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9:03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1篇

一大学生党支部的任务与人才培养

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又是党的新生力量的重要培养基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党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与祖国建设的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对象和内容的一致性,又具有过程的一致性[1]。大学生党支部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结合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努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针对性地对广大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文明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引导大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积极发展大学生党员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仅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仅是收获,而且更重要的是耕耘,即党员发展不是坐享其成———把条件自然成熟的大学生接收为预备党员,而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通过认真仔细的培养———耕耘,使他们不断进步,成为共产党人。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即积极分子培养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过程。通过党员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对党员,当然对于学生党支部更多的是预备党员,进行不断地教育,加强党员管理,也是学生党支部不容忽视的主要任务。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成长成才。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保证高等学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共产党员、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与其它党支部(比如教工党支部)的主要任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学生党支部要针对青年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阶段的成长历程,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他们的高尚品格,并认真发展党员。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辅导员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班主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党支部的组建方式与年级党支部

对于非重点大学,大学新生通常没有正式党员;进一步作符合实际的假定,大学新生每个班级预备党员不足3人;此外,中学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大学后,通常要再考察半年以上方能定为发展对象。因此,一个学生班级往往要到三年级下学期才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考察与审批时间至少1年,预备期1年),班级学生党支部也要到三年级下学期才能成立。所以,支部建设方式的问题实际上归结为一到三年级如何设置支部的问题。

一至三年级成立的支部,到三四年级应该分解出班级学生党支部,相对于班级党支部,不妨把一至三年级成立的支部称为“基本学生党支部”,或“基本党支部”。

组建“基本党支部”的方式不外乎三种:专业基本学生党支部、年级基本学生党支部和专业师生混合党支部。

大学生党支部组建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能够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采用何种方式组建“基本党支部”的依据是辅导员的配备方式。因为辅导员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也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辅导员的配备,即辅导员辅导对象的分配,或按专业或按年级。

2002年至2006年,我们按专业配备辅导员,实行“专业基本学生党支部+班级党支部”的模式。某辅导员担任某专业一二三年级基本党支部的书记,并担任四年级该专业的班级党支部的“指导员”。专业基本学生党支部的组建方式,主要的优点是:党支部成员的数量与结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比例)相对稳定,每年党员发展的数量也相对稳定,发展工作量每年均衡;高年级的正式党员可以参与对本班和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支部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些工作。但是,这样的“基本”学生党支部,面临三个年级的学生,突出的问题是:头绪多,党支部不便于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党员活动、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复杂化,使得辅导员同时作为支部书记都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考虑到辅导员或者学生党支部很少且难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作,为了解决“专业”辅导员和“专业”学生党支部的上述问题,2007年开始,我们按年级配备辅导员,实行“年级基本学生党支部+班级党支部”的模式。低年级均成立学生党支部,如电子工程学院2007级学生党支部、2008级学生党支部等;从新生入学的一年级起,就成立学生党支部,并让支部“跟着年级走”,到高年级(一般到大三下),正式党员数量足够时,分别成立班级学生党支部,年级基本学生党支部完成历史使命,辅导员由支部书记变为该年级各班级支部的指导员。

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年级基本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将不断变化:一年级重点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二年级重点是党员发展,三年级重点是党员教育。年级基本学生党支部组建方式的突出优点是:工作对象从支部成立到完成使命一直稳定,便于系统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便于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便于与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辅导员并支部书记的工作效率。当然,这种支部设置方式有其缺点:每年党员发展数量的不均衡将可能导致困难和问题;还有,到后来支部过大。

此外,由于大学生党支部党员发展的任务重,积极分子培养的工作量大,因此,设置学生党支部不仅要考虑正式党员人数,而且要考虑“工作对象”的人数,即学生数。党支部过大(包括党员人数过多或工作对象人数过多),讨论研究问题,比如接受一批预备党员,时间过长,因而效率容易降低。设置一个学生党支部,所涉及的学生数以200~300人为宜,大致与辅导员的配备比相一致。年级学生数太多时应增加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以提高工作成效。

三大学生党支部的运行机制与三结合模式

大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的建设,即以高效完成大学生党支部主要任务为目标、与支部设置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工作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提出并实施“三结合”运行机制的建设。

“三结合”,即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教师党建工作相结合、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

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年级辅导员的身份是年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同时担任年级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政一肩挑”,统筹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党建工作,部分党员班主任编入学生支部参与支部工作;辅导员通过年级班主任会议研讨年级学生教育活动和管理服务工作。我们还制定《辅导员工作规范》,用以规范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与教师党建工作相结合。由于基本学生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众多(如200人),培养工作仅靠学生党支部的三五名正式党员难以有效开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引入“客座党员”制度,实行“全员培养制”:本系院的全体教职工党支部的正式党员都担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根据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和任课的情况,由系院党组织聘请教职工党支部的正式党员为学生党支部的“客座党员”,并明确“客座党员”的角色和工作方式,实行“客座党员定期汇报制”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督导制”。同时,将“客座党员”工作作为教师党支部目标管理、教师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还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平台,制定《师德建设工作方案》和《师生个别谈话制度》。

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年级辅导员担任团委委员,研究团建工作;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统筹协调团员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指导班级团支部书记开展工作。辅导员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团员意识(“入党意识”)教育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推优”工作。

制度建设是党支部全部工作的基础。除“三结合”运行机制的有关制度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发展的过程规范和操作规范等,对于基本学生党支部来说同样重要。

