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版式设计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56

版式设计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第1篇

版式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战”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系统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视觉传达;版式设计;课程改革

版式设计是通往专业设计的桥梁,也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随着近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为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创新性研究越来越受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解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用于就业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小到标签招贴大到公共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图与文字的关系,这种应用视觉元素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称为版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设计课程,其核心地位不容忽视。目前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发展和专业性人才培养。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要为社会服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于版式设计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也不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一味对优秀版式进行模仿,忽视了学生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想在版式设计教学上取得突破,还要充分发掘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二)课程教学与实践缺乏联系

在进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大多采用先理论后作业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了版式设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对版式设计无深入研究,无法做到对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因素在版面编排中的合理应用,更无法在创作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来看,版式设计课程主要对视觉要素、构成元素、形式美法则、设计原理和类型进行研究,对文字编排、图形编排进行练习,教材编写同质化现象严重。教学中过度重视理论性的知识点学习,没能很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做”三者无法统一,这样的教学已不适用当今视觉传达专业发展需求。

(三)课程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目前版式设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一般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成绩来评定,仅通过出勤率和最终作品来打分,很显然考查不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我们要培养复合人才,这样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首先,要解决目前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好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位学设计学生必备的技能,在以往的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追求版式的编排效果,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个性化的表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广泛应用,版式设计出现了重技术而轻艺术的情况,这对于版式设计学习很不利。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版式设计中追求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是版式设计的本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独有的设计表现方式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项目实战”的教学思路,增加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版式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紧密结合。课堂中引入实际项目,平时的练习以实际项目为主,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原理。以往成功的项目可作为新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身边同学成为大家的学习对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设计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讲授版式在海报招贴中应用时正是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征集时间,首先让学生对上一届优秀作品和本专业获奖作品进行学习,并挑选出一部分作品对其创意和版式设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赛。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比赛中屡屡获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使学生的作品与实际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实践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目标

以培养创造性和应用型设计人才为主,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教师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情景化教学,再加以合理的作业评价制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去开拓,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一)要重新确立版式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版式设计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在视觉传达专业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专业课程设计创意都必须通过版式设计来最终体现。视觉传达专业的版式设计常用于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和网页设计当中,满足平面设计功能前提下,要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编排与表达,设计原理要始终贯穿于每幅作品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以学生实践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为主,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和岗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版式设计课程要适用设计岗位需求学以致用就要把教学内容做一定的调整。在教学思路上,依据专业设计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以真实或者虚拟项目为载体,课堂、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三者结合为一体,而不是以往学生只在教室进行学习。教学理念上要紧扣岗位要求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以培养设计创意表达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讲解部分为版式设计中最先教授的内容,贯穿整个课程。在实践部分以项目为载体安排教学,每个章节的训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选取项目内容,可自由组队进入创作阶段。第一,准备阶段,此阶段可进行与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第二,策划阶段,分析案例,做出决策。第三,设计阶段,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第四,实施阶段,进行印刷、制作。第五,检查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对作品进行对应的检查。教师在项目实训阶段,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制定考核评估方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评价不能单一的以版式设计作品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教师应建立开放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动态发展的评价策略。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建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包括平时表现、团队合作过程资料、项目完成情况、优秀作品集合,以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和情况。学生可通过档案袋的建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束时可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让学生阐述创作思路和展示课程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课堂互动性。教学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四、结语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对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应紧跟时展,求实创新,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版式设计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园.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徐雪松.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包装世界,2015(2).

版式设计教案第2篇

关键词:教案模版;宏;菜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15-02

1 引言

编写教案是教员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教案内容的详实性以及教案格式的复杂性,往往占据了教员备课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各大院校对教案的格式规定相当严格,即便教务部门专门提供了教案格式范文,由于使用呆板、排版复杂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那么,如何设计灵活的教案设计模版,将广大教员从耗时的排版工作中解除出来一直是教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实现教案模版的设计。

2 制作环境

采用Microsoft Word 2003。由于调试和运行期间需使用到宏,因此建议将宏的安全性调整为中或低。具体操作为: 启动Word,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安全性”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级”选项卡,将安全级设置为中或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Word并重新启动Word。若在运行调试过程中宏仍无法运行,则调整安全级后退出WORD后重新启动WORD。

3 确定各教学环节及其具体格式

编写教案时一般涉及新建教案、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教学导入、实施讲授、章标题、节标题、知识点标题、教学案例、章节小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预习内容、手工注记等17个环节,其格式根据不同院校各有不同,制作前必须确定各个环节的具体格式,如纸张大小、页边距、教案首页格式、课程标题格式、章节标题格式正文格式等,以便为录制宏时提供参考数据。

