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5:41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1篇

一、招生专业与科类

2017年我校艺术类普通本科招生专业为动画专业和设计学类专业(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四个专业),文理兼收,学制四年。

二、招生计划与范围

2017年我校面向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12个省(区)计划招生235人,分省(区)招生计划数以各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与要求

1.符合2017年各省(区)规定的高考报名条件,且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2.考生须参加各省(区)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并达到各省(区)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我校认可并使用各省(区)专业统考成绩,2017年不组织专业校考。

3.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区)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四、录取原则

1.我校根据各省(区)招生计划按考生的综合成绩(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省级招办有规定的(平行志愿)投档综合成绩折算办法,按其投档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考生的文化成绩按各省级招办认定的考生投档成绩计分。(外语成绩不低于60分,按总分150分计)。

3.凡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

五、收费及监督

1.学费收取标准按2017年湖北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2016年我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学费包括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专业注册学费按学年缴纳,每学年为6750元,学分学费按当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缴纳,每学分为80元)。

2.我校未委托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专业考试及招生录取事宜。

3.新生入学后,按照教育部规定进行专业复测,凡不符合教育部招生规定或有弄虚作假、舞弊行为者,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由学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电话:027-87651423。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430070

咨询电话:027-87859017、027-87858399

网址:zs.whut.edu.cn/

七、其他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2篇

个人信息 工号 姓名 状态 性别 民族 籍贯 身份证号码 出生年月日 年龄 最高学历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毕业学校 婚姻状况 家庭住址 联系方式 紧急联系人 联系电话 10000 阿汤 离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35949 财务会计 武汉电子工业学校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张三   10001 陈虹 在职 女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1998.4 机加工 计算机信息管理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李四   10002 周冬雨 在职 女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中专 2000.6 无线电 武汉电子工业学校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王五   10003 叶旋 离职 女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2004.7 机电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夜校)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赵六   10004 王宝强 在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1997.8 企业管理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陈其   10005 甄子丹 在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中专 2006.6 无线电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马云   10006 周杰伦 离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中专 2002.7 无线电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马化腾   10007 浦巴甲 在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2002.6 应用电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赵忠祥   10008 韩庚 在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2004.7 应用电子 武汉职院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李俊   10009 黄渤 在职 男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大专 2004.6 电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李军   10010 张柏芝 在职 女 汉族 湖北武汉   0000-00-19 #VALUE! 本科 2003.6 电子信息工程(自考) 华中科技大学 已婚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金三大道   王思   文档下载《员工信息查询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3篇

2、部委高校(8所):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商学院。

3、民办本科高校(12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程技术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商贸学院。

4、独立学院(11所):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4篇

浙江省玉环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在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水暖阀门和海洋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几年来,玉环县与武汉理工大学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共同推动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致力于双方优势的发挥和技术转移,着眼于玉环汽摩配产业群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合作运作机制,制定科技合作政策,构建科技合作体系,开展系列的科技活动和创建嫁接科技平台,不断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使校县科技合作氛围在玉环逐步形成并稳步发展。

玉环县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组成共同建立科技合作协调小组,下设由玉环县科技局和武汉理工大学科技部人员组成的科技合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合作事宜。每年十月下旬双方举行一次专门会议,互通科技合作进展情况,议定科技合作重大举措,商定并落实合作项目,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科技合作重大问题的决策。

双方确定以推进区域块状经济、特色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汽摩配产业群核心竞争力为工作重点,合作建立一批特色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在先进制造、新材料、交通物流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形成玉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协助推进玉环县机电产品,特别是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品进入世界机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并将科技合作的内容和方式细化为七个方面。

1.武汉理工大学利用其智力资源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围绕玉环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的实施,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汽摩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咨询服务。帮助建立玉环汽摩配产业高峰论坛,为玉环县汽摩配企业进入主机厂采购链提供便利。

2.玉环县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推动玉环汽摩配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及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骨干研究所共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汽摩配产业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技术孵化器,联合申报国家、省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共同承担国家、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产业化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以汽摩配产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项目。

3.为了加强技术转移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在玉环县设立武汉理工大学玉环技术成果转移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鼓励校属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在玉环县建立创业(孵化)中心、专项技术孵化器及示范基地、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独办或联办高科技企业,推动校属高科技产业向玉环县延伸。