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虽然是务虚性的内容,却是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内容,系院党组织和支部书记都应高度重视。系院党组织必须重视支部书记和学生支部的教师党员的培训,定期开展工作研讨。培训和研讨的内容不仅是如何开展支部工作,重要的是通过有效方式,提高支部成员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联系实际、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激情。没有支部书记为首的支部成员的兢兢业业的工作,党支部工作,尤其是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将难有作为,党员发展的质量难以保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难以发挥。唯有他们敬业奉献,默默地工作,用智慧和辛勤劳动滋润青年学生的心灵,才能出色地把一批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祖国建设者和党的事业接班人。学生党建工作者,能够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最有资格欣赏桃李芬芳的美景!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2篇

【关键词】“两学一做”;高校党建;基层党组织

外语系教师党支部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外语系党总支的指导帮助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外语系工作大局,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力推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2016年以来,外语系教师党支部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党建推进年”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四个坚持”,推动教师党支部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 坚持制度建设,着力抓好党建责任制落实

一是,从严落实党建责任。外语系党总支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党建推进年”作为年度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进行了周密部署。系总支书记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好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量化责任目标,与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100%。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党支部党员目标管理规定》等制度。四是,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外语系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2 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外Z系教师党支部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一是,根据学校党委和系党总支有关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外语系教师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为每位党员配发了党徽和学习材料。二是,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创新方式讲党课、学习宣讲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三是,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先后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老百姓是天》、《焦裕禄》等,组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竞赛和党规知识测试活动。学习革命先辈杨善洲、高德荣、召存信等先进典型,从、、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以及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自觉遵守党规党纪。通过校园网、宣传橱窗、微信、QQ、钉钉等方式,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师生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增强学习教育效果。五是,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外语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六联系”、“教师党员五联系”、“挂包帮、转走访”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党员同志与“挂包帮”户定点帮护工作有机结合,扎实开展扶贫攻坚,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六是坚持边查边改。结合学习教育和专题讨论等情况,教师党支部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整改。制定了支部和个人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党员撰写个人自检自查报告,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3 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四项工作集中整治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外语系党总支所属3个党支部开展集中整治。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外语系党总支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把做好换届工作作为激发支部班子活力、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指导督促各支部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外语系党总支已于2016年6月按时完成了换届工作,由原来的三个支部(英语教育专业党支部、旅游英语专业党支部、应用英语专业党支部)变成了两个支部(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保证了各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抓好党费收缴工作。将每月1日确定为“党费日”和每个月第一个周周五确定为“党员活动日”,教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每月“党费日”之前,及时、主动、足额缴纳党费,并在《党费证》做好交纳记录。2016年下半年外语系教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共缴纳党费7733元,无迟交、漏交、少交等情况发生。三是,严格执行“”制度。教师党支部按照制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创新方式讲党课、专题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了、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截至目前(2016年7月至今),共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6次,党小组会6次,支委会6次,支部大会2次,创新方式讲党课3次,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四是,抓好党员管理工作。制定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认真开展好党员积分制管理相关工作,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到目标管理中。教师党支部(教师调动,党组织关系转出)认真核查了党员身份信息,理顺了党组织关系,健全完善了党员档案。

4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外语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始终坚持把“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与党在新形势下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与加快外语系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少数党员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党支部将继续紧紧围绕校党委、外语系党总支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抓党建促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发展的力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为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后教师党支部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法,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继续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党建推进年”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抓好党费收缴、“”制度、党员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积极发挥《英力克英语口语》精品课程、幼儿英语教学团队、小学英语教学团队、旅游英语教学团队等品牌效应的作用,加大对“段平华名师工作室”、“杨丽萍名师工作室”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全体党员创先争优,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3篇

[关键词]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大学“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积极把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建立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我们党的建设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带头人,是支部工作的核心,支部工作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书记的素质。因此,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工作非常关键,下面就党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一般或按年级或按专业进行设置,党支部的覆盖面较广,党组织与普通同学的联系相对来讲较为疏远,党员在班级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由于支部党员太多,也不利于党员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因此,会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起到一定制约作用。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这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也是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如果我们把符合建立支部条件的党支部建立在高年级的班上,不仅使党支部与同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把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学生党支部不仅承担培养和发展党员的任务,还承担着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的任务和带领全体同学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人,是支部工作的核心,应该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过硬、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在班上有威信的学生党员担任。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对其他党员及普通学生具有更直接、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抓好党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有助于通过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力度,增强新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修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全班人,用党员的人格力量感染全班人,用支部的组织力量凝聚全班人,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

2、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培养的主要特点

(1)培养时机的把握要有前瞻性。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受学生在校时间的限制,要早选苗、早培养,新生入校后,学院党总支就要到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中物色合适的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任务,加以考察锻炼,使他们逐步成长。

(2)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是重点。理论素质是正确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才能真正深入体会党的精神,由于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有限,加上党龄较短,学生党支部书记对党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成果化的最新理论理解不够深,在对党支部书记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素质的培养。而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取决于理论素养,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

(3)党务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关键。根据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实际情况,学生党支部书记要独立处理支部内部党务工作,因此,开展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培训成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及早入手,通过传授知识、疏通引导、独立实践等方式加强党务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4)集中培训时间的短期性和培养体系长期性并存。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年限短,而党员发展周期又比较长,一般情况下,大三的学生党员才可能成为学生党支部书记,要使新任支部书记在短期内胜任工作,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开放的系统,选苗、培养、成才是一个优胜劣汰、吐旧纳新的过程。

