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铁路培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5:53

铁路培训总结

铁路培训总结第1篇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职工培训基地山西太原300000

摘要院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得到使用,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成为铁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职教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主体的班主任,要想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院职工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

1 明确铁路职工培训教育的特点

1.1 注意培训学员的双重身份。首先,参培学员是一名铁路职工,他们享有铁路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必须要严格执行铁路的各项纪律和制度。其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纪律,按照学校的制度要求来进行学习。

1.2 在进行培训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参加培训人员层次复杂。学员来自全局的各个基层单位,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的跨度都非常大。有20 多岁刚入路的新职员工,也有已经工作30 多年50 多岁的老铁路、老师傅;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的高科技人才,也有初中毕业的工人师傅。作为班主任在面对不同学员的时候,不能用单一简单的方式处理问题,要充分考虑他们之间的不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

1.3 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根据培训任务的不同,学员的在校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培训班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而有的培训班只有短短的一两天。班主任要根据培训班的具体情况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重心,运用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 注重班主任的选拔任用

职工教育培训中面对的是在铁路基层一线工作的职工,因此要根据他们社会工作经历比较丰富、思想认识已经定型,并且自尊心比较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教育管理。面对这种特定情况,笔者认为在班主任的选拔任用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2.1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铁路的职工,接触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和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要进行教育管理就必须从不同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范围。

2.2 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员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只有当班主任自律自信、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使学员深深折服时,他们才能真正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员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员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动,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正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3 落实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

班主任工作要取得实效,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先导。班主任的工作考核制度是班主任工作有序完成的保证,是多年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才能将班主任的工作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点上,才能保证班级工作、教学秩序的顺利有序进行。为了保证培训期间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我们从班主任的到岗到位、班主任的工作流程、班主任的检查考核、班级管理的检查考核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为了满足铁路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努力满足铁路职工培训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4 扎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是我们培训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让每一期培训班学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并能通过这次培训教育去影响和教育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真正达到了我们培训教育的目的。

4.1 培养正确的舆论。正确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形成了正确舆论,这个班集体也就基本形成,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正确舆论的培养。铁路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正确舆论就是我们铁路的发展形势、路局的政策法规、培训教育的规范要求。从学员培训开始,我们作为班主任就要积极主动承担起正确舆论的引导工作,将学员从思想上统一到铁路发展需求的轨道上来,让学员充分认识到铁路发展的新形势,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当班集体形成了正确的舆论,这个集体将成为宣传积极思想的载体,将通过他们传播到铁路运输的各个岗位,为铁路发展提供正能量。

4.2 积极主动的工作。由于职教培训工作的特殊性,有很多班级的培训时间相对较短,但我们班主任工作不应该是被动的、盲目的,而应该是主动的、有计划的。在每一期培训班开始的时候,就要了解班级学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培训的重点,制订工作计划,使培训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要主动深入学员中,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掌握学员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管理。4.3 认真做好工作总结。每承担一次班主任工作任务,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都是一次提高的机会。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工作水平。为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养成做工作总结的良好习惯,平时就将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效果,管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随时记载下来。内容可以是全面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不仅要记述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过程,还应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规律,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5 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交流学习

现阶段,在铁路职教工作岗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大部分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很多都是凭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进行工作,缺乏有关班主任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为了满足铁路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在加强铁路发展和政策学习的前提下,强化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学习交流。

铁路培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铁路;职工;培训;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27-2

1 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职工来支撑,铁路运输行业对职工专业素养的依赖性更高。因此,该行业都会有序组织一些职工工作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新时期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一直按照一种较高的势头在发展。导致我国铁路职工专业素养上的缺陷十分明显。铁路职工培训作为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进行考察,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职工培训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总地来说,职工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想要开展一场有效的职工培训,那就必须要对分配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开展有效的培训方式等环节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培训任务都是由上级部门下达通知的。而需要培训的员工所在的下级单位,却不会提出培训的要求。上级下达的培训通知,必然是按照上级的意愿进行的,缺乏对需要培训部门的实际调查,那么对于培训时间和规模的把握也许就不是十分准确。而且,上级下达通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的被动性,会降低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1.2 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总结