4 录制、运行并调试宏

4.1 录制宏

即在明确了各环节的格式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录制命令进行记录格式设置的过程,并保存于当前文档或Normal.dot中。若保存于当前文档,则模版将只在当前文档起效用,若存于Normal.dot中则起效于所有文档。录制宏的具体操作为:

首先,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录制新宏”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宏名及保存位置,单击“确定”按钮回到Word环境中以开始录制,同时,在Word环境中出现了“停止录制宏”工具栏如图1所示。

图1 “停止录制宏”工具栏

其次根据某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要求进行格式设置。

最后,设置完毕后,点击停止录制按钮,于是完成一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设置的宏命令。依此类推完成其他环节宏命令的录制。

4.2 运行并调试宏

各环节的宏命令录制完毕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运行命令进行测试。具体操作为: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宏”选项,在弹出的“宏”对话框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欲测试的宏名后,点击“运行”。

若某宏命令执行后与预设格式不符则可在Visual Basic编辑器中进行编辑或删除重新录制。

5 制作教案设计菜单

图2 教案设计模版菜单效果图

为便于使用上述建立的各环节的宏命令,可在Word的菜单栏中添加“教学设计”菜单项(一级菜单),如图2所示。“教学设计”菜单中设置二级菜单,即各环节的宏命令,各二级菜单项可按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分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建立二级菜单的子菜单(三级菜单)。

创建一级菜单:点击“工具”菜单,选择“自定义”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命令”选项卡,在左侧类别列表中选择新菜单,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新菜单,拖动新菜单至菜单栏,选中新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在名称框中输入“教案设计”。

创建二级菜单:同上打开“命令”选项卡,在右侧类别列表中选择“宏”,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各环节的宏命令,依次拖拽至“教学设计”菜单中,然后根据需要依次重命名。重命名操作同上。若某项二级菜单有子菜单,如图2中的“教学实施”项,则创建时同创建一级菜单相同,然后将相应的宏命令拖至其子菜单中命名即可。

通过上述介绍,可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菜单。当然,利用子定义命令还可以为各菜单项添加图标并修改图标等,在此不再介绍。

6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制作了教案设计的模版,使教案编写过程中常用的格式以菜单的形式列于Word的菜单栏中,不仅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为教员节余了大量的备课时间,而且模版以教学中的各环节为子菜单名起到了一定的编写提示作用,通过在本院具体使用效果很理想,故提出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君胜.Word2000高级应用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

版式设计教案第3篇

关键词:InDesign,阶段,案例教学法,临摹

 

引言

版式设计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版式设计软件中“Adobe InDesign”可谓是一枝独秀,自1999年9月问世以来,为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提供了优秀的设计平台,在桌面排版领域确立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课程是图文专业、印刷专业及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报纸、杂志、书籍等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版式设计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为96学时每周6学时。传统的教学进度安排是先讲理论,利用9周左右的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再利用6周进行集中实训,最后1周复习考试。一个学期下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出现了一些弊端:

1.理论不会联系实训

经过9周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将9周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做不到融会贯通。在前期的理论练习中总是边讲解边练习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做出来也会让教师误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再有这样的练习也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是针对某个的工具,学生学起来快忘起来也快。在试训中遇到稍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对于之前学习的工具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灵活应用。还有“Adobe”公司出品的软件比较多,界面也相近,既是“InDesign”优势所在,可是对于初次接触软件的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些软件混淆,如“InDesign”与“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一打开界面几乎相同,工具箱中工具的摆放顺序也是相同,更别说工具图标了。

2.集中实训的效果不佳

集中实训时学生面对整版报纸和整本杂志的编辑,十分吃力,很多工具不会使用。也有学生“记死理”,比如在做到杂志封面的时候,很多同学将图片放在出血线以内(理论课中出血线及出血线以外要求是不能有任何文字和图片的)顶着版心做,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出图时,这样的设计十分影响效果,会在版心与裁切线中间留下白边。还有的学生自己设计的页面中排版格式较为凌乱,字体的大小与行距“心中无数”只以电脑屏幕上看见的为准。当输出成PDF电子书是才知道文字与行距的比例完全不对。

二、 “AdobeInDesign版式设计”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1.第一阶段