3、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书记培养的基本内涵

支部建在班上支部书记培养是以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为培养对象,根据学生党支部的工作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的培养体系相结合的综合培养系统,是一个知识、能力、素质并进,彼此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构成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有较高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了解学生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熟悉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业务知识,有较强的党务工作能力,能够正确履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带领支部委员和其他党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和支部其他各项工作。

(2)培养内容:一是党的理论教育。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二是党性修养教育。加强党史、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学生党支部书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好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三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党和国家新出台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对党支部书记开展教育:四是党务工作相关知识。开设党务管理相关知识,使支部书记明确支部工作规范,掌握支部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4篇

高校 研究生党支部 设置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而研究生党员又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党员比例高,是研究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大幅增长,出现了部分研究生党支部人数过多、党支部设置方式和支部活动同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际脱节等问题。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党永葆执政党地位的战略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找准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形式。

一、研究生党支部的三种设置模式

组织覆盖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设置党支部,才能强化支部功能,扩大研究生党支部工作覆盖面。适应高校发展模式的研究生党支部能将不同学科专业、年级及背景的研究生党员凝聚在一起,使得研究生在思想、情感和心理上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政治归属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着力探索更加符合研究生党员特点的组织形式。科学设置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基础,党支部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除党员人数的要求外,还应从组织活动开展的便利性、联系群众的密切性和广泛性、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调动程度来考量。在党支部建制上,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模式主要有“横向型”、“纵向型”、“灵活型”三种。

1.横向型

“横向型”模式,是指按相同年级(包括不同的专业)为组织建制设置支部。“横向型”设置的党支部虽在操作上比较方便,但对研究生支部来说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最适宜的形式。目前,为了管理的方便,经常性将一个年级的研究生归为一个班。研究生党建采取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进行年级相关事务的管理。这种模式在研究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是适宜的,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伴随而来的新情况,其弊端就越发凸显了。“横向型”模式中也有相对细分的方式,按学科或专业方向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基本上是一个学科、专业一个党支部,一般一个导师的学生尽可能应在一个支部。支部党员在入学、上课、毕业时间一致,这样既有利于支部班子的组建,也有利于保持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这样设置党支部还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毕业阶段支部成员各自奔忙导致支部工作难以开展的困扰。

2.纵向型

“纵向型”模式,是指按照相同专业(涵盖不同的年级)为组织建制设置支部。“纵向型”党支部是考虑到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多以专业或实验室为单位,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一种支部形式,一般将同一专业各个年级的博士、硕士混合建立党支部,成员都是同一专业或同一专业方向,甚至是同一导师的研究生。这样的组织设置可以使研究生业务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双重融合。一方面,支部成员在课程、实验等方面设置相同,相互之间交流接触最为密切,相互之间更为熟悉;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支委的传帮带作用,比如支部书记为高年级研究生党员,支部委员为低年级的,支部不因某些成员的毕业而解散,这样就保证了党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支部存在的延续性。此外,纵向建制模式还能够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实现党支部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互动,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实验室或课题组的科研攻坚能力得到了夯实。不过,当学科带头人为非党员时或者课题组人员流动性大时,这样的支部设置又可能导致思想政治学习的时间完全让位于科研的状况。因此,“纵向型”支部设置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学科梯队、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等,这些对于工科院系比较适合,而要在文科院系推广则存在一定困难。

3.灵活型

除了传统的横向或者纵向设立党支部,有些高校还在宿舍楼、创新平台、医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灵活”设立党支部。设置临时党支部是既尊重研究生个体性、差异性,又保证支部工作开展的一种具体做法。由于研究生党员人数比例较大,执行临时任务的情况也较多,因此,不少高校对设置研究生基层临时党支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的研究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比如复旦大学在服务世博会的过程中,在志愿者队伍中成立了临时党委,把包括研究生党员在内的1000多名学生党员编为41个临时党支部,让党员和党支部在服务奉献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先进形象。与临时任务配合,同步建立临时党组织,规范临时支书推选,开展党的活动,这是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点的需要。这样,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得以不断扩大。

二、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原则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党员队伍的壮大,以及党务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只有不断优化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在研究生支部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一些支部党员人数过多,线长面广,党员教育管理难免流于形式,深入性不够,工作出现了一些盲区;二是一些支部设置不利于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不能发挥,而低年级设置党支部往往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干部;三是一些研究生党支部设置较为随意,朝令夕改,缺乏必要的严肃性和持续性。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根据各学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确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支部工作,使之适应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论哪一种设置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或尝试采纳相应的支部设置模式。凡是符合研究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和要求的,就理应积极进行理性的尝试,做到“因班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党建工作规律。

1.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要结合工作需要,有利于研究生党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的和管理,因此,在支部规模上应予以科学规范。研究生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必须独立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相近专业组成联合党支部或编入教工党支部。外出参加教学实习、访学、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研究生培养

工作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差异,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应按照年级设立党支部;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可按照二级学科、实验室或课题组设立党支部。博士生可单独设立党支部,也可按年级、专业与硕士生共同组建党支部。由于研究生党支部干部是学生身份,他们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党支部管理工作,所以党支部党员人数不宜过多,以20人左右为宜,不超过25人。所覆盖班级不宜过多,以免工作流于形式,也避免工作出现盲区。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生党支部下设置研究生党小组,以便开展活动和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的规模适中,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能充分相互了解,将使得党支部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研究生。

