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7 00:45:52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1篇

民族团结课上,回族学生给我们展示的一节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民族的悲哀,博大但是与底蕴已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信仰。但是作为汉族的我们呢?中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破除所有封建迷信。我们求的神,拜的佛就这样成了“泥菩萨”。二战以后,地球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人类的脚步第一次踏上月球时,当遥远的太空第一次展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时,所有自然中不可知的美好想象,所有被赋予神迹的事物所带给我们的信仰和寄托,就这样不着痕迹的弱化了。从最开始的“敬鬼神而远之”到现在的无神论,中国人的信仰就这样在科技的进步中不见了。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享受到很多,也让我们承受了很多,我觉得时代在召唤信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也在召唤信仰。而流淌在中华大地上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个切合点,传承发扬起来。

这时,我看到《采薇》,不得不说非常不喜欢人教版这样“断章取义”的肢解这些美文。我打算尝试运用儒释道的精神禅意去衔接这首诗。“上善若水”“仁义礼智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不奢求能达到什么效果什么目的,只是想给孩子们一点感觉,给他们打开这一扇能够固守内心的窗。

开始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们去找相关的资料,这是一个宽而又宽的范围,能找到什么,等获得什么,这就要看每个学生的立意点,敏感度了。在预设感悟情感的问题的时候,我突发其想应该让学生去按照哲学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到到哪里”去思考。还有预习时候的说图,想象场面,还有查找相关的诗句......这些都零零散散的布置下去了,我的网也就这样没有边际的撒了开去,能捕到什么?我实在是不敢想象!

我开始战战兢兢的预设自己的课堂,学生也陆续在我的空间留言,或许他们不懂,但是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很多复杂的情感,而且在他们不自知的情况下,说了很多我们觉得有道理但是又惊讶万分的话!

像是轮回一般,他们的感悟因为深刻而开始“空”,我开始把他们往回拉,往这首诗歌的具体意境中拽。

我觉得这节课最应该的流程就是读,说,赏析。比较专业的赏析在我们班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很在行了。但是,这样就要造成在课上至少拿出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书写,讨论。我改变了这种策略,打算继续冒险尝试。

开始上课了。

一、导入时,我直接出示一张“春柳”的图片,学生说感受。

这个时候板书:柳乐(快乐)

接着,顺势而出:100年前李叔同的《送别》1000年前柳永《雨霖铃》1500年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指名读,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进入离别的情境中。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共同点。是的,都有柳,古人折柳相送,别离苦。(板书:哀)

这时,我引题: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而根源就在3000年前的《采薇》

二、我读一遍,学生正音,分平仄。

齐读,想象诗的画面。

学生说,补充。

三、小组合作。

出示文本中“我”去和归的两幅图,并命名《爱别离》《求不得》。结合诗句、图画下的题目,任选一幅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准确、通顺、优雅的语言进行描绘。(提示:何时?何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此前,学生已经查找了相关的佛教七苦,甚至有学生给我留言:求不得分两种,一是得到复失去,一是可望不可及。那么,对于诗中的形象“士卒”呢,到底是哪一种?还是兼而有之?

很顺利。小组汇报,评价。其中,马宝庆同学在“求不得”环节中开始补充到:采薇,采的是思念,而这思念就像薇菜一样,在心底有最柔嫩的开始,慢慢茁壮成长,最后蔓延开来。对于这个士兵,他想留在家里,却不得不走,这是过去不可得,他在战场上想要回家,却回不去,这是现在不可得,当他终于踏上归途时,对于家人是否存在的恐惧,对于前途的渺茫,这是未来不可得。由于狁之故,让他得不到亲情,爱情,友情,由于狁之故,让他得不到现在的团聚。这使得“我”如同野生的薇菜一样,生死枯荣,爱别离,求不得,都是一种经历,或许,红尘不可留恋。

其实,采薇本来就寓意相思。我还没说,他已经敏感的觉察了出来。掌声开始响起,他一边说,我心里在大声喝彩!这次评价的机会,我没留给学生,自己抢了过来。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激动:我送马宝庆一个字:禅!送他两个字:禅意!送一个不贴切的词:博大精深的马宝庆!(学生开始笑)

接下来,孩子们都开始用自己充满感情的话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而到袁有辰小组时,他们起来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从军离家见杨柳,

春风轻轻把柳吹。

薇菜把把我来思,

想要返乡卸甲归。

无妻无子无父母,

回乡途中雪纷纷。

天空有泪为我流,

载渴载饥行路上。

落叶归根心凄凉,

我心伤悲谁体会!

