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8 14:28:02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1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数学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主动性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纽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可以安排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边的长短、联系所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创设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数学“原型”

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的情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概念,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尽量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由于理解“循环”的含义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之前,我们可以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了这熟悉的童谣,很自然地引入和让学生理解了“循环”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循环节奠定了基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不仅能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和理解算法。我们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到商店买足球,身上带了135元,每个足球98元,小明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会想出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100元,再用35元加上找回2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135-98=135-100+2的算式。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探究出算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实现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四、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后,可给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六一儿童节期间,许多运动鞋店搞促销活动,一款运动鞋原价120元,有一家鞋店降价20元,另一家鞋店打7.5折,第三家鞋店买二送一,你准备上哪家买?为什么?

学生会马上进行计算:

在第一家买:120-20=100(元)

在第二家买:120×75=90(元)

在第三家买:120×2÷3=80(元)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2篇

一、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直困扰高中教学质量的原因.高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高中数学的教学知识和生活严重的脱节,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不能凭借生活的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也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社会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培养乐于探究的能力.

2.加强对数学的理解

知识大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生活化数学的时候就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在课堂上主动地联系社会生活,能够加强实践的活动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生活实际案例的时候,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要应用于生活.

3.积累生活经验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经验.教师给出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就会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是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解决.在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在社会中遇到真实情境的时候,可以使用数学积累生活经验.

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策略

1.明确生活化数学的分类

高中数学其实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现实社会的客观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找到高中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生活化数学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生活经验类.生活经验类的数学问题主要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使用数学的知识来进行解答.例如,某公司为了实现五百万元的营业目标,要制定一个激励的方案,在利润达到十万的时候,按照原利润进行奖励,并且奖金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奖金总数不能超过5万元,奖金要低于利润的25%.请为公司设计一个奖励的具体模型.第二类,社会常识类.有一些数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紧密相关的,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有这样的例题:“使用居民身份证号码来统计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随机抽取一个数,这个数的后三位,就是要调查的对象.请问这样的抽样调查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高中生一般都是刚开始办理的身份证,对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特别感兴趣,这样的题型就可以让他们增加数学常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欲望.第三类,问题优化类.高中数学经常会遇到最优解的问题,例如,某宾馆一共有一百个房间让游客居住,每个房间定价是180元的时候全部住满,每增加十元就会有一个空闲房间,游客住房间就需要20元的维修费用,那么房间定价是多少的时候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2.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数学情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仅仅在高中数学课堂讲课过程中并不能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才可以增强社会生活实践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前提,高中数学教师要掌握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的策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在生活化情境营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性别年龄生长环境、思维差异,尽量地加入生活化和具体化的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方法来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一些情境特别复杂难以说明白的,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之下,来进入到生活化环境当中.

3.在数学问题中进行生活化教学

高中数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生活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引导着学生应用这些规律.因此高中数学教材中经常选择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这样能够突出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对高中教材进行合理的解读,就能够挖掘到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数学思考的问题,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平面垂直和直线判定性质的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生活情景:“电线杆与地面,旗杆与地面,路灯与地面,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差别?通常在盖房的时候,都会使用铅垂直线,来看一下墙角是否是整齐的,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对平面以及平面垂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将知识作为出发点,将问题作为引导者,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过渡,降低了数学的抽象性.

4.在数学应用中引入生活化教学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3篇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实生活问题展现给小学生。数学广角的内容是数学生活化的一方面,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广角的内容可以分为抽象的数学原理和具体的数学问题,其中抽象的数学原理包括:抽屉原理、优化思想和排列组合 原理;具体的数学问题包括: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问题、编码问题和植树问题。下面结合这些数学原理和数学问题,举出数学生活化的例子。

(一)抽象的数学原理生活化。抽象的数学原理是指可以把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抽象概括成数学知识。抽象的数学原理生活化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抽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抽屉原理是由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首先提出并用以证明数论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也称为狄里克雷原理。抽屉原理的表述:把a+1件或更多件物体随意放入a个抽屉, 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体不少于2件。

例1:500人中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

分析:1年有365或366天,生日也就有365或366个,把365或366个生日当做抽屉,把 500个人当做500件物体,由抽屉原理可知至少有2个人在同一个抽屉里,即500人中至少有2个人生日相同。

