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01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文明修身;教育

一、 高职学院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的意义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把“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列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见,文明修身教育在当今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部分高职院校文明修身情况访问和调查结果显示,当今大学生群体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有:

1. 不懂礼貌,如老师查夜,到寝室看望学生,有的同学不打招呼也不起身,在校园或外面遇到老师,有的学生视而不见,行同陌路,或远远地绕道走等。

2.不遵守公共秩序,违反校规校纪及法律,如晚自习时,有的同学专心学习,而有的同学则在一旁大声喧哗,来回走动、打情骂俏等,宿舍熄灯后,在寝室高谈阔论等影响他人休息。再者,违反校纪校规严重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法制观念淡薄等。

3.言行举止不雅,不注重仪态仪表,如有的言语粗俗,出口成“脏”,身穿背心拖鞋进入公共场所等。

4.学习目标不明确,无集体荣誉感等,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职生,低人一等,无法与本科、硕士生比,更有少数人认为,毕业后都是去打工,混张文凭就行,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等。

5.不爱护环境卫生,随地吐痰、践踏草坪,不爱护公物、乱贴乱画、“课桌文化”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二、 高职学院有效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的思路及内容

1.要以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改善学生道德面貌,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学生理想信念为主旨。活动必须注重实效,结合各高职院校开展文明修身取得的成果可知有效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方案主要有。

(1)学校全面制定文明修身教育活动总方案,各系部根据自身特点,再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此项活动实际上是学校发动,系部配合,辅导员落实,同学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以辅导员所带班级为组,具体以班级基本单位。

(2)各辅导员(班级)根据总体方案,自拟活动形式,申报主题,报系部和学校审核,活动开展时间最少为一学期。系部成立工作组深入班级进行检查和指导、调研,活动结束后,选出典型班级,召开经验交流会,并组织其他班级到典型班级参观学习,学校也可将活动优秀成果在全院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和完善。

(3)在实施整个“文明修身”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老师要积极全程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修身的环境。

2.高职学院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开展文明修身的部分主体内容):

“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系列之①共创和谐校园教育;②清洁校园教育;③关爱教育;④诚信教育;⑤尊重教育;⑥自强教育;⑦感恩教育;⑧欣赏教育;⑨守法教育;⑩团队教育。

三、 高职学院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来具体实施:即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表彰等。

1.可充分利用校园媒介,如广播、网络、条幅、橱窗、海报及班级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活动动员大会、使广大学生知晓、参与、认同,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文明修身”教育活动中来。

2.在学校的总体框架下,系部总领导,各辅导员根据所带班级特点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修身”教育活动,如大家熟悉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礼仪讲座、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文明修身主体演讲、征文、创意广告设计等,创文明典范,如文明个人典范、文明寝室典范、文明班级典范。这是整个活动中的重要阶段,使“文明修身”教育活动彰显特色。

3.结合各辅导员(班级)开展的“文明修身”教育活动,撰写心得(实践)体会,由系部评选先进报学校表彰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对教育活动中的落后分子要及时帮助他们赶上队伍,使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 高职学院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的体会

根据借鉴上海师范大学开展的文明修身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以及其他大中专院校开展的一些文明修身活动成果,经过笔者在本单位组织实施为期一年的“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特别是本系部领导全程参与,深入期中,响应带动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本班学生在校园内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大为减少,教室、寝室卫生情况有了明显提高,被评五星级宿舍全系第一,讲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之风在班内蔚然兴起,使“文明修身”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预期效果,此活动因此也得到学院,系部领导的赞同和肯定。经过总结,本人认为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开展,尽可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2.活动一旦开展,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因为他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3.“文明修身”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上下一起参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处室和老师共同配合响应,投入其中,做到人人参与,及时总结,完善机制,使活动具有延续性,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活动品牌。(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威宜等主编.内铸素质外塑形象——上海师范大学文明修身在行动[M].学林出版社.2008.01

[2]蒋明军.试论文明修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3]江文涛.浅谈文明修身在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中的作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01)

[4]张金耀.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新路径[J].科教导刊.2009.7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2篇

行为文化,源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构成之中,行为文化处于第二层,通常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表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将之移植到职校校园文化中,既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之体现,也是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内容。 

校园行为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但又不局限于精神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体现的是一所职业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行为表现,更多地反映出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成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德育工作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其目标指向和表现形式往往从行为文化中体现出来。从这一层面上讲,行为文化更能体现德育工作的成效,也是检验职校师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然而在目前职业学校中行为文化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师生的处事风格、言行举止中,往往不能折射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精神,似乎缺乏一种强烈的“气场”。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关键 