首先,在授课效果上,培训的组织者往往无法对教师的能力、课堂学习氛围、职工的学习状态等,进行一个准确的测评。这些都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组成因素,如果无法准确测评这些方面,那会大大增加培训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其次,培训工作的改善较少。如果过多地关注培训计划的开展过程,而忽视对于培训效果的检测,对职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测,那么就无法做出针对性的总结,缺乏总结就很难实现进步。

1.3 职工学员的某些特征影响培训结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工普遍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这些职工大多缺乏耐心,一心想着如何提升个人的待遇,以及迁升问题,但是在进行个人培训上,表现出的兴趣不大。其次,这些职员大多喜欢具有新鲜感、刺激感的事物,喜欢接受不同的人生体验。但是对于传统的培训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有些甚至还会感觉培训只是一个形式。最后,这些职工的思想大多十分开放,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那些“灌输式”的培训模式,常常让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觉得培训没有任何必要,自己来参加培训,不过是维护个形式罢了。

2 铁路职工培训的创新策略分析

2.1 建立一个正循环发展控制链,发挥职工培训的主动性

培训的正循环发展控制链,主要包括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结果测评、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铁路部门的培训基地是铁路职工培训的中心指导场所。在培训前期、培训执行,以及效果反馈当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培训基地要充分实现职能发挥,全面协调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2.1.1 积极分析职工需求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员工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职工培训计划。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有:职工的综合素质、职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职工的业务熟练程度,以及职工队伍内部专业素养的差异。将这些调查结果与当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对比,制定一份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基地应当建设一个全面的培训数据库,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充分运用大数据、现场调研等有效方式,计算出每位员工的真实技能与其所在单位要求的差异。基于此,制定一份科学的职工培训计划。

2.1.2 主动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基地在总结当前实际的培训需求之后,再结合基地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这是保障培训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培训基地将调查得出的结果,以及制定的培训计划拿给上级检查,与上级部门、培训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共同确定培训目标,确定一份详细的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能力、培训方式等。从而为实现预期培训目标奠定基础。

2.1.3 严格落实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培训任务的关键所在。培训基地应当按照严格的要求去执行。经过检查备课、组织评价等方式,加强对于培训过程的监督。对学员要采取每天签到、定期考察等方式,来保障员工学习的质量。与此同时,培训基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考察纪律,保障考察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这为培训效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2.2 创新融合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训基地在选择培训内容,以及确定培训目的上,都是从铁路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的。在培训的方式上,多半是综合考虑了培训内容、培训目的,以及职工学习特点。其中主要的就是职工的学习特点。最终形成了一种“教”、“学”相融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培训各主体之间的连接,有利于提升教授课的责任感,加重了对职工学员的监督,能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2.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优质课堂

有效的师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培训的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到个人能力上的不足,形成上进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师资的整体素质上着手。我们要挑选一支具有较扎实专业功底的敬业爱岗的队伍,确保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意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培训的质量。培训部门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进行授课,主动邀请一些铁路院校的专家来授课,还可以邀请某些业务部门的主干来进行现场指导。让学员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从而形成学习意识。

2.2.2 融合渗透“教”与“学”,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要推行有效的融合B透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成员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条件。以培训教师与员工的互动为基础,鼓励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多表达自身的疑惑。多关注课程设置、教案设计、课题研究等,在“教”与“学”相联系方面的体现。还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由职工为教师设计微课、开展授课,增加员工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识,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最后,开展互动式学习和讨论。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案例探究等。组织学员主动进行交流,突出个体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擅长挖掘学员的潜能,帮助学员增强自信。

2.2.3 增强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培训基地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在技术岗位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状况,有效开展实训。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员工更多的真实操练机会。首先,课程设置必须要具有务实特点。多设置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教师要针对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切实提升学员的技术能力。其次,要开展大量的实际训练或者模拟训练。按照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运用实训设备,以及模拟演练系统,来帮助学员进行实际的参观,以及现场模拟,帮助员工逐渐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最后,同时要增强员工的理论素养。

3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在铁路中的投入,我国铁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前景一片大好的时期。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职工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展实践性强、效果较好的职工培训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清.浅议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4).

