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5:35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2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51-01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要针对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运用先进的防治技术进行有效的防治,以保证绿化植被的正常生长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1 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林业害虫不仅可以依靠自然环境传播,而且还因自身的繁殖特性能够主动传播,即使短时间可以消灭大量的害虫,但因人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能快速繁殖,又会产生新的危害[1-2]。病虫的繁殖还具有遗传特性,随着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害虫发生优胜劣汰的进化,将抗药的特性遗传,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近几年,大面积的人工林树木的品种单一,导致抗害能力降低,发生灾害时,防治极其困难,大面积的植被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

2 无公害防治的特点

无公害防治就是借用森林培育技术和生物控制,保护环境,维护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无公害防治的特点是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对病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 无公害防治措施

3.1 营林技术防治

林木害虫依附寄主植被的特性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因此抗虫育种是提高林木抗性的基本方法,在扦插育苗时就要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苗圃是地下害虫的栖息地,苗圃的耕作技术和间作以及土壤环境等与害虫危害关系密切。如适当耕地除草可以减轻地老虎的数量,大量灌水可以强迫害虫下移,保证作物幼根的正常生长。育苗技术环节:细致整地,杜绝使用未彻底腐烂的有机质肥作为基肥;提前播种;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或者选用抗病虫害的种子;轮作种植;严格有关苗木的验收制度;出圃的苗木必须保证无病虫害,彻底消毒检验合格后移植出圃[3]。

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清理枯木、濒死木、风倒木等,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对害虫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时改造生长衰弱的树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4]。

3.2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防治,用细菌和病毒以及分泌抗生物的抗生菌等防治林业病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在生态系统中创造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通过引进和助迁以及移植等措施增加天敌的种群,控制害虫的密度和维护生态平衡;利用益鸟进行防治,用益鸟消灭害虫是既环保又经济的办法,广泛招引益鸟,为益鸟创造生存条件,可以采取在冬季给以鸟食、干旱地区给水、设置鸟巢等措施。

3.3 物理机械防治

对有假死性和群居性的害虫,利用害虫产卵、越冬和化蛹等阶段或者在害虫规模不大时通过采集卵块、剪虫枝等方法进行人工捕杀。虫木清理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灭虫。许多蛀虫喜欢在伐倒的新木上繁殖产卵,可以将一些木段放在林中,诱导害虫在木段上大量产卵,集中消灭。为填补清理掉的虫木栽植抗免疫的树种,促进合理混交林的形成。

人工设置的各种障碍可以切断害虫的传播途径。利用害虫上树下树的习性在树干的下部涂刷宽4 cm左右的胶环;或在树干堆积土或者缠绕塑料薄膜等,以阻止成虫上树产卵[5-8]。

利用害虫的趋向特性制造诱惑物或者诱虫器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不同,设置不同灯光的诱虫器,设置诱虫灯的地方应该在林中开阔的地方,每8 hm2设置3盏灯,然后根据害虫出现的时间开灯诱杀。如可以设置黑光灯诱杀金龟甲。向害虫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诱饵毒杀害虫。如蛾类喜欢糖醋味,可以用糖醋液进行捕杀[9-13]。

4 参考文献

[1] 郭金龙.浅论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227.

[2] 张晓明.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J].林区教学,2009(3):116-117.

[3]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205-206.

[4] 杨番瑜.浅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1(1):32-33.

[5] 刘秀国,冯建霞.浅谈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221-222.

[6] 杨超跃.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0(8):169.

[7] 崔文峰.树木病虫害防护的具体措施[J].民营科技,2013(8):202.

[8] 贺昌武,李冬荣.林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8):637.

[9] 罗仁春.浅析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4):528.

[10] 张培昌.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探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3(9):41.

