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09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1篇

本次调查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2篇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08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08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07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3篇

报刊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增长

本刊讯(记者 卢剑锋) 4月21日,在第1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正式。此次调查成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7.1%,图书、报纸、杂志的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09年均有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了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的58.3%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的45.6%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相比较而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

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分别有23.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09年的14.9%增加了8.1个百分点;18.1%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09年的16.7%增加了1.4个百分点。

据介绍,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49.9%,比2009年的41.0%增加了8.9个百分点,增幅为21.7%。其中,以电脑上网为主要渠道的占到47.5%,另有16.6%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0.3%的国民通过电子阅读器上网。而这些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网上聊天/交友”,占71.3%;其次是“阅读新闻”,占63.6%;第三位的是“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占52.8%。

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时长有大幅增加,接触报纸和图书的时长也有所增加,但期刊接触时长有所减少,人均每天读期刊时长为13.66分钟,比2009年减少了1.74分钟。

我国18~70周岁国民接近六成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同时有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这是此次调查的重要结论之一。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0.9%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5.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占23.5%,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满意的仅占20.6%。

66.0%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仅有5.2%的18~70周岁国民回答身边举办过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3.8%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1.1%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八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0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共执行样本城市51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本次调查采集有效样本19418个,其中,未成年人样本占总样本的28.6%,农村样本占总样本的26.7%。数据经过加权后,可推及全国11.75亿居民。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本刊讯5月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整体转制,成立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贯彻落实刚刚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在批示中指出:“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作为总署的直属单位,其整体转企改制,在行业中有示范作用,望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为全国非时政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树立良好榜样。”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主持揭牌仪式,副署长孙寿山,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长宋明昌,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翟惠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沈仁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局局长郭志斌等出席揭牌仪式。

新成立的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由一报、两刊、一网站组成。

首次亮相京城 深耕安徽市场

安徽广电地面频道群全新起航

本刊讯 (记者 徐颉) 4月8日,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在北京召开客户推广会,宣告完成整合的安徽地面频道群进入统一经营时代。

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自2010年2月成立后,逐步完成了对安徽五大地面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影视频道、综艺频道、公共频道、科教频道)的整合,相继获得安徽电视台五大地面频道的广告经营权,由其旗下金鹃国际广告公司统一经营,并于今年4月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

近年来,安徽电视台(现为安徽广播电视台)以重点打造安徽卫视为抓手,带动旗下地面频道改革发展。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安徽卫视广告收入超过15亿元,3家安徽地面频道收入过亿元。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分散经营,各地面频道在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广告经营上存在内耗,安徽电视台意识到创收单一、品牌混乱等瓶颈,从2009年开始谋划整合原来多个经营主体的地面频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鹃国际广告公司总经理李豹告诉记者,从媒体操作层面上来说,组建地面频道群的优势较为明显,他说:“一方面可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将地面频道的节目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通过地面频道群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协调,实现群内各频道客户资源间的共享交流。”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4篇

小学生:我们的阅读量很大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四(3)班,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年均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远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所要求的阅读量。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该班学生的阅读量处于上升态势。

在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该校六(1)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34名学生共读书312本,总计约6838万字,人均阅读约9.18本,约201.1万字。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为100万字,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年的阅读量为50万字,该班学生一学期的人均阅读量就超过了“课标”规定的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

成年人、未成年人阅读量有所增长

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人的大部分阅读指标保持了继续上升的趋势。(注:成年人群包括了18岁以上的所有年龄段人口。)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注:指标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是单指对图书的阅读,而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则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书等各种方式的阅读。)

2015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1%,较2014年增加4.5个百分点,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看书的人都多了。

通过新兴媒介看书的人多了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5篇

>> 关于合肥市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专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地区青少年“两抢一盗”犯罪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BRIC青少年及市场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解读《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湖南青少年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少年儿童课外期刊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社交网络应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柳林红枣产销情况调查报告 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浙江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辽源市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参见王彦恩《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手机阅读篇)》,中关村在线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凤凰出版社,2011.

[3]曾繁亭,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聂庆璞,欧阳友权.网络小说名篇解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1(06).