[2] 王斌.浅谈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11(02).

[3] 朱端豪.浅析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

铁路培训总结第3篇

【Keywords】railway enterprise; fierce competition; cadre training

【中?D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0-02

1 引言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及其运输能力已经逐步提升,然而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对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保证铁路企业干部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开阔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不断提高整个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2 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问题

目前在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铁路企业领导干部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这主要是指在铁路企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有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培训是一种看不见的投资,主要效益无法进行衡量。因此,他们认为不如将培训的这部分资金转为建设厂房或购买设备等各方面,认为提高干部素质只是表面工作,从而导致对岗位的培训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得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

第二,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这主要是指在铁路企业针对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进行很好地衡量,不能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干部培训课程,主要是通过统一的模式进行培训,并不能够根据不同部门的发展或者不同岗位职责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培训课程进行优选,采取课程培训与干部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铁路企业干部培训针对性不强是目前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难题,并不能够通过培训达到提高铁路企业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目标。

第三,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考核落实不严格。这主要是指目前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部分干部认为培训总是存在着好人主义,并不能按照严格的要求,针对铁路企业干部进行严格考核,并有效地进行约束,一些干部往往以工作忙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借口,对于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进行应付,使得铁路企业干部培训沦为一种形式,不能达到培训的主要目标。

第四,铁路企业干部的基础相对来讲比较薄弱。这主要是指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根据干部素质的状况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导致在培训过程中针对性不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相对来讲比较困难,我们不能及时地对于企业干部进行合理的培训档案管理。

3 提升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

在铁路企业进行干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只遵循走形式的培训模式,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必须针对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开展相关的培训需求分析环节。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企业培训干部计划的主要基础,我们必须对培训计划进行合理地制定。通过铁路企业干部岗位职责的需要,确定培训需求的人数,从而降低工资投入成本。培训需求分析有利于我们对整个企业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通过对员工态度和岗位职责的分析,有利于掌握铁路企业干部的技能和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掌握培训的各个方面内容,使得培训具有重要的效果。

第二,培训效果评估是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评价手段。我们对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之后,必须要加强培训效果评估,这对于改进培训工作的主要手段来讲非常重要。目前,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是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我们通过对铁路企业干部自身的评价,才能找出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判断培训内容是否与他们岗位需求存在一致等各种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培训工作,从而为其提供重要的依据,而培训管理者也要必须提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我们必须要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提高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效益,降低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投入成本。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培训的基地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降低铁路企业培训投入的成本,提高培训的效益,努力促进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的观念转变,使其受训者也能够从授课教师的角度进行着想,从而珍惜培训机会,并且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及其培训费用等,提高培训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加强领导者在铁路企业干部培训中的授课。铁路企业干部本身对于铁路企业工作具有较强的掌握和了解,若是通过铁路企业对领导者进行干部培训工作,既可以节省相关的投入,又能够使得下属在培训过程中,配合领导者的工作。

4 提升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质量的策略

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的策略,从而创新干部培训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

第一,我们必须要对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实现铁路企业干部培训工作的标准化及其科学化。这主要是指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干部培训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制定培训的计划,符合铁路企业干部发展的目标。

第二,对于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突出培训的重点,符合铁路企业干部岗位职责的需要。在铁路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局限于对铁路企业干部的知识层面培训,更要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第三,我们必须要加强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方式多元化,注重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效果。这主要是指在铁路企业干部进行培训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实现铁路企业干部培训方式的多元化,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以铁路企业干部工作需要作为前提条件,设立提升培训的主要目标,按照层次类别等进行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铁路企业干部培训效果得到明显增强。

第四,我们必须要加强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过程中的考核,注重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质量。在铁路企业干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过去?τ谔?路企业干部培训的模式,必须对整个铁路企业干部培训的考试结果进行审核,提高培训的质量,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培训工作者的才能够不断地进行转变,使得培训质量发挥真正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铁路培训总结第4篇

一、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发展趋势

从近两年办班情况看,铁路培训工作在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理论武装、党性锻炼的同时,坚持把教育培训与铁路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铁路实际,着力推进专题化分类培训,努力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通过教育培训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具体分析有以下三种趋势:

(一)项目化办班

从近两年办班情况看,铁路培训工作无论从培训办班规模还是培训办班模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项目化办班。其制定的课程目标针对性强。能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铁路工作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并且具有灵活性,与岗位更新互动。其针对性可以是针对一个工作岗位或一群工作性质类似或相近的岗位群,也可以是更广范围的职业或职业群。这是由铁路培训工作的现实定位所决定的,路局相关培训主导部门不断加强培训需求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年度教育培训的方向和重点,以专题项目办班的形式解决现场对培训工作的需求。

(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形式。由于模块是便于组合、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所以模块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①设计成果可共享,节省开发时间和费用;②灵活性、机动性大,有利于学员主动学习;③可集各课程之长,利于多元整合;④有利各类各层次铁路培训单位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③有利于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诸项能力;③有利于形成学员的合理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能充分满足学员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需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施教原则,既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又要有利于调动学员学的积极性。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绩效

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结合平时工作经验,搜集资料进行自学、讨论、总结、报告,或直接参与到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由此获得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这培训教学过程能给学员更多自学、动手、应用、表达和创作的机会,真正体现“从实际工作出发,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理念,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对管理服务的要求

(一)高度责任心是做好铁路培训工作的基础。这里的责任心不是大而化之的道理,而是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细心,精密高效的组织工作离不开细致的安排,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注重细节,要以精细化态度与原则来组织安排工作。第二是耐心,耐心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要从培训开始就对整个过程的复杂与烦琐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有效过程管理的保证,要像对待完成一件工艺品一样去耐心完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三是关心。虽然我们强调严格管理,但这是对学员学业纪律上的要求。在生活中,在课余,字员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且调动学员间的主动沟通,互帮互助的热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安心学习。

(二)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做好的铁路培训工作的保证。每一期培训办班的主体不同,要求不同,对象素质不同,所采用的工作策略、工作方法也不同,但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不能变的。这就需要我们多思,多听,多动,深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教务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善于总结经验是做好的铁路培训工作的方法。善于总结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经常性地总结工作,提炼经验,就能为今后指明方向、推动工作。相反,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在以后的工作中,势必会重蹈覆辙。对于不同性质的培训办班,也是有规可循的,这里的“规”是要依靠我们不断的工作实践去发现整理的,是提高我们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新形势下铁路培训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再塑培训观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树立服务观念,变培训管理变培训服务。(1)理顺各项内、外部管理关系,建立新的稳步的运行机制;(2)细化培训教学内部运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2.帮助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从构建和谐企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为切入点,以培育和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铁路员工队伍为目标,以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化学员的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学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个人学习开发个人智力,团队学习增强团队战斗力”的思想观念,根据历年办班经验和学员学习反馈,帮助学员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养成“人人崇尚学习、人人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立足长效管理,贯彻制度先行

加强制度建设,以强化教务管理为抓手,从课堂管理、宿舍管理、餐饮管理等上着力,认真组织做好学员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管理,做好应急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在与委托培训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学有所为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并完善了各项日常管理制度。

(三)制定立体培训方案,培养学习兴趣

以住教学大多采用的传统面授模式已不太能够适应项目化培训工作的现状,所以要变单纯“听课”为“读写听说”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学习。要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将属于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包括多种教学服务内容的结构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综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以文字、图像、声音、面授、函授等多种形式,增强学员对抽象事物及其过程的感受,解决教学的难点。激发学员的思维主动性,培养学员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铁路培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短期培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6.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73-02

从2009年石太客专的投入运营到2012年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行,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到我段职工的日常工作中。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对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从这几年的日常维护检修以及发生的事故报告来看,大部分职工素质远远没有跟上铁路发展的脚步。在铁路信息化全面推进,“四新”知识不断投入使用的形势下,如何提升铁路职工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开展大规模的长时间的脱产培训,对于本就生产人员紧张的一线工作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短期的脱产培训班。如何利用这种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的短期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成为各个站段必须要面对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铁路职工短期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配套。而大部分铁路职工都是学校毕业或部队复员后,直接进入铁路系统,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少有脱产培训的机会。面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更何况新入路的员工缺少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普遍偏低;新入路的员工退伍军人和中专毕业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对现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上更是力不从心。