[11] 叶志坚.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62.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建设;生态环境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最大危害,我国因森林病虫害而造成的破坏也在逐渐增加,并且也一直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也可以看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最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产生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人们对森林病虫害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是只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生态环境并没有足够的加以重视,很多污水排放、乱砍乱伐以及废物、废气的排放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病虫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时也难以找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办法,这样也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很多森林工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勘察努力才能够找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办法,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同时,很多人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也过于片面,比如很多人只是认为森林病虫害只是森林的害虫病害,只要进行一些农药的喷洒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即可,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在很多防治工作开展时,也没有找出具体的防治办法。

1.2自然因素所产生的森林病虫害

病虫害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地区的病虫害甚至会毁掉整个森林,如果没有经过病虫害的防治,被破坏的森林也将会越来越多。在进行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区的病虫害虽然得以缓解,然而病虫害依靠其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繁殖,并且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防治的困难也会相应有所增加。而病虫害本身的生存能力也相对较强,无论是何种恶劣的环境病虫害都能够加以繁殖,这样也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自然因素所产生的病虫害也是较为常见的,我国很多地区的森林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因此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再生。

2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病虫害防治的方法较为落后

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防治办法来进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再次发生的几率。而目前很多地区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通常只是进行一些农药的喷洒,在长期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病虫的抗药性也会大大增加,这样非但没有有效的加以防范和控制,还会极大程度的增加病虫害的危害。此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方法也都相对较为原始,一些先进的科学方法也没有应用到病虫害的防治中,在目前很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采用的防治方法也都相对较为原始,工作人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没有加以高度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会存在极大的困难。

2.2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国森林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同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退耕还林政策,这样森林面积也逐渐的有所增加,而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存在的森林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样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森林病虫害上所投入的资金也都占据了财政的很大比重,但问题却也越来越明显,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依然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每年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大大增加,并且繁殖的速度也相当惊人。我国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视的程度依然不够,这样病虫害的面积也就会进一步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2.3未设定虫害预警机制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还要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如果没有科学的预警措施,那么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工作人员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上相对较差,并且也没有注重检测工作,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设备也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不能够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预警。在采取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通常也都只是在灾害发生后才进行治理。这样一旦出现病虫害,那么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一些人工造林工作中,生态系统结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在发生病虫害时,不仅会出现大范围蔓延的现象,同时在一些林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2.4不具备正确的森林病虫害危害意识

大多数人并未真正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对保障森林资源带来的危害,也不了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森林的影响,因此,欠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森林的病虫害需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所以人们通常并不关注,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部门也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未采取相关的措施给予应对。

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法

3.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准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准展现在技术与设备方面。而防治能力的技术体现在工作人员的能力是否较高,专业病虫害防治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及时在一些情况中感知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因此需加强培养专业人才。在设备水准方面则通过病虫害防治的新设备、新药进行应对,透过更新设备,不但能够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成功率,还可以提升效率,对病虫害严重区域进行治理。

3.2严抓检疫工作,阻碍病虫害侵入

依照我国相应政策,执行好森林的检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获取人们的支持与理解,以便有利于检疫工作的进行。在引进林木时需把好关,以免病虫害侵入。并且提高对木材市场、加工工厂的检疫工作,降低病虫传播渠道,提高检疫力度,完善检疫工作。

3.3意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可持续化的发展需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以便保障森林可用资源,确保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降低由于病虫害引发的损失,协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们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这样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华,叶亮新,吴少珍等.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5):192.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4篇

关键词:营林措施;综合性措施;森林;病虫害;生态学基础

前言

在实践过程中,影响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正常开展的因素诸多,比如管理理念因素、预防技术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工作设备因素等。为了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必须要进行森林病虫害有效营林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要求。