4.武汉理工大学根据玉环汽摩配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开发和难题攻关;每年将组织上百名教授专家赴玉环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活动,聘请武汉理工大学资深专家、学者到玉环县担任各级政府的科技与经济顾问,到企业、事业单位兼(挂)职、任职;支持武汉理工大学在玉环县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毕业生实习基地、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来玉环县工作。学校邀请玉环汽摩配产业重点企业到武汉理工大学参观、考察、洽谈并提供信息服务,每年将为汽摩配产业企业骨干举办1~2期培训班,从总体上提高汽摩配产业管理水平,加速新知识和共性技术的推广普及,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录取时对玉环县推荐的生源进行政策性倾斜。

5.为了加速武汉理工大学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玉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玉环汽摩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玉环县人民政府设立玉环县与武汉理工大学汽摩配产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额度300万元;此外,玉环县人民政府每年提供3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汽摩配产业科技合作项目组织管理、专家评估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将学校和玉环县的科技合作项目纳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基金资助范围。

6.玉环县政府将促使武汉理工大学高新技术与玉环汽摩配企业嫁接,对武汉理工大学具有较高产业化程度、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技术要素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培训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快汽摩配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7.建立信息网络连接。为方便武汉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玉环县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和玉环县相关单位了解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动态,武汉理工大学将玉环县人民政府网站作为学校推荐站点之一,玉环县人民政府将武汉理工大学网站作为推荐站点之一。同时编制双方科技合作工作手册。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5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其在武汉的发展状况

1.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2.武汉市冷链物流发展概况。随着武汉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民们对低温食品,如牛奶、速冻水饺、速冻水产甚至速冻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武汉作为全国性物流中转站,大量食物储存在汉,为保证食品质量、提高存储时间,亟需建立完整、高效的冷链体系。市场的需求使得武汉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在武汉从事冷链产业的较大企业主要有:武汉市白沙洲冷链食品市场,该市场拥有20万吨超大规模的冷库,其中一期6万吨为低温库,用于储藏猪马牛羊、河鲜、冰鲜,二期为6万吨常温库,以及8万吨的低温库;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与武汉万吨冷储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

3.武汉冷链物流专门人才情况。由武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看,武汉地区地理位置方便,九省通衢,冷库数量不断增加,低温储存能力不断增强,冷链物流在武汉的高速发展要求大量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能够输送到企业。然而武汉的各大高职院校大多是将制冷和物流分开设置,鲜有设置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或方向,更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这就造成了人才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二、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1.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专门的冷链物流人才应是通过学习,掌握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操作流程、相关标准、装备设施等,能根据不同食品、不同物流环节的需要,合理运用技术、管理等手段,从事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等相关管理、运营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面向流通领域从事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满足本地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

2.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探讨。冷链物流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应包含物流管理的知识、制冷技术的知识、食品科学等。在物流管理知识方面,需对基本的物流包装、装载、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等进行全面了解;在制冷技术方面,需要掌握制冷原理、制冷机组的选择、操作要求、常见故障的排除、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管理等;在食品科学方面,需要掌握食品的成分构成、腐败机理、冷冻保鲜措施、简单的食品检测技术等。

为使学生能深刻领悟及掌握上述知识、技能,需合理的选定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定应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活动)中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按下表设定:

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以制冷技术为基础,先在制冷技术的保障的基础上再才是冷冻、冷藏物品的流通,这符合事务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如果脱离制冷技术,冷冻物品连最基本的流通条件都达不到,则不可能有冷链物流。

3.冷链物流实践教学探讨。要使高职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应用能力,冷链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为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应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做到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实践到工程实践的渐进,使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接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根据上述思想,冷链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按下表构成:

4.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冷链物流专业开设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制冷技术作基础,只有在制冷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建立和发展冷链物流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物流教育以来,截止2010年我国已有近5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专门针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教育仍十分少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制冷技术专业作支撑。而反之,将制冷技术做基础,辅以物流管理相关课程来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则有成功的可能。例如,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冷链物流方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正是以此理念做指导,正积极的准备以省级重点专业-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基础,来建立冷链物流专业方向,并希望使其能在武汉的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芬.武汉高职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2期

[2]刘广海,谢如鹤,屈睿瑰.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第10期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6篇