掌声再起。他骄傲的问,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名字,大家开始热闹起来了,有的说《泪纷飞》,有的说《别离》,有的说《思乡》,听到这我灵机一动,应该倒过来,学生念到《相思》。袁有辰说,老师,我们决定用《相思》这个题目。好吧,我很荣幸。

最后,出示汉乐府《十五从军行》,学生开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采薇》。

一咏三叹的读。

悲伤的情感已经融满了课堂。

开始总结,我回到了课的开始,柳本来是美的,让人愉悦快乐的,而用这样美的事物承载哀伤的情感,这就是反衬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随后出示《采薇》的填诗训练。学生的表现很不错,都知道要把寓意相反的四字词语填进去。

于丹说,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也许这才是我们的信仰。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2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自4月初以来,我一直警示风险,可以说按照我听从我建议的朋友都躲过了大跌,自上周四市场开始企稳出现了反弹,沪市终止了5连阴,本周收出阳星线,上涨了7.12点,多空处于暂时的平衡,指数窄幅挣到,雄安新区表现抢眼。

本周涨幅最大的5个股是

000852石化机械(47.95%)、

300140中环装备(39.22%)、

000958东方能源(35.65%),

000062深圳华强(35.40)、

002350北京科锐(33.15%);

清一色的雄安个股,幸运的是石化机械昨天在寻龙俱乐部分享,有学员调入5万股,价格为15.53,怒赚10万,东方能源昨天针尖课堂重点分析的,今天涨停。

本周雄安个股包揽了涨幅前五位,这个是非常的抢眼。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3篇

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以相好也。

3、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7、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1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7、月出佼兮,佼人僚兮

1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0、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之子与归,易其室家。

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6、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27、宁为秋霜,勿为犬羊。

28、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29、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

30、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3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7、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3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3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40、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2、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4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0、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5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2、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5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5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7、君子作歌,唯以告哀。

58、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5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0、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61、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6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4篇

对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笔者不佞,曾予“浅阐”。

现据笔者体得,对《太极拳论》再识如次,笔者“反弹、犯顺、辨析、新解”而力求“不离法度”,一家之言,诚望前辈同仁郢政之。

再 识

太极生于无极,故无极乃太极之本源。无极者,无形无象,朦胧混沌,乃宇宙之本,天地之始,万物之源。无极气满相激,派生太极。太极者,蕴动静与其内,含阴阳与其中,无太极则无动静,无动静则无阴阳,故太极乃动静之契机,阴阳之母体。“太极”动而衍生“万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谓“动之则分”;“万象”静而返还太极,回归无极,谓之“静之则合”。在分合、合分,合分、分合……“生生不已”的过程中,无“过”与无“不及”,中正、中和、中定,圆满、圆融、圆通,其小无内,谓之“随曲”,其大无外,谓之“就伸”。拳以“太极”而名,其修持宗旨不是着相迷幻于色彩斑斓的“万象”,而是追本溯源,觅寻回归“太极”的原生地“无极”态势,这种寻觅贯穿于整个修持的内、外、心、形全过程,且由内及外,“心成而形就”,仅将太极“起势”和“收势”称作“无极”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豆塞耳,不闻雷鸣”。

“人刚我柔谓之走”,“走”不可“过”,“过”则“丢”;“我顺人背谓之粘”,“粘”不可“不及”,“不及”则“离”。“走”为“化”,性属阴柔;“沾”含“发”,性属阳刚。“走”与“沾”,同体、同时、同步不同地,行为相异而又和谐一致,故曰“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在“走”与“粘”的互变、互转、互化中,彼“动急”,我则“急应之”,急在“心”而不在形,“心”疾而形不躁;彼“动缓”,我则“缓随”之,缓在“意”而不在身,“意”缓而身安逸。如此“存乎一心”,自可“以慢制快”,“耄耋御众”,并非妄言,而万千无穷之变化,以“一理”贯穿于始终;形体变化娴熟,自然自如,谓之“着熟”;内气、内劲,明了通达,谓之“懂劲”;心性通明如镜,形体轻灵虚空,谓之“神明”。然不用功之久,心境不能恍然大悟,内劲不能“豁然贯通”。