1关于森林病虫害状况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储备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来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不容乐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模不断扩张,不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及自然旅游业的开展。根据相关权威统计可以得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森林病虫害逐年递增25%,我国每年的森林病虫害损失高达50多亿元,我国森林病虫害规模不断扩大,这大大影响我国林业工程的开展,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来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依旧不健全,再加上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复杂性,森林病虫害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森林病虫害种类较多,经常发生于我国的平原地区,比如河北、山东等地,这些病虫类型主要为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等,比较常见的常发性森林病虫害有森林鼠、松毛虫,这些害虫的发生面积与日俱增,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的出现,不利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的政策开展。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理论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的,从森林病虫害理论分析角度来看,害虫种群生态变化及森林生态系统式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理论根本。生态学基础侧重于自然系统的调节及昆虫种群的控制。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不同物种,在数量上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况,这些不同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昆虫泛滥成灾的状况。在我国的河北、山东等平原区域,松毛虫、天牛是其主要的病虫类型。美国白蛾这种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河南、吉林、辽宁等地区。白蛾病害是一种新型的病害,白蛾的繁殖能力强,适用性强,它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其危害范围遍及全世界。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我国的研究人员研究出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蛹寄生蜂具备极高的寄生率。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要求,必须要遵循相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科学性控制方案,保证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不同病虫害的防护措施,保证治理工作上的防患于未然,从而实现病虫害损害率的降低,避免其对于森林资源的损害。在森林病虫害工作中,进行科学性防控思想的遵循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森林病虫害的科学性控制及治理,这需要应用科学性治理方案的应用,保证治理过程中的严谨性、科学性,利用科学性的治理方案,进行实际病虫害问题的解决,保证病害防治措施的优化。这需要进行自然灾害本质特征的遵循,进行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应用,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控措施的应用,针对森林病虫害的行为展开分析,做好森林的病虫害治理工作。

2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病虫害维护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实行病虫害测报制度的监理,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治理,进行科学性病虫害测报制度的监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检测预警体系的健全,针对有害昆虫的发生状况、发展状况及危害状况,展开实时性测控,进行森林系统健康状况信息的及时掌握,有效了解有害昆虫的危害性趋势及动态,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进行天敌资源防止措施的应用是必要的,利用天敌资源进行预防的措施,是非常高效的生态学防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生态系统自身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不同的物种处于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中,如果能够进行有害昆虫的天敌引进,就能够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必须进行植物药剂治虫措施的开展,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针对那些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状况,可以使用生物药剂,但是必须要实现这个环节的控制,要多多开展植物药剂除虫工作的开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其对于树木造成过大的损坏。通过对植物药剂的推广,可以有效遏制针叶树、原始阔叶树等病虫害的扩张态势,有利于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及管理,实现有害昆虫生长的有效控制,避免对树木造成不良的影响。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针对某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状况,可以进行化学农药的使用,这需要做好药物的药效分析工作,确保有害昆虫的有效灭杀,实现用药剂量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昆虫病害预防工作的开展,降低其对于树木的危害。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进行营林管理措施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管理环节的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有害昆虫的天敌数量趋于稳定,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有些有益动物减少的状况,必须进行减少原因的分析并且及时做好补救措施,保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外来物种及森林的检查工作,做好外来树木的检疫工作,避免出现有害生物的传播及蔓延状况。在森林病虫害预防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森林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其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病虫害的不断发展及蔓延,很多的树木受到影响及破坏,为了满足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实现营林措施体系的健全,在遵循生态学的发展规律前提下,落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满足我国森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阶段森林工作的要求,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深化自身的病虫害防护管理意识,进行新型森林病虫害防护方案的应用,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旭烽.浅议山区森林病虫害防治[J].安徽林业,2009(4)

[2]元小兰,谢灿武.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林业经济成果[J].中国林业,2010(5)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5篇

关键词:水稻;新疆;森林病虫害;森林健康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21-2

0 导言

我国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严重,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新疆也是森林病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使森林损失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气候异常、国际交往频繁等,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包括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管理机制、法制观念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1 森林健康是发挥生态效应的保证

我们提倡森林健康,其实质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解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能力,从而使其最大、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关于森林健康的概念美国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在这样的森林中,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有或将来森林资源经营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森林资源管理目标应是森林的多种功能,包括商业用途、森林游憩、野生动物保护、木材资源、放牧、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在健康的森林中并不一定没有病虫害、枯立木、濒死木,而是它们一般均在一个低水平上,有病虫害不成灾,它们对维护健康森林中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结构的稳定性是有益的。