实践出真知

林阳春副局长1981年到市档案局(馆)工作以来,先后在档案管理利用、整理编目、业务指导等岗位上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副局(馆)长。她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理论、实践与领导经验,做出了显著成绩与贡献。特别是1984年她到业务指导处工作的十年以后,到过上千家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实践使她增长了才干,实践使她积累了经验。1996年,她被提升为副局(馆)长仍分管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她业务指导的才干。多年的业务指导工作,使她精通了各种门类的档案工作,掌握了开展档案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成为了一位难得的档案业务行家。

善长总结提高

林副局长和大家在指导全市近五千个单位的档案管理达标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把这些经验升华,她带领大家一道,从抓标准的制定入手,结合武汉市档案业务工作实际,主持制定《武汉市档案资料目录格式一般要求》、《武汉市档案装具的一般要求》两个标准,经多次论证修改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武汉地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这两个标准的制定,使武汉市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开始有了可依照的标准,在全国档案战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档案资料目录格式一般要求》,获国家档案局2001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她还针对行业、社区档案工作的特点,主持编纂了《企业档案工作手册》、《武汉市村委会、居委会档案工作手册》,通过印发实施,及时解决了企业、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受到了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广泛欢迎。

勇于服务创新

林副局长还分管档案馆的工作,为搞好档案服务工作,她领导大家利用馆藏,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先后主持大型画册《大武汉旧影》、《武汉旧影》、《武汉大典》等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大武汉旧影》画册,收集了反映武汉历史各时期照片680余幅,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十分珍贵。这部画册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术界评价该书在武汉城市史的研究上填补了空白。该书先后获中国档案学会第四次(2001年度)档案优秀成果二等奖(部级)和湖北省档案学会2001年度学术成果一等奖(省级)。1999年她主持的中英文版《武汉旧影》画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海内外公开发行,产生广泛影响。她主审的《武汉大典》,获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著作一等奖。为使档案馆服务实现现代化管理,她负责主持了武汉市档案局与深圳科怡公司联合开发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的工作,并成功开发了KW2002档案管理系统3.1版软件。该软件作为档案部门的统一软件,已在全市推广。推动了全市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7篇

关键词:会展人才;会展企业;高校

引言:随着世界会展业与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武汉市会展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机博会、光博会、农博会、食博会、华创会等一批在全国有着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正在形成,这让人看到武汉作为“中部会展之都”崛起的潜力。但让人遗憾的是,与产业高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会展教育发展的滞后。武汉高校中开设会展专业的相对较少,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又不被会展企业所喜,这是如何造成的?同时通过哪些措施能有效扭转这种失衡?这成为了笔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武汉市会展人才供需现状

(一)武汉市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第一,学历教育以高职为主,人才起点较低。从国外会展教育的经验来看学历教育是会展教育的主体。会展发达国家重视会展人才培养,并形成会展教育体系,如美国会展教育以硕士、学士为主。武汉市会展教育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武汉仅六所本科院校招收会展专业,分别为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商学院,其中武汉商学院只在专科招收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这六所高校无一为985、211院校。专科学历招生层面,武汉市共10所高校有着会展专业的招生计划,其中高职院校共9所,分别为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占武汉市高职院校总数的

28.12%。硕博层面,湖北大学开设会展节事管理方向、武汉纺织大学开设会展与项目管理方向。人才学历层次上以高职院校为主,人才起点低,缺乏高学历人才,完整的会展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第二,专业招生规模小,人才培养数量受限。从近三年会展专业招生情况来看,招生人数有限,招生规模多为1-2个班级,

同时部分高校的招生状况出现一定波动,如武汉纺织大学在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停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后,2012-2014年连续三年停招该专业。招生人数少,招生规模偏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才培养数量受限,高校人才培养周期长,本科培养周期为四年,专科培养周期为三年,较长的培养周期、较小的培养规模,使得武汉市会展行业的人才供给出现了严重不足。第三,依托专业门类分散,专业定位不明晰。我国会展学历教育最早以专业方向的方式进行招生,后经教育部批准,在《普通高等学科本科专业目录》公布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等本科专业。我省公布的《湖北省省属高校普通专科(高职)专业目录》中允许高职高专院校层次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会展专业开设中,体现多学科、依托多种专业门类进行培养的特点,如武汉商学院会展专业开设在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会展专业开设在人文学部,湖北青年职业学院会展专业开设在艺术系。这反映出高校在会展人才培养上的差异性,也说明我国会展学科在归属和门类划分上出现了不确定性,导致人才定位、培养方式等内容上不明晰。第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专业人才培养。武汉市会展教育正逐渐兴起,但会展师资力量却仍显薄弱。当前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我国2004年正式出现第一批会展相关专业,现任会展教师在教育背景上有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广告学、艺术设计等多门类、多学科,缺乏对会展理论的系统性掌握,理论水平欠缺;教师实践能力有待考量,会展行业对实践具有极高的要求,而任课教师却往往缺乏实践经历,造成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讲授空洞,无法使学生对会展行业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