2.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

研究生以导师指导下的个体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生活相对独立、分散,对集体依赖性较本科生减弱。研究生党支部存在于研究生群体中,其功能的发挥必须反映研究生群体的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之间可比性较差,党员之间平时交往不多,彼此之间缺乏了解,支部设置不合理,常给发展党员的考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研究生党员学习生活的分散性也使得组织生活时间难统一;支部庞大则造成党员之间的了解不深,会议上党员表达意见机会少;开展支部活动时意见难以统一,不利于开展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因此,在支部设置上,不能强求整齐划一,沿用同一模式,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有利于实现研究生党建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学科为平台,把研究生党建与学术发展有机融合,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了解研究生的思想需求、心理特点和生活规律,才能探索出适应研究生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

3.有利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将大大提高研究生党员参与党支部生活的积极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促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不搞大支部,则可能使得党支部数量增多,而增多的结果,将较好地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真正走进广大研究生生活,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这有利于缩短学生党支部与普通同学的距离,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提高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党支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及时开展工作,使组织生活以及各项教育活动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反之,党组织生活则将缺乏生机活力、缺乏吸引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实际需要或“横”、或“纵”、或“灵活”地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必将稳妥地推进各项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参考文献: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党支部 组织生活 学科平台 创新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而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单元和神经系统,如何将党的工作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以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为载体,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科的活力,同时发挥学科和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是高校党组织建设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与效果评价

组织生活是我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统一党员思想、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潮的渗透,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通过组织生活对党员进行教育的难度有所增加;同时,由于高校教工党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行政管理工作繁多,有的支部在开展党组织生活时往往流于形式,党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导致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制约。

当前某些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主要表现为:支部组织生活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随意,有些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时一个月安排一次,有时两三个月也不过一次,而有些支部却是迫于无奈才勉强安排[1]。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大多是学文件、听报告、看教育片及参观之类的活动,缺乏创新意识。支部组织生活内容较枯燥,缺乏与党员自身需求的有效呼应,党的理论学习、传达上级组织指示、讨论发展党员等占据很大比例,而听取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了解教师关心的与切身相关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这种缺乏主题创新,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组织生活难以真正实现党员间的深层次思想交流,无法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大大降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2]。

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及其他高校的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

(一)教师们表示愿意参与组织生活,但对组织生活的形式要求较高。超过50%的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平均每两周开展一次组织生活,约有近20%的教工党支部是平均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教师们喜欢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参观考察活动”、“结合教师自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自学”,这显示了教师对组织生活的自主性和较高的要求。

(二)教师们认为现在的组织生活形式已有所改进,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有参观学习、结合教师自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请专家讲解时事热点问题等,其中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组织生活很受欢迎。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些党支部开始尝试利用微信等网络形式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和思想交流,但推广力度不够。

(三)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多元化,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必须倡导主流文化。师德建设、工资福利、个人晋升等成为教师关心的热点,远超学校的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虽然近80%的教师党员注重理论与业务知识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使组织生活更有成效,但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深入党员教师内心,不能与解决教师具体困难和个人发展问题相结合,其工作成效难免大打折扣。

(四)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创新有所突破,但内容创新明显不足。有超过50%的教师要求支部生活内容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要求与业务知识和科研相结合。

二、学科平台教工党支部构建的必要性与可实现性

目前在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根据学科划分支部的组织模式[4]:学院党组织以所在学院教工党员学术、科研所属团队不同设置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支部,即基于各个学科平台的党支部、学院直属支部(主要是工程实验及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党员组成)及离退休支部。每个教工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及支委成员全部由所属学科平台的教工担任。

(一)支部建在学科上可促进学科的长足发展及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而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往往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科平台视角下,单纯以活动为载体的支部工作就会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就要支部工作介入学科的各项工作中,支部工作进学科正是顺应这一高校党支部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不但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而且顺应学科长足发展的需要。教工党支部开展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教工党员的多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党员教师集中精力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并使其与党员教师的事业前途结合起来,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在学科平台中,平台党支部书记和学科带头人是基层教学科研组织中的核心力量,对这支队伍的重视和培养对于党支部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找准结合点是开展党支部活动和学科建设的关键。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要将支部建设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与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与加强青年教工的培养相结合,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和优势,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党员在教书育人中起表率,在学科建设上做参谋,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当导师[5]。在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脱节,又要防止以教学科研工作代替党支部建设。党支部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支部工作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统筹安排,工作内容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活动方式要依据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灵活多样,评价考核要将党政工作的成果一并考虑。

(三)党支部为学科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学科平台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科平台的运行主体是教学与科研,党组织拥有较强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这样可以为学科平台的运行提供思想意识、纪律组织等一系列保障,避免学科平台在运行时因成员个人的思想、心理或纪律问题而导致的中心工作抓不稳等现象;同时,可使同一学科的党员教师彼此之间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协同合作做好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队伍基础。因此,可以将支部生活与学科建设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及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主题开展组织生活。

三、基于学科平台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实践路径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要创新,必须在学科平台视角下定位好支部的责任内容,从高校教师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工党支部在开展具体组织生活中的不足,加强认识、完善方案、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升载体,更有效地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一)加强思想认识,思想重视与实践行动相统一,提高支部生活的有效性。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建设,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更要从实践行动上支持党支部活动,这对于继续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级党委要对基层党支部加强指导,给予支部组织生活充分的制度保障,包括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通过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努力实现学校党委提出的目标要求,为有效开展党建与教学科研结合工作,积累好的经验、探索好的做法、做出好的榜样[6]。