[6]鲁若曦,曾少武.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特点探析[J].新闻传播,2011(09).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6篇

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我国手机付费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手机阅读用户量也随之明显增长。在手机阅读市场繁荣的背后,图书种类相对单一、雷同等问题日益凸显。

[关键词]手机阅读;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

一、手机阅读的现状

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了2.91亿,手机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5.9亿元,手机阅读用户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23.31元。小说、新闻、论坛是国内手机阅读用户最爱看的内容,其中有47%的用户愿意付费阅读小说。

手机阅读最早体现在对传统纸媒的再利用上。中国期刊超过6000种,目前市场化程度高的刊物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对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在内容上,手机阅读的服务商基本不做二次加工,主要是进行一些删减,把软文、广告类的东西删掉,把 “干货”留下。因此,这是一个筛选过程,而不是一个编辑过程。

近两年来,手机杂志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比如阅读人群对即时性的要求更高了,以前人们阅读杂志的周期可能是一个月或一周,而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太长了。再比如,用户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更高了,在传统渠道卖得好的刊物不一定在手机上也卖得好,那些专门为手机用户定制的内容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注册了微博,其使用微博的主要原因是:关注新闻热点、参与话题讨论、了解名人动态、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新兴的微信平台已拥有3亿用户。事实上,“微博控”加“微信控”的手机阅读,已成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娱乐内容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消费重点,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相关。

就手机阅读整体来看,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看好这一市场,为手机阅读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二、手机阅读的优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可用来阅读的时间比较分散,利用手机阅读成为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阅读的新载体,是由其方便小巧、随身携带的优点决定的,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格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目前手机上网资费较以往有了大幅下调,以及可以随时随地下载想看的书籍,都标志着手机阅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手机阅读最大的卖点是方便、全面、迅速和热点,可任意选择的海量图书、方便快速的阅读模式、结合时下热点的书籍推荐,不但让广大客户群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同时也省去了寻求原著的烦恼。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便利”是我国民众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45.4%的人因为“方便随时随地阅读”而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26.9%的人选择数字阅读是因为“方便信息检索”。这两者均显示了“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另外有31.1%的国民因为“信息量大”、26.0%的人因为“收费少甚至不付费”而选择数字阅读。

最重要的一点,电子书的阅读成本大大的低于实体书,同样的预算可以买更多的书,进行更大量的阅读。并且每本图书都有免费试读的章节,最新连载的小说每章低至6-8分钱即可轻松享有阅读快乐。

三、手机阅读面临的问题

手机阅读不仅面临着个性化、碎片化、社区化阅读的问题,同时还有盗版、付费、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挑战。除了出版社如何规范和加强对数字版权资源的占有、管理、运用和维护,如何向数字出版要效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版权等问题亟待解决之外,专业人才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版权交易和市场运作、精通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

任何经营最终的目的都是营利,然而国内手机阅读行业的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如何搭建正版市场,通过提供便捷的付费渠道等方式,引导读者养成阅读正版的习惯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据今年4月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电子书阅读率上升,但是付费意愿降低。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1%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群体中45.8%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有54.2%的人只看免费手机读物。新闻客户端付费遥遥无期,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手机报市场逐渐缩水,所占份额逐步下降。而且付费用户普遍为“三低用户”,即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低。

此外,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手机阅读调查中,娱乐功能成为手机阅读最主要的诉求,而在一项对于手机小说种类的调查中,言情、武侠、青春、穿越题材占据了八成,用手机阅读经典作品的微乎其微。对于这种现象,专家们很担忧:数字化阅读方式使得泛读化、快餐化的浅阅读倾向呈现出“短、平、快”的阅读趋势,以丰富情趣、提高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性阅读逐渐弱化,导致人们的阅读动机以休闲娱乐为主导,而文化传承、思想积淀呼唤的精读和深度阅读被大多数人摒弃。

综上所述,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优势互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读者还不习惯付费电子阅读,但随着电子阅读需求的增加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护,付费电子阅读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不过,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阅读内容的出版商和运营商必将遭到淘汰。

参考文献:

[1]《Pew Research Center报告》.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7篇

一、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1.图书阅读率降多升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调查结果微升0.1%,这是自1999年此项调查开展以来图书阅读率首次上升。在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进行的前四次调查中,这一数字分别是60.4%、54.2%、51.7%和48.7%,呈连年下滑趋势。虽然近三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读书的倡导与推动力度不小,阅读率微涨,但从2005年到2007年,超过半数的人连1本书都没读过,形势仍不容乐观。

2.网上阅读率大幅上升。调查还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2007年达到44.9%。网络在线阅读成了最普遍的阅读方式,选择比例高达79.7%,其次为下载阅读,49.6%。据估算,目前,全国固定阅读手机报的人约为251万,固定阅读电子杂志的人约为227万。网络阅读比例逐年递增和电子读物的读者越来越多,表明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3.“浅阅读”成主流方式。调查指出,报纸是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以73.8%的阅读率居首位,杂志以58.4%的阅读率排第二位。在这一调查中,报纸、杂志、网络浏览等传统意义上的“浅阅读”模式占很大部分。与讲求思考性的深层阅读相对,研究者将“浅阅读”总结为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和心理的愉悦,但是缺乏纵深的思考,弱化了思维能力,而这种阅读方式显然正成为国民阅读的主流。

