以及胯关节的绕圈练习;脚尖步行走;类似猫科动物的四肢向前和向后走;左右90度转向的连续跳转;下腰行走等。

四、拳击项目平衡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拳击运动是对抗性的项目,其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时刻牵涉到运动员身体重心的灵活转换,因此拳击运动员必须做好灵活转换能力训练。拳击项目平衡性训练中必须注意:

第一,以强化整体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手臂部、腰背部、腿部以及踝关节的肌肉力量。拳击运动员支撑和调节身体平衡主要由腿部、腰部、踝关节以及腹部肌肉的共同作用完成,良好的腿部、腰部和腹部力量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长时间内更稳定和准确地调整身体重心,避免运动员在对抗中因身体平衡度把握不够而导致的失败。

第二,在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战术训练中,运用多种方式做好其连续改变身体重心轨迹的训练。运动员需要通过随时维持身体平衡的练习来提升自我的身体重心与步伐调整的协调能力。在训练中,可以根据教练员不规律的哨声指示不停转换对阵双方的攻防状态,让运动员身体适应在不同姿势下随时准备进攻或防守的重心状态。

第三,拳击比赛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其平衡性的训练需要通过实战来实现和强化,通过实战设置不同的对手来帮助运动员合理掌控重心。拳击比赛的经验告诉我们,当遭遇对手进攻时自身的重心位置非常重要,在平衡性训练中,必须做好运动员不同环境下的平衡性以及重心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 脑卒中;平衡训练;步态;行走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balance training on 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 gait and step. [Method] Randomly pide 50 cases into treatment group(1) and control group(2), 25 in each; group 2 takes routine medicine and healing therapy; group 1, added with balance training, with Berg quantity table; take improved Barthel index for ADL evaluation,and Holden index for stepping function evaluation after 8w. [Result] There’s no marked difference on Berg, Bathel and Holden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much improved, the group 1 was more than group 2. [Conclusion] Balance training can promote recovering 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 gait and stepping ability.

Key words: stroke; balance training; gait; stepping ability

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偏瘫步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1]。表现为异常的步态、行走速度缓慢、费力、稳定性差等[2]。另外,脑卒中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大多存在平衡功能异常;而平衡能力的加强对恢复步行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我院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加用平衡训练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50例脑卒中首次发病住院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3]:①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后;②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④有平衡功能障碍;⑤病程在3~6周之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10.30)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5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8.5±9.47)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3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运动功能分级采用相应的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良肢位摆放、针灸、功能性电刺激、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电动起立床训练、ADL 训练。

1.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衡训练,每次30min,2次/d,6次/周,治疗时间8周。平衡训练方法:①坐位平衡训练,包括长坐位、端坐位进行静态平衡训练,逐渐缩小基底支撑面,动态平衡训练,刺激头和躯干向正中线的整体反应;②立位平衡训练,平行杠内进行骨盆前后倾运动的双膝控制训练,逐渐过度到单腿站立(静)—单腿站立(动)—平衡板上站立—立位平衡反应训练;③坐—立—坐训练,根据具体情况降低凳子的高度;④行走训练及复杂程度训练,在活动的支撑点上训练平衡,借助平衡棒、双杠、平衡板。

1.3 评定方法

1.3.1 平衡功能评定

采用Berg平衡量表,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等14个动作,每个项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4分,总分值56分[4]。

1.3.2 ADL评定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洗漱、穿衣、两便、转移等11个动作(只有在行走评定为完全依赖时,才评定轮椅使用,根据患者能否独立及需要帮助的程度分为完全依赖、较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5]。

1.3.3 步行能力评定

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 分0~5级。0级:不能步行或需2人以上的协助;1级:需要1人连续不断地帮助才能行走;2级:需1人在旁以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行走,步行不安全; 3级:需1人在旁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4级:在平地上独立步行,在楼梯或斜坡上行走需帮助;5级:任何地方都能独立步行[5]。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 平衡功能评分、Bathel 指数评分以及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脑部高位中枢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出现平衡反射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及肌群间的互相协调收缩能力丧失,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6]。故在偏瘫康复训练中,平衡功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转移和站起动作最难完成,需要较好的平衡功能,同时平衡能力决定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最重要的临床因素之一[7],是偏瘫患者步态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8]。