2.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铁路各工种的培训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然而对职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够。铁路企业的管理一直是半军事化管理,相对于其他外部企业缺乏竞争性,因此就导致领导对职工的技术培训要求不严格,再加上职工自身认为所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符,促使了职工对培训没有积极性。

3.培训师资队伍不合理。我段的培训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科室的工作人员,一类是车间、班组的技术员、技师。技术科室的教师理论上更强一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实践经验更为丰富。目前两者还不能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并且教师在对职工的培训方法上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4.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在组织培训之前,对培训内容的调研不足,负责人员只是坐在座位上想应该设置哪些课程,并没有深入基层班组了解现状,职工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更有甚者为了照顾面子而安排一些课程,这样就使得有些课程安排浪费,而职工所急需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学与实际不符,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5.培训教材不合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应用,原有的教材由于出版时间过长且内容陈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教材缺乏,而现有的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艺操作规程不足以满足教学的教材所用。

6.职工学习态度不端正。目前大部分职工还存在进入铁路就等于抱上了“铁饭碗”的错误思想。

二、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1.一把手负责化。职工的培训应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进行,由劳资、职教部门组成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由铁路各站段的领导组织动员学习,加强提高对培训的认识,有效的让职工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有利于自我进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从“要我培训”改成“我要培训”的转变意识。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要想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筹备培训阶段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对象,针对每一次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客专有客专的培训计划,高铁有高铁的培训计划。其次,根据其工作线路内具体设备的不同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学习本线路内的设备情况,对于其他线路内不同的设备也要进行了解,但不作为本次培训的重点。

3.师资配置教学方法合理化。对铁路职工进行培训的教师来源是有限的。因为师资有限,为了共同拟定有理论深度,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教材,可以通过让专职教师与一线技师在培训之前,先把培训的内容和实践内容详细的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提高了培训效果,也拟定了教材。对于教学方法,通常是拘泥于固有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为了打破这种模式,建议采取互动式教学,走出校园到工作的一线环境中,让职工融入到培训中,现场教学、现场处理故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使铁路职工短期脱产培训更加有效。

4.建立严格的师资考核培训制度。授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培训教材,精心准备,为学员注入新鲜的血液。职教部门应定期将专兼职教师选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厂家,进行培训或调研,应对不断变化进步的新铁路技术。每次培训结束前,针对培训内容、方式是否适当,受培人员有没有积极性,考试前以问卷形式发给学员,让学员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讲课方法等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加以改进以利于今后的培训。

5.配备高效实用的教材。有针对性的专业短期培训就要配备专业的书籍。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与现场密切相连,面对新的需求,原有的陈旧教材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根据高铁培训的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订购了一批高速铁路维修岗位的培训教材,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另外,根据现场实际和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自主编写一些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进行讲解,更有利于职工的学习和掌握。

6.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充分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职工的学习态度、思想认识是保证短期培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铁路特有的工作性质,一线职工大部分都是倒班制的工作方式,上班时忙工作,下班忙家里,对路局的一些新形势、新政策了解不是很到位。还保持固有的工作态度,大锅饭思想严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随着铁路的深化改革,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必将被淘汰。培训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将路局、站段有关的激励政策讲解清楚,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形成争着学、比着学、赶着学的良好氛围。

7.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根据考核的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采用网络考试和笔答,试卷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的知识。考试成绩是与岗位奖惩晋升挂钩,避免考试流于形式。

总之,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合理的设置短期培训的各项内容,使培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培训的质量。通过短期培训可以使我们的职工在“四新”知识面前不畏惧、不恐惧,可以轻松的应对处理,为高速铁路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保证。

参考文献:

[1]蒋斌.对搞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2):70-71.

铁路培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培养;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7]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06,(4):57-58.