4.阅读时间逐渐减少。新浪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包括电子阅读的情况下,有31.9%的网民每天读书时间少于1小时,还有9.6%的网民每天几乎不读书,每天读书在3小时以上的人不足10%。即使在阅读率最高的在校学生群体中,近几年来阅读时间也在逐渐减少。《中华读书报》对中小学暑期阅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城区中小学生中,每周读书3~5小时者占45.1%,1~2小时者占25%,6小时以上者占20.6%,基本不读书者占9.3%。2007年4月,《广州日报》记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九成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另有资料显示,59.2%的大学生只用很少一部分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有6.2%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同学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二、阅读习惯变化的原因

1.大众媒体多元化挤占读书时间,分流了读书群体。传统图书受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挑战,电视里播放的娱乐节目和连续剧消磨了人们的时光。而电脑、互联网普及率的成倍增长,吸引了大量读者的眼球。各媒体之间存在着争抢“眼球”的激烈竞争,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大众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倾向更趋于分散和多元化。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阅读功利性强。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学习压力大,自由发展空间狭小,热爱读书的人数也在减少。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基本是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在转,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名义上是提倡,但实际上受到了限制。不要说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他们难得有空余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就是家长和老师也总是强调要把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没用的课外书。

3.缺乏精品图书激发阅读兴趣,书价虚高使得读者分流。近年我国出版图书精品太少,有创意、吸引读者眼球的图书可谓凤毛麟角。在图书市场上,由于市场化运作,出版者盲目选题跟风,模仿现象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编辑和出版人不是想让人读书而卖书,而是为了挣钞票而卖书。再加上盗版书充斥,都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降低了读者对图书的预期值。读者对书籍的文本内容产生失望情绪,导致他们转向其他媒介获取知识。

书价虚高也是影响读者读书的原因。据有关方面调查,现在有80%以上的读者认为书价太高,其中25%的读者认为书价已经高到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现在每本书的平均价格已达30多元,10元以下的书很少,有些精装书、套书达上千元,老百姓买书成为了奢侈享受。

4.图书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和图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目前全国每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图书占有率不足1册,尽管许多城市有市或县图书馆,但没有区图书馆的城市更多。许多图书馆面临生存压力,县级图书馆很大一部分规模小、条件差,多年没有经费投入,极大地削弱了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据统计,我国700多个县级图书馆因经费短缺,全年无购书费,只维持职工最低工资。因此,导致许多图书馆服务能力不高,为维持“惨淡经营”而无奈开展有偿服务,即使经费尚可的图书馆,亦以“创收”改善职工生活。一些图书馆可以在其他业务建设上花大钱,就是不愿为读者花点小钱,还想尽办法从读者身上捞取好处。这种状况,很难保障公民的借阅需要。

三、推动全民阅读的措施

要改善目前的阅读状况,营造全民族的读书氛围,应该从点到面,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在推动全民阅读中所起的作用。

1.政府应将阅读列为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政策指导。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举办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缺乏权威机构进行有效组织,活动范围窄,形不成全民阅读的规模效应。亟须全面规划部署,整合各种资源,使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确定下来,每年进行规划部署并组织落实。

2. 出版机构应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读者需求。各出版社应从思想上提高对全民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各项读书活动,应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首先,出版社应深入研究阅读活动的规律性,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和阅读动向,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出版计划。提高出版质量,多出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精品图书,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其次,要合理定价,推出一些价格合理、质优价低、人人都买得起的平民化图书。

3.加强图书馆经费投入,提供便捷服务吸引读者。各级政府应该对图书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融入社会,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方便公众。图书馆要走进社区,走向农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社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网点,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图书馆必须深化改革,切实做到免费服务,送书上门,延长服务时间,扩大借阅种数及期限,改善服务态度,开展知识服务及各类群众性阅读活动,以宽松、自由、便捷的服务吸引社会阅读,取信读者。

4. 教育部门应当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列入发展计划,建立阅读机制。人的一生中心智最活跃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人生的最佳阅读时期恰好也在这一时期。因此,要建立早期阅读机制,并注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8篇

【关键词】手机阅读;大学生;策略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到78.5%[1]。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网络在线阅读(32.6%)基本持平。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9.3%[2]。由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特征较为吻合,其便于携带、快捷传输、功能丰富、更新快速、时尚潮流的特点与文字、图像、影音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进行手机阅读。