基于以上原因,本学期笔者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将总体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面和封底”,4周的时间,用一周的时间讲解,三周时间练习。先通过多媒体课堂,给学生多欣赏案例,主要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而且熟悉的案例,比如:《读者》、《足球周刊》、《瑞丽》、《汽车之友》等等。讲解封面封底和书籍、内文、目录这三大块。从简单的入手,先讲解“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书脊”大都是由大图片加特效文字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编辑图片及文字,还可以调入“PhotoShopo”与“Illustrator”的文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它融合了这两个软件处理图形图像的众多优点,使创作过程不受任何干扰。通过实际操作,比较“InDesign”与“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的不同,让学生看见三个软件的区别,突出“InDesign”处理文字的优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图形图像地处理,来讲解“InDesign”中最基本的图形图像设计制作技术,使学生对于软件的工具如:钢笔工具、矩形工具、文本框、文字工具、吸管工具等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周的练习也是制作杂志的封面和封底。虽然这样的练习对于初次接触软件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于不会的地方很积极地提问,对于新学到的技巧很欣喜,众所周自己主动提问的学习和通过老师讲授的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将教材内容重新讲解,讲细、讲透。教学方法上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毕竟“InDesign”在文字编排这方面的优越性是其它软件望尘莫及的。所以这阶段安排了10周的时间从软件的应用、版式设计理念、色彩的调配、版式设计的技巧等方面讲解。版面设计的成功与否,最后还是看版面的效果。版面中的图文编排并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没有绝对的法则可循,亦不可能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熟练掌握。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模仿”。模仿杂志的内页设计。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分析大量国内外设计师的作品,再寻找他们构思的轨迹,最后才是“模仿”。通过大量的内页临摹,让学生一看见某一页的版式设计脑子里就立刻能反应出这一页中:文字是什么字号、颜色大概的CMYK值、页面边距在内、外、左、右分别设多少合适等等这些。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但模仿不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版面看得见的“视觉”部分与看不见的“内在”部分有机谐调成一整体,在模仿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最终能够进行独立的设计、独立的制作、完成特定任务。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计2周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本杂志的制作。这个阶段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创新”。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版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制作中什么地方是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小结

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教学需要,都应围绕着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进行。发表论文,案例教学法。软件教育更应发挥其具有的独特作用,毕竟“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 。

参考文献]:

[1]郑华.浅谈“Photoshop应用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版式设计教案第4篇

关键词:工业地域;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2-01

随着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陆续出现除人教版而外的几个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打破教材垄断,实行“一标多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写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地理科学家、教育教学专家参与中学教材编写,深入研究地理教学。本文选取高一地理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家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以下分别简称为人教版、湘教版、地图版和鲁教版),在教材对课标的呈现方式、框架结构及内容编排、图像设计和选取方面和案例选择、学生活动设计及编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一、不同版本教材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呈现

本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四个版本教材对课标的呈现方式基本上归纳为四种:文字,图片,案例,活动。不同版本教材所使用的文字描述,图片内容、形式,案例,活动内容大有不同,编排方式也大不相同。但是,四个版本的教材,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并以不同的方式划分、选择和组织不同的区域呈现课标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二、不同版本教材的框架结构及内容的编排分析

人教版教材的章节按照地理要素和产业部门编排,章节总量相对较多,其它三套教材按照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黑点”编排,章节题目和章节顺序基本与《地理课标》一致。人教版教材只设置一级标题,本部分内容单独成一节,包括二个小框题,而其他三个版本则成一个框题,包含若干小子目。其中穿插案例2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配置相应图及相应活动进行知识检测与运用。属于探究型的活动。在讲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时,则引入福特汽车全球化生产的例子,并采用极富地理特色的图片进行呈现,是一大特色。湘教版教材也只设置二级标题,本部分内容包括四个子目,并且与其他几个版本相比,将“开发区与专业化产业区”,“工业与环境”二个内容也加入到其中。每个内容至少对应设置一个活动,活动多且类型多样,是四个版本教材中活动设置的最多的。但是,其活动与其他版本教材活动相比,活动设计比较多样,进一步划分为“思考”、“探究”、“实践”等三个子类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材活动的类型和内容。活动的数量和比例是四个版本中最高的。如讲解工业的联系一块内容时设置的活动:“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属于思考类型的活动。而活动:“读图3―26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分布图,分析珠三角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及特色”,则属于探究类型的活动。