(二)武汉市会展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在会展企业看来,会展人才可分为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人才、会展支持人才,其中会展核心人才可从事发展战略、高层策划、市场营销、业务管理等工作,会展辅助人才主要从事会展物流运输、展示设计、展台搭建、器材生产与销售等工作,会展支持人才则主要为会展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如旅游接待、展会翻译等。为弄清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笔者对58同城、赶集网等招聘网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招聘信息进行了分析。

信息梳理中发现目前会展企业招聘的多为招商专员、销售专员等岗位,而高校着重培养的会展策划人才招聘较少,企业对此类人才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也具有一定的需求共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工作经验有着一定的要求,工作经验的时间要求多为1-3年,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较少,当然,企业这是从人力成本的角度考虑,希望聘用的员工能尽快“上手”,节约企业的培训投入。第二,对专业技能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文字写作功底、计算机基本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部分岗位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除熟练掌握OFFICE外,还需熟练掌握平面制图软件,如CorelDRAW ,Photoshop等。第三,良好的自身素养,具体体现在团队协作精神、敬业、责任感等方面,当然,这些自身素养需求在当今被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所看中。

二、会展人才供需匹配间的矛盾

会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全力培养、精心打造,另一方面企业大呼“高校培育的产品与需求严重脱节,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已是不争的事实”,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失衡?笔者通过对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以及会展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对这种矛盾进行解释。

第一,高校毕业生无工作经验,会展企业需要工作经验。对会展企业而言,招聘过程中希望招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这样可节约企业人力成本,但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往往无工作经验,这种工作经验的空白却无法受到会展企业的青睐,这种矛盾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会展行业中,在其他行业里也同样存在。第二,高校毕业生希望从事策划等管理岗位,会展企业缺乏大量销售人员。会展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希望从事会展策划等管理岗位,当然这与目前大多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如诸多高校将会展专业定位为会展经营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并试图通过会展策划师之类的考试,加强学生的就业信心。遗憾的是,会展企业大量缺乏的是营销类人才,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岗位选择是招商专员、招展专员,这与策划师、管理者的定位相差甚远,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落差与消极情绪。第三,高校课程设置重理论,会展企业工作重实操。课程设置上,高校对理论知识颇为重视,如湖北经济学院主干课程中涉及了诸多管理学、经济学的通识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涉及了会展经济学、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运营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则更为丰富,实操元素更多,但却无法深入,如仅凭一名课程展览设计,是否学生就会真的学会如何设计展览了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会展企业的要求很简单,文字功底好、计算机过关、英语熟练、自身素养过硬,对是否是会展专业反而没有过高的要求。当然,高校会展课程设置上,也无法使该专业学生具有特别的优势。