铁路培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53-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大量建成和投入使用,铁路技术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加快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铁路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增强铁路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能改善铁路职工的生活与工作质量,提高他们的人生满意度。因此,面对铁路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进一步提高对铁路发展工作的认识,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铁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才能在技术和智力方面为铁路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一、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难以满足铁路生产的需求

1.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在我国的铁路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在职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等很难满足铁路发展岗位编制的需求,部分生产工区和班组甚至根本没有能力配备技师或者高级技师。加之高速铁路建设对铁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攀升,更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严重程度。

2.铁路人才的技能素质欠缺

铁路人才的技能素质欠缺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很多铁路高级职工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所在岗位的新知识、新技能,铁路企业也没有对职工做好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没有同步更新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内容及考试题库,对高技能人才技术的等级衡量标准也没有与实际生产技术同步,使得很多高技能人才名不副实。此外,高技能人才的结构划分也不尽合理。目前,铁路高技能人才的行业分布普遍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大大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提升。

(二)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硬件设施条件较差,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职工实训基地的设施和设备严重不足,更很少有高精密的新型设备。其二,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多由兼职教师完成。由于培训教师缺乏专业的授课训练,就不可能掌握最先进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随着高新技术的引入,铁路事业呈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鉴定却无法满足铁路发展的需求。当前,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铁路在进行高技能人才的鉴定过程中,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只注重了鉴定数量而忽略了鉴定质量。第二,高技能人才的鉴定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在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管理中,由于部分工作业绩的定性定量要求缺乏科学考量,所以在鉴定的过程中难以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第三,未能建立规范的高技能人才鉴定基地,考核设备大都依托站段。这种模式由于鉴定站与参加鉴定单位互为一体,所谓第三方认证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实作考试的环节难以有效控制监督,鉴定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铁路高技能人才的管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铁路技能人员的岗位、等级晋升制度不合理、不科学。在使用铁路技能人员时,没有形成根据技能等级进行岗位晋升的选人和用人机制。第二,工资待遇没有与铁路员工的技能等级挂钩,严重打击了铁路技能人才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没有规范地对铁路技师和高级技师进行使用管理。部分单位没有及时聘任铁路技师和高级技师,聘任程序不完善、聘任标准执行不严格等原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技师和高级技师在铁路职工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从铁路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发人才资源

1.弄清铁路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做到总量平衡

面对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要从铁路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培育高技能人才,努力做到总量平衡。不断增加高技能人才在我国铁路职工队伍中的比重,尽量让技师、高级技师的设置满足铁路发展岗位编制的需求。并针对导致铁路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当然,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由于铁路的专业和门类比较多,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必须要具备超前培养的意识,及时预见铁路建设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走势。积极做好对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并认真贯彻落实,以保证铁路建设队伍能够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进行调配。

2.提高铁路人才的技能素质

提高铁路人才的技能素质,首先应对新进铁路员工的初始技能素质严格把关。在招录新进员工时,应该重点招录有相关专业知识教育背景或者有过同类型技能培训经验的大学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为铁路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铁路高级职工的新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对高技能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强化铁路技能人才对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学习和掌握,并通过学历教育、在职进修和研发攻关等方式,促进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此外,还应该同步更新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内容及考试题库,让高技能人才技术的等级衡量标准能够与实际生产技术同步。

(二)增大对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

加大对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其一,增大对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提高铁路企业内部的培训力度。加强对铁路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对高精密新型设备的引入,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硬件设施的条件。其二,抓好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铁路企业内部试行培训师制度,让培训师得以接受专业的授课训练,掌握最先进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培训效果以及铁路企业的内部培训实力。其三,还应该不断拓宽技能培训的渠道,对铁路企业外部的培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铁路高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和教育体系。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

根据铁路不同岗位职业特点,建立适宜的技能型人才评价鉴定模式,是加强对铁路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的关键环节。具体操作方法有:在综合考虑到铁路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类型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岗位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鉴定方式,分类进行实施。首先,从高技能人才的开发角度出发,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所需的各种支持。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生产设备和部门间的配合等。使他们工作起来可以得心应手,既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又能为铁路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其次,基于国家的职业标准,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社会化考评方式,确定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鉴定内容。以岗位的实际要求为基础,采取现场技能考核和日常工作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结合生产和经营各环节需求,对铁路职工的工作进行评定。此外,还可以开展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等活动,来激发铁路职工的积极性和潜能。而且可以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及时发现和选拔铁路企业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带头人。对于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可以按照铁路局的规定,直接晋升技术等级或破格申报技师、高级技师。