目前国内有关偏瘫平衡训练以Bobath 技术及B runnst rom 技术为主,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9]。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加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肢负重能力下降,既增加了健肢的负担又加大了重心转移的难度,影响了平衡的维持和行走的质量。康复治疗师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坐位到立位及行走的平衡协调训练,以及从静止到动态的负重平衡训练,将步行中的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分解并结合起来,促进了正常模式的建立。通过一系列的平衡训练可使躯干肌及患侧下肢的负重得到锻炼,有利于重心分布对称,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下肢肌肉获得较全面的被动和主动训练,可减少肌萎缩,维持并增强肌力,有效地锻炼偏瘫下肢的承重及步行能力,使患者因承重能力、重心转移困难、运动姿势维持困难所致的失平衡状态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从而提高ADL和步行能力。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经过8周的循序渐渐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无论是Berg 平衡功能评分、Bathel 指数,还是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因此,平衡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行走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沈鑫,钱竞光.AFO早期应用对恢复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研究的趋势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8):26.

[2]毛国英.偏瘫步态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37139.

[3]张健.早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 795796.

[4]金冬梅,燕铁冰.平衡功能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2002,24 (3): 187188.

[5]缪鸿石.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5.

[6]丘卫红.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726873.

[7]翁长水,毕胜,谢远见,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间2距离因子临床决定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3,7(13):19201921.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我在本汽车教学案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呈现的形式是以PPT演示文稿为主,其中链接了一系列动画、音视频、及汽修教学专用软件,集图、文、音、视、动画等大量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储备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设计形式既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又能使学生直观的通过视频及软件的演示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显示了信息化教学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无论在现代汽修厂还是4S店中应用频率非常高。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车轮动平衡检测对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车轮动平衡检测一般应用在有轮胎故障的车轮上,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故在情境设置时教师将实际应用中的情境设置好,引导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常规的处理方法,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职二年级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19岁左右的他们有着良好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汽车构造专业知识基础和维修技能,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偏弱。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喜欢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一本教材、一张黑板的死的教学模式,喜欢新奇的动画、视频,有成就感,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专业技术课方面,他们喜实践厌理论,欠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车轮故障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内容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我把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①了解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②掌握车轮动不平衡的危害;③掌握车轮动平衡操作方法。能力目标:①通过布置课前任务以及相应的情景设置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②通过让学生讨论、讲解总结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③通过任务情境设置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技术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素质目标:①通过解决任务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感悟情境中涉及的问题实用性;②通过工作组合作,互相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③通过让学生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④通过学生组成工作组自主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主动地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例的重点: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难点:动平衡的操作方法;突破重难点关键: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及教师亲自动手示范为主,化理论为实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步步的有条理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教法上本次课的内容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知识网络上只与车轮定位参数有关,学生其他章节学习的好坏基本不会对本节课的授课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教学法,并在讲授时注意书本知识与驾驶和汽车使用的实际相结合。①复习纠错:复习上次课学习的汽车悬架特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②提出任务:随着汽车行驶速度悦来越快,对车轮高速转动时的平衡度要求越来越严格;③分析任务:分析车轮不平衡的原因、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④解决任务:讨论如何调整才能使车轮平衡,学习检测车轮是否平衡(使用车轮平衡机)和根据检测结果校正车轮平衡度的方法,以教师演示为主;⑤实训:用离车式车轮动平衡机检测并校正车轮平衡度,学生练习;⑥总结、归纳、提炼要点:总结车轮不平衡的原因,车轮不平衡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提炼校正车轮动平衡的操作要点。

三、教学的主体设计

主体部分由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按照设置的情境步步引入,层层深入。

(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前导读问题。通过课前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引入本节新课的铺垫。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新知。①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画及任务的讲解视频;②教师准备任务用设备。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

任务情境的创设是通过实用问题的提问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其积极参与其中。

(2)提出问题

所有情境的创设都是由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出的。问题引出车轮对汽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动平衡的概念。

(3)解决问题

①教师演示

②分组操作

学生根据“任务实训报告书”中的任务要求来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操作,让学生学会怎样操作动平衡检测仪。

(4)操作总结

①操作结果

教师记录每个工作组完成此项目的时间及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强调。

②得出结论

根据记录的结果工作组讨论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③问题汇总

每个工作组出现的问题都具有差异性,记录问题的过程是工作组增长实践经验的过程。让出现问题的工作组说说自己组里的问题,以及最后的解决过程或者希望得到其他工作组或者老师的帮助,来解决本组的问题。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车轮动平衡仪的检测使用方法。在情景设置的前提下。增强了本节课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汽修操作技能。