2 我国及新疆的森林健康状况

我国的森保专家和学者早已意识到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实践探索之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森林健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森林保健及森林健康的思想,但已意识到树木及林分的抗病性、种源、生态环境、营林措施、苗木及造林质量、抚育管理等与病虫害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并立项研究,探索通过各种营林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途径,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早在 “六五”及 “七五”期间松毛虫课题组就已证实“封山育林”措施可有效的控制松毛虫;“七五”期间杨树天牛、溃疡病防治中“以营林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八五”及“九五”期间采用抗性树种、调整林分结构、种植诱饵树、悬挂诱芯、施用缓释胶囊等措施能有效的控制杨树天牛的危害。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的“生态防治”在许多科研项目中已广为应用,并逐渐被一些生产单位接受和应用。20世纪末我国的森保专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防治策略,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一策略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来的,它与森林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

新疆林业科学工作者的许多想法和实践活动都属于森林保健的范围,因此森林健康的观念很容易被接受。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无明确的森林健康思想,仅仅是森林健康思想的雏形、萌芽或初期阶段,不完整,且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病虫害的。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未形成森林病虫害控制的指导方针,还未形成法规,更没有制定森林健康计划,成为政府行为,目前只有个别地区刚开始规划,提出本地区的森林健康计划,而更多的地区仍按老办法对付病虫害。

3 注重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森林健康

第一,转变观念,改变防治策略。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向更高层次的“森林健康”思想转变,走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道路。通过森林保健措施保持和提高林木和林分整体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的自控能力。森林健康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又是森林病虫害管理的目标。营造和管理一个健康的森林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因此,森林病虫害的管理也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要把病虫害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森林健康意识,使森林保健成为自觉的行为,将以消灭、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森林保护,走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轨道上来。

第二,针对森林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森林保健措施。新疆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复杂,各地的树种、林种、起源、经营强度等均不相同,森林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森林健康的威胁因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已有多年的危害历史,分布广泛,有的是刚刚发现,目前仅限于局部发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区划,分析影响森林健康的原因,找出主要威胁因子,然后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旒,以便达到保持森林健康(健康的森林),恢复森林健康 (已遭破坏的森林),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森林健康思想。森林健康思想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病虫害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也必须以森林保健为基础,以森林健康为目标,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调整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职能。目前从国家林业局到省、地、县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森防站)只从事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根据森林健康计划的要求,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和监督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改建为 “森林健康保护站”(森保站),除从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外,还负责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分析,参与森林健康计划的制定,监督健康计划的实施,定期向主管部们报告辖区内森林的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真正成为森林健康的卫士。

第五,根据森林健康的原则修订有关法规。比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奖罚分明。一是造林设计要为森林健康打基础,包括树种选择要合理,适地适树,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科学管理;二是重大绿化造林工程实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批和施工招标制;三是施工实行监理制,从设计、苗木到造林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四是加强抚育管理,实行分片管理,目标责任制 。

同时,还要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森林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森林特点的理论、管理体系、评估标准、监测方法及保健措施。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与森林健康是林业发展的重中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只有做好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才能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营林技术 林业病虫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126-01

作为地球之肺,森林在生态系统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林业资源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的林业病虫害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还比较严重,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多达一百多万种,在我国,具有严重危害的白蚁、红脂大小蠹、红松毛虫等林业害虫就有二百多种。林业病虫害在阻碍林木健康生长的同时对森林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 林业病虫害的含义和防治方针

林业病虫害指的是对森林、林木极其种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并且导致严重损失的林业病害与虫害。病害指的是林木在栽培过程当中其新陈代谢受有害生物或者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生理机能、组织结构上的一些破坏并呈现为外部形态的反常,如腐烂、花叶等;虫害指的是维护林业发展的动物,主要以螨类等昆虫为主。林业病虫害又被分为外来林业病虫害和国家林业检疫性的病虫害,其中外来病虫害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由境外传入国内并带来严重影响的林业病虫害,国家林业检疫性病虫害指的是发生于我国境内的具有很大危险性并且可以随植物和林业产品进行传播的由国家明令禁止的林业病虫害。