(二)改革活动机制,自觉参加与开放共建相联合,发挥支部党员的主体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工党支部活动都是以自主开展为主,虽有其灵活性和自控性等优点,但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不利于横向交流拓展视野。一种以共享资源为特征、按需设计为前提、打破各单位党组织界限、体现党员主体意识的开放型党支部活动方式日渐成型[7]。这种活动的主题是在广泛征求教师党员意见的基础上选取确定,并提前公布,以此吸纳其他党支部的党员有选择地自觉参与。例如,同一主题活动,邀请同一单位的不同党支部参加,或和兄弟院系党支部联合开展,或不同学院、不同学科支部之间共同组织开展等,不仅有利于教师间的思想交流,而且有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从而拓展教师组织生活的维度,挖掘活动的深度。开放共建党支部活动的本质是“增强支部活力、共享部门资源、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活动实效”。

(三)创新活动方案,常规性与创新性相连系,增强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党支部活动方案创新的四个主要标准是充实、明确、有特色、有时代感,方案创新要突出主题活动的层次性,将传统的座谈讨论、单一的理论学习等活动与实地参观、知识竞赛、学术交流、教学演示、专家报告、影视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从而将教师党员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使教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深教工党员对支部活动意义的辩证理解和深刻把握,给教工党员带来理性思考及观点碰撞,不断增强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不断塑造教工党支部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

(四)丰富活动内容,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相融合,重视党员教工内在需求。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中心,高校教工党支部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科研工作这个中心,而不能游离于本单位业务工作之外。党支部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可通过组织学术沙龙,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确立方向分专题进行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工的时政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三者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以此为阵地,重点解决好教职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化解矛盾,使之更认同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明确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弘扬敬业爱岗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具体而言,相关学科党支部可以结合学所专业,联合开展外出考察,组织参观学习;不同学科党支部可以就同一主题如研究生培养进行专题讨论等。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有效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完善工作方法,类型丰富与形式灵活相贯串,拓展党支部的功能实现。学科平台视角下的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应该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从各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如教学科研建设结合方面:以党建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党的建设,通过教工党支部互助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与国家大事、政党大事、社会大事、教育大事等相结合;爱国情怀提升方面:与教育基地、红色经典相结合;社会服务开展方面:鼓励教师党员根据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认领社区公益服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等。同时,教工党支部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将以集中开会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集中学习、开放共建、社会实践等,采取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党支部活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和发展、党员管理、民主评议、创先争优等方面的活动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六)拓展活动载体,将传统平台与信息平台相结合,开拓党支部育人新渠道。高校党建活动可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载体开拓党支部育人渠道。创建党支部红色网站,设立专题新闻、理论学习等栏目,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经典著作等文献资料,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开辟网上党支部论坛,针对策划的主题活动设立专门讨论区,把教学科研方面常用的论坛、沙龙加入党建内容,进一步扩大党支部活动中普通党员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党组织生活提供指导意见、经验交流等;打造党建微信微博平台,拓展党建信息传递渠道。例如,开通教工党员微信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围绕学校、学院重点工作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加强党员沟通交流,增强支部凝聚力。利用新媒体可解决当前教工党员由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较多、家庭事务繁杂等原因造成的组织生活难以常态化开展的问题,并打破传统组织生活的乏味与单一,实现组织生活的多样性,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增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总之,学科平台视角下创新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一定要适应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思路、内容、方法、形式、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活动开展的新途径、新经验,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书臣,王君丽,田野.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2]王晓.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思考[J].黑河学刊,2013,(10).

[3]吕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4]张逸阳,叶定剑,徐洲.学科平台视角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对策[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2,(8).

[5]赵乾锋,胡文聪.对高校教学科研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8).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6篇

关键词:从严治党;支部;党建;考评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南京卫生学校党委带领五个党支部从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考核层面着手,通过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发展基层党组织,使党永葆生命力,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发挥,使基层党建工作得以更好地发展。

一、学校支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建设的背景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同时将支部建在系部,这样设置使得党支部“围绕中心抓党建”作用凸显,但同时支部党建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定位不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书记不仅负责支部党建工作,还承担系部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工作,部分支部书记没有把党建工作放在正确的重要地位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二是规范不强。支部党建工作中尚存有较大的随意性、被动性,各个支部虽然能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完成阶段性任务,但系部党组织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缺乏规范和计划。三是标准不高。个别支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少数党员的党员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上进心不足,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的上述问题,南京卫生学校党委对支部开展党建工作质量考评,这种考评既不是上级党组织的考核,也不是第三方机构的考核,这是学校党组织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诊断的行为,更是学校在党建工作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自能力”的自我要求。

二、学校支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确定支部党建工作考评的依据

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指标的构建如何在核心指标与全面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考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保持平衡,各考评指标的权重如何确立,如何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这些问题是党建工作考评的难点。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既要从总体上对一个支部的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效果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也能反映出评价工作的某些方面的重点性;既要充分发挥考评指标体系对支部党建工作的导向作用,也要有实践测评面的可操作性;既要尽可能选取能量化的观测点进行测评,用量化方式,让数据说话,也要通过看、听、查、问等定性的方式进行验证,再评定等次。根据上述构建考评体系的原则,支部党建工作的评价依据必须具有约束力和权威性。学校党委系统研究了党的纲领性文件和党建工作相关的制度文件和规范,确定主要以《中国共产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教育系统学校(单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标体系》和市委教育工委的年度党建重点工作计划为依据。

(二)构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

学校党委对支部建设提出了“五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支部委员会,建设意识强、作风好、水平高的支部委员会;二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三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党员队伍,围绕立德树人,打造立足教育岗位的骨干党员队伍,示范带动全体党员;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设多种阵地为党员及师生成长、发展服务,创新贴近教育实际、贴近师生家长需求的工作抓手和交流平台;五是有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党员在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师生群众等方面成效显著,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围绕“五有”目标,考评指标体系以学校5个党支部为评估对象,以党建工作为主线,构建了包括支部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实绩、创新发展4个一级指标;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与管理、常规管理、师德师风、党建研究、信息宣传、工作创新等11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学校支部党建工作方面的40个观测点。各个考评指标的权重根据党委工作重点进行动态调整,由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审定。