三、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会展学历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递进的会展教育体系。硕士、博士以及研究型大学本科主要培养会展高端人才,侧重管理、运营,主要面向大中型会展企业、会展研究机构、高校,应用型本科应着力培养会展实用人才,高职与中职院校将培养会展基层人才作为主要定位,同时积极与国外的会展教育体系相靠拢,学习、借鉴他国的教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实施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推进会展教育学历层次体系的同时,在保证培养质量基础上,适当扩大培养规模,施行“宽进严出”,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量的人才储备。第二,推进多种培养模式。在中职与高职层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边学习边工作,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性质、行业需求,掌握职业技能,并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制定个人发展方案。本科层面推进“产学研”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行业资源、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相结合,通过实训基地、孵化平台、成果转化研发平台等内容的建设,促使学生获取长足的进步。第三,改进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会展人才应该是熟练掌握会议、展览的策划、组织、运作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会展设计、管理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会展业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会展市场运作的惯例,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良好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将这种理念向学生进行灌输,指导学生制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次围绕定位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同时,增强专业实操部分,如项目运营、现场管理、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适应会展企业需要。第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教师教学是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目前高校会展教师多非科班出生,这造成了课程教授是“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颇为必要,并可从以下着手:第一,推动高校教师企业“回笼”,借助挂职锻炼、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下到企业,了解行业动态,掌握会展一线工作技能;第二,促进教师队伍主体多元化,引进行业人士担任专任教师、客座教授,建设一只精通会展理论、具有实践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会展专业师资队伍;第三,加强师资培训,一方面加强理论培训,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以座谈会、知识讲座、课题申报等方式,加强教师理论建设,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行业培训,以促使专业教师紧跟行业发展,促进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应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会展业人才,并跟随者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但现实是这种培养与调整却出现滞后,培养人才无法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笔者在此对高校教育的会展人才供给与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其中的失衡,并提出措施对失衡进行“拨正”。当然在撰写的过程中,存在着立足于武汉,资料梳理有限等问题,这也是笔者后续研究需要不断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8篇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产业;人才需求;土建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6-0035-03

湖北省建筑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如武汉、黄冈、孝感、新州、团风等区域。以武汉为中心城市,与其他8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武汉城市圈建设,为湖北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对全省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建筑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支柱产业,面对建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职土建类专业应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及时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建筑产业人才需求。

一、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武汉城市圈建筑业发展状况

湖北省统计局2012年1月31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高达56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创历史新高,跃居中部第一,跻身全国前6名,成为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的强大引擎。面临世界性经济寒流,湖北省建筑业迎难而上,闯入“5000亿俱乐部”,2011年实现增加值1280.72亿,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比例达28.9%,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武汉城市圈2011年建筑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围绕打造建筑强省的发展目标,通过做强规模企业和做大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武汉市不断优化建筑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着力培育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产业集群,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按照“湖北省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武汉城市圈建筑业产值十二五期末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建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武汉城市圈建筑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

对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的调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急需高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但目前武汉城市圈建筑业高技能型人才比例较低,企业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也相对较少,低端劳动力、未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占很大部分,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凸显了技术人员老化、高技能人才年龄断层、后备力量不足等人才质量问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中,高职以上的建筑专业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8.48%,见表1,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6.2%。这已经成为制约武汉城市圈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从表1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发展对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为明显,在2008、2009两年建筑产业的硕士以上、大学本科、高职高专三类从业人员中,高职高专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1年后,随着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对高职高专层次的人员还将有更大需求。

根据近几年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规模、从业人数及《湖北省建设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按线性预测的方法,预计到2016年,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160万人以上,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而目前只有18.48%,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预计“十二五”期间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在18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量在3.6万左右。

基于对目前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发展状况和从业人员数量、结构的调研分析,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第一,建筑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3]。第二,对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和从业经历。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合理性。据不完全统计,建筑企业单位对本科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占44%,对专科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占48%,对中专层次毕业生需求占8%。第四,专业需求的热点集中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楼宇智能化、给排水工程、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见图1。从历年情况分析,十大热门专业需求人数占行业对大中专毕业生需求总量的80%以上。第五,需求紧缺的专业显现。2011年湖北省建筑行业相对紧缺的专业有建筑学、工程测量、城市道路、市政工程、公路与桥梁等。

二、武汉城市圈高职土建类专业发展对策

当前,武汉城市圈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数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建筑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土建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土建类专业群的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

(一)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湖北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区域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尤其要对接武汉城市圈建筑设计行业,开设建筑设计类专业,培养建筑设计高技能人才;对接武汉城市圈建筑施工行业,开设土建施工类专业,培养建筑施工高技能人才;对接武汉城市圈工程管理行业,开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培养建筑工程管理、造价、监理高技能人才。

(二)探索建立职教集团,构建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成立职教集团,以相关产业及对应专业为纽带,主动与区域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专业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和作用,优先向合作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与智力支持。同时,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

(三)校企共建专业,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依据人才需求,合作举办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开办专业可通过“董事会”、“理事会”等制度来实施管理。高职院校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与企业合作构建新课程体系。

(四)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场地,努力营造与生产现场一致的教学环境,将先进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通,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情感培养纳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人生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友兵,等.面向湖北汽车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5):47-49.