通过上例可知: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关键需是要发现现实生活问题与抽屉原理的联系,哪些元素是抽屉,哪些元素是要被放进抽屉中的。虽然抽屉原理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现实生活问题中的抽屉原理千变万化只要在现实生活问题中找到抽屉模型,就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抽屉原理主要解决“存在性”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 “说理”的严密性。

2.优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优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小学数学中有两方面体现,一是找次品教学,二是运筹学教学。

(1)找次品。找次品在现实生活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例3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分析:先把5瓶钙片分成3组,其中2组每组2瓶,另1组1瓶。再把2瓶一组的2组钙片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则另1瓶里缺了3片钙片;如果不平衡,把质量轻的1组放在天平的两边,质量轻的一边缺少了3片钙片。方法不只一种,也可以一瓶一瓶的称质量,质量轻的一瓶少了3片钙片。找次品不仅在医药方面有应用,在零部件加工方面也有应用,例如:在一批零件中选出了10个,其中1个零件与其它9个零件的质量不一样,怎样尽快找出这个零件。可以把10个零件分成4组,其中前3组是3个零件,第4组是1个零件,先称前3组,如果前3组平衡,则次品在第4组;如果前3组不平衡,则次品在质量较轻或较重的1组里,再分别称这组里的3个零件即可。

(2)运筹学。运筹学起源于二战时期,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运筹学安所解决问题性质上的差别,将实际 的问题归结为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构成了运筹学的各个分支,主要的分只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与网络分析、存储轮、排队论、对策论、决策论。下面给出小学课本上的例题

例6: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1

分析:

(1)一张一张的烙,需要18分钟;

(2)先烙两张,再烙一张,需要12分钟;

(3) 三张饼一起烙,需要9分钟。

解: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这种方法只需9分钟。

运筹学也是一种优化思想,不是对每一个决策变量独立地进行考虑,而是把整体 内部所有相互作用结合起来作出评价。把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寻找出一个优化协调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4篇

一、合理拓展学习背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知识。

有效的教学方法,源自于学习内容的自身规律及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在创设情境里探究知识,在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丽。

教学片断一:数数比赛――认识十进制关系,感受1000这个数。

(课件出示:米老鼠的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学生:米老鼠。)聪明的米老鼠将和我们大家一起进入数学乐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享受数学的快乐。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学生:想!)看它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游戏――数数比赛!(课件出示:很多小棒的情景图。)

师:哇!这么多的小棒,谁能估一估这些小棒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500、600、800、1000)。

师:要知道这些小棒究竟有多少根,该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数的又快又准,要想数的又快又准,小组长必须合理分工。老师已经把这些小棒放在桌上盒子里。请小组长把它倒出来,数数比赛,现在开始!

学生分工合作开始数小棒,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数的小棒的数量是多少?

生:100根!

师:都是100根吗?

生:是。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呢?

生:先一根一根的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再一捆一捆的数,数到10捆,再捆成一大捆,所以10个10捆是100根。

师:说得好极了,既清楚又准确。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数小棒、捆小棒的过程)。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刚才我们在数小棒的时候先一根一根的数,认识了10个一是十(板书:10个1是10),再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10是100),10个一百是1000(板书:10个100是1000)。

师:刚才米老鼠给我们带来的小棒就是1000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000以内的数》(贴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一旦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就会充满信心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创设出学生喜爱的米老鼠数数的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猜测小棒有多少、动手操作数小棒等活动,复习了旧知。老师通过课件演示数小棒过程,学生对1000这个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也为下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片断二:结合实物,感知1000这个数有多少。

师:你们想不想数一数,你们那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想!)

教师开始收集学生捆的100根小棒并和学生一起数:一个百、二个百、三个百・・・・・・九个百,

师:九个百再加一个百是多少?

生:十个百。

师:十个百是多少呢?

生:一千。

师:请看,我们在数更多小棒的时候是一百一百的数,认识了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呢?

生: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伟大,我们数出了一千根小棒,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晰,咱们把1000根小棒捆起来。(教师捆好)这就是1000根小棒,咱们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用小手感受1000根小棒。

师:感觉怎样?