(三)完善支部党建工作考评程序

每学期初,学校党委会根据中央精神和上级党委要求研究讨论制订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框架指标。这个框架指标中既体现了支部党建工作的规范性要求,也融入了学校党委的党建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各支部根据学校党委学期工作计划和支部党建工作框架指标,由所在系部班子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制定本支部工作计划。学校召开党建工作考评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各支部工作计划并将由支部自身提出的工作计划纳入支部党建考评指标中。最后,由学校党办汇总并下发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此举,把中央、省市从严治党的要求转化为基层党员的行动,把学校党委总的发展目标和支部的工作目标有机地契合在一起。

(四)加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结果运用

支部党建工作考评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好考评结果,这是考评工作的生命。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刚性执行,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南京卫生学校党委对支部党建工作考评结果的反馈运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专项通报,学校考评小组加强对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支部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报告,为支部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不断促进学校党委与支部之间、支部与支部之间、支部与党员之间的协同进步;二是督促整改,围绕考评工作反映出的支部突出问题,督促各支部列出问题清单,并细化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和整改措施,把压力传导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激励奖惩,学校党委将党建工作考核的档次作为支部评比的重要参考,对于党建工作考评优秀的支部及其党务工作者每年都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四是树立典型,学校党委注重挖掘和培育在支部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务干部和党员,选树、宣传叫得响、过得硬,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收集提炼支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方法,形成党委关心支部、支持支部的鲜明导向。

三、学校支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构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有效落实了党管责任。党建考评体系建设后,增强了支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党委抓支部,支部带小组,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每一个党支部、党员干部案头多了一面有形的镜子,群众的心中有了一把无形的尺子,它时刻检查着党支部工作是否完成到位,促使党支部和党员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有效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学校党委构建的支部党建工作考评闭环系统,即目标、实施办法、保障措施和反馈运用相联系,在执行中完善和纠正偏差,可以真正落实制度要求。通过科学制订考评指标,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支部党建考核评价工作改变了以往只靠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听取意见等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个别支部存在为考核而准备材料,重检查而轻平时工作的现象。坚持逐级问责的办法,对党支部和党员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要追究相关贞任,切实增强了支部和党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执行力。

(三)构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过去,党支部的发展多属于“外力推动式”发展,即党支部只需要完成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布置的工作任务,缺乏对自身特色的把握、缺乏对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的探究、缺乏对发展方法和发展措施的探索。建立科学化的支部党建工作考评指标后,学校在考核支部党建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同时,还鼓励各个党支部开拓创新,由各党支部自行申报创新工作考评指标,积极结合本支部所在系部专业特点和党员教师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工作。

作者:崔琪 单位:南京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7篇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组织中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党和当代大学生联系的重要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以逐步建立和健全党风廉政考核体系,党员教育培养管理体系、党支部服务联动体系等,但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党支部的考核评价这一块仍有空缺,使党建工作在制度化建设上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学生党支部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工作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通过构建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对党支部进行考核,使各党支部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强化党建工作水平,使高校党建工作做到有目标、有原则、有实效。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基层组织和战斗堡垒,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对于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的广泛传播,高校大学生思想不坚定,易受到各类文化的冲击,党建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加。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及时调整工作步伐,通过构建和完善适应高校特点的、科学的、规范的、有制度保障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改善高校党建工作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党建工作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缺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现状,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治核心作用[1]。

2.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的需要

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整日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及时整理工作思路,总结不足。通过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可以促使各党支部参照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目的、党支部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形成监督力强、奖惩分明等一套制度体系,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水平。

3.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在高校中,不仅要就党建抓党建,更要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事业的稳步发展。通过构建并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做到层层细化,责任到人,使考核真正起到导向、鞭策激励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原则

1.把握考核体系的科学性

把握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是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首要原则。高校在构建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时,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要符合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特征和目标任务,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目标,也要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为要求,抓住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核方法科学、考核指标科学、考核程序科学。

2.把握考核体系的客观性

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党支部的建设情况、党支部党员思想状况、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开展考核时,要做到层层深入,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做到覆盖面广,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如成立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小组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通过举办优秀党支部公开答辩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率;通过举办党支部交流会等,将各个党支部的核心力量集中起来,共同听取各党支部汇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推进学生党支部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3.把握考核体系的可行性

高校开展学生党支部考核常集中在年底,考核时间紧,工作任务重,人员压力大。因此在构建考核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考核体系的可行性,做到清晰、易行、有效。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党建工作覆盖的全面性,又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做到考核指标有针对性;但又不可过于细化,使考核指标交叉重复,界限不清晰。为保证考核指标简洁、清晰,应以量化指标为主,定性考核指标为辅,定性指标描述要明确,不要笼统,避免重复,让考核和被考核人员认为考核指标繁杂,使考核流于形式。

4.把握考核体系的导向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政治中心,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构建不单是为了评价优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党支部考核工作,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并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其他工作。通过对学生党支部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定期检查,规范党支部工作流程。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党员的工作的创造性,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目标,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

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也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化建设,促进高校党支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以考核工作促进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明确考核内容,突出党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健全学生党支部考核机构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考核工作是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高校党委组织部、学工处组织安排,并成立校级考核领导小组――校级学生党支部考核领导小组,由校党委派专人对二级基层党组织进行一对一对照检查。