1.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情况

从2010年到2012年,李武、刘亚、许广奎、李昕烨、娜、焦雁泽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地区[3]、胶东地区[4]、长沙地区[5]、杭州地区[6]、西北地区[7]、南京地区[8]等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几次问卷调查地区广泛,时间跨越两年,男女比例相当,基本可以涵盖全国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普遍特征。阅读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网在线阅读,其次是手机信息定制(主要是手机报)、下载到手机存储阅读及通过客户端阅读等;从阅读内容来看,时事新闻占到了第一位,其次就是畅销小说和生活休闲类内容,再有就是交流互动类的网站、贴吧、博客、微博等,最少的就是学术信息阅读,普遍反映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休闲娱乐性;从阅读时长来看,每次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内。这与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吻合;从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占有绝对比例,这说明手机阅读的经常性;阅读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宿舍(睡觉前)以及随时随地阅读环境,这说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从付费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阅读免费资料的情况,承受的费用主要是在3-5元/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不接受付费阅读,对版权意识淡薄,再加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3.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的服务策略

3.1 强化手机阅读平台内容建设

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以引进为主,手机阅读平台服务商一定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着重从阅读内容入手,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健康发展。其次要优化界面设计,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方便检索、阅读。

3.2 开展基于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学生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及阅读模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3.3 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

市场阅读平台主要是运营商开发建设的,以文学类内容为主,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但是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信息研究,这是运营商无法保证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学术研究信息,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下载、阅读,把学术信息推送到大学生面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3.4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日常生活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及信息识别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阅读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手机阅读,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交流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学术研讨活动。

总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缺乏深层次阅读,对其思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

[1]愈思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新增七成[EB/OL].(2013 -7-18).http:///news/cjxw/201307/t20130718_231939.htm.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 .cn/teach/content/2013-04/19/content_2838065.htm,2013-4-19.

[3]李武.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0-15.

[4]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

[5]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6):147-148.

[6]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97-101.

[7]娜.关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13(5):55-56.

[8]焦雁泽.调查与分析: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报告――以南京邮电大学及周边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9):238-239.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9篇

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不仅是广告的瓜分,更为严重的是读者的流失,一些网友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很难再将他们索取信息的主渠道从网络转向纸媒。2014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多家综合性报纸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仅有图书阅读率同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而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均有下降。而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1.1%,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47.53分钟,比2010年的42.73分钟增加了4.8分钟。调查还发现,有27.6%的被调查者用手机阅读,比2010年增加4.6个百分点。目前,国人每天手机阅读时长13.53分钟,比2010年增加3.21分钟。报纸的纸质读者在减少,要扩大传播力,需要拓展新媒体领地,提高报社新闻产品在新媒体上的曝光率,增加报社的曝光度以提高知名度。

二、新媒体新报道方式的层出不穷

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特别是网站首页、各种弹窗,是网友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首页单条新闻一天点击量动辄上亿人次,阅读量惊人,能对报社新闻产品起到极大的传播效果。“2014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3.6%,首次超过报纸和杂志广告份额的总和(22.7%)。2016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8.3%。在中国市场,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1.5%,预计2016年将超过43%。”传统媒体若能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新闻产品,至少能让更多人了解本报,提高知名度,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既然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纸媒进行互联网探索屡屡碰壁,不妨在报纸的传统主业——新闻内容上狠下功夫。拥有众多新闻资源的传统媒体,通过重大新闻的多渠道即时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的深入挖掘,通过报纸官网、官博、官微,通过各大门户网站,深度推送自己的新闻产品,实际上能有效弥补报纸发行量减少的损失,争取更多受众。

三、深度挖掘网事新闻

(一)取材于网络热点事件

网络热点事件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如街头出现的警匪枪战。新闻媒体有责任帮助读者去伪存真,通过考证核实,为读者提供事实真相。从《新京报》《羊城晚报》等媒体采写网事新闻的实践经验看,这类新闻往往有极高的转发率。在一些报纸内部,新闻能不能上门户网站首页,主要靠网事新闻,因为网事新闻一直新鲜、热辣。早在10年前,随着论坛的兴起,《重庆商报》《信息时报》等率先在报纸开设网事新闻版,随后国内多家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类似版面。这类新闻版面,取材完全来自网络,网络成为记者新闻源,记者从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想方设法进行求证核实,追查事情真相,将采访过程和结果呈现在报纸上。例如,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在微博炫富,开始没被人发现,后来经过网友转发,逐渐引人关注。在不断转发中,事件逐步发酵,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话题。在转发、议论中,引起媒体关注,派记者进行调查,通过蛛丝马迹逐步拨云见日,弄清事实真相。

(二)注重传统采访,固定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