中图版教材栏目数量多,标题分级细,共设置三级标题,一级标题是红色黑体字,二级标题用绿色斜黑体字,三级标题一般用圆点标注,颜色与该级母标题一致。小标题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层次结构十分清晰。小栏目种类繁多,有“思考”、“讨论”、“阅读”、“活动”、“学习指南”等多个栏目。中图版教材最大特色在于图的数量和类型比较多,并且,图与相应文字紧密配合,以图为例,配合文字呈现,生动形象,又富于趣味性和增强说服力。如利用廉价劳动力,左侧相应呈现沿海纺织企业的图幅。如阐述工业地区时,相应采用辽中南工业地区的例子,并呈现该工业地区的相关图幅。这是中图版教材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鲁教版教材也只设置一级标题,正文穿插图片,每一框题后设置知识窗,拓展知识,了解相关热点内容,并安排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运用和检测。鲁教版教材的阅读与湘教版不同,但是,鲁教版知识窗内容与该部分教材内容息息相关,配套更好,更合理。活动部分内容与中图版活动选取的工业地区相同,通为辽中南工业地区,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不尽相同。

三、不同版本教材在图像设计和选取方面的比较

四个版本教材没有使用任何一幅完全相同的图,图像类型都比较丰富多样,使用了地图、景观图、实物图、统计图表等多种类型的图。有利于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空间能力、形象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就“图像设计”而言,中图版的图像数量多、图幅大,易于阅读,利于更好地呈现课标的内容。人教版语言精练,枝干关系明确,案例典型,图幅数量最少。湘教版多采用单要素分布图,图型较为独特。鲁教版图型也较为活跃,与内容契合紧密。同时,中图版与鲁教版教材的活动都选取了辽中南工业区作为典型探究工业地区,所使用的地图基本一样,只是受排版的影响,图例的位置有所差别。

表1 不同版本教材使用的图幅数量

版本 人教版 湘教版 中图版 鲁教版

图幅数量 3 5 8 6

四、不同版教材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和编写方面的比较

四个版本的教材对于同一内容的呈现,没有选择完全相同的案例,虽然中图版与鲁教版都有选择辽中南工业地区作为活动案例,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十分典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案例的背景。但是二个版本教材设置的问题及分析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如,都是讲解工业的地域联系,人教版选取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为案例,中图版则选取一般汽车的生产为例,阐明不同部件产品间通过某一共同事物产生联系,各具特色。

学生活动最多的要数湘教版教材,还有中图版教材。比如,四个版本教材中,人教版教材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中图版及鲁教版辽中南工业地区的案例活动,湘教版联系环境保护的探究活动,中图版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都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好的活动,值得我们借鉴过来用于课堂教学。湘教版教材活动更加活跃,类型多样,不仅仅局限于问答,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性。

参考文献:

版式设计教案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的方式在中小学各学科已被广泛使用,不同学科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案是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拿到学案预习到练习的全过程。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在学案设置上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四个领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学案。我校美术学科导学案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编写出来的:从初步拟定学案、课堂教学实施、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修改完善,学案之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针对美术课四种课型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欣赏·评述:引导练习效果好,活动检测形式需思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针对这个领域的内容,在学案的设置上除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外,更要通过有效的学案环节设置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从课堂观察来看,欣赏·评述课运用导学案上课的成效有:1.“高效利用课堂”:学生能根据学案提示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课前预习时做到有的放矢。2.学生对美术课关注度更高,导学案中带有一定检测性的小练习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3.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美术常识,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课堂反馈“有据可依”,在导学案最后我设计了学生个人的“课堂反思”。通过课堂的书面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课时给予一定补充。在学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性描述教多,注重美术知识点的整理和类似于文化课的理性化设计,没有很好地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学生学习效果,将美术欣赏与评价活动设置得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造型·表现:教学方法与学案评价巧妙结合。

“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在《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本节课学案中对本课重难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及印刷注意事项,学案中有清晰说明。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学案制作步骤指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尝试制作,之后针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表,供版画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互评:6人一小组,组员互评(作品内容表达、造型、色彩搭配布局、制版印刷技法)。通过学案中评价表,这种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从艺术角度评价版画作品,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互评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时间。

三、设计·应用:学、练结合效果好,作业形式分层次

“设计·应用”课型重在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案中作业形式和学案设计可以融为一体。如《居室的色彩搭配》这节课,作为“色彩搭配”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把“学”与“练”在学案中一起体现呢?根据教材及学情,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学生自学预习和练习结合的特点。在导学案“展示提升”中:1.为居室线稿进行色彩设计;2.设计你理想的居室并进行色彩设计。这里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次教学,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根据线稿提示或自己独立设计居室进行练习,练习部分占据导学案的半页纸。这种学案的设计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学练结合突出了美术学科导学案的特点。