在《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中,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已经得以明确。 

(一)如何理解职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与学生常规管理紧密相连,制度和规范是依据,关键是如何内化成师生行为。 

一是思想认识。一所学校,需要有一种“校魂”,它能指导全校师生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不懈努力。这个“校魂”,其实就是这所学校行为文化的中心,是全校师生围绕它去开展各项工作、举办各种活动的标杆;这个“校魂”的作用还在于能让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旦学校的“校魂”确定并起作用,身为学校的一员在做每一件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依据一种原则,知道什么样的事能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去做。 

二是日常行为。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判断:这所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好,那所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不好。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以点概面?其实,这是我们接触一所学校的个体而得出的一个整体性的印象,也就是用行为文化的相关内容和标准去检验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当文化成为一所学校的“习惯”的时候,我们说,这所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二)如何检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成果 

说来容易做时难,要让广大师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把校园文化和德育理念内化成自己的行动,不是件容易的事。反之,如果一所学校把平时的日常小事归纳为做人、做事的“大事”的话,这种正能量带来的成果就会十分丰硕。 

要检验一所学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成果,其实不难,可以在一些小事上得到体现:一是学生的礼节。表现在语言上,是不是常常使用文明用语而摈弃粗言秽语,遇到师长是不是主动打招呼而不是视而不见;表现在行动上,不争抢过道,能主动让遇到的师长和同学先过,等等。二是学生的生活习惯。表现在不随手丢弃垃圾、不践踏花草、走路靠右行;在食堂、图书馆、电化教室要主动排队、不大声喧哗等等。三是学生的做事风格。主要表现在讲究团队精神,自觉维护团队荣誉、维护学校形象。 

三、职校行为文化的引导和塑造 

从笔者所在职校来看,行为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实施“修身教育”小事工程入手。“修身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不宜定得太高、太大,否则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只讲“应然”不讲“实然”,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在学校德育活动中难以达标。 

(一)“修身教育”的内涵 

“修身”主要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修身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强调,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主体能动的道德修养。因此就道德教育的意义而言,“修身”不在于规范的灌输,而在于强调“外在”向“内在”的转化,在于“自修”即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 

“修身教育”是一个系列工程,它包括“讲究卫生”“爱护公物”“勤俭朴实”“文明语言”“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内容,具体实施时,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细化为“文明就餐”“文明充水”“文明午休”“文明行走”“文明集会”等等。 

(二)开展“修身教育”系列活动的步骤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3篇

一、强班子,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该总支始终把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认真执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勤本人签到规定,学习中每位班子成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全年中心组学习41次,其中学习党纪材料和观看党纪教育片9次。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气氛比较浓,坚持每周班子日常工作讨论会,部内的“三重一大”等决策都来自班子的集体智慧。三是强调班子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工作的协调和补位意识强。××年的三个系列检修中,班子领导既分工负责,又积极补位,使整个大修忙而不乱,出色地完成了大修各项任务。平时,只要生产需要,班子成员总是随叫随到。

该总支结合电气专业特点,在修订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党支部工作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并把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党支部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党支部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新机制下党支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炼油党支部针对××年检维修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检维修作业放心”活动,以更高的标准从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要求参修党员以身作则,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化工党支部积极抽调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参加急难险工作和技术攻关活动,做到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为顺利推进检修进度做出了贡献。综合党支部党员深入现场,在检修和开车的最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做好技术支持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抓队伍,强化三基工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该总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三基工作打下基础。一是在三个系列的大修中,积极开展双休“党员义务奉献日”和“为大修作贡献”活动,共有14名党员被评为安全卫士和质量标兵。二是网开展“七一”系列活动,表彰了三个“最佳党员责任区”和五个“党员示范岗”。三是在党员中开展“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活动。通过读书会、讨论会、写学习体会等,对党员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年终,有二篇征文分别获公司读书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四是启动“双向培养”工作。制订出活动方案,通过大修和急难险重工作对这些同志压担子,强化锻炼,取得了预期目标,有4位技术管理和作业岗位骨干光荣入党,5位同志按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7名20xx年进厂的大专生通过大修锻炼和培养,逐步成为生产骨干。五是继续深化党员教育“四四工程”,为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一年多来,普通党员在急难险工作中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已成为自觉行动。