2004年我国颁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制定了以预防为主来进行综合治理的方针,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逐步加入了科学、依法防治的相关内容。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时,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发现与控制,重视起林业生产中每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2 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过程中提高营林技术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当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病虫害现象,病虫害的种类多达上百万种,会引起损失的林业病虫害有二百多种,包括白蚁、松树叶蜂、红脂大小蠹等。与此同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总计已给我国带来了近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林业病虫害逐渐成为了破坏林业生产当中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目前主要有生物和物理机械防治、植物检疫防治、人工捕杀防治、提高营林技术等。其中提高营林技术作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最基本措施,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切实贯穿到营林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提高营林技术的有效方法包括: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培育并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的使用,因地制宜决定树种与种植的密度,营造混交林来实现树种的多样化,利用没有病虫害的壮苗来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强化对中幼龄林的培育和管理,对病虫木做好及时的清除等。提高营林技术是防治病虫害的最有效途径,科学、合理地营林能够在防治病虫害、加强整个林业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的同时保护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提高营林技术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目前提高营林技术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

3.1 更新传统观念,创新防治方法。在治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增加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错误观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将健康森林、绿色生态相关理念作为新的指导思想。同时在防治方法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改革,实现在重心上由对治理的重视转变为对预防的重视、在策略上由治标转变为治标兼顾治本、在组织管理上由一般的防治转变为工程治理、在技术上由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推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营林方案。

3.2 切实做好预防与治理工作。林业病虫害的预防要正视病虫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联系,改变在发现病虫害之后再采用药物治理的传统方法,将现代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相关防治技术作为基础、森林植物检疫作为主要手段并以生物治理为核心,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来发展森林生物群落当中的有力因素,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所谓植物检疫,指的是对发生植物的对象地区做出检疫,对明确划分好的疫区实行封锁,强化对树种、苗木等的运输,以减少病虫害。作为林业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对林业病虫害的监理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3.3 混交林的营造。混交林的营造在对树种的耐荫性、生长特征、根型、需肥性等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空间、营养面积的合理利用,同时,混交林具有林冠茂盛、根系较为深广、结构复杂等特性,能够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护。除此之外,混交林的光合作用比较强、形成的有机物多,使得混交林具有更高的林业价值。混交林的枯枝落叶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天然肥力。在营造混交林时,可以运用带状、块状方式进行针叶和阔叶、乔木和灌木、针叶和针叶、灌木和灌木之间的合理混交。

3.4 要对森林相关监测体系进行完善。人工监控和防治的方法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难免出现很多人为无法掌控的失误,完善的森林监测与控制系统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及时、科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控体系及时地发现林业病虫害,从而实现经济损失的最小化。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树种的防病虫害能力各有差异,并且在同个树种当中不同的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在种植过程当中必须做好对优种、壮苗的选择,同时考虑到地区的土壤、环境差异,可以尽量选择一些本土树种。

4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营林技术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时要遵循绿色生态的原则,针对具体问题综合采取多种策略来保证营林技术的提高,从而利用营林技术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在保护林业资源健康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王洪彬.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3,04:98.

[2]刘剑. 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病虫害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268.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防治技术;病虫害;林业;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51-01

引言

随着气候的改变,再加上森林管理经营不当、防治技术不合理等因素,我国林业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科学而有效的病虫害生态防治关系到林业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的程度,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而高效地进行防治管理,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既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1.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的意义

1.1 生态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生态防治技术坚持“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理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害虫的天敌、害虫的配偶;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剂、外激素、利它素等等;以及少量农药等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林木质量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1.2 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意义

1.2.1 克服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但这一技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长期以来害虫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适应性进化,逐渐获得抗药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并可能杀伤病虫害的天敌或是其他一些有益的的昆虫,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不适合时展的潮流,逐渐被淘汰,而生态防治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这一防治技术克服了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林业绿色化、健康化、生态化的生产水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能长期而又有效地防范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生态防治技术可以提升林产品质量,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1.2.2 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我国对林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以绿化造林为主,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推广不仅达到了绿化造林的目的,还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害虫虽然会对森林造成严重影响,但究其根本,它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单纯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或者物理防治,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失衡,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安全而又高效,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平衡。