四、综合·探索:有一定主体倾向性的设计,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特点。

综合·探索是四种课型中综合性最强的美术活动,体现了美术与生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现实教学中,综合·探索课往往被教师“忽略”,原因就在于其复杂性,难以给它一个确切的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很难呈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感觉延伸的面很广无从下手。那我们何不从课程本身入手,把学案设置成具有一定内容倾向性和学科性的表达呢?如《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吉祥物的设计》这些课程,在学案的设置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侧重于设计性的课程,学案中做相应的环节设计;如《策划一次出游》、《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则偏向于学生活动策划类的学习,学案中学生对一个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的体现就多一些。在综合·探索课学案设计中,通过何种形式把“复杂”到“某一领域类型”或“学科”内容的转换是值得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地方。

五、回归本质,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案从学生中来,最终到学生中去,对学案最客观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在学案实施中期,我校对美术学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整体配合度很高,能够根据上学期对美术课学案的应用形成客观评价,针对学案怎样改进,很多学生给予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有学生认为学案“图文结合”的形式很好,希望在形式上更多样。2.有学生建议在学案中加入一些名画赏析或者知名画家的介绍,可以增加美术常识。3.关于导学案中根据课题内容设定的线稿、图例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很好。这次问卷调查很有必要而且很及时,我们及时做了学案修订。新学期的学案设计逐渐呈现知识内容简化、清晰;形式丰富化、图文并茂;文字性叙述较少,深入浅出的表达更亲生;作业设计分层设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少美术老师在思考美术课是否适合运用学案,我们“费尽心思”设计出的学案学生是否“领情”。我认为美术课并不是不适合用学案,其重点是美术不同领域学案设计侧重点的把握。如何通过学案引导使学生对美术课乐学、爱学、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学科特色。真正实现学案与课堂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课堂的继续实践和学生的观察逐渐完善和发现。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学生的声音,使学案真正服务学生,服务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版式设计教案第6篇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版式设计》,本教材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字体设计与版面编排技能的训练,并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以感性和直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凸显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本教材还有一个适于本专业的三大特色:第一用轻松的、故事性的写作方法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作易于理解的表述;第二书中70%是学生的课程作业,借此可缩短使用者与教材的距离,更有亲切感;第三拥有大量案例,易于进行项目教学法。

(二)改革思路

本人接到文字与版面设计这门课程之初有一个设想,即在短期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而在远期目标则建设成省内民办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中前沿的领先的一门精品课程。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实施了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思路如下: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国内外设计艺术的最新观念、思想、文化相结合,从观念上走在最前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加入现代设计艺术最新的设计思想文化和设计作品的学习。本人除在班级交流群中各类设计网站,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等优秀专业院校的毕业展、设计展、艺术展、大师展等等,让学生随时知晓设计的更新与变革。除此之外,还举办了诸如“走进包豪斯”之类的讲座,提升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

二是为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本课程改革除了知识的讲授外,还特别加强能力训练,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对平面设计方向进行系统化规划学习,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设计作品,并使之为己用,通过赛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等比赛给学生以压力,慢慢走进设计的内部(结果并不理想,经调查询问,学生基础稍差,初次接触设计的原因)。

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展览、赛事、项目贯穿课程始终,加强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渐进教学进度”,“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遵循学生思维及创作特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小结式”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组对待。本人观察研究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业特点及专业能力,选取不同题目的“策略单”分给各个学生练习(实施过程中有些可能不是很匹配,但允许学生更换题目完成作业)。字体设计的作业题目除了让他们从个人名字的文字设计开始之外,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共用、文字图形化等的作业都会有3-5个题目供学生选做。

四是充分利用前期课程所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达、造型基础等)、结合同期课程进度(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考虑后期课程应用(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渐进教学,实现教学合理化。如“广告节”策略单的题目涉及到标志、海报等,让大家初入设计。将“文字设计”与“版面设计”整合为一门课程,除了考虑上下各门课程的联系之外,还要涉及本课程与“美学”、“文艺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实施步骤

本课程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为主线,如下:

本课程共五周,每周为8个学时,整合之后课时有所压缩,具体实施操作起来相当紧张,但掌握好教学方式,可部分实施。首先是每周学时实行“1―3―1―2―1”分配,也就是“1个学时内容讲授、任务分配、方法引导;3个学时分析任务、构思策划、实践应用,在教师指导下个人或分组手绘制作;1个学时教师点评,讲解个人的创意灵感、设计说明,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自行讲述;2个学时对前面讨论做出调整各组设计,整合完成任务;1个学时学生评价,得到反馈教师总结。”上述为每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五周可完成五个案例制作,包括“中文字体与拉丁字母的练习、笔画共用(基础)、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文字图形化的表达(实践与创新)、策略单和邀请函设计(综合)”,但我们最终结果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即形成一本11页左右的作业册。这也是本课程实行的“1―3―1”模式教学进度分配计划,即:“1周是是基础:基本文字、版面历史、概念、印刷等的了解,汉字及拉丁字母的基本绘写和练习,项目任务为个人名字或规定字体;3周实践与创新:文字设计思维拓展实训、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的同构、文字图形化表达;1周是综合作业:以邀请函、大赛策略单为例,字体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及版式设计的要点,版式的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点线面编排要素、编排类型等”。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授课对象为我院本专业第一届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在无形中有了更大的压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本院特色结合的恰到好处需要更多的探索(把影视片头字体设计、影视文案编排设计、校内外舞台设计服务等作为项目教学案例),探索过程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本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将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紧紧围绕浙江省区域文化应用为中心,甚至将横店影视的特色贯穿于课程内容之中,并通过项目、赛事引导、校内外服务等来把文字与版式的课堂练习应用到实际之中。但是课程在实际的进行当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是创新思维的训练需要加强。因学生刚刚从应试环境中进入大学,而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与解放,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使得学生难免手足无措,练习过程中多以临仿为主。对字体与版面的认知从笔画、偏旁、段落、句子转移到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同构、文字图形化、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等上面。对这些问题,本人思考权衡万千,建议将“图形创意”课程(现课程安排为1-6周,每周7节)排在“文字与版面设计”(现课程安排为1-5周,每周8节)之前效果更好,创意思维的训练会提升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对字体与版式设计的思维方法、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是本专业学生班级编制较大。现班级共有59人,给课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少困难,降低了传授效率。这也是后面很多专业课程要面临的一个难题,若利用分组的形式会提高授课质量和作业效率。

三是对学生地位认可的过程难以实施。这是他们所接受的与设计应用最为相关的第一门课程,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决心、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尤为重要,需要认可他们的地位,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本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不同题目或个人自行选择限制性题目。但某些学生自信心还是严重不足,但有很强的自尊心,懒得动手,对本课程甚至是本专业持排斥、厌恶态度(通过询问观察某些学生高考时根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限于文化课成绩本专业是最后的选择,同样对其他课程持排斥态度,扬言是来拿毕业证的)。这类同学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指导,培养兴趣,提升自信,耐心引导,从零开始。但屡教不改者可在期末考核里面挂科、处分,补考也要按照专业水平测定,不可应付了之,否则不利于学校品牌建设,切除拿毕业证的思想。

四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和利用不充分。本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然而在传授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手绘制作,而对设计理论和软件操作稿嗤之以鼻。设计离不开电脑软件,每个人都拥有电脑确实给课程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过度迷恋网游等又害了一部分人,作为专业教师以布置课下作业来提升学生软件技能水平,尽量充分利用电脑的作用。部分学生软件技能较差,无法将自己的创意设想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前期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亦需要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代替操作键、命令的讲解陈述(本人若接到此门课程,愿意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项目教学加强实践练习)。

五是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本课程是建立在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但设计基础(每周2节,1-17周)与图形创意(每周7节,1-6周)却与本课程同步进行,并且三大构成课(经改革为设计基础课)战线又长,文字与版面设计课时设计短而紧凑(8课时每周,1-5周)。所以基础往往没练到,专业已进行,适得其反。在实行“1-3-1”教学进度分配时,版面设计方面的课时明显较少,很多专业问题没有解决,需再加3周为宜,即“1-3-4”计划安排。

版式设计教案第7篇

关键词:Word排版;样式;大纲;目录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51-02

1 引言

随教学评价工作的推进,各院校对教员在教学一线的教学资料的种类、内容及格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制式教案、一堂课教学设计等等,面对纷繁教学资料其中教学大纲、一堂课教学设计等很多内容均可从教案中进行抽取。因此,精通WORD排版,巧妙设置教案各段落的样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员的办公效率。

2 关于教学资料通用性的考虑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等教学资料中关于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容大多与教员的教案中的纲目性的内容基本相同,方便快捷地提取出教案大纲,能够大大加快教员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等教学资料的补充和完善。WORD中通过段落样式、插入目录以及文档结构图等功能,可实现对任何WORD文档大纲的创建、编辑及查看,其中段落样式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正确、规范的设置教案各个段落的样式是广大教员迎接评建、提高信息化办公效率的关键。