各二级基层党组织作为学生党支部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分管单位,党委副书记作为主要责任人,党建辅导员、各党支部书记作为成员,分成若干考核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学生党支部的考核工作。

2.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采取基层党支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党员与群众测评相结合、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领导小组与职能部门审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在考核过程中,通过查看、翻阅相关的文件、原始材料,召开优秀党支部答辩会、党支部交流会、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等方式,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切实的做到深入基层、听取民意,把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在中心位置。一方面可以对各学生党支部的自评结果进行核实,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最终审核的依据,全面检验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具体的考核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自评。首先,由各学生党支部进行自我测评,形成自评报告,并连同相关的支撑文件等材料提交考核小组。(2)他评。各二级基层党组织通过举办优秀党支部公开答辩会、由在场所有党员投票选举;派专人参加党内外群众座谈会等,搜集群众意见等方式,认真落实他评工作。(3)审核。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将自评和他评结果递交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领导小组,高校学生党支部考核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参照考核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并通过翻看文件、资料等相关记录,给出审核评分的分数与意见。(4)公示与反馈。最后考核领导小组将自评、他评、审核结果汇总,形成一个学生党支部一份年度考核报告,并将考核报告通过张贴公示、网络媒介等方式告知各党支部,各党支部认真对照报告进行检查。

3.层次分明的考核指标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党支部工作的任务要求,在遵循高校学生党支部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多元评价方式,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一级指标五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及亮点。在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包括:(1)思想建设:理论学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理论研究;(2)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小组建设;(3)作风建设:干部作风、组织纪律;(4)党员教育管理:分党校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及作用发挥;(5)工作创新及亮点。

在考核体系中,加重党建工作创新及亮点的分值,鼓励各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对于在党建工作中,由于思想、作风、党员干部管理方面等,造成不好影响的党支部给予减分制。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8篇

环境对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组织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管理者对内外部环境的了解、认识和掌握的程度以及能否正确、及时和迅速做出反应。为此,首先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①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当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分析。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水平是近年来宁夏高校的普遍做法,我们取得了整体性的进步,总结了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壮大了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一步健全了学生党支部组织机构、规范了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使得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日益突显。但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重点争取的对象,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价值主体自我化、目标选择功利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和人生价值趋向的矛盾性等变化和趋势。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变化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学生社团、公寓、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场所,如何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这些场所的模范带头作用,无疑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新难度,提出了新课题。

2.内部环境的优劣势分析。由于其组织上的优势,大学生党支部既是学生党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时代风范、推动社会进步、营造校园文化、维护安全稳定、团结广大同学的中坚力量。从大学生党支部的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了党组织,这个群体的共性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可塑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积极迅速,但青年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稳定、党性意识还有待加强,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突出,需要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中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提升党性修养。然而,谈到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普遍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传统、活动质量不高、活动效果不佳的现象。很多学生党员一提起和“党”有关的活动和内容,都是读报纸、念文件、听讲座、开酱油会等刻板印象,多数学生党员都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的状态。外出参观红色景点、走访老党员、义务劳动等实践活动也因受到经费制约不能频繁开展。与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较之,学生党支部活动显得比较低沉,单调乏味的组织生活不能很好地吸引党员,支部活动范围也简单地停留在发展党员、“举拳头”等工作层面,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学生党员的政治热情得不到激发。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运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新问题、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在传统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上,积极探索将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中、公寓里、社团中、网络上以及见习基地,但这些基层党组织的运作模式都属于直线制组织结构。即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直接隶属于院系党总支(党委),院系党总支(党委)直接隶属于学校党委。其中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的划分标准各异,有的按照教工与学生两个群体分开,设立学生大党支部,在此基础上设立高年级班级党支部;有的按照专业、年级、公寓、社团设立学生党支部。虽然支部的规模大小不一,但都属于直线制组织结构。直线制组织结构下的学生党支部能保证了支部工作任务及其支部活动开展的集中指挥和统一步调,但也存在着共性的缺陷。

1.党性锤炼平台缺乏,个性需求难以兼顾。在直线制组织结构下,党员人数少的小支部,支部委员的力量有限,欠缺丰富的资源支持,很难为支部成员搭建起多样化的党性锻炼平台;而党员人数较多的大支部,又因为规模过大,能上台参与活动的人数有限,难以兼顾所有党员的个性需求,教育实践的效果不佳。

2.横向交流纽带缺乏,协同发展难以形成。在学生党员中,“老党员带新党员、优秀党员带普通党员、优秀党员带优秀党员”的影响辐射力量不容忽视。在直线制组织结构下,小支部里因为人少,活动范围和交流纽带受限;大支部里又因为人多,也难以促进学生党员间的充分交流,从而难以实现学生党员“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竞争合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够。

3.组织创新精神缺乏,创先争优难以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局势、新挑战,对不断创新其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提出了高标准。然而,传统组织结构下的大支部由于疲于开展党员发展及常规教育等事务性工作,创新性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精力不足;而小支部仍然受资源不足的制约,欠缺创新工作的实力和热情。2007年,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强化基层,打牢基础,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党支部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主动适应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要改进和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使党组织的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探索打破单位、行业、地域界限,试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积极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客观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任务与目标,动态选择设计符合现阶段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的要求。