2.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病虫害种类增多并且难以防治

首先,我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防治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地方缺乏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现实需求,也不适应林业资源增殖的需要。其次,治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防治技术不过关,没有摸清林业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就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并且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制约

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防治设备,更多地依靠喷洒农药、杀虫剂等单一的防治措施,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理念落后,治理人员只是被动防治,防治工作不全面并且防治效率低下。[2]

2.3 ]有完善的病虫害检测技术

病虫害检测技术是生态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病虫害的预测工作就能及时了解新的病虫害发生范围、种类、危害性和蔓延速度等,有利于防治人员及时应对突发的病虫害。但是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管理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病虫害历史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并且治理人员没有及时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我国缺少完善的病虫害实验基地,检测检疫仪器设备不全面。因此,现阶段我国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任重道远。[3]

2.4 林业管理水平落后

加强病虫害的生态防治工作就要加强林业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对林业结构安排不合理,林场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监督造林过程,导致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病虫害时常发生。当出现病虫害时,领导人员也没有及时协调安排好防治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给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

3.1 用激素防治病虫害

害虫在和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信息激素吸引异性,治理人员利用激素防治病虫害主要是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害虫的性外激素,干扰林业害虫的正常繁殖或者对害虫进行直接诱杀。或者治理人员可以制造人工信息激素破坏病虫的定位定向能力,阻断过程、减少害虫繁衍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4]

3.2 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在林场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生态防治手段,不仅可以高效控制病虫害,还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治理人员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一要注意对天敌昆虫的保护,不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杀伤天敌昆虫;二要注意释放天敌昆虫的数量和时间,如果天敌昆虫数量相对较少,则要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达到防治的数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释放天敌昆虫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微生物防治技术

有些微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对林木也没有损害,但对一些害虫却有强大的侵袭和感染能力,对病虫害种群造成破坏。治理人员可以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破坏害虫虫卵,或者让害虫发生病变,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3.4 运用不育技术防止害虫繁殖

在小面积森林中,治理人员常用诱捕器诱杀某一性别的害虫,干扰其。或者破坏害虫的生殖腺功能影响害虫的生殖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害虫的生产数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工作艰巨,治理人员要根据自己林场实际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治措施,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义群.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128.

[2] 潘明哲.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8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资源保护;防治措施

0.前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逐年增长,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手段滞后,防治能力不足,不仅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影响重大。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采取有效的控灾、减灾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安全。

1.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研究、讨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法规性的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自环境法颁布以来,作为我国陆地资源之一的森林资源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加大了对国有林业资源的使用及规划,确定了林业资源是自然资源之首,它是我国陆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的保护是水土资源,大气能源,气候调整,生物繁衍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资源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在防治土地沙漠化,减少自然资源的水土流失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森林资源定义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国家需要重点保护和培养的自然资源。纵观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史,林业的发展在自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然经济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有力保障。一系列的数字显示,林业产业的丰硕不分规模都有着长足稳健的发展。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的上市、营销都为国民经济创造了不菲的利润。因此治理和重塑森林资源就是在调整国民的自然生存环境,同时也是在改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2.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进一步加大在我国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缺乏必要的认识,意识薄弱,随着森林病虫害的面积的加大,防治工作越来越困难。现在政府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和相关的一些因素的存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无法做到完善,难度还在进一步加大。

2.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率较低

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仍是最大的难题,经济投入的不足,政府机关的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森林病虫防治水平提高很慢,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率从2006年66.8%提高到2009年71.8%,年均增长仅2.44%。极慢的增加速度证明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的力度还是不够,需要政府部门重视起来,相关部门协调起来,使我国的森林病虫得到有效的遏制。