生:很多・・・・・・

教师出示:花生和稿纸。

师:看这是10粒花生(瓶装),这是100粒花生(瓶装),100粒花生要比10粒花生多!想一想1000粒花生有多少?教师适时拿出1000粒花生(瓶装)。

生:1000粒花生比100粒花生多,比10粒花生要多得多。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再看这是100张稿纸,用手比划一下有多厚。1000张稿纸有多厚,你能用手比划它的厚度吗?

学生纷纷比划。

师:这就是1000张稿纸,咱们来验证一下,看看那些同学比划的比较接近1000张稿纸的厚度!

师:你们的估测能力很强,比划出了1000张稿纸的厚度,知道1000粒花生、1000根小棒的多少,你能用计数器拨出1000吗?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拨出一千。

师:1000这么多,为什么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000呢?

生:因为这一颗珠子在千位上,表示1个千就是1000.

师:你真会思考!咱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数位――千位,以前咱们已经学习了个位、十位、百位(贴出)。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右起第四位千位(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真切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学具操作,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过程,了解了知识的由来。他们用手感知1000根小棒 ;比划一千张稿纸有多厚;对比十粒、一百粒和一千粒花生的多少,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一千有多少;又利用计数器拔出一千,引导学生从个位、十位、百位迁移到千位。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知,更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成功喜悦。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有趣的教学资源

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教学活动中学的真谛在于“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依据对《课标》的理解,创设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感知知识。

教学片断三:数数。

师:你们在数数中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可是米老鼠却在数数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生:愿意。

师:请看屏幕,计数器上拨出的珠子是多少?(师操作学生读出。)

生:188。

师:你能帮米老鼠从188数到204吗?(能)

教师在188基础上,在个位上拔上一个一个的珠子,学生一起一个一个的数出:188、189、190。

数到190时, 师问:现在计算器的个位上有几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个位上有10颗,应该退去个位上的10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个珠子。

师:你太厉害了,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子,应该退去,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因为10个一是十,所以189的后面是190,

引导学生继续数: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

数到200时, 师又问:看个位上又是十颗珠子了,怎么办?

生:退去个位上的十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太棒了,咱们就是退去个位上的十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现在十位也成了十颗珠子,怎么办?

生:退去十位上的十颗珠子,在百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你太聪明了,退去十位上的十颗珠子,在百位上再拨上一颗珠子,因为10个十是一百,所以199的后面是200。

教师继续拔上珠子,学生继续数:201、202、203、204。

师:同位之间小声的从188数到204。

学生开始数数。

出示创设的情景图。

师:米老鼠为了感谢你们,想带你们去看一看美丽的大海。要爬到最高处,才能看得更清晰,它已经爬到了九百九十一层,咱们一起边爬台阶边数数。

生: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

师:999的后面是多少?

生:1000。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利用创设的计算器直观演示拨珠,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下一个珠子的应该怎么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十进一,和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师适时加以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理解掌握;通过创设米老鼠领同学爬台阶数数看大海这样的情境――数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千以内大数读法的掌握。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探求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教学片断四:射箭比赛――数的读写、组成。

(课件出示:射箭靶子的情景图。)

师:现在,来看米老鼠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游戏――射箭比赛。要想玩好射箭比赛,我们先来认识射箭用的靶子,由外到内依次是1分、10分、100分、1000分,打中的圈地方不同得分就不同。

师:比赛规则:三位选手每次射5箭,分数最高者获胜。除了认识靶子,我们还要学会一项技能,那就是记分,用计数器记分,如果我打中一个十分怎么办?

生:在十位数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如果我又打中了一个十分,怎么办?

生:在十位数上再拨上一颗珠子。

师:如果我又打中了一个一分,怎么办?

生:在个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太好了,小朋友们都会记分,射箭比赛可以开始了,有请一号选手,我想先请一名小姑娘来参加比赛。选手射击,其余的记分。

师:谁能说说她的记分情况?

生:212分。

师:你真是一名了不起的记分员,为什么是212分?

生:因为她射中的是两个一百,一个十和两个一。

生:212是由两个百、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

师:那就把它记在你的记分卡上吧!请一位小朋友在黑板上记分。

学生记分212,老师在前面补写上:写作。

师:真好,仔细观察,左边的2表示什么?

生:两个百。

师:右边的2呢?