以“三基”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是结合电气部实际,把“三基”基础知识整理后,下发到班组职工学习。同时,把日常的技能学习和考试作为创争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动员广大职工联系本职工作和发展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中去,营造学习技术、争做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全年共举办技术讲座18次,开展岗位技术练兵156次。二是结合电气专业工种及岗位特点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针对电气工作专业性强、与生产装置联系紧密、安全网作业风险度高的特点,倡导“严谨、规范、仔细、放心”工作理念,着手探索和开展结合工种、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 如“维护电工改动线路,必须做好图纸修改”等,促使职工共同遵守,并成为日常工作中行为准则和习惯。该总支在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十分强调团队精神,在职工中提出了“有人发生不安全的情况要提醒一下,有人发生违章操作时要制止一下,有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关心一下,有人在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一下”的职业道德要求,促进了职工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以“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中心,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针对第一阶段大检修和以往作业中存在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在部范围内开展“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警句”征集评比、以“文明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书面答题竞赛、以为运行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做实事”等活动,努力营造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促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和谐职工队伍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4篇

一、强班子,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该总支始终把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认真执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勤本人签到规定,学习中每位班子成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全年中心组学习41次,其中学习党纪材料和观看党纪教育片9次。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气氛比较浓,坚持每周班子日常工作讨论会,部内的“三重一大”等决策都来自班子的集体智慧。三是强调班子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工作的协调和补位意识强。××年的三个系列检修中,班子领导既分工负责,又积极补位,使整个大修忙而不乱,出色地完成了大修各项任务。平时,只要生产需要,班子成员总是随叫随到。

该总支结合电气专业特点,在修订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党支部工作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并把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党支部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党支部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新机制下党支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炼油党支部针对××年检维修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检维修作业放心”活动,以更高的标准从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要求参修党员以身作则,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化工党支部积极抽调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参加急难险工作和技术攻关活动,做到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为顺利推进检修进度做出了贡献。综合党支部党员深入现场,在检修和开车的最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做好技术支持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抓队伍,强化三基工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该总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三基工作打下基础。一是在三个系列的大修中,积极开展双休“党员义务奉献日”和“为大修作贡献”活动,共有14名党员被评为安全卫士和质量标兵。二是网开展“七一”系列活动,表彰了三个“最佳党员责任区”和五个“党员示范岗”。三是在党员中开展“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活动。通过读书会、讨论会、写学习体会等,对党员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年终,有二篇征文分别获公司读书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四是启动“双向培养”工作。制订出活动方案,通过大修和急难险重工作对这些同志压担子,强化锻炼,取得了预期目标,有4位技术管理和作业岗位骨干光荣入党,5位同志按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7名**年进厂的大专生通过大修锻炼和培养,逐步成为生产骨干。五是继续深化党员教育“四四工程”,为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一年多来,普通党员在急难险工作中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已成为自觉行动。

以“三基”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是结合电气部实际,把“三基”基础知识整理后,下发到班组职工学习。同时,把日常的技能学习和考试作为创争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动员广大职工联系本职工作和发展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中去,营造学习技术、争做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全年共举办技术讲座18次,开展岗位技术练兵156次。二是结合电气专业工种及岗位特点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针对电气工作专业性强、与生产装置联系紧密、安全网作业风险度高的特点,倡导“严谨、规范、仔细、放心”工作理念,着手探索和开展结合工种、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如“维护电工改动线路,必须做好图纸修改”等,促使职工共同遵守,并成为日常工作中行为准则和习惯。该总支在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十分强调团队精神,在职工中提出了“有人发生不安全的情况要提醒一下,有人发生违章操作时要制止一下,有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关心一下,有人在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一下”的职业道德要求,促进了职工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以“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中心,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针对第一阶段大检修和以往作业中存在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在部范围内开展“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警句”征集评比、以“文明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书面答题竞赛、以为运行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做实事”等活动,努力营造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促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和谐职工队伍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修身;全面发展

“文明修身”是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实践的方案,而成为了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活动措施。针对当今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自身存在的某种价值观念,针对他们对大多数事情“不在乎”和“理所当然”的态度,“文明修身”已经迫在眉睫。

