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1:50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校党支部将坚持“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安排部署具有明显特色的专题,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学校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全体党员教师通抄通学、党规和系列讲话,在抄中学、在学中抄,使全体党员接受深刻的意识教育,真正理解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树牢自觉遵守、切实贯彻、坚决维护的规矩意识。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学校支委通过认真仔细的研究讨论,充分酝酿,依据校情制定了全面的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原则,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法,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画起来,把党员教师先锋形象竖起来。为使每位党员学抄到位,学校支部统一印制并给每人配发了四种学习笔记本,即:学习笔记本、学习党纪党规笔记本、学习系列讲话笔记本、集体学习(党课)笔记本,要求每位党员教师在亲笔抄写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逐句逐字学习,学得细学得深学得透,真正将熟记于心,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牢记自己党员身份,把握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学校党支部注重开展以“____、师德表率、育人标兵、岗位奉献”为主题的各种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树典型,立党员标杆,凝聚正能量。如:首届 “三八红旗手”和“五四青年突击手”评选、“身边好人”榜的等。广大教师在____中跨跃,党员努力做到时时带头、事事带头、人人带头,支部努力做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使形式多样的各种____活动成为全体党员满意的工程。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做”。为发挥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服务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支部经过认真研究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挂点高中体艺班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有效促进学校艺体特色发展上水平、上层次,健康发展长足进步。

负责挂点高中体艺班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年级组和班级,了解和掌握高中体艺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了解高中体艺班级学生的学习和专业情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班风学风情况,配合班主任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特困生和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及时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并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尽可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成才目标的设立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2015年高考,高中挂点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全体高三教师克服起始年级生源较差的不利因素,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考本科录取人数71人(其中二本60人,三本11人),其中艺体特长生68人。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____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围绕一个“实”字,做好“学”和“做”两篇文章,以此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新发展。

夯实“学”这个基础,通过“五个学”,达到真学、真懂、真会。专家宣讲帮助学。在各支部分头自学的基础上,于6月16日组织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会议,邀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波、县纪委预防腐败科科长刘明星来我乡授课,举办以“创新思维,践行学习教育”、“遵规守纪,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培训班,进一步加深全体党员对党规和系列讲话的理解把握,增强做合格党员的行动自觉。树立榜样示范学。6月17日,组织该乡全体支部书记到六宝峪、南团汀、小黑汀、巴家峪等地,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他们的典型做法、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并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领导垂范带头学。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到村、企支部讲党课,与普通党员一道学习,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截至目前,共举办专题培训3期,讲党课活动17场次,组织学习竞赛2次。区分层次系统学。针对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的党员,要求先学先懂,学深吃透,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先学带后学,先懂带后懂。针对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播放有声等方式,确保不让一名党员掉队。创新载体灵活学。把每周二、周四的下午定为党员学习日,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依托远程教育、微信群、qq群等平台,开展“读写悟”百日活动;成立“讲习所”,设置“周末课堂”、“流动讲堂”,促进党员教育智慧升级。

严把“做”这个关键,在“抓、管、治、改”四方面动真格、出真招。联系实际深入“抓”。加强宣传,发放明白纸800份,悬挂条幅67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教育和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有机结合,设立党员先锋岗,重新制定了党员评星台;建立学习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一应俱全,相互印证。依托制度严格“管”。依托党内制度,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制定了《“两学一做”学习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职党员“一员多岗”管理制度》等3项制度。落实责任有效“治”。结合机关作风整顿工作要求,整治懒政、庸政、软政、滥政。继续推行“每周当一天村干部”活动,划分责任区域,设立农村体验岗,靠前服务,主动作为,遇事不避,接受监督,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中。机关干部累计入村78次,解决群众难题10个。突出重点认真“改”。 突出问题导向,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对照《》,采取“列单排查”、“挂账销号”的方式,厘清责任、细化问题到个人,对照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改正。