“虚领顶劲”,应为“顶劲虚领”,顶劲上以神领,直通于天。“气沉丹田”,不少学子望文生义,着相“沉”字,误入迷途,其实应为“丹田气沉”,丹田之气下沉,直通于地。形体中正,开合有时,动静自如,“不偏不倚,至虚至灵",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莫测所以,谓之“忽隐忽现”。上以神领,下以气沉,中以人灵,浑然一体,谓“天人合一”。“左重左虚,右重右空,仰则弥高,俯则弥深,进则愈长,退则无踪,一羽不加,蝇虫不存”,凡此种种,均指自体本身,其间要旨,“由虚空之心,修成虚无之身”,“还虚合一,空澈澄明”,此乃“神明”之境,亦太极返本还原,返璞归真回归之“无极”态势。达此境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五湖四海,“英雄所向”,不会有任何敌人 (“英雄所向无敌”乃“仁者无敌”之另一说,将“无敌”理解为“无敌手”,谬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可不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未必能胜)。

中华武功,万户千门,功理功法,各各有别,而“以壮欺弱”,“以快打慢”,乃人之先天本能,非经学而才有此作为。然而,“四两可拔千斤,耄耋得以御众”,显然并非是以“力”和“快”取胜的(“牛绳四两,牵牛千斤”,试问:是“拔”还是“拨”?着相争执于文字,实不可取)。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5篇

余之所谓忧士者,其忧必发乎于心也,其忧必有义。义者,忧之天下,忧之人民,忧之命运,忧之后世。其士必有能,能者,一曰爱国,二曰属文,三曰有志。非此无以为真忧士也。

若乎无以忧之天下,则事不关己而不为。无以忧之人民,则民之所艰不察,无以忧之命运,则盛衰之道不顾,无以忧之后世,则道德之光不厚。士何以有能者为真忧士?余之能者,一曰爱国,爱国之士,所以为国捐躯而不悔,知史而明理。二曰属文,属文之士,有文方能著书立说以导后世,属文必博文强涉,博文强涉者,其胸怀也大,其见识也超远。三曰有志,有志之士,不为一时之得失尽意,况有志者理想甚大,品节高雅,纵美色丝竹无以耽其意也,故处污淖之地犹能奋发自勉。

古之忧士者,楚有屈原,汉有贾谊、扬雄,三国之时有诸葛孔明,魏晋之际有嵇康、阮籍,唐之时有陈子昂、骆宾王、韩愈,宋之朝有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虽古谓之忧士而吾不谓之忧士者,董仲舒、赵普之流是也。

忧士者不逞匹夫之勇,无孟贲之力。忧士者不窃一时之显贵,无李斯、杨素阿谀之耻。又非赵括、张昭夸夸之辈耳。或问曰:“然则忧士者何利于士焉?”

余谓之曰:“忧士者行为与思想合于道也,其利不言自明。余之所道,非道之所道,余之所道,其类乎儒家,儒家有道,因而儒者学而优者士,积极入世而功施万物,其利形如雨之于禾苗。虽被当世者所黜,出入尚思有朝一日能用矣,沉屈下僚亦勿忘忧国忧民也。

或问曰:“汝之所谓忧士者,足以当其任乎?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汝之所谓忧士者,与杞人忧天何异?”

余可叹斯人何其谬矣,孔子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是使天下人民各安其道,顺其周礼,尽其职不越为不法之事而已,今世者可为耶?方今天下人民耽于享乐,多失其职分也,若长此以往,我中华人民不知其重任也,况今人不知其忧患,稍遇之苦难而不振者百万甚矣,又不知扬其所才,常欲鄙薄自身而甘于堕落,我中华子弟何至于此,呜呼哀哉!