(四)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工作组主要评价参与程度;教师则总体把握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找准弱项,不断进步。

四、教学反思

1.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运用视频讲解工作注意事项,使操作更直观、形象;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各小组分别计时并扣分的原则激励工作组内部合作和工作组之间的竞争。

2.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

将操作步骤的学习和任务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工作任务的规划、研究、实施和总结等,处处体现 “做中教”、“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8篇

一、2009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将动漫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数量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动漫培训学校在我国应运而起,并在全国各省会中心城市设置分支培训机构,形成连锁模式。动漫培训学校作为新兴培训机构,由于多为企业化办学,因而在评价业绩时多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结果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动漫培训学校的业绩水平。因此,本文引入企业界流行的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建立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二、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特点与发展战略 (一)动漫培训学校的特点动漫培训学校的绩效评价应以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为基础。目前,我国动漫培训学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动漫培训学校发展受到政府支持,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第二,大多数动漫培训学校属于企业化办学,学员在校期间可以参加一些外包项目的研发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第三,动漫培训学校对复合型高水平动漫教师需求量大,尤其是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才;第四,动漫培训学校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运营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和支撑。 (二)动漫培训学校发展战略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的发展战略,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来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行业或企业内外环境的方法。SWOT,即为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它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因素、善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排除劣势因素。通过对动漫培训学校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的机会多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从总体上看,动漫培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然而,如何结合动漫培训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战略,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其整体绩效,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简称BSC)作为一种战略绩效评价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诺顿两人于1992年提出,其中“计分卡”(Scorecard)指事先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并将其写在表格、卡片、记录本等卡上;“平衡”(Balance)指对工作的检查和衡量要从多方面进行以保证整体工作向单一方向发展。 平衡计分卡是由体现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所组成的一种业绩衡量系统,即从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和财务角度来反映整体绩效。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系统原则。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动漫培训学校的工作绩效。同时,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动漫培训学校的现有状况,而且还能够体现动漫培训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相关数据和信息应该容易收集,指标项目容易被评估人员理解和接受;第三,可量化原则。绩效指标或者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在成本、时间、质量和数量上有明确的规定(颜世富,2007)。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动漫培训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选择关键绩效指标,建立一套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在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后,需要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大小。本文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决策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的多个组成因素,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从而把一个总体目标系统的分解为多个分目标。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各矩阵的权重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的结果见表3~表7,各矩阵的CR均小于0.1,说明数据收集是有效的。 第四,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方法是将一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与二级指标相对于其隶属于一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可得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得到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因此,C1~C12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93,0.040,0.360,0.029,0.070,0.173,0.024,0.087,0.021,0.019,0.016,0.068。 (四)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定量化,从而做出相对客观的、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进而解决具有模糊性的实际问题。由于动漫培训学校绩效的评价多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和模糊性,且部分评价指标是难以量化和界定的。因此,在完成平衡计分卡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确定指标权重之后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动漫培训学校的绩效作出综合评价 三、具体应用 本文以某动漫培训学校为例,选取十位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该学校绩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十位专家按照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并给出四个维度的评价矩阵。 四、结论 随着我国动漫培训学校部门、人员和业务的增多,对其绩效进行评价会更复杂。本文致力于使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数学方法,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绩效,通过展示动漫培训学校的优势和缺陷,有助于学校管理层作出决策进行组织结构和战略调整,以吸引更多优秀动漫人才加入充实师资队伍。 由于模糊评价法自身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导致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降低评估主体的主观性,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数据收集、计算以及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等问题,这些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p#分页标题#e#

动平衡实训总结第9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1 前言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是衡量本身运动素质的重要指标。这里所指的力量,主要包含:肌肉力量、身体协调力量、弹跳力量等。拥有强大力量的篮球运动员,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上篮、抢篮板、扣篮等动作,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超强的控制力。由此可见,身体力量对于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训练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提升自我的力量素质,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本文将对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力量训练的科学方法。

2 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问题总结

2.1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项目选择问题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需要加强自身腹部、背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当然,由于力量训练不同于篮球其他项目的训练,项目的选择十分重要。然而,在很多篮球运动员,尤其是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并没有掌握科学的训练项目选择策略,容易出现训练项目紊乱,训练条理不清,训练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久而久之,非但没有达到既定的训练成效,还会影响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训练项目,确保力量训练能够达到成效,是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规范化问题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自身的躯干、关节、腹部、背部等处,以提升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平衡感为最终目标。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科学的项目,还要制定规范化的训练计划,才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需要为篮球运动员把好力量训练的规范化关卡,让他们能够规范训练,提升力量。