[2]祁静,孙玉红.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3):18-19,91.

[3]钟汉华.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3):17-22.

Demand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Talents in Wuhan Urban Circ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Yong

(East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nggang Hubei 438000,China)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第9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re-position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er services, its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paper analyzes why th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eeds to develop logistics indust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how to develop logistics industry; 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关键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产业;对策措施

Key words: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logistics industry;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007-03

0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的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对现代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城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企业自身的产业调整和升级,还需要依靠的物流产业提供的服务,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作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开发区),能否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否在全国各类开发区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物流产业发展的进程。

1 武汉开发区发展概况

武汉开发区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以来区内先后设立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国家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营基地、部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部级生态工业园。2000年以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到目前,开发区吸引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在开发区投资。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已基本建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区,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 武汉开发区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

2.1 开发区内的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物流业的支持 制造业是武汉开发区的主体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武汉开发区实现制造业总产值约2020亿元,增长20%。但是与国外制造业的发展相比,武汉开发区的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才能保障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开发区内的制造业和商贸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物流业的支撑 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还需要物流业的支撑,据调查显示,中国的商品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如何有效的缩短物流时间,以应对当今以速度为竞争的环境,是制造业和商贸业必须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与物流业对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他们的业务网络、运作设施和管理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而自己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在核心业务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1 物流产业概况 武汉开发区所依托的母城武汉在“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战略部署下,积极制定了《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现代物流产业确定为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支柱产业,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大力扶持。在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初见成效。

3.1.1 物流业规模有所扩大 “十一五”期间,武汉开发区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与质量大大提高,物流资源与服务整合能力有所加强。目前,武汉开发区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发展基金,扶持服务业项目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物流这个生产业,武汉开发区服务业占GDP比重从“十五”末的5.2%已经提升到8.3%。

3.1.2 物流企业有所增加 随着武汉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抢滩武汉开发区,目前在武汉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登记的物流企业达70余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专门服务于武汉开发区汽车产业链的捷富凯鸿泰武汉物流有限公司、本田物流株式会社、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和日通商事(武汉)仓储有限公司。另外,还有隶属于武汉塑料工业集团的武塑物流公司;在配送方面较有影响的武汉市共速达物流有限公司和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内地知名的中邮物流武汉分公司、中外运-日新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等,还有海尔物流、锦龙物流这种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专业物流公司。

3.1.3 物流设施有所增强,物流园区不断完善 武汉开发区地处武汉城区西南,具有武汉其他地区发展物流产业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相应的物流设施和物流园区都有所完善。目前,区内已形成以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道路网络。另外,部分道路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比如,地铁三号线已开工建设,四号线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军山第一大道、车城大道等顺利推进,年吞吐量为13.9万辆的军山商品汽车滚装码头正在建设中。

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布局, 将在军山建设开发区现代物流中心。2011年,位于武汉开发区的华中电子商务园沌口总部基地正式动工兴建。园区建成后将重点引进以电子商务企业,除自建品牌运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和培训中心外,还将引进知名网络企业如阿里巴巴、当当、百度等,并提供网银、物流等增值服务。

3.1.4 物流运营方式有所创新 武汉开发区打破一般商贸、传统运输为主的物流格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2008年以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捷富凯鸿泰物流有限公司为主的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具备了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运输和配送等物流功能。

3.2 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武汉开发区物流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并未充分发挥出物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的制约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武汉开发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缺少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物流产业现代化程度低,还停留在传统物流上,无法满足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许多部级经济开发区相比,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①武汉开发区内的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企业寿命周期的幼儿期,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武汉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多为传统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服务单一,仅处于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服务环节,专业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在物流供应链现代化服务管理还不完善,物流管理技术创新不够,无法提供综合性、现代化的物流服务,整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从而造成物流企业无法提供先进制造业和商贸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甚至会给有需求的企业带来连带风险。物流企业中,各种运输车辆、集装箱车辆、厢式车和各种专用车辆比重较小。各类仓库中,立体仓库、高层货架仓库和各种专用仓库等数量少;另外,多式联运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武汉开发区的现代物流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②武汉开发区缺乏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武汉开发区并未将全区的物流业纳入常规的统计范畴,对物流业的统计调查数据不精确,无法真实的反映一定时期内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而且没有定期做好物流业的统计信息的工作。③武汉开发区物流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中心地区的要求。武汉开发区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不同方式之间的政策、法规、标准不衔接,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造成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物流产业规划滞后等种种问题,导致开发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足。