2.3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大

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森林病虫害种类近8000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是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等“十大”病虫害危害严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2005年有关文献估计,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80亿元。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透露,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年均损失1100多亿元。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十一五”期间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增加到295种,每年因森林病虫害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年均造成损失1100多亿元。2010年和2011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中度、重度发生面积年均5300万亩,为同期造林面积的59%。

3.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重大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有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针褐斑病、紫茎泽兰、薇甘菊等36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国。据了解,松材线虫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正在15个省185个县(市区)发生危害,并呈向西、向北扩散的新态势。美国白蛾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辽宁省丹东市,正在8省372个县(市区)发生危害,呈现向南、向北扩散危害的新趋势。素有“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不仅在广东大肆扩散,云南、广西和海南也有蔓延,成为我国林业、农业的重大有害植物。

3.1森林病虫害防治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3.2森林病虫害防治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4.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加,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完善森林病虫害管理的各个环节,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霞,王守忠.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第9篇

关键词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23-02

0 引言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 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1 预防

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 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既防止外部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又不能让本地区的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外传。对于已有的病虫害,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有病、有虫不成灾,采取应急手段,降低病、虫的危害,不让它继续扩散蔓延。

1.2 监测

监测测报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检测方法主要有:1)踏查法:重点在林缘、树势衰弱的林地、有大量伐桩的林地、阳坡,检查是否有漏斗状凝脂,判断是否有红脂大小蠹;2)目测法:观察油松林内是否有异常死树。如果有,作进一步的调查;3)引诱剂监测:在松林外缘挂诱捕器,诱捕成虫。

1.3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用最广、见效最快、又较为经济的防治方法,但是其弊端是对环境有污染,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并杀灭天敌等。要根据病虫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方法。害虫的口器类型很多,有咀嚼式、刺吸式、刮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等,根据害虫的不同口器和取食特点,各种性能的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以及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粘捕剂等。例如红脂大小蠹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蛀根害虫,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落叶松、云杉等。其危害具有繁殖快、传播快、成灾快、致死快等特点。红脂大小蠹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虫孔注药:在成虫侵入初期,从侵入孔内注入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如50%敌敌畏100倍~200倍液,可杀死成虫;如果侵入时问较长,可采用毒丸毒杀的方法。用改锥在侵入孔的下方5cm处的树干上钻一个小孔,把磷化铝毒丸塞入孔中,然后用凝脂把侵入孔和注药孔堵死;2)树干熏蒸:先将树干基部地面的枯枝落叶层扒开,在距地面50cm~70cm处的树干处,用手锯沿树干锯一个凹槽,注意不要伤及油松的韧皮部。把塑料布一端置于凹槽处围绕树干一周,用线绳在凹槽内将塑料布绑紧,另一端沿地面四周铺开,用透明胶带把塑料布的接缝处粘牢,在塑料布内放置3~5粒磷化铝片剂,然后用土将地面的塑料布掩埋压好,防止漏气。

1.4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统称物理防治法。

1)捕杀。就是用人工或简单工具捕杀。如在低矮的油松林中捕捉松毛虫幼虫、摘除卵块和虫蛹等;2)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将其诱集捕杀。如灯光诱杀、饵木诱杀、引诱剂诱杀等。

1.5 生物防治法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害虫的天敌有捕食性的、寄生性的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1)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或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蛹等而防治害虫的办法。如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瓢虫防治蚜虫等;2)以微生物治虫,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来抑制害虫的办法。如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对松毛虫、柳毒蛾、舟形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如白僵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松毛虫、榆金花虫、天幕毛虫、春尺蠖等有显著杀灭作用;3)以鸟治虫,自然界还有许多以害虫为主要食料的益鸟,它们在消灭林木害虫方面,确实够得上“森林卫士”的美称。如灰喜鹊、啄木鸟等。

1.6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一是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大力提倡集体、企业、个人造林的积极性,包片到户、到人头提高管护和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同时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投入,积极探索森林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强化政府监管功能,培植和鼓励专业化防治实体的发展,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局地打好防病治病这一仗。

2 结论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差距很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至今仍然是林业生产中伪薄弱环节,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掌握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搞好预测预报,广泛开展遥感,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M].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