生:两个一。

师:这个数读作:二百一十二(板书)。

这位女孩得了212分,下面我请一名男子汉来和他比一比。选手射击,其余学生记分。

师:这位小朋友的得分是多少呢?请把它记下来。

学生记分,203分。

师:和他记得一样吗?(一样)203是由几个百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203是由两个百和三个一组成的。

师:大家来看,既然他一个十分都没有射中,这个0可以不写吗?

生:不可以。因为不写就成了23了。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个0要写起到一个占位的作用。你会读吗?

学生读后教师板书,读作:二百零三

师:真可惜,二号男选手没有赢得女生,老师知道男子汉们很不服气,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和她比一比。

选手射击,其余同学记分。

师:看他记得对吗?320分,这个0可以不写吗?

生:不可以,因为・・・・・・

师:你真棒,这个数读作:三百二十(板书)。在这里这个“0”不读。可爱的男子汉终于赢得了比赛,看你们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试试好吗?

教师射箭击中1000。

生:老师太厉害了。

学生读出后,教师板书:1000 一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有意识地将语义、修辞、语用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法教学中,从过去强调“对不对”上升到分析“好不好”的层面,并最终落脚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上。俄语语法教学中也应当在“转义用法”上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不再一味强调语法形式的对错问题,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赋予语言生命力,让语言的描述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

在语言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语法虽相对稳定,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俄语语法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语法变化的“潮流”,给传统相对固定死板的语法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令语法学习也能朝气蓬勃。

注释:

①《俄语语法学》李勤、孟庆和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②《俄语语义学》倪波、顾柏林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

③⑦⑧《俄语修辞学》吕凡、宋正昆、徐仲历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年6月第1版 2000年5月第4次印刷

④《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编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⑤⑨《俄语表义语法》张会森著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

⑥《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俄语语法》胡孟浩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2月第1版

⑩《现代俄语口语简单句》王福祥、吴汉樱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11121617《徐翁宇集》王铭玉主编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学方法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 合理安排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之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课内: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例来处理,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1. 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玩“出手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说:“看到了5个手指头”. 有的说“我看到了4个间隔”. “伸出的手指数与间隔数存在什么关系?”自然的过渡到《植树问题》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手指游戏,感受到植树问题的特点——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捕捉生活现象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捕捉生活现象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让他们回忆红灯、黄灯、绿灯变化的规律. 总结出它们总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种现象教循环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循环现象在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 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打下直观的基础.

3. 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对于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新出现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却毫无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将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趟,引导学生想象边长为100的正方形,并思考这样的土地面积有多少,学生回答是10000平方米时,马上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 这样,“公顷”的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基本建立.

4. 营造生活氛围

课堂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75 - 98 = 175 - 100 + 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7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 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7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 所以,多减去的要把2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外: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能同步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数学实践,激发应用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开展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适当开展数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他们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等.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学习用品和需要的物品.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使学生更热衷于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6篇

一、问题

“下一个赢家就是你!”这句响亮的具有极大蛊惑性的话是大英帝国的广告词。买一张大英帝国的诱惑有多大呢?只要你花上1英镑,就有可能获得2200万英镑!

一点小小的投资竟然可能得到天文数字般的奖金,这没办法不让人动心,很多人都会想:也许真如广告所说,下一个赢家就是我呢!因此,自从1994年9月开始发行到现在,英国已有超过90%的成年人购买过这种,并且也真的有数以百计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流行着类似的游戏,在我国各省各市也发行了各种福利、体育,各地充满诱惑的广告满天飞,而报纸、电视上关于中大奖的幸运儿的报道也热闹非凡,因此吸引了不计其数的人踊跃购买。很简单,只要花2元的人民币,就可以拥有这么一次尝试的机会,试一下自己的运气。

但一张的中奖机会有多少呢?让我们以大英帝国为例来计算一下。大英帝国的规则是49选6,即在1至49的49个号码中选6个号码。买一张,你只需要选6个号、花1英镑而已。在每一轮,有一个专门的摇奖机随机摇出6个标有数字的小球,如果6个小球的数字都被你选中了,你就获得了头等奖。可是,当我们计算一下在49个数字中随意组合其中6个数字的方法有多少种时,我们会吓一大跳:从49个数中选6个数的组合有13983816种方法!