(四)不断改进和完善对铁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管理

加强对铁路高技能才人的使用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在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合理设置技能岗位。在铁路实际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数量适中、科学配合、均衡分布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好不同工种、车间和班组所需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岗位职位数量。第二,将铁路员工的工资待遇与技能等级挂钩,按照铁路人才技能等级的高低将工资绩效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明显的工资绩效差异,从而激励铁路技能人才自觉地、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第三,合理、科学地对铁路高技能人员的岗位、等级进行晋升,形成以技能等级为岗位晋升判断依据的选人用人机制。始终坚持评聘分开、择优聘用的原则,及时对铁路技师和高级技师进行聘任,并严格执行聘任标准,认真规范好和落实好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聘任程序,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择优的铁路高技能人才选用机制。第四,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日常考核。认真做好技师和高级技师聘任合同的规范工作,及时明确好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及时解聘没有达到履职要求的技能人员,真正使在聘人员能够发挥好技术带头和工作引领的作用。

铁路培训总结第8篇

摘 要 随着机车牵引动力的更新换代,打造一批适应新形势、发挥专业特点的铁路现代化机车检修队伍,对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来说,不仅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出发,总结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机车检修 培训 对策

一、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分析

(一)机车检修培训是适应铁路现代化的需要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管理型人才,更加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术型人才[1]。而拥有这些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资源。

(二)机车检修培训是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铁路职工必须熟悉和掌握铁路新工艺、新技术、新规章、新设备。尤其是铁路机车从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过渡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机车检修能力,否则铁路运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研究不足

培训需求分析是拟定培训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才能弄清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岗位人员培训需求,才能在培训计划拟定上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现在的培训需求调研没有全面考虑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期望和本人的培训意愿,仅从单位当前需求出发,导致培训需求得不到有效落实,有时培训流于形式,常常是为培训而培训,且培训课程缺少系统性,使得培训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师资力量、校企交流缺乏

对于铁路职工培训,一般采取专兼职教师授课或者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授课培训,还有其他繁杂的工作,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的弊端便显露出来。而且,随着机车车型的更新换代,大部分专兼职教师的技术知识更新不及时,有些已经过时,授课时全凭以往工作经验,教学质量便打了折扣。师带徒方式,能使徒弟快速掌握日常作业重点、难点,但总体来说培训缺乏与外界专业技术院校的沟通交流,如远程实践教学、订单式培训、校企交流扶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培训效果评估是对职工培训前后收益变化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较单一,通常采用现场考试来检验培训效果,之后也没有后续的跟踪调查,对效果表现的延迟性、间接性等方面体现不足;另一方面对职工在培训后进行工作过程时能力的提升以及工作态度的变化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培训效果评估不够全面。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对策研究

(一)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引起职工对培训的重视

随着铁路技术设备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机车检修技术含量越来越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也不断扩大,单靠传统“师傅带徒弟,徒弟照看师傅干”已慢慢不适应铁路现代化的要求[2]。因此,单位应该想方设法让职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使职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去,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参加培训学习,以适应检修技术、设备的更新。

(二)科学分析培训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

单位在进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需求分析时,要结合铁路局发展战略定位,从最近接收的新业务,面临的新技术出发,充分考虑尊重职工个人培训需求。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为企业更好服务的同时,还能满足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获取个人成绩,做到单位与职工的双赢。

(三)优化师资队伍,开发特色教材

一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通过专项理论、技能考核、实践教学、现场答辩等环节,并以专业化、年轻化为标准,将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经常聘请机车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或具有丰富检修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讲师,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二是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定期输送专兼职教师到机车生产厂家、专业技术院校和外局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取经,提高教学水平。

(四)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立体化培训

对机车检修按专业系统划分培训模块,从易到难进行“理论基础、专项检修、应急故障处理、技术攻关”的递进式、模块化培训。加大对机车的故障汇总统计,设计教学案例,模拟故障发生成因、过程与环境,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对机车检修中的疑难杂症,成立攻关小组,培训人员参与故障原因分析,检修排查,形成攻关培训。