一、文明修身的内涵

“修身”一词是中国文化语境中产生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在外国的文献中很难找到与该词涵义相对应的词语。从词义上讲,“修”被解释为“饰也”,“身”被解释为“躯也”。因此,从字面直译就是“修饰身体”。修身作为人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个体活动方式,最具代表性的记载出自《礼记・大学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造就道德上的完美人格,修身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之后,随着人类不断向高级状态进步的过程和一定时代被物化的精神状态,赋予“文明修身”一词现代意义。现代文明修身是人们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和吸取西方道德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的一种内求诸己的自我实现活动过程,以及人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现代文明修身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和塑造人,而不是压抑人的主体性,它的现实关键点是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现状突出了加强文明修身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充满朝气、精力充沛、追求卓越、力求创新。可以总结为五强五弱的思想特点:(1)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存在反差,价值取向互相矛盾。(2)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道德信念弱化,缺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3)主体意识强,社会观念弱。道德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社会正义感。(4)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道德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界不良信息侵蚀。(5)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和顺利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具体表现为对社会、对学校要求得多,对自己的贡献考虑得少。在市场经济开放流动原则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浅层认同,使得他们在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上出现了“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等现象,艰苦奋斗的意识日益淡薄。在一些同学中,存在轻视体力劳动者、“厌恶劳动”等情况。还有一些学生言谈举止不文明,出口脏话、走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大学生的身份完全不相吻合。上述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反映了他们思想道德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显示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情操、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审时度势地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已经是整个时代和社会共同的呼声。树文明新风,讲礼仪礼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在高校中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文明修身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文明修身是对我国儒家的传统修身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而重视个人道德素质的修身教育更是其精华,修身教育历来被看成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和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道德的自我修养,儒家称之为“修身”。他们认为,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造就道德上最完美的人格,修身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儒家修身教育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则、方法,例如慎独、克己、内省、知行等,是基本上符合道德修养的客观规律的,时至今日也不失为我们在道德修养上所要遵循的方法。(2)文明修身是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和谐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满足大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3)文明修身可以促使大学生以健康的方式发展,有助于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家园。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它首先要求大学生以健康的方式发展,大学生的德性存在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大学生作为感性的年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超出社会学校合理范围的欲求,文明修身作为一种自律自教的活动,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使大学生明确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何种类型的社会生活。大学生文明修身是以真善美的尺度为标准,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健全理想人格,从而达到道德自觉的境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举止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4)文明修身可以缓解大学生因个性差异产生的矛盾,促使大学生协调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的规范和协调社会诸多要素的关系,其前提是必须处理好人自身的矛盾关系。大学生群体固然有其共性,但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因为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文明修身则要求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把个体的发展扎根于社会现实降低自我的不合理或不现实的欲望和需求,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协调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探求适应和谐社会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遵守公共生活规范的自觉性。

四、大学生文明修身的主要内容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文明修身的内容既有清洁校园等具体的基础文明行为,又有关爱、诚信、尊重等抽象的精神道德层面;文明修身的形式既有集体参与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又有个体的内省道德修养要求;文明修身的空间从自己居住的寝室、上课的教室、校园环境,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文明修身从表面上看,它要解决的是诸如大学生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一些细微的现象,但从深层看,它关注的是大学生的道德文明素质的内涵,是要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等一些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1)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素养。80后、90后大学生由于不同程度的受到世界各种政治思潮的冲击,在政治心理、政治认识上会存在许多困惑和疑虑,这就需要青年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简单地说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的某种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复杂社会有准确而成熟的判断。(3)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道德素质,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所接纳。大学生是知识层次和文化素质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都有比较高的道德素质,但这并不说明大学生不需要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相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必须加强,作为社会一员的大学生不仅要遵循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而且要成为其弘扬者和率先实践者。(4)全面健康的身心修养。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才成为祖国的栋梁,首先必须要学会做人,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是成才的基础。只有加强基础文明习惯和礼仪规范,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谦虚礼貌、语言文明、举止文雅、行为端庄,才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精神风貌。(5)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修养。面对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物欲横流、人欲膨胀的商品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人格精神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应对这一考验与挑战的重要对策之一,便是加深文化修养,砥砺人格精神。一位优秀的人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往往来自文化修养。中华民族仁义善良、和谐共处、诚实守信、勤俭朴素、忧国忧民、返朴归真的人生态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塑造豪迈儒雅的人格精神。(6)刻苦学习的成才修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要有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谦虚求实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格,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为实现自身价值、成长成才和投身祖国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大学生文明修生的主要方法