这就是说,假如你只买了一张,六个号码全对的机会是大约一千四百万分之一,这个数小得已经无法想象,大约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任何一个普通人当上总统的机会。如果每星期你买50张,你赢得一次大奖的时间约为5000年;即使每星期买1000张,也大致需要270年才一次六个号码全对的机会。这几乎是单个人力不可为的,获奖仅是我们期盼的偶然而又偶然的事件。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能成为幸运儿呢?这是因为参与的人数是极其巨大的,人们总是抱着撞大运的心理去参加。殊不知,彩民们就在这样的幻想中为公司贡献了巨额的财富。一般情况下,发行者只拿出回收的全部彩金的45%作为奖金返还,这意味着无论奖金的比例如何分配,无论的销售总量是多少,彩民平均付出的1元钱只能赢得0.45元的回报。从这个平均值出发,这个游戏是绝对不划算的。

二、生日概率问题

【数学情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指一年365天中某一天),随机相遇的两人的生日要在365天中的同一天,即使有也是很凑巧,但如果相聚的人数增多,可能性会增大。某次随机相遇无论男女、老幼,若人数达到了50以上,形成一个团体(如集会、上课、旅游等)。

【提出问题】

1.随意指定一个人,你猜某天正好是他的生日,猜对的可能性有多大?

2,随意指定两个人,你猜他俩生日是同一天,猜对的可能性有多大?

3.某一团体有一群人,我绝对可以肯定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这群人人数至少要多少?

【问题解决】

问题1. 解:一年有365天,他某天生日概率p=1365≈0.0027,

故猜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问题2. 解:两个人生日,总共可能性有365×365种搭配,其中有365种生日相同,故随意指定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p=365365×365=1365≈0.0027,

故猜对的可能性仍旧微乎其微。

问题3. 解:某一团体中,绝对肯定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即为必然事件,p=1。由抽屉原理可知,这群人至少要有366人。

【点评】枯燥的概率计算,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打赌形式创设数学情景,使学生运用了排列组合、抽屉原理、概率知识等数学方法,进入了由浅入深的研究性学习,最后巧妙地应用正难则反的逆向思维,用数学知识有理有据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体会了概率源于赌而高于赌,增大了学习数学兴趣。

三、游戏中的概率问题

袋中装有10颗棋子,其中5颗白棋子,5颗黑棋子,游戏规则规定:一次从中任取5颗,若5颗子颜色全相同,则主持者付给摸棋子者5元,否则摸棋子者付给主持者0.5元。求主持者输掉5元的概率与赢得0.5元的概率。

解:设X表示主持者的赢钱数,由古典概率得,输掉5元的概率P(x=-5)=2C510=1126,赢得0.5元的概率P(x=0.5)=1-2C510=125126。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7篇

生活中常常需要计算土地和各种器物的面积, 体积, 容积, 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数学公式和一些数学方法。 生活中很多例子是数学的应用,如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同样周长的图形, 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使用圆柱体的茶叶筒不仅可以装下更多的茶叶,还可以节省材料。

2、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应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一次函数模型来刻画。因此, 通过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研究, 可以对这些现象加以分析、描述, 找出其变化规律, 还可以帮助人们做出觉得来处理其中的问题。

3、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应用。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物, 各式各样的物体, 无不包含了许多的几何形体。

4、生活中的圆锥曲线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圆锥曲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曲线。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8篇

一、细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市场上的数学问题:市场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是买卖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担当起家庭一天的买菜任务,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买菜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钱,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去解决在买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外,学校食堂、运动会、家庭装修、加工校服、野炊活动等都是我们数学活动课的绝好题材。总之,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活动的形式串联起来是实践活动的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学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精心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1.数学游戏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实践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即是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后,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上游戏课时,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扑克牌。每三个学生准备红黑两色的扑克牌各10张,每张上的数分别是1-10,甲乙两个学生分别持不同颜色的牌10张,两人每次各出一张牌,由丙口算两道加法题、两道减法题。2分钟后计分并交换玩,最后比比谁的积分多。

2.实地考察活动:如绿化校园环境活动,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对学校内的空地进行丈量,画出学校平面图并设计出绿化方案。

3.社会调查活动:调查访问类活动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是现实生活问题。这种调查访问类活动实质是训练学生的生存能力,对数学课本上已经数学模型化的知识进行体验。如,“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其生活来源就是商场、市场,可以让学生在买方顾客和卖方营业员的买卖活动中进行市场调查,写一写市场调查报告、商场销售情况报告。这就是所谓的“用数学、做数学”的学习方式。