3 规范教案格式具体操作步骤

3.1 明确并创建教案将使用的样式

教案中一般常用5-7级标题制。如章标题、节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内容序列及内容部分等,其中每一级标题对其段落样式有不同的规定,如章标题要求黑体初号居中,而节标题要求黑体三号加粗左对齐等。编写教案过程中如果每段都根据标题要求一步步设置,不仅繁琐而且容易出现前后样式不一的现象。为此我们可以利用WORD自定义样式的功能将所需样式进行定义,并列在样式表中以便使用。Word2003中具体操作如下:

以自定义章标题为例。首先,自定义格式。新建文档后,视图中显示任务窗格选择“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单击“新样式…”按钮,创建新样式,并按章标题的格式要求设置其格式。其次,为确定该样式在大纲视图中的级别,还需设置该样式的大纲级别,即单击“格式”按钮选择“段落”,在“段落”对话框中设置大纲级别,这里章标题大纲级别设置为1。如果,希望每次新建一WORD文档都会有章标题样式则将“新样式”对话框左下的添加到模板选项进行勾选(如图1所示),单击确定章标题样式设置完毕。以此类推,分别设置其他自定义样式。

3.2 便于操作,建立“教案样式”工具栏

建立“教案样式”工具栏的目的是快速应用自定义的一系列样式,类似WORD常用工具栏如图2 所示。

图1 自定义章标题样式

图2 教案样式工具栏

图3 自定义“教案样式”工具栏

图4 基于规范教案的大纲视图

图5基于规范教案的文档结构图

该工具栏创建的具体方法为:单击“工具”菜单,选择“自定义”选项,在“工具栏”选项卡中单击“新建”,在新建工具栏对话框中设置工具栏名称为“教案样式”。确定后WORD中会出现一浮动的空“教案样式”工具栏。选择“命令”选项卡,类别选择“样式”,命令选择前面所自定义的样式(如图3所示),分别拖动到“教案样式”工具栏中,最终完成“教案样式”工具栏的创建。

4 基于规范教案的应用

1)利用大纲视图查看教案大纲,具体效果如图4所示。

2)利用文档结构图快速定位,效果如图5所示。

3)创建与提取教案目录

索引与目录是WORD中比较强大的功能,但常常由于文档各段落应用的样式和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因此该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前面所述方法建立规范教案后,可以很快创建并提取教案目录。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将光标定位到教案页首或页尾,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引用”,选择“索引和目录”,在弹出的“索引和目录”对话框中,选择“目录”选项卡,选择一种格式,设置显示级别,单击“选项”按钮设置目录建自自定义的样式。根据自定义样式的内容分别设置为1、2、3….级,如章标题设为1,节标题设为2,一级标题设为3,二级标题设为4,等等。设置完毕后,自光标后自动一域的形式插入教案的大纲目录。

目录在编辑状态下,带有灰色底纹,但打印时无底纹。同时,目录中每项条目都具有超链接功能,即Ctrl+左键单击可迅速跳转到教案中该条目所在位置。若不想使用超链接功能可选择所有目录,利用Ctrl+Shift+F9快捷键将超链接断开。

5 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更应当面向实际、面向教学一线。本文从教员对教学资料的准备及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挖掘常用办公软件功能,设计出样式及索引目录的高级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学工作者工作效率,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教学一线。

参考文献:

[1] 王诚君,杨全月.中文Word 2003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版式设计教案第8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历史学案 问题设计 目的 构思 层次 多样

如今的中学辅导教材图书市场,同一门课程就有多达十几种的导学案,面对多种选择,学生也疑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自己也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学案教辅书籍都买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研读了每一本导学案。使我对设计导学问题有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目前,市面上的导学案基本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新知识学习与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等几个模块,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也是整堂课成效与质量的决定因素。

而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教师心中要始终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即围绕课程标准和紧扣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说到底,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依据,三维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所以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达到三维学习目标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第二,问题设计的构思与设计性

既然“问题设计”是编写导学案的核心关键,那么问题设计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导学案中,“问题”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特点;“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负有启迪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也需要依据课程标准,重难点进行揣摩,细心把握。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设置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凸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在导学案设计中,一般是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识别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或者三个等级;二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次分解,降低难度。

在层次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是对客观实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一般是先接触客观事物,然后头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按照学生这一思维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接触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概括。

第四,问题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尚且有层次的三维性,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形式上是否也可以考虑每种目标达成的方式多样性呢?