是人之不欲为忧士耳,为忧士者,既因心忧而困己身,又因众人之鄙笑而窘步,盖原本为忧士者,亦多随其流俗不为之,凡真忧士者,又岂关切众人之菲薄流言?若真关切,恐其德之不厚,必时而学习以求奋进当其任也。凡真忧士者,心足以昭之日月,行足以为君子示范。怎肯下于世人,以世人寻常之追求论焉!故世之忧士常孤独而慎言,高傲而无友。与其志所同者,幸之者数十年有知己矣,不幸之者数百年而独矣,因而忧士与圣贤俱难求也。

或问之曰:“汝之所谓忧士者,是先关乎饭耶,抑先关乎志耶?真忧士者,境界虽高,然合于当世乎?”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6篇

1、人心是暖的,眼泪是苦的,杜鹃花真的很香。

2、小唯第一次唱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用你的心,来换我的皮。

4、我爱过一个人,一心想和他在一起,他说他爱我,我相信了。

5、小唯第二次唱歌:天地悠悠,我心纠纠,此生绵绵,再无他求,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来世他生,来世他生,无尽无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我若强取,是恐惧之心,死亡之心,没有用的。我要的,是你心甘情愿把心送给我。

7、你有过人的体温吗,有过心跳吗,闻过花香吗,看的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

8、周迅:“你不是最爱这张皮么?”

陈坤:“我中了狐妖的法术,虽然我的心里满是你,但是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却被这张皮所魅惑。”

:周迅:“美貌人人都爱,你没有错,我吃下这颗心,我们一起去采杜鹃花…”

陈坤:“靖儿,是我的眼睛害了你,我就是一千次看见这张皮,也会一千次被它魅惑。”

9、王生:小惟,王夫人只有一个,你今天应该很累了。

10、夏冰:从狐妖身上斩下来的尾巴,只要有妖出现的地方,它就会发亮。

王生:它还在亮,原来我们都是妖精。

11、王生(陈坤饰)不论你是人还是妖,我爱的只是你。

12、夏冰(孙俪饰):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无法成为真正的降魔者,是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恨。

13、王生:我想这天下间,不会、不会有人不喜欢你吧?

小唯:可我想要你喜欢我。(经典语录 )我难道连做你的妾都不配吗?

王生:是我不配,我怎么能委屈你,要你做我的妾呢?你应该好好找个人,好好照顾你,好好的爱你才是,对吧?

小唯:你喜欢过我吗?我不需要任何人,我也不要任何名分,我只想做你的女人,哪怕只有一次。

14、小唯:你这个整天吃苍蝇的家伙,知道什么是爱吗?

飞天蜥蜴:我知道,我告诉过你,我爱你。

小唯:可我不爱你!!我早就告诉过你,是你自己赖这不走的。

15、王生:她是妖我一定会杀了她,但作为丈夫,我怎么能放弃。

王生:佩蓉,不管你做了什么,我们都一起承担。

佩蓉:我是妖,我杀了那么多人,死有余辜。

王生:你是我的夫人,不论你是人是妖,我都爱你。我永远爱你。

佩蓉:答应我,一定要好好活着,为我活着。

16、王生:还给我,如果你爱我,把佩蓉还给我。

小唯:你真的那么爱她,你为什么不跟她一起死?

王生:我死了,把她救回来。佩蓉死了,我跟她一起死。要是她能回来,你告诉她,我不是个好丈夫,我没有好好保护她,我爱你,可我已经有佩蓉了。

17、飞天蜥蜴:你是妖,就算你救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放过你的。妖怎么能在人间找到真爱呢?

18、周迅:你是不是还怀疑我是妖啊?夏冰(孙俪饰):我从没怀疑你是妖,我肯定你就是妖!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7篇

“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某夜偶然间看到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笔画干湿互见,重心忽左忽右,欲离又合,顾盼生情,心中泛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突然明白,为什么1000年前的东西会让今天的人痴迷。因为我现在的状态,正如他所说的那般,像一尾小舟在八节滩头逆流颠簸徘徊。

近来私淑孔孟二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欲罢而又不能自已。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或冥神思苦,或醍醐灌顶,或扼腕叹服。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也。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吾取法于先世诸圣,虽在下愚,亦能知其一二。

子曰:“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故披镜前踪,博览上古圣贤所遗之书,聚其精要,是为教育之道。

伏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斯岂非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君子立德,一旦弃之,有始而无终,必致德薄而才疏也。

求之无息,则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德如之其不厚也?