通过实学实做,____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初见实效。一是在作风转变上见实效。全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能够自觉深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安全生产检查一线、基层群众服务一线,形成夙兴夜寐的工作常态和“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习惯。在项目建设上见实效。成立女儿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布局“一线、两社、两园”的产业体系,即围绕长城登山步道观光线,成立起佳养猪合作社、农宅合作社,打造500亩的板栗和林下野菜采摘园、特色蔬菜种植园。金龙口中药材示范基地、八面峰农业示范园、长城沿线采摘园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了包括青山关旅游、龙凤溪谷、董家口长城滑雪的长城文化区;形成包含八面峰农业示范园、长城沿线采摘园、金龙口药材基地的休闲农业区;以青山口、大堡城子、董家口、贾庄子、____个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区共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区。在共享成果上见实效。____、贾庄子、总府3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已按照

规划高标准推进;全乡新建村民活动广场3座,在十八盘、____、总府新建桥梁3座;投资100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20000平;共完成危房改造11户,改造厕所80个;打造了一条长城旅游精品线路,栽植大火炬7100株、小火炬20000株、锦带30000株、各种果树2000株,形成了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听了《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很受启发,尤其对“课堂结构”深有感触。下面从材料的结构、问题的结构、活动的结构等方面谈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有结构的材料支撑儿童探究思维的展开

1.材料的选择与制作,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

材料选择是否恰当、制作是否有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思维与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展开。教者充分认识到材料的这种作用,在“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环节中,创新制作了打好孔的瓶盖(两孔,孔中各有一个吸管穿过,且吸管可以上下自由调节高度)代替教材中设计的橡皮泥。用带有两个吸管的瓶盖来封闭水瓶的瓶口,这样做有多种益处:

一是更容易组装,且不易漏气。只要轻轻拧紧瓶盖,实验装置就组装完成,还节省了时间。

二是装置可活动,吸管插在瓶盖的孔中,可以任意调节位置,而吸管在橡皮泥的包裹下不易调节位置。

三是学生拿到材料后,对这样的实验装置自然会产生好奇心,引发思考:“材料为什么这样组装?”“这样的装置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就是探究思维的开始。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很快完成探究任务,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发现从一个吸管吹气,另一个吸管就会有水流出。同时还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为吹气时瓶中有气泡产生,另一种是吹气时瓶中无气泡产生。在教者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地找出造成现象差异的原因,即一组是两吸管都在水面上,另一组是一支吸管在水面下,一支在水面上。由此可见,这个有结构的材料设计是很成功的,不仅让学生观察到现象,更引发了思考。

2.材料的组织与管理关乎课堂的效能

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发放时机,也就是调控了课堂的节奏。本节课,教者采取了先发一般材料,后发关键材料的形式,这样虽然节省了领取材料的时间,但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材料吸引,留下了“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进:先发一般材料,需要时再发关键材料,用后及时回收。比如,在进行“比较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不同”环节中,实验完毕后回收注射器,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从实验材料转到实验后的交流与讨论中。

二、有结构的提问促进儿童观察、思考的深入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学生是否能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大脑的分析、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反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准确地表达与交流,是需要不断地加以训练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与表达,这种指导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串”形式来进行。

回顾本节课教学,教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但没有按照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向一定的深度发展。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只展示了学生的做法,并未进行有层次、有逻辑、有目的的提问。我建议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关注学生操作)

2.你们小组观察到什么现象?(关注学生的观察)

3.你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关注学生的思考)

学生只有经过较长时间、较高频率的问题串训练,才能在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有着切实的提高与发展。

三、有结构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建构

从本课的教学内容看,学生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空气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改变(扩大或缩小),所以教材安排的两个分组实验是存在一定结构关系的。这种结构关系还体现在两个实验“做”的程度上,第二个实验“比较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不同”,是在“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经历独立、完整的探究。所以我认为这一实验,可以做如下设计:在明确实验方法后,分发材料,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同时进行两种物体占据空间能否被改变(扩张或压缩)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既能观察到两者占据空间的不同,又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从而构建出本课的科学概念。

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他们科学记录的意识和能力。实证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部分,真实记录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途径之一。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记录能力还很欠缺,因此表格填写的内容应当尽量简单,只填写数字或者一些简单的符号,尽可能避免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合理、简化填写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有效、真实地记录。

教者在执教本课时,没有设计任何记录活动,这是一大缺憾。结合本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在比较空气与水占据空间的不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格:

这个表格学生填写的量小,内容简单,重点在前面两栏数据的填写,后面的“其他发现”和“我们的解释”两栏是从记录的完整性上考虑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注意,了解完整的记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表格设计,学生在汇报时,可以使用数据,表达观点,使交流更加准确与顺畅。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了,应该说科学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确实给老师很大的自主权,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于是,众多新颖的教学设计出来了,教材不曾涉足的内容出来了……,令人眼花瞭乱,我也在困惑着,面对脑子里闪现出的各种设计思路,我该选择哪种设计进行教学呢?众所周知,探究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两点:1、预设的探究目标是否合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实现;2、设计的活动能否让学生愿意学、学得有乐趣、有收获。下面从我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四上《加热与冷却》中液体、气体加热后体积的变化这一内容,比较一下两种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设计一(30分钟)

1、 提出问题:铜球的加热冷却后的体积有变化,水、空气冷热、冷却后会有

体积变化吗?生进行猜想。

2、 提供材料:小瓶(有瓶盖),毛细管、注射器、塑料瓶(有盖)、气球、线,

加热冷却的水缸,小组讨论,围绕水或空气中的一个,自主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希望出现不同的方案),交流汇报,完善方案。

3、 实验验证,观察水、空气加热、冷却后有体积变化的性质。

设计二(20分钟)

1、 提出问题:铜球的加热冷却后的体积有变化,液体、气体冷热后会有体积

变化吗?生进行猜想。

2、 提供部分实验器材、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每组一个不同实验)

液体:(1)观察酒精温度计加热、冷却后的现象;(2)水银温度计加热、冷却后的现象;(3)小瓶装满水(有瓶盖),插入毛细管,加热、冷却,观察毛细管内水柱的高度。

气体:(1)气球内吹三口气,加热、冷却,观察气球大小变化;(2)塑料瓶上套气球,加热、冷却,观察气球变化;(3)稍稍压扁塑料瓶,装盖子,加热、冷却,观察瓶子的变化。

(注:加热、冷却用热水和冷水),每个小实验同时进行,要求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

3、 汇报交流:实验中各自的现象,分析现象。

一、 两种设计思路,预设目标能实现吗,目标定位合理吗?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

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设计一把探究目标定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上(设计、实验、观察、分析等),

力求体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很显然,设计一采用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根据材料及已有经验主动构建探究过程,去探索事物的规律。但事实上,学生对体积变化方面的经验很少,很难激活,大多数学生只能从开发材料入手,对材料的构建中获得经验,而且还得思考各种材料的作用,排除出对探究没用的材料,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增加了探究的难度。就算选对了材料,也会涉及到很多操作方面的细节,需要通过交流、论证来完善方案,这将耗费很长的时间,30分钟很难完成整个过程。因此,这种设计不能满足探究式学习的条件:充足的时间做保证;相应的知识、方法技能作为基础。预设的目标难以实现。

设计二把探究目标定位在观察和分析上,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体验

液体、气体受热、冷却后体积变化。这种设计用操作提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力求体现学生的观察与分析,交流各自的实验现象,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0分钟内完成这一目标难度不大,但是总觉得对学生来说也容易了一点。

 反观两种设计,有一共同之处,将液体、气体加热和冷却的实验并列进行的,

没有前后之分。但的教材上的编排是先探究水的热胀冷缩,再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我也作了一个思考,水的体积变化比较小,必须要借助一些检测细微变化的器材(细玻璃管),为什么要用细玻璃管,学生还缺乏相应的经验,操作技能方面还有欠缺,故教材采用了指导性探究,随后出示了气体加热冷却后的体积变化,只有两种材料,塑料瓶、气球,由于材料简单,气体的体积变化幅度大,加上学生有了做水的热胀冷缩的实验的经验,这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不同的办法进行探究。所以我认为还可以对设计二的探究目标还可以提高一点,让预设的目标不但要实现,而且要让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探究目标更有效。

二、 两种设计思路,学生能愿意学吗?能学好吗?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

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在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

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指导方向,接下来就是安排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学生愿意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119―0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呢?