4 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武汉开发区应调整思路,迅速将现代物流业定位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4.1 立足现实,制定武汉开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物流业的基本思路和功能定位 物流滞后已成为制约武汉开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因素,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武汉开发区主管部门可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开发区内产业特色,制定出符合开发区实际发展需要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运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对未来物流需求的预测,对武汉开发区内的物流中心布局、物流场点布局以及物流设施设备配置等物流节点做出合理规划,对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做出规划意见。

4.2 迅速将武汉开发区的物流业纳入常规统计范畴,逐步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 可由指定部门牵头,依照《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和《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完善物流产业专项统计体系,做好物流产业市场调研和专项统计工作。做好物流产业的统计信息工作,定期公布物流资源、物流优势以及发展前景指数,促进物流统计信息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政府决策和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4.3 着力打造“生产物流外包”工程,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武汉开发区是汽车、电子电器等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拥有神龙、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等7家整车生产企业,近2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30多家汽车研发机构,以及唯冠科技、冠捷电子、名幸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企业。汽车产业、电子电器产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能量强的特征,为整车、整机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各供应商数量众多,需要大量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因此,应依托武汉开发区先进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生产物流外包”工程,加大现代物流的宣传力度,使现代物流意识深入到先进制造业中,引导先进制造企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剥离低效物流部门及设施,搭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4 调整经营策略,拓宽服务领域,大量培育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经验证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50%以上,物流产业才能真正形成。日本和美国已达80%和75%,而我们国家的份额仅18%。目前,武汉开发区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且流于形式,为了使物流产业真正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要鼓励跨地区、跨行业以及多种经济成分的物流资源重组,支持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逐步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化。另外,针对开发区目前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可以考虑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增强发展能力和后劲。

4.5 制定相应的政策及金融优惠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由于物流产业是一项投资大、回报慢,但综合效益高的特殊行业。从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看,物流业的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政府应在规划用地、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良好的政策。

①实施优惠的土地政策。鼓励实施土地使用税优惠和补贴政策,对物流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参照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及补贴办法实施。比如,建立重大物流招商项目用地优惠和专项工作机制,对于入驻武汉开发区的重点物流项目或是进入规划的物流园区(中心)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可参照工业用地价格进行优惠。②制定合理的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武汉开发区税务部门应针对物流产业不同的业态性质提出合理的、有利于物流产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税目及税率。制定适合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物流企业给予支持。对于物流企业租赁制造企业的仓储等闲置物流设施,其租赁支出按税法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出台物流业用电、用水支持政策,建议重点物流企业用电、用水价格,按普通工业用电、用水价格执行。使用大型冷藏、冷冻和冷链加工设备的重点物流企业的用电,按大工业用电给予保障。对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财政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杠杆调节作用,对重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物流企业,要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降低物流企业投融资成本。制定鼓励企业物流外包的财政扶持政策。③制定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建设先进、高效的多式联运中转设施与设备,鼓励物流企业投资购买标准集装箱拖车;支持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使用集装单元设备,推进物流标准化。④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竞争行为,垫高进入门槛,防止低水平的重复。

4.6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开发区要加快军山出口加工物流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物流园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保税仓库的职能,拓展新的经营空间,形成湖北省加工贸易集聚区、中部国际物流集散地。加快一般仓库的建设,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满足生产一般货物的企业需求。

4.7 强化人才战略,强化研究协作,创新管理理念,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管理理念需要创新。管理方法上,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现代物流企业的研究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为武汉开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出谋划策。另外,依托武汉现有的研究机构,加强现代物流的基础性研究、战略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结合物流产业瓶颈和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

在人才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武汉开发区母城武汉所具备的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构建物流专家储备体系。积极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按照国际同等待遇,引进物流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现代物流优秀人才,提高物流业的供应链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B].2012.

[2]罗长刚,阮震.武汉开发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0(3):131-140.

[3]秦远建,罗娅萍.试论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J].商场现代化,2008(1):27-28.

[4]王锡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产业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08(10):54-58.

[5]孙春梅.武汉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