二、矩阵式组织结构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

(一)矩阵式高校学生党支部运作模式的构建

为了克服直线制学生党支部的缺陷,笔者认为构建矩阵式学生党支部更符合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矩阵式学生党支部,是在保持原有直线制常设支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支部领导系统,纵横交叉,形成一个网络。将矩阵式组织结构运用到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可以充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综合利用一切有利于党支部建设的条件,对党支部进行灵活设置。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目前我校设置的常态学生党支部按照专业和班级建制,每位在校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都隶属于某一个专业或某一个班级。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求,学校又先后设置了公寓学生党支部、社团学生党支部。与此同时,为了积极开展好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学校还依托临时党支部的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多重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临时党支部、预备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临时党支部、学生党务干部专题教育活动临时党支部、“关注农村教育”大学生党员支教服务队党支部、梦想英语公益助学服务队党支部等。在此,可以将专业、班级党支部类比为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的不同部门,将公寓党支部、社团党支部、各类专项活动的临时党支部类比为不同项目,纵向党支部是固定的组织,横向党支部是党员活动的载体,纵横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就有助于加强各学生党支部间的纵横交流。纵向党支部与横向党支部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侧重点不同,纵向党支部重点发挥着党员发展和日常管理功能,而横向党支部重点发挥着党员教育和支部育人功能,纵横交叉点就定位到每位具体的学生党员,充分体现了“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模式。

(二)矩阵式高校学生党支部运作模式的优势

1.加强了资源整合,实现了协同发展。矩阵式组织结构下的学生党支部以支部工作的任务为目标,既讲分工,又讲协作,既可保留纵向结构的功能又可发挥横向结构的优势,有效地将基层党组织的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结合起来、将集权化和分权化结合起来,打破了专业、班级党支部间的界限,充分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党建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增强了支部工作及发展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宁夏师范学院在全校党员的义务支教活动、户外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有在全校层面负责组织活动开展的临时学生党支部,又有以院系为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参与集体活动的临时学生党支部,这样既能消除院系、专业、班级间的界限,让学生党员们在活动中紧密合作,又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学生党员们各尽所能,充分彰显院系特色、专业优势和个人专长,促进了学生党员间的相互学习与思想交流。

2.丰富了组织生活,强化了教育效果。矩阵式组织结构下的学生党支部使学生党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自觉接受引导,自觉感受到党员的荣誉感和党组织的优越性,并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例如,宁夏师范学院在全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党员专题学习班和学生党务干部培训班中,组织优秀党员学生干部以临时党支部形式参与教育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既能树立党员干部形象、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又能让党员学生干部在参与中强党性、增本领、长才干,从而激发了斗力。

3.培育了特色亮点,兼顾了个性需求。矩阵式学生党支部保障了支部工作经验的传承和特色文化的发展,横向设置的党支部重点发挥支部的传统职能,而纵向设置的党支部组织形式灵活自由,活动项目尽显特色与优势,充分兼顾了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宁夏师范学院的学生党支部特色项目中,学生党员以项目为中心,以支部为阵地,成立了梦想英语党员公益助学服务队、“光影瞬间,感动你我”党员摄影爱好队、“关爱留守老人”党员体质健康测试服务队、“掌上党建”创新平台服务组等各具优势特色的项目活动组党支部。在这些项目组党支部中,支部成员可以为了共同的项目、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力,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地完成团队的项目任务。

三、完善矩阵式高校学生党支部运作模式的措施

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统筹协调。管理学的权变组织结构理论认为,不存在一个最好的组织结构适应于所有的组织,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存在局限性。双重领导是矩阵式学生党支部运作模式存在的先天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好纵横学生党支部间的统筹协调,纵向支部重点做好党员发展、党员日常管理、党费收缴等常规性工作,横向支部重点拓展党员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活动阵地,配合纵向支部做好党员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让党员既有组织归属感又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纵横结合、双管齐下,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使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选优配强学生支部书记。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学生党支部中,我们注重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党支部书记的角色尤为关键,选配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时既要党性强、品行好,还要能干事、会干事,更要懂党务、作表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把那些能在学生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干部选配到学生党支部中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宏观把握,通过各种层面的培训学习加强学生党务干部的党性观念和业务能力,重视引导他们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

3.加强项目化管理,突出党员教育实效。矩阵式学生党支部运作模式下,要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项目化管理,积极整合所有党建工作资源,充分引导设计好活动内容,突出针对性,体现时代性,把握灵活性,使党组织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党员的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学校党委组织部、院系党总支要共同做好项目化管理的开发、指导、监督、考核工作,促进学生党支部项目化管理的有效运行。同时注重加强优秀项目成果的宣传展示以及先进学生党员的激励表彰,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学生党支部工作要点第9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专题研讨材料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不仅是新时代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还表明了党一以贯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决心。加强党支部建设要把握好三个“点”,使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出发点,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所以建强党支部,要从抓好政治建设开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擦亮党支部政治底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条例》专章规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各领域党支部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宣传好党的主张,特别是要学习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以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关键点,提高党支部履职能力。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条例》对党支部书记选任条件、加强培训、管理监督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要建强党支部,发挥党支部领导带头作用,关键要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按照《条例》的规定,严格选用标准,拓宽选拔渠道。要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学理论、学管理、学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强化对党支部领导班子的监督管理,抓好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拓宽其政治出路,充分激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推动党支部高效有序运转。

找准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点,发挥党支部组织保障作用。《条例》提出要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仅要按《条例》要求,巩固完善传统领域党支部建设,拓展建设新兴领域党支部,还要找准支部建设与各领域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基层工作任务繁重,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必须在“抓党建与业务相结合”上下功夫。要破除重业务轻党建的认识偏差,认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通过创新开展组织生活,提高党员干部积极性,搭建起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的桥梁,切实把支部建设与各领域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党支部真正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发挥好组织保障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