一、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教学时,虽然有现成的实验仪器,但教师还是需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每上一个单元前,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笔者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的步骤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传统教学的效果好上十倍。

二、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

课堂上教师应提供恰当的合作时机,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形式,并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轮换。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交流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

三、自主地设计实验内容

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订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

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笔者安排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中积极参与设计方案。设计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材料的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

四、实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6篇

一、精选交流素材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基石

1.交流的素材应具有典型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全面、典型的交流材料,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建构意义之后,教师提供的交流素材是:在小组中说一说:16、45、11、24、18、19、33、91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你是怎样判断的?组织学生判断内化,以实现变式强化。这个素材的选择既巩固了对素数合数意义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交流的素材具有开放性

交流性学习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课的开始,老师组织了一个操作活动(从12个小正方形中拿出几个,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就选用了简单常见而又开放性的素材:12个小正方形可以全部取,也可以取其中的几个,都能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正因为在小正方形数量选择上的开放,才使本课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交流味。

3.交流的素材具有丰富性

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所呈现的学习材料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散发数学文化韵味的材料。在“经历交流过程,感悟数学文化”环节,教师就在创设问题冲突以后,带领学生体验了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的“厄拉多塞尼筛法”,在了解“厄拉多塞尼筛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质数表判断哪些数是合数,进而把一个数写成两个或几个素数和的形式,从而自然揭示“哥德巴赫猜想”。

二、设计交流过程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关键

1.借助问题引领,激发交流兴趣

好的交流活动应该体现在: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的引领,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进行初步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都是拿一些小正方形去拼长方形,为什么有的能拼成许多种不同的长方形?而有的却只能拼成一种呢?”这一问题犹如平静的水面抛进了石块: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明确了交流的问题指向:即拼出长方形的个数(也就是一个数的因数)上。

2.经历交流全程,感悟交流策略

有效的交流应是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活动。本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四个层次的交流活动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了数学活动的学习。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从而聚焦所要交流的问题“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第二层次的活动是分类判断:既有对20以内数的因数个数的观察分类,又有独立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判断内化。这个层次的数学活动重在思维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类、思辨、交流中逐步建构素数与合数的意义。第三层次的活动是在制造的认知冲突中经历了一次数学文化之旅:从“厄拉多塞尼筛法”到“哥德巴赫猜想”,再一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一个层次是观察20以内数的奇偶性和质数合数的特点,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和形成的交流经验来玩“猜电话号码”的游戏,在拓展迁移中丰富了学生对整数特征的认识,在实践应用中提升了交流数的特征的活动经验。

3.侧重过程反思,提升交流品质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7篇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

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1.思路要独特。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8篇

【关键词】中美生物教材;实验比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26-02

一、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了“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酶的特性”之后安排的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本册教材中较重要的一个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探究性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美国高中生物《Biology-Prentice Hall》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和酶”中的探究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

该实验在国内外教材中位置较前,都属于重点安排和设计的实验。此实验可以设计成演示实验、验证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等多种形式。通过本节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内容的比较

1. 实验类型的比较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在中美教材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探究方式的差异。虽然都是探究性实验,人教版教材中这个实验为引导式探究,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研究的问题的情境、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材料,并且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人教版教材通过介绍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本质。美国版教材中,这个探究活动为半自主、半开放式,教师给学生搭了脚手架:先提出问题,列出实验材料和用具,但不主动给出设计方案,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并且设计实验。

不同的是,美国教材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通过给出观察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实验,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实验材料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以此做出假设并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这对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作用,让学生了解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人教版教材中的引导式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此次实验的学习能触类旁通,学会其他形式的探究,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或者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习,学生很难自己根据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出科学的实验设计。而美国版教材中半开放式探究性实验则处理得很好,一方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制定计划与策略上花太多的时间。当然,这两种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都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主体性地位的提升。

2. 实验题目的比较

美国版教材设计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人教版教材设计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因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很多种,温度属于其中的一种,所以美国版教材只是探究了其中一种因素――温度,而人教版教材从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看,包括温度和pH值两种因素。因此,人教版的实验题目可以囊括美国版的实验题目,但总的来说都是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

3. 能力培养的比较

在美国版和人教版教材中,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都设计成探究实验,因此,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两套教材中要重点实现的培养目标。美国教材在培养探究能力的同时,又强调了对做出假设、推理预测能力的培养。而人教版教材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培养目标,却完整地体现了培养学生设计科学的探究性实验的能力的过程。