4.智力大冲浪:实践活动中最有挑战性的就是智力大冲浪活动,学生的兴致也特别高。数学智力活动的内容可以不按教材的进度组织,是课内知识的横向纵向延伸,它灵活多变、挑战性强,优秀学生往往可以从挑战成功的喜悦中获取强大的学习动机;一般的学生也能从活动中受到一点启迪,开一点窍。

5.数学课本剧:“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表演《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如,在讲台上设计一个柜台(银行),模拟存钱、取钱的情境,从中学会数学中的银行利息问题。

总之,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呈现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以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除了以上介绍的五种,还有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设计活动形式,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特别是创新出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协调一致,让学生感兴趣、乐参与、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新型活动课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是由教师设计的,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综合实践课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课,而不仅仅是老师给他安排的课。

三、潜心研究多元化的学科整合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激活,策略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87-02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探究,学会质疑、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其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只有激活问题意识,才有可能养成探究和发现问题的习惯,进而学会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具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假设,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致力于激活、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围绕学习内容,尝试寻找和发现问题,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借以形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激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主动权,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数学学习创新的能力。

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还是学生围绕教师转,由教师组织问题语言,用以提问学生,然后学生作答,由于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先行设计好的,因而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学生多是随大流地回答,简单回答“是”、“不是”等判断词。一堂课以后,不少学生懵懵懂懂,所得无几,布置作业的时候,又如五里雾中,混沌不清。而且这类惰性的机械问答,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消失了寻找问题的兴趣和自觉性。我们曾经就学生提问心理状况,作了专题调查,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针对有关提问问题,给出了问卷调查。问题设计有:西湖提问、不愿意提问、不敢提问、没有什么可以提问、没有机会提问和其它等,我们在本校初一年级3个班153人和初二年级2个班102人作答。结果发现,发现不爱提问、不愿提问的学生比例很大,分别达到32%、14%,没有什么可问的,也占了20%左右,这几种状况合起来,就超过了学生人数的一半,说明问题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而喜欢提问的学生都不多,初一年级比初二年级稍多一些,说明越到高年级,问题意识越淡薄。现状说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是极为不利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存在和目标障碍;没有兴趣,被动学习;缺乏发现问题的方法技巧等等。新的课程改革,其质量观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而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基本要求,课改的深化现在已经到了养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时候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于问题中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那么,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

引导学生尝试接触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比直接给答案好的多。通过挖掘教材中矛盾的因素,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明确相关事实,这样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激活状态,学起来特有兴趣,容易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但教师还有主导的作用。教师通过主动地指导学生,为学生发现问题当好踏脚石和敲门砖,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逐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角的度量中”,我先请同学们试着量∠AOB的度数。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后,相互交流度量方法。由于我出示的角不是水平放置的,因此方法比较多。在各组代表发言后,由其他同学自主认同或者反对,教师适时追问有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看位置。”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做所有的事,也不是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合作探究。而是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活动调控,保证学生始终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每个人都能参与其间,获得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一般的,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提示,数学基础较差的,引导更直接一些,基础较好的,问题导引可以相对深刻一些,这样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都能开窍,在思考中激起问题欲望,逐步发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提高专注力。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的意识,进而主动探究,深入学习,提高成绩。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教师可以在引入课题时设置问题情境。开始上课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刻,教师通过故事引入、数据引入、场景引入等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时候,学生思维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和深刻。例如,方程解答的路程问题,结合班级自行车郊游的实际,提出方程,学生有刚刚经历的体会,马上就能产生连锁反应,相关的路程问题就产生了。课前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也很能激起学生问题欲望,进而融入教学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笛卡儿的故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中关于韦达的故事;勾股定理的历史典故等等,都是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好案例。

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设置。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我设置这样的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该挖何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具有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

三、指导学生在应用中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解决问题,充满了现场感,问题的产生更易于发现和抓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组织问题群,让学生探索发现,学生通过所学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节课时,教师问:植树节栽树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在学到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我提出:“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现在有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峰吗?”学生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张纸对折后,厚度不会增加多少,所以对折30次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的矛盾,问题意识被激发,引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这就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激活数学问题意识,是引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的测量指标,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激活产生,接下来深入学习才成为可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是深化课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值得深入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