故曰,德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

孟子曰:“饱食暖衣,逸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夫人者,天之一名,以形体谓之天,以主载谓之人,然如若,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比之山中之禽兽又何差焉?

何谓文也?经纬天地曰文。夫天以人为化,地以文而生,人以文而会,国以文而建,王以文而治,天下以文而安。反是,则不得其正矣。盖文者,乃三才事物中和之气也。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广充之,天理存焉,然文为上古圣贤所遗之书,非章绣句、华浮藻丽之文而已。如其崇重章绣句、华浮藻丽之文,是为晋成帝、梁武帝、李后主矣。

文武之道也,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法无定法,师也未必有常师。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师焉。问之,则曰:“庸人也,吾羞之,不足以学。”嗟乎,“道在屎溺”,安可以弃师道于不顾也。

是故: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于吾乎?知其权势之强于吾乎?知其贫富之于吾乎?传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有也。

――行

文既成,必躬身而行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是故行始于德后,本立而后道生。子贡曾问教于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行之道也,以此概之,推己之谓也。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有道而正焉,博览百家,精研六艺。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虽上古圣贤之所遗,浩如烟海,竭毕生之力,行愚公移山之行,亦不能穷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亦不言,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绝知此事须躬行之理?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今之学子,亦由是也。

书读百遍,往往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不知因我制宜,因时制虚,因势利导。皆是山水鱼鸟之思,惘惘然不知其义,教之,则托曰;“不求甚解。”其可笑乎!

自然科学之数,宇宙天体之行,常常是照本宣科,疲于应试,不知生活之所用,生活之所需,生活之所取。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而高枕无忧,殊不知父母之忧心忡忡甚矣,其可愚乎?

行于所当行,行其义也

止于所不可不止,至于小人之行。

――忠

虽躬行之,必尽心矣。

忠也,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尧舜其犹病诸,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孔子之言,盖述尽忠之道也。能近取譬,皆恕己所不欲,弗于人,忠之本也。此即朱熹所言,尽己之谓忠也。

殷纣,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亲戚叛之,兆庶离心;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又二。纣之不善,以丧天下,后世憎甚之。是以君子之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纣不法先贤之王道,而行丧世之霸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者谓之一夫。故闻诛一夫纣也,未尝闻之为弑君也。其不知德始于道,威积于仁,仁志于义,义使民敬忠以信也。无怪乎股肱俱损,心腹无依,为万世所诟哉!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今之学子,在其位而不谋其事,于其事而不尽其力,此何异于纣王之不行王道也。或曰:“作业多甚,或可忽乎?”苟忽之,则日日忽之,又日忽之。从骄奢而致懒逸,必不可致忠之道也。

君子之于忠也,其求诸己。小人之于忠也,求诸人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小人自恃高矣,患无识人之士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此为忠者之本也。无怪乎,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又,忠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思善始而敬终,行慎始而令忠。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已。

嗟乎!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殷纣破灭之故事,是又在纣之下也。

――信

信,本也。人无信不立。

信者,先正其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心气之变,晓其激昂大义,而稽成败兴坏之理,以成心之主宰,此之谓心正。

既正其心,然后知其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虽为人之本性,然弃之而空求意诚,如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外无规矩以自固,内无盘石以为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是故规矩如山岳,高峻而不动。

然后必竭诚以待己。于己不诚,如之何其取信于人?“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必持之以恒常之心,日日为之,是谓自信也。

然后可以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夫爱恶当有常,若人有顺己,己即爱之,便欲其生;此人忽逆於己,己即恶之,则原其死,一欲生之,一欲死之,用心无常,是惑也。立信而后崇德,崇德而后能别此惑也。

既达信,必求之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故诚无所息,悠久所以成物也,如此,则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又曰:心诚则灵,至诚如神。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既克明哲,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自吾校开诚信学习之风,师生指誓以践君子之志。顾吾念之,其誓近乎仁义?既近乎仁义,求之不息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斯之谓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宏风导俗,莫尚于文。

应务适时,莫立于行。

安生立命,莫使于忠。

君德之宏,莫主于信。

张载曾言:“为天地而立心,为生民而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必先立德而后行也。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故君主之德,宏达于民;君子之者,厚载于物。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志于道而据于德,依于仁而游于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德尚文,忠而有信,且求之无息者,可谓德之至矣!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8篇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巧言令色,鲜矣仁!