4. 材料用具的比较

美国版、人教版两套教材中在实验材料和器材的选用上有一个共性,即教材中此实验所用到的器材都非常便捷、经济、简单。如美国版教材中使用的生猪肝、有盖培养皿、移液滴管、肝脏研磨液、量筒、烧杯、滤纸片、镊子等材料都非常经济易得,所使用的实验器材都较为简单。人教版教材中使用的新鲜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等在生物实验室中也简单易得、操作简便。

5. 提出问题与做出假设的比较

美国教材属于半自主式实验,是直接给出探究的问题,并且在实验设计的第一部分中,通^给出观察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实验,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实验材料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做出假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作用。而人教版教材给出了一段关于酶的特性的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以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由此可见,人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探究式学习很重要。

6. 设计实验的比较

美国教材是根据实验设计的第一部分的观察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且给出了设计实验的提示,包括:控制变量,重复实验,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注意环保可重复利用,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做出实验结果图,还要注意实验后材料的处理。最后强调了实验设计必须经过老师的许可后方可操作。人教版教材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怎样选择实验材料,怎样设置变量、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设置重复试验以及设计记录实验的表格。但没有提及学生设计的实验必须经过老师审核同意后才能操作。这体现了美国教材较为注重教师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并且关注到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评价,而中国教材则没有体现这一观念。两个教材在编写上都体现了探究实验在做实验设计时引导锻炼学生运用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最后美国教材中要求学生的实验设计要包括对实验后的材料进行一个规范性处理,而中国教材则没有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试验后材料的回收处理。

7. 实验过程的比较

在实施实验环节,中美教材都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并且注意实验安全。不同的是美国教材的实验安全提示更为具体,其中包括注意实验安全、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合理选择实验器具和实验方法等。可见美国教材更为注意学生的实验安全,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8. 分析结果与评估交流的比较

中美教材都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且都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结论,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关于实验评估反思方面,美国教材提示了学生要对可能造成实验错误的来源进行分析。人教版教材则是要求学生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反思和修改,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9. 继续研究的比较

在实验的最后,中美教材都联系了生活实际,对此实验提出了更具拓展性的问题,希望以此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迁移和运用。

三、结论与启示

1. 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教材中这一实验属于引导式探究实验。整个过程完全按照科学探究的流程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美国教材中这一实验属于半自主式探究实验。美国教材在实验设计的第一部分前中通^给出观察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实验,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实验材料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做出假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作用。最后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环节给出问题和一系列提醒。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具体观察指标的确定和记录,明确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步骤提出问题要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和修正实验并加强对探究性实验各个环节的落实,同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能力,中美教材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表明了中美两国对于生物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能达成一致,而探究能力也的确是优秀人才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2. 注重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两本教材均有关于实验安全性的提示。美国教材实验部分的“安全警示”提示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如在此实验中提到了在使用刺激性的化学药物的时候,需要穿上围裙,戴上手套和安全的护目镜;人教版教材学生用书中则没有出现相关的提示,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提醒学生。笔者认为像这样的提示性内容可以在学生用书中提及,这样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这一点值得我们像美版教材学习和借鉴的。此外,美国的实验提示中关于实验药品的回收与处理的内容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思想,而人教版教材中则没有体现。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可以学习借鉴美国教材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3-84.

两学一做经验交流材料第9篇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神木市第八中学 贾改丽

一、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且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的五大环节:问题与猜想——制定计——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探究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且学生在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能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

三、实验器材准备

干电池 开关 灯泡 电流表 电阻定律演示器 导线若干

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预设

(一)师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将两只灯泡先后并联和串联在电路中,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的思绪自然生成,师趁机引出探究主题。

(二)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知探究

1、问题与猜想

师: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大家不妨大胆的猜想一下,并简单阐述一下猜想的理由。

2、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1)活动探究一: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A、学生设计电路图并简单阐述设计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B、师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2)活动探究二: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大家完成 “探究活动二”中的前2个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活动探究三: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填写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活动探究四: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A、师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相关内容。

B、师生合作,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评估与交流

师:实验做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不妨交流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四)师生合作,共同小结

(五)精讲精点

1、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2、师出示例题2道,师生合作,寻求解决此类习题的技巧。

(六)达标检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