2.3力量在篮球运动项目中的训练负荷问题

力量在篮球运动项目中训练当中,教练员应为运动员制定科学的力量训练计划,该计划的制定应以“控制负荷,科学训练”为原则,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地给运动员加大训练量,帮助他们提升身体力量。

3 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3.1前锋位置

3.1.1腹直肌、腹外斜肌训练法

第一,双脚站立同肩齐宽,双手抱住头部,肘关节自然展开,下肢站立不动,上身转移90°角,左右交换做10次;第二,双脚分开,马步,右脚支撑地面,左脚向前迈步,然后恢复;之后向左、右、前、后方向分别进行之操作,需要降低重心,维持机体的整体平衡性;第三,左右摆动:双手扶墙,右脚支撑地面,左脚向左右来回摆动,需要左脚不得着地,尽可能地向左右摆腿,抻拉腹外斜肌。

3.1.2腹肌练习

第一,利用篮球进行仰卧起坐:手捧篮球置于头顶,双腿弯曲,双脚展开,第一次做完后把篮球放置于右脚外侧,然后躺下,手捧篮球置于头顶;第二次做完后把篮球放置于双脚中间,然后躺下,手捧篮球置于头顶;第三次做完后把篮球放置于左脚外侧,然后躺下,手捧篮球置于头顶。一直做满十组;第二,握球进行仰卧起坐:坐在地上,双脚腾空不得着地,进行腿下绕“八字”动作。

3.2后卫位置

3.2.1跳跃训练法

第一,将篮球场边线作中心,进行双脚前后跳跃、双脚左右跳跃,两组各跳够20次;进行单脚前后跳跃、单脚左右跳跃,一只脚跳完10次后再换另一只脚。经由训练能够增强球员的平衡能力及感知能力;第二,单脚向前,双脚向后反复跳够10次;交换双脚向前,单脚向后,反复跳够10次。经由训练能够增强球员的身体协调性与身体平衡能力。

3.2.2支撑训练法

第一,身体按照做俯卧撑的姿势,手支撑于篮球上,维持身体平衡;第二,身体按照做俯卧撑的姿势,手支撑于篮球上。左膝向上抬起,尽可能贴近胸前,再伸直,如此重复10次,之后换右膝向上抬起,也反复10次。要求:左膝身体不得贴地、悬空,右膝亦如此;第三,身体按照做俯卧撑的姿势,脚支撑于篮球上。左腿向右前方侧提膝,并转髋,维持身体平衡,然后恢复成支撑姿势,之后换右腿向左前方侧提膝,重复做满10次。

3.3中锋位置

3.3.1腰腹肌训练方法

第一,通过拉力皮筋,给球员增加阻力,先双手拉扯皮筋,集中于训练腹肌力量,再换单手拉扯皮筋,集中于训练侧腹肌力量;第二,通过两个2.5公斤杠铃,训练腰腹肌力量。双手各握一个2.5公斤杠铃,展开双手,再把两个杠铃合在一起,杠铃与地面保持垂直,手臂与地面保持平行,保持5秒后向左右转体,反复5次。

3.3.2单腿支撑平衡训练方法

第一,借助木箱训练平衡性。左脚站于木箱边侧,右脚离地,支撑腿向下弯曲,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后站起,重复多次训练;第二,借助木箱训练平衡性,左脚站于木箱边侧,右脚支撑地面,右脚快速抬起大腿同地面保持平行,并且身体向左侧转身,重复多次训练。

3.3.3一般性力量训练

一般性力量训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双腿踝关节力量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可让运动员站在气囊之上,且膝关节不能弯曲,要保持直立,并控制好身体的重心。第二,单腿膝关节力量训练。要求运动员以单腿姿势站于气囊之上,并保持上体直立,膝关节弯曲的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身体力量疏导和分配,控制好自身的重心。此外,为保证综合化的训练效果,可教导运动员每隔10-15分钟,交换双腿进行循环训练。

4 结语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针对篮球运动员不同的体适能情况,结合其稳定状态与非稳定状态、球场上不同位置等因素,去制定差异化的力量训练方法。同时,在训练中,需要及时收集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反馈,一旦发现问题,要适时地调整和完善训练计划,并告诫运动员:只要长期系统地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喻聪,王洁.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09(5):160-16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