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不迁怒,不贰过。

1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礼之用,和为贵。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听其言而观其行。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过,则匆惮改。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4、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5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9、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86、不学礼,无以立。

87、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8、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8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0、不迁怒,不二过。

9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2、吾日三省吾身。

10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05、小不忍则乱大谋。()

10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7、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0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9篇

关键词:庄学;道家;禅宗;坐忘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33-01

坐忘之名,来源于《庄子・大宗师》:“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坐忘”一词本是庄学概念。但同时我们惊奇地看到,在后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坐忘”这一思想逐渐融入了禅宗,并成为其重要内涵。其过程与影响也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坐忘”释名

何谓“坐忘”?《庄子・大宗师》中颜回之解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用身心求证达到一种物我、天人合一的超然状态。可以显见的是,此处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显然不是儒家观点的自我阐释,更多的则是以他二人之口来阐释庄学的思想,这点也可从庄子其他篇目上获得旁证,如《庄子・人世间》:“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此段论述了庄学中的“心斋”思想,而庄学对老学的延续正可以体现在这方面,庄子认为“道”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有所把握的,其方法即具体可行的“心斋”与“坐忘”。

后世对“坐忘”的解释也无处其外,如《天隐子・坐忘》:“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其意就是由有意识的自控进入无意识的自调,从而达到三忘:忘却自身躯体的存在;忘却所有的心理存在;忘却纷繁的外部世界。

二、禅庄“坐忘”之异同

恒毓博士曾把“坐忘”和佛家参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如:虽然参禅与坐忘在各自修炼体系中的地位基本相当,都是得道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力量,但二者的过程、内容和最终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参禅的对象是禅,坐忘的对象是物我;参禅的手段多种多样,坐忘的手段只是默而不答、瞑而不视;参禅可以是渐修也可以是顿悟,坐忘则只能是渐修;参禅的结果是开悟和解脱,坐忘的结果是得道和成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皆不相同。

以道家来看,“坐忘”的终极目标即道,这使得它与佛教存在明显的分歧。但我们也发现,禅宗与庄学的精神追求其实是一致的,而庄学中的坐忘无疑也是禅宗后世思想的一个起点。禅宗中所讲的顿悟便是其体现,所谓顿悟,是一种“无休之休、无为之为”,恰恰切合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从具体行为来看,永嘉禅师曾言:“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皎皎,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继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其要旨便是顺天地之自然,于忘我后达到“梵我和一”。

新的问题诞生了:坐忘何时融入禅宗?二者为何能够相契合?

三、禅宗“坐忘”诞生与传承

禅宗初入中国之时,恰逢魏晋南北玄学最盛的时期。就当时具体情况来看,名士们避世修道、越名教而任自然,喜好清谈,道家思想空前繁荣。而于当时乱世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十分迅速的,这其中原因除佛教本身教义能够贴近教徒对现世的恐惧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外,还有其对兴盛的道家思想自觉或不自觉的借用。

后世,禅宗进一步发展了坐忘思想,慧能继承达摩祖师“二行四如”学说,在《六祖坛经》里提出“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即“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而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慧能从“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文中,悟出了定慧等学微旨。由此,“坐忘”虽未被明确写入经典,却已深深嵌入了禅宗的精神内核之中。

时至今日,“坐忘”已经跳脱了道家或佛教等宗教概念,更进一步融入了中国文人的行为习惯与精神追求,其衍生出的美学观点也被大众所应用。而单单就禅宗中坐忘精神来说,它的诞生、传承与发展也正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过程,正如胡适先生在所认为的,真正的禅宗是中国所创造的,“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像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慧能.坛经校释[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