(1)崇德。崇德是修身的前提。现代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应当要树立德高为先的意识,并通过强化这种意识,提高自身加强文明修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文明修身的自觉意识融入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中。(2)重学。学习是修身的基础。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注重学习一直是大学生们的主要职能,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道德的学习。现代大学进行文明修身,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道德现象、文明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懂得分清善恶、荣辱、是非。(3)自省。自省是修生的提升。现代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必须经常不断的自我解剖、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逐步提升。在重学的基础上与自省相结合,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环节。(4)力行。实践是修身的途径和归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现代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不能停留在知的阶段,而要持之以恒的坚守信念,必须努力实践,形成习惯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5)积善。积善是修身的过程。文明修身和知识的掌握一样,需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现代大学生文明修身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参 考 文 献

[1]邵宝健,焦昆,杨小波.浅议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42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6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中心,独立活泼的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把团的工作与德育处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我系团员政治素质,发挥团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服务意识,使共青团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坚持正确方向,响应学院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人格道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等,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好学生。

本学期我系团总支将继续做好院党委、院团委下达的各项工作,务求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狠抓校园环境卫生,开展“国旗下讲话”教育活动,切实组织好学生学习讲话精神。

2、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

能力建设是团的建设的重要课题。要按照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

3、切实加强团建工作,健全完善团的队伍

配合学院党委、团委的教育引导开展团的工作,是我系团总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学年,我系团总支将进一步明确团建工作的目标,致力于团总支团务中心工作,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依托各班团支部阵地,以“争当优秀团员、团干”为目标,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工作:

(1)帮助团员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教育团干勤奋学习,在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3)要经常沟通教与学情况,主动配合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团干部要当好教师的助手,及时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

(4)配合教学开展多种活动。如举办主题团日、主题班会,举办征文活动、百科知识竞赛;各班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等。

4、以素质教育为基点,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的“劳动节书画展”、“五四诗歌朗诵比赛”、“篮球比赛”、“ 构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环保宣传活动”、“象棋比赛”等活动。

5、学生会工作是学生独立民主开展活动的载体,本学年我系团总支将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德育处德育工作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工作。我系团总支将在院党委、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巩固上学年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团员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团内活动,全面提高团员素质。

三、做好几项常规工作

1、做好团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

2、做好团籍整理工作

3、做好新学年团员统计工作

5、抓好发展新团员的工作

抓好我系团总支的宣传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栏,切实做好出板报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好每块展板,力求深层次挖掘板报内涵,进一步提高我系团总支板报的综合质量。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篮球 选修课 调查与分析

引言

篮球在中职学校是深受学生青睐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优良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体育选修课的普及推广,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已将篮球运动纳入体育选修课教学中。通过对篮球选修课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各种因素限制了选修课正常进行,直接影响到选修课的学习效果,从而达不到开课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中卫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篮球选修课学生120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校开展篮球选修课的期刊、专著、会议等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2.2问卷调查法:对中卫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篮球选修课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1.6%

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参加篮球选修课学生的基本状况

在参加之前,篮球基础很好的有18人,占16.4%;基础一般的有76人,占69.1%;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基本没有基础。说明学生在没参加篮球选修课之前,篮球技术比较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篮球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初学者的心态选课,因此学生应从篮球基础知识和基础动作学起。

2.每周课后参与篮球活动的次数的调查

课后每周参加1―3次篮球活动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60.9%;课后每周参加3次以上篮球活动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31.8%;说明学生篮球课余活动比较活跃,,但是也有个别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课余时间从来不进行篮球活动,主要原因是他们篮球基础比较差,没有自信参与篮球运动。

3.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学习动机的调查

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征,最主要的动机是掌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强体质,分别占学生总人数的75%和73.7%,通过调查学校经常举办班级和校内外的友谊比赛,再加上学校对篮球健身的大力宣传使学生对开展篮球选修课的认识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有39.5%的学生受CBA、NBA等赛事的影响,这说明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转播使学生更深的接触和了解了篮球运动。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看重了篮球的娱乐休闲健身的一面,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利用篮球运动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对篮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评价调查

21.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专业特点过强;22.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差;21.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娱乐性不够;23.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只有11.3%的学生认为篮球选修课教学内容丰富。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学生在参加篮球选修课的时候,对篮球运动给人带来的娱乐和健康较为看重,而对竞技水平有多大提高相对不是很看重。传统的篮球选修课练习内容相对单调,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安排过多,篮球选修课变成了篮球运动竞技项目的训练课,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它需要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结合,需要个人熟练的技巧、灵活的思维,也需要整个集体积极的配合。因此,篮球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篮球运动的规律和技术。