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到找到问题是关键要害。”在历史教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问题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

历史教学特别重视“论从史出”,在问题的设计上,针对教学知识点,多利用史料史籍,不仅能够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而且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历史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开放性的探究思考题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版式设计教案第9篇

关键词: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过程;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时期,各高职院校都在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建立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和建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课程体系新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是出版发行行业的职业岗位,也是必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因此高校的出版发行专业大部分都开设了“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是介绍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情况,是了解出版物读者、分析出版物市场现象、探索出版物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不可少的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实施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基本技能,以便能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版物市场调研活动,收集有关信息,为出版发行行业、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

一、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校企合作

在出版发行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设计“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强调岗位需要、兼顾未来发展、融合职业要求,重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出版物市场调查应该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是:明确出版物市场的调查目标―制定出版物市场调查方案―选择出版物市场调查的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出版物市场调查问卷或提纲―收集所需出版物市场信息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以此为依据,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对工作任务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四个教学情境: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出版物产品调查、出版物消费者调查、出版物宣传与推广调查。每个教学情境都应是从工作实践的整体性出发,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紧紧地联系起来,把“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在知识的应用中加以学习,在成果的形成中磨炼自己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能较快地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外相结合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教学不能缺少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两大教学平台。校内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能力为本位,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例如可以利用校园报刊亭,实施校园报刊亭所售书刊品种、读者情况等的调查;可以利用校园报刊,设计读者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读者的喜好,提升校园报刊的质量,等等。

校外的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种认知实习、学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活动。这些出版发行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不仅让学生了解出版物市场调查工作的流程,而且也为学生真正掌握工作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各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共同商榷教学内容,提供教学项目,并提供实际工作模板。学生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实际训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切实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可以使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模拟操作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反复演练,从而逐步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并通过了解企业实际,感受企业文化和行业特征,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项目化运作

本课程的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践,共设计了四个大的综合实训项目: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出版物产品调查、出版物消费者调查、出版物宣传与推广调查。四个教学实训项目之间承接相连,又相互独立。前一个实训项目的成果可以作为下个实训项目的资源利用,同时各个实训项目最后可以综合运作,形成综合实训成果。四个大的综合实训项目又由小的分项目组成,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例如“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这个大的综合项目又由“制定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方案”“设计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问卷”“实施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分析和整理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方案”“撰写出版物市场环境调查报告”五个分项目组成,通过系统的实训项目逐步培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程的实训项目由课程教学团队与出版发行企业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共同设计和建设。具体形式就是将学生组建为每组4~8人的项目团队,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学生选择的某个项目的调查工作任务和流程为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工作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学生组建的每个项目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过程融入实际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学过程与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教育书店、湖南地理地图网等出版发行企业的真实的调查活动结合起来,以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中的典型任务,例如制定读者调查方案、设计读者调查问卷、选择读者调查的方法等设置能力点、知识点,突出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既有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教育书店等出版发行企业一起合作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建设,也会为这些出版发行企业的真实任务进行真实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调查活动中承担具体任务,例如为地理地图网公司进行网站市场定位调查等,通过真实项目的培训、指导和实际参与,达到职业技能要求,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了解教学的缺陷,使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实践性和职业性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教、学、做”无缝对接。

五、实践教学方法凸显多元化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共设计了四个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就是四个大的综合项目,其中穿插出版发行企业市场环境的调查、书店的商圈调查、出版选题调查、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的调查、读者调查、书报刊零售店调查、书报刊宣传与推广调查等小项目。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让学生边学边做,逐步提高。

(2)任务驱动法。在本课程的大部分教学项目中,教师会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先感性后认知,例如让学生设计读者调查问卷等,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围绕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

(3)头脑风暴法。针对项目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应用所学知识,畅所欲言,例如设计“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讨论应调查的内容,各抒己见,大胆分析,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本课程所选案例都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或者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的集中形式进行。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提升。

(5)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有些教学项目中,教学班即虚拟为项目合作企业的市场调研部门,教师担任经理,学生结成项目组扮演基层调研人员。教师掌控各项目组的行动方向与进程,学生分组边学边操作,分工合作完成规定的调研任务。

六、实践教学手段现代化

本课程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利用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对学生而言,互联网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课程组教师引导学生登录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问题。

另外还可借用QQ、个人空间等进行教学。教师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邮箱,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公共邮箱,各教学班的学生还建立了QQ群、论坛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邮箱、QQ群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可随时答疑。可以通过论坛上交作业,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上交作业的时间、次数及内容,非常方便批阅。网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使教学双方的交流更为方便。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是在出版发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以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具体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科学地设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学、做”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展现实际任务的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与工作要求等实际状态运作,以此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