(五)构建评估体系,重视培训效果评价

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不断完善培训项目设置、培训计划制定、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多纳德评估四层次模型,构建机车检修培训的评估指标体系(表1)。重点设置行为层和绩效层评价指标,注重利用知识培训来改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实际效果,通过量与质的评估,完善评价体系,呈现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铁路培训总结第9篇

铁路中等职业院校重组、升格为高职院校并统一划转地方政府管理,学院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就业方向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就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应地由原来铁路局的单一“订单式”向多元化培养过渡。

当前随着高速铁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铁路高职院校面临重组升格后又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跟上并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是摆在铁路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铁路高职院校与高速铁路发展的不适应

1.1 铁路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师资状况

铁路中职院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增多了,培养目标改变了,其师资力量突显出数量与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职工的总人数偏多,但专业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低职称人员偏多,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等。

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真正的“双师”教师的严重短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普通高校毕业分配而来,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专业领域较为陌生,在讲解贴近现场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时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目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不适应的境地,高速铁路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与常速铁路有较大的差异。

1.2 铁路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铁路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而建设的,高速铁路的轨道、道岔、道床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训设备面临基本淘汰的境地。原有实训设备的购置、建设曾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投资,如何短期内引进巨资更新设备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1.3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的人才培养的,如何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高速铁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也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只有强化以上三大内涵建设,才能巩固铁路特有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尤以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匹配最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两个方面才有可能彻底破解。实训条件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去实施,也才能有更好的实施效果。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

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实现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

铁路高职院校都经历过企业办学的阶段,在铁路企业的支持下都有过辉煌的业绩。由于改革的原因,脱离了原来的企业环境,但职业教育本身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创新发展原来的企业关系,而不是断绝了关系,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才能真正把握高速铁路发展的脉搏。

2.1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实现货真价实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突破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保证专业建设紧跟高速铁路的发展。

(1)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高速铁路专业实践建设真正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这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关联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速铁路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让学生学到真实有效的高速铁路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即使是取得本专业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等)的教师,如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实际专业实践工作,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他们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培养,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参与校内的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要创造机会或出台政策,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协助校内校企共建的高速铁路实践教学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监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挂职工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参与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课题攻关。学院每年与关联企业签订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课题,教师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但要实施以上三点,前提是学院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要解决当前教师紧缺的状况,我认为应加大本科毕业新分配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总体数量上满足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挂职、培训、科研开发等;同时应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分配报到手续办完后,按照学院与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校企合作协议,送到企业见习1年,经考核合格进编,然后继续在企业实岗训练1到2年,期间每年不定期回学院听课不少于4次,结合现场讲课不少于4次。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解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2)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速铁路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建设项目,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决定了一个专业乃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赋于专业带头人新的内涵,要强调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或教学管理能力。

目前很多铁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有些仅能满足于教学,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则较为疏忽,或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要加强引进熟悉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精通企业管理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培养“复合管理型”专业带头人,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以专业带头人推动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管理专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使专业瞄准职业岗位技能及专业科研技术快速发展。

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掌握当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谋划本专业的教师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的合理构建,真正走在专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称号。

(3)以铁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途径加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铁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在培训的同时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极大的激发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注重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2.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条件建设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职业教育中实情实景的实训条件的突破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实训条件,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实训养实训”, 校企双方可采用“场地互换,资源互用”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将产教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速铁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

(1)“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可把工厂、车间、流水线建在学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到校方开办产业,承担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任务。

(2)“走出去”就是学校利用企业场地在企业开办分校、培训中心、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实施顶岗实习,承担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3)“以实训养实训” 就是不管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都要尽力创建实训经济实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很多实训基地或中心等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一级经济实体的配置,只要稍加理顺就可以转入经济实体的运作,至于管理,则可以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当中的“理顺”,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一切都显得容易解决。

2.3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铁路高职院校的突破

要培养出符合高速铁路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特点。但由于所涉及的课程科目较多,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新课程。专门设立《高速铁路技术》课程,该课程包含专业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程,要求专业授课教师有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2)在已有课程中设立独立的章节。将高速铁路技术有关内容按专业工程分解独立成章,分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如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课程,在每门课程中加入高速铁路相关内容,独立成章,这样对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较小,只需掌握一个专业工程的内容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