5.学生对教学课时情况评价的调查

认为课时不足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6.4%,认为时够用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4.5%,认为课时足够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9.1%。中卫职业技术学校篮球课每周仅有2课时。篮球运动是由多项技术和多种复杂的战术组成,再加上一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篮球运动,本身篮球技术水平较低,动作技术不规范。因此,在短短的几个课时的时间内,不可能使学生完成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再者,篮球运动是技术难度高且复杂的一项集体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分类较多,技术难度较大。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基本技术练习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使其学生对运动原理、方法等缺乏必要解析,从而学生对篮球技术的理解和领会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就出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的情况。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篮球技术,还应该增加篮球选修课的课时。

6.学生获取篮球信息主要途径调查

有86.3%的学生是通过观看NBA CBA等篮球比赛获取篮球信息的,有67.2%和82.7%的学生是通过篮球课和互联网获取篮球信息的,有80.9%的学生是通过阅读有关篮球资料、报刊文章获取篮球信息的。可见,学生获取篮球信息的途径呈多元化。从调查结果中说明获取篮球信息是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的重要表现特征。

7.学生对篮球选修课教学形式的评价调查

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有36.4%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有25.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篮球教学中缺少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同时还有38.1%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学形式缺少教学比赛,他们认为教学比赛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于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的完全掌握,因此,教师采用一定的多媒体录像教学时非常必要的。要想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加强比赛教学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篮球运动在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是一项受同学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

1.2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们进行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兴趣爱好,其次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可见学生对篮球课教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3中卫职业技术学校篮球课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娱乐性,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改革。

1.4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媒体教学以及缺乏教学比赛形式,从而很难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

1.5学生普遍认为篮球课教学课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们学习技术动作的需要。

2.建议

2.1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而创造性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目标。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8篇

关键词:传统 养生 思想 健身气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82-03

1 前言

健身气功是一种以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整体观为理论基础,以自身形体活动结合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基础上,组织创编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四套功法,后并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为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健身气功的各功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使全身气血运行流畅,肢体自然舒适;同时又能消除各种杂念和紧张、忧郁的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从而成为一种既能增强五脏六腑和全身组织的生理功能,又能调节人体的心理平衡的注重生理和心理双重修炼的养生保健术。

健身气功是在古代的养生思想和理论中孕育而成的,而古代的养生思想和理论又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深受中医学、道教、佛教、儒学、美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探求传统养生的思想,不仅可以提炼和总结传统的养生思想和理论,有助于传统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可以丰富和完善当代健身气功的理论。

2 中国传统养生的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丰富而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形成了古代养生的“重人贵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养生观和“动静相宜”的运动观等。

2.1“重人贵生”的思想

重人贵生,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生”指生命,它来源于自然,并与自然构成有机整体,是“精气之所集也”。老子强调“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吕氏春秋》指出“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等,都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在古人看来,人的生命起源于宇宙的大生命,为宇宙进化过程中最高级产物,在宇宙的总系统中,人处在进化的端点,所以,对待生命就要“贵生”,应察天地变化之机,辨万物生长之利,以促进生命的发展,使其尽天命,颐养天年。

正是中国传统的“重人贵生”的思想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总体理性环境,给中国传统养生的文化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气候,使传统养生始终以“重人贵生”为基点,并且孕育出各种养生功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中国独特的养生学。中国传统养生始终以人为核心,努力探究人体生命的本质,人体生命内在的有机联系,人体与外界宇宙的和谐关系,人体存在的奥秘,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强化自身意识对生命的控制,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2“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是人类在一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的认识或看法。人处在天地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要适应自然,并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因此要遵循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被传统养生学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天人观认为,人是受天地之间变化规律支配的,自然界中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变化;同时人体的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环境系统又是统一的。所以,古代养生家将人体养生活动置于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中去考虑和认识,并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来养护生命,从而构成养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所以,《内经》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此,各种养生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并要主动把握阴阳,利用自然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养生实践活动。

传统养生从“天人合一”整体养生观出发,形成了天人大小宇宙的理论。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宇宙,大宇宙与小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与宇宙自然是同构的,人的身体构造与宇宙的构造相应,共同组成天人结构的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养生所特有的天人观。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大小宇宙的理论,从观察宏观的外在的宇宙入手,来指导探索人体内在微观宇宙。在练功的实践中,以人身小天地来体察、探索世界之究竟,体验天人合一,个体溶入到自然的心理境界,以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谐,达到浑然一体。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天人观不只是“顺天”、“顺乎自然”,而是更注重自我生命,“我命在我不在天”,主张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发挥人大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径,这成为中国传统养生的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

2.3“心身统一”的生命观

“心”与“身”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中国传统养生观认为,心和身都应该全面健康,《管子》曰:“心全于中,形全于外”,这是人体生命的最佳状态。所谓“形全”就是在心的主导作用下,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通过经络把整体联系起来,使“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心”指的是“神”或“神明”本身,所谓神明即主宰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活动,实际是指人的大脑功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人认为,神又可分为“元神”和“识神”,“心全”的内涵就是如何使“元神”和“识神”之间充分协调,发挥其最高效益,从而达到益聪增智的目的。“心全”也包括从心理上修养自身,使精神和心理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在人体生命的大系统中,心(神)、身(形)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形是神之宅,而神为形之主。形体是生命停留的房舍,神是生命是主宰。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所附,“心”与“身”,即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形的存灭,决定神的存灭,神只能依形而存,绝不能离形而生。另一方面,神的昌盛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形的盛衰存亡,所以,若欲健全形体必先养神,故“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对人体生命“心”与“身”统一的认识是我国古代人们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认识,它成为“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主要客观依据。

2.4“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炼养观

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唐代以前,主张“形神共养”;而唐宋以后,提倡和坚持“性命双修”的炼养观。

所谓“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康健,精神健旺,主张身体和精神都要均衡发展。“形神共养”的养生观是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人体的客观性和价值意义的肯定之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论述形神问题,多是从养生学角度而论的,先秦时庄子在养生上主张“养神而养形”,提出“形为神舍”,“神守形”,则“物将自壮”、“形乃长生”的神形观。较之庄子,荀子更明确地提出“形具而神生”,主张在“礼”指导下的“治气养心之术”。汉代《黄帝内经》从养生医学角度出发,建立了唯物主义形神观。“人始生,先成精”,形体的本源是精的化生,各种生命组织器官构成的形体,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神依赖于形,形又以神为生命的标志,“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只有“形神共养”,形体和精神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益寿延年。

“性命双修”的“性”,一般是指人的心性、神、意识,而“命”则是指人的生命、形体等,所谓“性命双修”是指,在养生的实践过程中,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宋金时是内丹家王重阳曾指出:“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从性命之学出发,古代养生家还提出“修身以立命”,“存心以养性”,并发展起了修性与修命的方法。在养生的修炼中,性功与命功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本一而用则二”。通过内功的修炼,一方面使自我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使在自我的精神中感受到全新的内在的体验和发展,使人的生命日臻完善和完整,获得生命的内在自由和生机。因而“性命双修”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内练体系,成为养生得道的必由之途。

2.5动静相宜的运动观

动与静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国哲学、养生学思想史上,动与静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范畴。明清之际的王夫子说“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说明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但“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亦即在绝对的运动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又包含着绝对的运动,并由此形成了动静的相对平衡,从而促进生命体的运动、发展、变化。

生命体存在中“动与静”的变化,如主静,是人体的营养根源;阳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动力。形属阴之静,代表物质结构;气属阳之动,反映的是人体的生理功能,所以,人体的一切生理变化可用动静来概括。周述官在《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天年”。古代养生家就是动静统一的观点认识生命体,并指导养生实践的。

“心神宜静,形体宜动”,是动静兼修的体现。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养护,以动为主。动静相宜,才能“形与神俱”,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德经・第十六章》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以“致虚”、“守静”的功夫,来达到心境的空明宁静状态。“静则神藏,燥则神亡”,“欲延生者,心神适恬静而无躁扰”。即人能养神,“神守则身强”;反之,神不藏而躁动不安,则劳神而致病。心神宜静的“精”不是绝对静止,而是“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身之道也”。

形体宜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清,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说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精气流通,使血气畅达,增强生命力。“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古代养生家们积极主张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如导引、习武等来到达“一身动则一身强”的目的。总之,心神极欲精,形体极欲动,只有动静有常,才能心身健康。在中国养生思想史上有主动和主静的不同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从不同方面对古代养生做出过贡献。实质上,在中国传统养生中,无论是“主动”还是“主静”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适宜。所以,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等,练功时都要求“动中有静,外动内静”,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第9篇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2.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